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中报点评:继续深耕微波器件和核工业设备领域,持续加大研发投入 | 2025-09-01 |
国光电气(688776)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去年-34.21%;归母净利润-1225.47万元,同比去年-124.06%。投资要点
微波器件因市场需求波动和项目推进延迟,核工业设备则因ITER项目的技术更改和订单延迟,营收有所减少:2025年上半年,国光电气实现营业收入2.31亿元,同比去年-34.21%;归母净利润-1225.47万元,同比去年-124.06%。业绩明显下滑的核心原因在于核工业设备受ITER项目技术方案调整,国内总体单位尚处设计阶段,订单暂未释放;同时微波器件因下游总体单位项目节点延后,部分订单延迟下达,叠加部分产品价格下调,导致整体收入规模缩减。从主营构成来看,公司微波电真空器件、微波固态器件、核工业设备及部件、压力容器真空测控组件等业务板块均不同程度承压,其中核工业设备收入降幅最大,而微波器件价格下降亦进一步压缩了利润空间。
整体规模保持稳定,周转率有所下降:截至2025年6月末,公司资产总计245.30亿元,较上年末微增0.20%;负债合计61.25亿元,资产负债率维持约25%,整体财务结构稳健。利润表端,公司销售毛利率由去年同期约34.60%降至24.11%,主要因收入下滑导致单位固定成本上升及产品价格下调所致;期间费用率则由去年同期约10.67%上升至17.33%,其中研发费用率因收入基数下降而被动抬升。现金流量方面,经营活动现金流净流出1.91亿元,去年同期为净流入6.46亿元,主要系销售回款减少所致;合同负债期末余额1.34亿元,较年初减少19.30%,反映订单预收款减少;存货期末余额24.82亿元,较年初增长2.72%,库存积压压力有所上升。
2025年上半年,公司在技术研发与产业布局方面持续推进:核心竞争力方面,公司“宽带大功率行波管设计技术”等13项核心技术持续升级,并荣获2024年度四川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彰显技术领先地位。研发层面,公司新申请知识产权6项,累计授权达133项,研发投入1.16亿元,占营收比重5.04%。新产品方面,霍尔电推进器核心部件配套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并实现小批量销售,ITER第一壁全尺寸原型件进入产业化阶段,核工业领域专用泵与阀门实现国产化突破。资本运作方面,公司与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等共同设立“先觉聚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布局聚变裂变混合能源产业链,强化未来战略协同。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相对承压,我们基本维持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1.56/2.09亿元,对应PE分别为75/59/4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的风险;2)国家政策的风险;3)用户议价采购的风险;4)产品交付的风险。 |
2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点评:下游项目合同签订延迟,今年有望恢复 | 2025-04-27 |
国光电气(688776)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28.01%;归母净利润4705.10万元,同比-47.93%。
投资要点
下游项目延迟致使业绩相对承压,但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表现良好:国光电气2024年业绩下滑,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下降28.01%;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0.47亿元,同比下降47.93%;扣非归母净利润0.45亿元,同比降幅45.80%。业绩下滑的主要原因是受国际ITER总部对技术要求更改的影响,多个项目合同签订延迟,同时国家磁约束可控核聚变项目在工程建设的推进过程中,由于前期试验论证的节点延期,造成订单延迟下发,导致核工业设备及部件收入下降。不过,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表现良好,达1.16亿元,同比增长36.79%。此外,研发投入占比达6.82%,较上年提升1.58个百分点,显示出对技术创新的持续重视。
在微波器件和核工业领域均取得显著技术成果:2024年,在微波器件方面,公司研发的行波管、磁控管等产品性能持续提升,空间行波管等产品在卫星通信领域应用拓展顺利。核工业领域,公司为ITER项目配套的偏滤器、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等关键部件性能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公司研制的核工业用全金属涡旋泵、耐辐照小型阀门等产品成功打破国外垄断,实现国产化替代,进一步巩固公司在核工业领域的技术领先地位,为未来业务拓展提供有力支撑。
未来将围绕微波器件和核工业两大核心领域拓展:微波器件业务,公司将提升产品性能,拓展航空、航天等领域市场份额。核工业领域,公司将推进核聚变部件和核电设备研发,加强与国内项目合作。同时,公司积极布局压力容器测控组件等民用产品市场。未来增长动力源于技术创新、市场需求增长及国产化替代趋势。公司将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与产品质量,拓展市场渠道,实现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业绩阶段性承压,我们基本维持先前的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3/1.56亿元,前值1.28/1.67亿元,新增2027年预期2.09亿元,对应PE分别为70/55/4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外部环境变化带来的宏观经济的风险;2)国家政策的风险;3)用户议价采购的风险;4)产品交付的风险。 |
3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首次 | 增持 | 参股先觉聚能,核工业业务发展再添新动能 | 2025-03-09 |
国光电气(688776)
事件:
3月6日,国光电气与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等股东共同出资成立先觉聚能科技(四川)有限公司。国光电气在合资公司的股权占比为7.5%,国光电气共有两位董事在其董事会任职,其中张亚先生任职董事长。
点评:
1、参股先觉聚能,核工业业务发展再添新动能。先觉聚能定位为支撑天府创新能源研究院发展并拓展其职能的市场化机构,与其共同构建起“研究院+公司”相互支撑的聚变裂变混合能源事业核心组织架构。参股先觉聚能,有望进一步助力公司获得行业上下游战略合作机会,共同推动国内聚变能源战略发展,实现技术突破,形成重要知识产权布局,进一步拓宽公司技术护城河,夯实公司行业领先地位有望在未来为公司高质量发展带来新的动力。
2、核工业板块市场竞争优势显著,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前景广阔。聚变能源被誉为“人类终极能源”,1月20日,国内EAST装置首次完成1亿摄氏度1000秒“高质量燃烧”,标志着我国聚变能源研究实现从基础科学向工程实践的重大跨越。ITER项目是目前全球规模最大、影响最深远的国际科研合作项目之一,公司生产的偏滤器和包层系统是ITER项目的关键部件,供货ITER充分体现了公司在可控核聚变领域的技术优势、产品优势。公司核工业板块收入从2018年的0.19亿元增长至2023年的3.73亿元,5年复合增速81%。展望未来,随着国内可控核聚变研究向工程实践跨越,可控核聚变装置建设有望加速,公司有望充分受益。
3、微波器件业务基本盘稳固,商业航天、弹载领域等方向业务拓展贡献新增量。公司前身是我国“一五”时期前苏联援建的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国家定点军用微波电真空器件“两厂两所生产、科研基地之一,系原国营第七七六厂。公司自成立以来一直从事微波器件的研制生产,至今拥有超过60年的研制生产经验,承担着雷达、电子对抗装备等尖端武器、国防重点工程配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任务,微波器件业务基本盘稳固。公司紧跟商业航天领域的良好发展态势,积极推进核心产品在商业航天中的应用,同时加大在弹载领域的技术跟进,多个项目稳步推进,商业航天和弹载领域业务拓展有望贡献新增量。
4、2024年业绩承压,需求有望恢复。2月28日,公司披露2024年业绩快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3亿元,同比减少27.17%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减少46.72%。收入、利润同比下滑主要由于军工板块在行业宏观环境影响下,收入略有下降,核工业板块,受国际ITER总部对技术要求更改的影响,多个项目合同签订延迟。展望未来,军工板块需求有望恢复,商业航天和弹载领域业务有望贡献新增量;核工业板块,公司紧跟ITER新技术要求,加快技术验证,生产交付有望恢复,此外,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内可控核聚变产业发展加速。
5、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17亿元和1.6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63、45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国内核聚变产业政策支持不及预期;聚变能源技术进步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4 | 东吴证券 | 苏立赞,许牧,高正泰 | 首次 | 买入 | 核工业开拓新增长极,微波器件筑牢基本优势,双支柱构建发展新格局 | 2025-02-17 |
国光电气(688776)
投资要点
微波核工业两大业务驱动业绩增长,资质技术双重壁垒构筑行业护城河:国光电气(原国营七七六厂)专注于微波及真空应用产品与核工业配套设备。公司始建于1958年,是我国“一五”时期苏联援建的国家156项重点建设项目之一,长期致力于微波及真空应用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一直承担着雷达、电子对抗装备等尖端武器、国防重点工程配套产品的研制和生产任务。近年来,国光电气在保持传统产品持续增长的同时,基于国家战略发展需求,结合自身真空技术优势,研制出大量具备国际一流水准的核工业配套设备及部件。
核工业设备:全球大量聚变项目建设中,科学装置点火前建设周期内设备需求确定性强:ITER作为全球最大的核聚变实验项目,其长达数十年的建设周期,为核工业产品带来了持续且巨大的需求,国光电气为ITER配套了偏滤器、屏蔽模块热氦检漏设备等关键设备,不可替代性强。同时,中国在可控核聚变领域加速推进,多个项目如东方超环、中国环流三号等取得重大突破,中国聚变工程实验堆等项目也有明确建设周期和点火计划,点火前密集建设期对核工业装备需求确定性高。国光电气在核工业产品领域实现核心部件国产化,竞争优势凸显,成功研发出专用金属泵与阀门等,打破了核聚变领域极高的技术壁垒,为业绩增长提供了有力支撑。
微波器件:未来战争将更加依赖于电磁领域的对抗和优势争夺,这催生了对大功率、宽频带与高效率的微波电真空器件的需求,未来刚性需求将始终存在:未来复杂电磁战场环境促使对大功率、宽频带与高效率的微波电真空器件需求增加。电真空器件在雷达、通信、电子对抗等系统中应用广泛,随着整机性能提升,其刚性需求始终存在。微波电真空器件准入门槛高,国内仅“两厂两所”具备研发生产能力,国光电气作为其中唯一的民营企业,在连续波行波管等方面有技术优势。此外,低轨卫星部署加速,带动其核心部件霍尔推力器放量增长。国光电气研制的霍尔电推进器核心部件空心阴极已完成空间级验证,工程化优势明显,将充分受益于未来低轨卫星星座建设。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国光电气作为国内领先的微波电真空器件及核工业设备供应商,其业务布局多元且极具前瞻性。在微波器件领域,公司已成为国内微波电子器件的主要科研生产基地之一。在核工业设备领域,公司生产的偏滤器、屏蔽模块等设备在聚变设备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国内可控核聚变项目的推进,该业务有望迎来更大的发展空间。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75/1.28/1.67亿元,对应PE分别为75/44/34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技术升级替代风险;2)研发失败和成果转化风险;3)业绩增长持续性风险;4)第一壁(FW)和核用泵产品量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