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信证券 | 王蔚祺,李恒源 | 维持 | 增持 | 公司收购SKE空白掩模板块,助力国产半导体自主可控 | 2025-09-10 |
聚和材料(688503)
事项:
公司公告:聚和材料与韩投伙伴(上海)创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计划共同设立SPC,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680亿韩元(折合约3.5亿人民币)收购SK Enpulse株式会社的关于空白掩模(BlankMask)的业务板块(包含土地、厂房、存货、设备、专利、在建工程、人员、技术等)。其中,公司直接或间接出资比例不低于95%。
国信电新观点:空白掩模(BlankMask)是制造半导体曝光工艺中使用的掩模版(Photomask)的关键材料,而掩模版(Photomask)是半导体制造过程中光刻工艺的核心工具。掩模版的质量直接决定了芯片制造的精度和性能,是连接芯片设计与制造的桥梁。聚和材料此次收购SKE旗下BlankMask事业部,覆盖7-130nmDUV国产空白市场,已经顺利导入海内外重点晶圆厂。一方面是公司主动响应国家“自主可控”战略方针,通过境外投资补齐国内尚未本土化的关键材料;另一方面,公司有望依托该业务稀缺性,拓展半导体客户资源,与现有业务形成协同发展。
投资建议:考虑到光伏新增装机增速平稳,公司成本管控优异,且新增空白掩模业务有望成为新利润增长点,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9/5.10/6.41亿元,同比-2.3%/+24.9%/25.6%。当前股价对应PE为35/28/22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收购整合失败的风险;半导体技术迭代使空白掩模需求下滑;国内外光伏装机需求下滑。 |
2 | 中银证券 | 武佳雄,顾真 | 维持 | 增持 | 铜浆业务稳步推进,积极布局非光伏浆料业务 | 2025-09-08 |
聚和材料(688503)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公司上半年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40%;公司光伏导电浆料出货保持稳健,持续推动光伏铜浆产业化;同时公司积极布局非光伏浆料业务,构建第二成长曲线;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5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39.58%: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35亿元,同比减少4.87%;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减少39.5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6亿元,同比减少52.66%。20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减少59.22%,环比增长1.51%。
公司光伏导电浆料出货保持稳健:公司2025年上半年度光伏导电浆料销量超930吨,市场份额保持稳定。受益于导电浆料下游电池开工率提升公司市场份额提升,公司2025Q2实现导电浆料出货接近490吨,出货量环比增长。
公司针对光伏铜浆进行多轮优化,将于25Q3推出新产品:公司针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客户诉求定制开发铜浆产品,并围绕全开口网版及0BB等技术对铜浆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全面掌握铜浆产品材料配方、设备匹配、工艺参数的Know-how,预计将于25Q3推出第二代铜浆产品。
公司积极布局非光伏浆料业务,构建第二成长曲线:公司围绕浆料技术平台,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形成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电致变色玻璃)、EC导电胶、LTCC(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导热材料等多维度的电子浆料产品矩阵。
估值
结合公司2025年半年报业绩,我们将公司2025-2027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1.67/2.04/2.63元(原2025-2026年预测为2.94/4.03元),对应市盈率32.7/26.7/20.7倍;考虑到公司铜浆产业化以及非光伏浆料业务潜在增长空间,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新产品研发不达预期;光伏政策风险;下游扩产需求低于预期;设备价格竞争超预期;新技术路线替代进度不达预期。 |
3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郭亚男,徐铖嵘 | 维持 | 买入 | 2025半年报点评:市占率稳中有升,新技术全面布局 | 2025-08-31 |
聚和材料(68850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5H1营收64.4亿元,同比下降4.9%,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比下降39.6%,毛利率6.9%,同比下降4pct,归母净利率2.8%,同比下降1.6pct;其中25Q2营收34.4亿元,同环比-9.7%/+14.9%,归母净利润0.9亿元,同环比-59.2%/+1.5%,毛利率7.4%,同环比-5.6/+1pct,归母净利率2.6%,同环比-3.2/-0.4pct。
出货环比提升、盈利保持坚挺:公司25H1出货约930吨,同比下降约20%,N型占比96%;25Q2银浆出货约490吨,同比下降20%/环比增加11%,N型占比达97%。Q2受益于电池排产提升及公司份额稳中有升,出货量环比增长。测算Q2单kg毛利约518元/kg(毛利率7.38%),环比增加约88元/kg,测算单吨净利约15-20万/吨,整体保持稳定;同时Q2计提资产减值+信用减值约0.4亿,冲回后盈利更佳。25H2随光伏反内卷推进,盈利或有望修复。我们预计全年出货2000吨+,份额保持稳定。
新技术持续突破、贱金属化布局全面:公司BC浆料出货实现突破,P区浆料在下游客户市占率超50%、N区实现突破。公司铜浆已在多个头部客户内部进行测试并实现小规模出货,25H2将推出二代设备或有望提升出货。HJT银包铜浆料20%及以下银含低成本浆料实现大批量量产;新技术整体全面布局。
费用有所提升、经营现金流出:公司25H1期间费用2.4亿元,同比下降17.9%,费用率3.7%,同比下降0.6pct,其中Q2期间费用1.3亿元,同环比-25.2%/+12.3%,费用率3.7%,同环比-0.8/-0.1pct;25H1经营性净现金流-11亿元,同比下降108.6%,其中Q2经营性现金流-9.8亿元,同环比-229.6%/-724.9%;25H1资本开支1.4亿元,同比上升64.4%,其中Q2资本开支0.5亿元,同环比-9%/-42.5%;25H1末存货9.7亿元,较年初增加4.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企业加工费下行,行业竞争加剧,我们下调25-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4.2/5.9/7.9亿元(25-27年前值为4.96/6.23/8.12亿元),同比增长0.6%/40%/35%,基于公司技术领先且市占稳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政策不及预期等 |
4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朱碧野,王一如,林誉韬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光伏浆料龙头,铜浆实现小规模出货 | 2025-08-28 |
聚和材料(688503)
事件:2025年8月26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35亿元,同比-4.87%;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39.58%;实现扣非净利润1.56亿元,同比-52.66%。
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4.41亿元,同比-9.72%,环比+14.94%;实现归母净利润0.91万元,同比-59.22%,环比+1.51%;实现扣非净利润0.68亿元,同比-72.53%,环比-23.60%。
光伏浆料龙头,重视研发和创新。公司是光伏浆料龙头企业,依靠长期自主研发,已构筑品类丰富、迭代迅速的产品体系:1)TOPCon领域,成功实现TOPCon电池LECO烧结银浆、TOPCon电池密栅窄线宽背面细栅银浆、P+型Poly接触银浆系列产品量产;2)HJT领域,实现HJT银包铜浆料产品的体电阻、接触电阻率和银含量大幅降低,20%及其以下银含低成本浆料实现大批量量产,完成金属网版印刷技术升级,实现8-12μm开口印刷,完成0BB技术的超低银含45%主栅开发及量产;3)X-BC领域,完成P区和N区的钢板印刷高效银浆量产;4)钙钛矿领域,完成单结钙钛矿超低温固化的背电极浆料开发,成功得到单结钙钛矿电池厂家的极大认可,在钙/硅和钙/钙叠层方面,开发出适配的超低温固化浆料。
光伏铜浆实现小规模出货,有望加速导入。无银化领域,公司首创推出可用于光伏电池的铜浆产品,针对不同技术路线、不同客户诉求定制开发铜浆产品,并围绕新一代全开口网版及0BB等技术对铜浆产品进行进一步优化,全面掌握铜浆产品材料配方、设备匹配、工艺参数的Know-how,已在多个头部客户内部进行测试并实现小规模出货。
非光伏导电浆料业务稳步发展。德朗聚开发出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及电池保护胶等系列产品,并在ECA导电胶等产品上建立性能领先优势。在光伏领域之外,公司精准切入新能源与电子行业交叉领域的功能材料市场,形成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电致变色玻璃)、EC导电胶、LTCC(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导热材料等多维度的电子浆料产品矩阵。2025H1,匠聚已在高端电子浆料领域打破海外企业垄断,凭借产品性能、服务响应速度等抢占市场份额,在多个产品领域进入头部客户供应链体系。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34.11、144.05、153.9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2、5.49、6.89亿元,以8月27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2025-2027年PE为30X、22X、18X,公司是光伏浆料龙头企业,光伏铜浆有望加速导入,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铜浆导入不及预期等。 |
5 | 国金证券 | 姚遥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短期承压,大力构建全新产品矩阵 | 2025-08-27 |
聚和材料(688503)
2025年8月26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35亿元,同比-4.87%;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39.58%;其中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41亿元,环比+14.93%,实现归母净利润9100.46万元,环比+1.51%,业绩符合预期。
经营分析
行业拐点向上,信用减值计提规模显著收窄:2025上半年,由于下游光伏客户盈利仍然承压,银行承兑付款比例相应增加,客户回款周期拉长,二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9.79亿,环比下降722.69%;二季度公司计提减值损失0.39亿元,环比转负,考虑到公司的客户结构中主要以头部企业为主,经营韧性相对较强,随着光伏行业“反内卷”持续推进,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及减值情况有望修复。
专注光伏浆料产品研发,迭代迅速以响应客户需求:公司在光伏导电浆料领域构建了覆盖TOPCon、HJT、XBC及钙钛矿叠层电池的全场景技术矩阵,实现了“TOPCon-LECO高性能银浆”、“抗UV衰减银浆技术”等多项金属化技术里程碑突破,全年累计效率增益+0.2;“超窄线宽印刷技术"、“铜浆烧结技术”助力单片银耗量大幅下降,进而推动电池成本下降;30%以下银含浆料实现规模化量产;“钙钛矿叠层专用浆料”攻克超低温(≤130℃)固化下电极稳定性瓶颈,为产业级叠层组件量产扫清障碍。
向上延伸产业链布局,横向拓展产品矩阵:非光伏银浆领域,子公司匠聚已形成覆盖射频器件、片式元器件、PDLC(电致变色玻璃)、EC导电胶、LTCC(低温共烧陶瓷)、高性能导热材料等多维度的电子浆料产品矩阵,实现单月吨级量产出货,在通信、电子元器件、汽车等领域完成导入;子公司德朗聚开发出新一代光伏组件封装定位胶、绝缘胶及电池保护胶等系列产品,在ECA导电胶等产品上建立性能领先优势,0BB封装定位胶已在相关客户实现规模化量产,新型绝缘胶与电池保护胶系列产品有效解决BC组件的工艺痛点,助力其产业化进程。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公司出货情况及最新业务进展,调整公司2025-2027年盈利分别为4.11/5.06/6.04亿元,对应EPS为1.70/2.09/2.5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1/25/2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技术渗透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