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平安证券 | 徐碧云,徐勇,付强 | 维持 | 增持 | 产品产量持续提高,跃居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场第二 | 2024-04-14 |
天岳先进(688234)
事项:
公司公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51亿元,同比增长199.90%;归属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572万元,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
平安观点:
Q3、Q4转向季度盈利,全年净亏损缩窄: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51亿元(+199.90%YoY),归母净利润-4572万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13亿元,归母净利润和扣非净利润同比亏损收窄,主要系公司各类订单充裕,并与部分客户签订了长期供货协议,随着导电型产品产量的提高,订单交付能力得以提升,带动营业收入持续增长,同时产品毛利率上升。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是15.81%(+21.56pct YoY)和-3.66%(+38.36pct YoY)。从费用端来看,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3.88%(-31.35pct YoY),规模效应得到一定显现。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和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63%(-1.71pctYoY)、12.34%(-13.16pct YoY)、-1.03%(+3.12pct YoY)和10.97%(-19.62pct YoY)。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26亿元(+188.66%YoY,+10.12%QoQ),连续七季度保持营收增长,归母净利润2253万元(+492.61%QoQ),Q4单季度的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17.84%(+14.6pct YoY,-0.85pct QoQ)和5.29%(+4.31pctQoQ)。
产能产量快速提升,公司已跃居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第二:2023年上海临港工厂已于年中顺利开启产品交付,且实现了快速的产能产量爬坡,原计划临港工厂2026年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规划提前实现,公司将继续推进第二阶段产能提升规划。2023年公司碳化硅衬底的产量为26.2万片(+268.25%YoY),销量为22.63万片(+254.73%YoY)。在客户和市场方面,公司在产品稳定性、一致性上获得国际一线客户认可,高品质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加速“出海”,获得英飞凌、博世等下游电力电子、汽车电子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合作,全
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超过50%已成为公司客户。2023年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下游电力电子、汽车电子领域的国际知名企业签署了新的长期合作协议,向英飞凌提供6英寸导电型衬底和晶棒,占英飞凌需求的两位数水平,同时公司还将助力英飞凌向8英寸产品转型。根据日本权威行业调研机构富士经济报告测算,2023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中,公司已超过Coherent跃居全球第二。另一方面,公司通过自主扩径实现高质量8英寸产品的制备,在产品性能持续提升和批量化制备等各方面具有领先优势,目前已实现批量化销售。
投资建议:随着全球及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等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行业对碳化硅衬底需求呈现出持续旺盛的趋势,碳化硅领域将迎来长期持续增长的发展机会。公司是国内最早同时布局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和导电型碳化硅的公司,上海临港工厂产能产量快速提升,将成为公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生产基地。由于公司目前暂未实现稳定盈利,我们选用PS估值。结合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23.53(前值为23.72)亿元、36.74(前值为39.61)亿元和50.84(新增)亿元,对应4月12日收盘价的PS分别为8.4X、5.4X和3.9X,我们看好公司在碳化硅衬底领域的领导地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部分原材料和加工检测设备依赖外资供应商的风险。未来,若外资供应商所在国家或地区实施限制性贸易政策,公司无法获得必要的原材料或设备,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2)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经营存在较大影响的风险。若国家降低对宽禁带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或者国家出台进一步的约束性产业政策或窗口指导等措施,或公司拟投资项目被纳入约束性产业政策监管调控范围,将对公司运营、持续盈利能力及成长性产生不利影响。(3)碳化硅衬底成本高昂制约下游应用发展的风险。短期内碳化硅衬底良率普遍不高,对成本降低带来一定难度,导致碳化硅器件渗透率不及预期,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
22 | 国海证券 | 郑奇,高力洋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点评报告:产能扩张+大客户开拓顺利,盈利水平持续改善 | 2024-04-14 |
天岳先进(688234)
事件:
4月11日,天岳先进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收12.51亿元,同比增长199.90%;归母净利润-0.46亿元,较2022年亏损收窄1.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13亿元,较2022年亏损收窄1.455亿元。
单季度看,2023Q4公司实现营收4.26亿元,同比增长188.66%,环比增长10.12%;实现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实现扭亏为盈,环比增长492.6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1亿元,同比环比均实现扭亏为盈。
投资要点:
产能产量快速爬坡,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截至2023Q4,公司已经实现连续七季度营收增长,2023Q3、Q4,公司单季度业绩同比扭亏为盈,2023年全年净亏损收窄。2023年年中,公司上海临港工厂顺利开启产品交付并实现快速产能产量爬坡,提前实现原计划2026年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规划,公司将继续推进第二阶段产能提升规划。2023年,公司碳化硅衬底销量22.63万片,同比增长254.73%。得益于公司大规模稳定供应能力以及公司长期布局核心关键技术获得积极效果,公司全年各季度衬底产品毛利率持续提升。
长期绑定英飞凌、博世等国际头部客户,2023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市占率跃居全球第二。2023年公司继续加强与国内外客户的合作,截至2023年底,全球前十大功率半导体企业中超过50%的企业已经成为公司合作客户。2023年,公司与英飞凌、博世等国际知名企业签署长期合作协议。其中,公司向英飞凌提供6英寸导电型
衬底和晶棒,占英飞凌需求的两位数水平,同时天岳还将助力英飞凌向8英寸产品转型。根据日本权威行业调研机构富士经济报告测算,2023年全球导电型碳化硅衬底材料市场中天岳先进实现了对高意(Coherent)的超越,跃居全球第二。
研发费用持续增长,车规级、8英寸产品行业领先。2023年公司研发费用1.37亿元,同比增长7.57%。研发费用的持续增长助力公司新产品进展顺利。2023年,公司实现快速战略转型,车规级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产品达到行业领先水平,公司高品质6英寸导电型衬底产品已经向国际头部客户大规模批量供应。同时,公司在8英寸导电型衬底产品质量和批量供应能力领先,推动头部客户积极向8英寸转型。公司也将逐步根据下游市场客户情况,合理提升8英寸产品产能。此外,2023年公司宣布业内首创完成8英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的液相法制备。目前公司衬底产品性能及核心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作为国内碳化硅衬底领军企业,公司有望凭借技术、产能及客户端的优势,继续巩固市场地位,保持稳定增长。同时,随着第三代半导体行业新进企业的逐步增加,行业竞争或将面临加剧风险,因此我们小幅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61/34.39/44.14亿元,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73/3.24/5.05亿元。2024-2026年PS分别为8/6/4倍。公司作为国内碳化硅领先企业,在高端产品持续保持领先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新能源行业需求不及预期2)SiC衬底行业竞争加剧3)大尺寸碳化硅衬底国产替代进程不确定性风险4)公司产能释放不及预期5)公司技术突破不及预期。
|
23 | 华鑫证券 | 吕卓阳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2023Q4收入利润双增,产能爬坡顺利拐点明确 | 2024-01-31 |
天岳先进(688234)
事件
天岳先进发布2023年业绩预告,经财务部门初步测算,2023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12.3亿元至12.8亿元,同比增加194.94%到206.93%;归母净利润亏损5400万元至3600万元,同比减亏1.2亿元到1.4亿元。
投资要点
2023Q4单季度盈利能力环比增长迅速
经计算,2023年Q4单季度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05亿元至4.55亿元,环比增长4.65%-17.57%;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425.34万元至3225.34万元,环比增长274.86%-748.26%。受益于碳化硅整体市场规模扩大以及公司临港工厂交付后产能爬坡顺利,营收、利润双增。
注重研发投入,技术壁垒深厚
公司重视研发投入,2023年前三季度发生研发费用1.23亿元,同比增加41.15%,持续加大前沿技术布局,全面掌握碳化硅单晶制备全流程关键技术。在2023年,公司业内首创液相法制备出低缺陷8英寸晶体,目前公司已具备全球最大尺寸8英寸碳化硅衬底小批量生产能力。
在手订单充足,扩产顺利产能加速释放
2023年公司高品质碳化硅衬底获得国内外客户认可,与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订单较上年有所增长,前三季度合同负债1.19亿元,同比增长12899.05%。2023年5月,公司与英飞凌签订衬底和晶棒供应协议,协议供应量预计占到英飞凌长期需求量的两位数份额。2023年8月,公司与客户F签订框架协议,预计含税销售三年合计金额为80480.00万元。此外,临港工厂与2023年5月开启产品交付,导电型产品产能产量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增强,得益于充足的订单需求和广泛的国内外客户基础,临港工厂第一阶段30万片的产量目标将比原计划更早达成。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3-2025年收入分别为12.51、21.75、33.03亿元,EPS分别为-0.10、0.26、0.69元,当前股价对应PS分别为18、10、7倍。公司产能爬坡顺利,订单充足、客户资源优质,我们看好公司收入持续放量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能放量不及预期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技术迭代风险等。 |
24 | 平安证券 | 徐碧云,徐勇,付强 | 维持 | 增持 | 订单保持高速增长,导电型产品产能产量持续提升 | 2024-01-30 |
天岳先进(688234)
事项:
1月30日,公司发布2023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3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到12.8亿元,同比增长194.94%到206.93%。
平安观点:
全年仍亏损,但Q4盈利能力进一步增强:营收方面,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2.3亿元到12.8亿元,同比增长194.94%到206.93%。利润方面,预计归母净利润-5400万元到-3600万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将增加12,188.59万元到13,988.59万元,同比增加69.30%到79.53%;扣非净利润预计为-1.35亿元到-9600万元,与上年同期(调整后)相比,将增加12,346.10万元到16,246.10万元,同比增加47.77%到62.86%。2023Q4单季,公司预计实现营收4.05亿到4.55亿元,同比增长173.65%-207.43%,环比增长4.65%-17.57%,同环比均实现增长;归母净利润预计在1425万到3225万元,同比大幅扭亏为盈,环比增长275%-749%;扣非归母净利润预计在-2101.27万到1798.73万元。公司2023年业绩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的主要原因系2023年受益于碳化硅在下游新能源汽车、光伏发电、储能等应用领域的渗透应用,碳化硅整体市场规模不断扩大,公司高品质碳化硅衬底获得了国内外客户的认可,并与下游电力电子、汽车电子领域的国内外知名企业开展了广泛合作,订单保持高速增长,公司上海临港智慧工厂开启产品交付,导电型产品产能产量持续提升,产品交付能力增强,营收规模效应显现。
公司正在通过加快产能提升以保障客户订单交付和新订单合作:目前公司扩产顺利,产能产量快速提升,自2022年一季度以来,公司连续实现了季度收入环比增长。目前下游应用领域对碳化硅的需求保持强劲增长趋势,公司下游客户扩产规划明确,带动对公司产品需求的长期持续增长。由于碳化硅半导体材料制备具有较高的技术壁垒,目前国内外仅包括公司在内的少数企业具有规模化供应能力,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是供应不足的问题。在此背景下,公司加快上海临港新工厂产能建设,逐步加大导电型衬底产能产量,目前上海临港工厂仍处于快速的产能提升阶段,第一阶段30万片导电型衬底的产能产量将提前实现(原计划为2026年),上海临港工厂将成为公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生产基地。此外,公司正规划继续通过技术提升和增加资本投入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产能产量。随着公司新建上海工厂产能的逐步释放,预计公司在碳化硅半导体领域将获得更大的市场影响力。此外,公司导电型衬底产品已经打入国内外主要企业,包括英飞凌、博世等下游电力电子、汽车电子的国内外知名企业正在与公司开展合作。2023年8月,公司又公告了与客户F签订导电型衬底的长期框架合同,合同金额超过8亿元。
投资建议:随着全球及国内在新能源汽车、新能源发电和储能等终端市场需求的快速增长,行业对碳化硅衬底需求呈现出持续旺盛的趋势,碳化硅领域将迎来长期持续增长的发展机会。公司是国内领先的第三代半导体材料生产商,主要从事碳化硅衬底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早同时布局半绝缘型碳化硅衬底和导电型碳化硅的公司。上海临港工厂产能产量快速提升,将成为公司导电型碳化硅衬底主要生产基地。由于公司目前暂未实现稳定盈利,我们选用PS估值。结合公司业绩预告以及对行业发展趋势的判断,我们调整了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公司的营收分别为12.41(前值为15.05)亿元、23.72(前值为30.83)亿元和39.61(前值为61.66)亿元,对应1月29日收盘价的PS分别为18.1X、9.5X和5.7X,我们看好公司在碳化硅衬底领域的领导地位,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部分原材料和加工检测设备依赖外资供应商的风险。未来,若外资供应商所在国家或地区实施限制性贸易政策,公司无法获得必要的原材料或设备,将会对公司的生产经营产生负面影响。(2)国家产业政策变化对公司经营存在较大影响的风险。若国家降低对宽禁带半导体产业扶持力度,或者国家出台进一步的约束性产业政策或窗口指导等措施,或公司拟投资项目被纳入约束性产业政策监管调控范围,将对公司运营、持续盈利能力及成长性产生不利影响。(3)碳化硅衬底成本高昂制约下游应用发展的风险。短期内碳化硅衬底良率普遍不高,对成本降低带来一定难度,导致碳化硅器件渗透率不及预期,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