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山西证券 | 叶中正,魏赟,冯瑞 | 维持 | 增持 | 招投标减少使国内业务增长受限,海外业务进展顺利迎来快速发展 | 2025-04-23 |
澳华内镜(688212)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0.54%;实现归母净利润2101.22万元,同比减少63.6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8.62万元,同比减少114.1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16元,同比减少62.79%。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减少26.92%;实现归母净利润-2879.15万元,同比减少1143.3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100.11万元;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21元。
事件点评
2024年公司营收小幅增长主要得益于海外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市场调整仍使2025Q1销售承压。2024年,国内终端市场招采活动减少,受招投标
总额下降影响,公司国内业务收入增长有限。但公司进一步布局海外营销网络,海外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带动了公司整体业务收入增长。分区域来看,2024年公司实现境内主营业务收入5.86亿元,同比增长3.93%;实现境外主营业务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42.70%。2025Q1受市场调整影响,公司销售不及预期,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均有所下滑。
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均呈现下降态势,且净利率的下降幅度更大。公司自2024年1月1日起执行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解释第17号》,规定保证类质保费用应计入营业成本。在此条件下,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和销售净利率分别为68.12%、2.71%,较去年同期分别下降1.61、6.25个百分点。毛利率下滑主要受海外销售收入增长较快而海外销售部分毛利率偏低影响:2024年公司境外主营业务收入为1.61亿元,同比增长42.70%,毛利率为58.15%;公司境内主营业务收入为5.86亿元,同比增长3.93%,毛利率为70.97%。净利率下滑主要受销售期间费用率提升影响:
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38%、14.48%、21.83%、0.01%,较去年同期分别提升3.16、1.08、0.15、0.40个百分点。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并充分重视基层县域医疗诊疗水平的提升。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6,359.80万元,同比增长11.29%,占营业收入比例21.83%,同时公司产品管线取得多项重要进展:①发布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布局泌尿领域;②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③发布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其中AQ-150系列为全新4K内镜系统,配合可翻盖触屏的设计,让诊疗游刃有余;AQ-120系列通过强大功能的集成,有效帮助提升基层县域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④发布640倍细胞内镜以及140倍光学放大内镜。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营收8.73、10.71、12.72亿元,同比增长16.4%、22.7%、18.8%;分别实现净利润0.75、1.24、1.72亿元,同比增长257.1%、65.6%、38.6%;对应EPS分别为0.56、0.92、1.28元,以4月22日收盘价40.34元计算,对应PE分别为72.4X、43.7X、31.5X,维持“增持-B”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占有率、产品丰富度等与国际知名企业存在较大差距的风险;产能相对不足风险;行业政策变化及产品认证风险;技术创新和研发失败的风险;奥林巴斯在中国开展本土化研发及生产的风险。 |
2 | 太平洋 | 谭紫媚,李啸岩 | 维持 | 买入 | 澳华内镜点评:海外业务亮眼,研发成果陆续兑现 | 2025-04-20 |
澳华内镜(688212)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同比上涨10.54%;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63.68%,主要系费用投入加大、信用减值、毛利率下降影响;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06亿元,同比下降114.13%。其中,2024年第四季度营业收入2.49亿元,同比下降0.20%;归母净利润亏损0.16亿元,同比下降228.60%;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21亿元,同比下降392.07%。
4月18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第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亿元,同比下降26.92%;归母净利润亏损0.29亿元,同比下降1143.36%。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设备更新落地有望带动2025年国内放量
2024年,澳华内镜进一步布局海外营销网络,大力进行市场推广和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2024年实现境外销售收入1.6亿元,相较于2023年海外营业收入增长42.7%。
同时,公司不断加深产品的市场覆盖深度及广度,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长,带动了中高端系列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是137台、522根,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116家。2025年,随着设备更新逐步落地,招投标数据恢复,有望带动公司产品放量。
聚焦研发创新,重磅成果陆续兑现
2024年,公司在研发创新方面取得显著成就,产品管线取得多项重要进展:(1)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2)发布AQ-150、AQ-120等,有效帮助基层县域医疗机构提升诊疗水平。(3)发布多种镜体,涵盖胆道、膀胱、输尿管等,极大提升诊疗水平,取得更准确的诊断信息。(4)发布640倍细胞内镜、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细胞内镜将观察维度推进到更微观的层级,有助于提升活检的精度,140倍光学放大内镜可协助医生更好观察更微小黏膜结构的改变。双焦内镜进一步落地临床,近焦模式可达65倍放大效果,适合对重点部位进行细致观察,远焦模式则可观察体内整体情况,并快速判断背景黏膜状态。发布超细胃镜,最细达5.4mm的头端直径,可突破狭窄节段并明确狭窄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会计准则调整影响毛利率,费用率持平
2024年,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下降5.66pct至68.12%,主要系会计准则调整与外销业务占比上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3.38%、14.48%、21.83%、0.01%,同比变动幅度分别为-0.89pct、+1.08pct、+0.15pct、+0.40pct。综合影响下,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下降6.25pct至2.71%。
2024年第四季度的综合毛利率、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整体净利率分别为65.86%、36.42%、13.56%、20.27%、0.19%、-6.68%,分别变动-4.73pct、+4.79pct、+0.51pct、+3.87pct、+0.40pct、-12.81pct。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25亿/10.11亿/11.8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23%/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9亿/1.24亿/1.71亿元;分别增长180%/111%/38%;EPS分别为0.44/0.92/1.27,按照2025年4月17日收盘价对应2025年87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设备集采降价的风险,设备更新落地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渠道库存过高的风险,新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 国信证券 | 陈曦炳,彭思宇 | 维持 | 增持 | 国内收入增速放缓,海外业务增速亮眼 | 2025-04-16 |
澳华内镜(688212)
核心观点
收入端稳健,利润端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50亿元(+10.54%),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3.68%),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114.13%)。24Q4单季营收2.49亿元(-0.20%),归母净利润-0.16亿元(-228.60%),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392.07%)。2024年收入增长较2023年放缓,主要系受国内招采活动减少的影响,国内业务收入增长有限。利润端承压,主要系公司持续加大研发及市场投入力度,以及计提了坏账损失、商誉减值所致。
毛利率略有下滑,费用率上升。2024年毛利率68.12%,表观毛利率下降5.66pp,主要系会计准则变更,保证类质保费用从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所致,调整后主营业务毛利率下滑1.57pp,预计系毛利率较低的海外业务占比提升所致。销售费用率33.38%(+3.16pp),管理费用率14.48%(+1.08pp),研发费用率21.83%(+0.15pp),财务费用率基本持平,四费率69.70%(+4.78pp),费用率明显提升,主要系公司加强了新技术、新产品研发投入和海内外市场营销体系及品牌影响力的建设。
国内中高端产品装机量稳步提升,海外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持续推广AQ-3004K超高清内镜系统,中高端系列产品装机数量稳步提升。2024年,三级医院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为137台、522根,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116家。此外,公司进一步布局海外,多个国家产品准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海外收入1.61亿元,同比增长42.70%,收入占比提升至22%。
投资建议:受行业整顿及设备更新政策落地慢于预期的影响,2024年软镜行业招投标较为低迷,预计2025年起随着招投标回暖,行业环境有望逐步好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2025-2027年营收8.6/9.9/11.1亿元(原2025、2026年为10.2/12.7亿元),同比增速15%/15%/13%,毛利率为66%/66%/66%,归母净利润0.5/1.0/1.2亿元(原2025、2026年为1.0/1.9亿元),同比增速156%/82%/27%。当前股价对应PS=6.5/5.7/5.0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推广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4 | 华源证券 | 刘闯,林海霖 | 维持 | 买入 | 海外业务快速增长,内镜产品矩阵持续丰富 | 2025-04-16 |
澳华内镜(6882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业绩,全年实现营收7.50亿元(yoy+10.54%,下同),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yoy-63.68%),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629万元(yoy-114.13%)。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yoy-0.20%),归母净利润亏损0.16亿元(yoy-228.60%),扣非归母净利润亏损0.21亿元(yoy-392.07%)。
中高端系统加速入院,海外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产线维度,内窥镜设备收入7.14亿(yoy+14.72%),内窥镜诊疗耗材收入0.21亿(yoy-50.63%),维修服务收入0.13亿(yoy+3.31%),区域维度,境内市场收入5.86亿(yoy+3.93%),国内终端招采活动减少,对业务增长造成干扰,依托AQ-300系统的持续推广,公司中高端产品在国内终端用户销售持续提升,24年中高端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
数量分别达到137台、522根,装机三级医院116家;境外市场收入1.61亿(yoy+42.70%),全球多个国家注册及市场推广顺利,带动海外业务快速增长。
加大人员投入,赋能潜力产线前瞻布局。2024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68.21%(yoy-1.57pct),其中内窥镜设备毛利率68.78%(yoy-2.66pct),核心产品毛利率阶段性承压。公司销售费用2.50亿(yoy+22.09%)、研发费用1.64亿(yoy+11.29%),24年公司员工总数净增长123人(yoy+11.26%),销售、研发人员均有所提升,推出高光谱平台、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640倍细胞内镜等新产品,并前瞻性布局3D软性内镜、AI诊疗技术和内窥镜机器人,持续加强产品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8.72/10.51/12.67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6.36%/20.54%/20.53%,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6/1.05/1.63亿元,增速分别为165.30%/88.27%/55.59%。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99x、53x、34x。基于公司内镜产品矩阵逐步成型,中高端产品受到终端认可度不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获批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国内政策风险、竞争加剧风险。 |
5 | 西南证券 | 杜向阳,陈辰 | | | 24年业绩利润端有所承压,25年国内看招采回暖海外看持续加速准入及推广 | 2025-04-15 |
澳华内镜(68821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亿元(+10.5%),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3.7%),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114.1%),其中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5亿元(-0.2%),归母净利润-0.2亿元(-228.6%)。24年业绩符合之前业绩快报预期,利润端24年有所承压。
国内招投标总额有所下降,海外市场收入高增。分季度收入看,24Q1/Q2/Q3/Q4单季度收入分别为1.7/1.8/1.5/2.5亿元(+34.9%/+12.6%/+5.4%/-0.2%),公司加大产品推广,以临床需求为导向更新升级公司产品,不断拓宽对各等级医院的覆盖度。从盈利能力看,24年毛利率68.1%(-5.7pp),系新的会计准则之下原并入销售费用的部分后面并入了成本费用计算中,导致毛利率有所下降。另外,外销业务占比有所提升亦导致整体毛利率下滑。从费用端看,销售费用率33.4%,管理费用率14.5%,研发费用率21.8%,财务费用率0.01%。收入增速+10.5%,四费率变动不大,利润端承压主要因为资产减值损失(商誉减值)及信誉减值(期末应收减值,计提坏账)。国内端收入+4%(终端市场招采活动减少),海外端收入+43%(海外市场准入及推广持续推进)。建议持续关注25年1)去库存节奏;2)医疗设备以旧换新25年新一期政策落实情况;3)医疗反腐;4)海外市场推广进度。
持续研发投入,巩固持续创新能力。公司拥有一支具有长期内镜研发经验的工程师团队。研发人才队伍的壮大,为公司技术领先优势的持续,确立了雄厚的基础。24年公司发布电子经皮胆道镜,通过电子胆道镜,极大提升了对胆道疾病的诊疗水平;公司发布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布局泌尿领域;公司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公司发布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其中AQ-150系列为全新4K内镜系统,配合可翻盖触屏的设计,让诊疗游刃有余;AQ-120系列通过强大功能的集成,有效帮助提升基层县域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此外,公司发布640倍细胞内镜以及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细胞内镜将观察维度推进到更微观的层级,抵达640倍的细胞级尺度,有助于提升活检的精度。140倍光学放大内镜可协助医生更好观察更微小黏膜结构的改变,提高诊疗效率;另外,双焦内镜进一步落地临床,近焦模式可达65倍放大效果,适合对重点部位进行细致观察,远焦模式则可观察体内整体情况,并快速判断背景黏膜状态;报告期内公司发布超细胃镜,最细达5.4mm的头端直径,可突破狭窄节段并明确狭窄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国产软镜设备龙头有望受益于国产替代,25年重点关注去库存节奏。软镜在临床诊疗场景中广泛使用,国内胃镜、肠镜诊疗开展率和内镜医师数量均有提升空间。随着旗舰产品AQ-300的上市推广,公司后续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替代。公司目前已大力布局国内经销商团队进行后续对AQ300的全面推广,预计2025年及2026年AQ300将持续放量。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52亿元(+147.8%)、0.74亿元(+42.6%)、0.95亿元(+28.4%),EPS分别0.39元、0.55元、0.71元,对应PE为106、75、58倍。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AQ300销售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风险、资产及信用减值计提波动风险。 |
6 | 中国银河 | 程培,孟熙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年报业绩点评:国际业务拓展顺利,静待国内招采复苏 | 2025-04-14 |
澳华内镜(688212)
摘要: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10.54%),归母净利润0.21亿元(-63.68%),扣非净利润-0.06亿元(由盈转亏),经营性现金流-0.79亿元。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0.20%),归母净利润-0.16亿元(由盈转亏),扣非净利润-0.21亿元(由盈转亏)
经营环境波动致业绩承压,静待终端招采活力复苏。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润明显下滑、扣非净利润由盈转亏,主要是国内终端市场招采活动减少、招投标总额下降影响了公司国内业务增长。同时,公司加大营销体系建设力度、提升研发投入水平,使得全年费用支出同比有所增加,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38%/14.48%/21.83%(同比+3.16pct、+1.08pct、+0.15pct)。此外,2024年公司毛利率同比下滑5.66pct至68.12%,主要是会计准则切换,以及毛利相对较低的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所致。2024年公司经营性现金流净额由正转负,应收账款周转天数增至111.67(+26.61),体现了招投标需求释放节奏缓于预期的影响。基于2025年起较大规模的医疗设备更新商机或将陆续落地,公司作为国产软镜龙头,业绩有望实现显著复苏。
国际市场拓展加速推进,境外收入实现显著增长。2024年公司境外收入1.61亿元(+42.70%),占比21.57%(+4.90pct),主要受益于公司海外营销网络布局进一步完善,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公司海外市场主要分布在欧洲及成本敏感的新兴市场,对于软镜产品的增量需求客观存在,目前公司已在全球设立多个营销支持中心,为德国、英国、韩国、泰国等国家/地区的客户提供产品及解决方案,并形成了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为全球业务的持续增长打造了较好基础。
聚焦高技术研发创新,产品竞争实力不断强化。得益于不断完善的研发效率和成果转化速度,公司技术和产品实力保持在行业领先水平,2024年AQ-3004K超高清内镜系统在国内大型医疗终端推广顺利,中高端系列产品销量稳步提升,全年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为137台、522根,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116家。2024年公司推出高光谱平台、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640倍细胞内镜、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等多个新产品,更加全面的应用场景进一步强化了公司产品竞争力。
投资建议:澳华内镜为国产软镜龙头,技术及产品优势凸显,产线丰富度不断提升,海外市场快速拓展,国内业务有望受益于医疗设备招采活力复苏。考虑到外部经营环境修复节奏仍有一定不确定性,我们调整并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至0.82/1.23/1.86亿元,同比增长289.61%/50.69%/51.05%,EPS分别为0.61/0.92/1.3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68/45/30倍,维持“谨慎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终端招采活力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研发与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等。 |
7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李婵 | 维持 | 买入 | 国内市场受行业影响增速放缓,海外市场增长亮眼 | 2025-04-14 |
澳华内镜(688212)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7.50亿元,同比增长10.54%,净利润2101.22万元,同比下降63.68%,基本每股收益为0.16元。公司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0.80元,合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071.52万元,分红比例占净利润约51%。
其中,2024Q4公司实现收入2.49亿元,同比-0.20%;归母净利润-1,629.08万元,同比-228.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09.91万元,同比-392.07%。
事件点评
2024年国内收入承压,海外收入高速增长
2024年公司国内收入约5.86亿元,同比增长约4%,毛利率约为70.97%,较2023年的下降1.86个百分点。2024年以来,国内设备更新政策不断推出,行业招标节奏前低后高,且更多集中在2024年底,我们预计随着行业终端招采的恢复以及渠道库存的去化,公司国内市场将恢复高增长。
在高等级医院装机方面,2024年,公司依托于AQ-3004K超高清内镜系统的持续推广,国内大型医疗终端客户数量不断增长,带动了中高端系列产品销量的稳步提升。2024年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是137台、522根,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116家。
海外市场方面,2024年公司进一步布局海外营销网络,海外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实现1.61亿元,同比增长约42.7%,毛利率约为58.15%,较2023年的54.58%持续提升。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力不断提升
2024年,公司研发费用为16,359.80万元,同比增长11.29%,占营业收入比例21.83%。产品管线取得多项重要进展。(1)公司发布电子经皮胆道镜,通过电子胆道镜,医生能够直接观察胆道内部情况,获取更为准确的诊断信息,极大提升了对胆道疾病的诊疗水平;(2)公司发布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布局泌尿领域;(3)公司发布高光谱平台,布局26个窄带光波段,能够更细致地区分不同深度的血管和组织;(4)公司发布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其中AQ-150系列为全新4K内镜系统,配合可翻盖触屏的设计,让诊疗游刃有余;AQ-120系列通过强大功能的集成,有效帮助提升基层县域医疗机构的诊疗水平;(5)公司发布640倍细胞内镜以及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细胞内镜将观察维度推进到更微观的层级,抵达640倍的细胞级尺度,有助于提升活检的精度。140倍光学放大内镜可协助医生更好观察更微小黏膜结构的改变,提高诊疗效率;双焦内镜进一步落地临床,近焦模式可达65倍放大效果,适合对重点部位进行细致观察,远焦模式则可观察体内整体情况,并快速判断背景黏膜状态;(6)公司发布超细胃镜,最细达5.4mm的头端直径,可突破狭窄节段并明确狭窄远端可能存在的病变情况。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端有望分别实现8.44亿元、10.60亿元、13.33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11.01亿元、14.22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2.5%、25.7%和25.8%,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有望实现0.54亿元、0.96亿元、1.44亿元(2025-2026年前值预测为1.45亿元、2.05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159.3%、76.5%和49.9%。2025-2027年对应的EPS分别约0.40元、0.71元和1.07元,对应的PE估值分别为102倍、58倍和39倍,考虑到公司是国产软镜设备的头部公司,品牌价值已经凸显,AQ-300等高端设备带动公司高等级医院市场占有率提升,未来还会推出新一代设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品研发及推广不及预期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
8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司乐致,石启正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4年利润承压,国际业务领衔增长 | 2025-04-11 |
澳华内镜(688212)
2024年利润承压,国际业务领衔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7.50亿(+10.54%),归母净利润0.21亿(-63.68%),扣非净利润为-0.06亿(-114.13%),经营现金流净额-0.79亿(yoy-311.01%)。费用端,研发费用率21.83%(+0.15pct),管理费用率14.48%(+1.08pct),销售费用率33.38%(-0.89pct),利润承压主要系国内招采总额下降,并且公司为加大临床推广、营销渠道铺设和研发项目推进,相关费用支出增加较多,但AQ300高端主机和配套镜体快速渗透三级终端医院市场,成果斐然。分地区,国内主营业务收入5.86亿(yoy+3.93%),海外收入1.61亿(yoy+42.70%),海外业务领衔增长,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考虑行业政策和招采节奏对销售及毛利率的扰动,我们下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的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4/1.31/2.00亿元(原值1.77/2.85亿元),EPS分别为0.63/0.97/1.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5.8/42.8/27.9倍,但2025年招标有望恢复,凭借公司产品线优势及市场渠道拓展,国内市场有望放量,国际业务保持高增,因此维持“买入”评级。
2024年AQ300-4K超高清系统三级医院装机加快,新产品陆续发布2024年内窥镜设备营收7.14亿(+14.72%),毛利率68.78%(-2.66pct);内窥镜诊疗耗材营收0.21亿(-50.63%),毛利率45.88%(-2.02pct);内窥镜维修服务营收0.13亿(+3.31%),毛利率72.64%(+10.98pct)。其中公司中高端产品销量稳步提升,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是137台,522根,进入三级医院116家。公司研发成果颇丰,新增发明专利22项,相继发布高光谱平台、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640倍细胞内镜、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电子经皮胆道镜、电子膀胱镜、电子输尿管肾盂镜、超细胃镜等,进一步丰富了公司产品线,提高了科室覆盖度,为公司在软性内镜行业市场占有率的不断提升奠定了基础。
研发铸就产品核心竞争力,市场推广变革助力业绩长期稳定增长
公司通过多年技术研发沉淀,打造从AC-1到AQ300低中高端全系产品,创新推出4K超高清、分体式、无线供电、激光信号传递、射频卡识别等具有差异化竞争优势的功能,不断提升耐用性、可操作性等性能,并完善可变硬度、光学放大、细镜等镜体。正积极开发3D软性内镜和AI诊疗技术及内窥镜机器人,有望在未来新代产品中有序应用并持续提升安全性、可靠性和便利性,打造出满足临床各项需要的多功能综合性软镜设备,加速软性内窥镜设备的国产化替代进程。公司通过“澳华杯”CBI全国病例大赛、消化内镜技术手把手培训班和参与世界各地的学术会议,提升公司国内外的品牌识别度和加大客户粘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产品推广不及预期、汇兑风险。 |
9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曹佳琳 | | | 利润短期承压,静待招采恢复后收入增速回升 | 2025-04-10 |
澳华内镜(688212)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7.50亿元(yoy+10.54%),归母净利润0.21亿元(yoy-63.68%),扣非归母净利润-0.06亿元(yoy-114.1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0.79亿元(yoy-311.01%)。其中2024Q4实现营业收入2.49亿元(yoy-0.20%),归母净利润-0.16亿元(yoy-228.60%)。
点评:
国内招采活动减少导致收入增长放缓,AQ-300表现亮眼,助力高端市场突破。①分市场来看,国内受医疗反腐、设备更新迭代政策落地不及预期影响,医疗设备招采活动减少,公司在境内市场实现收入5.86亿元(yoy+3.93%),增速放缓。而境外市场得益于在多个国家的产品准入及市场推广进展顺利,实现收入1.61亿元(yoy+42.70%),品牌影响力持续提升。②分业务线来看,内窥镜设备实现收入7.14亿元(yoy+14.72%),保持稳定增长,其中依托于AQ-3004K超高清内镜系统的持续推广,公司在高端市场持续突破,新增装机(含中标)三级医院116家,中高端机型主机、镜体在三级医院装机(含中标)数量分别是137台、522根,表现亮眼。受市场竞争加剧及产品结构调整影响,内窥镜诊疗耗材业务收入2102万元(yoy-50.63%)。我们认为2025年随着招投标逐步恢复,叠加公司新品上市、市场拓展力度持续加大,收入增速有望回升。
投入加码,短期利润承压,长期来看,盈利能力有望提升。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为68.12%(yoy-5.66pp),由于收入增速放缓,而公司持续加大对新技术、新产品的研发投入和注册认证,持续加强市场营销体系以及品牌影响力建设,各项费用增长速度高于收入增速,2024年销售费用率33.38%(yoy+3.16pp),管理费用率14.48%(yoy+1.08pp),研发费用率21.83%(yoy+0.15pp),利润短期承压,20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yoy-63.68%),销售净利率为2.71%(yoy-6.25pp)。我们认为随着公司高光谱平台、AQ-150、AQ-120等内镜系统、640倍细胞内镜、140倍光学放大内镜等新产品逐步上市,毛利率有望回升,此外,公司完善的产品矩阵在内窥镜国产替代进程中优势逐步凸显,市场份额逐步提升,费用率有望持续下降,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9.00、10.97、13.38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0.0%、22.0%、22.0%,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82、1.12、1.3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90.2%、36.1%、24.0%,对应2025年4月9日收盘价,PE分别为68、50、40倍。
风险因素:市场需求提升不及预期;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