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刘天其 | 维持 | 增持 | 前三季度业绩保持高增,持续完善OLED材料矩阵 | 2025-11-03 |
莱特光电(68815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5年10月24日,公司发布2025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25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23亿元,同比增长18.77%;实现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38.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70亿元,同比+46.51%。单季度来看,2025年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31亿元,同比+18.61%/环比-10.63%;实现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43.27%/环比-18.6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0亿元,同比+49.54%/环比-19.23%。
OLED需求景气叠加内部提效,Q3业绩实现高增长。
25Q3公司利润总额同比+44.98%,归母净利润同比+43.27%,主要系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增加,同时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利润增加所致。伴随着苹果及国内主流品牌密集发布新机,第三季度OLED面板需求强劲。根据CINNO Research统计,2025年第三季度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2.5亿片,同比增长11.7%,环比增长20.3%,实现同比与环比双增长。公司依托丰富多样的产品矩阵,持续推进新客户拓展,推动业务稳步发展、市场份额不断提升。公司已量产产品持续贡献业绩,Red Host、Green Prime等新品正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有望成为未来增长新引擎;中间体业务亦实现突破:OLED板块借力氘代产品与国际合作打开空间,医药板块依托药企合作布局多元化增长。在运营方面,公司通过工艺优化、精细化管理和全产业链协同,多维度推进降本增效。
研发投入强化技术护城河,专利与新品落地共筑领先优势。
公司坚持以技术创新为驱动,持续强化研发投入,第三季度研发投入达0.17亿元,同比增长24.24%。公司与国内多所知名院校开展深度产学研合作,充分整合高校科研与人才资源;同时与国际领先客户建立紧密合作研发关系,精准把握市场需求和技术发展趋势。依托数百项OLED终端材料自主专利,公司形成了深厚研发储备与坚实技术壁垒,为产品创新与性能升级提供强大支撑。此外,依托专利技术持续推出高性能产品,先后实现Red Prime、Green Host和Red Host材料的国产替代突破,新产品Green Prime材料及蓝光系列材料在客户端验证进展良好,为公司业务持续发展打下坚实基础,进一步巩固国内领先地位。
深耕头部客户夯实基本盘,开辟新兴领域打开新空间。
公司先后进入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信利等国内多家知名面板厂商的供应链体系并维持良好的合作关系,建立起客户口碑和市场品牌。其自主研发的Red Prime材料获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Green Host及Red Host材料率先在下游面板厂商实现混合型材料的国产替代,打破了国外企业的长期技术垄断。同时,公司将持续布局叠层器件连接层CGL材料、蓝色磷光材料、窄光谱高色域MRTADF材料等相关前沿技术,持续加强技术创新与迭代。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4.06、6.13亿元,对应PE分别为36、24、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客户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3)材料研发、验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
(4)单一大客户依赖度高风险。 |
| 2 | 开源证券 | 周佳,赵晨旭 | 维持 | 买入 | 中小盘信息更新:2025Q3业绩延续向好态势,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 2025-10-28 |
莱特光电(688150)
2025Q3业绩延续向好态势,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业绩维持高速增长。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23亿元同比+18.8%,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38.6%。单季度看,Q3实现营收1.31亿元,同比+18.6%;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43.3%。业绩增长得益于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增加,同时由于公司持续深化降本增效,盈利能力有所增强。考虑到新品放量节奏以及下游需求扩容,我们维持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4.12/6.0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6/1.02/1.5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33.7/25.1/17.0倍,看好公司持续受益于下游OLED市场需求攀升以及未来新产品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下游需求扩容拉动出货量提升,公司降本增效成果显著
从收入端看,得益于OLED技术向中尺寸显示领域渗透、全球8.6代AMOLED产线建设周期开启以及叠层OLED的大量应用,OLED有机发光材料整体需求显著提升。公司凭借既有量产产品Red Prime材料和Green Host材料的稳定供应和迭代升级以及Red Host、Green Prime等新产品的逐步导入放量,材料业务出货量将随客户需求进一步增长;从盈利角度看,公司依托OLED有机材料全产业链一体化模式,通过工艺优化、强化精细化管理体系、优化生产流程等方式持续降本增效,通过多维度举措实现成本优化与效率提升。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高达74.17%,同比增长7.78pct。
积极探索第二增长曲线,向新材料平台型企业迈进
公司立足于OLED有机材料的市场机遇,有望凭借新品开发与材料性能的提升,逐步实现产品系列化及客户全覆盖的目标。同时,公司在巩固主业优势基础上,一方面关注市场机会,寻找与公司发展战略契合的优质项目和标的,借助外部资源拓展新业务版图;另一方面自主布局新业务、培育新项目,逐步构建起多元化的业务体系,进而探索第二增长曲线,朝着新材料平台型企业的方向稳步迈进。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或导入情况不及预期、OLED面板出货量波动。 |
| 3 | 中银证券 | 余嫄嫄,范琦岩 | 维持 | 增持 | 业绩稳健增长,OLED终端材料持续发力 | 2025-09-08 |
莱特光电(688150)
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5H1实现营收2.92亿元,同比增长18.84%;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36.74%。其中25Q2实现营收1.47亿元,同比增长11.73%,环比增长1.37%;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33.93%,环比增长7.75%。公司2025年中期利润分配方案为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人民币1.8元(含税)。看好公司下游OLED面板渗透率提升、OLED材料国产化率提高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5H1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均同比增长,主要原因为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增加,同时公司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利润增加。25H1公司毛利率为74.72%(同比+8.52pct),净利率为43.34%(同比+5.68pct),期间费用率为23.88%(同比-0.29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为0.13%(同比+0.56pct),主要系25H1美元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贷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所致。25Q2公司营收及归母净利润同环比均实现增长,毛利率为76.71%(同比+10.02pct,环比+4.00pct),净利率为44.66%(同比+7.40pct,环比+2.65pct)。
OLED面板渗透率提升,公司OLED终端材料持续发力。中报显示,智能手机领域,OLED面板渗透率稳步提升,柔性技术推动折叠屏等创新形态加速普及;IT领域,OLED显示在平板、PC、笔电等导入进程加快;车载显示领域,OLED渗透率亦同步提升。根据CINNOResearch数据,25Q1全球AMOLED智能手机面板出货量约2.1亿片(同比+7.5%),其中中国厂商出货量份额占比50.8%。京东方等国内面板厂商产能与技术持续提升,带动国产OLED终端材料需求增长。25H1公司OLED有机材料收入2.76亿元(同比+29.95%),毛利率为77.90%(同比+5.81pct),其中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2.62亿元(同比+31.63%)。根据中报,既有量产产品方面,Red Prime及Green Host稳定量产供应并持续升级迭代,预计25H2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新产品方面,Red Host正稳步向规模化量产供货迈进,GreenPrime处于量产测试阶段,有望于年内实现批量供货;蓝光系列及其他材料在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上述新产品未来有望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此外,公司积极布局蓝色磷光、叠层器件连接层CGL材料、窄光谱高色域MRTADF材料等相关前沿技术。客户拓展方面,在与京东方、天马、华星光电、信利等全球知名OLED面板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客户,目前多支材料已成功通过国兆光电、观宇、创视界等客户的量产测试。
中间体业务持续优化,新产品推进态势向好。根据中报,公司中间体业务涵盖OLED中间体与医药中间体两大板块,25H1公司OLED中间体板块重点推进了氘代类产品研发。客户方面,公司积极拓展海外终端材料客户市场,成功与SOLUS、P&HTech、SFC等多家国际知名终端材料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启动数十个合作项目,目前部分项目已顺利通过客户的验证测试,进入量产测试阶段。医药中间体板块,公司与佐藤制药、正大天晴制药等知名新药公司开展新药中间体深度合作,相关合作项目均按计划有序推进。此外,公司钙钛矿项目取得阶段性成果,2款添加剂产品在客户端测试结果较好。
估值
考虑到公司新产品仍处于逐渐上量阶段,且终端消费电子需求存在波动,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4.38/6.12亿元,每股收益分别为0.71/1.09/1.52元,对应PE分别为34.9/22.8/16.3倍。看好公司下游OLED面板渗透率提升、OLED材料国产化率提高带来的良好发展机遇,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技术升级迭代的风险;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京东方的风险。 |
| 4 | 天风证券 | 郭建奇,唐婕,张峰 | 调高 | 买入 | 二季度收入、利润创新高,期待RH材料实现突破 | 2025-08-24 |
莱特光电(688150)
事件:莱特光电公布2025年半年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18.8%,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36.7%,其中第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同比+11.7%,环比+1.4%,实现归母净利润6559万元,同比+33.9%,环比+7.7%。
单季度收入、利润、毛利率均创2021年以来新高
公司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单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均创2021年以来单季度新高水平,收入和归母净利润连续三个季度实现环比上行。公司二季度毛利率76.7%,创2021年以来新高,净利率44.7%,盈利能力随着收入增长创新高。
多款材料实现突破,RH和GP值得期待,硅基OLED材料通过量产测试既有量产产品方面,Red Prime材料及Green Host材料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量产供应并持续升级迭代,性能指标不断优化,预计下半年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为公司业务实现持续增长提供有力支撑。新产品接力方面,Red Host材料正稳步向规模化量产供货迈进,为公司业绩添力;Green Prime材料处于量产测试阶段,有望于年内实现批量供货;蓝光系列及其他材料在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为后续市场推广打好基础。上述新产品未来有望逐步形成规模效应,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新引擎。客户拓展方面,在与国内头部OLED面板厂商保持长期稳定合作的基础上,公司积极拓展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客户。目前,多支材料已成功通过国兆光电、观宇、创视界等客户的量产测试,待完成量产导入后,将为公司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研发持续投入,为长期发展注入潜力
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64件发明专利申请和获得24件发明专利授权。公司积极布局蓝色磷光、叠层器件连接层CGL材料、窄光谱高色域MRTADF材料等相关前沿技术。中间体方面,重点推进了氘代类产品及面向海外日韩终端材料客户的产品研发,其中3支材料实现量产。钙钛矿项目围绕材料研发、客户协同、知识产权及团队建设多方面推进,深化与高校及科研机构的产学研合作,针对钙钛矿基材和缺陷调控添加剂等材料,在合成工艺、性能优化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2款添加剂产品在客户端测试结果较好。持续的研发投入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潜力。
盈利预测:我们维持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期为3.17/4.48/6.06亿元,我们采用可比公司(奥来德、瑞联新材、万润股份)2025年平均PEG1.20倍(截止2025年8月21日)作为莱特光电2025年PEG估值,给予目标价格36.07元/股,上调评级至“买入”。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景气波动;新材料客户验证进展低于预期;材料快速迭代,公司研发无法跟进迭代的风险。 |
| 5 | 开源证券 | 周佳,赵晨旭 | 维持 | 买入 | 中小盘信息更新:OLED终端材料持续放量,业绩延续向好态势 | 2025-08-21 |
莱特光电(688150)
下游市场的蓬勃发展,公司延续良好发展态势
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2.92亿元,同比+18.8%,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36.7%;综合毛利率达74.72%,同比提升8.5个百分点,净利率达43.34%。业绩增长得益于下游OLED市场需求持续攀升带来的终端材料销售收入增加,以及降本增效的持续深化。考虑到部分新品放量节奏,我们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07(-0.26)/4.12(-0.26)/6.09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76(-0.07)/1.02(-0.07)/1.5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的PE分别为35.5/26.5/17.9倍,看好公司持续受益于下游OLED市场需求攀升以及未来新产品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OLED终端材料持续发力,市场份额稳步提升
公司坚持“产品系列化,客户全覆盖”的市场战略,市场份额不断提升。既有量产产品方面,Red Prime、Green Host等产品凭借优异的产品性能稳定供应,预计下半年出货量将进一步提升;新品方面,Red Host材料向规模化量产供货迈进,Green Prime材料处于量产测试阶段,有望于年内批量供货,蓝光系列材料客户端验证进展顺利。此外,公司积极布局蓝色磷光、叠层器件连接层CGL材料、窄光谱高色域MRTADF材料等前沿技术,并积极利用“AI+数据”赋能研发,新增Tandem器件蒸镀设备,持续提升研发效率与前沿技术跟进能力。客户方面,公司积极拓展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客户,多支材料已成功通过国兆光电、观宇、创视界等客户的量产测试,待量产导入后,将为公司打开新的业绩增长空间。
积极拓展海外市场,中间体新产品推进态势向好
公司OLED中间体板块重点推进了氘代类产品研发,其中3支材料实现量产,成为驱动中间体业务未来增长的核心动力。客户方面,公司成功与SOLUS、P&HTech、SFC等多家国际知名终端材料企业达成合作,累计启动数十个合作项目,部分项目已进入量产测试阶段,为后续实现规模化量产奠定了坚实基础。
风险提示:新产品开发或导入情况不及预期、OLED面板出货量波动。 |
| 6 | 国金证券 | 王明辉,陈屹,丁彦文,樊志远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稳健增长,看好后续成长 | 2025-08-21 |
莱特光电(688150)
事件
8月19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2亿元,同比增长18.8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6亿元,同比增长36.74%,业绩符合预期。
分析
公司盈利能力环比有提升。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626.74万元,同比+16.56%;管理费用3095.80万元,同比+23.69%;财务费用38.41万元,同比+136.60%,主要系报告期美元汇率波动导致汇兑收益减少、贷款增加导致利息支出增加所致;研发费用3206.69万元,同比+6.91%。公司2025年单2季度实现收入1.47亿元,环比增长1.37%;毛利率74.72%,环比1季度提升2.76个百分点,主要系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增加,同时持续深化降本增效,导致毛利增加所致。
行业趋势向好的背景下,公司盈利能力将持续提升。根据市场研究机构Omdia报告,2025年第一季度搭载AMOLED显示面板的智能手机已占全球总出货量的63%,较去年同期的57%显著提升;2025年OLED笔记本出货量预计同比增长47%,OLED平板渗透率有望从2023年的1.4%上升至2028年的17.9%;2022年到2027年车载OLED面板出货量复合增长率高达54%。随着OLED技术在各个应用场景渗透率的持续提升,OLED面板的出货量呈现出蓬勃发展的势态,带动OLED有机材料需求提升。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0亿/3.64亿/4.99亿元,EPS分别为0.65/0.90/1.24元,对应PE分别为41.41X、29.59X和21.6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材料研发不及预期;OLED面板厂家投产进度不及预期;公司在下游客户的导入不及预期;单一大客户风险。 |
| 7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刘天其 | 维持 | 增持 | OLED材料放量驱动增长,国产化替代前景广阔 | 2025-08-20 |
莱特光电(68815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5年8月19日,莱特光电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5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2亿元,同比+18.84%;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36.7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20亿元,同比+45.29%。25Q2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7亿元,同比+11.73%,环比+1.37%;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33.93%,环比+7.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41.31%,环比+6.38%。
OLED终端材料销售驱动业绩增长,新产品梯队完善提供增长动能。25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2.92亿元,同比+18.84%;实现归母净利润1.26亿元,同比+36.74%,半年度业绩大幅增长。主要原因是OLED终端材料销售收入的大幅提升,该业务板块实现收入2.62亿元,同比增长31.63%。下游OLED面板市场需求持续旺盛,尤其是智能手机、IT及车载显示领域渗透率提升,带动公司核心产品Red Prime、GreenHost等材料出货量增加。同时,公司通过工艺优化、成本控制及供应链协同,有效提升了盈利能力。新产品如Red Host、Green Prime等逐步进入量产测试阶段,为后续增长提供新动能。中间体业务海外拓展顺利,与日韩终端材料企业合作项目推进良好,医药中间体板块亦有望成为新的增长点。
研发投入强化技术护城河,专利与产能双线推进。
公司持续强化研发投入,上半年新增授权发明专利24件,累计授权专利达384件,覆盖发光层、传输层等核心材料领域。研发平台引入AI技术及先进蒸镀设备,提升了材料开发与器件评测效率。在研项目包括高性能Red Prime、蓝光磷光材料、叠层器件CGL材料等前沿方向,多项技术处于国内领先或国际先进水平。公司通过产学研合作与客户联合开发,持续推动技术迭代与产业化落地,进一步夯实了在OLED有机材料领域的技术护城河。募投项目“OLED终端材料研发及产业化项目”稳步推进,上半年投入0.68亿元用于设备采购,产能建设逐步落地。
稳定合作头部面板客户加速国产替代,新兴领域拓展增强市场地位。
公司与京东方、华星光电、天马等头部面板厂商维持良好合作关系,并积极拓展硅基OLED等新兴领域客户,多支材料已通过国兆光电、观宇等客户的量产测试。公司作为国内少数实现OLED终端材料量产的企业,率先完成Red Prime等材料的国产替代,荣获国家级“单项冠军”产品认证,市场影响力持续增强。随着国内面板厂商高世代产线产能释放及叠层技术推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于国产化替代进程。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4.06、6.13亿元,对
应PE分别为40、27、18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下游客户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2)产品价格下降风险;
(3)材料研发、验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4)单一大客户依赖度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