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航证券 | 邓轲 | 维持 | 买入 | 2025H1点评:Q2盈利创历史新高,三大业务发展步入快车道 | 2025-09-03 |
西部超导(688122)
业绩概要:公司2025H1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34.76%),实现归母净利润5.46亿元(+56.7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4.93亿元(+58.32%),对应基本EPS为0.84元。其中,公司Q2实现营收16.49亿元(同比+34.40%,环比+53.57%),归母净利润3.76亿元(同比+58.05%,环比+121.28%),单季度盈利创历史新高,单季度基本EPS为0.58元。
三大业务规模均实现较快增长:2025H1公司在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大业务领域均取得优异成绩。在面对市场竞争加剧、技术发展快速迭代的局面下,依然保障了重点产品的交付并积极开拓国内外新市场。分产品来看,①高端钛合金材料实现收入15.67亿元(+22.06%),主要由于高端钛合金出货量持续增加,面向新应用领域的钛合金材料和制备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②超导产品实现收入7.99亿元(+65.75%),主要由销量增长所贡献,国内用户持续加大对新型MCZ超导磁体的订货。报告期内,公司超导产品产能快速释放、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并形成了Bi系高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能力,线材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年产能达到2000千米;③高性能高温合金实现营收2.45亿元(+56.68%),主要得益于产品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同时,公司突破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计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并投产。
Q2盈利性大幅提振,盈利创历史新高:2025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38.70%/22.09%(分别同比+6.67pcts/+4.64pcts),推测盈利性大幅改善主要得益于下游航空需求恢复带动了具备高附加值的钛合金产品销量同比抬升,从而帮助优化了产品结构。分业务来看,钛合金/超导线材/高性能高温合金毛利率分别为45.92%/30.82%/18.09%,分别同比+8.97pcts/+8.11pcts/-3.26pcts,推测钛合金业务毛利率提升较多主要得益于订单节奏的恢复,超导线材毛利率提升主要得益于规模效应显现。2025Q2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0.93%/25.15%(分别环比+5.64pcts/+7.76pcts),毛利率环比提升较多主要得益于具备高附加值的钛合金产品盈利占比提升,净利率环比增幅较大主要系Q2公司信用减值损失减少4265万元。
财务数据:2025H1,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77.73%至2.04亿元,主要由于报告期内销售回款同比增长所致;公司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长101.43%至3.52亿元,主要由于公司融资净额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公司合同负债同比上年期末增长58.94%至2.27亿元,主要系收到超导产品预收款所致。整体来看,公司的销售回款和合同负债得到了较好的回暖和改善,有利于业务持续稳定向好发展。
产能规模奠定未来成长空间:①“航空航天用高性能金属材料产业化项目”已于2024年12月达到可使用状态,共计增加5050吨钛合金及1500吨高温合金年产能;②“高性能超导线材产业化项目”已于2024年4月达到可使用状态,超导线材年产能已达到2000余吨;③截止2025H1,“陕西省航空特种金属材料创新中心”、“超导产业创新中心”、“超导线材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的工程累计投入比例分别为51.89%、24.17%、23.18%。当前公司钛合金、超导线材、高温合金产品年产能已分别达到1万余吨、2000余吨和6000吨,产能规模和竞争力提升下公司未来成长空间无虞。
投资建议:国内“两机”、航天装备的快速放量为公司的高端钛合金、高性能高温合金业务提供了稳固的增量基础,叠加低温超导业务的订单饱满和Bi系高温超导的产业化落地,超导业务规模已步入快车道,未来三大业务的协同发展将凸显公司的成长属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分别为56.0/66.3/74.9亿元,同比增长21.4%/18.3%/13.0%,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8/12.9/14.7亿元,同比增长35.3%/19.0%/14.4%,对应PE37X/31X/2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波动、募投项目进程不及预期、终端需求不及预期等。 |
2 | 中国银河 | 李良,胡浩淼 | 维持 | 买入 | 西部超导半年报点评报告:业绩表现亮眼,盈利能力改善 | 2025-09-01 |
西部超导(688122)
事件:公司发布25年半年报,25H1营收27.23亿(YoY+34.76%),归母净利5.46亿(YoY+56.72%)。
2025H1业绩表现亮眼,三大业务驱动成长:25H1营收27.23亿(YoY+34.76%),归母净利5.46亿(YoY+56.72%),业绩随高端材料需求提升快速扩容。25Q2延续增长态势,营收16.49亿元(YoY+34.40%,QoQ+53.57%),归母净利润3.76亿元(YoY+58.05%,QoQ+121.28%),彰显需求端高景气度,全年业绩表现值得期待。
毛利率持续向好,费用率有所下滑:上半年综合毛利率38.70%,同比提升6.67pct,盈利能力明显改善,与公司产品结构和成本管理有关。期间费用率11.82%,YoY-2.04pct,其中研发费用率5.59%,下降幅度最大,为-3.29pct,管理费用率4.95%,同比增长1.52%。
分业务看,超导产品交付持续增加,产能快速释放,25H1营收7.98亿元,较同期增长65.75%;高端钛合金出货量持续增加,营收15.67亿元,较同期增长22.06%;高性能高温合金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为全年业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础,25H1营收2.45亿元,较同期增长56.68%。
合同负债大幅提升:25H1合同负债2.27亿元,较上年期末增长58.94%,或因需求修复带动订单回暖。
现金流改善,存货水平高企: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2.04亿,同比增长77.73%,销售回款增加是主因。公司2025H1存货余额41.6亿,较上年期末增长7.7%。其中在产品15.6亿(较上年期末+17.7%),发出商品6.8亿(+61.0%)。我们认为主动和被动存货皆存,公司一方面为下游客户随时的提货需求做准备,另一方面,客户收入确认周期有所拉长,导致存货周转节奏放缓。
三大业务齐头并进,强化高端材料龙头优势。高端钛合金板块,新应用领域材料研发持续突破,国家重大型号超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产品交付顺利;高强韧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锻坯及丝棒材研制任务进展顺利,部分领域已形成小批订货合同。超导业务方面,订单持续增加,高性能线材产能释放,公司Bi系高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单根千米级,产能2000千米/年);国内首个DCT超导四级铁出口获高认可,新型MCZ磁体性能提升升,国内用户持续加大订货,2.5T1000超大口径磁体发货,进一步拓展产品线。高温合金方面,返回料处理技术突破,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多个主要牌号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行业地位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需求回归高景气周期,三大业务持续放量,我们看好公司25年的业绩增长表现。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7/12.53/15.67亿元,EPS分别为1.55/1.93/2.4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7/30/2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 |
3 | 太平洋 | 马浩然 | 维持 | 买入 | 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 2025-09-01 |
西部超导(688122)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34.7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6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72%;基本每股收益0.84元,较上年同期增长56.73%。
三大业务板块全面增长,盈利能力稳步提升。报告期内,公司在超导产品、高端钛合金及高性能高温合金三大业务领域均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超导产品较上年同期增长65.75%,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行业地位进一步巩固。公司围绕Bi系高温超导线材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制备技术和产业化试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形成了Bi系高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能力,线材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产能达到2000千米/年;完成国内首个DCT形式超导四级铁出口订单,性能获得高度认可;研发的新型MCZ超导磁体性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国内用户持续加大订货;2.5T1000超大口径磁体实现发货,进一步拓展了大口径高场超导磁体产品线。高端钛合金较上年同期增长22.06%,产品出货量持续增加,面向新应用领域的钛合金材料和制备技术研发不断取得突破。针对国家重大型号需求,制备的超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性能综合评价较好、产品交付顺利;新安装的连轧设备完成试车和投产;多个牌号大单重丝材正在开展应用评价;高强韧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锻坯及丝棒材研制任务进展顺利,部分领域已形成小批订货合同。高性能高温合金较上年同期增长56.68%,产品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为全年业绩提升奠定坚实基础。突破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计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并投产;突破了航空结构件和紧固件用某高强钢各尺寸规格棒材稳定性控制技术,性能匹配良好、实现供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用高温合金已经基本完成应用考核评价;突破燃机用超大规格棒材制备技术,实现燃机方向供货。公司上半年综合毛利率达到38.70%,较上年同期增加6.67个百分点,整体盈利能力稳步提升。
研发保持高水平投入,科技创新成果丰硕。公司历来重视技术积累,在研发方面长期保持高水平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在超导产品方面围绕Bi系高温超导线材的基础科学问题、关键制备技术和产业化试制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工作,优化了前驱粉末喷雾热分解制备,实现了线材预高压+高压热处理,获得了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粉末装管法Bi系高温线材批量化制备技术,其中制备的Bi2212线材在4.2K、20T条件下,临界电流密度达到3600A/mm2;形成了Bi系高温超导线材批量化制备能力,线材单根长度可达千米量级,产能达到2000千米/年。低损耗NbTi超导线材技术获得突破,损耗(4.2K,±3T)降低至20mJ/cm3以下;青铜法Nb3Sn超导线材取得进展,损耗(4.2K,±3T)降低至200mJ/cm3以下。MgB2磁体方面,完成制冷机直接冷却MgB2MRI磁体设计与制造,正在进行性能测试;科研磁体方面,交付了6-1-1矢量、9T、12T、14T轻量化超导磁体,完成9-1-1矢量磁体研发,实现高场特种超导磁体在PPMS与稀释制冷机领域应用。在高端钛合金方面,公司针对国家重大型号需求,制备的超大规格耐蚀高韧钛合金锻坯性能综合评价较好、产品交付顺利;多个牌号大单重丝材正在开展应用评价;高强韧钛合金、高温钛合金锻坯及丝棒材研制任务进展顺利;公司多个钛合金牌号的相关工艺优化进展顺利。高性能高温合金方面,突破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技术,自主设计建成高温合金返回料处理线并投产;多个主要牌号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的产品认证;突破了航空结构件和紧固件用某高强钢各尺寸规格棒材稳定性控制技术,性能匹配良好、实现供货;超超临界燃煤发电站用高温合金已经基本完成应用考核评价;突破燃机用超大规格棒材制备技术,实现燃机方向供货。2025年5月,公司超导领域一项科研成果荣获安徽省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公司控股子公司西安聚能超导线材科技有限公司高性能超导线材研发生产智能工厂成功入选陕西省2025年度(第一批)先进级智能工厂认定名单;2025年5月,公司铌钛超导线材成果通过中国有色金属学会鉴定,认为该成果全部技术完全自主可控,整体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净利润为10.70亿元、12.70亿元、14.85亿元,EPS为1.65元、1.95元、2.29元,对应PE为38倍、32倍、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4 | 民生证券 | 邱祖学,李挺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三轮驱动,业绩高速增长 | 2025-08-30 |
西部超导(688122)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三轮驱动业绩大超预期。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3亿元,同比+34.76%,归母净利润5.46亿元,同比+56.72%,扣非归母净利润4.93亿元,同比+58.32%。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49亿元,环比+53.57%,同比+34.40%;实现归母净利润3.76亿元,环比+121.28%,同比+58.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2亿元,环比+148.42%,同比+60.68%。
经营分析:超导产品持续高速增长,高温合金业务放量加速,钛合金业务恢复增长。1)超导业务持续高速增长:25H1超导产品实现营收7.98亿元,同比+66%,主要得益于超导产品产能快速释放、市场占有率不断提升。2)钛合金恢复增长:25H1钛合金实现营收15.67亿元,同比+22%,主要得益于公司卡位优异,出货量持续提升。3)高温合金业务放量加速:25H1高温合金实现营收2.45亿元,同比+57%,主要得益于高温合金产品通过“两机”、航天型号等用户产品认证,产能和出货量增长迅速;子公司西安聚能高温合金25H1实现营收2.82亿元,同比增长83%,净利润1807万元,同比由亏损变为盈利。
价:公司2025H1毛利率为38.70%,同比+6.67pct;2025Q2,公司毛利率为40.93%,环比+5.64pct,同比+6.59pct。分产品毛利率来看,25H1,公司钛合金毛利率为45.92%,同比+8.97pct;超导产品毛利率为30.82%,同比+8.11pct;高温合金毛利率为18.09%,同比-3.26pct。看原材料金属价格,25H1,铌均价约655.6元/千克,同比持平;海绵钛均价约5.54万元/吨,同比基本持平;镍均价约12.6万元/吨,同比-8.5%。
减值计提略微拖累业绩。2025H1公司减值计提相应减少公司2025年半年度合并利润总额12644.86万元,其中计提的信用减值损失金额合计2557.38万元,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金额合计10087.48万元。
核心看点:1)超导产品市场开拓顺利,公司持续开发超导材料和磁体技术在半导体、光伏、医疗及电力等领域的应用,有望持续放量;2)公司已获得多个重点型号航空发动机以及燃气轮机高温合金材料供货资质并开始批量供货,随着未来逐步释放产能,高温合金业绩贡献有望逐步抬升。3)定增项目加码高温合金+钛合金材料,钛合金总产能将达到1万吨,高温合金产能将达到6000吨,成长性有望再上台阶。
投资建议:公司在高端钛合金棒丝材、超导产品、高性能高温合金等市场占据行业主导地位,伴随募投项目投产进一步扩充产能,未来成长可期。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11.32、14.04、16.75亿元,对应8月29日股价的PE分别为36/29/2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