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银证券 | 陶波,曹鸿生 | 维持 | 买入 | Q2业绩快速增长,多领域不断突破 | 2025-08-29 |
杰普特(688025)
公司公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81亿元,同比增长48.34%,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73.84%;单季度来看,2025年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5.38亿元,同比增长59.15%,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07.76%。公司作为国内MOPA激光器领先企业,近年来不断拓展激光智能设备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释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受益于新能源及消费电子下游发展,公司业绩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8.81亿元,同比增长48.34%,实现归母净利润0.95亿元,同比增长73.84%,业绩实现快速增长。激光器方面,在新能源动力电池精密加工及消费级激光器领域实现销售收入的较快增长,上半年实现收入4.69亿元,同比增长41.41%;智能装备方面,2025年上半年客户手机摄像头模组检测设备项目完成交付验收,激光/光学智能装备产品实现收入较去年同期增长55.32%。
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费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方面,2025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39.44%,同比下降0.99pct,净利率为10.56%,同比增长1.97pct,整体维持较高水平。费用率方面,上半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7.23%/7.73%/9.94%/-0.36%,同比-0.28pct/-0.64pct/-2.61pct/-0.39pct,整体期间费用率为24.54%,同比下降3.92pct,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
多领域不断突破,未来成长可期。公司作为国内MOPA激光器领先企业,始终坚持“以激光器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激光器+核心模块解决方案,并在策略性选择的赛道上提供关键设备”的发展战略,不断拓展应用领域。激光器方面,公司应用于激光雕刻机的激光器产品已获得客户批量订单,持续推进激光雕刻机中脉冲光纤激光器替代二氧化碳激光器的工作;智能装备方面,手机摄像头模组检测设备、新一代的VCSEL模组检测设备,完全自主可控的软性电路板激光微孔加工设备、MLCC高速测试分选机等设备不断突破;另外,在光连接/光通讯领域,面对数据中心、云计算、人工智能行业的旺盛需求,公司推出了MPO光纤连接器、光纤阵列单元(FAU)等产品。
估值
根据公司半年报情况,我们调整公司2025-2026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实现营业收入18.11/23.13/27.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99/2.59/3.26亿元,EPS为2.10/2.73/3.4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65.0/50.1/39.8倍,公司作为国内MOPA激光器领先企业,近年来不断拓展激光智能设备在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释放,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 |
2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维持 | 买入 | 光联世界,智创未来 | 2025-07-15 |
杰普特(688025)
投资要点
消费级应用激光器保持良好增长态势,新能源业务进展顺利。公司激光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精细化加工需求,具有高定制化的前沿技术应用特征。作为先进制造的基础工具,公司激光器产品在持续替代传统加工方式的同时为客户降本增效,在不断开拓的新应用场景中全面实现激光工艺的国产替代。公司2025Q1实现新接订单5.85亿元,同比+89.38%。受益于激光器在各行业应用中的国产替代需求日益增长,同时激光器在消费级应用领域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公司相关业务订单规模实现较快增长。2024年以来,除持续为行业头部客户根据其工艺变化同步提供激光器外,公司在激光加工实时反馈模块、储能电池加工、扁线电机加工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随着客户产线加速升级和出海需求的提升,公司全年及展望未来几年在新能源领域业务有望获得持续增长。
多技术领域突破打开增长空间,国产替代与新兴市场双轮驱动。公司持续强化技术壁垒,在新能源、消费电子、PCB加工等赛道取得关键进展。动力电池领域,新能源扁线电机激光清洗设备获头部客户批量订单,500W激光器助力客户降本增效;光伏领域,钙钛矿激光模切设备已应用于百兆瓦产线,并积极布局GW级产线招标;PCB加工环节,FPCB激光钻孔机完成客户验证,有望替代进口设备实现国产化。同时,电容测试分选机等新产品进入试用阶段,被动元器件设备矩阵持续完善。随着新能源行业高景气延续及钙钛矿技术商业化加速,公司多领域技术储备将转化为业绩增长新动能。
把握高密度光互联黄金机遇,战略布局光纤阵列单元(FAU)。随着数据中心光模块向800G、1.6T乃至更高带宽的飞速升级,AI算力的澎湃需求正强力驱动着这一进程。与此同时,为突破传输瓶颈、实现超低功耗与延迟,光电共封装(CPO)技术正加速成为下一代数据中心的主流方案。在CPO架构中,作为连接光引擎与计算芯片的核心接口,FAU的战略价值与单设备用量(可达传统光模块的3-5倍)均迎来质的飞跃。公司通过战略性整合资源,投资控股产业链优质伙伴——深圳市矩阵光电技术有限公司(矩阵光电),强势切入FAU市场,发挥协同效应,实现1+1>2的价值创造。FAU与公司现有并持续发展的MPO(Multi-fiberPushOn)连接器组件业务,共同构成了高密度光互联解决方案的核心支柱,为公司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18.92/23.24/28.4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1/2.60/3.4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40倍、31倍、2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等风险。 |
3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首次 | 买入 | 大客户光学检测积极推进 | 2024-11-29 |
杰普特(688025)
投资要点
三季度业绩持续增长,光学检测持续推进。公司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摄像头模组光电有源检测业务的收入增加,同时激光器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给利润增长带来稳定贡献。公司于2014年开始与北美客户展开在光学检测业务的合作以来,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客户之间的项目合作逐步往更广更深的领域扩展,目前主要集中于几个方面:1、摄像头模组检测业务受益于客户摄像头技术迭代、高端摄像头技术普及、国内模组厂大力扩产等因素,带来较多设备需求。当前公司已全面覆盖所有摄像头模组的检测项目,并积极承接模组检测自动化环节设备需求,有望在未来两年为公司带来持续业绩增长。2、VCSEL芯片模组检测业务已针对客户更新需求研发新型检测设备,当前样机已通过客户验证。公司将积极争取同时在国内外代工厂提供设备,加快设备出海进程。3、MR光学检测业务持续独家配合客户推进AR设备相关检测环节的研发,目前在研项目数量较多,同时大部分预研机型将在年内交付。
激光业务优势持续体现,新能源业务稳步发展。公司激光器产品主要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等领域精细化加工需求,具有高定制化的前沿技术应用特征。作为先进制造的基础工具,公司激光器产品在持续替代传统加工方式的同时为客户降本增效,在不断开拓的新应用场景中全面实现激光工艺的国产替代。此外,自去年第二季度针对连续光激光器的战略调整以来,经过产品线人员、结构优化,产品重心由金属钣金切割向动力电池激光焊接、金属3D打印等领域转变,产品盈利能力获得持续修复。展望全年,公司对激光器收入增速的持续提升保持乐观态度。新能源业务虽因行业扩产速度放缓导致总体设备需求有所下降,但公司仍持续看好新能源领域的业务发展机会。今年以来,除持续为行业头部客户根据其工艺变化同步提供激光器外,公司在激光加工实时反馈模块、储能电池加工、扁线电机加工等多个方面实现突破,随着客户产线加速升级和出海需求的提升,公司全年及展望未来几年在新能源领域业务有望获得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14/18/2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1/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33倍、23倍、19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国际贸易环境不稳定的风险;技术升级迭代风险;研发失败风险;技术未能形成产品或实现产业化等风险;客户集中度较高 |
4 | 中银证券 | 陶波,曹鸿生 | 维持 | 买入 | Q3业绩稳健增长,多领域拓展不断推进 | 2024-11-11 |
杰普特(688025)
公司公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70亿元,同比增长18.41%,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3.0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35.82%;单季度来看,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4.76亿元,同比增长41.02%,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38.99%,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49.58%。公司作为国内MOPA激光器领先企业,近年来不断拓展激光智能设备在光伏、消费电子等领域的应用,未来随着下游需求的逐步改善,有望打开成长空间,继续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回暖,公司业绩稳步增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70亿元,同比增长18.41%,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3.05%,业绩稳步增长,主要是由于消费电子行业需求逐步回暖,公司摄像头模组光电有源检测业务收入增加,同时激光器业务保持稳定增长,给利润增长带来稳定贡献
盈利能力维持较高水平,费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整体毛利率为40.20%,同比提升0.75pct,维持较高水平,净利率为9.12%,同比下降0.12pct,主要是由于三季度计提减值约4179.55万元,去年同期仅1858.15万元。费用率方面,前三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99%/8.16%/11.69%/-0.51%,同比-0.54pct/-0.02pct/-0.21pct/-0.16pct,整体期间费用率为26.33%,同比下降0.93pct,体现了公司良好的费用管控能力。
不断拓展新领域应用,光伏、消费电子提供增长动力。公司作为国内MOPA激光器领先企业,在多个领域不断探索激光器的应用。光伏领域,针对光伏钙钛矿公司可提供用于薄膜电池高精度划线的激光智能装备,截至三季度末已接到多家客户订单需求,发货及验收工作持续推进,同时积极配合客户落地GW级产线;消费电子领域,公司自2023年进入消费电子头部客户的手机摄像头模组检测供应链后,随着客户在国内产能建设方面的持续推进,公司摄像头模组检测订单获得快速增长,持续交付设备用于多项摄像头核心功能检测,当前公司已全面覆盖所有摄像头模组的检测项目,并积极承接模组检测自动化环节设备需求,有望在未来两年为公司带来持续业绩增长。
估值
考虑公司下游锂电等新能源领域的扩产需求有所放缓,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14.19/17.96/21.31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1.49/2.13/2.59亿元,对应PE为31.8/22.3/18.3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竞争加剧的风险。 |
5 | 财信证券 | 贺剑虹 | 维持 | 增持 | 光电模组检测设备业务发力,Q3业绩快速增长 | 2024-11-06 |
杰普特(68802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近期发布2024年三季报。根据公告,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0.70亿元,同比增长18.41%;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增长23.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35.82%。2024年Q3单季度实现营收4.76亿元,同比增长41.02%;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增长38.9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49.58%。业绩符合预期。
盈利能力维持高水平,费用管控持续优化。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0.20%,同比+0.75pct,净利率为9.65%,同比+0.36pct,Q3单季度毛利率39.91%,同比-2.03pct,环比-0.30pct,净利率为10.19%,同比-0.15pct,环比+1.76pct。公司在2023年对毛利率较低的钣金切割业务完成优化后,公司盈利能力持续维持在较高水平。公司2024年Q3单季度期间费用率为23.69%,同比-3.83pct,环比-4.5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为6.36%,环比-1.34pct;管理费用率为7.91%,环比-0.06pct;研发费用率为10.62%,环比-2.02pct;财务费用率为-1.18%,环比-1.06pct。公司在当季的费用管控继续优化,持续助力公司盈利能力提升。
光学检测设备前景广阔,持续发力。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公司在光学检测设备方面持续突破。摄像头模组检测业务受益于客户摄像头技术迭代、高端摄像头技术普及、国内模组厂大力扩产等因素,带来较多设备需求。当前公司已全面覆盖所有摄像头模组的检测项目,有望在未来两年为公司带来持续业绩增长。VCSEL芯片模组检测业务已针对客户更新需求研发新型检测设备,当前样机已通过客户验证。同时公司也将积极开拓设备出海。MR光学检测业务持续独家配合客户推进AR设备相关检测环节的研发,目前在研项目数量较多,同时大部分预研机型将在年内交付。公司三季度业绩增长主要得益于摄像头模组光电有源检测业务的收入增加。
钙钛矿模切/激光设备占据先发优势,布局未来。公司在钙钛矿领域可覆盖钙钛矿电池生产中P1至P4的激光模切以及激光清边工艺。该设备采用机械分光方式实现8-12路分光,并行加工提高加工效率。根据公司近期披露的投资者关系记录,公司钙钛矿膜切设备从技术参数、行业口碑等多个维度已获得行业领先地位,截至三季度末已接到多家客户订单需求,发货及验收工作持续推进,同时积极配合客户落地GW级产线。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MOPA激光器龙头,深耕光学设备领域,充分运用自身优势多向布局业务,在钙钛矿等新兴领域持续开拓。我们维持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2.00、2.4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1.66元、2.11元、2.59元,对应2024年11月4日股价,PE分别为29.62倍、23.39倍和18.98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产业化进度不及预期;新能源行业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