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 | 维持 | 买入 | 海外产能顺利爬坡,盈利水平稳步恢复 | 2025-04-14 |
容百科技(688005)
主要观点:
24年业绩符合预期,盈利水平修复
24年实现营收150.88亿元,同比-33.41%,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公司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下降而调整。24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96亿元,同比-49.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44亿元,同比-52.64%,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和原料价格波动影响。
三元材料出货量维持高增长,毛利率进一步修复
公司2024年三元材料出货量为12万吨,同增20%,连续四年保持全球第一。此外,24年三元材料业务毛利率9.34%,盈利能力大幅改善。随着4680大圆柱电池和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预计9系以上超高镍产品加速出货。
积极布局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材料,研发进展顺利
公司一代磷酸锰铁锂获得头部企业批量订单,二代产品已获得客户认可,预计2025年量产交付;2024年公司磷酸锰铁锂产品出货同比增长超100%,连续两年保持行业市场占有率第一。公司钠电正极产品综合指标显著提升,现已获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材料订单,预计2025年出货继续高增。
韩国工厂一期实现满产,二期已完成建设有望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公司韩国工厂一期年产2万吨高镍三元,于四季度实现单月满产,并首次盈利。二期4万吨高镍产能已经完成建设,预计将在2025年上半年实现试生产,随产能爬坡将进一步提升盈利水平。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锂、钠电正极及前驱体领域,未来在动力及储能类锂、钠电正极材料市场具备较强发展潜力。考虑到Q4盈利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5/26/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68/10.22/12.87亿元,对应PE为12/9/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波动及存货风险;技术迭代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
2 | 中原证券 | 牟国洪 | 首次 | 增持 | 年报点评:业绩短期承压,长期关注三元龙头 | 2025-04-11 |
容百科技(688005)
事件:4月9日,公司公布2024年年度报告。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短期承压。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150.88亿元,同比下降33.41%;营业利润4.30亿元,同比下降42.28%;净利润2.96亿元,同比下降49.06%;扣非后净利润2.44亿元,同比下降52.6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净额5.23亿元,同比下降70.85%;基本每股收益0.42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46%;利润分配预案为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70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2.61亿元,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88.11%,公司业绩短期承压。其中,公司第四季度实现营收37.64亿元,环比下降15.14%,同比下降7.81%;净利润1.80亿元,环比增长69.17%,同比增长612.94%,2024年公司单季度净利润持续改善。2024年,公司非经常性损益合计5184万元,其中政府补助3725万元、委托他人投资或管理资产的损益2079万元,而2023年非经常性损益合计6552万元。公司主要从事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材料、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
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和动力电池产量持续增长,带动正极材料需求增加。中汽协和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合计销售1285.90万辆,同比增长36.10%,合计占比40.92%。2025年1-2月,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183.60万辆,同比增长52.24%,合计占比40.33%。伴随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及动力电池出口增加,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产量持续增长。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1096.80GWh,同比增长40.96%;其中出口197.1GW。2025年1-2月,我国动力和其他电池合计产量208.1GWh,同比增长89.2%;其中出口38.6GWh。2024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要实施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实施提振消费专项行动,加力扩围实施“两新”政策。2025年1月,商务部等印发《关于组好2025年汽车以旧换新工作的通知》,进一步明确2025汽车以旧换新补贴政策。叠加动力电池上游材料价格回落至相对合理区间,我国新能源汽车竞争力和性价比提升,总体预计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仍将保存两位数增长,对应正极材料需求将持续增长。高工锂电统计显示:2024年,我国正极材料出货335万吨,同比增长35.08%。其中,三元正极材料出货65万吨,同比持平。2024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中三元材料合计占比25.31%,占比较2023年回落7.23个百分点,占比回落主要与磷酸铁锂技术提升相关,短期预计我国动力电池装机占比仍将以磷酸铁锂为主,但三元电池在中高端领域仍具备优势。
公司正极材料业绩短期承压,预计2025年将恢复增长。公司正极材料出货持续增长,对应的营收总体分为两个阶段,其中2016-2022年总体持续高增长,2023-2024年则持续下降,下降主要受行业均价回落影响,如公司2023年正极材料均价约21.08万元/吨,同比下降31.09%。具体至2024年,公司正极材料出货12.17万吨,同比增长22.37%,增速显著高于我国三元正极材料出货水平,全球市场占比12%,连续四年全球领跑;对应均价约11.80万元/吨,同比下降33.04%,价格下降主要受上游主要原材料如氢氧化锂价格回落,以及正极材料产能显著释放导致行业竞争加剧;公司正极材料量增价跌,全年对应营收143.57亿元,同比下降31.53%,在公司营收中占比95.16%。
展望2025年,公司正极材料业绩将恢复增长,主要基于如下方面:一是正极材料需求仍将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和储能电池增长。从行业发展趋势看,高镍及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仍将是高端车型的最优选择,伴随固态电池产业化进程加快,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市场需求对能量密度和高功率产品也提出更高要求,而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将是固态电池主要选择。公司固态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等40余家电池及整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二是上游氢氧化锂及三元正极材料价格波动将趋缓。三是海外市场预计将进一步放量。2024年第四季度公司韩国工厂首期2万吨/年生产基地单月满产,海外客户销量及超高镍产品销售占比进一步提升,2024年海外客户累计销量首次超过2万吨,伴随韩国二期4万吨/年生产线预计2025年上半年开始试生产,预计2025年海外销售将进一步放量。另外欧洲波兰项目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论证。四是公司在产品及客户结构方面进一步优化,2024年9系及以上超高镍产品出货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磷酸锰铁锂和钠电等新业务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公司磷酸锰铁锂出货同比增长超100%,其二代产品已完成论证与一阶段定性,单吨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预计2025年完成产线改造并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公司钠电正极在动力、储能、启停等领域处于领先位置,2025年初公司相继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正极材料订单、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材料订单,且公司已开始在湖北仙桃新建年产6000吨钠电正极材料生产线。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预计2025年有望持续改善。2024年,公司销售毛利率10.02%,同比提升1.43个百分点;其中第四季度毛利率为12.75%,环比第三季度提升1.60个百分点并创近两年单季度新高。公司主营产品毛利率显示:正极材料为9.34%,同比提升1.74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4.24亿元,同比增长约20%。截止2024年底:公司现有专利累计申请1206项,国内外专利授权597项。结合上游原材料价格走势、正极材料细分领域议价能力,以及公司高附加值产品预计将有序放量,预计2025年公司盈利能力总体有望持续改善。
回购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024年6月,公司公布回购议案:回购价格不超过41.98元/股,回购金额不低于5000万元且不超过1亿元,回购股份未来择机全部用于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2024年7月12日,公司公告回购4301807股,占公司总股本比例为0.89%,回购金额9999万元,实际回购价格区间为21.96-24.56元/股。自2023年10月25日至2024年7月11日,公司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10090435股,占公司总股本的2.09%,支付总金额3.01亿元。
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预测公司2025-2026年摊薄后的每股收益分别为1.08元与1.40元,按4月10日19.45元收盘价计算,对应的PE分别为17.97倍与13.88倍。目前估值相对行业水平合理,结合行业发展前景及公司行业地位,首次给予公司“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不及预期;上游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项目市场拓展不及预期。 |
3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岳斯瑶,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点评:Q4韩国工厂扭亏,盈利水平提升明显 | 2025-04-10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4年营收151亿元,同-33%,归母净利润3亿元,同-49%,扣非归母净利2.4亿元,同-53%;其中24Q4营收38亿元,同环比-8%/-15%,归母净利润1.8亿元,同环比+613%/+69%,扣非归母净利1.6亿元,同环比+452%/+68%,毛利率12.7%,同环比+4.8/+1.6pct。公司此前发布业绩快报24年归母净利2.9亿元,业绩符合预期。
韩国一期Q4满产,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25年出货有望20-30%增长。24年公司三元正极销量12万吨,同增20%,全球市占率超12%,较23年提升2pct,其中Q4出货量约3.1万吨,环比下降14%;我们预计25Q1出货量2.6万吨,同比持平,环比下降16%,25年将受益于海外客户增量,全年三元出货量有望达14-16万吨,同增20-30%。海外市场方面,24年公司海外客户销量超2万吨,占比近20%;韩国工厂一期2万吨Q4单月满产,二期4万吨预计25Q2开始调试,下半年爬坡,后续海外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另外,超高镍产品也逐步贡献增量,24年9系以上产品出货达2.7万吨,占比提升至23%。
Q4韩国工厂实现盈利,单吨利润环比提升显著。24年公司正极材料均价10.5万/吨,同减50%;24年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约1.75亿元,剔除战略性业务投入后,三元正极全年盈利5.04亿元,单吨净利0.42万元;其中我们测算Q4三元单吨扣非利润0.5-0.6万,环增30%+,主要由于Q4韩国工厂一期满产实现盈利。韩国二期提升产线能效及自动化水平,我们预计25年随着二期量产爬坡,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提升。
锰铁锂及钠电已实现稳定出货,固态电解质中试线即将建成。锰铁锂方面,24年公司出货同增超100%,连续两年保持市占率第一,一代产品获得头部客户近万辆汽车订单,二代产品单吨瓦时成本较磷酸铁锂低10%,预计25年完成产线改造,实现批量生产与交付。钠电方面,25年初公司接连获得3000吨层状氧化物、数百吨聚阴离子正极订单,并立即启动量产交付;此外已开始新建6000吨钠电正极生产线。固态方面,硫化物电解质得到多家国内外客户认可,中试线即将于25年建成。
Q4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资本开支放缓。24年期间费用率7%,同+3pct;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5.2亿元,同-71%,其中Q4为10.1亿元,同环比+11%/+184%;24年资本开支17.8亿元,同+8.5%,其中Q4为4.2亿元,同环比-7%/-40%;24年末存货22.2亿元,较年初+4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海外工厂进展顺利,我们上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8.1/10.4/13.1亿元(原预期25-26年为7.0/10.0亿元),同比+172%/+29%/+27%,对应PE为17x/13x/10x,考虑公司海外布局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4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刘千琳 | 维持 | 买入 | Q3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 2024-11-02 |
容百科技(688005)
主要观点:
24Q3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环比大幅提升
24年Q3公司实现营收44.36亿元,同比-21.91%,环比+38.79%,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下降导致的销量和产品价格综合影响。24年Q3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55.15%,环比+123.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60.58%,环比+168.02%。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上半年盈利承压,且三季度计提商誉减值损失造成利润降低,而净利润环比大幅提升,受益于产能利用率稳步提高和经营改善。
毛利率同环比均改善,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24年Q3实现毛利率11.15%,同比+0.55pct,环比+0.35pct;实现归母净利率2.39%,同比-1.78pct,环比+0.90pct。其中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3%/2.83%/3.01%/0.61%,同比分别
0.07/+0.73/+1.23/+0.47pct,环比分别-0.08/-0.50/+0.14/-0.81pct。研发费用率明显提升主要系全固态电池、硫酸铁钠正极材料以及中镍高电压单晶等产品研发投入,均取得积极进展。
新产品及全球化战略突破性进展
新产品方面,1)超高镍前驱体产品进入导入认证阶段,低成本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已实现批量供应;2)磷酸锰铁锂二代产品规模化可创正极材料最低瓦时成本,已获得头部企业的商用车定点;3)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类材料综合性能行业领先,获得海内外头部客户持续小规模交付。全球化战略方面,1)韩国基地一期2万吨/年三元材料产量持续爬坡,四季度有望实现满产满销;加快推进韩国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产线能效及自动化水平;2)公司已完成英国JM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论证,有望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期建设;3)公司已完成北美子公司注册工作,北美区域工厂选址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多轮选址筛选并与重点区域政府接洽推动项目进展。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锂、钠电正极及前驱体领域,未来在动力及储能类锂、钠电正极材料市场具备较强发展潜力。考虑到公司Q3盈利能力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58/7.12/8.79亿元(原值1.94/5.08/6.99亿元),对应PE为55/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波动及存货风险;技术迭代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
5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盈利大幅改善,海外工厂即将满产 | 2024-10-31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业绩略超预期。公司24Q1-3营收113亿元,同-39%,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81%,毛利率9%,同0.4pct,归母净利率1%,同-2pct;其中24Q3营收44亿元,同环比-22%/+39%,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环比-55%/+123%,毛利率11%,同环比+0.6/+0.3pct,归母净利率2.4%,同环比-1.8/+0.9pct,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Q3销量环增33%,韩国一期Q4满产,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24Q1-3公司三元销量近9万吨,其中Q3销量超3.5万吨,同增27%,环增33%,全球市占率环比提升4pct至14.4%,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我们预计Q4出货量3.5万吨+,全年三元正极出货量有望达12.5万吨左右,同增25%左右。海外市场方面,Q1-3公司向欧美日韩客户出货近1.5万吨,Q3海外出货占比达到20%+;韩国工厂一期2万吨预计Q4满产满销,二期4万吨预计25Q1完成建设,Q3开始大规模量产,后续海外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另外,超高镍产品也逐步贡献增量,其中9系产品Q1-3销量超2万吨,占比近25%。
Q3新业务及韩国工厂亏损收窄,盈利改善明显,Q4将进一步提升。我们测算24Q3正极单吨扣非利润0.26万元左右,环增44%,主要由于钠电、锰铁锂、前驱体等新业务以及韩国工厂的亏损幅度收窄;前驱体、锰铁锂、钠电Q3亏损近0.5亿元,若加回,三元正极Q3单吨扣非利润0.4万元+。Q4韩国工厂一期满产后预计实现盈亏平衡,且二期提升产线能效及自动化水平,预计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改善。
Q3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谨慎计提减值。24Q1-3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7亿元,其中Q3计提0.5亿元。Q1-3期间费用率6.7%,同+3.4pct,其中Q3费用率6.7%,同环比+2.5/-1.3pct;Q1-3经营性净现金流-4.8亿元,同-154%,其中Q3为3.6亿元,同环比+666%/+119.5%;24Q1-3资本开支14亿元,同+14%,其中Q3资本开支7亿元,同环比+184%/+214%;24Q3末存货19亿元,较Q2末增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海外工厂进展超预期,我们上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5/7.0/10.0亿元(原预期为2.2/4.8/7.6亿元),同比-57%/+178%/+43%,对应24-26年55x/20x/14x,考虑公司作为三元正极龙头,海外布局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