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詹浏洋,李书颖,连欣然 | 维持 | 增持 | 上半年收入增长113%,数据产品业务实现倍数增长 | 2025-09-02 |
华勤技术(603296)
核心观点
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3%,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46%。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营业收入839.39亿元(YoY113.06%),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YoY46.30%),扣非归母净利润15.09亿元(YoY47.95%),毛利率7.67%(YoY-4.07pct)。
第二季度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11%,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52%。公司2Q25营业收入489.42亿元(YoY111.24%,QoQ39.84%),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YoY51.70%,QoQ24.35%),扣非归母净利润7.49亿元(YoY52.70%,QoQ-1.59%),毛利率7.13%(YoY-3.15pct,QoQ-1.29pct)。
智能终端业务持续扩张,智能手机及穿戴出货量不断提高。智能手机领域,公司成为多家国内外知名终端厂商的重要供应商,是智能手机ODM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智能穿戴领域,公司已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领域进入多家知名品牌厂商的供应商队列,智能穿戴产品发货量高速增长。PC与平板电脑稳健增长,AIoT领域实现XR产品量产交付。个人电脑领域,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上半年笔记本电脑发货量保持高速增长。平板电脑领域,公司已进入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是平板电脑ODM领域的全球龙头企业。AIoT领域,上半年已实现XR产品的全球主流客户主流项目的研发及量产交付。
数据产品业务倍数增长,成为国内头部云厂核心供应商。公司在服务器ODM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上半年数据产品业务收入实现倍数增长。公司能够提供通用/存储/AI服务器、交换机的全栈式产品组合,已与多个国内知名的云厂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成为核心供应商。
汽车电子及工业产品实现突破,多品类产品成功交付。汽车电子领域,公司在智能座舱、显示屏、智驾三大业务模块均已实现突破,实现了首个座舱产品全栈研发成功交付,在传统品牌主机厂之外完成新势力车企客户的突破。工业产品领域,上半年POS机及工业设备产品实现海外行业客户的产品交付。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全球ODM龙头,人工智能时代对AI服务器/手机/PC/AIoT等带来的增长机会,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1546.18/1899.47/2273.48亿元(前值1394.46/1690.14/1951.29亿元),归母净利润40.08/49.16/60.46亿元(前值36.91/44.00/53.2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9/20.3/16.5倍,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品进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的风险等。 |
2 | 太平洋 | 张世杰,李珏晗 | 维持 | 买入 | 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业务高增,Q2业绩季度新高 | 2025-09-01 |
华勤技术(603296)
事件:公司发布25年中报,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839.39亿元,同比增长113.06%;归属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89亿元,同比增长46.30%;扣除非经常性损益后的归属母公司股东净利润15.09亿元,同比增长47.95%。
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等多领域并进,25上半年业绩高速增长。公司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89.42亿元,同比增长111.24%;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增长52.70%;扣非归母净利润7.49亿元,同比增长52.70%。公司二季度业绩创季度新高,主要受益于AI爆发,推动算力需求高速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分业务来看,公司25年上半年高性能计算/智能终端/AIoT及其他/其他业务/汽车及工业产品506.29/268.02/33.15/21.52/10.40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8.22%/116.44%/79.89%/-8.29%/62.49%。公司高性能计算领域增速靓丽,主要受益于与下游国内头部互联网厂商需求增加,公司作为核心供应商,产品规模放量。公司智能终端业务高速增长,其中智能穿戴领域,公司已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领域进入多家知名品牌厂商的供应商队列,智能穿戴产品的发货量高速增长,占据行业龙头地位。
“3+N+3”战略升级成效显著,“China+VMI”全球供应链构筑护城河。公司完成“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升级,打造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核心的成熟业务,衍生拓展涵盖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以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多品类产品组合,同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软件和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公司依托国内东莞及南昌的地理区位优势、成熟产业链集群,在两地分别建立了大规模的研发、制造及供应链中心,为客户提供高效敏捷的端到端服务。海外在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了全球化的制造布局,2024年在印度和越南已实现规模量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456.62、1765.50、2107.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2.57%、21.21%、19.40%;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58、47.61、57.7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5.25%、20.29%、21.26%,对应25-27年PE分别为25X、21X、17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3 | 华安证券 | 陈耀波,刘志来 | 维持 | 买入 | 多元业务协同发力,业绩高速增长 | 2025-08-28 |
华勤技术(603296)
主要观点:
事件
2025年8月2日,华勤技术公告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839.39亿元,同比增长113.06%,归母净利润18.89亿元,同比增长46.30%,扣非归母净利润15.09亿元,同比增长47.95%。对应2Q25单季度营业收入489.42亿元,同比增长111.24%,环比增长39.84%,单季度归母净利润10.47亿元,同比增长52.70%,环比增长24.35%,单季度扣非归母净利润7.49亿元,同比增长52.70%,环比下降1.59%。
多元业务协同发力,业绩高速增长
2025年上半年,华勤技术以3+N+3多元化产品布局协同发力、多点突破,构建起的稳健产品线矩阵,各个业务条线均实现高速增长。具体来看:
智能终端业务,上半年收入268.02亿元,同比增长116.44%。智能穿戴产品的发货量高速增长,占据行业领先地位。公司穿戴产品研发团队具备丰富的运动健康功能设计开发与算法调试经验,拥有构建跨平台穿戴软硬件开发能力。随着AI功能、空间计算功能的发展,智能穿戴产品的跨设备协同将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出货量将有望保持持续增长。作为行业头部厂商,公司拥有的优质客户资源及技术领先优势将助力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高性能计算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506.29亿元,同比增长128.22%。在个人电脑领域,公司已与国内外知名品牌客户建立了良好的合作关系,客户队列持续丰富,市场份额不断扩大,公司已实现全栈式个人电脑产品组合,包括笔记本电脑、一体机、台式机及电脑周边配件等。随着AI PC软硬件生态不断成熟,AI PC渗透率会逐年提高,公司凭借硬件和软件的综合能力带来的产品和服务竞争力上会不断提升价值,从而带来业绩的持续增长。
在平板电脑领域,公司在客户、工艺、供应链方面都能与智能手机业务形成协同优势,目前已进入国际一线品牌供应链,是平板电脑ODM领域的全球头部企业。
在数据产品业务领域,公司数据产品业务能够提供通用服务器、存储服务器、AI服务器、交换机的全栈式产品组合,已与多个国内知名的云厂商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并成为核心供应商。
AIoT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33.15亿元,同比增长79.89%。公司设计生产了智能家居、XR、游戏产品等新兴智能硬件产品,公司实现了XR产品的全球主流客户主流项目的研发及量产交付。公司在智能家居领域形成音频产品、家居控制产品、IP Camera等多品类产品的量产交付并形成可持续增长的营收贡献。
汽车电子业务,上半年实现收入10.40亿元,同比增长62.49%。产品方面,公司在智能座舱、显示屏、智驾三大业务模块均已实现突破,并实现了首个座舱产品全栈研发成功交付。客户方面,在传统品牌主机厂之外完成新势力车企客户的突破。商务模式方面,形成了软硬件研发设计的JDM模式以及纯制造代工的CM模式,得到了客户的认可和肯定,并逐步形成规模效应。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3、46.5、54.0亿元(前次报告预测为37.8、44.1、51.7亿元),对应的EPS分别为3.87、4.57、5.32元,对应2025年8月27日收盘价,PE为24.8、21.0、18.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需求不及预期;客户拓展不及预期;行业过度竞争;AI服务器进展不及预期;关税影响超预期。 |
4 | 开源证券 | 陈蓉芳,仇方君 | 首次 | 买入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3+N+3平台型ODM巨头,拥抱AI开启新一轮成长周期 | 2025-08-08 |
华勤技术(603296)
华勤技术:20年科技变革浪潮孕育3+N+3平台型ODM龙头
华勤技术成立于2005年,把握20年科技变革浪潮,2024年公司营收跃上千亿台阶,成长为3+N+3平台型ODM龙头。AI时代巨潮之下,从算力侧到终端侧公司实现全栈式的ODM能力,2025年公司预计实现营收及利润同比25%的增长:算力侧,公司抓住CSP AI资本投资大周期机遇已成为腾讯、阿里核心数字设备供应商,单2025Q1营收突破100亿;终端侧,公司深耕传统手机、PC等终端,并积极拓展ARVR、汽车、机器人等新成长板块。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实现营收1601.39/1879.07/2196.93亿元,实现归母净利40.38/51.65/61.2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20.1/15.7/13.2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AI算力:算力飞轮驱动CSP投资周期,公司全栈能力响应时代浪潮
海外,头部四家CSP2024年资本开支合计超过2000亿美元。国内,未来3年阿里将投入超3800亿元;腾讯资本开支将在2024年767亿的基础上继续增加。公司建立了全栈产品矩阵,为腾讯、阿里的核心数字硬件供应商,营收于2024年突破200亿,在2025Q1突破100亿,未来有望受益于CSP大厂开支提升+份额提升+交换机等设备增长三重增量。
AI终端:龙头弄潮AI终端大趋势,AIoT、汽车、机器人打开增长新曲线手机、PC领域:2024年,公司为手机ODM出货量全球第二;PC领域出货量超过1500万台,仅次于广达、仁宝,作为行业龙头受益于AI赋能行业增长+大陆ODM份额提升两重逻辑。此外,公司AIoT、汽车在2024年分别实现188%、91%的高速增长,公司凭借平台化能力迁移+横向并购拓展能力圈,有望将汽车、机器人等打造为公司长期增长新曲线。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供应链物料及价格波动、进入新行业的风险。 |
5 | 华金证券 | 熊军,王臣复 | 维持 | 买入 | 多元化业务持续发力,25年H1业绩超预期 | 2025-07-19 |
华勤技术(603296)
事件点评:公司发布2025半年度主要经营数据的公告,2025年上半年度,公司预计实现营业收入830亿元到840亿元,同比增长110.7%到113.2%;预计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8.7亿元到19.0亿元,同比增长44.8%到47.2%。
打造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新增长曲线持续发力:公司2024年完成了“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升级,打造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核心的成熟业务,衍生拓展涵盖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以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多品类产品组合,同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软件和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受益于全球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爆发,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助推智能终端、高性能计算、汽车及工业、AIOT等领域的发展,对公司经营产生积极影响。在新增长曲线方面,分条线来看:个人电脑领域,公司过去几年持续加大投入,出货量迅速攀升至1000万台以上,并于2024年突破1500万台,预计2025年出货量继续增长;在数据产品业务领域,经过数年潜心研发和技术积淀,公司在服务器ODM领域形成了较强的研发能力和生产制造水平,2024年公司数据产品业务收入实现倍数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数据业务在一季度收入规模超过了100亿,在头部互联网客户实现了全栈式的发货和高速增长。公司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349.98亿元,预计2025年上半年营收中位数约为835亿元,对应2025年Q2营收约为485亿元。根据2025年7月15号新闻显示,今年4月起受到出口限制的H20芯片有望恢复在中国市场的销售,英伟达官方声明称,美国政府已向英伟达保证将授予许可证,且英伟达希望尽快启动H20芯片交付。我们认为美国对于AI芯片出口中国的态度缓和有利于华勤后续数据产品业务持续增长。另外,针对美国关税政策,公司已进行了全面评估并制定了相应策略,同时在海外布局方面也进行了前瞻性规划。为应对客户多元化需求和外部的不确定性,公司一直以来都在积极推进全球化制造布局,形成了国内核心基地和海外VMI基地的双供应体系。国内制造以东莞和南昌为主,海外在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了全球化的制造布局。2024年在越南和印度已经实现了产品量产交付,墨西哥截至2025年6月初已处于并购交割阶段,整体进展顺利。我们认为,公司作为ODM龙头厂商,已经具备强大的抗风险能力,同时,通过持续的研发投入,新增长曲线也处于加速爬坡阶段。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业绩持续超预期,我们将公司2025年、2026年营收预测由前次的1163.52亿元、1304.58亿元分别上调至1625.89亿元、2032.16亿元,预计2027年实现营收2334.37亿元,将2025年、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由前次的36.04亿元、42.01亿元分别上调至40.54亿元、50.88亿元,预计2027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0.12亿元,2025年~2027年对应的PE分别为22.3倍、17.8倍、15.1倍,考虑到公司作为ODM龙头,全球化布局持续推进,多条线业务在持续扩张,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景气、同业竞争加剧、新品研发及导入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 |
6 | 太平洋 | 张世杰,李珏晗 | 维持 | 买入 | 华勤技术深度报告:多业务线共振增长,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腾飞 | 2025-07-01 |
华勤技术(603296)
全球领先的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 3+N+3多成长条线布局。 公司是全球头部智能产品平台型企业,成功向“3+N+3” 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转型,形成以“智能手机+PC+数据中心”成熟业务为核心、多品类产品组合为衍生、“汽车电子+软件+机器人”新兴领域为拓展的多成长条线布局。伴随公司产品线不断丰富,公司24年突破千亿营收规模,营收18-24年复合增速23.56%,归母净利润18-24年复合增速58.87%。公司25Q1延续高位增长趋势,多个产品线均实现显著推进,其中高性能计算/智能手机/可穿戴业务同比超翻倍增长。
乘国内CSP算力军备竞赛东风,公司服务器业务构筑强势增长极。 全球AI浪潮下,国内算力军备竞赛提速。百度、阿里、腾讯、字节24年资本开支合计约2400亿元,同比增速约155%, 25年多家厂商资本开支根据指引预计延续高位扩张趋势, 4家合计资本开支预计将突破4000亿元。互联网厂商催生服务器定制化需求, ODM Direct模式因此打破此前以服务器品牌商为绝对主导的市场格局。根据IDC数据, 24Q4ODM Direct规模达到365.70亿美元,同比增速高达155.5%,份额逐步占据产业半壁江山。公司作为内资ODM Direct厂商,提供全栈式服务器产品出货,是国内头部CSP腾讯、阿里、字节的核心供应商,服务器业务有望成为公司增长新引擎。
头部ODM厂商集中大势所趋,公司智能终端业务充分受益。 智能手机市场景气度修复,根据IDC数据,24年出货量同比增速约6.2%。可穿戴业务等个人终端向智能手机品牌集中,与智能手机软硬件形成紧密协同。公司客户覆盖海外传统消费电子头部品牌如三星、新一代国产龙头如OPPO&vivo、国内互联网生态链龙头如小米等。当前产业模式正逐步向ODM过渡, ODM/IDH渗透率40%左右,对标笔电行业80%的渗透率仍存在大幅提升空间,公司在ODM/IDH市场份额领先,占比约28%。公司在份额向头部ODM集中+客户出货旺盛的背景下有望迎来业务规模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预计2025-2027 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89.27、 1681.94、 2005.94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44%、 21.07%、 19.2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6、 45.30、 57.03 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66%、 22.23%、 25.89%,对应25-27 年PE 分别为19X、 16X、 1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 |
7 | 太平洋 | 张世杰,李珏晗 | 首次 | 买入 | 数据+智能终端驱动,Q1业绩超预期增长 | 2025-06-07 |
华勤技术(603296)
事件:公司发布25年一季报,25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49.98亿元,同比上升115.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8.42亿元,同比上升39.04%;扣除非经营性损益后的净利润7.61亿元,同比上升43.55%。
数据+智能终端驱动Q1业绩超预期增长。公司25Q1营收同比翻倍增长,在多个产品线均实现显著推进,多元化布局成效逐步凸显。分品类来看,公司高性能计算业务超过翻倍增长,其中数据业务已经实现全栈产品出货,客户覆盖头部互联网厂商,推动数据业务Q1收入突破100亿。公司智能手机业务为全球智能手机ODM领域龙头,是国内外多家知名终端厂商的重要供应商,头部效应显著,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超翻倍增长。公司可穿戴业务收入同比超翻倍增长,已在智能手表、智能手环、无线耳机等领域进入多家知名品牌厂商供应链。
“3+N+3”战略升级成效显著,“China+VMI”全球供应链构筑护城河。公司完成“3+N+3”智能产品大平台战略升级,打造以智能手机、个人电脑和数据中心业务为三大核心的成熟业务,衍生拓展涵盖智慧生活、商业数字生产力以及数据中心全栈解决方案的多品类产品组合,同时积极拓展汽车电子、软件和机器人三大新兴领域。公司依托国内东莞及南昌的地理区位优势、成熟产业链集群,在两地分别建立了大规模的研发、制造及供应链中心,为客户提供高效敏捷的端到端服务。海外在VMI越南、墨西哥、印度建立了全球化的制造布局,2024年在印度和越南已实现规模量产。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025-2027年营业总收入分别为1389.46、1682.68、2007.7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45%、21.10%、19.3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06、45.30、57.0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6.66%、22.23%、25.89%,对应25-27年PE分别为19X、16X、13X,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