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邮证券 | 杨帅波 | 维持 | 买入 | 电价短期承压,但随着市场化的进一步推进,有望提升绿电价值 | 2025-05-06 |
晶科科技(601778)
l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分别于2025年4月18日和4月29日分别发布公司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2024年公司营收47.8亿元,同比+9.3%;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15.4%;其中2024Q4公司营收8.9亿元,同环比分别+2.1%/-55.0%,归母净利润1.0亿,同环比分别+1832.8%/-20.8%,利润承压主要是2024年行业普遍受到消纳限电、市场化交易、分布式入市政策等多重因素扰动,同时叠加自然灾害影响,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下降。2025Q1公司营收11.1亿元,同比+43.0%;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64.6%。
经营现金流持续改善:2025Q1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2亿元,去年同期为-1.7亿元。
电站开发与运营业务:进一步推进轻资产运营战略+精细化运营自持电站。截止2025Q1末,公司持有电站6042MW,相较于2024年底,净减少406MW。2024年共出售电站790MW(地面、工商业、户用分别为301、55、434MW),2025Q1出售户用电站440MW。2024年公司结算电量67亿度,自持电站精细化运营,例如公司甘肃金昌电站合理利用市场机会,通过提前锁定高价中长期合约,择机峰谷套利,全年平均结算电价高于市场均价。
综合能源业务1:储能业务持续放量。2024年公司自持独立储能电站规模298MWh,全年新增网侧储能55MWh、用户侧储能18MWh,新增获取备案储能项目容量超1,970MWh。
综合能源业务2:售电业务持续拓展+虚拟电厂静待时机。2024年实现签约电量187亿度,交易电量139亿度,绿电交易电量8.29亿度,同比增长超3倍,绿证交易11.85万张,碳普惠7,028吨,进一步扩大绿色权益交易规模;公司已在浙江、上海、四川、江西、天津五个省份布局虚拟电厂业务,截至2024年底,公司虚拟电厂实现接入容量1,150MW,聚合客户数量超1,200家。
l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54.9/55.3/54.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5.3/5.7亿元,(2025年4月30日)对应PE分别为18/17/16倍,维持“买入”评级。
l风险提示:
公司综合能源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电站转让不及预期的风险;补贴发放不及预期的风险。 |
2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王一如,朱碧野,林誉韬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自持规模持续增长,海外电站建设提速 | 2025-05-05 |
晶科科技(601778)
事件:2025年4月,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以及公司2025年一季报,根据公告,2024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9.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15.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48亿元,同比-41.00%。分季度看,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85亿元,同比+2.07%,环比-54.99%,实现归母净利润1.0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43.00%,环比+25.65%,实现归母净利润-0.35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公司24年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自持电站装机规模增加致发电量和发电收入提升,同时户用光伏电站滚动开发业务营收规模增长所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报告期内光伏行业弃光限电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受制于电力市场政策环境变化,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下降所致。
自持规模稳步扩大,发电量同比提升。截至2024年底,公司自持电站装机容量达到6.45GW,同比+20%。其中新增装机并网约1.88GW,较2023年同比-20%。24年公司自持电站发电量为67.14亿千瓦时。同比+27%。截至24年底,公司地面电站持有规模3.98GW,全年新增并网0.96GW,主要集中在广东、青海、安徽、福建以及中东地区,公司开发团队在开发业务类型和合作模式上均实现新突破,积极拓展火电灵活性改造、风火光打捆、数据中心负荷、源网荷储定制开发等多元化开发模式。全年合计获取国内地面电站开发指标3.35GW,其中光伏2.79GW,风电560MW,进一步丰富了项目资源储备,为公司电站业务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提供长期支撑;工商业方面,公司24年底自持规模1.39GW,全年新增186MW,面对分布式入市政策预期,公司持续优化客户结构与项目,新增签约307MW,其中包括与京东、腾讯的项目合作。户用方面,24年底公司自持规模1.08GW,全年新增733MW,建档548MW,重点向合作共建预收购模式转型。
储能业务陆续放量,海外电站建设加速。截至24年底公司自持独立储能电站规模298MWh,全年新增网侧储能55MWh、用户侧储能18MWh,新增获取备案储能项目容量超1,970MWh。与此同时,依托于过去开发储备的大量资源,公司目前已有多个储能项目超GWh纳入推进计划中。此外,公司加大海外市场开发力度,截至24年底,公司海外项目储备超2.4GW,包括光储、数据中心配套等多种类型,有望为公司业绩增长提供支撑。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营收分别为64.46/67.67/70.5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59/5.72/6.88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x/16x/13x。公司电站运营业务基本盘稳健,海外电站建设加速,储能业务即将放量,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市场开拓不及预期等。 |
3 | 天风证券 | 郭丽丽,裴振华 | 维持 | 增持 | 推进“轻重资产相结合+多元化业务布局”战略 | 2025-05-04 |
晶科科技(601778)
事件:公司发布年报及一季报:①2024A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9.25%;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15.39%;②2025Q1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43.00%;归母净利润-0.35亿元,较上年同期(-0.99亿元)亏损收窄。
点评:
自持电站规模增加推动24年收入同比+9%,消纳及投资收益下降影响利润2024年底公司自持电站规模约6448MW(增长约20%),自持独立储能电站规模298MWh,共完成发电约67.14亿千瓦时。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75亿元,同比+9.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15.39%。其中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公司自持电站装机规模增加致发电量和发电收入提升,同时户用光伏电站滚动开发业务营收规模增长所致;归母净利润下降,主要系光伏行业弃光限电率进一步提升,同时受制于电力市场政策环境变化,公司处置长期股权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下降所致。
2025Q1持续推进“滚动开发”轻资产运营,多元化布局弹性加码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12亿元,同比+43.00%;归母净利润-0.35亿元,较上年同期(-0.99亿元)减亏,业绩迎来显著改善。公司持续推进“滚动开发”轻资产运营和多元化布局战略:①2025Q1公司与中信金融租赁达成320MW户用光伏资产包交易,成功开辟以服务信托支持绿色能源发展的全新路径;②公司在上饶市投运的首个分布式源网荷储一体化项目成功落地;③2025Q1末公司工商业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近1.4GW,并与阿里云、腾讯、京东、顺丰等多家行业巨头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推进“轻重资产相结合+多元化业务布局”战略,践行可持续稳健经营公司保持战略定力积极应变:①电站运营:公司持续深耕和拓展区域市场,储备新能源指标/签约项目,2024年获取国内地面电站开发指标3349MW(光2789MW+风560MW),但同时主动控制自投电站的节奏,将自投项目范围锁定在经济发展较好、高消纳和高电价地区。②轻资产运营:公司重点向更具轻资产属性的合作共建预收购模式布局和转型,不断优化公司业务发展模式与资产结构,加快资产周转和资金使用效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我们基于2024年业绩及光伏行业景气度,下调业绩预期,综合考虑西班牙175MW项目出售进度,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47、5.83、6.06亿元(25年前值为6.84亿元),分别同比+69%、+7%、+4%,对应PE为17、16、15倍,维持“增持”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光伏发电电价及补贴变动风险、补贴收款滞后、组件价格波动风险、弃光限电风险。 |
4 | 华源证券 | 查浩,刘晓宁 | 维持 | 增持 | 电价下行等因素致业绩承压,期待电价企稳 | 2025-04-23 |
晶科科技(60177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47.75亿元,同比上升9.25%;实现归母净利润3.24亿元,同比下降15.39%。
电价下滑、电站转让利润减少、财务费用增长等因素致业绩承压。1)以电费收入/结算电量观察电价变动,公司2024年平均电价约0.487元/千瓦时,较2023年0.580元/千瓦时下滑约0.08元/千瓦时。2)2024年公司分别转让地面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分别转让301MW、55MW、434MW,同比分别增加80MW、减少51MW、增加169MW,出售电站对业绩税前影响数为2.86亿元,2023年同期为3.75亿元。3)财务费用增长0.69亿元,其中利息费用增长0.98亿元,或主因新建电站使得长期借款规模扩大所致。
自持电站与发电量规模稳增;后续需关注各省电力市场建设进展及电价波动。截至2024年底,公司自持电站规模达到6448MW,同比增长20%;自持电站中,地面集中式/工商业分布式/户用光伏电站分别为3983/1388/1077MW。全年电量来看,2024年公司实现发电量67.1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8.6%;实现电费收入32.6亿元,同比增长8.0%。发电收入增速低于发电量增速,主要系弃光限电率上升及上网电价下滑所致。
在手指标充裕,为后续电站装机增长奠定基础。1)公司2024年合计取得地面集中式电站指标3349MW(光伏2789MW,风电560MW);2)工商业分布式2024年签约307MW,其中超80%为500强和上市公司;3)户用光伏建档548MW;重点向共建预收购模式布局和转型,目前已签约多家资方。发电作为盈利基本盘,项目资源储备为装机增长奠定基础。
布局储能电站,有望成为新增长点。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手储能电站11座、装机容量147.07MW/298.27MWh,2024年全年新增备案储能项目容量超1970MWh。
经营性现金流转好;补贴占发电收入比例进一步下降。现金流方面,公司2024年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10.45亿元,较2023年净流出5.97亿元转好。2024年公司补贴收入11.70亿元,占发电收入32.6亿元的36%,较2023年44%明显下降。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87/3.92/4.42亿元,同比+19.31%/+1.35%/+12.77%。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24/21倍。我们认为随着各地政策和电价机制的完善,以及电站装机规模的提升,公司业绩有望恢复稳步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电价波动风险;新增装机增长不及预期;补贴回款不及预期;电站转让收益下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