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邮证券 | 刘卓,虞洁攀 | 调低 | 增持 | 智驾、智能座舱实现多点突破,筹划港股上市进一步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竞争力 | 2025-09-18 |
千里科技(601777)
l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2025半年报及多个公告。
上半年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同比高增。2025H1,公司实现营收41.84亿元,同比增长40%,收入增长主要受益于公司汽车、摩托车业务销量增长;实现归母净利润0.31亿元,同比增长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转亏,非经常性损益中主要科目是政府补助约1.7亿元。扣非归母净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公司正处于“AI+车”战略转型的重要阶段新增了智能汽车座舱系统等研发投入,另外还有对资产计提减值损失增加以及递延所得税费用增加。
研发投入力度加强,其他费用率控制较好。2025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3.42%/4.00%/6.87%/-2.41%,分别同比-2.78/-0.74/+0.84/-1.61pcts,合计同比-4.29pcts,研发创新是公司战略发展的基石,除了研发投入加强之外,其他费用率控制情况良好。
智驾、智能座舱技术不断攻坚,实现多点突破。上半年,公司完成了多个重要里程碑进展:(1)发布面向L2+的“千里智驾1.0”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具备多场景自主决策与复杂交互、车位到车位等核心功能,并计划2025Q4推出L3级的千里智驾2.0、2026H2推出面向Robotaxi的L4级千里智驾3.0;(2)合资公司千里智驾成立,并与吉利汽车联合推出“千里浩瀚”智能辅助驾驶系统,已实现多款量产车型搭载;(3)联合生态伙伴推出智能座舱Agent OS系统(预览版),该系统基于AI Agent原生打造,采用了最新的AI Agent协作协议和架构,能够为AI Agent的运行、调用与协作提供底层基础设施与服务。
公司正在筹划发行H股股份上市,有望进一步拓展融资渠道并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2025年9月12日,公司公告目前正在筹划首次公开发行境外上市股份(H股)并在港交所主板上市事项。如公司顺利完成A+H两地上市,除了能拓宽融资渠道之外,更有望进一步深化公司的全球化战略布局、加快海外业务发展、提升公司国际化品牌形象。
l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测2025-2027年,公司有望实现营收87.63/105.31/127.00亿元,分别同比增加24.56%/20.17%/20.60%;实现归母净利润0.87/1.71/2.39亿元,分别同比增加117.16%/96.99%/39.68%。我们继续看好公司长期的发展空间,给予“增持”评级。
l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变革风险;多方合作和管理整合的风险;政策变化风险;港股上市存在不确定的风险;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2 | 西南证券 | 郑连声,郭婧雯 | | | 双轮驱动稳业绩,“AI+车”探商业化 | 2025-09-07 |
千里科技(601777)
投资要点
业绩总结: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1.84亿元(同比+40.0%),归母净利润3117万元(同比+19.0%),营收利润双增,增长动能强劲。
经营分析:25H1,公司营收增长主要得益于汽车及摩托车业务销量提升;归母净利润虽同比增长但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3亿元(去年同期0.2亿元),同比下滑903.9%,主因主营业务盈利能力仍待改善,而归母净利润盈利依赖1.7亿元政府补助及0.3亿元处置长期股权投资收益(合计非经常性损益1.6亿元)。盈利能力上,毛利率8.3%(同比降0.33pp,受产品结构影响),研发费用2.9亿元(同比+59.7%,研发费用率6.9%),销售费用同比降21.2%(费用管控良好),财务费用-1.0亿元(主因1.1亿元汇兑收益);现金流表现强劲,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3.2亿元(同比+396.3%),经营性现金回款良好。
终端业务:汽车+摩托车双轮驱动,筑牢业绩基本盘。作为公司发展的基石,终端业务凭借汽车与摩托车板块的协同增长,成为业绩稳定贡献的核心支撑。1)汽车板块聚焦“充换电一体化”核心能力建设,一方面深度绑定曹操出行等B端营运市场,保障基础销量;另一方面加速国际市场布局,欧洲(意大利、西班牙)市场超额完成目标,印尼市场实现睿蓝8项目落地,逐步打开海外增长空间。2)摩托车板块以国际化拓展为战略重心,出口业务已成为行业增长主要引擎,产品覆盖全球87个国家,新增巴西、埃及、乍得、南非等新兴市场;技术升级同步推进,通过混合动力路线降本提效,研发L0级辅助驾驶系统、预研电子节气门,获26个欧标认证,持续强化产品高端化、智能化竞争力,成为收入增长重要驱动力。
科技业务:“AI+车”破局,场景闭环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科技业务是公司智能化转型核心,公司聚焦“AI+车”构建“AI智行开放平台”。1)智驾领域,2025年6月发布“千里智驾1.0”(分三版,旗舰版700TOPS算力对标英伟达Thor,含“车位到车位”功能),联合吉利推“千里浩瀚”系统并量产搭载,规划未来6个月发L3级、2026下半年发L4级方案;2)智舱领域,公司依托阶跃星辰的大模型技术积累,融合多模态大模型、端到端语音大模型等领先AI能力,打造下一代智能座舱NaturalUI自然交互产品,进一步强化产品市场竞争力;3)公司设立“千里智驾”合资公司(吉利等三方各30%、路特斯5%、员工激励平台5%)整合资源,并借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的“定制车型+智驾技术+出行平台”闭环推进Robotaxi商业化——2022年联合开发定制车型、2025年2月试点服务,计划2026年底前推L4级定制车型(TCO低于行业),既验证技术又推动融合,助力科技业务盈利转化与长期增长。
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选取五家公司作为可比公司分别位于摩托车、乘用车以及智能驾驶等科技业务行业,三家摩托车、乘用车可比公司估值25年PS平均值为1.3X;考虑到公司正加速向“AI+车”科技平台转型,科技业务是未来核心增长点,参考两家智能驾驶可比公司PS为23.04X。公司深度绑定吉利汽车生态,在智能驾驶、智能座舱领域的技术布局与产品落地有望加速,并通过曹操出行探索Robotaxi商业化,长期增长空间广阔。随着公司科技业务逐步兑现,其估值体系有望重塑,建议关注。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不及预期的风险;智能化渗透率不及预期的风险;技术迭代不及市场的风险;智能驾驶和Robotaxi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 天风证券 | 孙潇雅,谢坤 | 首次 | 买入 | 千里之行,始于AI | 2025-06-02 |
千里科技(601777)
历经两次股权变革,业务转型加速
千里科技(原名力帆科技)1992年成立,成立之初主要经营摩托车发动机,2010年拓展乘用车业务并于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因不能清偿到期债务,公司于2020年破产重组,2021年引入吉利集团及重庆两江基金通过“满江红基金”控股,通过吉利的赋能成立睿蓝汽车,并接入吉利旗下曹操出行的B端用车业务场景,开启新能源转型。2024年,旷视科技创始人印奇入股并担任公司董事长,公司随后更名为千里科技,依托印奇在AI大模型、计算机视觉领域的技术积累,加速向“AI+车”智能化业务转型。
携手吉利,开启智驾新篇章
旷视科技是行业内首个推出“低算力、高功能”智驾方案的AI企业,用现在主流方案1/6-1/5的算力,跑通BEV+Transformer的大规模感知模型,成本仅千元级别。印奇及旷视给力帆科技带来全新的“AI+车”发展理念和科技创新基因。面对智驾平权浪潮,作为公司股东的吉利加速智能化落地,以系统性进阶技术——"千里浩瀚"五级智驾方案为核心,加上“星睿智算中心2.0”平台,构建起全栈技术生态。2025年公司携手两江、吉利成立了千里科技,其核心业务包括终端业务与科技业务两大板块,其中终端业务覆盖摩托车、汽车领域,形成多元化产品矩阵;科技业务聚焦研发行业领先的智能驾驶和智能座舱解决方案,打造AI智行开放平台。在智驾行业激烈竞争中,千里科技依托印奇团队在AI算法领域的深厚积累、重庆政府通过两江产业基金等提供的资本与政策支持,以及吉利旗下曹操出行提供的丰富出行场景与定制车需求,形成全链条优势,打破传统合作模式,构建起差异化的“AI+车”生态闭环,有望在智能驾驶赛道实现规模化突破。
携手曹操出行,共同布局robotaxi赛道
曹操出行作为吉利孵化的网约车平台,2024年市场份额居行业第二。2025年2月,曹操出行上线“曹操智行”自动驾驶平台,在苏州、杭州启动Robotaxi试点,融合换电技术与车路云协同设计,标志着其在国内自动驾驶商业化进程迈出关键一步。千里科技通过睿蓝汽车与曹操出行达成深度合作,联合开发枫叶80V等定制车型,并依托“千里浩瀚”智驾系统为其Robotaxi提供技术支持,以满足曹操出行对高效补能及降低运营成本的需求,携手布局robotaxi赛道。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1.33/2.36亿元,同比+101.2%/64.6%/78.4%。看好公司在印奇入股后,依靠其在AI领域的全面赋能对公司向“AI+车”领域的转型加速。参考可比公司情况,考虑到公司尚处于转型初期,给予千里科技2025年6XPS,目标市值500亿元,空间33.6%,对应目标价11.06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车放量不及预期;经营合作不及预期;智驾技术迭代风险;行业政策风险等;跨市场选取可选标的风险。 |
4 | 中邮证券 | 刘卓,虞洁攀 | 维持 | 买入 | 一季度业绩同比高增,深化推进“AI+车”战略 | 2025-05-14 |
千里科技(601777)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
25Q1业绩同比高增。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70.35亿元,同比+4%;实现归母净利润0.40亿元,同比+6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68亿元。2025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8.07亿元,同比+28%;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3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64%。
2024年营收拆分来看:
(1)乘用车业务收入42.17亿元,同比+13%;公司合计销售乘用车57777辆;其中,新能源车24525辆(内销24504辆,出口21辆),其他汽车33252辆(内销19103辆,出口14149辆);
(2)摩托车业务收入21.40亿元,同比+5.27%;
(3)内燃机业务收入4.28亿元,同比+6.97%。
2025年前四个月公司乘用车产销同比增幅超100%。根据公司披露的产销快报,2025年1-4月份,公司生产新能源车4511辆,同比+178%;销售新能源车12882辆,同比+108%;生产其他乘用车7110辆,销售7703辆。
“AI+车”战略有序推进,全面布局智能驾驶系统、智能座舱。2025年2月,公司联合吉利、阶跃星辰宣布打造“AI+车”技术合作标杆;2025年3月,公司宣布与吉利、重庆迈驰、路特斯、重庆两江产业基金、重庆产业母基金、江河汇签署《车BU投资框架协议》,共同投资设立重庆千里智驾有限公司。合资公司的“千里浩瀚”产品将深度合作吉利,覆盖不同价位多款车型。此外,公司计划在2025年加速推进智能座舱业务,在3D全融合地图、AI语音、沉浸式娱乐体验、操作系统能力等方面实现技术创新。
盈利预测与评级: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科技赋能后的发展新篇章,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有望实现营收92.38/123.55/154.78亿元,同比增长31.31%、33.75%、25.28%;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0.89、1.84、3.30亿元,同比增长123.54%、105.97%、79.3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技术变革风险。多方合作和管理整合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