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民生证券 | 吕伟,丁辰晖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短期承压,发布股权激励锚定长期成长 | 2024-08-25 |
恒生电子(600570)
事件:恒生电子于8月23日晚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28.36亿元,同比增长0.32%;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下滑93.30%;实现扣非净利润1.36亿元,同比下滑48.81%。
24Q2收入承压,加大费用控制力度。具体到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24Q2单季度营收16.48亿元,同比下滑2.88%;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66亿元,同比下滑71%;单季度扣非净利润1.14亿元,同比下滑40%。在当前资本市场呈现周期性波动的背景下,公司收入端有所承压;另一方面公司在Q2继续加大费用控制力度,公司的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同比增速分别为-12%、-11%、-5%,公司加大三大费用的控制力度以应对行业周期性波动。
资管科技保持成长韧性,加大信创推进力度。具体看公司上半年收入拆分情况,1)基石业务资管科技收入达到7.21亿元,同比增长9.17%,上半年新一代投资交易系统O45持续签约战略客户,成功中标信托头部客户和银行理财子公司。2)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业务线营收5.52亿元,同比增长3.51%,运营管理产品线方面,TA产品签约30家客户,17家竣工;估值产品签约12家客户。机构服务产品线方面,PB2.0、LDP极速交易、FPGA期货行情、Ptrade量化交易产品均有多家新签客户,其中PB2.0与战略客户签约信创项目。3)另一大核心业务财富科技收入5.5亿元,同比下滑16.99%,整体受资本市场周期性影响波动较大。经纪业务产品线,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UF3.0在部分头部客户完成自营、ETF券结上线,以及两融业务试点上线,另外UF3.0及内存交易还完成了多家客户的新签合作。
发布股权激励,锚定未来长期成长性。恒生同步发布2024年股票期权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数量为3400万份,公司股本总额的1.80%。本激励计划首次授予激励对象1400人,授予的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17.04元/股。本次激励解锁条件为,以“扣非净利润”为指标,2024-2026年每年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速不低于上一年的10%。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计划,彰显管理层对未来长期发展的信心。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6、18.79、20.9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2.7%/17.0%/11.7%,当前市值对应24-26年PE分别为19/16/14倍。考虑到当前时点资本市场改革与金融机构数字化投入加速,因此公司具备估值修复的空间,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新产品推进进度不及预期;头部甲方自研力度加大。 |
22 | 东吴证券 | 胡翔,武欣姝,葛玉翔,罗宇康 | 首次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营收相对稳健,核心交易系统持续迭代 | 2024-08-25 |
恒生电子(600570)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实现总营业收入同比+0.32%至28.36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93%至0.3亿元;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48.81%至1.36亿元。
投资要点
投资交易系统迭代升级,资管科技服务收入相对稳健:2024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系金融资产公允价值变动收益同比-201%至-1.3亿元(主要系赢时胜的公允价值变动较大;此外,公司其他投资理财稳健运行)、投资收益-74%至0.55亿元(主要系联营企业的利润和分红同比减少,及上年同期处置海致星图所致)。2024上半年,公司主营业务毛利率为71.32%(同比-0.68pct),稳健的毛利率展现了公司高质量和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分业务来看,1)资管科技服务营收同比+9%至7.2亿元,收入增长主要系投资交易系统的迭代升级和持续的战略合作。2)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营收同比+4%至5.5亿元,收入增长主要系TA和估值等产品的中标率提升。3)财富科技服务营收同比-17%至5.5亿元,主要系市场对现有产品需求放缓,对信创类产品需求未完全释放,竞争有所加剧。4)风险与平台科技服务/数据服务业务/创新业务/企金、保险核心与金融基础设施科技服务营收分别为2.2/1.7/2.5/2.4亿元,分别同比-0.3%/-4%/+3%/-4%。
成本费用整体小幅下降,研发投入仍聚焦于产品及技术:从费用端来看,2024上半年,公司整体费用率同比下降0.66pct,其中研发/销售/管理费用率均小幅下降,分别为41.0%/13.7%/13.6%,公司本期研发费用为11.6亿元,仍维持于较高水平。恒生电子聚焦一流产品的核心策略,在关键领域确保资源投入,紧盯AI对金融科技业务赋能的商机,不断推进新技术升级和产品的更新迭代。
大模型与信创双向驱动,打造金融科技自主创新标杆:1)AI领域持续创新。2024年4月,恒生LightGPT金融领域文本生成类算法以及子公司恒生聚源应用于金融资讯信息对话生成场景的Gil-GPT大模型算法通过网信办备案,将促进金融领域生成式AI服务的规范化应用和创新发展。2)核心交易系统持续迭代。2024年5月,公司正式发布核心交易系统UF3.0和投资交易系统O45的全栈新一代解决方案。其中,UF3.0场外交易订单系统迭代升级成功,实现了全客户、全业务、全链路的信创适配和生产单轨运行,O45系统凭借全自动化清算流程的核心优势,推动整个行业向更高效、更安全的方向发展。未来,公司将秉持金融自主创新发展理念,通过持续自主的科技创新,打造金融科技核心力量。3)金融科技合作持续深化。公司与中国外贸信托达成新合作,共同开启O45项目建设,推动资管业务科技升级;子公司恒生聚源在WarrenQ智能投研平台的基础上,为国投创益打造数智投研一体化平台“益研YiResearch”,向金融行业支持乡村振兴提供了数智动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系国内金融IT龙头厂商,连续16年入选Fintech100全球金融科技百强榜单,2023年排名全球第22位,位列中国上榜企业第一。但短期资本市场仍在波动,公司业务收入短期相对承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2/13/15亿元,同比分别为-16%/+10%/+13%,对应PE分别为25/22/20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AI商业化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23 | 中泰证券 | 闻学臣 | 维持 | 买入 | 费用增速放缓,LightGPT算法通过备案 | 2024-06-05 |
恒生电子(600570)
投资要点
投资事件:近期,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5.1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16.2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71.28%。
收入保持增长,利润端受投资收益影响承压。2024年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比增长5.13%。分业务来看,财富科技服务2.24亿元,同比下降20.34%;资管科技服务2.83亿元,同比增长13.64%;运营与机构科技服务2.34亿元,同比增长20.07%;风险与平台科技服务0.99亿元,同比下降7.84%;数据服务业务0.8亿元,同比增长5.20%;创新业务1.18亿元,同比增长0.51%;企金、保险核心与金融基础设施科技服务1.03亿元,同比增长31.92%。2024年Q1,公司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下降116.28%,主要系公司本期投资收益与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比上年同期下降所致;扣非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降71.28%,主要系公司投资的联营企业的利润同比减少较大所致。
毛利率平稳,费用增速放缓。2024年Q1,公司毛利率为68.8%,相比于去年同期微增。报告期内,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为1.25/1.63/5.61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57%/8.79%/3.72%,各项费用增速呈现放缓趋势。
公司LightGPT算法通过备案,助力金融大模型。在大模型时代,金融行业由于其独特的业务场景和行业特性,对数据专业性以及在风控、合规、安全层面的要求更高。在今年4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发布第五批境内深度合成服务算法备案信息,恒生LightGPT金融领域文本生成类算法名列其中,这是恒生推进金融领域生成式人工智能服务创新发展和规范应用的关键进展。同时,恒生旗下子公司恒生聚源的Gil-GPT大模型算法也同批次通过备案,该算法主要应用于金融资讯信息对话生成场景。
投资建议: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78.22/85.46/95.5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81/17.74/20.11亿元,对应PE分别为24/2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政策推进缓慢,行业竞争加剧等。 |
24 | 国金证券 | 王倩雯,孟灿 | 维持 | 买入 | 资管表现好于预期,24Q1保持费用控制 | 2024-04-30 |
恒生电子(600570)
2024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1.9亿元,同比增长5.1%;实现归母净利润-0.36亿元,同比转亏;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下滑71.3%。
经营分析
收入端增速整体符合预期。自2023年第四季度以来,公司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主要系金融机构IT预算执行率有所下降,影响了部分业务的验收及回款,相应地,公司第一季度应收账款及合同负债也略有承压。分业务而言:券商客户压力略大,财富科技、风险与平台科技业务2024年第一季度均有所承压,分别同比下滑20.3%、下滑7.8%。资管客户表现好于预期,资管科技、运营与机构科技在2023年第四季度没有明显验收放缓的情况下,2024年第一季度依然分别同比增长13.6%和20.1%。企金、保险核心业务也好于预期,2024年第一季度同比增长31.9%。
归母净利润同比转亏主要系公允价值变动损失0.67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下滑主要系对联营与合营企业的投资收益亏损0.26亿元,若剔除这部分影响,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48亿元,同比增长38%,快于收入增速。公司Q1成本费用同比增长4.8%,依然保持较好的费用控制。
全年而言,公司展望2024年收入保持稳健增长,费用增速低于收入,我们预计2024年公司将继续提质增效。根据公司此前股票期权激励计划,公司2024年解锁目标为收入增长0%(触发值)~15%(目标值),净利润增长不低于10%。随着公司核心系统信创标杆渐次树立,预计带来潜在批量交付机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基于对行业稳健增长的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76.8/84.2/92.3亿元,同比增长5.5%/9.6%/9.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0/18.2/21.4亿元,同比增长5.0%/21.6%/17.7%,分别对应28.2/23.2/19.7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金融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公司控费不及预期;政策落地节奏不及预期;竞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