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长城国瑞证券 | 魏钰琪 | 维持 | 增持 | 三大业务板块协同增长,AI平台赋能持续深化 | 2025-09-03 |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3.53亿元,同比增长32.73%;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54.99%;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增长115.02%;经营现金流净额0.39亿元,同比由负转正。
事件点评:
营业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收入端,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分季度看,2025Q1/Q2分别实现营收1.69/1.83亿元,环比增长8.19%;自2024年以来各季度营收持续爬升(2024Q1-Q4营收分别为1.31/1.35/1.26/1.53亿元),呈现稳健增长态势。利润端,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15.02%,其中,2025Q1/Q2分别为0.10/0.10亿元,延续修复趋势(2024Q1-Q4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01/0.09/-0.03/-0.01亿元)。公司盈利能力边际改善明显,2025Q1/Q2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8.39%/27.51%,较2024年同期显著提升(2024Q1-Q4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0.61%/26.84%/23.71%/24.14%),销售净利率分别为7.07%/6.98%(2024Q1-Q4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81%/9.12%/-0.58%/1.20%),持续修复向好。
药物发现板块维持稳健增长,商业化板块延续快速放量。2025年上半年,公司药物发现/商业化生产/工艺研究与开发板块分别实现营收1.86/1.23/0.29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52.67%/35.00%/8.10%,同比增速分别为17.41%/55.89%/30.13%。得益于CRO行业需求回暖叠加公司AI平台赋能,药物发现板块作为公司核心业务,维持稳健增长,毛利率为35.61%,同比提升2.44pct;商业化生产板块延续高速放量趋势,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驱动力之一,毛利率修复至12.91%,同比提升9.44pct;工艺研究与开发板块业务亦有边际改善,毛利率自2024年度的-2.06%扭转为6.35%。整体而言,三大业务板块协同改善,构成公司业绩持续向好的核心动力。
新签订单金额和新增客户数快速增长,市场拓展成效显著。2025年上半年,全球生物医药投融资环境逐步回暖,国内创新药BD交易(License-out)活跃度提升,叠加政策支持与技术突破等多重驱动因素,CXO需求持续回暖。公司凭借差异化竞争优势,在深化与原有客户合作的同时,积极开展市场营销和推广活动,进一步提升公司在海内外市场的地位,在新签订单金额和新增客户数量方面均取得了积极进展。具体来看:服务板块Q2新签订单金额达2.46亿元,环比Q1的1.24亿元大幅增长98.77%;商业化生产板块Q2新签订单金额0.82亿元,环比Q1的0.63亿元增长31.27%。服务板块Q2新增客户23家,环比增长35.29%;商业化生产板块Q2新增客户6家,环比增长20.00%。订单及客户的双重快速增长为公司未来业绩的持续性提供了有力保障。
CADD/AIDD平台持续赋能,DiOrion平台建设成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达0.19亿元,占营业收入比例为5.39%。公司持续强化以CADD/AIDD为核心的技术平台建设,赋能新药研发,截至2025年8月,公司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95个新药项目提供技术支持,其中7个项目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服务客户总数达45家,项目转化和客户拓展成果显著。2025年上半年,公司自主研发的DiOrion平台在原有功能基础上新增了多肽药物设计模块(包括环肽)、药物情报模块和化合物信息提取模块,进一步拓展了适用范围和技术深度,能够支持更复杂分子类型的研发需求,并提升药物发现前期的信息获取与整合能力。目前,DiOrion平台已集成九大核心模块,基本涵盖新药早期研发的关键流程,随着模块不断完善与应用深化,该平台有望持续提升药物发现效率与创新能力,构筑公司在全球CXO行业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投资建议:
考虑公司营业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持续修复,我们上调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3.90/81.72/97.95百万元(前值34.37/51.96/77.29),EPS分别为0.46/0.59/0.70元(前值0.32/0.48/0.72),当前股价对应PE为82/64/53倍。公司已成功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并具备一定规模,保持较高研发投入,充裕人才储备构建优质研发团队,拥有多个先进技术平台和AI赋能平台DiOrion(生物医药大模型DiOrion-GPT集成于其中);新签订单和新增优质客户有望持续增长,核心业务药物发现板块稳健增长,商业化板块延续快速放量态势。综合考虑上述公司平台化布局、技术壁垒及业务拓展潜力方面均具备良好前景,我们维持其“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签订单不及预期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2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汪晋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业绩稳健增长,CADD&AIDD技术平台持续赋能中长期发展 | 2025-09-02 |
泓博医药(301230)
2025H1收入端稳健增长,利润端实现扭亏为盈
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32.73%;归母净利润2476万元,同比增长54.99%;扣非归母净利润2016万元,同比增长115.02%。单看2025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5.75%,环比增长8.19%;归母净利润1279万元,同比增长3.89%,环比增长6.80%;扣非归母净利润1048万元,同比增长19.73%,环比增长8.19%。公司营收端整体稳健增长,利润端已实现扭亏。考虑海外需求持续回暖,我们上调2025-2026年并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0.60/0.82/1.14亿元(原预计0.38/0.65亿元),EPS分别为0.43/0.59/0.8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68.0/49.8/36.0倍,预计公司前端业务有望率先受益于海外需求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前端业务恢复稳健增长,商业化生产业务快速放量
2025H1,公司药物发现业务与商业化生产业务分别实现营收1.86/1.23亿元,同比增长17.41%/55.89%。随着海外需求恢复需求逐渐恢复,前端业务逐步恢复稳健增长;后端业务受益于替格瑞洛系列产品欧美专利延长保护期临近到期,核心原料药产品快速放量。公司签单整体稳健,2025H1服务板块新签订单约3.69亿元,同比增长31.46%,新增客户合计约40人。
DiOrion-GPT平台已上线,CADD/AIDD平台持续赋能客户新药项目
公司于2019年设立CADD/AIDD技术平台,截至2025年8月,公司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为95个新药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7个项目已进入临床实验阶段,采购公司CADD/AIDD的客户已达45家。同时,公司加速人工智能辅助药物设计平台的搭建,DiOrion-GPT平台已于2025年初正式上线,将项目立项调研、化合物设计、专利分析、活性评估及成药性研究整合至同一系统,能够有效提高药物研发成功率,助力客户缩短从药物发现到上市的周期。
风险提示:国内政策变动、核心成员流失、医药研发需求下降等。 |
3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买入 | 业绩实现强劲增长,Q2订单环比改善 | 2025-08-29 |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8月27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32.73%,归母净利润为0.25亿元,同比增长54.9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20亿元,同比增长115.02%。
点评:
市场需求回暖,业绩强劲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53亿元,同比增长32.73%,归母净利润为0.25亿元,同比增长54.99%,收入和利润端均实现强劲增长,主要原因是:1)海外投融资及市场需求回暖,带动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逐步复苏;2)后端商业化生产快速放量,进入高速增长轨道。单季度来看,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83亿元,同比增长35.75%,归母净利润为0.13亿元,同比增长3.89%。
商业化生产收入快速增长,盈利能力不断提升。分业务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药物发现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6亿元,同比增长17.41%,毛利率为35.61%,较去年同期增长2.44个百分点;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实现收入0.29亿元,同比增长30.13%,毛利率为6.35%,较去年同期减少0.93个百分点;商业化生产业务实现收入1.23亿元,同比增长55.89%,毛利率为12.91%,较去年同期增加9.44个百分点。
Q2新签订单环比改善,客户数量持续增长。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服务板块实现新签订单2.46亿元,环比增长98.77%,新增客户数量为23个,环比增长35.29%,商业化生产实现新签订单0.82亿元,环比增长31.27%,新增客户数量为6个,环比增长20.00%,主要原因是:1)海外投融资回暖以及创新药BD交易活跃,带动行业需求持续回暖,2)公司不断加大市场及客户开拓力度。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7.39/9.89/12.99亿元,同比增长35.79%/33.79%/31.34%;归母净利为0.60/0.87/1.40亿元,对应PE为88/61/37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商业化生产产品单一和集中的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
4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买入 | 25H1业绩快速增长,基本面持续回暖 | 2025-07-17 |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7月14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预计归母净利润为2300-2700万元,同比增长43.96%-69.00%,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800-2200万元,同比增长91.99%-134.66%。
点评:
25H1收入增速30%+,新签订单快速增长。公司预计2025H1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0%以上,其中药物发现、工艺研究和开发、商业化生产收入均实现同比、环比快速增长;此外,公司活跃客户数量增加,带动新签订单快速增长,为业绩稳健增长提供支撑。单季度来看,2025Q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为1103-1503万元,同比变动-10.33%至24.39%,预计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832-1232万元,同比变动-4.91%至40.80%。
前端海外业务逐步复苏,后端商业化生产快速放量。1)前端:随着美联储降息周期开启、海外投融资回暖以及需求复苏,前端海外业务逐步复苏,新签订单和业绩有望恢复高速增长;2)后端:随着2024年12月替格瑞洛欧美专利延长保护期结束,海外需求量快速增长,公司商业化生产业务进入快速放量阶段。
前瞻布局核心技术平台,AI制药赋能新药研发。公司不断夯实技术实力,前瞻布局和储备核心技术平台,自2019年以来先后建立了CADD/AIDD、酶化学、光化学、连续流化学、不对称催化、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等12大核心技术平台。其中,AI制药平台不断赋能客户新药研发,目前CADD/AIDD技术平台已累计服务客户40家,新药项目80个。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7.39/9.89/12.99亿元,同比增长35.79%/33.79%/31.34%;归母净利为0.47/0.64/0.99亿元,对应PE为118/86/56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商业化生产产品单一和集中的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
5 | 长城国瑞证券 | 胡晨曦,魏钰琪 | 维持 | 增持 | 盈利能力修复向好,AI赋能平台DiOrion上线运行 | 2025-05-13 |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44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0.17亿元,同比下滑54.59%;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同比下滑82.74%。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69亿元,同比增长29.61%;归母净利润0.12亿元,同比增长226.47%;扣非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大幅增长1,448.20%。
事件点评:
营业收入稳定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收入端,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5.44亿元,其中2024Q1-Q4分别为1.31/1.35/1.26/1.53亿元,2025Q1营收进一步增长至1.69亿元,整体呈现稳定增长态势。利润端,2024年公司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5亿元,其中2024Q1-Q4分别为0.01/0.09/-0.03/-0.01亿元,2025Q1回升至0.10亿元,呈现修复趋势。公司盈利能力持续改善,2024Q1-Q4/2025Q1销售毛利率分别为20.61%/26.84%/23.71%/24.14%/28.39%,销售净利率分别为2.81%/9.12%/-0.58%/1.20%/7.07%。
药物发现板块维持稳健增长,商业化板块实现快速放量。2024年度,公司药物发现/工艺研究与开发/商业化生产板块分别实现营收3.17/0.48/1.65亿元,占总营收比例分别为58.14%/8.85%/30.34%,同比增速分别为7.97%/-38.15%/51.02%。药物发现板块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维持稳健增长态势;商业化板块快速放量,成为公司收入增长的重要驱动力;工艺研究与开发板块业务受行业客户需求波动、价格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承接订单不达预期,给公司整体业绩带来波动。2024年公司商业化品种左卡尼汀及本维莫德先后通过原料药备案及药品上市前GMP符合性检查,为丰富公司商业化产品管线奠定坚实基础。此外,左卡尼汀及替格瑞洛获得了欧洲药品质量管理局(EDQM)签发的欧洲药典适用性证书(CEP证书),标志着该原料药产品已经具备进入欧洲市场的资质,为未来公司原料药业务拓展国际市场铺垫了积极基础。
CRO/CDMO活跃客户数量快速增长,商业化生产活跃客户数量和公司在手订单金额维持稳定。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了市场营销和推广力度,全年累计参加/主办19场海内外展会、论坛及市场推广活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活跃客户数量和在手订单金额方面均取得积极进展:截止2024年底,CRO/CDMO活跃客户399家,同比增长99.50%,客户拓展成效显著;商业化生产活跃客户130家,同比增长1.56%,整体保持稳定;公司在手订单金额为3.12亿元,同比增长1.18%,基本持平,订单储备充足,为未来营收增长提供保障。
研发投入持续增长,基于生成式AI的生物医药大模型DiOrion-GPT开发进展顺利。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达0.47亿元,同比增长26.58%,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的比例为8.68%,持续强化研发实力和技术平台建设。截至2024年末,公司核心技术平台CADD/AIDD平台已累计为80个新药项目提供了技术支持,其中6个项目已进入临床I期,1个项目已进入临床II期,采购CADD/AIDD服务的客户数已达40家。公司AIDD团队独立自主开发的一站式早期药物发现平台DiOrion上线投入使用,其涵盖新药早期研发全流程,采用模块化设计,将项目立项调研、化合物设计、专利分析、活性评估及成药性研究整合至同一系统;其中,基于生成式AI的生物医药大模型DiOrion-GPT开发进展顺利,已完成大语言模型本地部署工作并集成到DiOrion中,DiOrion-GPT训练数据涵盖大量生物医药文献和专利等资料,具备专利文献查阅,分子设计等多项功能,助力提升药物发现效率与创新能力,同时也为公司自身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未来有望直接或间接驱动药物发现业务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42/48.88/54.37百万元,EPS分别为0.29/0.35/0.39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02/85/76倍。公司已成功打造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并具备一定规模,研发投入持续提升,充裕人才储备构建优质研发团队,拥有多个先进技术平台和AI赋能平台DiOrion(生物医药大模型DiOrion-GPT集成于其中);新签订单和新增优质客户有望持续增长,在手订单金额和活跃客户有望维持稳定,核心业务药物发现板块稳健增长,商业化板块快速放量。综合考虑上述公司平台化布局、技术壁垒及业务拓展潜力,我们维持其“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新签订单不及预期风险,人才流失风险,毛利率下滑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汇率波动风险。 |
6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买入 | Q1收入快速增长,利润增速超预期 | 2025-04-29 |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4月28日,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9.61%,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增长226.4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10亿元,同比增长1448.20%。
点评:
Q1收入快速增长,利润增速超预期。单季度来看,2025Q1实现营业收入1.69亿元,同比增长29.61%,归母净利润为0.12亿元,同比增长226.47%,收入端实现快速增长,利润端增速超预期。我们判断,主要原因是:1)海外投融资及市场需求回暖,带动前端药物设计业务逐步复苏;2)后端商业化生产快速放量,进入高速增长轨道。
盈利能力不断改善,费用率不断优化。公司盈利能力不断改善,2025Q1毛利率为28.39%,较去年同期增加7.78个百分点,净利率为7.07%,较去年同期增加4.26个百分点。此外,公司费用率不断优化,其中研发费用率为5.15%,较去年同期下降3.47个百分点;销售费用率为2.14%,较去年同期下降0.30个百分点;财务费用率为0.24%,较去年同期下降0.11个百分点;管理费用率为13.66%,较去年同期提升1.33个百分点。
不断夯实技术实力,AI平台助力新药研发。近年来,公司不断夯实技术实力,对前沿技术进行布局和储备,自2019年以来先后成立了CADD/AIDD、酶化学、光化学、连续流化学、不对称催化、小核酸药物靶向递送等12大核心技术平台。其中,AI平台不断赋能客户新药研发,截至2024年底,CADD/AIDD技术平台已服务客户40家,新药项目80个。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7.39/9.89/12.99亿元,同比增长35.79%/33.79%/31.34%;归母净利为0.47/0.65/1.00亿元,对应PE为80/57/37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商业化生产产品单一和集中的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
7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买入 | 全年业收入符合预期,商业化生产快速放量 | 2025-04-24 |
泓博医药(301230)
事件:
4月23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4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为0.17亿元,同比下降54.5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05亿元,同比下降82.74%。
点评:
收入符合预期,利润略低于预期。2024年全年收入端符合预期,利润端略低于预期,主要原因是:1)临床前新药研发基地项目建设导致管理费用和折旧摊销增加;2)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研发费用提升;3)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客户需求波动,新签订单不及预期。单季度来看,2024Q4实现营业收入1.53亿元,同比增长24.95%,归母净利润为183.95万元,同比增长122.1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115.37万元。
商业化生产业务快速增长,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有所波动。分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药物发现业务实现收入3.17亿元,同比增长7.97%,毛利率为32.78%,较去年同期减少1.72个百分点;工艺研究与开发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48亿元,同比下降38.15%,毛利率为-2.06%,较去年同期减少32.24个百分点;商业化生产实现收入1.65亿元,同比增长51.02%,毛利率为7.65%,较去年同期减少8.18个百分点。
研发投入不断加大,AI赋能客户新药研发。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研发费用为4726.10万元,同比增长26.58%,研发费用率为8.68%。此外,公司前瞻布局的AI制药不断赋能客户新药研发,截至2024年底,公司自主布局的CADD/AIDD技术平台已服务客户40家,新药项目80个,其中6个进入临床1期,1个进入临床2期。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5年-2027年公司营收为7.39/9.89/12.99亿元,同比增长35.79%/33.79%/31.34%;归母净利为0.37/0.62/1.13亿元,对应PE为103/61/33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的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商业化生产产品单一和集中的风险、汇率波动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