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群益证券 | 赵旭东 | | 增持 | 公司签约华为具身智能项目,加码机器人赛道 | 2024-11-18 |
拓斯达(300607)
事件:11月15日,公司与华为(深圳)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签署合作,后续将与华为开展应用场景的相关合作。
点评:
公司深耕工业机器人领域,并与华为早有合作:公司作为国内工业机器人领军企业,深耕核心底层控制、伺服、视觉三大核心技术,成功推出自研的运动控制平台及控制器,拥有和华为合作的基础。而从过往历史看,公司与华为早有合作。公司在2018年就实现了华为云首个制造企业SAP上云项目,并与华为在工业机器人等领域持续开展深度合作。2024年公司还出席华为全联接大会2024,展示了基于华为openEuler开源操作系统在云端服务器、边缘数据中心及端侧工业控制系统中的实际应用,公司成功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取得新突破。
华为着重建设具身智能生态,公司有望切入其供应链:华为目前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定位类似于英伟达,其核心产品如盘古AI大模型、AI芯片及编译器、Serverless云平台分别对应人形机器人的大脑、算力、训练平台,能够赋能国内各类机器人企业。因而我们认为,华为运营全球具身智能产业创新中心,主要致力于具身智能的生态建设。公司作为国内领先的机器人、高端机床制造商,在机器人运动控制平台、关节运控算法、精密设备制造等方面具备优势,属于具身智能生态中的重要一环。本次公司与华为签约属于框架性合约,但公司具备切入人形机器人产业的能力,有望进入未来华为的人形机器人供应链。
公司处于调整业务的阵痛期,后续业绩有望改善。2024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2.4亿元,YOY-31.0%;归母净利润902万元,YOY-93.0%,主因公司主动收缩低毛利的项目类业务,其中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收入同比下降42.53%至11.5亿元。目前公司存量的项目类业务不多,未来将进一步收缩;而产品业务表现较好,工业机器人、注塑机收入保持稳健增长,Q1-Q3同比分别增长8.9%、14.0%,机床子公司埃弗米也基本完成搬迁,产能翻倍提升至每年500台,并推出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的五轴专机新品-K7,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业绩将有所改善。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0.03亿元、0.88亿元、2.2亿元,yoy分别为-97%、+3208%、+144%,EPS为0.01元、0.21元、0.51元,当前A股价对应2025/2026年PE分别为110倍、45倍,我们认为公司有可能进入华为产业链,对此给予“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价格战激烈、与华为合作不及预期、产能爬升不及预 |
2 | 北京韬联科技 | 赤道以北 | | | 工业机器人概念股,一季度业绩改善,产品出货量大幅增加,数控机床在手订单饱满 | 2024-07-04 |
拓斯达(300607)
近期看点:
1、多关节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5%;
2、一季度利润增长超一倍,两百余家机构密集调研。
一、公司简介及业绩情况
拓斯达主要从事工业机器人系统集成装备和解决方案。产品及服务包括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数控机床(CNC)、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广泛应用于光电、3C、汽车、包装、码垛、民用航空、高端模具、精密零件等领域。
目前公司客户包括华为、比亚迪、伯恩光学、立讯精密、富士康、闻泰科技、华勤技术、歌尔股份、通威股份、隆基绿能、晶澳科技、晶科能源、宁德时代等企业。 |
3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周鑫雨 | 维持 | 增持 | 2023年年报点评:公司转型阵痛趋于尾声,盈利能力有望提升 | 2024-04-23 |
拓斯达(300607)
投资要点
事件:1)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53亿元,同比下降8.65%;实现归母净利润0.88亿元,同比下降44.86%,其中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15亿元,同比下降22.40%,环比增长15.92%;实现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同比下降307.62%。2)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25.24%;实现归母净利润0.30亿元,同比增长148.70%。
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盈利能力提升,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48.55%。2023年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下降24.80%;毛利率28.98%,同比增加3.41pp。收入下降主要系:①直角坐标机器人下降;②主动收缩贸易类机器人业务;③降低个性化项目比重、提升标准化生产能力。公司大客户开拓取得明显成效,从果链客户逐步渗透到非果链客户,新开拓客户包括华勤技术、闻泰科技、龙旗科技等,2023年公司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收入同比增长48.55%。2024Q1自产多关节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5%,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5%;直角坐标机器人实现收入及毛利率同步稳定增长。
数控机床业务发展势头猛,收入和盈利能力均同比提升。2023年数控机床业务实现营业收入3.49亿元,同比增长56.34%;毛利率33.52%,同比增加6.54pp。2023年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超260台,同比增长约60%,出货量超260台,同比增长超100%。
注塑机业务稳中向好。2023年注塑机、配套设备及自动供料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4.31亿元,毛利率35.02%,同比均基本持平。其中注塑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同比增长16.32%;毛利率21.49%,同比增加1.30pp,2023年注塑机出货量同比增长28%,2024Q1同比增长88%,收入同比增长超90%。
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处于调整期。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实现营业收入26.86亿元,同比下降9.40%,毛利率8.44%,同比减少3.07pp。公司主动收缩利润低、交付及验收周期长的项目,导致收入同比下降,部分项目在方案实施过程、验收结算等方面超出预期,导致利润极低甚至有所亏损,从而拉低了整体盈利水平。未来公司会进一步提升项目质量、提升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2.80、3.95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1、0.66、0.93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保持65%的复合增长率,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行业周期性波动、半导体设备研发不及预期、域控制器业务发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
4 | 山西证券 | 杨晶晶 | 调低 | 增持 | 战略转型致收入短期承压,三大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 | 2024-04-23 |
拓斯达(300607)
事件描述
公司披露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5.53亿元,同比降低8.65%,实现归母净利润8803.34万元,同比下降44.8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7235.87万元,同比下降46.70%。业绩低于此前预期。
公司披露2024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1亿元,同比增长25.24%,实现归母净利润2996.91万元,同比增长148.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51.32万元,同比增长169.79%。业绩基本符合预期。
事件点评
2023年,公司持续“做减法”、调整业务结构,虽然导致业绩短期调整,但是内在经营质量得到提升。2024Q1,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表现亮眼,同比、环比均实现大幅改善。2023年,公司进一步主动收缩项目类业务,让业务更聚焦于主业,重点发展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产品,一方面导致项目体量逐渐收缩,整体收入和利润同比下降,另一方面,三大产品的出货量和市场份额逐渐增加,稳步提高公司综合竞争力。2024Q1,公司营收同比增长25.24%,增速同比、环比分别提升39.22pct、47.64pct;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48.70%,增速同比、环比分别提升226.32%、456.38%;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169.79%,增速同比、环比分别提升251.16%、723.73%。
2023年,因公司业务调整,盈利能力有所下降。随着产品的出货量及毛利率双重增长,叠加项目的盈利能力及运营质量提升,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持续修复。2023年,公司整体毛利率为18.47%,同比降低0.08pct,销售净利率为2.33%,同比降低1.05pct,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1.62pct至13.49%,其中销售费用率5.47%,同比增加0.18pct;管理费用率3.97%,同比增加0.6pct;财务费用率1.02%,同比增加0.41pct;研发费用率3.03%,同比增加0.42pct。2024Q1,公司毛利率17.35%,同比降低3.28pct,销售净利率2.77%,同比提升1.33pct,期间费用率同比减少1.96pct至13.17%。
2023年,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产品快速发展,重点产品实现量利齐增。分业务板块来看,(1)工业机器人及自动化应用系统实现营业收入9.69亿元,同比下降24.80%,毛利率28.98%,同比增加3.41pct。其中,自产多关节工业机器人业务收入同比增长48.55%,毛利率同比增加5.76pct,主要系公司在大客户开拓上取得明显成效,从果链客户逐步渗透到非果链客户,同时,公司加快布局新产品的研发,SCARA机器人、六轴机器人产品线进一步丰富;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营收同比下降22.09%至7.24亿元,主要系公司进一步收缩项目类业务,更加专注于“机器人+”应用的研发及布局所致。(2)数控机床业务收入为3.49亿元,同比增长56.34%,毛利率为33.52%,同比增加6.54pct,主要系公司五轴联动机床产品认可度提升,市场订单需求量保持稳定增长,产能及出货量增加导致规模效应逐渐显现。(3)注塑机业务收入为2.03亿元,同比增长16.32%,毛利率为21.39%,同比增加1.30pct,主要系产品性能与技术的迭代升级与供应链体系逐渐完善,同时电动注塑机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已实现小批量销售。(4)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营收同比下降9.40%至26.86亿元,主要系公司进一步主动收缩利润低、交付及验收周期长的项目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三大产品出货量大幅提升,并持续推出多款新品。随着三大产品线的发展壮大,标准化、规模化生产能力逐步提升,公司业务结构有望进一步优化。(1)机器人方面,报告期内自产多关节机器人出货约1700台,年内新增4款SCARA机器人及5款六轴机器人,产品力持续提升。2024Q1,自产多关节机器人订单量同比增长超45%,出货量同比增长超25%;直角坐标机器人实现收入及毛利率同步稳定增长。(2)数控机床方面,报告期内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超260台,同比增长60%,出货量超260台,同比增长100%。2023年新推出2款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目前,数控机床在手订单饱满,增长势头强劲。(3)注塑机方面,报告期内注塑机出货量实现同比增长28%,其中TE系列电动注塑机年内成功亮相,实现批量交付。2024Q1,注塑机出货量同比增长88%,收入同比增长超90%,其中电动注塑机销售量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
投资建议
短期调整促进“新陈代谢”,不影响公司长期增长潜力与发展空间。展望未来,公司持续聚焦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注塑机三大核心产品的研发及升级,随着三大核心产品出货量实现稳步增长,标准化及规模效应逐步显现,产品盈利能力有望稳步提升;自动化应用系统业务、智能能源及环境管理系统业务,公司秉承“质大于量”的原则,主要承接高能效项目,项目质量有望持续优化。基于以上,我们下调公司近三年
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亿元、2.3亿元、3.0亿元,同比分别增长71.6%、50.5%、33.9%,EPS分别为0.4元、0.5元、0.7元,按照4月23日收盘价12.47元,PE分别为35.1、23.3、17.4倍。当下公司仍处于战略转型期,项目类业务体量与收缩幅度较大,短期内将显著拉低营收,尽管新兴产品增长势头亮眼,但还没有实现规模化,短期内业绩依然存在下行压力,因此下调至“增持-A”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市场拓展不及预期;核心技术和人才不足导致公司竞争优势下降的风险;应收账款不断增加,有形成坏账的风险;公司规模扩大带来的管理风险等。 |
5 | 群益证券 | 赵旭东 | | 增持 | 大规模设备更新政策落地,公司机床、机器人业务有望受益 | 2024-03-15 |
拓斯达(300607)
结论与建议:
公司是以注塑机、工业机器人、数控机床为核心的自动化领先企业。近期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将推动产业升级和提振内需相结合,考虑到公司同时布局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多个行业,有望受益于本轮设备更新,对此给予公司“买进”的投资建议。
点评:
国务院印发设备更新行动方案,机床等产业迎来机会:3月13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研发设计工具普及率、关键工序数控化率分别超过90%、75%。
当前国内工业企业仍处周期底部,2023Q4工业企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长2.10%,工业产能利用率为75.90%,均处于近年来的低位。在此背景下,相较于支撑制造业全面投资扩张,我们认为本轮设备更新将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提升,这也和《方案》提升数字化、数控化率的目标相契合。细分领域方面,数控机床、工业机器人等设备企业有望受益。
国内高端机床需求迫切,公司五轴数控机床业务有望快速增长:国内机床上一轮产量高峰为2010-2014年,而设更新周期一般为10年左右,目前正处于更换拐点。此外,当前国内机床数控化率仅约4成,同时中高端数控机床仍旧被海外厂商主导,国内机床行业自主可控需求迫切。本次《方案》在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的同时,提出关键工序数控化率超过75%的目标,将利好国内中高端机床企业实现份额提升。
公司2021年控股埃弗米切入高端数控机床领域,现已推出系列化五轴数控机床,其中核心零部件主轴、转台、摆头等实现自研自产,技术水平领先;产品覆盖民航、模具、汽车零部件、医疗等行业需求,产品认可度持续提升。2023年Q1-Q3公司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签单量、出货量分别为188、156台,同比分别增长45%、70%,同期机床收入增长34%。随着《方案》的逐步落实,我们看好公司五轴数控机床保持快速增长。
公司机器人平台技术实现突破,产品竞争力得到提升:公司最新机器人控制器平台采用多CPU架构,应用软件平台采用云边端架构,幷与AI大模型深度集成,支持智能编程和图像循迹等高端应用,产品力有望得到提升。以机器人码垛解决方案为例,在创建场景知识库后,大模型将自动获取场景知识,幷针对自然语言需求自动生成执行代码,大幅缩减场景交付与调试的成本和时间。公司未来将积极与国内头部大模型公司进行技术交流和场景验证,推进研发成果在应用场景的下沉,持续提升公司机器人产品的竞争力。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3、2024、2025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81亿元、2.42亿元、3.27亿元,同比分别+13.44%、+33.73%、+34.86%,2023、2024、2025年EPS分别为0.43元、0.57元、0.77元,当前A股价对应PE分别为15.23倍、33.73倍、34.86倍。我们认为公司将受益于本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对此给予公司“买进”的建议。
风险提示:价格战激烈、宏观经济波动、产品研发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