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海证券 | 刘熹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稳步增长,将受益于华为手机、服务器需求放量 | 2024-11-03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34.23亿元,同比+17.53%;归母净利润1.04亿元,同比+111.2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91亿元,同比+225.15%。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营收12.54亿元,同比+10.52%;归母净利润0.47亿元,同比+4.6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2亿元,同比+9.13%。
投资要点:
经营战略稳步推进,终端、网络和服务器业务趋势向好
公司紧密围绕年初既定的发展战略和经营目标开展各项工作,稳固深化与客户的合作,积极拓展市场。2024年前三季度,三大应用领域中:消费类电子、通信、新能源收入分别占比38%、25%、35%。具体看:
(1)终端业务:受益于国内消费类电子市场需求回暖,订单向好,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出货量加大。
(2)网络和服务器:市场份额增加,服务器相关业务积极配合客户打样及小批量供货,合作有序推进中。
(3)新能源: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应用,构筑核心技术壁垒,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并科学调整新能源产品结构,订单量持续增长。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导致订单量下滑。
2024年前三季度毛利率相对稳健,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8.27%,同比-0.5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38%、5.64%、5.42%,分别同比-0.54pct、-1.28pct、-0.59pct;销售净利率为2.6%,同比+1.3pct。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8.97%,同比-1.01pct,环比+0.35pct;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21%、5.09%、5.19%,分别同比-0.38pct、-1.10pct、+0.36pct。
我们认为,公司自2021年以来,盈利能力稳步改善,主要系公司收入规模稳步增长驱动产能利用率提升导致,业务具备比较明显的规模效应。未来,随着公司业务体量的进一步扩大,其盈利能力或将持续提升。
华为手机、服务器等市场潜力大,看好公司未来产品需求
公司为华为公司提供电磁屏蔽方案及相关产品和散热解决方案及相
关产品,与客户手机、笔记本、服务器、通信设备、新能源汽车及储能产品等领域均保持良好长期合作关系。2024年前三季度,华为营业收入为5859亿元,同比增长29.55%。华为业务发展趋势向好:
(1)华为手机:根据IDC数据,2024Q3,华为在中国智能手机市场份额15.3%,位居第三。回归以后连续四个季度同比增幅达两位数。占据4000-8000元市场份额第一。全球首部三折叠屏手机有望从硬件、软件和使用场景进一步推动折叠屏手机市场的发展。
(2)华为服务器:华为鲲鹏/昇腾服务器订单规模化落地,根据云头条,2024年10月,中国电信公示服务器集采中标结果中,总计采购168-170亿元,其中,国产化占比67.8%,鲲鹏/昇腾系列服务器中标金额约90亿,占比超过53%。我们认为,在双碳政策、芯片功耗提升、液冷技术发展多重驱动下,未来液冷服务器占比有望继续提升,公司作为服务器液冷模组的核心供应商将有望受益。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智能终端、网络和计算行业的上游散热和电磁屏蔽材料产品制造商,有望受益于核心客户的业务增长及
芯片散热行业的需求提升。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52.74/68.16/87.42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2/4.67/7.62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2/24/1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影响下游需求,市场竞争加剧,新产品研发不及预期,服务器液冷市场需求不及预期等。
|
2 | 华鑫证券 | 黎江涛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符合预期,盈利进入上行通道 | 2024-10-21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飞荣达发布公告:公司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1.03亿元至1.1亿元,同比增长109.74%至124%。
投资要点
2024Q3利润表现符合预期
公司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约34.22亿元/yoy+17%,2024Q3实现收入约为12.53亿元。公司预计2024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至1.1亿元/yoy+109.74%至124.00%,其中2024Q3实现归母净利润为0.46亿元至0.53亿元/yoy+2.02%至17.55%。
多点开花,消费电子及通信表现抢眼
消费电子领域:受益于国内消费类电子业务行业市场需求回暖,订单向好,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出货量加大,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通信领域:公司在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积极配合客户打样及小批量供货,合作有序推进中。新能源业务:公司积极拓展新能源汽车业务应用,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订单量持续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影响导致新能源领域毛利率有所下降。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受市场环境影响导致订单量下滑,营收未达预期。
围绕散热,聚焦大客户,强化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华为、阳光电源、meta、微软、联想等大客户,聚焦散热、电磁屏蔽等核心产品,积极在产品品类、客户方面拓展。整体而言,公司各业务均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与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3.49、4.56亿元,EPS分别为0.40、0.60、0.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5、37、28倍,基于公司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液冷等新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控制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3 | 华鑫证券 | 黎江涛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环比大增,盈利进入上行通道 | 2024-08-22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飞荣达发布公告:2024H1公司实现收入21.69亿元/yoy+22%,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yoy+1307%。
投资要点
2024Q2收入及利润均环比大幅改善
公司2024Q2实现收入12亿元/yoy+18%/QoQ+21%,实现归母净利润0.33亿元/yoy+13%/QoQ+3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9亿元/yoy+20%/QoQ+41%。公司2024Q2收入、利润端均环比大幅改善。2024Q2公司毛利率恢复至19%,净利率为2.6%,环比均大幅提升。
多点开花,服务器、消费电子表现抢眼
消费电子领域:2024Q2全球智能手机销量2.88亿部/yoy+12%,PC市场也恢复不错,2024Q2销量达6280万台/yoy+3.4%;得益于行业恢复,公司份额持续提升,消费电子领域不断改善。通信领域:公司在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开展顺利,已配合客户开发了多款液冷散热产品、3D-VC/VCE等特种散热器,并有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
围绕散热,聚焦大客户,强化核心竞争力
公司围绕华为、阳光电源、meta、微软、联想等大客户,聚焦散热、电磁屏蔽等核心产品,积极在产品品类、客户方面拓展。整体而言,公司各业务均取得良好的市场竞争地位与发展态势。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3.49、4.56亿元,EPS分别为0.40、0.60、0.7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8、25、19倍,基于公司不断强化核心竞争力,积极开拓液冷等新领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费用控制不及预期;新客户开拓不及预期。 |
4 | 民生证券 | 马天诣,崔若瑜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归母净利高增,AI终端及新能源业务驱动增强 | 2024-08-21 |
飞荣达(300602)
事件:2024年8月19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H1公司实现营收21.69亿元,同比+22.00%,实现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1307.13%。
公司业绩快速增长,AI终端及新能源汽车业务持续突破。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87亿元,同比增长18.11%,实现归母净利0.33亿元,同比增长12.93%。消费类电子业务方面,由于主要客户业务回暖、出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促使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通信领域,公司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同时盈利能力有所上涨。公司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并进行新能源产品结构调整,订单量持续增长。同时,公司非主业层面对业绩有所拖累,公司对参股公司博纬通信确认投资亏损约1710万元(未经审计),同期增加投资亏损1469万元;所得税费同比增加约1773万元。若刨除此影响,公司业绩将更可观。
公司费用率控制良好,盈利能力显著提升。2024H1公司毛利率17.86%,同比-0.13pct;净利率2.21%,同比+2.37pct;毛利方面,公司消费电子类业务及通信类业务毛利率有所提升,新能源领域由于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导该领域毛利率略有下降;净利方面,公司净利率显著改善主要是费用率控制良好所致。2024H1公司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分别为2.48%/5.96%/-0.07%,同比下降0.65pct/1.44pct/0.90pct。
公司凭借技术优势,不断拓展各下游应用领域优质客户。公司掌握了丰富的电磁屏蔽及导热技术,同时密切追踪行业最新技术应用及市场、技术发展趋势,持续开展对新技术的研究。公司凭借优良产品技术、专业服务优势及多年行业深耕细作,目前已与众多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紧密的合作关系,终端类客户包括华为、微软、联想、三星、荣耀、小米、HP、Dell等。通信类客户包括华为、中兴、诺基亚、爱立信、思科、中信科移动等。数据中心、服务器客户包括:华为、中兴、微软、思科、浪潮、大唐移动、宝德、超越、新华三、超聚变、东方通信、神州鲲泰及Meta、google等。新能源汽车类客户包括比亚迪、广汽、北汽、中车、中兴新能源汽车、一汽奔腾、一汽红旗、吉利、威迈斯、速腾聚创、宁德时代、国轩、孚能及小马智行等。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新能源业务放量,同时基于消费电子业务复苏及光伏和储能市场的广阔前景,伴随原材料价格波动减弱、产能利用率逐渐爬升,叠加公司下游客户覆盖范围的逐渐扩大,预计公司毛利率和利润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1/3.50/4.16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倍数为42X/25X/21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不及预期;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存货跌价减值风险。 |
5 | 国海证券 | 刘熹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2024Q2盈利能力持续改善,AI驱动液冷散热需求提升 | 2024-08-21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2024年8月19日,飞荣达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营收21.69亿元,同比增长22.00%;归母净利润5,655万元,同比增长1,307.13%;扣非归母净利润4,910万元,同比增长560.52%。
投资要点:
2024Q2净利润高速成长,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2024Q2,公司实现营收11.87亿元,同比增长18.11%;归母净利润3,292万元,同比增长12.95%;扣非归母净利润2,873万元,同比增长20.41%。公司营收增长主要系消费类电子出货量提升,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新能源业务增长。
2024H1,公司销售毛利率为17.86%,同比-0.13pct;销售净利率为2.21%,同比转正;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2.48%、5.96%、5.55%,分别同比-0.65pct、-1.44pct、-1.22pct,控费能力持续提升。1)规模效应:伴随公司收入规模不断增长,生产成本降低,部分子公司产能得到释放,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改善。2)ASP提升:手机及电脑等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液冷技术渗透率提升,有望促单价提升。
服务器散热新品进入小批量,终端业务毛利率持续提升
1)通信:公司服务器散热新品进入小批量。公司在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业务开展较为顺利,研制风冷、液冷等产品,最新研发的3DVC、
LTS均已通过客户验证,进入小批量;服务器液冷产品满足单点800W以上散热冷板,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2)消费电子:公司盈利能力增强。2024H1,公司消费电子营收同比较大增长,毛利率提升。由于部分手机项目延缓,公司Q2手机业务环比Q1下降,但相关业务订单已逐步恢复交付。8月19日公司表示,产品应用于AI/VR/AR/MR等产品,主要客户是微软和Meta。
3)新能源业务订单量增长:2024H1,公司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量增长,但受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影响,毛利率下降。
具备研发/制造/客户资源等优势,受益“AI服务器+AI终端”发展公司具备研发、制造、客户资源等竞争优势。1)研发:公司掌握了丰富的电磁屏蔽及导热技术,包括液冷板的吹胀和钎焊技术、超薄VC研发生产技术等。2024Q2,公司研发费用6,565万元、同比+6.10%;2)制造: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制造优势,坚持柔性化和批量化生产模式,在深圳、常州、越南建设大规模产业化生产制造基地;3)客户:公司积累丰富的优质客户群体,如华为、微软、荣耀等终端客户,华为、中兴、微软、思科等数据中心/通讯客户等。
公司未来有望受益于AI浪潮下,服务器液冷与AI终端需求提升。1)服务器液冷:AI芯片功耗提升,带来服务器市场从风冷向液冷转型,液冷散热组件需求有望得到快速释放。IDC预计2023-2028年,中国液冷服务器市场CAGR将达45.8%。2)AI终端:随着AI技术渗透,消费电子开始复苏,有望提升电磁屏蔽及热管理需求。2024Q2,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2%,连续三个季度同比增长;2024Q2,全球台式机和笔记本电脑出货量同比增长3.4%。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我国散热和电磁屏蔽领域的领先企业,下游AI服务器、AI终端等行业景气提升,公司市占率和新品价值双提升,或将驱动公司业绩超预期。我们预测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55.68/72.18/87.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4.82/6.57亿元,EPS分别为0.54/0.83/1.1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27.69/18.05/13.24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
6 | 国海证券 | 刘熹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点评报告:2024H1业绩高速增长,“AI服务器+AI终端”驱动增强 | 2024-07-19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2024年7月15日,飞荣达发布2024年上半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H1营收约21.70亿元,同比增长约22.05%;归母净利润5,400万元-6,400万元,同比增长约1243.65%-1492.48%;扣非后归母净利润4,700万元
5,700万元,同比增长约540.78%-634.56%。
投资要点:
预计2024Q2净利润持续高增,盈利能力有望改善
2024H1,公司非主业经营层面的业绩贡献同比有所下降。①公司对参股公司博纬通信确认投资亏损约1,700万元(未经审计),同比增加投资亏损1,459万元;②所得税费同比增加约1,800万元;③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减少约768万元。若还原以上三项影响,我们认为公司业绩增速将更为可观。
2024Q2,预计公司实现营收11.88亿元,同比增长18.21%;归母净利润3037~4037万元,同比增长4.2%~38.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662~3662万元,同比增长11.6%~53.5%。
交换机、AI服务器散热持续突破,驱动业绩长期增长
公司在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且公司一直积极配合客户需求开展通信相关产
品的研发和技术储备,并不断有迭代产品已提供给通信类客户,公司通信类客户包括H公司、中兴、诺基亚、思科、新华三等。
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开展较为顺利,已配合客户开发了多款液冷散热产品、3D-VC/VCE等特种散热器,并有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公司产品市占率有望进一步提升。公司服务器客户包括H公司、微软、浪潮、新华三、超聚变及Facebook、google等。
“手机+PC”产品市占率提升,AI终端驱动增强
1)2024H1,公司消费电子营收同比较大增长,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主要客户业务回暖、出货量提升,公司手机、PC等终端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2024Q2,由于部分手机项目延缓影响,公司手机业务环比Q1下降,但7月相关业务订单已逐步恢复交付。2)2024H1,公司继续推进新能源汽车业务的发展,并进行新能源产品结构调整,订单量持续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导致新能源业务毛利率下降。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我国散热和电磁屏蔽领域的领先企业,下游AI服务器、交换机、AI终端等行业景气提升,公司市占率和新品价值双提升,或将驱动公司业绩超预期。根据公司业绩预告,我们调整2024-2026年营业收入预测分别为55.68/72.18/87.4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4/4.90/6.55亿元,EPS分别为0.54/0.85/1.13元/股,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26.26/16.84/12.61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
7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李圣宣 | 维持 | 买入 | 24H1盈利显著改善,服务器业务顺利迈进 | 2024-07-17 |
飞荣达(300602)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4H1收入实现同比增长,盈利能力显著改善。消费电子、新能源、通信领域渗透率逐步提升,服务器散热产品进展顺利,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4H1公司收入同比增长,利润显著改善,24Q2环比亦呈向上态势。公司预计24H1实现营业收入约21.70亿元,同增22.05%,归母净利润0.54~0.64亿元,同增1243.65%~1492.48%;扣非归母净利润0.47~0.57亿元,同增540.78%~634.56%;单季度来看,公司预计24Q2实现营业收入11.88亿元,同增18.21%/环增20.90%归母净利润0.30~0.40亿元,中值同增21.35%/环增49.63%,扣非归母净利润0.27~0.37亿元,中值同增33.33%/环增60.00%。
24H1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通信领域均有增量,服务器业务进展顺利。1)消费电子:受益主要客户业务回暖、出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手机及笔记本电脑等终端产品的市场份额提升,订单量增加,促使该领域营业收入同比有较大增长毛利率提升,盈利能力增强;2)新能源:公司新能源汽车业务订单量持续增长由于原材料价格上涨、新客户导入、部分新项目打样等因素,毛利率有所下降;3)通信:公司通信领域市场份额增加,产能得到释放,毛利率有较大提升,盈利能力同比上涨。公司服务器相关业务开展较为顺利,已配合客户开发了多款液冷散热产品、3D-VC/VCE等特种散热器,并有部分产品小批量交付。
手机24Q2环比略降现已逐步恢复,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亟待稳步发力。1)手机:受部分手机项目延缓的影响,公司手机业务24Q2环比有所下降,但当前相关业务订单已逐步恢复交付;2)光伏逆变器和储能:受市场环境影响订单量下滑,营收情况未达预期。但公司将持续加快布局及深挖热管理及电磁屏蔽解决应用方案的客户及业务布局,满足不同客户散热和电磁屏蔽需求,相关领域业务或有望稳步迈进。
估值
考虑消费电子需求逐步复苏,AI时代端云两侧散热需求提升,公司散热及屏蔽业务或迎来多维度成长驱动,但受整体市场环境及业务推进影响,部分业务略有不及预期,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54.32/62.47/71.84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6/3.75/4.65亿元,对应PE分别31.4/23.1/18.6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市场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客户产品验证及出货不及预期。 |
8 | 海通国际 | Weimin Yu | | 增持 | 公司年报点评:全年扣非高增,经营净现金流大幅改善 | 2024-05-31 |
飞荣达(300602)
投资要点:
事件:飞荣达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3年公司实现营收43.46亿元(同比+5.3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7.31%),扣非归母净利润8172万元(同比+985.24%),毛利率19.47%(同比+2.15pct),净利率2.37%(同比+0.04pct),经营净现金流为5.91亿元(同比+4952.46%);24Q1公司实现营收9.82亿元(同比+27.05%),归母净利润2364万元(23Q1为-2512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2038万元(23Q1为-3452万元),毛利率16.93%(同比+1.07pct),净利率2.41%(同比+5.66pct)。
消费电子营收占比显著提升,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增速较快。分行业来看:23年公司消费电子、通信领域、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收入占比分别为38%、27%、35%,22年该数值分别为30%、30%、29%,其中消费电子业务受主要客户业务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影响,该领域的订单量持续增加,此外笔记本电脑进一步追求轻薄便携与高性能共存,对散热需求大大增加,公司相关业务持续增长。分产品来看:23年公司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实现营收11.76亿元(同比+5.69%),毛利率为23.06%(同比+3.32pct);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实现营收3.08亿元(同比-32.41%),毛利率为2.80%(同比-1.24pct);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实现营收17.33亿元(同比+23.28%),毛利率为19.90%(同比+1.73pct);防护功能器件实现营收4.36亿元(同比+12.93%),毛利率为30.56%(同比+1.28pct);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实现营收4.96亿元(同比-4.43%),毛利率为13.69%(同比-5.95pct)。
毛利率与三费率的剪刀差持续回升。公司23Q1-Q4毛利率分别为15.86%、19.64%、19.98%、20.89%,呈现逐季提升趋势;费用率方面,公司23Q1-Q4销管研三费率分别为19.45%、15.64%、13.62%、12.98%,毛利率与三费率的剪刀差随收入规模的环比增长愈发明显。此外,受汇率波动影响,公司23年汇兑收益同比减少4092万元,财务费用同比增加1638万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50.93亿元、58.28亿元、65.96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2亿元、3.71亿元、4.50亿元,EPS为0.49元、0.64元、0.78元。参考公司历史估值及可比公司平均估值水平,给予公司2024年PE40,对应目标价19.48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能扩张不及预期;液冷行业渗透率不及预期。 |
9 | 北京韬联科技 | 天成,henry | | | AI PC概念股,华为和微软供应商,公司一季度净利润增长近2倍 | 2024-05-31 |
飞荣达(300602)
公司近期看点:
1、6月进入AIPC和AI手机月。
2、近期43家机构调研该公司。
公司简介及业绩情况
飞荣达主要从事电磁屏蔽材料及器件、热管理材料及器件、基站天线及相关器件、防护功能器件、轻量化材料及器件、功能组件等的研发、设计、生产与销售,并能够为客户提供相关领域的整体解决方案。公司产品应用广泛,包括网络通信、数据中心(服务器)、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光伏储能、医疗及家用电器等领域。公司客户涵盖各个领域,包括终端类、通信类、数据中心、服务器、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新能源领域。具体包括华为、中兴、微软、联想、三星、荣耀、小米、Dell、浪潮、比亚迪、广汽、北汽、宁德时代、阳光电源、格力、迈瑞、大疆、meta、google等。
从应用领域收入构成情况来看,消费类电子收入占比为38%,通信领域收入占比为27%,新能源(新能源汽车、光伏及储能等)收入占比为35%。
受主要客户业务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影响,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43.46亿元,同比增长5.37%;归母净利润为1.03亿元,同比增长7.31%;扣非净利润0.82亿元,同比增长985.24%。
2024年一季度公司业绩实现高增长,营业收入9.82亿元,同比增长27.05%;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大增194.07%;扣非净利润0.20亿元,同比大增159.03%。主要增长点是消费类电子领域,以及新能源汽车部分定点项目逐步量产。 |
10 | 国海证券 | 刘熹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点评:强化“液冷散热”资源配置,迎接AI算力浪潮 | 2024-04-28 |
飞荣达(300602)
事件:
2024年4月24日,公司发布2023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43.46亿元,同比+5.37%;归母净利润1.03亿元,同比+7.3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8127万元,同比+979%。2024Q1,公司实现收入9.82亿元,同比+27.05%;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扭亏为盈。
投资要点:
2024Q1利润率同比提升,主要系消费电子+数据中心拉动
2024Q1,营收增长主要系消费电子+新能源等业务增长明显。主要系公司消费电子受客户市场份额回归、出货量提升及国产化替代影响,订单量增加。通信收入小幅增长,新能源汽车部分定点项目逐步量产,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
提升盈利能力:2024Q1,毛利率16.93%,同比+1.07pct;净利率1.74%,同比+5.31pct。1)规模效应:伴随公司收入规模不断增长,生产成本降低,部分子公司产能得到释放,公司盈利能力同期较大改善。2)ASP提升:手机及电脑等终端产品的更新换代、性能提升,促使单机价值量得以提升。
2023Q4消费电子业务拉升营收,全年毛利率实现增长
2023Q4,公司营收14.33亿元,同比+8.05%;归母净利润0.54亿元,同比-43.08%;毛利率20.89%,同比-1.81pct;净利率2.84%,同比-3.50pct。营收增长主要系公司消费电子主要客户市占率提升,并且加强公司规模效应,带动毛利率环比提升。
2023年,公司毛利率19.47%,同比+2.15pct;净利率1.81%,同比持平;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为2.62%/6.97%/5.32%,同比-0.30/-0.03/-0.73pct;研发费用2.31亿元,同比-7.24%。销售和研发费用同比下降,主要系股份支付费用同期减少及2023年公司剥离原控股子公司广东博纬通信后费用减少。
分业务:消费电子+新能源业务同比高增,服务器业务开展顺利
1)消费电子:2023年,营收约17亿元、同比+33%,占比38%、同比+8pct,受益主要客户业务市场份额回归以及国产化替代加快影响,及笔记本电脑散热需求提升,相关领域的订单量持续增加。
2)通信:2023年,营收约12亿元、同比-5%,占比27%、同比-3pct,整体盈利水平同比上涨。其中,基站天线业务销售收入同比下降,毛利率提升。但公司天线振子、特种散热器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服务器业务开展较顺利,公司强化了液冷散热团队组建,拥有单相液冷模组、两相液冷模组、3D-VC散热模组等产品。
3)新能源:2023年,营收15亿元、同比+27%,占比35%、同比+6pct。新能源汽车部分定点项目量产,订单量同比增长明显;公司与宁德时代合作及产品交付有序进行。光伏逆变器和储能业务稳定提升,功能模块产品已向H公司、阳光电源等客户交付,相关营业收入同比增长。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是散热和电磁屏蔽方案领先企业,将迎来AI算力(液冷/风冷)、AI终端(AI手机/AIPC/MR)等多重高景气驱动,业绩有望超预期。根据2023年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57.28/74.52/90.53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4/5.17/6.63亿元,EPS分别为0.65/0.89/1.1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39/16.95/13.21X,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大模型发展不及预期,新能源发展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市场竞争加剧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