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西南证券 | 韩晨,敖颖晨,谢尚师 | 首次 | 买入 | 布局海外高盈利市场,业绩有望率先反转 | 2024-08-28 |
钧达股份(002865)
投资要点
推荐逻辑:1)由于供需错配,电池片盈利承压,二三线厂商面临资金困难,越来越多项目终止、转让、破产,行业拉开兼并重组序幕。预计24Q4~25Q1需求淡季行业将加速出清,电池片环节有望率先迎来供需拐点。2)公司TOPCon技术、效率、成本领先,已掌握边缘钝化技术,聚焦PolyFinger技术,布局TBC、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技术。在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有望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持续保持领先优势。3)公司海外收入占比由23年4.7%快速提升至24Q1的11.6%。公司在阿曼建设5GW产能预计2025年投产,有望以较低成本进入高盈利的美国市场。随着海外收入占比持续提升,凭借海外市场高盈利,公司业绩有望率先反转。
融资受限、盈利承压加速行业洗牌,电池环节有望率先出清迎来供需拐点。23~24年TOPCon电池产能加速释放,受供需错配影响TOPCon电池盈利承压。预计2025年新产能投放速度将大幅放缓。目前行业二三线厂商普遍面临资金困难,越来越多项目终止、转让、破产,行业拉开兼并重组序幕。我们预计24Q4~25Q1需求淡季将加速落后产能退出,电池片环节有望率先迎来供需拐点。目前TOPCon电池叠加LECO技术可实现26%以上转换效率,入库效率在25%以上。TOPCon电池理论效率高达28.7%,CPIA预测TOPCon每年将保持0.3~0.4pp效率提升空间,仍远未达效率天花板。未来TOPCon可通过叠加边缘钝化技术、双面Poly、BC结构、钙钛矿叠层、0BB等进一步提效降本。未来技术迭代需要设备、材料、工艺互相配合,学习曲线将更陡峭,技术领先企业可将效率、成本、良率优势转化为盈利优势。
享受TOPCon技术红利实现弯道超车,技术迭代引领行业发展。钧达股份原主业为汽车塑料内外饰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1年起收购捷泰科技成功转型光伏电池制造业务。捷泰科技在2022年选择了N型电池的发展方向,并且迅速建设产线、扩大产能和提高生产效率,率先实现了N型电池大规模量产,规模和技术业内领跑。2024H1,公司电池产品出货19.21GW,排名全球第二,其中N型出货16.43GW。公司享受TOPCon技术红利,业绩实现跨越式增长。捷泰科技电池技术领先,已经掌握边缘钝化技术,重点聚焦PolyFinger技术,布局TBC、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技术。一旦具备性价比将率先导入量产,在技术快速迭代过程中拉开与竞争对手差距,持续保持领先优势。
海外市场贡献超额盈利,业绩有望率先反转。海外各国通过加征关税、补贴政策扶持本土制造业发展,但是电池片产能规划建设进度远落后于组件,未来电池片供应存在较大缺口,提供了溢价空间。在产品出海方面,公司推行“JTInside”联合品牌战略,用品牌为客户赋能,海外收入占比由23年4.7%快速提升至24Q1的11.6%。在产能出海方面,公司在阿曼建设5GW产能,预计2025年投产,有望以较低成本进入高盈利的美国市场。未来海外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凭借海外市场较高盈利能力,公司业绩有望率先反转。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达25.7%。基于公司在TOPCon的技术、效率、成本领先优势,未来技术快速迭代中将巩固领先地位。同时公司率先布局海外市场,产品出海和产能出海加速,海外收入占比将持续提升,凭借海外市场高盈利业绩有望率先反转。参考同行业可比公司,给予2025年15倍估值,对应目标价53.25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海外产能建设、市场拓展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海外贸易政策变化、汇率波动的风险;海外市场竞争加剧、盈利低于预期的风险;PERC产能关停不及预期的风险。 |
22 | 华鑫证券 | 张涵,罗笛箫 | 首次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领先的专业化N型电池厂商,出海布局中东产能 | 2024-06-26 |
钧达股份(002865)
事件
钧达股份发布《关于签署阿曼光伏电池项目投资意向协议的公告》。
投资要点
专业化电池厂商,TOPCon产能和出货行业领先
公司主营光伏电池片的研产销,已成为具备N型TOPCon电池大规模量产能力的专业化电池厂商。2023年,随着新增产能陆续建成投产,公司已拥有9.5GW的PERC电池产能和约40GW的N型TOPCon电池产能,形成N型为主的产能结构(N型占比达80%以上),公司有望凭借产能领先优势,在行业由P型向N型的技术升级迭代中持续享受N型红利。
2023年,公司出货电池产品29.96GW(其中P型9.38GW、N型20.58GW),同比增长179.48%,N型电池出货排名第一,实现营收186.57亿元,同比增长60.90%,实现归母净利润8.16亿元,同比增长13.77%;另外,公司对P型PERC电池相关资产充分计提减值准备8.94亿元。2024Q1公司出货电池产品10.08GW(其中P型1.52GW、N型8.56GW),同比增长109.56%,实现营收37.14亿元,同比下降6.4%,环比下降13.2%;实现归母净利润0.20亿元,同比下降94.4%,环比扭亏,业绩承压主要系产业链降价所致。
海外市场拓展初见成果,计划布局中东产能
公司积极瞄准海外市场,持续构建海外销售网络,客户涵盖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多个区域,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度的4.69%大幅提升至2024Q1的11.62%。
6月13日,公司与阿曼投资署签署《投资意向协议》,拟在阿曼投资建设年产10GW的Topcon光伏电池产能,项目投资金额约为7亿美元,分两期实施,每期5GW。通过在阿曼的这一海外投资布局,公司有望进一步加强光伏电池海外市场供应能力,为全球化发展奠定基础。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196.26、245.26、294.26亿元,EPS分别为5.19、6.95、8.4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7.9、5.9、4.8倍,看好公司保持TOPCon电池领先地位,海外布局持续推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光伏装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产业链价格波动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海外布局不及预期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大盘系统性风险。 |
23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郭亚男,徐铖嵘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一季报点评:Q1盈利承压,上游降本盈利逐步修复 | 2024-05-01 |
钧达股份(00286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实现营业收入37.14亿,同降6.38%;归母净利润0.20亿,同降94.42%;扣非归母净利润-1.71亿,同降149.66%。业绩符合预期。
Q1产业链价格下行,电池产能加速出清,Q2或盈利修复。公司2024Q1电池出货10.08GW,同增110%。其中P型出货1.52GW,测算单瓦亏损3-4分;N型出货8.56GW,测算单瓦盈利约1分。2024Q1光伏全产业链降价,盈利持续承压;当前N型渗透率已近70%,需求持续旺盛,Q2看公司预计TOPCon出货10GW;硅料价格加速触底,2024年4月来硅片/电池降价17%/14%,上游加速见底带动N型电池逐步盈利修复。
深耕N型技术提效降本,TPC产品持续升级。2023年底公司P型资产基本出清,目前公司产品结构为40GW N型产能,率先完成P型向N型的产品升级。公司新技术持续推进,持续推进引入JRpoly、霓虹poly、J-STF超密细栅等多项前沿技术,将TOPCon量产效率提升至26%+;通过金属复合降低、钝化性能提升、0BB技术等多项提效降本措施的探索及导入,持续提升电池转换效率,降低非硅成本。
海外占比提升+筹划海外产能、静待出海收获。公司2024Q1实现海外销售4.31亿元,海外销售占比从2023年的4.69%到2024Q1的11.62%,实现大幅提升,海外客户涵盖亚洲、欧洲、北美、南美等多个区域。公司正积极调研海外市场,筹划在中东/东南亚等新兴市场建设5-15GW产能,进一步加强海外市场供应能力。公司拟H股挂牌上市,2月正式递交申请,预计6月审核通过;首期海外产能约7GW,计划2025年前投产,随港股募资后海外产能落地,有望享受海外高溢价市场。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0.2/13.5/16.7亿元(2024-2025前值为10.4/13.6亿元),同增26%/32%/24%,对应PE为12/9/7倍,基于公司光伏电池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 |
24 | 中航证券 | 曾帅 | 首次 | 买入 | N型出货高增,布局海外;P型产能计提,轻装上阵 | 2024-04-26 |
钧达股份(002865)
产业链价格下行刺激需求,TOPCon成为行业主流
2023年以来光伏产业链价格下行,进入底部区间,下游光伏装机成本大幅下降、刺激装机需求。国际能源署IEA)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光伏装机新增容量达420GW、同比+85%;据国家能源局数据统计,2023年我国光伏装机量达到216.88GW,同比+148.12%。电池片技术选代进程加快P型电池转换效率逼近极限且盈利空间压缩、N型电池产能释放,市占率快速提升,TOPCon电池已成为市场主流。根据CPIA数据2023年我国电池片产量为545GW、同比+64.9%、预计2024年电池片产量将超过820GW。InfoLink预计2024年N型技术将达到近79%的市占率,出货量高达492GW、其中TOPCon电池市占率将快速提升至70%左右、经测算出货量达约435GW
公司2023业绩高增,N型电池出货量行业第一
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186.57亿、同比+60.90%;归母净利润8.16亿、同比+13.77%;扣非净利润5.59亿元、同比+13.34%。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电池片出货量快速提升,2023年公司电池产品出货量达29.96GW、同比+179.48%,其中P型9.38GW、N型20.58GW。据Ifolink统计,2023年公司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四,N型电池出货量排名全球第一。随着电池出货量提升,2023年公司电池业务营业收入达到186.31亿元,同比+67.82%;电池业务毛利率14.69%,同比提升3.31pct。
集中N型技术发展,P型资产计提减值
光伏产业格局迎来重大变化,N型电池市占率快速提升,为紧跟行业技术送代步伐,公司于2023年四季度对PERC电池相关资产计提减值准备8.94亿元。将P型资产设备出清,公司实现产能结构优化,轻装上阵,进一步提高N型电池技术集中度。产能方面,2023年随着公司滁州、淮安基地新增产能陆续建成投产,N型TOPCon电池产能达到约40GW。产品方面,公司导入多项尖端技术,不断优化升级TOPCon电池系列产品,致力于持续提升产品量产效率,2023年公司TOPCon电池量产效率达26%,公司目标2024年提升TOPCon电池平均量产效率0.5%以上。公司通过银浆用量降低、图形优化以及印刷技术改进等方法,进一步降低非硅成本,提升TOPCon产品市场竞争力。公司积极推动N型TOPCon的BC电池产业化量产,同时布局钙钛矿叠层等前沿技术
筹划港股上市,布局海外产能
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硅片、电池片、组件出口量分别为70.3/39.3/211.7GW,分别同比+93.6%65.5%/37.9%;光伏产品出口总额484.8亿美元,同比-5.4%。全球的光伏制造业加速扩张,中国光伏企业出海加快,本土化制造趋势明显。公司积极晒准海外市场需求,完成亚洲、欧洲等地区客户开拓,并积极完成北美、拉丁美洲、澳洲等新兴市场客户认证,2023年海外销售占比达4.69%同比增长4.40pct,同时计划在海外投资建设光伏电池工厂。为布局海外产能,公司已向香港联交所递交境外上市股份(H股)上市申请,募集资金将用于高效电池海外产能建设、海外市场拓展及海外销售运营体系建设、全球研发中心建设及补充营运资金。目前海外光伏优质电池产能较少,公司领先全球化布局战略、未来有望持续受益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N型产品市占率不断提升,公司TOPCon产品技术先进、全球化布局战略领先。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14.87/16.93/18.17亿元,对应2024~2026年PE87/7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经济不景气,光伏装机需求下行;产能扩张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度波动;公司产能投放不及预期;海外政策变动;欧美贸易壁垒致行业发展受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