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维持 | 买入 | 2024上半年承压,端侧AI将成未来增长动力 | 2024-07-17 |
领益智造(002600)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受光伏客户变化、整体竞争加剧等因素影响,2024年上半年业绩出现较大幅度下滑;受端侧AI驱动,未来展望佳。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上半年公司业绩降幅大。2024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8~7.8亿元,同比下降45.52%~37.51%;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下降48.74~39.41%。单二季度看,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2.2~3.2亿元,同比下降63.56~46.92%;环比下降52.49%~30.80%。2024年上半年公司业绩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新业务收入规模提升,但拉低了盈利能力,同时行业竞争加剧导致公司综合毛利率降低所致。
公司有望深度受益“硬件+AI”的升级趋势。AI终端取得突破性进展,“硬件+AI是对工作和生活方式的革命性的促进,智能终端全场景加速融合。根据咨询机构IDC及Counterpoint预测,AI手机和AI PC渗透率有望在2024年-2027年得到快速提升,助力打造更加智能化、更加完善的生态系统。在此趋势下,相关数据量和计算量需求将较大增长,算力作用越来越重要,智能终端对散热、充电器、存储、屏幕等零部件有升级需求,作为功能件专家,领益智造业务中的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业务,将有望受益。这其中,散热业务是公司传统优势业务,公司已经具备热管、均热板等零部件、空冷散热模组、水冷模组、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等相关产品的研发和生产能力,有望深度受益端侧AI带动的零部件升级趋势。
汽车、光伏等新业务仍有较大发展空间。根据市场研究机构SNE Research数据,2023年全球动力电池总装车量月705.5GWh,同比增长38.6%,其中电池结构件的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根据EV Tank数据,预计2025年全球动力电池结构件市场规模将达到768.13亿元。光伏逆变器是用于光伏即插即用型的设备,可将单个太阳能组件产生的直流电转换为交流电。根据市场调研机构Mordor Intelligence报告显示,2024年微逆变器市场规模预计为31.5亿美元,预计2029年将达到77.4亿美元,复合增长率为19.7%。公司凭借领先的精密制造、研发设计和商务拓展能力,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微型逆变器的ODM代工领域与国际领先的客户合作,有望持续受益行业成长。
估值
因公司2024年上半年业绩同比出现下滑,我们下调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每股收益0.34元/0.45元/0.57元,对应市盈率22.3倍/16.8倍/13.3倍。我们认为未来3年AI手机和AI PC趋势明确,公司受益程度较大,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宏观环境变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汇率波动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客户较为集中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商誉及资产减值风险。 |
22 | 天风证券 | 潘暕,许俊峰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短期承压,持续看好AI智能终端平台化优势 | 2024-07-08 |
领益智造(002600)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8~7.8亿,yoy-45.52%~-37.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5~6.5亿,yoy-48.74%~-39.41%。点评:业绩短期承压主要受新业务盈利能力较差和行业竞争加剧毛利率下滑影响。2024H1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6.8~7.8亿,yoy-45.52%~-37.5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5~6.5亿,yoy-48.74%~-39.41%。对应Q2单季度,预计24Q2实现归母净利润2.2-3.2亿,yoy-64%~-47%,预计24Q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98~2.98亿,yoy-69%~-54%。24H1公司业绩承压明显主要原因是:1)公司新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度提升,但盈利能力与原有业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2)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降低;3)预计24H1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产生的损益较去年有所减少,主要是以公允价值计量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价值同比降低所致。
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助力长期成长。公司于2024年6月20日发布2024年股票期权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的股票期权总量为23,800万份,约占激励计划签署时公司股本总额700,817.78万股的3.3960%。股权激励绑定核心骨干助力长期成长。对应业绩考核目标有两种指标,两者达成一个即可,其一是2024/2025/2026年的年度营业收入增长率相较于2023年分别不低于10%/20%/30%,其二是2024/2025/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增长率相比于2023年分别不低于10%/20%/30%。
关注AI终端硬件创新,公司作为消费电子功能件、结构件龙头有望充分受益。2023年生成式AI引领技术革命,“硬件+AI”的智能终端与多种生态加速融合,公司积极拥抱AI技术带来的新机遇,利用自身在消费电子产业长期的沉淀与积累,以及过去的技术与运营优势,努力由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转型升级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加速在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探索,持续关注机器人相关前沿技术的创新和升级,围绕AI终端产品探索在自身业务领域的具体应用和协同。作为世界领先的AI终端硬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厂商,公司在全球范围内提供AI终端设备所需的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等业务的产业链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公司具备模切、冲压、CNC和注塑等工艺流程的技术,电子相关产品下游应用涵盖智能手机、笔记本电脑、可穿戴设备、XR等多个AI终端设备领域。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零组件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终端相关零组件收入增长较快。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上半年业绩预告及公司新业务盈利能力较弱及竞争加剧影响综合毛利率将公司24/25年归母净利润由30/36亿下调至18.4/24.7亿,新增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29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影响公司盈利能力、新业务盈利能力提升不及预期、消费电子硬件创新不及预期、业绩预告仅为公司初步测算结果,具体数据以正式发布财报为准、股权激励计划现仅为草案,请以公司最终公告为准 |
23 | 民生证券 | 方竞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中报业绩预告点评:业绩符合预期,深耕AI终端智能智造平台 | 2024-07-07 |
领益智造(002600)
事件:领益智造7月5日发布2024年半年度业绩预告,公司预计2024年上半年实现归母净利润6.8-7.8亿元,同比下降45.52%-37.51%,实现扣非净利润5.5-6.5亿元,同比下降48.74%-39.41%。单二季度来看,公司预计Q2实现归母净利润2.2-3.2亿元,同比下降51-66%,环比下降31-52%。
24H1业绩符合预期,新业务短期影响盈利表现。2024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8-7.8亿元,同比下降45.52%-37.51%,业绩符合预期。2024年半年度公司业绩与上年同期相比下降的主要原因:1)公司新业务收入规模大幅度提升,但盈利能力与原有业务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2)从毛利率看,受行业竞争加剧等多种因素影响,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降低;3)预计报告期内非经常性损益事项产生的损益较去年有所减少。2024年下半年,随着消费电子旺季到来,公司大客户份额&ASP有望持续提升,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潜力,预计Q3营收有望进一步环比提升。
消费电子基本盘稳固,打造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公司积极布局AI终端硬件领域,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新兴AI+智能终端产品应用收入增长较快;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97亿,同比增长43.61%。光伏储能业务收入达15.55亿元,同比增长29.89%。AI终端能耗提升,散热成刚需。公司散热产品覆盖全产业链,包括超薄均热板、散热零部件、散热模组、散热板、液冷系统、石墨片、导热垫片、导热胶及VC热管等。2023年下半年,公司与客户共同开发首款环路VC等散热产品,并实现量产。AI终端方面,23年8月,公司进入国内重要客户金属业务旗舰资源池;23年下半年,进入电池模组新业务开发阶段,此外国际大客户重要产品海外基地实现量产。
研发体系助力技术创新,拥抱AI技术硬件新机遇。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094项,其中发明专利240项、实用新型专利1796项、外观专利58项。此外,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90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重为7.5%。公司积极打造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为全球范围内提供AI终端设备所需的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等业务的产业链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20.38/32.44/41.57亿元,对应现价PE为23/14/11倍,公司为国内精密智造领军者,且业务多方位布局AI终端+新能源领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
24 | 国金证券 | 樊志远 | 维持 | 买入 | 股权激励草案发布,打造AI+终端智能制造平台 | 2024-06-20 |
领益智造(002600)
事件
6月19日,公司发布股权激励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数量23,800万份,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日公司股本总额的3.3960%,拟授予核心骨干1463人。拟授予股票期权的行权价格为4.46元,业绩考核要求分别为2024-2026年收入增长率相对于2023年不低于10%/20%/30%,或者净利润相对于2023年增长率不低于10%/20%/30%。
点评
打造AI+终端制造平台,深度受益AI赋能智能硬件。智能终端交互作为重要流量入口,搭载AI对硬件环节提出升级要求。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保持平稳发展,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零组件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终端相关零组件收入增长较快。
AI重构智能终端交互,持续受益于大客户AI创新。展望公司未来AI布局:1)消费电子领域,在ChatGPT加持下智能手机有望迎来产品创新周期,AI手机在电池、充电、散热等环节均有升级。消费电子作为公司的核心业务,涉及产品覆盖手机、电脑、iPad和智能可穿戴设备等。公司与消费电子头部厂家保持长期合作,有望在AI终端浪潮下,持续巩固优势,通过全产业链一体化布局,优化产品结构,提升高附加值业务占比,大客户支撑业绩稳健增长。创新消费电子产品上,公司凭借在精密小件的制造优势,承接国内外高端AR/VR产品注塑结构件、光学核心元件和声学件的制造生产,苹果Vision Pro有望开启空间计算平台。2)大模型赋能人形机器人加速产业渗透,公司全资子公司领鹏与Hanson在人形机器人设计优化升级、量产测试等方面合作。3)算力密度提升能耗要求带动云服务器散热升级,公司产品向扁平化设计、高效传热、远端转热优化,面向服务器、网络交换机的散热要求。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9.59、24.83、30.62亿元,同比-4.50%/+26.78%/+23.31%,公司现价对应PE估值为20、16、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消费电子需求疲软、新产品研发迭代不及预期、汇率波动风险、商誉风险、股权冻结风险、诉讼风险。 |
25 | 国海证券 | 郑奇,高力洋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及2024Q1季报点评报告:营收逐季增长,深度打造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 | 2024-05-05 |
领益智造(002600)
事件:
领益智造4月30日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341.24亿元,同比下降1.05%;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长28.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93亿元,同比增长13.30%。
单季度看,2023Q4公司实现营收94.78亿元,同比下降3.45%;实现归母净利润1.81亿元,同比下降51.0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09亿元,同比下降90.68%;
2024Q1公司实现营收97.99亿元,同比增长35.83%;实现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下降28.72%;扣非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下降17.73%。
投资要点:
AI终端硬件打开增长空间,智能手机、智能穿戴领域全面布局。公司积极布局AI终端硬件领域,由消费电子产品制造厂商转型升级为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提供AI终端硬件产业链上游核心零部件的研发、设计、生产、销售及解决方案等服务。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相关产品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零组件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终端相关零组件收入增长较快。
长期深度绑定海外大客户,汽车业务成长迅速。汽车业务方面,随着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持续增长及市场份额的不断提升,公司相关业务收入增长显著。2023年公司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97亿元,同比增长43.61%。公司在动力电池结构件细分领域中迅速崛起,以高标准产品成为北美新能源大客户的重要供应商。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与德国某整车厂商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提名协议》,为其供应动力电池盖板、模切件以及相关注塑、冲压件,协议的顺利履行预计将累计增加公司2025年至2029年收入约人民币22亿元。此外,公司正积极拓展汽车其他相关产品线,如散热模组、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
海外光储大客户核心供应商,市场份额有望持续提升。光伏储能业务方面,公司在微型逆变器等产品领域的快速布局取得出色成绩。2023年公司光伏储能业务收入达15.55亿元,同比增长29.89%。公司主要以ODM合作方式与国际领先的光伏储能领域客户共同开发新型微型光伏逆变器等产品并为其提供代工服务,其相关终端产品的全球市场覆盖率保持领先。同时,公司光伏储能业务与原有业务协同性强,凭借在消费电子领域的精益智造、自动化、智能化、规模化供应及配套能力等方面的深厚积累迅速提升市场份额。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作为世界领先的AI终端硬件领域的核心供应厂商,公司消费电子业务应用端的优化仍将维持稳定增长,同时汽车、光伏业务逐步进入放量期。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392.91/468.96/548.8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94/32.26/38.67亿元,EPS分别为0.34/0.46/0.55元,对应PE分别为15/11/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消费电子行业需求复苏不及预期2)机器人、XR与客户合作不及预期3)汽车、光储业务增速不及预期4)汇率波动风险5)海外市场风险6)行业竞争恶化风险。
|
26 | 民生证券 | 方竞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逐季稳步增长,深耕AI终端智能智造平台 | 2024-04-30 |
领益智造(002600)
事件:4月29日,领益智造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收341.24元,同比减少1.05%;实现归母净利润20.51亿元,同比增加28.50%;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6.93亿元,同比增加13.30%。同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4Q1公司实现营收97.99亿元,同比增加35.83%;实现归母净利润4.61亿元,同比减少28.7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减少17.73%。
营收环比稳步增长,经营性现金流稳健。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4.78亿元,同比-3.45%,环比+1.3%,公司23年第三、四季度单季度营业收入稳步增长。24Q1实现营收97.99亿元,同比持续提升35.83%,环比增加3.4%,主要系新业务增长所致。2023年,公司经营性现金净流入52.95亿元,保持稳健经营。分业务来看,2023年,公司AI终端及通讯类业务实现收入306.87亿元,毛利率21.62%。其中电源、电池、散热、显示、摄像头、中框等零组件收入占比较高,XR、折叠屏手机、服务器、机器人等终端相关零组件收入增长较快。汽车业务实现收入16.97亿,同比增长43.61%。光伏储能业务收入达15.55亿元,同比增长29.89%。
消费电子基本盘持续深耕,AI硬件+汽车+光伏打开新空间。公司消费电子行业地位领先,业务覆盖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及充电器业务的产业链,并进一步渗透新能源汽车、光伏、储能等新兴市场,同时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硬件领域的发展潜力。汽车领域,2023年8月公司子公司与德国某整车厂商旗下动力电池子公司签订了《提名协议》,若顺利履行预计将累计增加2025年至2029年收入约人民币22亿元。此外,公司积极拓展如汽车散热模组、充电产品和车载充电机等。AI终端方面,23年8月,公司进入国内重要客户金属业务旗舰资源池;23年下半年,进入电池模组新业务开发阶段,此外国际大客户重要产品海外基地实现量产;23年11月,某AI终端新型产品量产出货。
研发体系助力技术创新,拥抱AI技术硬件新机遇。截至2023年底,公司累计获得各项专利2094项,其中发明专利240项、实用新型专利1796项、外观专利58项。此外,公司高度重视技术人才,截至2023年底,公司共有研发人员5902人,占公司总人数的比重为7.5%。公司积极打造AI终端硬件制造平台,为全球范围内提供AI终端设备所需的精密功能件、结构件、模组等业务的产业链一站式智能制造服务及解决方案。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23.84/33.79/42.19亿元,对应现价PE为15/11/9倍,公司为国内精密智造领军者,且业务多方位布局AI终端+机器人+汽车+光伏领域,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业务拓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