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西南证券 | 胡光怿 | 首次 | 买入 | 2025年三季报点评:中国航材分销领域代表性企业,加大自研产品投入 | 2025-11-13 |
润贝航科(001316)
投资要点
事件: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三季报。公司第三季度营收为2.83亿元,同比增长14.41%;净利润为4066.62万元,同比增长47.09%。前三季度营收为7.53亿元,同比增长12.65%;净利润为1.18亿元,同比增长63.93%。
深耕二十余年,中国航材分销领域代表性企业。公司成立于2005年,早期以代理国际品牌航材为主,逐步建立分销网络,并于2007年成为国内首批获得中国民航总局《民用航空油料供应企业适航批准书》的企业。2011年起,公司开始与商飞集团深度合作,这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重要里程碑。经过长达二十多年的在航材领域的深耕,公司已成为中国航材分销细分行业龙头。另一方面,公司积极响应航材国产化战略,自上市以来持续加大对航空器材的自主研发投入,截至2025年6月30日,公司给共有超过2800种自主研发产品取得适航认证。
航材市场国产替代已成为行业必然趋势。我国机队规模保持稳步增长,民航客运市场呈现稳健发展态势,到2043年中国民航的机队规模将达到10061架,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直接拉动航材需求。随着国产大飞机出现,为降低国外企业在关键航材上的垄断和技术封锁风险,保障我国航空产业的安全和稳定发展,航材的国产化已经是国内航空业发展的必然趋势。
低空经济的深度应用将推动国产航材的技术研发与产业升级。截至2025年6月,我国实名登记无人机累计飞行2447万小时,同比增长149%。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2035年有望突破3.5万亿元。随着低空经济产业的发展,对于高端国产航材的需求也不断提升。据Stratview Research预测,eVTOL行业对全球复合材料的需求预计将从2024年的约500吨激增至2030年的约11750吨,增长幅度约22.5倍,年化增长率69%。
估值与投资建议。我们选取申万油品石化贸易行业中两家代表性企业广聚能源和广汇能源作为可比公司。广聚能源是一家以能源投资和经营为主业的综合性能源类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广汇能源已在多地构建能源物流中转基地。两家公司2026年平均PE为31倍。考虑到公司在中国航材的分销占据龙头地位,且不断加大对自研产品的研发投入,给予公司2026年30倍PE,对应目标价42.00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供应商涨价风险,人才流失风险,仓储物流管理风险等。 |
| 2 | 中邮证券 | 马强 | 维持 | 增持 | 自研航材收入同比增长31%,对标HEICO发展前景广阔 | 2025-09-02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8月26日,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2%,实现归母净利润0.77亿元,同比增长74%。
点评
1、2025H1公司营收较快增长,自研航材收入同比增长31%。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0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自研产品收入0.41亿元,同比增长31%,分销产品收入4.29亿元,同比增长10%。盈利能力方面,2025H1,公司销售毛利率29.23%,同比提高1.89pcts,分产品看,自研产品销售毛利率55.77%,同比提高6.09pcts,分销产品销售毛利率26.67%,同比提高1.14pcts。
2、费用同比大幅下降,四费费率同比降低5.30pcts。2025H1,公司四费费率8.53%,同比降低5.30pcts,其中,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5.77%、3.59%、1.66%和-2.49%,分别同比降低1.49pcts、降低1.65pcts、降低0.38pcts、降低1.77pcts。销售、管理和研发费用率降低主要由于股份支付费用同比减少,财务费用率降低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增加及定期存款利息收入增加。
3、国产航材前景广阔,公司自研航材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国产航材一方面可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根据东方航空史宏伟发表的《关于构建国产飞机维修运行体系的思考》目前主流民航飞机运行和维修所需要的航材,90%来自欧美国家,航空公司面临着航材供应链上的寡头垄断和技术壁垒,采购价格和采购周期失控,运营成本和保障效率提升空间受限。根据姜德村等发表的《民用航空产品国产化替代与取证路径探析》,航材采购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中占10%左右,采购国产替代件可将航材采购成本降低30%-70%。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5H1末,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已有超过28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全资子公司润和新材料是目前国内唯一同时取得中国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批准的民用航空化学产品清单和PMA产品目录清单的企业,部分国产化产品已经获得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也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种型号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
4、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5、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经营稳健。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5H1末,公司存货3.04亿元。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6、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9、23、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汇率波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3 | 环球富盛理财 | 庄怀超 | | | 航空器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挖掘新兴领域增长潜力 | 2025-07-22 |
润贝航科(001316)
公司是航空器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公司是集研发、生产及销售于一体的航空器材解决方案综合服务商,坚持“分销+自研”双轮驱动战略。公司积极响应航材国产化战略,上市以来持续加大对航材的自主研发投入。公司自主研发的产品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类、胶带胶膜类、航电气瓶类、客/货舱零部件、工业品类、精细化工类等,细分种类丰富。公司分销的航材产品主要包括民用航空油料、航空原材料和航空化学品等,具体包括航空润滑油/润滑脂、胶带胶膜、蜂窝芯、耳机、隔音隔热材料、内饰件、壁纸、荧光条、粘接剂、密封胶、油漆、清洗剂等超过7000种常备航材料号,能满足下游客户的一站式采购需求。
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公司国产化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7.64%,研发费用同比提高63.08%。公司高度重视国产化产品的研发取证和市场推广工作,对标行业全球知名PMA厂商HEICO(海科航空)。公司自研产品主要包括高分子材料类、胶带胶膜类、航电气瓶类、客/货舱零部件、工业品类、精细化工类等。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通过适航认证的自研产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已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了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降低了公司部分产品的生产成本,实现生产型服务业与制造业的深度融合。
紧跟市场需求,挖掘新兴领域增长潜力。子公司航信科技推出了自主品牌(AeroComm)的AR+AI航检眼镜,该产品可以根据不同的机型设计专属的检查流程,并且快速生成工作流,在后台进行工单的设计、管理及分配,通过语音引导、在激光指示灯、红外测温仪等设备的辅助下,协助工作人员全面、高效地完成巡检并记录存档,通过AR+AI技术融合实现“人-机-数据”三维结合,有助于提升民航客户的工作效率、降低运营成本、改善安全性以及优化客户体验。
航材分销业务规模稳健增长,获得上下游的高度评价。随着中国民航业的稳步增长,2024年度公司的航材分销业务销售规模同比增长8.92%。公司的分销业务板块保持着细分领域的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获得全球知名供应商亨斯迈的金牌经销商奖项,也获得中国商飞、海航等下游客户的感谢信,体现了上下游对公司的高度认可。
风险提示。市场风险;汇率波动风险;技术开发风险。 |
| 4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维持 | 增持 | 2025H1业绩高增,国产航材前景广阔 | 2025-07-15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7月15日,润贝航科发布2025年半年度业绩预告。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6.78%-103.23%,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500万元-9000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53%-107.04%。
点评
1、收入增长、费用下降,2025H1业绩高增。2025H1,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0.65亿元-0.90亿元,同比增长47%-103%,主要由于公司收入同比有所上升、股份支付费用同比下降,以及汇兑损益影响等。2025Q1,公司业绩快速增长,实现营收2.38亿元,同比增长21%,实现归母净利润0.34亿元,同比增长68%。2025Q2单季度,公司或延续了一季度的增长态势,根据2025H1业绩预告的归母净利润区间0.65亿元-0.90亿元计算2025Q2单季度业绩区间为0.31亿元-0.56亿元,其中值为0.43亿元。
2、国产航材前景广阔,公司自研航材能力持续提升。发展国产航材一方面可提高供应链安全性,另一方面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根据东方航空史宏伟发表的《关于构建国产飞机维修运行体系的思考》目前主流民航飞机运行和维修所需要的航材,90%来自欧美国家,航空公司面临着航材供应链上的寡头垄断和技术壁垒,采购价格和采购周期失控,运营成本和保障效率提升空间受限。根据姜德村等发表的《民用航空产品国产化替代与取证路径探析》,航材采购成本在航空公司运行成本中占10%左右,采购国产替代件可将航材采购成本降低30%-70%。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
3、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4、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经营稳健。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5Q1末,公司存货2.91亿元。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5、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8、23、19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汇率波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
| 5 | 中邮证券 | 鲍学博,马强 | 维持 | 增持 | 国产航材前景广阔,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 | 2025-04-25 |
润贝航科(001316)
事件
4月18日,润贝航科发布2024年年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减少4%
点评
1、营收稳健增长,毛利率同比提高3.58pcts。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09亿元,同比增长10%,其中,分销产品收入8.41亿元,同比增长9%,自研产品收入0.68亿元,同比增长28%。受益于分销产品毛利率提升以及自研产品收入占比提升,公司销售毛利率27.96%,同比提高3.58pcts,其中,分销产品毛利率26.23%,同比提高3.85pcts,自研产品毛利率49.31%,同比降低3.94pcts。
2、受股权激励费用等影响费用率同比提高,计提商誉923万元2024年,公司销售、管理、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6.58%、4.75%2.05%和-0.82%,分别同比-0.13pcts、+0.24pcts、+0.67pcts和+1.27pcts。公司四费费率12.57%,同比提高2.05pcts。费用率提高主要受股权激励费用增加和汇兑损益影响,2024年公司股权激励费用1856万元,较2023年增加674万元。2024年,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1919万元,同比增加1510万元,主要由于一次性计提商誉923万元。
3、惠州生产基地投产,自研航材能力提升。发展国产航材既有助于实现航空制造、维修供应链自主可控,同时也是降低航材采购成本的重要措施。公司持续推进国产化自研产品取证、市场推广及生产能力建设,2024年,公司自研产品收入同比增长28%,研发费用同比增长63%。2024年,惠州生产基地全面完成验收并投产,大幅提升公司航材国产化自主生产能力。截至2024年末,公司共有约2400个件号通过中国民航局相关适航认证,可以等效替换国内运营的波音、空客等多型客机上的进口航空器材,部分自研产品已写入中国商飞工艺材料产品批准书。
4、C919生产交付提速打开制造端增量市场。随着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飞机制造端对于航材的需求有望快速增长。中国商飞预计2025年将C919年产能提升至75架,到2029年计划产能达到200架,并计划2025年走出国门,对接东南亚及“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航司客户;中国商飞2025年航材采购量预计为2024年的4倍。公司自2011年起服务中国商飞,曾获C919大型客机首飞先进集体奖和C919大型客机TC取证先进集体奖。根据公司招股书,2020年公司对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的销售收入合计占比16%。公司有望充分受益于国产大飞机生产交付提速带来的航材需求增长。
5、应对关税冲击,积极储备存货。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3.01亿元,同比增长33%。2024年,公司将剩余募集资金1.94亿元用于补充流动资金,并提出加大备货。除加大备货外,公司多措施应对关税冲击,在2018年贸易摩擦后,公司与主要客户的协议中都包含当外部环境变化时价格会相应调整的条款,保证了日后沟通、传导的空间。此外,公司通过完善产品结构、拓展不受影响产区的件号、拓展新业务等方式,尽量对冲对经营情况的影响,部分进口产品的成本提高也给公司国产化业务带来了增长契机。
6、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1.38亿元、1.70亿元和2.05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估值分别为25、20、17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变动;汇率波动;自研自产业务发展不及预期;国产大飞机发展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