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兴证券 | 刘宇卓 | 维持 | 买入 | 一季度销量强劲增长,毛利率仍存修复空间 | 2025-04-29 |
新洋丰(000902)
新洋丰发布2025年1季报:公司1季度实现营业收入46.68亿元,YoY+39.98%,归母净利润5.15亿元,YoY+49.61%。
复合肥销量增长强劲,推动1季度业绩大幅增长。从销售端看,今年1季度,公司复合肥销量同比增长35%左右,新型肥销量增速更高,是公司有史以来同期最高的销量,为全年实现销售目标打下了很好的基础。从利润端看,公司1季度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19个百分点至18.17%,带动净利润增长。
复合肥毛利率仍有继续修复的空间。2023年7月份开始原料单质肥价格结束单边下跌,行业会回到正轨,但完全修复仍需要时间。公司复合肥和新型肥的毛利率在2023年和2024年连续两年提升,但目前对比历史水平仍偏低,未来仍存在提升空间。
新型肥料快速增长,带动公司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近年来,公司着力开拓新型肥料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战略,针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分别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新型肥料销量由2018年的54.8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8.00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51.60%,年复合增长率达16.63%。新型肥料占复合肥整体销量的比例从2018年的16.56%提升至2024年的31.67%,新型肥料实现的收入占复合肥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18年的19.65%提升至2024年的38.18%。新型肥料占比的大幅提升,也带动了复合肥整体毛利率的逐步提升。
持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主要包括磷酸铁及其上游配套项目、上游磷化工、收购集团的磷矿等。这些新产能的投入,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也将拓展新的产品种类,拓宽公司的成长空间。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近年来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布局精细磷化工产业,打开长期发展空间。我们维持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4.70、16.81和19.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5、1.31和1.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12、10和9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单质肥价格大幅波动;下游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
2 | 华龙证券 | 景丹阳,彭越 | 首次 | 增持 | 2024年报点评报告:高毛利新型复合肥渗透率有望提升,产业链一体化持续推进 | 2025-04-22 |
新洋丰(000902)
事件:
新洋丰发布2024年报:本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155.63亿元,同比增长3.07%;利润总额达到15.93亿元,同比增长12.02%;实现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同比增长8.99%。
观点:
复合肥销量增长显著,高毛利新型复合肥占比提升。公司主要收入来源于磷复肥业务,营业收入占比达到94.70%,2024年公司实现磷复肥销量548.61万吨,同比增长8.25%,分产品来看,2024年公司常规复合肥/新型复合肥/磷肥分别实现销量297.71/138.00/112.90万吨,分别实现营收69.13/42.69/35.56亿元,占比44.42%/27.43%/22.85%,同比增长-7.97%/16.48%/16.45%,毛利率分别为12.33%/21.22%/19.60%,同比增长1.31/1.74/0.08pct。复合肥企业受益于行业逐步恢复常态,迎来量利修复,实现困境反转,此外,新型肥料处于渗透率提高阶段,充分受益于国内对优质果蔬需求的消费升级。
产业链一体化持续推进,储备项目有望提高公司经济效益。公司已建成11个生产基地(第12个南疆基地正在建设中),具有各类高浓度磷复肥产能1,028万吨/年,磷矿石产能90万吨/年,磷酸铁产能5万吨/年。公司拥有185万吨/年磷酸一铵产能(含工业级磷酸一铵产能15万吨/年),位居全国第一,产品充分满足自用,还可部分外销。2024年,公司年产15万吨水溶肥和30万吨渣酸肥项目投产,该项目投产后增强了公司在复合肥和新能源材料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2024年底,公司与夷陵区人民政府,宜昌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签署磷系新材料循环经济产业园项目合作协议,计划总投资约96亿元,分两期建设。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新型复合肥渗透率有望持续提升,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7/18.96/21.1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2025-2027年PE为10.5/9.0/8.1倍,我们选取云图控股、史丹利、云天化作为可比公司,公司是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复合肥产销量连续多年高居全国第一、磷酸一铵产销量连续多年位居全国前三名,磷石膏综合利用水平位居行业前列。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新产能建设投产进度不及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经济大幅下行等。 |
3 | 东兴证券 | 刘宇卓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稳健增长,产品结构优化升级 | 2025-04-21 |
新洋丰(000902)
新洋丰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55.63亿元,YoY+3.07%,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YoY+8.99%。
化肥产品销量增长、毛利率提升带动业绩增长。从收入端看,公司2024年实现磷复肥销量548.61万吨,同比增长8.25%。其中,磷肥销量112.90万吨,同比增长6.56%;常规复合肥销量297.71万吨,同比增长3.17%;新型复合肥销量138.00万吨,同比增长22.93%。相对应地,公司2024年磷肥营收35.56亿元,同比增长16.45%;常规复合肥营收69.13亿元,同比增长-7.97%;新型复合肥营收42.69亿元,同比增长16.48%。从利润端看,公司2024年综合毛利率同比提升0.75个百分点至15.64%,带动净利润增长。
新型肥料快速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升级。近年来,公司着力开拓新型肥料市场,大力推进产品创新战略,针对新型肥料的研发、技术推广和市场营销分别打造了高效的研发团队、技术服务团队和市场营销团队。新型肥料销量由2018年的54.85万吨增长至2024年的138.00万吨,6年时间增长了151.60%,年复合增长率达16.63%。新型肥料占复合肥整体销量的比例从2018年的16.56%提升至2024年的31.67%,新型肥料实现的收入占复合肥整体销售收入的比例从2018年的19.65%提升至2024年的38.18%。新型肥料占比的大幅提升,也带动了复合肥整体毛利率的逐步提升。
持续完善产业链一体化布局。借复合肥业务强劲且稳定的现金流入,公司近几年加大了资本开支力度,主要包括磷酸铁及其上游配套项目、上游磷化工、收购集团的磷矿等。这些新产能的投入,有助于进一步强化公司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也将拓展新的产品种类,拓宽公司的成长空间。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是国内磷复肥行业龙头企业,凭借多年打造的一体化成本优势、渠道客户黏性和产品自主创新,构筑了稳固的经营护城河,近年来复合肥销量连续稳定增长;同时公司布局精细磷化工产业,打开长期发展空间。基于公司2024年年报,我们相应调整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净利润分别为14.70、16.81和19.0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15、1.31和1.4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值分别为12、11和9倍。维持“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单质肥价格大幅波动;下游农产品价格大幅波动;新建产能投放进度不及预期。 |
4 | 华鑫证券 | 张伟保,覃前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利润稳步提升,磷矿项目加速布局 | 2025-04-20 |
新洋丰(000902)
事件
新洋丰发布2024年度业绩报告:2024全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55.63亿元,同比+3.07%;实现归母净利润13.15亿元,同比+8.99%。其中2024Q4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96亿元,同比-0.56%、环比-19.04%,实现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6.52%、环比-46.11%。
投资要点
主要产品产销量上升助力公司营收增长
2024年公司主要产品价格虽有下降,但销量增长仍助力公司营业收入增加。2024年公司实现磷复肥销量548.61万吨,同比增长8.25%。分产品产销情况来看,复合肥2024年产量为442.78万吨,同比+10.78%,销量为435.71万吨,同比+8.70%;磷肥2024年产量为197.89万吨,同比+27.25%,销量为112.90万吨,同比+6.56%。
研发费用率上升,主因公司研发力度加大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4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19/-0.02/+0.10/+0.48pct,其中财务费用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2024年公司利息收入较上年减少;研发费用率上升的主要原因为公司研发投入力度增大。
新项目顺利投产,同时加快磷矿建设深耕磷化工产业
2024年,公司年产15万吨水溶肥和30万吨渣酸肥项目顺利投产,进一步强化了公司在复合肥及新能源材料领域的产业链一体化优势。同时,公司持续深耕磷化工产业,加速推进磷矿项目的建设及生产前期准备工作,力争早日建成投产,以进一步提升公司原材料自给率,发挥产业链协同效应,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
公司新产能快速释放,业绩增长预期较强,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20、18.38、20.38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0.7、9.4、8.5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建项目不及预期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