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航证券 | 王卓亚,曾帅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和2025一季报点评:油气装备龙头地位稳固,新品类和海外市场潜力有待释放 | 2025-05-06 |
石化机械(000852)
2024年收入结构优化叠加费控合理,带动毛利率和净利率改善。2025Q1业绩变动较大、符合往年规律。
公司2024年实现收入80.4亿元、同比-4.3%,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5.35%毛利率16.4%、同比+0.53pct,净利率1.5%、同比+0.22pct2025Q1收入15.4亿元、同比-7.87%、环比-35.61%,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76.9%、环比-52.74%,毛利率11.5%、同比-2.95pct、环比-6.89pct,净利率0.6%、同比-1.25pct、环比-0.15pct。2024年公司石油机械和油气管道业务的收入占比,分别同比约+8pct和-10.8pct且前者毛利率大幅高于后者,叠加期间费用率变动较小,2024年毛利率和净利率有所改善。202501由于收入减少,同时销售产品结构变化,导致盈利能力下降。参考往年,由于不同产品交付和回款周期的影响,公司李度业绩变动较大。
国内钻开降本增效和管网建设放缓,但公司积极挖掘油气装备市场潜力,并在海外市场和新品类扩张上取得积极进展。
国内低成本勘探战略压缩单开投资并提升钻头要求,短期会影响公司钻头业务收入,但业主要求的升级会间接巩固公司竞争优势。同时,公司石油机械业务积极提升现有品类的市占率,并在新品类市场实现突破。国内油气管网建设暂时遇冷,致公司油气管道收入大幅下滑、但在海外市场取得突破
1)石油机械:钻修、压裂、压缩机等装备取得突破,收入稳步增长且毛利率提升。2024年收入约45亿元、同比+11.62%,毛利率20.71%、同比+0.11pct成为公司盈利重要的增长点。通过强化项目运作,钻修装备市场份额有力提升,2024年新增订货15.9亿元。压裂和测试管汇、开控设备等订货取得积极突破,175MPa压裂管汇占据主导。压缩机中标中海油等具有战略布局意义的项目,应用场景向煤层气、炼化等领域拓展,订货首次超过6亿元。
2)钻头系列:国内油气勘探行业降本增效致使收入下滑,但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稳固且积极开拓中石化体系外客户。2024年收入约8亿元、同比-15.21%,毛利率26.54%、同比+1.03pct由于国内油气公司低成本勘探战略,持续压缩单井投资并不断提速提效,出现整体进尺增加但钻头钻具用量减少的情形。公司钻头系列收入受此影响出现下滑但下游采购商加强降本增效会间接巩固,具备雄厚技术研发和装备制造实力的油气装备企业的竞争优势。2024年公司在中石化体系内积极推广高性能钻头钻具,并积极开拓中海油、中石油等中石化体系外客户。在中海油的钻头钻具订货突破亿元大关,而且在中石油“深地塔科1开”项目创造大漠腹地难钻层万米钻井纪录。
3)油气管道:2024年国内管网建设放缓致业务遇冷,但海外市场开拓取得积极进展2024年收入约13.6亿元、同比-41.66%,毛利率4.44%、同比-0.62pct。收入下滑的主要原因系国家管网建设速度放缓,部分项目开工延退,导致部分订单无法转化为收入。同时中石化集团长输管线建设放缓和压缩投资,新开项目和订单减少。在国内市场下滑的形势下,公司大力开拓钢管国际市场,取得海外订单6.64亿元,与上年相比增长95%。国内油气开采、勘探和储备力度未减,国内油气管网建设亦有望走出低谷,海外油气装备市场待开发的潜力大。
自提出“增储上产行动”以来,2019~2024年国内原油产量连续六年实现正增长,天然气产量则自2021年以来维持在2000亿立方米以上。《2025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指出,原油产量保持2亿吨以上,天然气产量保持较快增长,油气储备规模持续增加。国家管网集团2025年将继续积极推动“全国一张网”建设,预计2025年将建成管道超2000公里,新增一次管输能力250亿立方米,完成“十四五”规划的1.65万公里目标。中东、独联体等地区油气资源丰富且开采需求大,但其自身装备制造能力较弱,对具备性价比优势的国内油气装备企业而言市场潜力较大。此外,以“三桶油”为代表的国内油服企业积极布局海外,与之配套的国内油气装备企业有望受益。2024年公司海外收入13.6亿元、同比+51.89%,收入占比约16.9%、同比约+6.3pct毛利率12.47%、同比-5.88pct。预计随着高附加值品类逐步打开海外市场,公司的海外业务潜力有望逐步释放。
公司氢能业务背靠中石化体系氢能业务潜力大
2024年公司氢能收入约0.58亿元、同比+106.3%,毛利率0.05%,先后中标国内炼化企业万方级供氢中心、充装加氢、压缩机改造等项目,并成功获得国内多个制加供氢成套装备订单。作为中石化旗下最主要的氢能装备公司,公司已完成氢能制储运加全产业布局。中石化计划基于庞大的加油站体系进行转型,截至2024年底已建成140余座加氢站,是全球最大的加氢站运营商。近三年国内制氢项目数量和规模快速增长,核心装备电解槽的订单快速放量。依托大股东的赋能,登加氢能产业规模增长潜力的释放,公司的氢能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并成为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
投资建议:在国内油服行业生产力度未减的背景下,公司行业领先地位稳固,并有希望继续挖掘国内市场潜力。同时氢能业务和海外市场的潜力也有待释放。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1.84/2.42/2.89亿元、EPS分别0.19/0.25/0.30元/股,当期股价对应PE分别32/24/2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开采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油气价格和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涨价。 |
2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调高 | 买入 |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氢能装备快速放量 | 2025-04-28 |
石化机械(00085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80.4亿元,同比减少4.3%;实现归母净利润9688万元,同比增长5.3%。2024Q4公司实现营收23.9亿元,同比增长5.4%;实现归母净利润1237万元,同比增长201.5%。公司公布2025年一季报,2025Q1实现营收15.4亿元,同比减少7.9%;实现归母净利润585万元,同比减少76.9%。
石油机械设备表现亮眼,氢能装备收入高速增长。2024年,公司整体新增订单101亿元,同比增长6.3%。分业务来看,公司石油机械设备实现营收45.0亿元,同比增长11.6%,其中钻修装备新增订货15.9亿元,压缩机订货首次超过6亿元,压裂和测试管汇、井控设备等订货取得突破。氢能装备实现营收0.6亿元,同比增长106.3%,订货及收入持续高速增长。钻头及钻具受油公司低成本勘探开发战略影响,实现营收8.0亿元,同比减少15.2%。油气钢管业务受国家管网建设速度放缓,部分项目开工延迟,以及中石化集团长输管线建设投资压缩和放缓,油气钢管实现营收13.6亿元,同比减少41.7%。
海外市场拓展顺利,新签订单实现高速增长。公司认真践行“专业化、高端化、国际化”发展思路,国际市场拓展取得新突破,全年实现新增订货17亿元,同比增长55%。中东、中亚、俄罗斯市场强势增长,北非、东南亚、澳大利亚市场实现突破。钢管国际市场取得显著突破,取得海外订单6.6亿元,同比增长95%。钻修装备批量出口非洲、中亚、中东等地,获得中东9000米钻机订单,订货额突破2.8亿元;固压装备成功播种“一带一路”,系列压裂车批量出口中东、非洲等地;中东市场钻头一体化大包井项目顺利实施,实现新增订货4200万元;压缩机首次进入尼日利亚市场;钢管中标沙特输水管道项目,订货额达3.8亿元。
氢能装备矩阵齐全,有望打造第二曲线。2024年,公司设立氢能机械子公司,为后续潜在合资合作和资本运作搭建氢能装备业务平台,快速发展壮大氢能装备新产业。公司主要布局氢制备、氢储运和氢加注环节,拥有系列氢气压缩机、加氢机、站控系统等加氢关键装备,大口径纯氢长输钢管,以及碱水制氢、PEM制氢关键装备,能够为用户提供加氢装备解决方案、方形电解槽碱水制氢装备解决方案、高效PEM电解槽装备解决方案。氢能装备有望依托政策红利和技术突破快速扩张,有望成为公司第二增长曲线。
费用管控稳定,盈利能力持续修复。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16.4%,同比+0.5pp,净利率为1.5%,同比+0.2pp;期间费用率为14.5%,同比+0.1pp,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4.3%、4.7%、4.6%、0.8%,同比分别-0.3pp、+0.2pp、+0.2pp、-0.0pp。公司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管理,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4、1.8、2.4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1、31、24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35%。公司为国内老牌油气装备制造商,海外市场处于高速拓展中,同时公司背靠中石化加速打造氢能第二曲线,给予公司2025年50倍PE,对应目标价7.50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风险、汇率变动风险、氢能业务拓展不及预期、海外市场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 国金证券 | 满在朋,李嘉伦 | 维持 | 买入 | 海外订单高增长,氢能装备前景广阔 | 2025-04-25 |
石化机械(000852)
2025年4月23日公司发布24年年报和25年一季报,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7亿元,同比下降4.3%;实现归母净利润0.97亿元,同比增长5.35%。1Q25实现营业收入15.41亿元,同比下降7.87%,实现归母净利润0.06亿元,同比下降76.9%。
经营分析
石油机械设备稳健增长,油气钢管出现较大下降。公司24年石油机械设备实现收入45亿元,同比增长11.62%,贡献主要业绩增长,钻修装备、压缩机中标一系列重点项目,后续仍有增长潜力。油气钢管24年实现营收13.61亿元,同比下降41.66%,主要由于国家管网建设放缓,同时中石化集团长输管线建设投资压缩和放缓,公司收入也出现下降。在国内市场下滑背景下,公司转向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全年新签海外订单6.64亿元,同比增长95%。
海外市场订单高增长,全球开拓持续推进。24年公司新签订单101亿元,同比增长6.3%,其中海外市场新签订单17亿元,同比增长55%。中东、中亚、俄罗斯市场强势增长,北非、东南亚、澳大利亚市场实现突破,钻修装备、固压装备、压缩机等产品均实现大单突破。
氢能装备高增长,成长前景良好:24年公司氢能装备实现营收0.58亿元,同比增长106.25%,公司先后中标国内炼化企业万方级供氢中心、充装加氢、压缩机改造等项目;成功获得国内多个制氢加氢供氢成套装备订单;作为汉宜高速氢走廊示范线唯一装备供应商,投营3座加氢站实现安全稳定运行,持续看好公司氢能装备板块成长前景。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5至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51/1.88/2.59亿元,对应当前PE41X/33X/24X,考虑公司持续开拓海外市场,同时氢能业务紧跟中石化布局成长前景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油公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海外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氢能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效果低于预期。 |
4 | 中航证券 | 曾帅,王卓亚 | 首次 | 买入 | 能源安全、油气装备稳步增长;储备科技、氢能业务蓄势待发 | 2024-11-03 |
石化机械(000852)
中石化旗下的油气装备领军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装备等新业务
公司是国内研发实力领先、产品门类齐全的油气和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企业,主导产品涵盖陆地和海洋油气田的油气钻采装备、钻完井工具、集输装备三大领域。近年来受益于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行动,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长迅速。背靠大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储备的氢能装备、环保装备、化工装备、数字化等新兴业务前景可期
油气装备景气度上行,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在增储上产等政策推动下,国内油气资本开支有望延续上行趋势。非常规油气在国内占比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高。国内油气装备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油气资本开支上行将拉动油气装备需求
作为业内领先的油气装备企业,公司产品门类全,在油气装备产业链中价值含量较高公司拥有“三桶油”等优质大客户,并建立了完善的营销体系,在国内所有油气田均设有服务站点,并成立了四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油气装备“电动化”符合低碳、低能耗植势,蕴含较大升级改造机会
公司电动压裂装备一体化服务项目顺利落地并达到预期效益。油气管道建设有望提速公司扎根该领域多年,并及时调整产品战略以迎接业务放量
背靠中石化,氢能业务潜力大
当前全球氢气主要应用于化工和制造业领域,未来低碳氢源替代化石燃料制氢的空间广阔。公司氢能业务快速取得突破,涵盖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并于2023年在以上各环节取得市场突破,2024H1订单已接近2023全年水平。公司加大氢能业务布局,2023年7月大股东授牌公司为“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2024年9月公司设立氢能平台子公司,2025年底氢能装备集成制造与测试项目预计投产。依托大股东的赋能及其在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叠加氢能产业规模增长潜力的释放,公司的氢能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并成为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
投资建议:公司的油气装备业务受益于国内油气资本开支上行和非常规油气开采力度的加大。氢能等新兴业务背靠中石化体系有望快速扩张。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4/2.3/3.1亿元、EPS分别为0.15/0.24/0.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24/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开采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油气价格和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涨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