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航证券 | 曾帅,王卓亚 | 首次 | 买入 | 能源安全、油气装备稳步增长;储备科技、氢能业务蓄势待发 | 2024-11-03 |
石化机械(000852)
中石化旗下的油气装备领军企业,积极布局新能源装备等新业务
公司是国内研发实力领先、产品门类齐全的油气和新能源装备研发和制造企业,主导产品涵盖陆地和海洋油气田的油气钻采装备、钻完井工具、集输装备三大领域。近年来受益于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行动,收入稳步增长、净利润增长迅速。背靠大股东中国石化集团,公司储备的氢能装备、环保装备、化工装备、数字化等新兴业务前景可期
油气装备景气度上行,公司具备先发优势有望充分受益
在增储上产等政策推动下,国内油气资本开支有望延续上行趋势。非常规油气在国内占比较高,开发难度和成本较高。国内油气装备市场国产化程度较高。油气资本开支上行将拉动油气装备需求
作为业内领先的油气装备企业,公司产品门类全,在油气装备产业链中价值含量较高公司拥有“三桶油”等优质大客户,并建立了完善的营销体系,在国内所有油气田均设有服务站点,并成立了四个区域营销服务中心。油气装备“电动化”符合低碳、低能耗植势,蕴含较大升级改造机会
公司电动压裂装备一体化服务项目顺利落地并达到预期效益。油气管道建设有望提速公司扎根该领域多年,并及时调整产品战略以迎接业务放量
背靠中石化,氢能业务潜力大
当前全球氢气主要应用于化工和制造业领域,未来低碳氢源替代化石燃料制氢的空间广阔。公司氢能业务快速取得突破,涵盖制氢、储氢/加氢等环节,并于2023年在以上各环节取得市场突破,2024H1订单已接近2023全年水平。公司加大氢能业务布局,2023年7月大股东授牌公司为“中国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2024年9月公司设立氢能平台子公司,2025年底氢能装备集成制造与测试项目预计投产。依托大股东的赋能及其在氢能全产业链的布局,叠加氢能产业规模增长潜力的释放,公司的氢能业务有望充分受益,并成为公司成长的“第二曲线”。
投资建议:公司的油气装备业务受益于国内油气资本开支上行和非常规油气开采力度的加大。氢能等新兴业务背靠中石化体系有望快速扩张。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1.4/2.3/3.1亿元、EPS分别为0.15/0.24/0.33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9/24/17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开采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油气价格和汇率大幅波动,原材料涨价 |
2 | 国金证券 | 满在朋,李嘉伦 | 维持 | 买入 | 油气钢管业务承压,海外订单大幅增长 | 2024-08-08 |
石化机械(000852)
业绩简评
2024年8月7日公司发布24年半年报,1H24实现营业收入38.86亿元,同比下降8.87%;实现归母净利润0.66亿元,同比增长1.1%。2Q24实现营业收入22.13亿元,同比减少5.07%,环比增长32.36%;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增长3.06%,环比增长59.68%。
经营分析
油气钢管需求放缓导致业绩承压,石油设备稳健增长。上半年受国内油气干线管网建设速度整体放缓、部分项目开工滞后影响,公司油气钢管业务收入5.22亿元,同比下降63%,毛利率1.37%,同比下降3.33pcts;石油机械设备实现收入22.94亿元,同比增长16.29%,继续保持稳健增长,毛利率17.72%,同比提升0.69pcts;钻头及钻具实现收入4亿元,同比下降7.61%,毛利率24.15%,同比提升0.28pcts。
海外市场订单大幅增长。上半年公司新签订单57.58亿元,同比增长5%,其中国际市场订单10.5亿元,同比增长66%,海外市场布局获得突破订单大幅增长。公司钢管产品实现海外订单5.7亿元;首次中标尼日利亚天然气压缩机、委内瑞拉氢气压缩机项目。
氢能装备订单继续突破,成长前景良好:上半年公司取得一系列系列氢能压缩机、加氢站及制氢设备订单,建成国内首座站内碱水制氢加氢一体站和首座万方级供氢中心,氢能装备实现新增订货6231万元,已经接近公司23年全年氢能装备订单量6300万元。后续有望继续深化与中石化和中石化体系内研究院的合作,围绕中石化需求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落地上实现突破,在氢能领域领跑其他企业,打造公司新能源业务成长“第二曲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4至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7/2.45/3.48亿元,对应当前PE35X/21X/15X,考虑公司国企改革有望带动利润高增长,同时氢能业务紧跟中石化布局成长前景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油公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氢能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效果低于预期。 |
3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维持 | 增持 | 国际市场拓展顺利,氢能订单快速放量 | 2024-08-08 |
石化机械(00085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减少8.9%;实现归母净利润6569万元,同比增长1.1%;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1亿元,同比减少5.1%,实现归母净利润4038万元,同比增长2.9%。公司盈利能力逐渐修复。
国际市场拓展顺利,新增订单持续增长。2024H1,受国内油气干线管网建设速度整体放缓、部分项目开工滞后等影响,钢管产品收入大幅下降,同比减少63.0%,导致公司整体收入下降3.8亿元。2024H1,公司新增订货57.6亿元,同比增长5%,公司积极拓展国际热点市场,国际市场新增订货10.5亿元,同比增长66%,其中钢管产品实现海外订货5.7亿元,压缩机产品首次中标尼日利亚天然气压缩机、委内瑞拉氢气压缩机项目,标志着压缩机市场延伸至中下游炼化领域。
国企改革持续推进,盈利能力逐步修复。2024H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4.9%,2.0%,同比分别+1.2pp、+0.3pp;期间费用率为13.0%,同比+1.5pp。2024Q2,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3%、2.2%,同比分别+0.9pp、+0.3pp;期间费用率为13.0%,同比+1.1pp。公司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管理,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背靠中石化打造氢能第二曲线,氢能订单快速放量。公司为中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具备为客户提供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化、大排量充装、兆瓦级PEM制氢、绿电碱水制氢、车载供氢系统等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2024年初,公司中标燕山石化万方级供氢中心用22MPa氢气隔膜压缩机,并于7月6日成功交付3台22兆帕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2024H1,公司氢能装备实现新增订货6231万元,已接近2023年全年水平。公司紧跟中石化氢能拓展步伐,氢能业务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4、3.2亿元,对应EPS为0.15、0.25、0.3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36、21、16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52%,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风险、氢能业务拓展不及预期风险、国企改革效果不及预期风险。 |
4 | 东方财富证券 | 周旭辉 | 首次 | 增持 | 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点评:订单大幅增长,利润率改善 | 2024-05-10 |
石化机械(000852)
【投资要点】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利润率向上修复。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83.98亿元,同比+8.33%;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78.2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115.05%;全年销售净利率为1.29%,同比+0.42pcts。2024Q1,实现营业收入16.72亿元;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1.70%,环比+516.7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18.83%,环比+256.21%。利润率方面,24Q1毛利率14.45%,同比+1.44pcts,净利率1.85%,同比+0.28pcts。
细分产品来看:2023年全年,石油机械设备/钻头及钻具/油气钢管/其他分别实现营收40.31/9.42/23.34/10.92亿元,同比变动分别为+13.26%/3.38%/-8.28%/47.97%。地域来看,国内收入75.02亿元,同比+3.48%,国外收入8.97亿元,同比+78.25%。
新签订单持续增长,支撑业绩,海外订单向上恢复。2023全年,实现订货95亿元,同比+18%。分市场来看,国内订货84亿,同比+8%,国际订货11亿,同比翻番。终端客户方面,来自石化市场订货41亿元;中国石油市场中标金刚石钻头两年期4亿元大额采购框架,修井机订货超3亿元;中国海油市场中标螺杆钻具三年期2亿元,高频焊管三年期3万吨大额采购框架。
氢能方面,一体化布局,紧跟中石化战略。氢能装备实现订货6300万元,同比增长209%,在加氢市场服务建设8座加氢站,累计加氢量超过2000kg,在制氢市场实现PEM制氢、碱水制氢业绩零突破,供氢市场中标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2024年1月,公司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签订《石科院与石化机械全面合作框架协议》《PEM电解水装备制造合作协议》,双方将全力推进PEM制氢技术产业化发展,共同实现PEM电解水制氢产品快速落地、有效降本。共同推动分布式天然气制氢、氨分解制氢技术转化,开展氢气分离纯化技术研究。
【投资建议】
考虑到公司在石油石化领域深耕多年、优势明显,同时全方位布局氢能产业,有望打造成为第二增长曲线,我们预测,2024-2026年,公司有望实现营业收入91.94/100.68/110.43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9.48%/9.50%/9.69%;归母净利润1.46/2.21/3.19亿元,同比增长分别为58.40%/51.78%/44.28%;对应EPS分别为0.15/0.23/0.33,现价对应PE分别为42/28/19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油价波动;
氢能业务进展不及预期;
中石化氢能战略推进不及预期。 |
5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维持 | 增持 | 新增订单成绩亮眼,氢能布局进展迅速 | 2024-04-29 |
石化机械(000852)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实现营收84.0亿,同比+8.3%;实现归母净利润0.9亿,同比+76.6%。2024Q1,实现营收16.7亿,同比-13.5%;实现归母净利润2530.5万元,同比-1.7%。
深化改革持续推进,盈利能力逐步修复。2023年,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5.9%,1.3%,同比分别+0.4pp、+0.4pp;期间费用率为14.4%,同比+0.5pp。24Q1,公司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14.5%、1.9%,同比分别+0.3pp、+1.4pp;期间费用率为13.0%,同比+2.0pp。公司坚持深化改革,优化管理,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改善。
国内外市场拓展顺利,新增订单持续增长。2023年,公司新增订单95亿元,同比增长18%。国内市场新增订单84亿元,同比增长8%,其中中国石化市场订单41亿元;中国石油市场中标金刚石钻头两年期4亿元大额采购框架,修井机订单超3亿元;中国海油市场中标螺杆钻具三年期2亿元、高频焊管三年期3万吨大额采购框架。同时公司积极拓展国际热点市场,海外市场新增订单11亿元,同比翻倍。
制氢、加氢、输氢一体化布局,背靠中石化加速打造氢能第二曲线。公司为中石化氢能装备制造基地,具备为客户提供加氢站、制氢加氢一体化、大排量充装、兆瓦级PEM制氢、绿电碱水制氢、车载供氢系统等解决方案的综合服务能力。2023年公司氢能业务拓展顺利,氢能装备新增订单6300万元、同比+209%,在加氢市场服务建设8座加氢站,累计加氢量超过2000kg;在制氢市场实现PEM制氢、碱水制氢业绩零突破;在供氢市场中标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公司紧跟中石化氢能拓展步伐,氢能业务有望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5、2.3、3.3亿元,对应EPS为0.16、0.24、0.35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40、26、18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54%,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油价波动、氢能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效果不及预期等风险。 |
6 | 国金证券 | 满在朋,李嘉伦 | 维持 | 买入 | 利润率逐步提升,氢能订单大幅增长 | 2024-04-26 |
石化机械(000852)
业绩简评
2024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3年年报和24年一季报,23年实现营业收入83.98亿元,同比增长8.33%;实现归母净利润0.92亿元,同比增长76.59%(按照会计政策变更后数据),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增长110.74%。1Q24实现营业收入16.72亿元,同比减少13.45%;实现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减少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增长18.83%。
经营分析
公司国企改革成效显著,净利率逐步提升:公司积极响应国企改革号召,在人事、劳动、分配三项制度均持续推动改革,23年人均创收172.59万元,同比增长11.77%,人效持续提升。公司22/23/1Q24净利率分别为0.87%/1.3%/1.85%逐步提升,后续盈利能力有望继续改善。
23年新签订单高增长,出口订单同比翻番。公司23年公司新签订单95亿元,同比增长8.3%,其中国内市场84亿元,同比增长8%;国际市场订单11亿元同比翻番。下游客户中在中石化、中石油、中海油均实现突破,中石化市场订单41亿元,占比43%;中石油市场中标金刚石钻头两年期4亿元大额采购框架,修井机订货超3亿元;中国海油市场中标螺杆钻具三年期2亿元、高频焊管三年期3万吨大额采购框架。
氢能装备订单大幅增长,紧跟中石化步伐成长:公司23年氢能装备实现订单6300万元,同比增长209%,在加氢市场服务建设8座加氢站,累计加氢量超过2000kg;在制氢市场实现PEM制氢、碱水制氢业绩零突破;在供氢市场中标大排量隔膜式氢气压缩机,为后期服务万方级供氢中心扩能建设打下坚实基础。根据公司官方微信公众号信息,24年1月公司与中石化石油化工科学研究院签订《全面合作框架协议》、《PEM电解水装备制造合作协议》,后续有望继续深化与中石化和中石化体系内研究院的合作,围绕中石化需求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落地上实现突破,在氢能领域领跑其他企业,打造公司新能源业务成长“第二曲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24至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1.47/2.45/3.48亿元,对应当前PE41X/24X/17X,考虑公司国企改革有望带动利润高增长,同时氢能业务紧跟中石化布局成长前景广阔,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油公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氢能业务开拓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效果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