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太平洋 | 王亮,周冰莹 | 维持 | 买入 | 特气品类积极扩张,电子大宗载气服务能力持续提升 | 2024-04-08 |
金宏气体(688106)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4.27亿元,同比+23.40%;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37.48%。
公司产品结构优化,特气占比进一步提高。2023年公司业绩表现优秀,公司积极把握国产替代机遇,特种气体占比进一步提高。2023年公司特种气体业务营收10.90亿元,同比+4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重分类)由39.23%提升至46.34%;大宗气体业务营收8.52亿元,同比+7.50%;现场制气及租金业务营收2.00亿元,同比+43.81%,毛利率高达59.84%。
特气新品积极导入,电子大宗载气服务能力增强。公司不断提升对集成电路、光伏等行业用户的综合服务能力。具体来看,(1)特种气体业务: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中芯国际、海力士、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华力集成等。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后续,随着多元特气品类产能持续释放,公司特种气体业务有望实现持续增长。(2)大宗气体业务:公司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等三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公司首个大宗气体项目广东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1月量产供应,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完整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开发、建设、运行能力。公司于2023年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目前公司已销售进口的16个液氦储罐氦气。
公司坚定纵向研发,横向跨区域发展。公司持续纵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8,630.14万元,同比增加1.94%。公司坚持综合布局和跨区域发展,公司在长三角核心区域收购上海振志、上海畅和、上海医阳三家医用氧销售公司,进一步整合上海区域的医用氧销售渠道。新区域方面,公司持续导入产品、增加深冷快线等新的业务模式,客户认可程度不断提升。公司共计签署浙江鸿禧、迈为科技、浙江国康等5项中小型现场制气项目,累计投产雅安百图、宁波泰睿思、苏州维信等9项现场制气项目。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公司电子特气和电子大宗载气协同发展,打造综合性气体服务商。公司致力于特种气体国产化,持续推出新产品,积极导入客户。随着在建项目逐步推进,现场制气和电子大宗载气订单陆续兑现,预计公司业绩保持较快增长。我们预测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98亿、5.02亿、6.19亿,对应当前PE分别为24倍、19倍、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研发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行业竞争加剧等。 |
22 | 东吴证券 | 袁理,马天翼,任逸轩 | 维持 | 买入 | 特气占比维持提升,现场制气持续推进 | 2024-04-01 |
金宏气体(688106)
投资要点
事件: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增23.40%;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增37.48%;扣非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增49.90%;加权平均ROE同比提高2.09pct,至10.48%,符合我们预期。
公司营收利润快速增长,特气占比继续提高。公司全年营收24.27亿元,同增23.40%;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增37.48%。其中,1)特种气体业务营收10.90亿元,同增4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39.23%提升至46.34%,毛利率40.36%,同减0.87pct;2)大宗气体业务营收8.52亿元,同增7.50%,毛利率34.20%,同减0.86pct;3)现场制气及租金业务营收2.00亿元,同增43.81%,毛利率59.84%,同增13.63pct,收入和毛利均大幅增长;4)燃气业务营收2.10亿元,同减4.93%,毛利率18.99%,同增2.85pct。特种气体占比持续提高,业绩贡献显著。
下游半导体行业拓展顺利,特气品类不断完善。公司致力于电子半导体领域的特种气体产业化,已逐步实现了多种产品的进口替代。2023年公司在半导体行业实现营收7.43亿元,同增58.41%,毛利率增加3.70pct至47.67%。公司拳头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供应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联芯集成等知名半导体客户;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
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实现量产,氦气资源保障下游客户需求。公司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广东芯粤能已于2023年8月量产供应,开始贡献稳定的营收及利润。同时,公司不断开拓新项目,已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等多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公司积极探索氦气资源,于2023年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提升。2023年,公司已销售进口的16个液氦储罐氦气。公司氦气资源除充分保障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泛半导体客户需求外,还渗透至医疗及工业领域。
纵向创新构筑技术壁垒,横向布局拓展跨区业务。公司持续纵向创新,加大研发投入,2023年研发费用8630万元,同增1.94%;获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公司坚持横向布局,通过新建及并购等方式拓展跨区域的业务,开拓中大型现场制气业务,金宏润气体空分项目、淮南金宏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株洲华龙氢气项目等3个项目成功封顶;核心区域不断增加零售网点,在长三角核心区域收购上海振志、上海畅和、上海医阳三家医用氧销售公司,整合上海医用氧销售渠道;同时,积极拓展海外业务,2023年新突破22个国家,累计出口覆盖32个国家。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4.10/5.28亿元,预测2026年归母净利润6.36亿元,对应PE为23/18/15x(估值日2024/4/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23 | 华鑫证券 | 吕卓阳,毛正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业绩稳定增长,“特气+大宗”并驾齐驱 | 2024-03-29 |
金宏气体(688106)
事件
金宏气体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度实现营业总收入24.27亿元,同比增长23.40%;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37.4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2.87亿元,同比增长49.90%。
投资要点
特气业务贡献突出,新品研发进程顺利
2023年公司特种气体业务实现营收10.90亿元,同比增长46.50%,收入占比由39.23%升至2023年46.34%,主要系目前集成电路国产替代加速及公司特种气体业务板块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公司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高竞争力产品已正式供应中芯国际、海力士、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等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产品销量大幅增加。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等7款产品已进入产业化过程。得益于公司特种气体的快速放量,公司2023年特种气体收入占比进一步提升,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电子大宗持续增长,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
电子大宗方面,2023年公司进一步加强电子大宗载气业务的服务能力,实现营收8.52亿元,同比增长7.5%,毛利率为34.2%,呈稳健增长态势。订单方面,公司取得华润上华、苏州龙驰、卫光科技三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订单。项目方面,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量产供应,是公司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正式量产,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完整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开发、建设、运行能力,将为公司开拓新的增长空间。此外,公司于2023年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氦气资源充分保障集成电路客户需求。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8.88、34.26、44.17亿元,EPS分别为0.81、1.01、1.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19、14倍。2023年,在集成电路国产替代需求及新增产品的驱动下,公司核心特气产品量价齐升,表现亮眼。随着在建项目逐步推进,多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陆续兑现,产能与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显现,有望持续受益,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风险,产能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涨价风险等。 |
24 | 群益证券 | 费倩然 | 维持 | 增持 | 特气占比提高,新签现场制气项目 | 2024-03-28 |
金宏气体(688106)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收24.27亿元,yoy+23.4%;归母净利润3.15亿元,yoy+37.48%,与业绩快报一致。Q4单季公司实现营收6.47亿元,yoy+22.1%,qoq+0.2%;实现归母净利润0.56亿元,yoy-6.9%,qoq-42.2%。
公司同时公布2023年利润分配方案,每股拟派0.35元,股息率为1.76%。
结论与建议:公司特气版块占主营比例进一步提高,整体毛利率持续提升。大宗气体稳定发展,新建空分项目保障供应,降低成本。现场制气项目签约大单,后续将形成示范效应,带动整个板块发展。公司大宗气体为本,大力发展特气版块保障成长,我们看好公司进一步提高特气市占率,多板块协同发展,成长为国内综合性气体龙头。
特气占比持续提高,毛利率同比提升:2023年公司营收和利润实现同比双增,毛利率同比提高1.76pct到3.56%。高毛利的特气和现场制气板块快速增长带动了公司营收和毛利率提升。分板块来看,公司特气版块超过大宗气体成为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最大的版块,2023年公司特气版块实现营收10.89亿元(yoy+46.5%),占主营业务比例由39.23%提升至46.34%,版块毛利率微降0.87pct到40.36%。大宗气体版块实现营收8.52亿元(yoy+7.5%),版块毛利同比降低0.86pct到34.2%。现场制气版块实现营收2.00亿元(yoy+43.8%),板块毛利率为59.84%。燃气版块实现营收2.1亿元(yoy-4.9%),版块毛利率为18.99%。
新产品持续导入,丰富特气品类:公司现有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优势产品已批量供应至中芯国际、海力士、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华力集成等知名半导体客户。公司加大优势品种布局,在四川眉山和越南分别投建了1万吨和6千吨超纯氨产品,在河南平顶山新建5000吨氧化亚氮产能,产能投放有望支撑销量增长。新产品来看,高纯二氧化碳、电子级正硅酸乙酯正在导入半导体客户,目前部分客户已实现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产品正处于产业化进程中。我们看好公司特气品类持续丰富,产品结构不断优化,不断打开特气成长空间。
电子大宗载气业务持续推进,现场制气业务再签新单:公司持续推进电子大宗载气版块的业务,自2021年11月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首单大宗载气业务后,公司目前已签订广东芯粤能、广东光大、厦门天马、无锡华润、苏州龙驰、西安卫光共7个大宗载气项目,订单金额超40亿元。广东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投产,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完整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开发、建设、运行能力。目前北方集成电路项目也已经开始正式供气,看好公司在电子大宗载气版块持续提升市场份额。除电子大宗现场制气业务外,公司2023年共计签署了浙江鸿禧、迈为科技、浙江国康等5项中小型现场制气项目,累计投产雅安百图、宁波泰睿思、苏州维信等9项现场制气项目。2024年3月22日,公司发布公告,与营口建发盛海有色科化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建厂供应合同”,通过新建1套66000Nm3/h空分装置,向客户供应氧气和氮气。测算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24亿元(不含税),预计2025年8月开始供气,合同期限为20年,预计每年将为公司带来约1.2亿元的新增收入,这是公司在积累了中小型现场制气经验后的一大突破。由于现场制气项目合同年限较长,随着公司现场制气订单的增加,将为公司带来多年稳定的持续的盈利,公司业绩确定性进一步增强。
盈利预测:我们调整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15/5.19/6.35亿元(前值4.24/5.42亿元),yoy+32%/+25%/+23%,对应EPS为0.85/1.06/1.30元,目前A股股价对应的PE为22/18/14倍,估值偏低,维持“买进”评级。
风险提示:1、产品价格不及预期;2、新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等。 |
25 | 民生证券 | 方竞,李萌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报点评:23年业绩稳步增长,特气大宗两大业务双轮驱动 | 2024-03-26 |
金宏气体(688106)
事件:3月25日,金宏气体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4.27亿元,同比提升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提升37.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提升49.90%。
特气业务贡献显著,新品研发进程顺利。公司特种气体业务营收同比增长4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39.23%提升至46.34%。电子特种气体是半导体制造的关键材料,公司致力于电子半导体领域的特种气体产业化,已逐步实现了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等一系列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中芯国际、海力士、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华力集成等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
获得多个大宗载气订单,彰显综合性气体公司优势。公司进一步加强电子大宗载气业务的服务能力,取得主要进展包括:1)新订单。公司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等三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2)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正式量产。广东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1月量产供应,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完整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开发、建设、运行能力。3)氦气资源充分保障集成电路客户需求。公司于2023年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提升。公司已销售进口的16个液氦储罐氦气。公司氦气资源除充分保障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泛半导体客户需求外,还渗透至医疗及工业领域。
持续推进现场制气服务,实现产品和区域配套服务。光伏行业方面,公司持续增加优势产品的产能。眉山金宏超纯氨项目于2023年7月试生产,越南金宏超纯氨项目正在产业化推进过程中。除自有产品外,公司积极获取客户所需的关键气体资源,稳步推进与中能硅业、SK等硅烷气厂商的合作,资源量稳步增加。公司持续为光伏行业客户提供现场制气服务,扬州晶澳、宣城华晟一期项目、合肥大恒等光伏客户供气项目已投运,新增浙江鸿禧、宣城华晟二期项目、无锡华晟等项目现场制气订单。区域配套上,公司新建的眉山金宏超纯氨项目、越南金宏超纯氨项目均为匹配战略客户新增需求,优化区域供应链,提供“隔墙式”产品服务。
投资建议:随着在建项目逐步推进,产能与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1/5.42/6.93亿元,对应现价2023-2025年的PE为23/18/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增长不及预期;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26 | 国信证券 | 杨林 | 维持 | 买入 | 电子气体占比提升,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 2024-03-26 |
金宏气体(688106)
核心观点
发力电子气体,2023年业绩高速增长。2024年3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比增长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元,同比增长37.48%;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49.22%。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为62.40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达到31.71亿元。
电子特气新品滚动推出,产品实现矩阵布局。公司现有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高纯氢气等特气产品已批量供应至中芯国际、海力士、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华力集成等知名半导体客户;2023年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也已通过部分一线客户认证,实现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等7款产品正处于产业化进程中。随着公司电子特气产品的有序推出与认证导入,将在持续优化公司产品结构的同时,进一步稳固公司在电子气体领域的市场地位。
新增大型现场制气订单,带来更多业绩确定性。2024年3月22日,公司发布签订日常经营合同的公告,公司与营口建发盛海有色科化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建厂供应合同”,通过新建1套66000Nm3/h空分装置,供应氧气和氮气。根据合同测算,合同金额约为人民币24亿元(不含税),预计2025年8月开始供气,合同期限为20年。随着公司大型现场制气订单的增加,公司收入、利润确定性将进一步增强。
坚定发展纵横战略,构筑核心竞争力。纵向上,公司通过增加研发投入力度、产学研结合等方式,针对电子特气、工业大宗气在新品研发、气体检测、气体包装等领域均取得了新进展;横向上,公司有计划地通过跨区域新建、收并购等方式实现了海内外多区域布局,业务范围覆盖全球32个国家,逐步成长为国内领先的综合气体公司。
风险提示:主营产品价格下降的风险;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电子特气新产品投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基于电子特气认证壁垒较高的特性,公司核心产品将在较长时间内在客户端保持竞争优势,产品盈利能力较为稳定。且随着公司新品的滚动推出,公司产品结构将不断优化,毛利率仍有持续优化空间。我们维持对公司2024-2025年归母净利润4.01/4.97亿元的预测,预计公司2026年将实现收入44.12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6.14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4/20/16x,维持“买入”评级。 |
27 | 开源证券 | 罗通,刘天文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3年业绩大幅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 2024-03-26 |
金宏气体(688106)
19.88 2023年业绩大幅增长,盈利能力持续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4.27亿元,同比+23.40%;归母96.80净利润3.15亿元,同比+37.48%;扣非归母净利润2.87亿元,同比+49.90%;销96.80售毛利率37.73%,同比+1.76pcts。2023Q4单季度实现营收6.47亿元,同比4.87+22.13%,环比+0.23%;扣非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18.25%,环比-29.72%;4.87销售毛利率35.81%,同比-0.22pcts,环比-1.36pcts。公司2023年利润增长的主44.09要原因为:(1)公司积极把握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2)公司客户结构及主营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特气产品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考虑到新产能投产需要一定的爬坡周期,我们小幅下调公司2024-2025年业绩,新增2026年业绩,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85/4.84/6.04亿元(2024-2025前值为4.01/5.00亿元),对应EPS为0.79/0.99/1.24元(2024-2025前值为0.82/1.0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5.2/20.0/16.0倍。我们看好公司综合性气体服务平台的长期发展空间,维持“买入”评级。
特种气体业务收入及其占比均有提升,公司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特种气体业务2023年实现营收10.90亿元,同比+46.50%,主要系公司特种气体业务板块产品类型不断丰富。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中芯国际、海力士等知名半导体客户,产品销量大幅增加;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均已实现部分客户小批量供应。受益于公司特种气体的快速放量,公司2023年特种气体收入占比提升至46.34%,较2022年提升7.11pcts,业务结构持续优化。
电子大宗载气业务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现场制气订单、项目均有突破公司2023年大宗气体业务实现营收8.52亿元,同比+7.50%;现场制气业务实现营收2.00亿元,同比+43.81%。订单方面,公司取得华润上华、苏州龙驰、卫光科技三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项目方面,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量产供应,是公司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正式量产,将为公司业绩带来新的增长点。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28 | 平安证券 | 陈潇榕,马书蕾 | 维持 | 增持 | 高纯氨等特气+现场制气双轮驱动业绩增长 | 2024-03-26 |
金宏气体(688106)
事项: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24.27亿元,yoy+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5亿元,yoy+37.48%;归母扣非净利润2.87亿元,yo+49.9%;销售毛利率为37.73%。2023年利润分配预案: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5元(含税)。
平安观点:
光伏需求强劲驱动高纯氨等产销高增,公司特气业务营收表现亮眼。2023年公司特种气体实现营收10.9亿元,同比增长46.50%,占主营业务收入比重由2022年的39.23%升至2023年46.34%,毛利率为40.36%,特气产销同比增加70.49%和118.08%,主要系超纯氨、高纯氢气、高纯氧化亚氮、混合气等高纯特气在下游光伏电池等领域需求旺盛带动下,销量实现同比高增;另外,公司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高纯特气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2023年,公司大宗气体业务实现营收8.52亿元,同比增加7.5%,毛利率为34.2%,大宗气产销同比增加27.98%和10.06%,该业务整体呈稳增长态势。2024年公司经营业绩目标:营业收入目标为28.88亿元,同比增长率19%;净利润目标4.10亿元,增长率为25%。
开拓中大型现场制气业务,签署项目兑现提供高增量收益。2023年,公司现场制气及租金业务实现营收2.0亿元,同比增长43.81%,毛利率为59.84%,主要系部分新建项目投产带来可观的增量收益。公司持续为光伏行业客户提供现场制气服务,扬州晶澳、宣城华晟一期项目、合肥大恒等光伏客户供气项目已投运,新增浙江鸿禧、宣城华晟二期项目、无锡华晟等项目现场制气订单。2023年8月收购稷山县铭福气体有限公司,获得山西省运城市3套空分装置现场,实现中型现场制气(空分群)项目突破。报告期内,公司共计新增签署浙江鸿禧、迈为科技、浙江国康等5项中小型现场制气项目,累计投产雅安百图、宁波泰睿思、苏州维信等9项现场制气项目。
新建的大规模眉山超纯氨/氢气、嘉兴二氧化碳、株洲华龙氢气项目已处试生产状态。其中,眉山金宏1万吨超纯氨于2023年7月试生产,4000万标方氢气于2023年7月试生产;嘉兴金宏20万吨/年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于2023年6月实现试生产;株洲华龙1440万标方氢气已于2024年1月试生产;另外,报告期内,公司已销售进口的16个液氦储罐氦气。
电子大宗载气大单将陆续逐步兑现。2023年8月,公司首个电子大宗载气-广东芯粤能项目(合同金额10亿元)正式量产,目前广东芯粤能项目(已履行金额2407.33万元)、北方集成电路项目(12亿元,已履行金额8758.93万元)已量产供气,处于稳定运营状态;另外,已中标的广东光大项目、厦门天马项目、无锡华润上华项目、苏州龙驰项目目前暂未正式供气,后续将陆续开启供气兑现合约。
投资建议:2023年,在终端光伏装机需求同比高增驱动下,公司超纯氨等核心特气产品量价齐升,营收仍维持20%以上的增速,后续随着大规模在建项目按计划推进投产,多个现场制气和电子大宗载气项目陆续兑现,叠加下游光伏需求仍显强劲、半导体基本面渐回暖,公司整体业绩有望维持20%左右的同比增速,预计2024-2025年实现归母净利润3.94、4.96亿元(较原预期4.55、5.60亿元下调,考虑到新增大宗气项目放量增速有所放缓,下调其产销增速),新增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6.20亿元,对应2024年3月25日PE分别为24.6、19.5、15.6倍,看好公司特气项目和现场制气项目陆续投产带来的增量收益,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终端需求增速不及预期。若半导体和显示面板产业上行周期延后开启,光伏电池产业需求下行,终端需求不及预期,则公司电子特气业务需求难释放,业绩增速可能受限。2)海外企业大幅扩产。若海外巨头企业大幅提高特气产能规模,以规模和技术优势挤占中国特气市场,则可能造成部分特气产品竞争激增,产能过剩的局面。3)技术突破受阻的风险。若海外严格限制相关技术出口,国内企业在高壁垒高纯特气产品上的研发和工业化量产短期难以突破,则可能造成国产替代进程受阻延后的情况。4)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若原料空分气和能源价格受极端气候、海外地缘政治等因素影响,供需格局出现较大变动,则价格可能大幅波动,从而造成公司生产成本的抬升。 |
29 | 开源证券 | 罗通,刘天文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大宗气体签新单,现场制气项目持续推进 | 2024-03-22 |
金宏气体(688106)
工业气体签新单,看好大宗气体现场制气商业模式,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签订日常经营合同的公告,于2024年3月21日与营口建发盛海有色科化有限公司签订“投资建厂供应合同”,通过新建1套66000Nm3/h空分装置,向对方供应工业气体产品—氧气和氮气。根据测算,该合同金额约为24亿元,合同期限20年,暂定为2025年8月1日开始供气。若本供应合同顺利履行,将会对公司未来经营业绩产生积极影响,有利于提升公司的持续盈利能力和核心竞争力,且能对现有业务之间的协同带来有益的帮助。我们持续看好公司大宗气体现场制气商业模式的长期发展空间,维持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9/4.01/5.00亿元,对应EPS为0.66/0.82/1.03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8/24.5/19.7倍,维持“买入”评级。
大力开拓大宗气体现场制气市场,产业化项目持续推进
公司深耕大宗气体现场制气市场,在持续发展中小型现场制气的同时,突破适合公司的中大型现场制气项目,并借此强化业务间的协同效益,进一步提升现场供气的综合服务水平,提高公司成长上限。公司于2023年6月成立大工业事业部,并于2023年8月获得山西省运城市3套空分装置现场,实现了中型现场制气(空分群)项目突破。此次营口7万等级空分项目的中标,公司实现了大型现场供气项目的突破,整体技术实力进一步得到市场验证。
电子大宗现场制气项目稳步推进,新赛道广阔市场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根据广钢气体招股说明书,2023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预计为103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22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积极布局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业务,截至2023年半年报,公司已经签署相关项目7个,分别为: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广东芯粤能、广东光大企业集团、厦门天马光电子、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和西安卫光科技。随着公司在电子大宗现场制气业务布局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项目的投产运行,将为公司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30 | 国金证券 | 陈屹,金维 | 首次 | 买入 | 优质的综合气体服务商,电子气体全面布局 | 2024-03-12 |
金宏气体(688106)
投资逻辑:
大宗/特气同步布局,横向纵向双线发展。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涉足大宗气体与电子气体业务,并在横纵向方面共同发力的供应商。23年业绩快报显示全年24.3亿元收入,YOY+23.4%,归母净利润3.19亿元,YOY+39.3%。公司横向上市以来完成10笔并购交易,将零售气站业务横向拓展至华东、华中区域;纵向开发新的产品品类、应用场景与服务模式,在电子特气新品研发、电子大宗业务拓展、碳捕集等方面发力。23年8月,公司发行可转换债券募资10.16亿元,转股价27.48元/股,主要用于电子特气、碳捕集、制氢等项目。
半导体行业拐点初现,公司多类电子特气产品待投。3Q23全球半导体销售额达1347亿美元,连续两季度增长,存储价格回暖,存储原厂稼动率降幅有望逐季收敛。公司未来几年将有10余个项目的多类产品投产,电子特气领域拳头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当前产能2.2、0.8万吨,预计24年新增0.6、0.5万吨;23年以来新增特气产品正硅酸乙酯0.12万吨和高纯二氧化碳1.1万吨,目前处于客户导入阶段;24年以后将有全氟丁二烯、八氟环丁烷、乙硅烷等7个产品陆续投产,聚焦集成电路客户。
电子大宗开始贡献收入,全面布局氦气业务。21年以来公司签订了7笔电子大宗业务订单,累计合同金额40亿元以上,合同期15年左右,23年起广东芯粤能、西安卫光等项目已量产供气,北方集成处于临时供气状态,随着在手项目逐渐投产与爬坡,预计后期将逐步贡献稳定收益。对于电子大宗中的重要产品氦气,公司22年开始开拓一手氦源,23年公司规划进口12氦罐氦气,并多方开拓氦罐、氦源,23年上半年氦气业务收入约5000万,对比22年全年收入为7500多万,增量显著。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公司横向拓展的充装站点目前已初见成效,纵向在电子气体领域加深布局,预计23-25年归母净利润3.19、4.07、5.03亿元,对应EPS0.66、0.84、1.03元/股,给予公司24年30倍估值,对应目标价25.10元/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电子特气部分下游需求降速、电子特气部分品类竞争加剧、大宗气体下游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新项目进展不及预期。 |
31 | 开源证券 | 罗通,刘天文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3年业绩高增长,电子大宗+特气双轮驱动 | 2024-02-27 |
金宏气体(688106)
2023年业绩高增长,产品结构持续优化,维持“买入”评级
2023年2月25日晚间,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比+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39.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49.22%。单季度,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7亿元,同比+22.13%,环比+0.23%;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0.19%,环比-38.06%;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15.65%,环比-31.27%。公司盈利能力稳步提升,主要受益于公司加大市场开拓力度产品、产品结构优化叠加公司各项费用放缓等因素。我们持续看好公司电子大宗和电子特气业务快速发展带来的业绩提升,但考虑到新产品、新项目达到稳定盈利需要一定周期,我们调整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为3.19/4.01/5.00亿元(前值为3.33/4.41/5.73亿元),对应EPS为0.66/0.82/1.03元(前值为0.68/0.91/1.18),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3/24.2/19.4倍,维持“买入”评级。
电子大宗现场制气项目稳步推进,新赛道广阔市场打开公司成长空间
根据广钢气体招股说明书,2023年我国电子大宗气体市场规模预计为103亿元,预计2025年将增长至122亿元,市场空间广阔。公司积极布局电子大宗气体现场制气业务,截止至2023年半年报,公司已经签署相关项目7个,分别为:北方集成电路技术创新中心(北京)、广东芯粤能、广东光大企业集团、厦门天马光电子、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和西安卫光科技。随着公司在电子大宗现场制气业务布局的不断深入以及相关项目的投产运行,将为公司业绩带来积极影响。
横纵双向布局,产品矩阵不断丰富
横向布局方面,公司积极推广跨区域发展模式,有计划地通过新建及并购等方式拓展跨区域的业务。纵向布局方面,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产品矩阵进一步丰富。目前公司已逐步实现了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的国产化,在建特气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等也正在加速产业化。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产能释放不及预期;客户导入不及预期。 |
32 | 民生证券 | 方竞,李萌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业绩快报点评:23年业绩符合预期,特气大宗两大业务并驾齐驱 | 2024-02-27 |
金宏气体(688106)
事件:2月25日,金宏气体发布2023年度业绩快报公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4.27亿元,同比提升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提升39.2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提升49.22%。
Q4单季度营收创新高,收入规模有望持续增长。23年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收6.47亿元,同比提升22.08%,环比提升0.15%;实现归母净利润0.6亿元,同比持平,环比下滑38.1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7亿元,同比下滑5%,环比下滑32.14%。公司作为综合性气体服务商,下游行业市场认可度不断提升,特种气体、大宗气体产品销量同比增加,随着特气新品的不断放量,业绩有望持续增长。
特气业务进展顺利,电子大宗持续扩展。特气业务方面,公司优势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已正式供应了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联芯集成、积塔、华润微电子、华力集成等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其中高纯二氧化碳已实现小批量供应。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电子大宗方面,公司在2023年取得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西安卫光科技等三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首个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广东芯粤能项目正式量产。公司与中集安瑞科开展液氦储罐的战略合作,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增加,充分保障集成电路客户需求。
坚定纵横发展战略,纵向创新横向并购。公司进一步加大技术创新的投入力度,通过了第二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并荣膺“2023苏州民营企业创新100强”。公司凭借行业发展优势,通过新建及并购拓展跨区域的业务。2023年,公司在长三角核心区域收购上海振志、上海畅和、上海医阳三家医用氧销售公司,进一步整合上海区域的医用氧销售渠道。金宏设立越南分公司建设超纯氨生产项目,布局东南亚市场。嘉兴金宏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进入试生产阶段。金宏润气体空分项目、淮南金宏食品级二氧化碳回收项目、株洲华龙氢气项目等三个在建项目成功封顶。眉山金宏氢气和超纯氨项目试生产。广东芯粤能半导体项目电子大宗载气项目正式量产供气。
投资建议:随着在建项目逐步推进,产能与技术优势将进一步显现。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19/4.22/5.44亿元,对应现价2023-2025年的PE为30/23/1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增长不及预期;客户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33 | 中泰证券 | 孙颖,王芳,聂磊,杨旭,张昆 | 维持 | 买入 | 特气业务贡献显著,以综合型定位稳步成长 | 2024-02-27 |
金宏气体(68810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报告期内预计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亿元和3.2亿元,分别同比+23.4%和+39.3%,其中单Q4预计实现营收和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亿元和0.6亿元,分别同比+22.1%和-0.2%,环比+0.2%和-38.1%。
电子大宗已稳定贡献增量,多个项目将陆续投产。电子大宗载气市场广阔,且兼具现场制气模式的盈利稳定性和应用于电子领域的高附加值。公司于2021年11月拿到北方集成的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订单,开启电子大宗战略业务领域后,在业务上获得持续性进展,相继与广东芯粤能、广东光大、厦门天马光电子、无锡华润上华、苏州龙驰半导体、西安卫光科技签订电子大宗气体供应合同,目前在手有7个订单,其中北方集成创新中心项目处于临时供气状态,广东芯粤能项目、西安卫光项目已量产供气,处于稳定运营状态。据公司公众号,截至2023年11月,福建省重点项目厦门天马光电子大宗载气站已实现顺利送气,或在2024年实现稳定运营收费。同时,除了后续在手订单逐步量产贡献持续增长外,电子大宗载气与电子特气两者客户群体高度重叠,存在良好的协同效应,或将助力公司半导体电子特气产品的导入。
特气业务业绩贡献显著,期待新品逐步放量。据公司公告,公司特种气体占主营收入的比例在2023年前三季度高达50.5%;根据我们的测算,2023年公司特种气体业务的营收规模或将达到40%左右的同比增长,贡献显著。我们认为特种气体业务的显著增量一方面来自于电子大宗载气业务的从0到1,另一方面得益于公司超纯氨等拳头产品受益光伏需求景气量价齐升。公司超纯氨及高纯氧化亚氮产品已供应至中芯国际、海力士、镁光、联芯集成、积塔等一批知名半导体客户。截至2024年1月,眉山特气项目、株洲氢气项目均在试生产过程中,嘉兴二氧化碳项目已经完成验收。与此同时,公司投产新品电子级正硅酸乙酯、高纯二氧化碳正在积极导入集成电路客户,其中高纯二氧化碳已有2家客户批量供货,电子级正硅酸乙酯已有2家客户于2023年11月开始批量供货;在建新品全氟丁二烯、一氟甲烷、八氟环丁烷、二氯二氢硅、六氯乙硅烷、乙硅烷、三甲基硅胺等7款产品正在产业化过程中。
积极探寻氦气资源,构建液氦储罐壁垒。氦气被称为“气体黄金”,全球产气集中,国内进口依赖度高,是重要的战略资源。据公司公告,公司于2023年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增加。据公司公告,公司计划2023年进口氦罐12个,截止2023年9月25日,已到位9个,23H1氦气销售额约为5000万。公司氦气资源除充分保障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泛半导体客户需求外,也在积极渗透医疗及工业客户。
坚定纵横发展战略,持续看好大宗气体未来增长。公司具备领先同业的高效运维管理能力,在苏州区域实现高市占率的同时仍可实现高增速增长,据公司公众号,截至2023年12月18日,公司吴江分公司2023年未税销售超过1亿元,同比增长43%,超额实现年度既定目标,且瓶装气销售也突破百万瓶,创历史新高。苏州区域的成功基因使公司坚定推进从苏州向异地扩张的横向战略布局,加速形成区位卡位,公司开拓区域战略:1)以苏州优势区域为中心向外开拓,围绕长三角区域布局;2)聚焦经济体量相对好的区域。据公司公告,2023年1月,公司参股了北京悟空气体有限公司,布局特种气体资源;于2023年3月设立了金宏气体(启东)有限公司,建设气体充装站项目,设立金宏气体(天津)有限公司,为客户提供气体相关服务,完成了对上海畅和、上海振志及上海医阳的收购,整合上海地区医用销售渠道;2023年5月,设立越南子公司,建设超纯氨生产项目,布局东南亚市场。在特气业务顺利拓展的同时,公司也持续布局大宗气体业务,2023年公司签署了浙江鸿禧、迈为科技、浙江国康等5项现场制气项目,累计投产雅安百图、宁波泰睿思、苏州维信等6项现场制气项目,伴随苏相空分项目的投产,公司气源自给能力将不断提高。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工业气体民营领军者,坚持贯彻纵横发展战略,在大宗气体和特种气体的双轮驱动下,兼具成长弹性及持续性。考虑到光伏等下游需求的预期变化以及公司电子大宗等项目的投产节奏,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2023-2025年归母净利分别为3.2/4.0/5.0(前值为3.3/4.1/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39.3%/23.8%/26.1%(前值为43.4%/24.5%/29.7%),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30.1x/24.3x/19.3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成本涨幅超预期、需求不及预期、行业新增供给超预期、安全生产、商誉减值、报告使用的资料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 |
34 | 国信证券 | 杨林 | 维持 | 买入 |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2023年业绩快速增长 | 2024-02-27 |
金宏气体(688106)
事项:
公司公告:2024年2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业绩快报,公告显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比增长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39.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49.22%。
国信化工观点:1)公司全年营收及利润同比快速增长,纵向集中拓展特种气体品类,扩大市场份额,横
向整合大宗气体渠道,实现跨区经营;2)主营产品超纯氨受供需结构影响,2023年Q4价格略有下滑,另外受资产减值损失以及计提费用影响,一定程度上影响公司Q4利润水平,但公司通过增强光伏客户配套服务与区域服务方式,提升了公司在光伏客户端的品牌力,夯实了公司优势产品竞争力;3)公司自2021年起,电子大宗业务快速发展,目前广东芯粤能等部分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已贡献稳定的营收及利润,未来将陆续有新订单带动公司利润上行。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综合发展大宗零售气体与电子气体的战略思路,随着电子特气新产品产能投放与收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
前期我们基于对电子特气产品国产替代趋势的综合判断,对公司主营产品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价格以及销量给予了更为乐观的预期,但考虑到超纯氨以及高纯氧化亚氮价格受光伏产业链的供需影响存在价格波动,2023年Q4以来产品价格略有下调,且存在竞争加剧的风险,我们对公司主营业务的收入增速以及毛利率水平进行谨慎下调。
我们根据公司2023年业绩快报数据,调整2023年营收为24.27亿元(前值为25.59亿元),调整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3.19亿元(前值为3.60亿元);谨慎下调公司在大宗气体与特种气体业务收入的增速以及毛利率水平,调整公司2024-2025年营收至29.57/36.50亿元(前值为32.41/40.61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01/4.97亿元(前值为4.68/5.33),当前股价对应PE为30/24/19x,维持“买入”评级。
评论:
特气占比提升、产品结构优化助力公司全年营收及利润同比快速增长
根据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4.27亿元,同比增长23.40%;实现归母净利润3.19亿元,同比增长39.2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85亿元,同比增长49.22%。2023年,公司把握住了光伏用特种气体市场机遇,加大市场开发力度,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等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同时,公司不断优化客户结构,高毛利特气产品占总收入的比重进一步提高,带来公司营收、利润的快速增长。
2023年全年光伏用特气需求较好,公司持续深化光伏客户配套服务,实现品牌力有效提升
公司特气业务板块下超纯氨的价格受有效供需影响呈现出一定的波动性,2023年光伏市场的需求较好,超纯氨价格整体呈上升趋势;2023年Q4开始超纯氨价格略有下行,叠加Q4计提费用以及资产减值损失,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公司Q4利润情况,2023年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47亿元,创下单季度最高水平,实现归母净利润0.60亿元,同比基本持平。
但公司持续深化与光伏客户的配套合作,增强客户粘性,实现在光伏客户端的强品牌认可度:一方面,公司通过超纯氨、高纯氧化亚氮、硅烷、现场制气等产品服务实现配套,为光伏客户提供一站式产品服务;另一方面,在客户密集区域,公司建设了新的产能设施,形成“隔墙工厂”的区域供应链模式,实现区域配套。
图4:金宏气体2023年单季度归母净利润(亿元)和同比增速
部分电子大宗载气项目开始供气,逐步贡献稳定营收
公司从上市来开始全方位布局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在开发、设计、建设、运营上非常齐备,逐渐与国际巨头接轨。公司不断打磨自身综合稳定服务能力,逐步获得诸多电子领域客户认可,在国内电子大宗气体市
场具备一定的先发优势。公司于2021年11月拿到首单,北方集成创新中心电子大宗载气项目订单,订单金额达12亿元,合同期为15年。根据公司公告,广东芯粤能项目于2023年8月1日正式量产,标志着公司已具备完整电子大宗载气业务开发、建设、运行能力。此外,公司于2023年5月与中集安瑞科举行液氦储罐战略合作签约,多方开拓液氦储罐的采购渠道,储罐数量稳步增加。公司氦气资源除充分保障集成电路、液晶面板等泛半导体客户需求外,还渗透至医疗及工业客户。
投资建议:看好公司长期综合发展大宗零售气体与电子气体的战略思路,维持“买入”评级
我们看好公司长期综合发展大宗零售气体与电子气体的战略思路,随着电子特气新产品产能投放与收并购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提升,公司业绩将持续增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