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首次 | 买入 | 煤电一体化 | 2024-07-05 |
新集能源(601918)
1.公司简介
中煤新集能源股份有限公司是中煤集团控股、煤电新能源并举的大型能源企业,也是安徽省内四大煤炭企业之一。截止2023年末,公司矿权内资源储量62.14亿吨,生产矿井合计产能2350万吨/年。公司在建和筹建多个电厂,公司参控股总装机将从目前的3290MW,增加到远期的9250MW。
2.安徽能源市场分析
安徽省电力消费呈现出较快增长的态势。2024年1~4月,全省全社会用电量为1096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6%(显著高于同期全国整体用电量增长9%)。
火电仍占据安徽省能源主导地位,也是未来安徽经济发展用能增长的重要依托。同时随着风电光伏的发展,火电的调峰属性增强。安徽省的火电利用小时数明显高于全国电厂发电设备累计平均利用小时数,如2023年安徽省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为5090小时,全国平均仅为4466小时)。
3.新集能源优势
1)安徽区位优势:安徽省相比其他主要经济大省,煤价中等偏低,电价中等偏高,利用小时基本各省最高。我们估算,安徽投资煤电的IRR约为7.9%,考虑70%的负债率的ROE水平可达26.5%,相比山东、内蒙、上海等,安徽是煤电投资回报率较高的省份。
2)公司煤电一体化优势:一体化可以熨平煤价周期,使得公司业绩稳定性和远期的分红预期稳定性增强。我们测算,拟在建项目完全达产后,新集能源“电/煤比”从目前的15%左右,远期将达到57%。
4.盈利预测与估值
预计24/25/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22.2/26.4/34.2亿元,对应EPS分别0.86/1.02/1.3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1.6/9.7/7.5倍,参考同行煤电一体化的公司,按照2024年的归母净利润给15倍PE给予目标价13元/股,首次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安徽经济发展放缓或其他因素造成未来电厂投资回报率低于预期的风险;安徽省新能源发展过快造成火电被挤出的风险;测算具有主观性的风险。 |
22 | 山西证券 | 胡博,刘贵军 | 维持 | 买入 | Q1营收、利润双增,煤电一体化助力经营稳健 | 2024-04-30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亿元,同比+5.59%;实现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0.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0.16%;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4.32%,同比减少0.7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9.78亿元,同比+40.35%。截至2024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383.15亿元,同比+5.57%,净资产141.61亿元,同比+4.75%。
事件点评
Q1煤炭产、销减量,售价同、环比提高,收入增长。2024Q1公司原煤产量501.43万吨,同比-9.41%,环比2023Q4变化+4.51%;商品煤产量469.44
万吨,同比-1.53%,环比+4.73%;由于公司计划2024年原煤产量1820万吨,同比-6.04%,叠加一季度假期及安监影响,一季度产量符合预期。Q1实现商品煤销量452.39万吨,同比-5.44%,环比+1.58%。Q1实现煤炭销售收入26.01亿元,同比+1.49%,环比+1.86%;销售成本15.68亿元,同比+1.24%,环比-14.01%;销售毛利10.33亿元,同比+1.87%,环比+41.45%;吨煤售价574.93元/吨,同比+7.33%,环比+0.27%。吨煤毛利228.41元/吨,同比+7.73%,环比+39.25%。煤炭业务毛利率39.73%,同比提高0.15个百分点,环比提高11.12个百分点。
Q1电量、电价双增,电力板块成长仍有空间。受益于板集电厂投产等影响,公司预计2024年发电量115亿千瓦时,同比+9.74%;其中2024Q1公司发电量实现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环比-19.83%;上网电量23.32亿千瓦时,同比+27.92%,环比-19.83%;Q1平均上网电价0.4081元/千瓦时,同比+1.49%。公司筹备建设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产量40%左右,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较强。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85\0.88\0.90元,对应公司4月29日收盘价8.80元,2024-2026年PE分别为10.4\9.9\9.8倍。安徽地区煤炭、电力缺口明显,公司作为地区重要煤、电供应商,煤、电缺口导致地区煤炭、电力价格相对强势;同时,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下,公司经营相对稳健,未来产、销、业绩有保障;另外,公司控股大股东位煤炭核心央企集团之一的中煤集团,我们看好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给公司带来的估值提升空间;因此,我们继续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煤炭价格超预期下行风险;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风险;电价下降风险;安生产生风险;资产注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
23 | 国海证券 | 陈晨,王璇,林国松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一季报点评报:热值改善贡献盈利增量,两座电厂开工建设,煤电一体化进程加快 | 2024-04-26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
2024年4月26日,新集能源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6亿元,同比+5.6%,利润总额实现9.1亿元,同比
13.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实现6.0亿元,同比+0.6%,归母净利润增速低于利润总额增速的原因主要是所得税率同比提升5.2pct(2024Q1所得税2.5亿元,同比+0.7亿元),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5.8亿元,同比-0.2%。基本每股收益为0.23元,同比+0.44%。加权平均ROE为4.32%,同比减少0.99个百分点。
投资要点:
煤炭业务:热值改善吨煤毛利同比提升明显。产销量方面,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商品煤产量469万吨,环比+4.7%,同比-1.5%,商品煤销量452万吨,环比+1.6%,同比-5.4%,吨煤售价575元/吨,环比+0.3%,同比+7.3%,吨煤成本347元/吨,环比-15.4%,同比+7.1%,吨煤毛利228元/吨,环比+39.2%,同比+7.7%。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煤炭业务具备两点优势:1)长协比例高(85%,截至2023年9月),市场价格影响小,2024年公司长协煤占比维持在85%;2)煤质改善,公司2023年7-8月煤炭平均发热量回归至4400-4450卡/克左右,较一季度平均发热量3991卡/克提升约410-460卡/克(提升约10-12%)。
电力业务:发电量同比提升。2024年一季度,发电量实现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上网电量实现23.32亿千瓦时,同比+27.9%。据2023年报披露,2024年计划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较2023年发电量104亿千瓦时稳步提升。
两座电厂开工建设,煤电一体化布局进一步完善。截至2024年4月,公司控股板集电厂(一期2×100万千瓦、二期2×66万千瓦)、上饶电厂(2×100万千瓦)、滁州电厂(2×66万千瓦)、六安电厂(2×66万千瓦),全资新集一电厂、新集二电厂两个低热值电厂,控股装机容量为798.4万千瓦;参股宣城电厂(1×63+1×66万千瓦),装机容量129万千瓦。合计权益装机容量563.01万千瓦,其中上饶电厂和滁州电厂分别于2024年3月26日、2024年3月28日开工建设。假设未来除上饶电厂使用少量外部煤外,其余电厂建成后全部自用煤,我们预计公司煤炭自供率或将超过90%(截至2023年6月底,自供率为40%),上下游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将进一步保障盈利稳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0.09/161.16/199.34亿元,同比增长9%/15%/24%,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58/25.25/28.13亿元,同比增长12%/7%/11%,折合EPS分别是0.91/0.97/1.09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8/9.1/8.2倍。考虑到公司长协煤比重高业绩波动小,煤质或将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同时未来电力资产达产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稳健性再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矿达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火电厂投产不及预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风险。
|
24 | 民生证券 | 周泰,李航,王姗姗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一季报点评:煤价逆势增长致毛利率提升,煤电一体稳步推进 | 2024-04-26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2024年4月25日,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亿元,同比增长5.59%;实现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增长0.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下降0.16%。
24Q1毛利率提升,管理费用率和所得税率同比增长。24Q1公司实现毛利润12.83亿元,同比增长10.74%,综合毛利率41.95%,同比提高1.95pct;期间费用率同比上升0.34pct至10.07%,主要是管理费用率同比提高了0.98pct;所得税率同比也提升了5.18pct至27.28%。
24Q1商品煤产量微幅下降,公司实现煤价和毛利逆势增长。1)产销量:
24Q1,公司实现原煤产量501.43万吨,同比下降9.41%;实现商品煤产销量为469.44和452.39万吨,同比下降1.53%和5.44%。2)价格、成本和毛利:
24Q1公司实现单位煤价为574.93元/吨,同比增长7.33%;单位销售成本为346.52元/吨,同比增长7.06%;单位毛利为228.41元/吨同比增长7.73%,单位毛利率为39.73%,同比提升0.15pct。
24Q1发电量同比大幅增长,上网电价实现微增。24Q1,公司发电量为24.6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10%;上网电量为23.3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27.92%;平均上网电价为0.4081元/千瓦时,同比增长1.49%。少数股东损益来看,公司少数股东损益主要是利辛电厂的少数股权,24Q1公司少数股东损益同比大幅增长89.12%至0.65亿元,印证了利辛电厂盈利的大幅提升。
新电厂开工,在建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控股子公司上饶新投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项目2*1000MW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电机组已于2024年3月26日正式开工建设;控股子公司中煤新集(滁州)发电有限责任公司新建项目2*660MW级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已于2024年3月28正式开工建设。此外,公司板集电厂二期2023年末工程进度已达到62.56%,公司规划2024年要达标投产,同时六安电厂上半年计划正式开工建设。公司各新建电厂稳步推进,加快推进火电、新能源项目进度,扎实推动“两个联营+”,未来有望贡献发电量增长。
投资建议:公司电厂项目陆续开工投产,业绩有望高速增长,且公司煤电一体的经营模式有助于盈利能力稳定于高位、推动估值提升。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4/28.31/34.1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97/1.09/1.32元/股,对应2024年4月25日收盘价的PE分别为9/8/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下行,煤质超预期下降,电厂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25 | 德邦证券 | 翟堃,薛磊,谢佶圆 | 维持 | 买入 | 煤质提升增强盈利,煤电协同未来可期 | 2024-04-26 |
新集能源(60191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年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亿元,同比+5.59%;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0.6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0.16%。
煤炭业务:煤质持续改善,增加盈利。1)产销量:2024年Q1,公司实现原煤产量501.43万吨,同比-9.41%;商品煤产量469.44万吨,同比-1.53%;商品煤销量452.39万吨,同比-5.44%。2)售价&成本:公司商品煤综合售价574.9元/吨,同比+7.33%。一季度公司煤炭洗选率93.6%,同比提升7.49pct,公司主要通过加强接续布局、系统优化,加强现场管控、地面洗选管理以及严格落实煤矸分流等措施,因此商品煤煤质较上年度同比提高,从而售价提升。商品煤单位成本346.5元/吨,同比+7.06%。3)毛利:公司商品煤单位毛利228.4元/吨,同比增长7.73%;煤炭业务毛利规模10.33亿元,毛利率40%。
电力业务:量价齐升,盈利稳健。1)发售电量:2024年Q1,公司实现发电量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0%;上网电量23.32亿千瓦时,同比+27.92%。2)电价方面:2024年Q1,公司电力业务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下同)0.4081元/千瓦时,同比+1.49%;电力业务实现收入9.52亿元,同比+29.8%。
电力项目远期增量可观,煤电协同有望深化。根据我们梳理,公司未来在建及规划项目总装机规模达5960MW,权益装机为3874MW,电力业务成长可期。根据投资者问答平台,板集电厂二期已于2022年11月开工,预计于2024年10月双机运行。公司新建火电项目将以自产煤供应为主,以北方长协煤炭、进口煤炭为辅,新项目投运之后,煤电协同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5-2027年电厂耗煤量覆盖自产煤的比例分别为52%、85%、100%。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在建火电项目规模以及煤电协同的提升空间,公司盈利成长性及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夯实。同时考虑到全国安监力度升级对产量的影响,我们略微调整此前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3.3、25.0、29.2亿元,按照4月26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10.0、9.3、8.0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煤炭价格大幅下跌;2)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3)新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
26 | 国投证券 | 周喆,林祎楠,朱心怡,朱昕怡 | 维持 | 买入 | 煤电协同发展,业绩稳健运行 | 2024-04-26 |
新集能源(601918)
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报告: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亿元,同比+5.59%,环比-3.02%;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0.62%,环比+216.65%;扣非归母净利润5.82亿元,同比-0.16%,环比+271.66%。
24Q1公司吨煤价格同环比双增,电价亦有上浮。据公司公告,煤炭业务方面,24Q1公司原煤产量501.43万吨,同比-9.41%/环比+4.51%;商品煤产量469.44万吨,同比-1.53%/环比+4.73%;商品煤销量452.39万吨,同比-5.44%/环比+1.58%。24Q1公司商品煤单位售价575元/吨,同比+7.33%/环比+0.27%。24Q1公司商品煤单位成本347元/吨,同比+7.06%/环比-15.35%。24Q1公司商品煤单位毛利228元/吨,同比+7.73%/环比+39.25%。电力业务方面,24Q1公司发电量为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0%/环比-19.83%;上网电量为23.32亿千瓦时,同比+27.92%/环比-19.83%;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为0.4081元/千瓦时,同比+1.49%。此外,受益于机组性能稳定、煤源煤质可靠,机组具备顶峰能力强、调节灵活等特点,公司在容量电价的获取方面具有优势,1-3月公司容量电费执行率分别是100%、98.97%、100%,平均容量电费获得率为99.66%,折合度电容量电费约为0.021元/千瓦时。
24Q1公司综合毛利率同比有增,综合净利率同比微降。得益于煤、电主业稳健运行,24Q1公司综合毛利率为41.95%,相比去年同期40.00%实现微增。24Q1公司销售/财务费用均实现微降,管理费用同比增幅较为明显为+29.45%。24Q1公司所得税实现2.48亿元,同比+39.48%;综合净利率为21.67%,相比去年同期21.69%稍有降低。
火电项目开工,大力推进煤炭与煤电联营。火电方面,公司有4个在建及筹建火电项目,据公司公告,板集电厂二期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开工,计划2024年10月双机建成投运;上饶电厂项目以及滁州电厂项目以及六安电厂项目均于2024年3月底开工,计划2026年双机建成投运;六安电厂计划2024年上半年正式开工。所有机组投产后,公司控股火电装机规模将从目前的200万千瓦提升至796万千瓦。新能源方面,公司已完工或开工项目有2个:公司办公园区1.57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经完工,毛集实验区5.81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已于近期开工建设;已核准或备案项目有3个:毛集实验区4.1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辛县南部1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集二矿塌陷区9万千瓦水面光伏项目。未来公司将继续实施“煤炭、煤电、新能源”一体化发展战略,依托自有煤炭资源,大力推进煤炭与煤电联营,在皖赣两省四市布局新建煤电项目,全面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5.55亿元、133.01亿元、157.98亿元,增速分别为-2.3%、5.9%、18.8%;净利润23.24亿元、25.07亿元、28.93亿元,增速分别为3.6%、9.2%、17.0%。公司作为中煤集团旗下上市煤企,煤炭资源区位优、储量大,销售煤种以动力煤为主,长协占比高增强业绩稳定性。同时火电在建或拟建项目基本位于安徽省内或周边,与公司所属煤矿距离较近,假设2026年全部火电项目投产后业绩有望大幅放量,届时公司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有望实现从煤炭股估值转向煤电一体化稳健资产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11.5xPE,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10.35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煤炭价格波动、生产安全风险、环保风险、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公司煤质风险、探矿权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火电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预测假设及模型误差超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
|
27 | 开源证券 | 张绪成 | 维持 | 买入 | 公司2024年一季报点评报告:Q1业绩稳健,煤电一体化加速推进 | 2024-04-26 |
新集能源(601918)
Q1业绩稳健,煤电一体化加速推进。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报,2024Q1公司实现营收30.6亿元,同比+5.59%,实现归母净利润6.0亿元,同比+0.6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0.16%,面对一季度市场煤价波动,公司凭借高比例长协煤及煤电一体化,实现了稳定的业绩表现。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4/27.1/31.9亿元,同比+15.5%/+11.1%/+18.0%;EPS分别为0.94/1.04/1.23元,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布局推进带来的盈利增长,以及完全实现一体化后带来的更高业绩稳定性,预计公司的估值也将显著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Q1煤质改善量跌价升,电力业务量价齐升
煤炭业务:产量方面,2024Q1公司原煤产量501万吨,同比-9.41%,商品煤产/销量469/452万吨,同比-1.5%/-5.4%,其中外销商品煤350万吨,同比-8.5%,内销商品煤102万吨,同比+6.9%,Q1商品煤产销下滑,内销煤有所增加,主因自有电厂发电量同比增长;价格方面,2024Q1公司煤炭平均售价575元/吨,同比+7.3%,平均成本347元/吨,同比+7.1%,平均毛利228元/吨,同比+7.7%,公司2023Q1受煤矿过断层影响整体煤质较低,2024Q1公司煤炭热值同比显著提升,因此平均售价逆势上涨,平均毛利也相应增加。电力业务:发电量方面,2023Q1公司电厂实现发电量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上网电量23.32亿千瓦时,同比+27.9%,公司发售电量同比均显著提升;价格方面,2024Q1公司平均上网电价0.4081元/千瓦时,同比+1.5%,公司电厂具备机组性能稳定、煤源煤质可靠、顶峰能力强、调节灵活等特点,具备获取容量电价的优势,在容量电价新机制下,公司有望进一步受益。
加速推进煤电一体化,未来有望实现高分红
煤电一体化加速推进:2024年3月底,公司上饶电厂(2*1000MW)、滁州电厂(2*660MW)正式开工建设,六安电厂(2*660MW)也即将于2024年上半年开工建设,至此公司煤电一体化进入快速发展阶段。随着2026年4座在建电厂投运,公司有望实现完全煤电一体,盈利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增强。同时,公司积极发展绿电煤电联营,计划布局毛集实验区4.1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利辛县南部1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集二矿塌陷区9万千瓦水面光伏项目,并目标在2025年底实现1000MW新能源装机容量。分红有望提高:公司属于央企,受益央企市值管理政策,具备提分红动力,虽然当前公司仍处电厂建设投资期,分红比例较低,但保持着分红比例上升的趋势,随着公司资本开支期结束,基于稳定的盈利水平及高ROE,公司未来有望实现高分红,估值有望提升。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煤价下跌超预期;新增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
28 | 信达证券 | 左前明,李春驰 | 维持 | 买入 | 业绩同比逆势增长,煤电一体成长可期 | 2024-04-25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2024年4月25日,新集能源发布2024年一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58亿元,同比增加5.59%;实现归母净利润5.98亿元,同比增加0.62%;扣非后净利润5.82亿元,同比减少0.16%。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9.78亿元,同比增加40.35%;基本每股收益0.23元/股,同比增加0.44%。
点评:
煤炭:得益于煤质恢复,商品煤售价逆势提升,煤炭板块盈利能力稳健。煤炭产销量方面,2024年一季度公司原煤产量501万吨,同比-9.41%,环比4.51%;商品煤产量469万吨,同比-1.53%,环比+4.73%;商品煤销量452万吨,同比-5.44%,环比+1.58%。价格方面,2024年一季度煤炭销售均价575元/吨,同比+7.3%,环比+0.3%。成本方面,2024年一季度商品煤成本347元/吨,同比+7.1%,环比-15.4%。综合来看,得益于公司一季度煤质同比提升明显,尽管公司煤炭销售成本上升且产销量均有所下降,煤炭板块整体销售毛利同比依然实现逆势增长。未来,随着矿井生产布局优化调整的效果显现和各项煤质管控措施的落实,公司商品煤煤质有望保持稳定。
电力:煤电联营优势尽显,控股电厂业绩表现可观。2024年一季度,受益于电价电量同比双提升的优势,公司电力板块业绩实现稳中有增。电量方面,板集一期电厂实现发电量同比高增。2024年一季度实现发电量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0%。电价方面,受益于安徽电价顶格上浮,板集一期电厂实现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408.1元/兆瓦时,同比上升1.49%,继续维持高电价水平。我们预计,随着板集二期电厂在下半年落地投产发电并贡献业绩,公司电力板块业绩将实现同比提升,为公司创造增量业绩贡献。
成长:煤电一体协同发展,估值提升空间广阔。公司在建及规划燃煤机组容量高达596万千瓦,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截至4月25日,板集电厂二期有望于2024年10月投产;江西上饶电厂和六安电厂已经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至2026年年中投产;滁州电厂也将有望于2024年内开工建设。至2026年,公司煤电控股装机有望达到796万千瓦,未来三年装机与板块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未来其电厂的煤炭需求主要由公司煤矿供应,新建电厂有望具备稳定的燃料供应链,形成“煤电一体”产业新格局。至2027年公司有望实现商品煤由大部分外销全面转向自用,实现从煤炭公司向煤电一体化公司的转型,从而带动公司估值逐步抬升。同时,在安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用电量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新建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叠加安徽电力现货市场加快推进,省内煤电机组有望获得现货增量收益。
盈利预测及评级:新集能源作为中煤能源集团控股的华东地区动力煤央企龙头,其煤炭资产优质、成本管控能力强,叠加未来煤电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稳健经营的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基于公司当前商品煤煤质同比实现提高的影响,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30/25.74/29.04亿元;EPS分别为0.94/0.99/1.12元/股;对应PE分别为9.46/8.93/7.91倍;对应PB分别1.44/1.25/1.10倍。我们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业绩成长性,综合考虑转型为煤电一体化公司的估值水平,未来新集能源价值修复空间较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短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失速或复苏严重不及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滑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质下降风险。 |
29 | 开源证券 | 张绪成 | 调高 | 买入 | 公司深度报告:深度系列二:完全煤电一体可期,或比肩长江电力 | 2024-04-22 |
新集能源(601918)
完全煤电一体可期,或比肩长江电力。上调至“买入”评级
公司加速推进煤电一体化布局,在原本煤炭高比例年度长协带来的业绩稳定性基础上,有望实现业绩的更高稳定性。我们上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24.4/27.1/31.9亿元,同比+15.5%/+11.1%/+18.0%,EPS分别为0.94/1.04/1.23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9.7/8.8/7.4倍。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布局推进带来的盈利增长,以及实现一体化后带来的更高业绩稳定性,预计公司的估值也将显著提升。上调至“买入”评级。
煤炭业务:年度长协占比高,稳定盈利的压舱石
公司煤矿核定产能2350万吨,各矿井可采年限均超50年,当前年度长协煤占比约85%,煤炭业务收入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与可比公司横比,公司充分享受安徽省长协价格相对较高的优势,吨毛利维持在200元水平,盈利稳定性更加突出。随着煤价趋于平稳,供需矛盾缓解,人工成本的增长将更加良性,煤炭业务盈利能力或更加稳健。
电力业务:火电装机容量高增长,增厚业绩未来可期
未来三年电力业务进入高速发展期,4座在建控股电厂合计装机容量5960MW,是目前在产控股电厂装机容量近3倍,其中利辛电厂二期有望于2024年10月投运,其余电厂将于2026年中投运,2027年公司可实现所有电厂全年满负荷发电,我们测算,对应2023年销量,内销煤占比有望提升至94%,参控股电厂煤炭消耗占比110%。公司电力业务具有煤炭成本稳定和电价高的优势,当前利辛电厂一期盈利能力稳定,电价体制改革落地后,2023年度公司度电毛利达到0.093元,为历史最高水平,配合5200小时/年的利用小时数,公司电厂效益显著。我们认为,随着在建电厂投运,公司将实现煤电一体化,业绩稳定性显著提升,并有望复制现有电厂盈利模式,贡献显著的业绩增量,兼具稳定性及成长性。
煤电一体化加快布局,成长与未来稳定性助力提估值
煤电一体化落地后,稳定性有望比肩长江电力、中国神华。对比长江电力,公司收入端背靠安徽强劲电力需求,类比长江电力水电输往沿海发达省份,公司火电供需量价均有望保持稳定;成本端依托长协内销煤,电厂收入对应源头成本实际为公司自有煤炭开采成本,稳定性不逊长江电力坝体折旧成本;投资端现有在运火电厂ROE高于公司整体ROE,且运营稳定、盈利模式可复制,类比长江电力于上下游投资水电站,在建电厂投运后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对比中国神华,公司年度长协煤比例更高,在建电厂投运后,煤电一体化程度有望高于中国神华,因而盈利稳定性有望比肩甚至超过中国神华。目前,公司虽处电厂建设投资期,但已逐年提高分红,且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货币资金显著增加,归母净利润良好,未分配利润持续增加,现金流及财务状况可充分满足在建电厂资本支出,预计随着电厂建成投运,公司资本支出将显著下降,分红率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股息率有望持续提升,在未来更高稳定性和有望提高分红的加持下,估值提升可期。
风险提示:煤价超预期下跌,电价超预期下调,火电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
30 | 开源证券 | 张绪成 | 维持 | 增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煤电一体化稳定性,有望比肩长电及神华 | 2024-04-11 |
新集能源(601918)
煤电一体化稳定性,有望比肩长江电力及中国神华。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2024Q1经营数据。2024Q1商品煤产销469/452万吨,同比-1.5%/-5.4%,外销煤350万吨,同比-8.5%,煤炭业务收入26.0亿元,同比+1.5%,煤炭销售毛利10.3亿元,同比+1.9%。公司Q1煤炭主业逆势增长,凸显稳定盈利能力,我们维持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3/26.2/30.6亿元,同比+15.0%/+8.1%/+16.8%;EPS分别为0.94/1.01/1.1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9.8/9.1/7.8倍。公司煤电一体化加速推进,看好公司未来盈利能力和未来高分红期权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吨煤售价和电价同比均有提升,两主业毛利继续扩张
煤炭业务:2024Q1吨价574.9元/吨,同比+7.3%,外销煤吨价574.7元/吨,同比+6.8%;吨成本346.5元/吨,同比+7.1%;吨毛利228.4元/吨,同比+7.7%。2024Q1秦港Q5500长协均价同比-2.4%,秦港Q5500市场均价同比-20.1%,公司吨价逆势增长,或受益于煤质提升。电力业务:Q1发电量/上网电量为24.6/23.3亿千瓦时,同比+27.1%/+27.9%,发售电量显著增长;平均上网电价0.4081元/千瓦时,同比+1.5%,同期市场煤价下跌,预计Q1公司度电毛利有所提升。
煤炭高比例长协稳定盈利,煤电一体化再强化稳定性
公司盈利能力稳定,2024年长协煤签约占比85%左右,当前控股利辛电厂一期,参股宣城电厂,2023年内销煤占比24%,参控股电厂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产量40%,保障公司实现稳定的煤炭销售收入。2022年以来,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加速推进,利辛电厂二期于2022年11月开工建设,预计2024年10月投运。此外,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于2024年上半年相继开工建设,按26个月建设周期推算,三座电厂将于2026年中投运。2027年公司将实现所有电厂全年满负荷发电,我们测算,对应2023年销量,内销煤占比有望提升至94%,参控股电厂煤炭消耗占比110%,公司煤电一体化落地,盈利能力显著增强,盈利稳定性更加凸显。
煤电一体化稳定性比肩长江电力及中国神华,高股息期权提估值可期
公司煤电一体化落地后,稳定性有望比肩长江电力、中国神华。对比长江电力,公司收入端背靠安徽强劲电力需求,类比长江电力水电输往东部沿海发达省份,公司火电供需量价均有望保持稳定;成本端依托长协内销煤,终端电厂收入对应源头成本实际为公司自有煤炭的开采成本,稳定性不逊长江电力坝体折旧成本;投资端现有在运火电厂ROE高于公司整体ROE,且电厂运营稳定、盈利模式可复制,类比长江电力于上下游投资水电站,在建电厂投运后有望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对比中国神华,公司长协煤比例更高,在建电厂投运后,煤电一体化程度有望高于中国神华,因而盈利稳定性有望比肩中国神华。目前,公司虽处电厂建设投资期,但已逐年提高分红,且资产负债率持续降低,货币资金显著增加,归母净利润良好,未分配利润持续增加,现金流及财务状况可充分满足在建电厂资本支出,预计随着电厂建成投运,公司资本支出将显著下降,分红率有望保持较快增长,股息率有望持续提升,在稳定性和高分红加持下,估值提升可期。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煤价下跌超预期;电厂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31 | 国投证券 | 周喆,林祎楠,朱心怡,朱昕怡 | 维持 | 买入 | 公司24Q1经营数据点评:吨煤价格上涨,毛利表现亮眼 | 2024-04-09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第一季度经营数据公告,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煤炭主营销售收入26.01亿元,同比+1.49%,其中对外销售收入20.13亿元,同比-2.27%;煤炭主营销售成本15.68亿元,同比+1.24%;煤炭销售毛利10.33亿元,同比+1.87%。
24Q1煤炭业务产销同比微降,吨煤毛利表现亮眼:据公司公告,1)产销量方面:24Q1公司原煤产量501.43万吨,同比-9.41%/环比+4.51%;商品煤产量469.44万吨,同比-1.53%/环比+4.73%;商品煤销量452.39万吨,同比-5.44%/环比+1.58%。2)价格方面:24Q1公司商品煤单位售价575元/吨,同比+7.33%/环比+0.27%。3)成本方面:24Q1公司商品煤单位成本347元/吨,同比+7.06%/环比-15.35%。4)毛利方面:24Q1公司商品煤单位毛利228元/吨,同比+7.73%/环比+39.25%。综合来看,24Q1吨煤毛利亮眼得益于吨煤价格的提升,主要贡献或来自两方面:一是公司吨煤售价根据安徽省发改委所确定的长协价格参考执行,其价格波动明显小于市场价格波动。同时,公司作为煤炭央企,需切实发挥保供主力军作用,据Wind投资者平台回复,2022年上半年长协煤占比约91%,2023年前三季度长协煤占比约85%,2024年长协煤签约占比85%左右,均维持在较高水平。二是热值提升推动吨煤售价逐季上涨。据公司公告,2022-2023Q1,受矿井地质条件和过断层等因素造成公司商品煤煤质较低从而影响其综合售价,商品煤综合热值4100卡/克,吨煤售价在2022年逐季走低。2023年3月后煤质持续好转,7-8月热值回归4400-4450卡/克,吨煤售价亦实现逐季改善,23Q1-Q4公司商品煤单位价格分别为536/543/555/573元/吨。
24Q1发电量及上网电价同比均有上浮:据公司公告,24Q1公司发电量为24.62亿千瓦时,同比+27.10%/环比-19.83%;上网电量为23.32亿千瓦时,同比+27.92%/环比-19.83%;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为0.4081元/千瓦时,同比+1.49%。发电量同比增幅明显系公司23Q1季度基数较低,据Wind投资者平台的回复,影响因素包括利辛发电运行机组挤压其发电空间、利辛发电1号机组因炉管磨损停机检修影响发电量等。此外,在容量电价方面,公司在1月的容量电费执行率是100%,2月份执行率在98%以上,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按照公司公告中的表述,因为受益于大基础、大容量、高参数的特点以及坑口电厂的优势,所以公司在容量电价的执行情况方面目前是从政策上受益的。
加快推进火电项目进度,装机成长空间可观。公司有4个在建及筹建火电项目,据公司公告,板集电厂二期项目已于2022年11月开工,目前,两台机组锅炉水压试验已完成,主厂房已屋面止水,正在进行汽轮机、发电机安装,计划2024年双机建成投产。上饶电厂项目、滁州电厂项目以及六安电厂项目均计划2024年上半年正式开工,2026年双机建成投运。所有机组投产后,公司火电装机将从目前的200万千瓦提升至796万千瓦。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5.55亿元、133.01亿元、157.98亿元,增速分别为-2.3%、5.9%、18.8%;净利润23.24亿元、25.07亿元、28.93亿元,增速分别为3.6%、9.2%、17.0%。公司作为中煤集团旗下上市煤企,煤炭资源区位优、储量大,销售煤种以动力煤为主,长协占比高增强业绩稳定性。同时火电在建或拟建项目基本位于安徽省内或周边,与公司所属煤矿距离较近,假设2026年全部火电项目投产后业绩有望大幅放量,届时公司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有望实现从煤炭股估值转向煤电一体化稳健资产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11.5xPE,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10.35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煤炭价格波动、生产安全风险、环保风险、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公司煤质风险、探矿权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火电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预测假设及模型误差超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
|
32 | 民生证券 | 周泰,李航,王姗姗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点评:高成长+高确定性,α显著的低估值煤电企业 | 2024-03-21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2024年3月20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50亿元,同比增长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09亿元,同比增长1.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53亿元,同比下降1.47%。
23Q4归母净利润同环比下滑。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3亿元,同比增长1.87%,环比下降8.11%;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19.95%,环比下降69.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下降45.05%,环比下降74.33%。
2023年财务费用率下降,23Q4管理费用率提高。20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1.66pct至10.78%,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45%/6.06%/0.06%/4.20%,其中,财务费用率显著下降1.17pct。单季度来看,23Q4公司销售毛利率为37.09%,环比下降4.28%,但由于管理费用率环比提高4.40pct至10.07%,从而期间费用率环比提高5.24pct至15.07%,导致23Q4归母净利率为5.99%,环比下滑11.87pct。
2023年商品煤产销量同比提高,毛利率略有下滑。2023年,公司实现商品煤产量1936.91万吨,同比增长5.16%;实现商品煤销量1968.61万吨,同比增长8.70%。据年报计算,2023年商品煤单位售价为552.01元/吨,同比增长0.35%;商品煤单位成本为352.38元/吨,同比增长4.76%;单位毛利为199.63元/吨,同比下降6.58%;单位毛利率为36.16%,同比下滑2.68pct。
因火电机组检修,发电量和发电小时数小幅下滑,但盈利能力小幅上升。
2023年,利辛电厂发电量为103.93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67%,机组利用小时数为5196.53小时;售电量98.72亿千瓦时,同比下降2.78%;度电收入为0.4109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26%;度电成本为0.3172元/千瓦时,同比下降0.41%;度电毛利为0.0937元/千瓦时,毛利率为22.80%,同比上升0.11pct。
2024年在产煤电项目稳定运营,新电厂将陆续开工。2024年,公司两大主业稳定运营,计划商品煤产量1820万吨,发电量115亿千瓦时。同时,在建的利辛电厂二期至2023年末工程进度已达到62.56%,2024年有望投产,且公司积极筹备建设上饶电厂、滁州电厂、六安电厂,年内有望陆续开工,从而推动公司煤电一体深化协同。
投资建议:公司电厂项目陆续开工投产,业绩有望高速增长,且公司煤电一体的经营模式有助于盈利能力稳定于高位、推动估值提升。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4/26.10/31.88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88/1.01/1.23元/股,对应2024年3月20日股价的PE分别为9/8/6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价格下行,煤质超预期下降,电厂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33 | 国投证券 | 周喆,林祎楠,朱心怡,朱昕怡 | 维持 | 买入 | 全年业绩逆势增长,煤电一体成长可期 | 2024-03-21 |
新集能源(601918)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5亿元,同比+7.0%;归母净利润约21.1亿元,同比+1.6%;扣非归母净利润20.53亿元,同比-1.5%。分季度看,据公司公告,202330336
5999
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1.9%,环比-8.1%;归母净利润1.9亿,同比-15.5%,环比-6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42.5%,环比-74.3%。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50元(含税)。
煤炭业务:2023年煤炭业务量价齐升,但成本增加挤压毛利。
据公司公告,1)产销量方面:2023年公司原煤产量2140.0万吨,同比-3.76%;商品煤产量1936.9万吨,同比+5.16%;商品煤销量1968.6万吨,同比+8.70%。分季度看,23Q4公司实现原煤产量479.8万吨,同比-14.5%,环比-10.6%;商品煤产量448.3万吨,同比-7.5%,环比-11.3%;商品煤销量445.3万吨,同比-9.9%,环比-12.5%。2)价格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单位售价551.4元/吨,同比+0.2%;23Q4商品煤单位售价573.4元/吨,同比+9.0%,环比+3.3%。3)成本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单位成本351元/吨,同比+5.0%;23Q4商品煤单位成本为409.4元/吨,同比+17.0%,环比+19.8%。4)毛利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单位毛利200.4元/吨,同比-7.1%;23Q4商品煤单位毛利为164.0元/吨,同比-6.8%,环比-23.2%。其中成本端增加较为明显的原因包括生产人员工资上涨同时工资及社保基数调整、国网部门调整电费结算方式影响费用、设备升级改造加大投入、安全生产费提高等。
电力业务:全年发电量受调峰和机组检修影响同比微降,稳定煤源叠加电价上浮,公司火电板块度电毛利亮眼。据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发电量为104.8亿千瓦时,同比-2.6%;上网电量为99.0亿千瓦时,同比-2.8%;平均上网电价为0.4098元/千瓦时,同比+0.4%。23Q4实现发电量30.7亿千瓦时,同比+19.2%,环比-7.1%;上网电量29.1亿千瓦时,同比+19.1%,环比-6.8%。其中全年发电量同比微降原因:据Wind投资者平台的回复,一是安徽省新能源装机发展迅速,严重挤压火电机组发电空间,利辛发电运行机组长期处于调峰状态;二是利辛发电1号机组因炉管磨损停机检修,影响发电量;三是由于500kV电力线路改迁,利辛发电两台机组配合调停备用,合计停机25天。从成本端看,受益于煤电一体的经营方式,公司电厂燃料拥有长期稳定供应的同时还可减少中间采购环节。据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约有467万吨煤炭供给自有电厂,对内供给量占商品煤总销量比例24%,一定程
本报告仅供
度上降低了电厂的用煤成本。结合已披露的火电板块毛利水平及火电发电量计算,公司2023年度电毛利实现0.0890元/千瓦时。
加快推进火电项目进度,装后机成长空间可观。公司有4个在建及筹建火电项目,据年报中提到的2024年经营计划,公司将加快推进火电项目进度,确保板集电厂二期2024年达标投产;上饶电厂、滁州电厂一季度正式开工建设,六安电厂上半年正式开工建设。上饶、滁州以及六安项目按火电建设周期计算,有望于2026年实现并网。
投资建议:买入-A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25.55亿元、133.01亿元、157.98亿元,增速分别为-2.3%、5.9%、18.8%;净利润23.24亿元、25.07亿元、28.93亿元,增速分别为3.6%、9.2%、17.0%。公司作为中煤集团旗下上市煤企,煤炭资源区位优、储量大,销售煤种以动力煤为主,长协占比高增强业绩稳定性。同时火电在建或拟建项目基本位于安徽省内或周边,与公司所属煤矿距离较近,假设2026年全部火电项目投产后业绩有望大幅放量,届时公司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从而有望实现从煤炭股估值转向煤电一体化稳健资产估值。给予公司2024年10xPE,对应6个月目标价为9.0元。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周期波动风险、煤炭价格波动、生产安全风险、环保风险、地质条件变化影响公司煤质风险、探矿权开发进度不及预期、火电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预测假设及模型误差超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
|
34 | 德邦证券 | 翟堃,薛磊,谢佶圆 | 维持 | 买入 | 23年业绩稳健,电力远期增量可期 | 2024-03-21 |
新集能源(60191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5亿元,同比+7.01%;归母净利润21.09亿元,同比+1.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53亿元,同比-1.47%。单季度来看,23Q4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同比+1.87%,环比-8.11%;归母净利润1.89亿,同比-19.95%,环比-69.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57亿元,同比-42.55%,环比-74.33%。
煤炭业务:洗出率六年来新高,成本抬升拖累毛利。1)产销量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原煤产量2140.0万吨,同比-3.76%;商品煤产量1936.9万吨,同比+5.16%;商品煤销量1968.6万吨,同比+8.70%;原煤洗出率达90.5%,为近六年最高水平。单季度来看,2023年Q4原煤产量479.8万吨,环比-10.6%;商品煤产量448.3万吨,环比-11.3%;商品煤销量445.3万吨,环比-12.5%。2)售价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综合售价446.4元/吨,同比+3.39%。2023年4月以来,公司煤质问题得到有效解决,9月末整体回升至4200大卡左右,因此公司商品煤售价逆势上涨。3)成本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销售成本234.6元/吨,同比+15.50%,成本上升主要由于人工、电力、安全生产费等支出增长。4)毛利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单位毛利211.8元/吨,同比-7.36%。考虑到安全生产费标准或暂不会进一步上调,随着原煤、商品煤产量进一步提升,毛利存在修复空间。
电力业务:盈利稳健,毛利率持续提升。1)发售电量方面:2023年公司实现发电量103.93亿千瓦时,同比-2.67%;上网电量98.72亿千瓦时,同比-2.78%。2)电价方面:2023年公司度电售价(不含税,下同)0.4109元/千瓦时,同比+0.65%。3)毛利方面:2023年公司度电成本0.3172元/千瓦时,同比-0.41%,主要由于燃料成本、修理费等支出减少;公司度电毛利为0.0937元/千瓦时,同比+4.42%;电力业务毛利率为22.8%,同比+0.12pct。
电力项目远期增量可观,煤电协同有望深化。根据我们梳理,公司未来在建及规划项目总装机规模达5960MW,权益装机为3874MW,电力业务成长可期。根据投资者问答平台,板集电厂二期已于2022年11月开工,预计于2024年10月双机运行。公司新建火电项目将以自产煤供应为主,以北方长协煤炭、进口煤炭为辅,新项目投运之后,煤电协同程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根据我们测算,2025-2027年电厂耗煤量覆盖自产煤的比例分别为52%、85%、100%。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考虑到公司在建火电项目规模以及煤电协同的提升空间,公司盈利成长性及稳定性有望进一步夯实。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4.4、26.3、31.5亿元,按照3月20日收盘价计算,对应PE为8.5、7.9、6.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1)煤炭价格大幅下跌;2)宏观经济增长不及预期;3)新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
35 | 国海证券 | 陈晨,王璇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报点评报告:热值改善效益持续,煤电一体化稳步推进 | 2024-03-21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
2024年3月21日,新集能源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亿元,同比+7.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1.1亿元,同比+1.6%,扣非后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20.5亿元,同比-1.5%。基本每股收益为0.81元,同比+1.5%。加权平均ROE为16.8%,同比减少2.8个百分点。
分季度看,2023年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亿元,环比增加
8.1%,同比增加1.9%;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1.9亿元,环比减少69.2%,同比减少19.9%,主要系煤炭主业成本上涨以及管理费用提升(环比+1.3亿元)导致;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6亿元,环比减少74.3%,同比减少45.1%。
投资要点:
煤炭业务:高长协+热值改善对冲市场煤价回调,成本上涨导致盈利能力回落。产销量方面,2023年公司商品煤产量1937万吨,同比+5.2%,商品煤销量1969万吨,同比+8.7%。售价方面,虽然2023年国内动力煤市场价有所回调,但公司吨煤售价同比基本持平,吨售价达到585元/吨(抵消后数据),同比+0.3%。一方面因为长协比例高(85%,截至2023年9月),市场价格影响小,2024年公司长协煤占比维持在85%;另一原因在于煤质改善,公司2023年7-8月煤炭平均发热量回归至4400-4450卡/克左右,较一季度平均发热量3991卡/克提升约410-460卡/克(+10%),截止9月平均
热值达到4200卡/克。成本方面,2023年公司吨煤成本达到308元/吨,同比+12.1%。成本端的上涨主要来自人工成本(生产人员工资上涨,同时工资及社保基数调整,+19.8%)、电力成本(国网部门调整电费结算方式,同比+19.8%)、折旧(设备升级改造,同比+10.5%)以及安全费用(自2022年12月起新集一矿、刘庄煤矿安全费用计提标准由30元/吨提升至50元/吨,安全费用同比+12.6%),综合影响下,公司全年吨煤毛利减少至278元/吨,同比-10.1%。
分季度来看,2023年四季度,公司商品煤产量为448万吨(环比-11.3%,同比-7.5%),商品煤销量为445万吨(环比-12.5%,同比-9.9%);吨煤售价实现573元/吨(环比+3.3%,同比+9.0%,抵消前口径,下同),吨煤综合成本为409元/吨(环比+19.8%,同比+14.5%),吨煤综合毛利为164元/吨(环比-23.2%,同比-2.7%),煤炭业务毛利实现7.3亿元,环比-32.8%(环比减少3.6亿元),同比-12.3%。
电力业务:发电量小幅波动,未来火电规模增长可观。2023年公司发电量实现103.9亿千瓦时,同比-2.7%,上网电量实现98.7亿千瓦时,同比-2.8%,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实现0.4109元/千瓦时,同比-0.3%,度电毛利达到0.094元/千瓦时,同比+0.3%。其中四季度,发电量实现29.9亿千瓦时,环比-9.7%,同比+15.9%,上网电量实现28.9亿千瓦时,环比-7.6%,同比+18.1%。据2023年报披露,2024年计划发电量达到115亿千瓦时,发电量稳步提升。
煤电一体化布局完善。截至2023年12月,公司控股利辛电厂一期(2*1000MW)和在建利辛电厂二期(2*660MW),筹备建设上饶电厂(2*1000MW),参股宣城电厂(1*660MW、1*630MW),总装机容量为661万千瓦。此外,公司当前筹划建设六安电厂三期项目(2*660MW)以及滁州电厂项目(2*660MW)。假设未来除上饶
电厂使用少量外部煤外,其余电厂建成后全部自用煤,我们预计公司煤炭自供率或将超过90%(截至2023年6月底,自供率为40%),上下游一体化程度不断加深,将进一步保障盈利稳定。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属于母公司的净利润分别为23.53/26.36/29.86亿元,同比增长12%/12%/13%,折合EPS分别是0.91/1.02/1.15元/股,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8.79/7.85/6.93倍。考虑到公司长协煤比重高业绩波动小,煤质或将逐步回归至正常水平,同时未来电力资产达产后上下游一体化程度加深,稳健性再提升,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煤炭市场价格大幅下跌风险;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矿达产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火电厂投产不及预期;政策调控力度超预期风险。
|
36 | 山西证券 | 刘贵军,胡博 | 首次 | 买入 | 区位优势助力业绩稳定,煤电一体化拟继续加深 | 2024-03-21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描述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5亿元,同比+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09亿元,同比+1.5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0.53亿元,同比-1.47%;基本每股收益0.81元/股,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16.84%,同比减少2.72个百分点。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37.96亿元,同比+26.25%。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总资产362.95亿元,同比+7.59%,净资产135.19亿元,同比+17.59%。
事件点评
煤炭产销增长,售价相对稳定。2023年公司商品煤产量1936.91万吨,同比+5.16%,销量1968.61万吨,同比8.7%;库存减少66.51%。公司地处
安徽中部,邻近能源需求中心,安徽煤炭、电力均属于调入省份,因此煤炭保供下,公司产能利用率较高,同时煤炭价格相对稳定,2023年吨煤售价552.01元/吨,同比+0.35%,受产地、港口煤价波动影响较小。受开采成本增加影响,吨煤毛利199.63%,同比下降6.58%。
电力受益于煤电联营,成本下降。2023年公司全年发电量实现103.93亿千瓦时,同比-2.67%,主要受火电机组检修影响。实现售电量;安徽省2023年用电量+7.4%,高于全国的6.7%。公司作为优势主力电厂,售电量有保障,2023年利辛电厂利用小时数5196.53小时,高出全国平均水平16%,也高于安徽省平均2.1%。同时,公司火电度电售价409.79元/兆瓦时,同比提高0.39%。度电成本301.26元/兆瓦时,同比-0.53%;其中燃料成本降低1.23%。公司电力板块毛利率22.8%,同比提高0.12个百分点。电力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煤炭产量40%左右,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得到充分发挥。
煤电一体化继续推进,业绩稳健助力估值提升。根据公司发展战略,公司将继续建设新型煤电一体化基地。目前正在筹备建设上饶电厂、滁州电厂、
六安电厂,煤炭消耗量约占公司产量40%左右,煤电一体化的协同优势继续发挥。同时,板集煤矿开工,未来煤炭产能和电力装机同步提升,将进一步提高公司的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在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背景下,公司估值或将进一步提高。
投资建议
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0.85\0.88\0.91元,对应公司3月20日收盘价7.99元,2024-2026年PE分别为9.4\9.0\8.8倍。安徽地区煤炭、电力缺口明显,公司作为地区重要煤、电供应商,煤、电缺口导致地区煤炭、电力价格更加稳定,公司未来产、销、业绩有保障;另外,公司控股大股东位煤炭核心央企集团之一的中煤集团,我们看好央企市值管理纳入考核给公司带来的估值提升空间;因此,首次覆盖,给予“买入-A”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增速不及预期风险;煤炭价格超预期下行风险;火电利用小时数下降风险;电价下降风险;安生产生风险;资产注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等。 |
37 | 开源证券 | 张绪成 | 维持 | 增持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全年业绩稳健,煤电一体化成长空间大 | 2024-03-21 |
新集能源(601918)
全年业绩稳健,煤电一体化成长空间大。维持“增持”评级
公司发布2023年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128.45亿元,同比+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09亿元,同比+1.5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0.53亿元,同比-1.47%。其中,Q4实现营收31.53亿元,环比-8.11%,实现归母净利润1.89亿元,环比-69.1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57亿元,环比-74.33%。考虑公司成本有所提升,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24.3/26.2/30.6亿元,同比+15.0%/+8.1%/+16.8%;EPS分别为0.94/1.01/1.18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8.5/7.9/6.8倍。公司煤电一体化稳步发展,看好公司盈利能力和发展前景,维持“增持”评级。
产销量增&煤质提升拉动营收,吨煤售价持续改善
全年来看:2023年公司原煤产量2140万吨,同比-3.76%,商品煤产/销量1937/1969万吨,同比+5.16%/+8.70%,商品煤产销上涨主因2022年煤矿过断层、2023年产能得到有效利用。2023年公司吨煤综合售价为551元,同比+0.24%,主因2023年3月份以来公司煤质持续好转,对冲煤价下行,一季度公司商品煤平均热值为3991大卡,4/5月公司该指标为4188/4194大卡,7-8月该指标为4400-4450大卡;9-11月煤质环比保持稳定;吨煤成本351元,同比+4.35%,主因人工成本增加;吨煤毛利200元,同比-6.22%,吨煤毛利有所下跌。单季度看:Q4产销环比下跌,成本上涨,致业绩承压。Q4原煤产量480万吨,环比-10.55%,商品煤产/销量448/445万吨,环比-11.29%/-12.51%。Q4公司吨煤综合售价为573元,环比+3.26%,售价上涨主因Q4煤炭长协价格环比上涨;吨煤成本409元,环比+19.80%,吨煤成本上涨较大主因人工成本增加;吨煤毛利164元,环比-23.21%,成本增加下吨煤毛利显著下降。
推进煤电一体化,资源储量丰富
煤电一体化稳步推进:2023年公司发电/上网105/99亿度,同比-2.58%/-2.77%,上网电价(不含税)0.4098元/度,同比+0.39%;其中Q4发电量/上网30.7/29.1亿度,环比-7.14%/-6.82%。公司当前还有利辛电厂二期(2*660MW),筹备建设上饶电厂(2*1000MW)两个在建电厂,未来将逐步布局煤电一体化联营,同时发展绿电煤电联营,计划布局利辛县南部10万千瓦风电项目、新集二矿塌陷区9万千瓦水面光伏项目和毛集实验区4.19MW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煤炭储量丰富:公司共有资源储量101.6亿吨,截至2023年末,公司矿权内资源储量62.14亿吨,现有矿权向深部延伸资源储量26.51亿吨,共计88.65亿吨,当前杨村煤矿复建工作正在推进,另外还拥有4处探矿权。
风险提示:经济恢复不及预期;煤价下跌超预期;新增产能进度不及预期。 |
38 | 信达证券 | 左前明,李春驰 | 维持 | 买入 | 煤电联营稳步推进,转型成长空间广阔 | 2024-03-20 |
新集能源(601918)
事件:2024年3月20日,新集能源发布2023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8.45亿元,同比增加7.01%;实现归母净利润21.09亿元,同比增加1.57%;扣非后净利润20.52亿元,同比减少1.47%。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37.96亿元,同比增加26.25%;基本每股收益0.814元/股,同比增加1.5%。第四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53亿元,同比增加1.87%,归母净利润1.89亿元,同比下降19.95%。
点评:
煤炭:商品煤产销量同比提升,煤炭板块盈利表现优异。煤炭产销量方面,受益于煤质条件改善,2023年公司商品煤产量1937万吨,同比+5.16%;商品煤销量1969万吨,同比+8.7%。当前公司煤炭产能利用率维持较高水平,叠加杨村煤矿复建手续仍需一定时间,我们认为未来公司煤炭产量将保持平稳态势。价格方面,煤炭综合售价551元/吨,同比+0.2%;公司煤炭售价保持平稳主要得益于85%的高长协比例。展望2024年,公司电煤长协比例仍然维持85%,其煤炭综合售价有望保持稳态。成本方面,商品煤成本351元/吨,同比+5%;吨煤成本上升受人员工资上涨、安全生产费计提标准提高等因素影响。我们预计,随着公司持续强化成本管理,未来成本基本保持稳态。综上,公司煤炭板块量价本均有望保持稳态,煤炭板块将稳定为公司创造业绩贡献。
电力:煤电联营优势尽显,控股电厂业绩表现可观。2023年,受益于安徽电价持续顶格上浮和公司煤炭板块的联营优势,公司电力板块业绩维持稳定。电量方面,板集一期电厂继续实现高利用小时数发电。2023年全年发电量实现103.93亿千瓦时,同比降低2.67%。折合机组利用小时数5197小时,高于安徽省火电平均利用小时107小时,同时高于全国火电平均利用小时731小时。电价方面,受益于安徽电价顶格上浮,板集一期电厂实现平均上网电价(不含税)409.8元/兆瓦时,同比上升0.39%,继续维持高电价水平。成本方面,受益于板集煤矿的自有煤炭100%按长协价格供应,板集电厂一期电厂度电燃料成本仅为253.15元/兆瓦时,同比降低1.24%。电力板块燃料成本实现稳中有降。我们预计,随着板集二期电厂在下半年落地投产发电并贡献业绩,公司电力板块业绩将实现同比提升,为公司创造增量业绩贡献。
成长:煤电一体协同发展,估值提升空间广阔。公司在建及规划燃煤机组容量高达596万千瓦,分布于安徽、江西等地。截至3月20日,板集电厂二期有望于2024年10月投产;江西上饶电厂和六安电厂已经开工,预计将于2025年年底至2026年上半年投产;滁州电厂也将有望于2024年内开工建设。至2026年,公司煤电控股装机有望达到796万千瓦,未来三年装机与板块业绩有望实现高速增长。未来其电厂的煤炭需求主要由公司煤矿供应,新建电厂有望具备稳定的燃料供应链,形成“煤电一体”产业新格局。至2027年公司有望实现商品煤由大部分外销全面转向自用,实现从煤炭公司向煤电一体化公司的转型,从而带动公司估值逐步抬升。同时,在安徽经济高速发展推动用电量需求增长的大背景下,新建煤电机组利用小时数有望维持高位。叠加安徽电力现货市场加快推进,省内煤电机组有望获得现货增量收益。
盈利预测及评级:新集能源作为中煤能源集团控股的华东地区动力煤央企龙头,其煤炭资产优质、成本管控能力强,叠加未来煤电一体化的协同发展,稳健经营的同时又具有高增长潜力。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25.5/29.0亿元;EPS分别为0.9/0.98/1.12元/股;对应PE分别为8.86/8.13/7.13倍;对应PB分别1.31/1.14/1倍。我们看好公司煤电一体化战略实施带来的业绩成长性和确定性,综合考虑转型为煤电一体化公司的估值水平,未来新集能源价值修复空间较大,维持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国内外能源政策变化带来短期影响;国内外宏观经济失速或复苏严重不及预期;煤电利用小时数下滑风险;煤电电价下降风险;煤矿安全生产事故风险;煤质下降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