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21 | 东吴证券 |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杨晓曦 | 维持 | 买入 | 2024半年报点评:新兴领域表现亮眼,海外订单迅速增长 | 2024-08-31 |
中国建筑(6016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实现营业收入11446亿元,同比+2.8%,归母净利润294.5亿元,同比+1.6%;其中单Q2实现营业收入5953亿元,同比+1.2%,归母净利润145.3亿元,同比+2.1%,基本符合预期。
公司抢抓重点领域发展机遇,新房建及基建新兴领域表现亮眼:24H1房建/基建/房地产开发/勘察设计业务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15320/7491/1915/72亿元,同比分别+5.7%/+34.9%/-20.6%/-9.2%;分别实现营收7493/2695/1164/5.4亿元,同比分别+1.7%/+11.7%/-8.7%/+2.8%;分别实现毛利率6.9%/10.2%/19.4%/17.0%,同比-0.2/-0.3/+1.3/-0.1pct。房建业务方面,公司聚焦中高端“新房建”领域,承接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总包工程、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集成电路产业学院等项目,在工业厂房/科教文卫领域实现新签合同额2891/2695亿元,同比+26.1%/+3.3%;基建业务方面,公司在光伏、风电、核电及环保领域取得新开拓,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领域分别实现新签合同额2609/794/277亿元,同比+230.4%/+49.2%/+42.5%;此外,公司境外业务新签合同额同比大幅增长107.4%至1291亿元,公司持续深耕重点区域和国别市场,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港澳地区均有重大项目落地。
期间费用率管控得当,现金流由于经营性应收项目新增较多而略有承压:(1)24H1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1.5%/1.5%/0.9%,研发费用率同比-0.2pct,其余费用率基本持平,期间费用管控得当;(2)资产/信用减值损失分别为-36.7/-54.1亿元,同比-20.4/-8.2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增加较多主要是由于存货与合同资产余额增加导致跌价损失计提增加;实现归母净利润率为2.6%,同比基本持平;(3)24H1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1088亿元,同比多流出982亿元,主要是受到应收账款、存货等经营性应收项目规模大幅增加所致;收现比/付现比分别为87.5%/97.3%,同比-11.2/-1.2pct;(4)截止24H1末公司带息债务余额为9162亿元,同比+1293亿元,资产负债率为76.3%,同比+0.8pct。
积极发挥智慧建造、专业化分工等优势,为项目承接和履约提供有力支撑:公司首创装配式建筑一体化施工作业集成平台,发布无人化梁场UBF2.0技术、“路智纵横”道路附属智能建造体系等,加快智能化建造布局;各专业板块和子企业布局更趋合理,为建筑的高效、高质量建造进一步赋能。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工程承包商,新一轮国企改革驱动经营质量进一步提升,“一带一路”倡议带来海外发展新机遇。我们维持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575/609/655亿元,8月29日收盘价对应PE为3.8/3.6/3.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房地产行业景气恢复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一带一路”提振海外业务不及预期;国企改革推进不及预期。 |
22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王涛,任嘉禹 | 维持 | 买入 | 建筑龙头韧性彰显,看好中长期投资价值 | 2024-08-30 |
中国建筑(601668)
上半年收入利润稳中有升,彰显龙头经营韧性
公司发布24年半年报,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446亿元,同比+2.8%,实现归母净利润294.5亿元,同比+1.6%,扣非归母净利润269.5亿元,同比+1.9%。单季度看,24Q2公司收入、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53、145.3亿元,同比分别+1.2%、+2.1%,上半年业绩整体维持稳健增长,彰显建筑龙头经营韧性。从订单层面看,24年以来公司新签订单持续扩容,其中房建订单稳健增长,基建订单显著增速更快,或为后续收入增长提供支撑。
订单结构转型优化,基建业务快速增长
分业务看,24H1公司房建、基建、地产开发、勘察设计业务分别实现收入7493、2695、1164、54亿元,同比分别+1.7%、+11.7%、-8.7%、+2.8%;24Q2单季度房建、基建、地产开发、勘察设计分别实现收入3835、1418、699、28亿元,同比分别-2.2%、+16.9%、-8.8%、+1.7%,地产业务持续下行,基建业务快速放量。24H1中海地产实现净利润99亿元,同比+16.3%。订单角度,24H1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2882亿元,同比+13.7%,其中房建、基建、勘察设计分别新签15320、7491、72亿元,同比分别+5.7%、+34.9%、-9.2%。24H1地产合约销售额1915亿元,同比-20.6%(中海地产合约销售额1294亿元,同比-16.1%)。分地区来看,24H1境内、境外收入分别为10881、565亿元,同比分别+2.8%、+3.7%,新签订单分别为21651、1231亿元,同比分别+10.9%、+105.4%。
减值损失侵蚀了部分利润,现金流仍有改善空间
24H1公司毛利率为9.4%,同比-0.2pct,其中房建、基建、地产开发、勘察设计毛利率分别为6.9%、10.2%、19.4%、17.0%,同比分别-0.2、-0.3、+1.3、-0.1pct。期间费用率为4.2%,同比-0.2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02、-0.04、-0.21、-0.04pct,销售费用率有所提升,系公司加强了地产业务的营销力度所致。24H1公司计提资产及信用减值损失合计90.76亿元,同比多损失28.63亿元,综合影响下净利率为3.51%,同比-0.08pct。24H1公司CFO净额为-1087.69亿元,同比多流出982.09亿元,收现比、付现比分别同比-11.15、-1.16pct至87.5%、97.26%。
看好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维持“买入”评级
总体看,我们认为公司在行业景气度下行周期内仍体现了较好的业绩稳定性,市场份额仍有望提升,预计在后续国资委市值管理考核、加大现金分红力度的推动下,公司中长期投资价值有望逐步彰显。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80、616、653亿元,同比分别+7%、+6%、+6%,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投资增速不及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订单收入转化节奏明显放缓,现金回收效果低于预期,减值风险。 |
23 | 民生证券 | 李阳,赵铭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Q2业绩符合预期,期间费用率、新签订单结构持续优化 | 2024-08-30 |
中国建筑(601668)
公司披露2024年半年报:24H1实现营业收入11446亿元,同比+2.81%,实现归母净利润294亿元,同比+1.65%,扣非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1.95%。其中24Q2单季度收入5953亿元,同比+1.16%,归母净利润145亿元,同比+2.11%,扣非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2.96%。24Q2公司毛利率10.70%,同比-0.20pct、环比+2.61pct。
24H1收入平稳增长,基建业务表现较优
收入按业务拆分:24H1公司房建/基建/地产业务收入分别为7493/2695/1164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7/+11.7/-8.7%。其中,①房建业务聚焦非住宅领域,工业厂房、科教文卫体设施等公共建筑领域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持续提升;②基建业务,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等领域落地一批标杆项目,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等领域持续突破;③地产业务加大销售去化力度,24H1房地产项目新开工面积530万平、同比-10.9%,竣工面积382万平、同比-35.2%。
收入按区域拆分:24H1公司境内/境外业务收入分别为10881/56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2.8/+3.7%。境外持续深耕重点区域和国别市场,在东南亚、中东、非洲、港澳地区承接了一批生态环保、高端住宅、教育设施、市政道路项目。
期间费用率优化,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金额同比扩大
(1)分业务毛利率:24H1公司房建/基建/地产业务毛利率分别为6.9/10.2/19.4%,同比分别-0.2/-0.3/+1.3pct。(2)费用率:24H1公司期间费用率合计4.21%、同比-0.27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1/1.49/1.53/0.88%,同比分别+0.02/-0.04/-0.21/-0.04pct。(3)减值:24H1公司信用减值损失54.07亿元、同比增加8.18亿元,资产减值损失36.69亿元、同比增加20.45亿元。(4)现金流:24H1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出1088亿元、同比多流出982亿元,24H1收现比0.88、去年同期为0.99。24H1期末公司应收票据及账款合计3154亿元,2023年底为2603亿元、23H1期末为2480亿元。
24H1新签订单同比+10%,房建、基建订单结构均明显优化
2024年1-6月公司新签订单24797亿元、同比+10.0%(1-7月公司新签订单同比+8.0%),其中1-6月房建/基建/地产业务新签订单金额分别为15320/7491/191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5.7/+34.9/-20.6%。其中,①房建业务订单结构明显优化,工业厂房领域新签合同额3891亿元、同比+26.1%,科教文卫体设施领域新签合同额2695亿元、同比+3.3%,而住宅/保障性住房领域新签合同额同比分别下滑7.3/8.9%;②基建业务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等领域新签合同额合计占比提升至49.1%,能源工程领域新签合同额2609亿元、同比+230.4%,承接一批以光伏发电、风电、核电为代表的能源工程项目,水务及环保领域新签合同额794亿元、同比+49.2%,水利水运领域新签合同额277亿元、同比+42.5%,而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新签合同额同比分别下滑27.5/15.7%。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国内建筑+地产双龙头,建筑业务新签订单额稳健增长,地产业务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央企市值管理考核有望推动估值修复,高股息率具备投资价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5/604/633亿元,现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4/4/3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房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项目投资的风险;国际经商环境变化的风险;信用减值、资产减值损失继续增加风险;现金流恶化风险。 |
24 | 华安证券 | 杨光 | 首次 | 增持 | 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低估值稳增长首选标的 | 2024-08-15 |
中国建筑(601668)
主要观点:
全球最大投资建设集团之一,机制创新保持发展活力
作为全球规模最大的投资建设集团之一,中国建筑经营业绩遍布国内及海外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业务布局涵盖投资开发、工程建设、勘察设计、新业务等板块。中建全面实施子企业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64家子企业推行职业经理人制度,上市以来已实施4期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累计覆盖员工7107人次。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55.29亿元,同比增长10%;实现归母净利润542.64亿元,同比增长6.50%。2023年公司新签合同金额为43241亿元,同比增长10.79%。根据2023年年报披露,2024年中国建筑计划实现新签合同额超过4.5万亿元、营业收入超过2.38万亿元。
三大业务:建筑主业市占率上升,地产开发聚焦核心都市圈
①房建:市占率逆势提升,工业厂房需求异军突起。我国建筑业住宅竣工规模不断收缩,短期预计持续探底;但全国厂房建筑房屋竣工面积创历史新高,建筑央国企更加受益,2021-2023年国企完成面积占比迅速提高到16%以上。中建在房屋建筑工程领域具备较大优势,在超高层、大型场馆、工业厂房等细分领域承接一大批地标性建筑。2023年公司房建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837亿元,同比增长9.4%;2024年上半年,中标京东方、亿纬锂能、隆基绿能等知名企业的工程项目订单。
②基建:新签快速增长,市政轨交发力明显。2024年上半年,全国基础设施投资(不含电力)同比增长5.4%,增速持续回落;1-6月,全国新增专项债发行1.49万亿,仅完成全年额度的38.21%,项目资金不足拖累基建投资发力。展望下半年,中央政治局指出宏观政策要持续用力、更加用力,预计专项债发行节奏将有明显加速,为重大项目的实施提供资金保障。2023年公司基建业务营收5565.61亿元,同比增长12.78%;2024年上半年,公司基建新签合同金额同比增长34.9%,市政、交通领域均有所突破。
③地产开发:双品牌齐发力,合约销售额升至行业首位。公司房地产开发及运营业务主要由中国海外发展(0688.HK)和中建八大工程局负责,形成中海地产和中建地产两大系列品牌。2023年公司地产合约销售额为4514亿元,同比增长12.4%,首次成为行业首位;分平台来看,中海地产、中建地产全年合约销售额分别同比增长4.9%、25.3%,中建八子逆势发力明显。2024年1-7月,中建旗下有6家平台进入全国房地产销售额TOP100榜单(全口径)。同时公司土储结构不断优化,2023年全年新增土地储备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
“一带一路”迈入高质量发展阶段,海外业务有望成为新发力点
中国建筑是我国第一批“走出去”的企业之一,在境外140多个国家和地区累计承建项目8000余个,涵盖房建、制造、能源、交通、水利等多个专业领域。2022年以来港澳地区项目金额占比快速超过东南亚,成为最主要的境外业务来源地区。2023年,公司实现境外营收1158亿元,同比增长7.10%;境外新签订单增速为15.46%,高于境内增速。随着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行动逐步落地实施,中国企业“走出去”将迎来发展机遇,预计未来海外业务有望成为中建新的发力点。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24389亿元、25766亿元、27427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为581亿元、625亿元、669亿元,对应动态市盈率为3.95倍、3.67倍、3.43倍。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1)地产行业波动风险;
(2)基建投资增速不如预期风险;
(3)国企改革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25 | 民生证券 | 李阳 | 首次 | 买入 | 首次覆盖报告:稳健的建筑央企龙头 | 2024-08-05 |
中国建筑(601668)
公司发布2024H1主要经营数据:2024H1公司新签合同总额达24797亿元,同比+10%,上半年已完成全年新签合同额目标的55%。
房建业务:稳健增长,业务结构优化。2023年实现营收13837亿元,同比+9.4%;全年新签合同额26894亿元,同比+8.8%。公司聚焦中高端“新房建”领域,2023年在工业厂房领域增长显著,新签合同额6218亿元,同比+58.9%。2024H1公司房建业务实现新签合同额15320亿元,同比+5.7%。
基建业务:新签合同额持续高增。2023年实现营收5566亿元,同比+12.8%,全年新签合同额11685亿元,同比+15.1%。公司抢抓基建细分领域发展机遇,2023年在市政工程、交通运输工程、能源工程、水务及环保、水利水运领域新签合同额分别同比+17.0%、-21.7%、+151.4%、+2.1%、+229.6%。2024H1实现新签合同额7491亿元,同比高增34.9%。
房地产业务:逆势增长,加大核心城市土地储备,厚积薄发。2023年实现营收3088亿元,同比+9.5%;全年实现合约销售额4514亿元,同比+12.4%;新增土地储备1310万平方米,其中超九成位于一、二线城市。凭借央企的资金和平台优势逆势布局一二线城市的优质地块,旗下的中建壹品、中海地产、中建智地、中建信和2024H1权益拿地金额分别位居行业第2/7/9/17名,2024H1公司旗下中海地产全口径销售金额位居行业第二,6月单月全口径销售金额居百强之首,创近一年来新高,未来公司地产业务市占率有望迎来进一步提升。
看点一:海外业务发展提速。公司的海外业务遍布北美、中美、港澳、东南亚、北非、中西非、南非、中东、中亚等区域的几十个国家和地区,2024H1境外新签合同额1231亿元,同比高增105.4%,境外业务规模有望迎来新突破。
看点二:分红比例稳中有增,高股息率彰显投资价值。公司自上市以来每年持续现金分红,2023年分红率达到20.82%,持续稳健增长的业绩有望支撑未来分红率稳步提升。现价对应公司股息率TTM为4.94%,位居158家建筑行业上市公司中的第8位,分红率和股息率高于其他七大家建筑央企。
看点三:优质央企估值待修复。2024年国资委将全面开展上市公司市值管理考核,业绩稳步增长+央企市值管理考核驱动下,公司估值水平有望迎来修复。
投资建议:中国建筑作为国内建筑+地产双龙头,建筑业务新签订单额稳健增长,地产业务市占率有望持续提升,央企市值管理考核有望推动估值修复,高股息率具备投资价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74.54/603.60/632.56亿元,现价对应2024-2026年PE分别为4/4/4倍,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房建基建投资不及预期、项目投资的风险、国际经商环境变化的风险。 |
26 | 国联证券 | 武慧东,朱思敏 | 维持 | 买入 | 建筑业务新签增长强劲,单月地产销售增速转正 | 2024-07-17 |
中国建筑(601668)
事件:
公司发布2024年1-6月经营情况简报。
建筑业务新签增长动能强劲,基建/境外表现突出
2024H1公司建筑业务新签合同额22,882亿元,yoy+14%,新签订单增长动能强劲。分业务来看,房建/基建/勘察设计新签合同额分别为15,320/7,491/72亿元,同比分别+6%/+35%/-9%,基建延续高增,房建增长韧性较好。分地区来看,境内/境外新签订单分别21,651/1,231亿元,同比分别+11%/+105%,境外持续高速增长。
地产销售降幅收窄,单月销售额转正,拿地保持强度
2024H1公司地产合约销售额为1,915亿元,yoy-21%,降幅较前5月收窄约8pct;合约销售面积为655万平方米,yoy-33%,降幅较前5月收窄约6pct,地产销售持续承压,但降幅收窄,单6月合约销售额yoy+11%,2024年单月首次转正。截至2024H1末,公司土地储备8,454万平方米,相较于2023年末+370万平方米,土地储备持续增加。
多领域竞争优势或持续强化,估值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2023年公司派发现金红利总额约113亿元,占当期归母净利润的20.8%(近年连续小幅提升),2023年分红对应目前市值股息率为5.0%,预计24年分红比率或延续稳中有升态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24,339/26,212/28,156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7%/8%/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91/642/68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9%/9%/7%,EPS分别为1.42/1.54/1.66元/股,3年CAGR为8%。我们认为基建、地产行业形势变革背景下,公司作为主要领域龙头地位或持续强化,报表质量等或亦持续改善。参照可比公司估值,我们给予公司2024年6倍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需求景气度低于预期、基建投资增速不及预期、订单收入转化节奏放缓、回款风险、减值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