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1 | 民生证券 | 张凯烽,李劲锋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一季报点评:收费类收入同比高增,自营收益环比反弹 | 2025-05-01 |
中信证券(600030)
事件:4/29晚间中信证券发布2025年一季报。2025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178亿元,环比+0.6%,同比+29.1%,同比增速较24Q4增加5.39pct;归母净利润65亿元,环比+33.4%,同比+32.0%,同比增速较24Q4减少16.34pct。单季营收继续小幅提速,净利润同比增速保持高位。
从收入结构来看,收费类业务同比高增,资金类业务表现分化,单季自营收入环比反弹且同比转增,但利息净收入转负。2025年一季度公司自营/经纪/资管/投行/信用业务收入分别为89/33/26/10/-2亿元,收入同比+62%/+36%/+9%/+12%/-162%,收入占营收比例50%/19%/14%/5%/-1%。收费类业务方面,2025年一季度三大收费业务经纪、资管与投行收入同比增速均保持高位,增速较24Q4单季同比有所放缓。资金类业务方面,自营收入单季环比大幅反弹,同比转为增长,但信用业务收入转负。
分各业务来看:(1)自营业务方面,金融投资环比增长7.1%,自营收益率环比反弹至3.8%,跑赢沪深300和中证综合债指数。24Q4公司自营投资收入(不含OCI变动)89亿元,环比+89.3%,同比+62.3%,同比环比均由负转正。从金融投资规模来看,25Q1末公司金融投资9228亿元,环比+7.1%,同比+15.1%,同比增速较24Q4略有放缓,而净资产与自营杠杆率均环比上升。25Q1公司环比增配交易性金融资产,权益OCI规模环比小幅上升,但对债权OCI环比减配,三类资产占比分别为84.2%/9.9%/5.8%,占比较24Q4变动+4.06pct/-0.59pct/-3.47pct。从投资收益率来看,2025Q1年化自营投资收益率3.8%,考虑OCI变动后的收益率3.9%,均环比回升;而同期沪深300/中证综合债指数年化涨幅分别为-4.8%/-2.6%,公司自营收益率跑赢大盘股指和中证综合债指数。23Q3至25Q1,公司已连续7个季度环比增配权益OCI,我们认为增配高股息资产有望为公司自营投资提供长期稳定收益。
(2)经纪业务方面,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增长36.2%,代买证券款同比增速维持在30%。24Q3末至25年一季度,资本市场交投热度保持高位,25Q1沪深两市当季股基成交总额为100万亿元,同比增长68%。25Q1中信证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3亿元,环比-6.6%,同比+36.2%,同比增速较24Q4回落12.76pct,公司经纪业务收入整体保持快速增长趋势。25Q1末公司代买证券款3893亿元,环比+7.4%,同比+30.3%,同样维持高位。公募降费与市场竞争加剧可能导致经纪业务收入增速有所放缓,我们认为后续降费影响有望逐步淡化。
(3)资管业务方面,25Q1资管收入同比增长8.7%,华夏基金提供稳定贡献。24Q4资管业务净收入26亿元,环比-15.3%,同比+8.7%,同比增速较24Q4下降14.79pct。根据iFinD统计,25Q1末华夏基金公募AUM达到1.91万亿元,同比增长27.2%。25Q1华夏基金净利润5.6亿元,同比+8.4%。华夏基金净利润规模整体平稳,且连续4个季度同比增长,对公司资管业务收入提供稳定贡献。
(4)投行业务方面,25Q1再融资同比大增212.0%,债承同比增速保持在13.0%,但IPO承销规模同比转负。24Q4公司投行业务收入10亿元,环比-27.2%,同比+12.2%。股权承销方面,根据iFinD统计,25Q1A股股权融资规模2306亿元,同比+145.7%。同期中信证券境内股权承销规模300亿元,同比+109.7%。其中IPO/再融资承销规模分别为12亿元/288亿元,同比-64.6%/+212.9%。IPO承销规模不及24Q1水平,但再融资规模同比大幅增长。债权承销方面,25Q1公司承销各类债券规模4092亿元,同比+13.0%。再融资与债承规模为投行收入提供支撑。
(5)信用业务方面,两融余额继续走高,但货币资金利息收入减少,叠加卖出回购利息增加,单季利息净收入转负。24Q4利息净收入-2亿元,同比-162.1%,同比降幅较24Q4扩大83.98pct,利息净收入自24Q3后再度转负。主要是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收入减少及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其中25Q1利息收入/支出分别同比-8.3%/+2.0%。25Q1末融出资金/买入返售规模1498亿元/545亿元,同比+31.1%/+9.5%,公司两融与买入返售余额近2个季度均环比增长,我们认为有望带动公司信用业务收入逐步修复。
净资产收益率保持高位,业务及管理费率同比下行推动归母净利率提升。
2025年一季度末公司总资产规模1.79万亿元,同比+14.2%。归母净资产3024亿元,同比+7.7%。单季加权平均ROE2.4%,年化加权平均ROE9.5%,保持在2022年以来高位,年化同比+1.96pct。24年归母净利率36.9%,同样升至2015年以来高位,同比+0.80pct。其中业务及管理费率(剔除其他业务)47.2%,同比-1.46pct,推动净利率上行;其他业务成本率94.6%,同比+10.93pct。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695/749/807亿元,归母净利润231/250/271亿元,对应4月30日收盘价的PE为16/15/14倍。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近期稳市力度加大,权益市场表现平稳向好,公司有望巩固自营投资优势。后续增量政策逐步出台,市场交投热度有望保持高位,公司经纪与资管业务收入也有望持续提升。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市占率下滑、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华夏基金产品发行不及预期等。 |
||||||
2 | 天风证券 | 杜鹏辉 | 维持 | 买入 | 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ROE水平大幅提升,龙头地位巩固 | 2025-05-01 |
中信证券(600030)
【25年Q1业绩增长符合预期,自营与经纪业务实现双轮驱动】
中信证券25年Q1实现调整后营收163亿元,同比+26.5%;实现归母净利润65亿元,同比+32.0%。25年Q1除信用业务有所承压外,其余业务条线均实现正增长,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同比增速分别为+36.2%/+12.2%/+8.7%/+62.3%/-162.1%。ROE达9.5%,较24年同期+2.0Pct;杠杆率提升0.18x至4.87x。
【受益于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手续费业务稳健增长】
1)经纪业务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经纪业务收入33.3亿元,同比+36.2%,收入增长的主要驱动力为市场成交量的提升。25年Q1累计股基日均成交额为17465亿元,较24年同期同比+70.9%,公司经纪业务收入增速慢于市场交投增速,整体略低于预期。
2)投行业务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投行业务收入9.8亿元,同比+12.2%,业绩继24Q4同比增速转正后维持正增长,从证券承销规模角度来看,25Q1公司IPO/再融资规模分别为12.6/506.6亿元,分别同比-75.1%和+414.1%,再融资规模大幅提升。
3)资产管理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资管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8.7%;非货公募管理规模较24年同期有所扩大,旗下华夏基金(持股62.2%)非货保有规模7018亿,同比+22.8%。
【自营业务韧性凸显,资产规模与投资收益率提升带动收入上涨】
自营业务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自营业务收入88.6亿元,同比+62.3%;25年Q1自营金融资产规模为9228.0亿元,同比+15.1%,投资收益率小幅上行0.28Pct至0.96%。25年Q1债市震荡明显,沪深300指数下跌1.2%,在股市与债市皆未有大幅增长的情况下,公司风险管理能力突出,实现投资收益率的提升带动自营业务收入上涨,增厚整体业绩。
【信用业务收入表现不及预期,承压明显】
信用业务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信用业务收入-2.0亿元,同比-162.1%。25年一季度末全市场两融资金余额为1.92万亿,同比+24.8%,公司信用业务收入增速明显低于市场增速,收入大幅下滑的主因为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收入减少,以及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导致公司信用业务承压明显。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公司作为龙头券商韧性较强,投行业务逆势增长。政策红利释放,积极信号定调资本市场发展方向,后续市场行情或持续回暖,有望增厚公司业绩。根据最新披露财务数据更新25/26/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25/26/27年前值为270/281/283亿元,看好公司在政策红利释放下的弹性空间,现25/26/27年调整为271/296/312亿元,预计25-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4.7%/+9.6%/+5.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监管政策发生变动;公司业务开展不及预期。 |
||||||
3 | 国信证券 | 孔祥,王德坤 | 维持 | 增持 | 投资收益高增,关注投行改善 | 2025-04-30 |
中信证券(600030)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当季实现营收177.61亿元,同比+29.13%,环比+0.64%;归母净利润65.45亿元,同比+32.00%,环比+33.44%;加权平均ROE2.37%,同比+0.49pct。分条线看,Q1营收环比增速:经纪+36.18%、投行+12.24%、资管+8.69%、利息亏损、投资+62.32%,Q1营收占比:经纪18.72%、投行5.49%、资管14.43%、利息-1.14%、投资49.89%。投资收益高增,市场活跃度提升下经纪业务扩张是推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原因。
自营投资:金融资产投资规模扩张,投资收益率提升。截至2025Q1末,公司金融投资资产规模9,227亿元,同比+15.07%,环比+7.08%。其中FVTPL资产7,772亿元,同比+15.49%,环比+12.50%;FVOCI权益工具投资916.33亿元,同比+40.57%,环比+1.06%;FVOCI债权工具投资539.43亿元,同比-15.42%,环比-32.78%。Q1年化投资收益率3.97%,同比+1.09pct,环比+1.84pct。期末杠杆率4.87x,同比及环比均有所提升。除金融投资资产以外,融出资金、买入返售金融资产等资产科目也有小幅增长。
投行业务:关注股承市场改善趋势和境外业务拓展。2025Q1,A股IPO承销规模未再出现大幅下降,已有企稳趋势,再融资承销规模大幅增长。其中IPO承销27家,承销金额164.76亿元、同比-30.2%、环比-15.4%。再融资承销45家,承销金额1,383.40亿元、同比+60.4%、环比+106.7%。2024年初至今,中信证券IPO承销142.31亿元、居行业第1,再融资承销559.31亿元\居行业第1。港股IPO方面,2025年以来中信香港+中信里昂合计IPO承销33.17亿港元、居行业第1。境内IPO及再融资市场改善和境外股承发力,公司投行业务经营压力或将有所减轻。
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市场复苏叠加战略推进,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规模扩张。2024年Q4以来,A股市场交投情绪显著恢复,同时公司加强精细化运营,2024年末财富管理客户超1,580万户,同比+12%;托管客户AUM突破12万亿元,同比+18%。资产管理方面,截至2024年末,中信资管AUM15,424.46亿元,同比+11.09%;截至2025Q1末,华夏基金管理非货币AUM合计11,282.55亿元、居行业第2,华夏基金2025Q1净利润5.61亿元,同比+8.4%。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汇率波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等。
投资建议:基于公司一季报数据及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上调了公司经纪业务增速、投资收益率等关键假设,并基于此将2025-27年归母净利润上调5.6%、8.2%、10.6%。公司作为龙头券商,资本实力强劲、业务条线全面、综合实力强劲、ROE水平行业持续领先,我们对公司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4 | 东吴证券 | 孙婷,何婷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一季报点评:各项业务稳定增长,投资净收益亮眼 | 2025-04-29 |
中信证券(600030)
投资要点
事件:中信证券发布2025年一季报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77.6亿元,同比+29.1%;归母净利润65.5亿元,同比+32.0%;对应EPS0.42元,ROE2.4%,同比+0.5pct。
一季度交易额大增,带动经纪业务收入大幅增长;利息支出同比增加较多,利息净亏损。2025年一季度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17031亿元,同比+70.3%;全市场两融余额19187亿元,同比+24.8%。此背景下公司经纪业务收入33.3亿元,同比+36.2%,占营业收入(剔除其他业务收入)的20.5%。利息净亏损2.2亿元,主要是由于货币资金及结算备付金利息收入减少及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公司两融余额1498亿元,较年初+31%,市场份额7.8%,较年初+0.4pct。截至2024年末,客户数超1580万户,同比+12%,客户资产超12万亿元,同比+18%。
投行收入逆势小幅增长,优势地位依然稳固。2025年一季度实现投行业务收入9.8亿元,同比+12.2%。一季度完成股权主承销规模303.5亿元,同比+67.8%,排名第1;其中IPO3家,募资规模13亿元;再融资9家,承销规模291亿元。债券主承销规模4303亿元,同比+4.6%。排名第1;其中地方政府债、公司债、金融债承销规模分别为1642亿元、1005亿元、725亿元。截至25Q1末,IPO储备项目41家,排名第1,其中两市主板27家,北交所0家,创业板8家,科创板6家。
资管业务收入小幅增长,华夏基金保持龙头地位。2025年一季度实现资管业务收入25.6亿元,同比+8.7%。2024年末资产管理规模15424亿元,同比+11.1%。公司私募资产管理规模1.5万亿元,同比+11%,公司持续推进主动管理转型,私募资管市场份额13.43%,排行业第一。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2024年末管理规模2.5万亿元,其中公募规模1.8万亿元,机构及国际业务规模0.7万亿元,ETF规模保持行业龙头地位。
投资净收益同比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88.6亿元,同比+62.3%;调整后投资净收益(含公允价值、汇兑损益、其他综合收益)89.8亿元,同比+35.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小幅调整对公司的盈利预测,2025-2027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57/260/292亿元(前值为256/261/290亿元),同比分别18%/1.4%/+12%,对应2025-27年PB为1.20/1.14/1.08倍。考虑到资本市场改革持续优化,头部券商能更大程度的享受政策红利,中信证券作为龙头券商有望抓住机遇强者恒强,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交易量持续走低,权益市场波动加剧致投资收益持续下滑。 |
||||||
5 | 中原证券 | 张洋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年报点评:投资收益连续增长,境外业务经营稳健 | 2025-04-09 |
中信证券(600030)
2024年年报概况:中信证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637.89亿元,同比+6.20%;实现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同比+10.06%;基本每股收益1.41元,同比+8.46%;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09%,同比+0.28个百分点。2024年末期拟10派2.80元(含税)。
点评:1.2024年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收入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业务净收入以及利息净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财富管理业务保持增长、机构经纪业务保持行业领先,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4.79%。3.股权融资业务承压较重,债权融资业务保持增长,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33.91%。4.券商资管业务、公募基金业务均保持增长,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6.67%。5.固收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化布局,股票自营业务模式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17.68%。6.两融业务利息收入减少,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73.10%。7.境外营业收入同比+14.78%,实现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回升的幅度虽不及行业均值,但各项指标排名保持领先;投行业务净收入受股权融资业务持续承压的影响出现连续下滑,但仍领跑行业;固收业务积极拓展国际化布局,股票自营业务向绝对收益模式转型,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在高基数下实现持续增长;境外业务经营稳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作为行业龙头,公司近年来业绩波动保持收敛,归母净利维持高位水平。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1.44元、1.49元,BVPS分别为18.61元、19.36元,按4月7日收盘价24.02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1.29倍、1.24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
||||||
6 | 财信证券 | 周策,刘照芊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年报点评:实力行业领先,境外业务持续增长 | 2025-04-03 |
中信证券(600030)
投资要点:
事件:中信证券发布2024年年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7.89亿元,同比增长6.2%;归母净利润为217.04亿元,同比增长10.1%;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41元,同比增长8.5%;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8.09%,同比提升0.28pct。单季度来看,公司四季度营收176.47亿元,同比/环比增幅分别为23.7%/10.6%;四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49.05亿元,同比/环比增幅分别为48.3%/-21.3%。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71万亿元/2987.67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7.71%/8.96%,杠杆倍数提升0.25x至4.60x,扩表加速。
各项业务来看,2024年公司经纪、资管、自营业务均实现增长,资本中介与投行业务虽有下滑但边际好转。公司自营、经纪、投行、资本中介、资管业务收入及增速分别为263.45亿元(+20.6%)、107.13亿元(+4.8%)、41.59亿元(-33.9%)、10.84亿元(-73.1%)、105.06亿元(+6.7%)。2024年度公司其他业务收入为64.37亿元,同比+18.6%。业务收入结构方面,自营业务收入占调整后营收较2023年有所提升,但较前三季度有所下降。经纪、资管业务收入占调整后营收较2023年及2024年前三季度均有所提升,2024年自营/经纪/资管/投行/资本中介业务占比分别为45%/18%/18%/7%/2%。
轻资产业务整体稳健,经纪与资管业务四季度表现亮眼。受市场交投活跃度提升影响,公司经纪业务2024年全年实现收入107.13亿元,同比增长4.79%。单四季度经纪业务实现收入35.59亿元,同/环比增长48.91%/56.51%。资管业务全年实现收入105.06亿元,同比增长6.67%。单四季度资管业务实现收入30.27亿元,同/环比增长23.45%/18.01%。据公司公告,公司资产管理总规模突破4万亿元(含华夏基金和中信证券资管子公司),华夏基金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净利润为21.58亿元。投行业务2024年全年实现收入41.59亿元,同比下滑33.91%,环比持续改善,单四季度实现收入13.40亿元,同/环比增长29.47%/23.62%。公司行业地位稳固,股权融资规模与债券融资业务继续保持行业第一,占证券公司债券承销总规模的15.02%。并购重组业务交易规模为198.98亿元,市占率达23.03%,交易规模排名市场第二。
投资业务边际有所下滑,其他权益工具占比提升。资本中介业务受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减少及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影响,2024年实现收入10.84亿元,同比下滑73.10%,调整后营收占比下降4.84pct至1.87%。单四季度实现收入1.65亿元,同比下滑78.03%,环比扭亏为盈。自营业务实现高增长,但四季度收入有所下滑。2024年全年实现收入263.45亿元,同比增长20.59%,四季度实现收入46.81亿元,同/环比下滑22.84%/52.87%。截至2024年末,金融投资规模达8617.73亿元,同比增长20.40%,其中主要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与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占比由2023年末的1.33%提升至10.52%。同时,测算2024年自营年化投资收益率为2.85%,较去年同期的3.15%有所下降,预计主要系衍生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变动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四季度公允价值变动收益有所下滑所致。
国际化业务稳步推进,业绩增速亮眼。2024年,公司对中信证券国际增资约人民币65.32亿元,国际业务收入贡献占比提升至17.2%。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业收入226,252万美元,净利润53,048万美元,分别同比增长41.20%、115.55%。2024年实现汇兑净收益34.28亿元,较2023年末增加28.93亿元。公司在东南亚、印度、日本等市场持续加大投入,香港以外地区的机构经纪、投行等业务取得明显增长,全球化业务布局进一步拓宽。
投资建议:公司各项业务处于市场领先地位,国际化业务稳步发展,在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趋势下,我们看好公司在国际化业务持续推进、市场交投活跃度保持较高水平等背景下的业绩增长。根据公司年报各业务数据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5.24/268.47/286.06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3.0%/+9.5%/+6.6%,未来三年ROE预计在8.1%-8.5%左右,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25年1.5-1.6倍PB较为合理,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拖累经纪业务;市场波动加剧拖累资管、自营投资业务;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趋严。 |
||||||
7 | 中航证券 | 薄晓旭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点评:龙头地位稳固,投资收益带动业绩增长 | 2025-04-03 |
中信证券(600030)
公司披露2024年年报
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7.89亿元(+6.20%),实现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10.06%),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15.66亿元(+11.24%),基本每股收益1.41元(+8.46%)。公司2024年ROE为8.09%,较上年同期增长0.28pct。
财富管理业务规模稳步增长
2024年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130.06亿元(+6.93%),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业务收103.18亿元(+15.66%),代销金融产品业务收入14.83亿元(-12.43%)。经纪业务的主要增长原因得益于市场交易量增加,2024年国内证券市场股票基金交易量日均规模12,102 亿元(+ 22.03%)。截至报告期末,客户数量累计超1,580万户,较上年末增长12%,托管客户资产规模突破人民币12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18%。
投行业务稳居行业第一
2024年公司实现投行业务净收入41.59亿元(-33.91%)。主要受政策影响,市场IPO大幅收缩。尽管如此,公司2024年境内业务持续保持市场领先,完成A股公司主承销项目55单,实现规模703.59亿元,市场份额21.87%,。IPO 与再融资承销规模均排名市场第一。债券承销方面,公司共承销境内债券5,088只(+21.14%),总承销规20,912.37亿元(+9.49%),占全市场承销总规模的7.07%,较去年同期增长0.22pct,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5.02%,较去年同期增长0.88pct,稳居行业第一。公司完成 A 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5 单,交易规模人民币 198.98 亿元,市场份额 23.03%,交易单数排名市场第一、交易规模排名市场第二。
资管规模增涨,华夏基金表现优异
2024年公司实现资产管理业务净收入105.06亿元(+6.67%)。截至2024年末公司资管总规模15,424.46亿元(+11.09%),其中集合资管理、单一资管、专项资管规模分别为人民币 3,432.43 亿元(+15.30%)、9,089.82 亿元(+7.99%)、2,902.21 亿元(+16.53%)。公司私募资管业务市场份额13.43%,排名行业第一。公募基金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华夏基金实现营业收入80.31亿元(+9.61%),占资管业务收入的76.44%。净利润28.45亿元(+6.34%),盈利能力较去年略有提升,整体管理规模大幅增长(管理资产规模24,645.31亿元,+35.15%)。
自营支撑整体业绩
2024年公司自营业务净收入263.45亿元(+20.59%),占总营收的41.30%。公司整体投资收益较为稳健,债券投资规模占近50%,整体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同比增长9.18%,其中债券投资增长达55.15%。2024年,公司子公司中信证券投资积极优化投资结构,不断加强投后管理,拓展多元化退出渠道,提升资产周转率和资金使用效率,提高整体抗风险能力。
投资建议
公司稳居行业龙头地位,当前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改革稳步推进,证监会多次强调建设一流投资银行和投资机构,公司作为龙头央企券商,背靠中信集团,股东实力强劲,自身综合实力稳居行业头部,有望更加受益于政策改革。
目前,公司在积极推进财富管理、资管、资本中介等多项业务转型,加强数字化赋能,公司头部地位稳定。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50元、1.56元、1.58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8.09元、19.30元、20.51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基金销售市场竞争加剧 |
||||||
8 | 民生证券 | 张凯烽,李劲锋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点评:经纪资管收入提速,国际业务持续拓宽 | 2025-03-28 |
中信证券(600030)
事件:3/26晚间中信证券发布24年年报。2024年全年,公司营业收入638亿元,同比+6.2%,较前三季度+5.46pct;归母净利润217亿元,同比+10.1%,较前三季度+7.71pct。单季来看,24Q4公司营业收入176亿元,环比+10.6%,同比+23.7%,同比较24Q3+12.20pct;归母净利润49亿元,环比-21.3%,同比+48.3%,同比较24Q3+26.39pct,单季营收与盈利同比均明显提速。
经纪与资管收入明显提升,投行收入同比降幅大幅收窄,自营收入增速有所放缓,信用业务同比降幅小幅扩大。2024年全年公司自营/经纪/资管/投行/信用业务收入分别为263/107/105/42/11亿元,同比+21%/+5%/+7%/-34%/-73%,占比41%/17%/16%/7%/2%。收费类业务方面,2024年全年业务同比增速呈现上行趋势,经纪收入全年累计同比转为增长;资管业务收入持续提速,全年同比较24Q1-Q3提升5.57pct;投行同比降幅由前三季度的-46%收窄至-34%,提升12.48pct。资金类业务方面,自营收入同比增速保持在21%,但较前三季度放缓16.69pct;信用收入仍同比下滑,降幅较前三季度扩大1.15pct。
分各业务来看:(1)24Q4单季自营收入同比转为负增,主要是自营收益率降至低位,金融投资规模增速也有所放缓。24Q4公司自营投资收入(不含OCI变动)47亿元,环比-52.9%,同比-22.8%,同比转为负增。从金融投资规模来看,24Q4末公司金融投资8618亿元,同比+20.4%,增速较24Q3下降4.50pct。其中净资产规模2931亿元,同比+9.0%;自营杠杆率2.94倍,同比+10.4%,但二者增速均有所放缓。持仓结构方面,环比增配权益OCI和债权OCI,并减配交易性金融资产,整体偏向于高股息策略。交易性金融资产/债权OCI/权益OCI占比分别为80.2%/9.3%/10.5%,较24Q3分别变动-4.92pct/+1.92pct/+3.00pct。权益OCI规模907亿元,环比24Q3增长34.8%,规模升至2021年以来最高水平。从投资收益率来看,2024Q4中信证券年化自营投资收益率2.2%,考虑OCI变动后的收益率2.4%,环比下降至一年来最低值。去年四季度沪深300/中证综合债指数年化涨幅分别为-8.3%/10.8%,债市表现占优。我们认为24年四季度期间公司自营持仓可能偏向配置股票,因而自营收益率环比有所下行,但高股息策略或为未来的收益率提供弹性。
(2)经纪业务收入整体修复,个人与机构代买证券款同比高增,席位租赁、代销产品收入同比仍负增。24Q4公司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36亿元,环比+56.4%,同比+48.9%,较24Q3增加59.52pct,单季经纪收入同比转为增长。
从净收入结构来看,主要是代买证券收入大幅提升,24年下半年公司代买证券/席位租赁/代销产品/期货经纪净收入占比67%/9%/13%/10%,较24H1分别变动+6.2pct/-2.7pct/-1.3pct/-2.2pct。市场交投热度活跃推动代买证券收入显著增长。24年末公司代理买卖证券款中,个人/机构资金分别同比增长66.1%/10.6%。其他经纪业务中,分项收入占比均回落,24年上/下半年席位租赁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25.9%/20.5%,代销金融产品净收入分别同比下降11.1%/13.6%,可能系公募基金降费影响。24H2中信证券非货币市场公募基金保有规模2088亿元,继续保持证券行业第一,规模同比增长10%。随公募基金改革有序落地,我们认为成本降低有助于推动公司基金销售相关收入逐步修复。
(3)资管收入近三个季度同比增长提速,24年末华夏基金管理资产规模继续提升。24Q4资管业务净收入30亿元,环比+18.1%,同比+23.5%,增速较24Q3扩大17.92pct,24Q2以来加速回升。资管规模持续高增,24年末中信证券资产管理规模达1.54万亿元,同比+11.1%,增速由上半年的-3.0%转为大幅增长。集合/单一/专项资产管理计划规模同比增长15.3%/8.0%/16.5%,均显著增长。华夏基金业绩快速增长,24年末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2.46万亿元,同比大增35.2%。ETF规模保持行业龙头地位,2024年华夏基金营业收入/净利润分别达到80亿元/22亿元,同比+9.6/+7.2%,为公司资管收入贡献显著。
(4)投行业务方面,境内债承规模破2万亿元大关,境外股权承销高增且超过境内IPO规模,投行收入同比降幅继续收窄。24Q4公司投行业务收入13亿元,环比+23.7%,同比+29.5%。单季同比增速自23Q2以来首次转为增长。一方面境内股权承销尤其IPO承销规模同比降幅收窄,同时债权和境外股权承销增速提升。股权承销方面,根据iFinD统计,2024年A股股权融资规模2538亿元,同比-74.1%,公司同期境内股权承销规模704亿元,同比-74.7%,降幅接近。债权承销方面,24年下半年公司承销各类债券规模1.21万亿元,同比增长14.9%。全年债权承销规模达2.09万亿元,成为同业中首家年度债承规模破2万亿元的机构;2024年公司境内股权融资与债务融资业务继续保持市场第一。
境外承销方面,2024年中信证券境外股权承销规模36亿美元(约257亿元人民币),同比+101.0%,这一承销规模超过境内IPO(131亿元)。随着未来IPO与再融资节奏逐步恢复,我们预计公司有望进一步巩固投行业务优势。
(5)信用业务方面,卖出回购利息增长,两融余额达历史新高但收益下降。
24Q4利息净收入2亿元,同比-78.1%,较24Q3增加38.93pct。利息支出中,24Q4末公司卖出回购余额3902亿元,同比+37.7%,带动全年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同比+32.1%。股票质押方面,24Q4末买入返售余额443亿元,同比-28.8%,2023年基数较高背景下降幅扩大28.28pct。但23-24年买入返售收益率从2.8%提升至5.0%,买入返售利息收入同比增长25%。融资融券方面,24Q4末融出资金规模1383亿元,同比+16.5%,增速较24Q3增长16.81pct,2024年末公司两融余额也达到2013年至今最高水平。但23-24年融资融券收益率从7.0%下降至5.2%,两融利息收入同比-14.4%。2025年一季度股市延续震荡回升格局,全市场两融余额保持高位,我们预计公司信用业务收入有望迎来筑底改善。
净资产收益率保持高位,中信证券国际净利润大幅增长。2024年末公司总资产达到1.71万亿元,同比+17.7%。归母净资产2931亿元,同比+9.0%。年化加权平均ROE8.1%,同比+0.28pct,仍保持在近年来高位。24年归母净利率34.0%,为2019年至今年度最高值,同比+1.19pct。其中业务及管理费率(剔除其他业务)52.5%,同比-0.60pct,其他业务成本率90.7%,同比-0.69pct。
子公司方面,2024年中信证券国际实现营业收入/净利润22.63亿/5.30亿美元,同比增长41.2%/115.5%。国际业务有望成为公司业务新的盈利增长点。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695/749/807亿元,归母净利润231/250/271亿元,对应3月28日收盘价的PE为17/16/15倍。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稳固,资管收入增速保持稳定,交投活跃叠加经纪业务市占率提升,财富管理业务加速转型,公司业绩有望保持稳步增长。在权益市场平稳向好趋势下,中信证券经纪与资管业务收入有望持续回升。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业务市占率下滑、利息支出大幅增长、华夏基金产品发行不及预期等。 |
||||||
9 | 天风证券 | 杜鹏辉 | 维持 | 买入 | 24年报业绩点评:自营业务驱动业绩增长彰显龙头韧性 | 2025-03-28 |
中信证券(600030)
【24年Q4业绩超预期上涨,全年业绩韧性凸显】
中信证券24年Q4单季/全年实现调整后营收161/579亿元,同比+35.5%/+5.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49/217亿元,同比+48.3%/+10.1%。自营、资管与经纪业务助力业绩增长,24Q4单季: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9%/+29.5%/+23.5%/-22.8%/-78.1%。24年全年: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4.8%/-33.9%/+6.7%/+20.6%/-73.1%。ROE达8.1%,较去年同期+0.3Pct;杠杆率提升0.24x至4.76x。
【市场交投活跃度大幅提升,大财富管理业务稳健增长】
①经纪业务方面,公司24年Q4单季/全年分别实现经纪业务收入35.6/107.1亿元,同比+48.9%/+4.8%,市场交投活跃为经纪业务收入增长的主要推动力。自24年9月底市场成交量大幅提升,24年Q4单季/全年累计股基日均成交额分别为20684亿/12102亿元,较23年同期分别同比+119.3%/+22.0%。
②资产管理方面,公司24年Q4单季/全年分别实现资管业务收入30.3/105.1亿元,同比+23.5%/+6.7%;大资管业务规模逐步扩大,其中非货公募管理规模大幅扩张,旗下华夏基金(持股62.2%)非货保有规模7245亿,同比+42.4%。
【资本市场情绪回暖,带动全年自营业务收入增长】
自营业务方面,公司24年Q4单季/全年分别实现自营业务收入46.8亿/263.5亿元,分别同比-22.8%/+20.6%;24年全年自营金融资产规模为8618亿元,较去年同期+20.4%,投资收益率小幅提升至3.06%。自24年9月末,频频出台稳定资本市场的相关政策,24年沪深300指数上涨14.7%,投资收益率实现正增长,带动全年自营业务收入回暖,为全年业绩的主要驱动力。
【监管政策的边际趋严,导致投行与信用业务有所承压】
①投行业务方面:公司24年Q4单季/全年实现投行业务收入13.4/41.6亿元,同比+29.5%/-33.9%,业绩承压的主要原因为受到监管政策边际趋严影响,证券承销规模下滑明显,其中全年IPO/再融资规模分别为132.8/574.9亿元,分别同比-73.5%和-74.7%。
②信用业务方面,公司24年Q4单季/全年分别实现信用业务收入1.6/10.8亿元,分别同比-78.1%/-73.1%。24年末全市场两融资金余额为1.86万亿,同比+12.9%,公司融出资金同比+16.5%至1383亿元,但考虑到两融利息收入下滑,我们推测主要系费率较高的融券规模收缩,费率较低的融资规模有所上升,导致整体两融费率下降,影响信用收入。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政策端在持续发力,资本市场“1+N”政策框架完善,通过优化投融资生态及中长期资金入市支撑市场流动性,后续市场交投活跃度有望进一步提升,或将对公司业绩带来较为可观的正增长。根据最新披露财务数据更新25/26/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25/26年前值为341/368亿元,由于资本市场活跃度较24年9月末略有下滑,现25/26/27年调整为270/281/283亿元,预计25-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4.5%/+3.8%/+1.0%,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监管政策发生变动;行业竞争加剧。 |
||||||
10 | 国信证券 | 孔祥,王德坤,陈莉 | 维持 | 增持 | 业绩稳健增长,多元经营熨平波动 | 2025-03-27 |
中信证券(600030)
核心观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全年实现营收637.89亿元,同比+6.20%;归母净利润217.04亿元,同比增+10.06%;加权平均ROE8.09%,同比+0.28pct。Q4实现营收176.48亿元,同比+23.75%,环比+10.59%;归母净利润49.05亿元,同比+48.32%,环比-21.26%。分条线看,Q4营收环比增速:经纪+56.40%、投行+23.62%、资管+18.06%、利息环比扭亏、投资-52.87%,Q4营收占比:经纪22.13%、投行8.34%、资管18.83%、利息1.02%、投资29.12%。轻资本业务扩张、汇兑净收益增长是公司Q4营收增长主力,多元经营为业绩护航。自营投资:TPL账户加大多元资产配置,OCI股票把握良好建仓周期。2024年,公司TPL账户大幅增配债券,减持股票、公募基金及其他资产,年末配置结构:债券3,390亿元,占比49.07%;股票2,005亿元,占比29.02%;公募基金527亿元,占比7.63%;其他987亿元,占比14.29%。OCI权益账户规模大幅增长,年末持仓906.68亿元,同比增长853.00%,持仓增加节奏:Q1增556.71亿元、Q2增18.24亿元、Q3增2.47亿元、Q4增234.12亿元。
国际业务:境外业务收入占比提升,主因业务扩张及汇兑净收益高增。2024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109.48亿元,占比升至17.16%。全年完成港股股承27.17亿美元,排名升至第二;完成381单中资离岸债项目,承销规模50.48亿美元,市占率4.23%,排名升至第一。2024年Q4,因人民币汇率变动及汇率衍生工具收益变动,公司当季汇兑净收益达31.50亿元,环比+43.72亿元。
轻资本业务:市场复苏叠加战略推进,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规模扩张。2024年Q4以来,A股市场交投情绪显著恢复,同时公司加强精细化运营,年末财富管理客户超1,580万户,同比+12%;托管客户AUM突破12万亿元,同比+18%。资产管理方面,中信资管管理规模15,424.46亿元,同比+11.09%;华夏基金管理规模合计24,645.31亿元,同比+35.15%,规模实现较快增长。杠杆运用:有效杠杆率较年初提升,主要扩表方向为金融资产投资。截至2024年末,公司有效杠杆率4.72倍,较年初提升0.25倍。资产扩张主要来自金融资产投资,其较年初+1,460亿元。此外,融出资金较年初+195亿元。
风险提示:政策风险,资本市场波动,汇率波动,经济增速不及预期等。投资建议:基于公司年报数据及资本市场的表现,我们对公司2025年和2026年的营收预测分别上调2.45%和2.12%,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27.9/244.5/259.4亿元,同比增长5.0%/7.3%/6.1%,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17.5/16.4/15.4x,PB为1.4/1.3/1.3x。公司作为龙头券商,综合实力强劲、ROE水平行业持续领先,我们对公司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
11 | 国信证券 | 孔祥,王德坤 | 维持 | 增持 | “出海”将是行业龙头新增长引擎 | 2024-12-15 |
中信证券(600030)
事项:
2024年12月12日,中信证券在北京举办“要出国,找中信”“来中国,找中信”暨2024年投资者开放日活动,分享公司国际化业务发展动态和思路。
国信非银观点:第一,公司持续探索跨境业务,业务贡献日益提升。截至2024H1末,公司境外资产规模3,030.0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为20.27%。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60.86亿元、收入占比为22.28%。第二,境外投行规模及市占率领先。2024年以来,公司港股股权承销额52.80亿港元、市占率5.56%。2024年上半年,公司中资美元债承销额14.85亿美元、市占率3.25%。第三,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进,蕴含众多业务机遇。一方面,居民境外投资需求增长,境外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其他投资方向。另一方面,我国基础资产收益率持续下行,国内“资产荒”压力凸显,向外发展或是破局之道。此外,近年来境外投资者持有中国金融资产规模显著增长。截至2024Q3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股票规模31,347亿元、债券44,405亿元。公司凭借丰富的业务牌照、深厚的业务资源及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境外投资者入华、中资企业出海及中国居民跨境投资等主要业务方向布局完善。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4-26年EPS分别为1.39元、1.53元、1.64元。维持公司“优于大市”评级。
评论:
持续探索出海业务,重要性日益提升
国内资本市场波动较大、股权融资低迷等因素,使得境内券商各项主营业务易面临短期压力。为促进业务稳健发展,上市龙头券商纷纷探索境外业务,寻求新的业务增长空间,比如海外投行业务、跨境财富管理及资产管理、跨境投资等。中信证券境外业务贡献稳步提升,截至2024H1末,公司境外资产规模3,030.02亿元、占公司总资产比重为20.27%。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60.86亿元、收入占比为22.28%。
境外投行业务:股权融资、中资美元债融资业务市占率领先
公司境外股权及中资美元债承销市占率领先。股权融资方面,中信证券国际、中信里昂证券均具备优秀的保荐和承销能力,业务排名经常位居港股股权承销市场前列。债务融资方面,公司中资美元债承销市占率连续多年处于领先水平,且已具备丰富的海外客户熊猫债创新服务经验。当前,公司在境内外一体化基础上加强国际业务扩张,逐步由中资境外业务向东南亚、印度延伸。2024年以来,公司港股股权承销额52.80亿港元、市占率5.56%。2024年上半年,公司中资美元债承销额14.85亿美元、市占率3.25%。
公司境外投行业务,股权融资、债务融资及财务顾问业务线条发展思路清晰。
股权承销聚焦港股股权承销、GDR及东南亚等海外股权融资。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香港市场IPO项目7单、再融资项目3单,香港市场股权融资业务承销规模8.82亿美元,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一;在其他海外市场完成股权融资项目8单,承销规模4.06亿美元。
债券承销聚焦熊猫债、中资离岸债、东南亚等海外美元债业务。2024年上半年,中资离岸债券业务方面,公司共完成130单债券发行,合计承销规模14.85亿美元,市场份额3.25%,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二;此外,公司还为客户提供结构化及杠杆融资、风险解决方案、跨境流动性管理等多元化服务。
财务顾问聚焦中资企业出海并购、外资企业入境并购和境外上市公司并购及私有化。2024年上半年,公司完成涉及中国企业全球并购交易规模53.14亿美元,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二;协助中国宝武收购几内亚西芒杜铁矿;协助欧洲GrangesAB收购位于中国山东的生产基地,服务国家战略积极引入外商投资。
跨境投资需求旺盛,公司产品布局全面
金融机构跨境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迎来多重催化。一方面,居民境外投资需求增长,境外投资增速显著高于其他投资品类。2008年-2022年,中国居民境外投资复合增速达28%,大幅领先银行理财、保险、投资性不动产等投资产品。另一方面,随着经济增速下台阶,我国基础资产的收益率持续下行,国内“资产荒”压力日益凸显,向外发展或是破局之道。全球化资产配置是大势所趋。以美国和日本为例,美国对海外的组合投资也占到GDP的53.7%。日本更加显著,对海外的组合投资占GDP的比例从2001年的29.5%升至2023年末的103%。目前中国对海外的组合投资仅占GDP的6%,上行空间较大。
跨境业务发展处于逐步深化过程中。2002年以来,监管部门陆续出台QFII、QDII、沪深港通、互认基金、跨境理财通、ETF互联互通等政策,为公司基金拓展跨境业务提供了政策支持。目前,QFII/RQFII额度已经放开,QDII额度仍然受限且额度较紧张,基金互认、跨境理财通逐步活跃且额度仍十分充足,跨境投资业务仍具备较大的发展空间。
境外投资者投资中国金融资产规模增长显著,以股票和债券为主。截至2024年9月末,境外投资者持有境内股票规模31,347亿元、债券44,405亿元。
境内投资者需求持续扩张,QDII额度稳步提升。截至2024年11月底,中国QDII额度达1,677.89亿美元。
公司产品线全面,有能力从多资产、多策略、多地区出发进行多维度配置。多资产角度,在引入产品时重点关注资产特点,着重引入收益率稳健7波动率更低的跨境和被动指数产品;多策略角度,结合市场环境引导客户配置更稳健,推动客户资产配置向低波动转型;多地区角度增加多个国家和区域的产品供应,通过跨境产品地区谱系进一步分散投资风险。
投资建议:出海业务渐成新增长引擎,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公司出海业务发展时间早、业务能力强、产品布局全,当前业务规模及市占率已居于中资券商领先地位。公司凭借丰富的业务牌照、深厚的业务资源及强大的创新能力,在境外投资者入华、中资企业出海及中国居民跨境投资等主要业务方向布局完善。截至2024上半年,境外业务收入贡献已达20%以上。展望未来,伴随资本市场双向开放持续推进,跨境业务贡献或将持续提升。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不变,预计公司2024-26年EPS分别为1.39元、1.53元、1.64元。维持公司“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风险,海外利率波动风险,全球经济下滑的风险,国内经济下行超预期的风险等。 |
||||||
12 | 财信证券 | 周策,刘照芊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龙头优势凸显,自营业务增长强劲 | 2024-11-06 |
中信证券(600030)
投资要点:
事件:中信证券发布2024年三季报,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42亿元,同比增长0.7%;归母净利润为167.99亿元,同比增长2.3%;实现基本每股收益1.09元,同比增长0.9%;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6.3%(未年化),同比增加0.11pct。单季度来看,公司三季度营收159.59亿元,同比/环比增幅分别为11.5%/-2.9%;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62.29亿元,同比/环比增幅分别为21.9%/11.0%。此外,其他业务前三季度收入(主要为大宗商品贸易销售收入)为48.15亿元,同比68.7%。三季度末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73万亿元/2865.15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15.83%/2.59%,杠杆倍数提升0.4x至4.73x,扩表加速。
整体表现稳健,自营带动业绩增长。各项业务来看,2024前三季度自营业务仍然保持增长,资管业务由同比下滑转向略增,公司经纪、投行业务及资本中介业务仍明显下滑。整体看,公司业绩整体呈现较强的韧性,自营业务带动业绩增长。前三季度公司自营、经纪、投行、资本中介、资管业务收入及增速分别为216.64亿元(+37.3%)、71.54亿元(-8.7%)、28.19亿元(-46.4%)、9.19亿元(-72.0%)、74.79亿元(+1.1%)。业务收入结构方面,自营业务收入占调整后营收进一步提升,由24年上半年的43%提升至52%,经纪、资管、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占调整后营收有所下滑,2024年前三季度自营/经纪/资管/投行/资本中介业务占比分别为52%/17%/18%/7%/2%。
自营业务提升明显,投行业务业绩环比改善。受系列提振资本市场有关政策影响,公司自营业务Q3单季增速提升明显,自营业务Q3实现收入99.3亿元,同比/环比增幅分别为134.27%/58.4%,投行业务Q3有所改善,实现收入10.8亿元,环比增长25.17%。自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与规模增长、市场回暖带动收益率提升有关。据公司公告信息,截至三季度末,金融投资规模达8941亿元,同比增长15.55%,其中主要增加交易性金融资产投资规模,同时,测算前三季度自营年化投资收益率为3.30%,较去年同期的2.90%有所提升。受IPO市场逆周期调控影响,前三季度公司股权承销规模同比下滑78.57%,Q3单季边际改善,环比增长16.98%。债券承销方面,前三季度承销规模合计14735.91亿元,同比增长4.01%,市占率为14.61%,同比提升0.39pct,排名保持同业第一。并购重组方面,根据wind数据,前三季度公司完成A股并购重组财务顾问涉及交易规模1328.68亿元,排名市场第二。
经纪、资本中介业务后续有望改善,资管业务稳中向好。受市场活跃度影响,公司经纪、资本中介业务有所下滑。单三季度,经纪业务同比/环比分别下滑10.58%/6.73%,资本中介业务同比/环比分别下滑117.06%/124.91%,资本中介业务下滑明显,一方面受两融市场监管趋严、活跃度下降的影响,另一方面公司的利息支出也有所增加,同比增加5.61%。后续随着资本市场回暖,将有望给经纪业务、资本中介业务带来正向贡献。资管业务方面,2024年单三季度,资管业务收入同比/环比分别增长5.60%/0.35%,稳中向好。华夏基金Q3实现净利润人民币6.25亿元(未经审计),同比/环比增长29.23%/14.85%,增长动力充足。
投资建议:公司各项业务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龙头地位稳固。在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趋势下,我们看好公司在资本市场情绪修复后的业绩增长。根据公司三季报各业务数据及市场未来发展趋势,我们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2.50/252.08/275.80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2.68%/+24.48%/+9.41%,未来三年ROE预计在7%-9%左右,在市场回暖、交投活跃度提升的背景下,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24年1.6-1.8倍PB较为合理,对应价格合理区间为30.07元~33.82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拖累经纪业务;市场波动加剧拖累资管、自营投资业务;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趋严。 |
||||||
13 | 东吴证券 | 胡翔,武欣姝,葛玉翔,罗宇康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自营业务表现亮眼,期待财富管理类业务四季度表现 | 2024-10-30 |
中信证券(600030)
事件:公司发布2024三季报,实现营业收入同比+0.7%至461亿元,归母净利润同比+2.3%至168亿元,归母净资产较年初+6.6%至2,865亿元。投资要点
轻资产业务:整体表现优于行业。1)资管业务表现相对稳健,华夏基金表现亮眼。公司24Q1-Q3/24Q3资管业务净收入同比-9%/-11%至72/23亿元(占比营收16%/14%)。子公司华夏基金24Q3单季度实现净利润6.25亿元,24Q3华夏基金非货币管理规模环比增加2,364亿元,并以9,120亿元权益基金规模位列行业第二位(较24Q2环比+36%)。2)经纪业务表现优于行业,预计24Q4将有较强表现。2024前三季度,市场日均A股交易额同比-10.3%至7,955亿元,公司24Q1-Q3/24Q3经纪业务净收入同比+1%/+6%至75/26亿元(占比营收16%/16%),表现优于行业数据;我们能看到公司前三季度代理买卖证券收到的现金净额同比+1242%至934亿元。3)投行业务保持优势。据Wind,2024Q1~3市场IPO/再融资/债承规模分别同比-85%/-67%/-2%至479/1,825/98,700亿元;公司IPO/再融资/债承规模分别同比-85%/-90%/+4%至73/143/14,488亿元,市占率分别为16%/19%/15%(三项仍位列市场第一位);公司24Q1-Q3/24Q3投行业务净收入同比-46%/-24%至28/11亿元(占比营收6%/7%)。
重资产业务:自营业务表现亮眼,资本中介类业务表现不佳。1)自营业务稳健增长。截至2024/09,万得全A/中债综合指数分别为+8.25%/+4.70%(2023年同期分别为-1.41%/+3.24%),公司24Q1-Q3/24Q3自营业务收入分别同比+37%/+134%至217/99亿元(占比营收47%/62%,注:自营业务收入=投资收益-联营合营企业投资收益+公允价值变动收益);为交易目的而持有的金融资产及融出资金的变动导致经营活动现金净额同比+309%。2)受市场及业务成本影响,资本中介业务下滑较明显。截至2024/09,市场两融余额同比-9%至14,401亿元;受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减少及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影响,公司24Q1-Q3/24Q3利息净收入同比-72%/-117%至9亿元/亏损2亿元(占比营收2%/-1%)。
行业支持政策相继落地,持续释放积极信号:1)两大政策落地,资本市场迎来更多增量资金。2024年9月2日,央行推出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与股票回购、增持再贷款两项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该政策为资本市场带来增量资金,市场交易、投资活跃度大大提升。中信证券于10月23日在沪深交易所同步完成首批互换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操作,公司战略发展注入新动力。2)中长期资金入市,利好头部券商。2024/9/26,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部署,大力引导中长期资金入市,建设培育鼓励长期投资的资本市场生态。长期资金的引入,有利于形成机构投资者增量需求,为中信证券等头部券商的经纪业务、资管业务带来增量客户。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资本市场改革持续优化,宏观经济逐渐复苏,头部券商控制风险能力更强,能更大程度的享受政策红利,中信证券作为龙头券商有望抓住机遇强者恒强。我们上调对公司的盈利预测,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17/253/307亿元(前值为181/226/282亿元),对应2024-2026年PB为1.49/1.43/1.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证券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
||||||
14 | 平安证券 | 王维逸,李冰婷,韦霁雯 | 维持 | 增持 | 自营驱动业绩改善,资金利用效率提升 | 2024-10-30 |
中信证券(600030)
事项:
中信证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营业收入461.42亿元(YoY+0.73%),归母净利润167.99亿元(YoY+2.35%)。总资产17317亿元(较上年末+19%),归母净资产2865亿元(较上年末+7%)。EPS(摊薄)1.13元,BVPS17.59元。
平安观点:
业绩同比转正,成本管控有效。24Q3单季度营收160亿元(QoQ-3%,YoY+12%),归母净利润62亿元(QoQ+11%,YoY+22%),主要由自营业务收入同比、环比增长驱动,以及24Q3管理费用下降、信用减值转回。前三季度合计经纪/投行/资管/利息/自营/其他净收入分别同比-9%/-46%/+1%/-72%/+37%/-2%,占比分别16%/6%/16%/2%/47%/13%。前三季度管理费率43.6%(YoY-2.4pct),信用减值损失转回4.77亿元(上年同期计提0.37亿元)。
杠杆倍数上行,资金利用效率提升。24Q3末杠杆倍数4.73倍(YoY+0.44倍,较上年末+0.38倍,较24H1+0.41倍),环比明显提升,主要系市场转暖、客户资金存款明显增加,以及交易性金融资产增加,预计主要增配固收类资产,母公司自营非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由23年末292.66%增加至385.07%,权益类证券及其衍生品/净资本由51.42%下降至34.27%。ROE降幅收窄,前三季度年化ROE为8.07%(YoY-0.42pct)。
费用类业务压力仍存,资管较为稳健、投行环比改善。据Wind,24Q3沪深两市日均股基成交额8046亿元(QoQ-12%,YoY-15%),前三季度合计9210亿元(YoY-9%),与公司经纪收入下降幅度基本一致。24Q3公司股债承销规模环比有所改善,但股权业务整体压力仍持续、拖累投行净收入,据Wind上市日统计,前三季度承销IPO规模73亿元(YoY-85%),增发及配股承销285亿元(YoY-82%),债券承销规模1.4万亿元(YoY+6%)。资管业务保持稳健,华夏基金Q3业绩实现同比增长,净利润6.24亿元(YoY+29%),前三季度净利润16.87亿元(YoY+8%),预计主要系资管规模扩张,据Wind统计,三季度末华夏基金公募管理规模1.67万亿元(较上年末+33%,较24H1末+11%)。
自营业务表现稳健,利息净收入压力明显。9月下旬A股市场景气度大幅回升,24Q3债市仍然向好,叠加去年低基数,自营业务修复较好,24Q3末公司自营规模8807亿元(较上年末+23%),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分别7608/661/673亿元,分别较上年末+22%/-19%/+607%。两融业务市占率预计进一步提升,24Q3末市场两融规模1.44万亿元(较上年末-13%),公司融出资金1134亿元(较上年末-4%),预计市场份额提升。但融出资金下行、利息收入下降,且杠杆上行、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利息净收入整体承压。
投资建议:公司多项业务领先优势持续扩大,综合服务能力和专业能力提高竞争壁垒。9月下旬以来A股市场明显转暖,市场活跃度维持高位,公司作为头部券商,估值及业绩均将受益于市场β,上调公司24/25/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212/229/247亿元(原预测为203/223/238亿元),对应同比变动+7%/+8%/+8%。公司目前股价对应2024年PB约1.5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资本市场改革进度不及预期;2)货币政策超预期收紧;3)宏观经济超预期下行影响市场风险偏好。 |
||||||
15 | 国联证券 | 刘雨辰,耿张逸 | 维持 | 买入 | 三季度业绩稳健,龙头优势尽显 | 2024-10-30 |
中信证券(600030)
事件
中信证券发布2024年三季报,9M2024实现营业收入461.4亿元,同比+0.73%;归母净利润167.99亿元,同比+2.35%;加权平均ROE6.3%,较去年同期增加0.11pct2024Q3单季度营业收入159.6亿元,同比+11.54%,环比-2.85%;归母净利润62.3亿元,同比+21.94%,环比+11.01%。
经纪业务随市波动,资管业务维持优势
1)公司9M2024累计实现经纪业务收入71.5亿,同比-8.7%,占证券主营收入(剔除大宗商贸和政府补助)比重为17.4%。其中2024Q3单季度实现经纪业务收入22.7亿元,同比-10.6%/环比-6.7%。预计主因2024Q3新发基金规模减少,以及佣金率调降拖累公司经纪业务收入。2)公司9M2024累计实现资管业务收入74.8亿,同比+1.1%。其中2024Q3单季度资管业务收入25.7亿元,同比+5.6%/环比+0.4%。公司控股华夏基金9M2024实现净利润16.87亿元,同比+8.2%,贡献公司净利润比重为6.2%。截至9M2024末,华夏基金非货基AUM11778亿元,同比+49.8%,规模排名行业第二。
投行业务持续巩固龙头地位,机构业务优势尽显
公司9M2024累计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8.2亿元,同比-46.4%。其中2024Q3单季度投行业务收入10.8亿元,同比-24.4%/环比+25.2%。公司境内投行业务各项指标维持行业领先,(1)按发行日统计,9M2024公司累计IPO规模73亿,同比-85%,市占率15.9%,行业第一;IPO家数7家,较去年同期减少26家;(2)再融资规模278亿,同比-77%,市占率28.2%,行业第一。(3)债承14520亿,同比+2%,市占率14.6%,行业第一。
投资业务大幅改善,信用业务有所承压
1)公司9M2024累计实现投资净收入(含汇兑收益)219.4亿,同比+23.2%。其中2024Q3单季度公司实现投资净收入87.1亿元,同比+63.0%/环比+26.3%,我们测算2024Q3公司经营杠杆为4.73倍,较2023年末提升0.38倍。9M2024末公司金融资产合计规模9373亿,同比+25%,其中交易性金融资产规模8040亿,同比+16%测算公司2024Q3年化投资收益率为3.72%,较2023年末微升0.01pct。2)信用业务略有承压,公司9M2024累计实现利息净收入9.2亿元,同比-72%。主要系公司利息支出同比增加,9M2024公司利息支出138.3亿元,同比+6%。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我们维持对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602/635/673亿,同比+0.2%/+5.5%/+6%;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0/213/227亿,同比+1.5%/+6.4%/+6.5%;EPS分别为1.35/1.44/1.53元/股。我们认为公司未来将持续保持行业领先地位,业绩有望稳步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修复不及预期、流动性收紧,居民资金入市进程放缓、政策变化风险
|
||||||
16 | 天风证券 | 杜鹏辉 | 维持 | 买入 | 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自营弹性初现,互换便利强化业绩弹性 | 2024-10-30 |
中信证券(600030)
【业绩较有韧性,Q3超预期大幅上涨,投资业务贡献主要增量】
中信证券24年Q3单季/前三季度实现调整后营收146/419亿元,同比+9.1%/-3.2%;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2/168亿元,同比+21.9%/+2.3%。自营业务为增厚业绩的主要推动力,24Q3单季: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10.6%/-24.5%/+5.6%/+134.2%/-111.7%。24年前三季度: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同比增速分别-8.7%/-46.4%/+1.1%/+37.3%/-72.0%。ROE达8.4%,较去年同期+0.1Pct;杠杆率较23年同期提升0.53x至4.98x。
【自营业务冲劲较足,成为整体业绩的主要推动力】
自营业务方面,公司24年Q3单季/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自营业务收入99亿/216.6亿元,分别同比+134.2%/+37.3%;24年前三季度自营金融资产规模为8941亿元,较去年同期+24.9%,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0.22Pct至2.42%。24年9月末央行降息带动资本市场大幅回暖,24年9月24日至9月30日,沪深300区间涨幅高达25.1%,投资收益率上行叠加自营资产规模提升,自营业务收入大幅上涨,成为整体业绩的主要推手。
【在市场交投活跃度不足的情况下,大财富管理业务较为稳定凸显韧性】①经纪业务方面,公司24年前三季度实现经纪业务收入71.5亿元,同比-8.7%,市场交投清淡活跃度不足为经纪业务收入略有下滑的主要原因,24年三季度/前三季度累计股基日均成交额分别为8046亿/9210亿元,较23年同期分别同比-12.3%/-8.6%。
②资产管理方面,公司24年前三季度实现资管业务收入74.8亿元,同比+1.1%;非货公募管理规模大幅扩张,旗下华夏基金(持股62.2%)非货保有规模7325亿,同比+47.9%。
【投行及信用业务有所承压,主要系监管政策的边际趋严】
①投行业务方面:公司24年前三季度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8.2亿元,同比-46.4%,主要系监管政策“缩紧IPO和再融资”的边际变化导致证券承销规模大幅下滑,其中IPO/再融资规模分别为72.5/388.7亿元,分别同比-84.6%和-78.7%,IPO和再融资业务规模的下滑为拖累公司投行业务收入的主因。
②信用业务方面,公司24年前三季度实现信用业务收入9.2亿元,同比-72.0%,主要系受到监管政策“暂停转融券业务”的影响,24年前三季度融资融券余额震荡下滑,24年9月底两融余额为14401亿元,较23年9月底同期-9.5%;其中24年9月底的融资余额与融券余额分别为14307/95亿元,分别较23年9月底同期-5.2%/-88.3%。市场两融市场的收窄压缩了融资融券利息收入空间,导致公司融资融券利息收入减少,同时叠加卖出回购利息支出的增加,导致信用收入大幅下滑。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当下资本市场成交量大幅提升,若未来日均成交量稳定在1.5万亿,有望直接带动经纪业务基本面的改善。同时,央行创设的“证券、基金、保险公司互换便利”给予券商加杠杆的能力,目前证监会已同意中信证券开展互换便利操作,加杠杆逻辑放大了公司净利润弹性的空间,资本市场的回暖将对公司业绩带来正向贡献,有望增厚净利润提升ROE水平。根据最新披露财务数据更新24/25/26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24/25/26年前值为207/230/249亿元,后续资本市场有望回暖叠加互换便利放大净利润弹性,现24/25/26年调整为247/341/368亿元,预计24-26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25.1%/+38.0%/+8.1%,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震荡;监管政策发生变动;公司竞争优势变化。 |
||||||
17 | 国信证券 | 孔祥,陈莉 | 维持 | 增持 | 三季度业绩向好,凸显龙头优势 | 2024-10-30 |
中信证券(600030)
核心观点
中信证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61.42亿元,同比增长0.73%;实现归母净利润167.99亿元,同比增长2.35%。公司基本每股收益为1.090,同比增长0.93%;加权平均ROE6.30%,同比增加0.11pct。营收增长主因Q3末权益市场发力,金融工具公允价值增长显著。总资产增长近两成,杠杆水平提升。公司总资产为17,317.16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9%;有效杠杆提升至4.64,较2023年末提升0.37pct,这为资本中介等用表业务提供资金基础。
自营权益体现弹性,资管业务稳健。公司实现投资业务收入216.64亿元,同比增长37.28%,主要系三季度权益市场表现良好,交易性金融资产较2023年末增长21.7%,同时公司加大FICC代客业务转型。公司实现资管业务收入74.79亿元,同比增长1.10%,资管业务持续加强主动投研管理,资管业务
公募牌照申请和国际化进程持续推进。
股权和债券承销份额提升,并购重组蓄力待发。公司实现投行业务收入28.19亿元,同比下降46.39%,受市场IPO速度减缓影响。公司完成股权承销项目34家,募集资金343亿元,市场份额14.85%,排名市场第一,较去年同期提升1.68pct;债券承销市场份额为14.56%,排名市场第一,较去年同期提升0.43pct。公司储备项目有11家,位居行业第一位,其中已注册6家,已审核通过2家。在新监管要求下,公司有望发展多元股权融资业务,加强海外股权融资业务,并购重组有望成为新的成长点。
传统业务转型,加大财富及海外业务拓展。前三季度,A股日均成交额7955亿元,较2023年同同期下降10%,受此影响,公司实现经纪业务收入71.54亿元,同比下降8.67%。公司实现信用业务收入9.19亿元,同比下降71.96%,主因系利息收入减少及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公司有望持续深化财富管理全球布局,为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整合财富销售、机构服务与投行等业务协同能力。
投资建议:基于权益市波动及监管新规对证券行业的影响,我们对公司2024-2026年的归母净利润分别上调5.57%/5.84%/5.98%,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05.7亿元、226.2亿元、243.4亿元,同比增长4.3%/10.0%/7.6%,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19.6/17.8/16.6x,PB为1.5/1.5/1.4x。公司作为龙头券商,综合实力强劲、ROE水平行业持续领先,我们对公司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下跌对券商业绩与估值修复带来不确定性;金融监管趋严;市场竞争加剧;创新推进不及预期等。 |
||||||
18 | 中原证券 | 张洋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中报点评:各主要业务持稳,投行仍领跑行业 | 2024-09-20 |
中信证券(600030)
2024年中报概况:中信证券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01.83亿元,同比-4.18%;实现归母净利润105.70亿元,同比-6.51%;基本每股收益0.69元,同比-8.00%;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6%,同比-0.31个百分点。2024年半年度拟10派2.40元(含税)。
点评:1.2024H公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收入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资管、利息净收入占比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2.财富管理与机构经纪保持行业领先,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7.75%,降幅优于行业。3.股权融资业务承压较重,债权融资业务稳中有升,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54.63%。4.券商资管管理费收入小幅下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保持增长,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09%。5.自营业务加大非方向性布局,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0.38%,保持稳定。6.两融利息收入减少,卖出回购利息支出增加,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47.43%。7.境外营业收入同比+25.02%,实现持续增长。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经纪、券商资管、公募业务虽受市场环境影响小幅下滑,但行业地位稳固;投行业务受同比高基数影响出现明显波动,但股权及债权融资核心指标排名仍领跑行业;自营业务加大各类非方向性投资布局,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持稳;境外业务稳健经营,营业收入持续增长。作为行业龙头,公司近年来业绩波动保持收敛,净利润总额维持高位水平。预计公司2024、2025年EPS分别为1.19元、1.29元,BVPS分别为18.00元、19.00元,按9月19日收盘价19.34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1.07倍、1.02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中原证券研究所 |
||||||
19 | 中航证券 | 薄晓旭 | 调高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龙头韧劲凸显,自营业务表现亮眼 | 2024-09-06 |
中信证券(600030)
公司8月28日披露2024年半年报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总营收301.83亿元(-4.18%),实现归母净利润105.70亿元(-6.5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5.27亿元(-5.62%),基本每股收益0.69元(-8.00%)。公司2024年上半年ROE为3.96%,较上年同期减少0.31pct。
投行业务市占率保持领先,股权融资业务承压
2024年上半年A股市场股权融资规模1729.73亿元(-73.90%),其中IPO规模及再融资规模分别为324.93/1404.80亿元,分别同比-84.50%/68.99%。受市场发行规模大幅收缩和新形势下监管要求的影响,公司上半年主承销规模318.96亿元,其中IPO/再融资规模(50.66/268.30亿元)分别呈现-84.69%/-78.66%的跌幅。市占率方面,公司IPO市占率15.59%,市场排名第二;再融资规模市占率19.10%,市场排名第一,仍居行业龙头贵权融资方面,2024H1公司共承销债券2071只,排名同业第一。承销规模合计8771.19亿元(+1.08%),市占率6.74%,排名市场第一
资管业务呈现韧性,华夏基金规模扩张
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资管业务净收入49.14亿元(-1.09%)。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管理规模1.46万亿(+4.89%),市场份额13.23%,排名行业第一。子公司华夏基金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57万亿元(+25.09%),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分别为36.69/10.62亿元,分别同比-1.14%/-1.21%管理费率调降背景下资本业务业绩基本稳定,行业龙头优势凸显
经纪业务随行就市小幅下降
上半年,全市场股基交易额115.20万亿(-7.62%)。受市场交投情绪偏低权益基金整体节奏偏缓以及公募佣金费率降低影响,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48.80亿元(-7.75%)。其中,代理买卖证券/交易单元席位租赁/代销金融产品/期货经纪收入分别为43.10/5.87/7.09/25.27亿元,同比分别为8.77%/-25.88%/-11.08%/75.45%。
两融市场份额提升,信用业务依旧承压
上半年,公司利息净收入11.16亿元(-47.43%)。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融出资金1133.59亿元,较2023年末下降4.54%。融资余额(119.14亿元)占流通市值比率为5.75%,较上年末提升约13pct。上半年买入返售金融资产560.96亿元,较年初减少9.83%。预计随着信用业务监管收紧以及需求持续低迷,未来融资融券业务余额将继续走低。
自营业务数据亮眼,支撑业绩企稳
上半年,公司实现自营业务收入117.31亿元(+1.66%)。截至24H1,公司的交易性金融资产/其他债权投资/其他权益工具投资规模分别为5371.57/696.26/670.09亿元,分别同比+8.35%/-2.20%/+42346%。预计后续债市行情将延续,红利资产提供的增量可以对冲权益市场波动的风险
投资建议
当前市场景气度偏低背景下,公司凭借强大的韧性和雄厚资本实力、深厚客户资源等优势,经营业绩保持稳健,多项业务排名市场前列,行业龙头地位稳固。在今年政策导向旨在加快推进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的背景下,我们认为未来头部券商发展有望提速。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基本每股收益分别为1.27元、1.38元、1.42元,每股净资产分别为17.85元、18.94元、20.03元,上调至“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波动风险,市场活跃度不及预期,基金销售市场竞争加剧 |
||||||
20 | 财信证券 | 刘敏,刘照芊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半年报点评:业绩展现强韧性,境外业务净利高增 | 2024-09-06 |
中信证券(600030)
投资要点:
事件:中信证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收301.83亿元,同比下滑4.18%,归母净利润105.70亿元,同比下滑6.51%,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3.96%,同比减少0.31个百分点。单季度业绩来看,2024Q2实现营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4.29亿元/56.11亿元,业绩环比显著改善,营收同比/环比增幅为+1.71%/+19.44%,归母净利润同比/环比变动幅度为-4.72%/+13.15%。此外,其他业务收入(主要为大宗商品贸易销售收入)34.37亿元,同比增长93.31%。公司中报拟每股派发现金红利0.24元(税前),合计派发现金红利占2024年中期归母净利润的34.89%,以8月28日收盘价为基数计算的股息率为1.30%。上半年末公司总资产/净资产分别为1.50万亿元/2844.83亿元,同比增幅分别为2.87%/3.75%,杠杆倍数略降0.03倍至4.32x。
2024H1自营业务业绩稳健,境外业务净利高增。各项业务来看,除自营业务略增外,2024H1公司经纪、资管、投行等轻资产业务及资本中介业务均下滑,在市场环境不利影响下,公司业绩整体呈现较强的韧性。上半年公司自营、经纪、投行、资本中介、资管业务收入及增速分别为117.31亿元(+1.7%)、48.8亿元(-7.8%)、17.35亿元(-54.6%)、11.16亿元(-47.4%)、49.14亿元(-1.1%),其他包括期货基差贸易净收入、汇兑收益等收入为27.13亿元,同比增长52.18%。业务收入结构方面,自营业务收入占比由2023年的40%提升至43%,投行、经纪、资本中介业务收入占比有所下滑,2024H1自营/经纪/资管/投行/资本中介业务占比分别为43%/18%/18%/6%/4%。自营业务收入增长主要与规模增长有关。据公司公告信息,截至上半年末,金融投资规模达7738亿元,同比增长17.35%,其中主要增加投资其他权益投资规模,测算自营年化投资收益率为3.15%,较去年同期的3.66%略低。公司自营业务较为稳健,公司去方向性转型走在行业前列,据公告信息,上半年公司股票自营业务坚持聚焦上市公司基本面,特别是中长期自由现金流创造能力,加强对低估值大型蓝筹公司研究,降低组合波动及增强抵御外部宏观因素冲击,加大各类非方向性投资布局,模式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果,多元业务框架基本搭建。境外业务收入来看,公司2024年上半年实现60.86亿元境外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5.02%。2024年上半年中信证券国际实现净利润2.34亿美元,同比/环比分别增长68.44%/117.26%,预计2024年境外业务净利润将持续高增长。
财富管理转型走在行业前列,持续推进境外财富管理全球化布局。财富管理业务方面,上半年公司境内财富管理聚焦精细化客户经营,升级全员投顾人才发展战略,构建敏捷的客户服务与业务推动体系,为客户提供涵盖“人-家-企-社”全生命周期综合金融解决方案。截至上半年末,客户数量累计达1470万户,托管客户资产规模保持10万亿级,较2023年末正增长。上半年公司实现代销金融产品收入7.09亿元,同比下滑11.08%。根据公告信息,2024年上半年,公司有序推进境外财富管理全球化布局,香港与新加坡作为“双簿记中心”,聚焦全球主要经济体的核心金融市场,构建跨地域、跨市场、跨资产类别的财富管理及综合服务平台,为全球高净值客户及机构投资者提供更加多元化、个性化和全球化的资产配置解决方案。据公告信息,2024年上半年,公司境外财富管理产品销售规模和收入继续保持稳定增长。
资管业务稳中向好,投行业务业绩承压。2024年上半年,公司资产管理业务发展稳中向好,客群结构更加多元,渠道建设更加深化,上半年末,公司私募资产管理规模14563.56亿元,市场份额13.23%,排名行业第一,其中集合、单一、专项资管规模分别为3571.43亿元、8398.42亿元、2593.71亿元。华夏基金产品成立数量仍保持行业领先,ETF规模保持行业龙头地位,货币基金规模实现较快增长,华夏基金本部管理资产规模21585亿元,较2023年末增长18%。其中,公募基金管理规模15670亿。公司将持续推动中信证券资管公募牌照申请,推动区域中心建设,形成特色区域业务布局,加大香港平台投入,推进资管业务国际化进程。
受IPO市场逆周期调控影响,公司IPO、再融资承销规模分别同比下滑84.69%、78.66%。上半年公司完成IPO项目4单,主承销规模50.66亿元,市场份额15.59%,排名市场第二;再融资24单,主承销规模268.30亿元,市场份额19.10%,排名市场第一。境内债券承销方面,上半年承销规模合计8771.19亿元,同比增长1.08%,占证券公司承销总规模的14.36%,排名同业第一。并购重组方面,上半年公司完成A股重大资产重组交易规模22.65亿元,排名市场第四,完成涉及中国企业全球并购交易规模53.14亿美元,排名中资证券公司第二。
投资建议:公司各项业务处于市场领先地位,龙头地位稳固。“国九条”以及监管层均提到推动头部证券公司做强做优,建设一流投资银行等相关表述,根据打造国际一流投行的政策支持以及适当放宽对优质证券公司的资本约束等支持,公司杠杆率有望进一步提升,有利于提升ROE水平,我们看好公司未来中长期业绩稳健增长。根据公司中报各业务数据及我们对各项业务趋势的判断,我们略调整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4.15/242.16/265.22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55%/+24.73%/+9.52%,未来三年ROE预计在7%-9%左右,我们认为给予公司2024年1.2-1.4倍PB较为合理,对应价格合理区间为22.48元~26.23元,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交投活跃度下降拖累经纪业务;市场波动加剧拖累资管、自营投资业务;政策落地不及预期;金融监管趋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