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中国银河 | 张智浩 | 维持 | 买入 | 远航精密点评报告:下游需求持续增长,布局极薄镍基材料 | 2025-11-07 |
远航精密(920914)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报,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33.02万元/+26.71%;实现归母净利润4,099.49万元/-2.68%。其中三季度单季实现营业收入28,323.79万元/+29.06%,环比+4.94%;实现归母净利润1,003.67万元/-17.81%,环比-31.24%。
下游需求带动营收增长,发力布局极薄镍基材料:随着终端应用市场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高、储能市场快速发展,氢能产业发展带来市场机遇,叠加部分海外终端客户受关税影响提前备货,前三季度公司镍基导体材料和精密结构件需求增长明显,利润小幅下滑主要系股份支付、产品结构变化等因素影响。2025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14.08%,净利率为5.27%,期间费用率为8.15%,其中研发费用率为3.55%。公司在新产品研发领域持续发力,当前核心推进极薄镍基材料的研发与客户配合工作。该类材料厚度要求突破至10微米以下,较原有产品线实现关键技术升级,可进一步适配更高精度的应用场景需求。后续,公司将持续加大此方向研发投入,深化与客户的技术协同,为拓展新能源领域的新型应用场景奠定基础,助力业务增长第二曲线的构建。
公司通过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复核:近日经江苏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公示,公司复核通过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公司此次复核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是相关部门对公司技术水平、研发创新能力、产品服务、业务发展及综合实力等方面的认可和肯定,有利于提高公司品牌知名度和在行业内的影响力,对公司的发展将产生积极影响。公司表示将以此为契机,今后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以创新研发作为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不断提升产品创新能力和科技含量,增强公司核心竞争力。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8/0.77/0.95元,对应市盈率分别为59/45/36倍。我们认为,公司深耕精密镍基导体材料行业多年,上下游的连接使得公司成为国内精密镍基导体材料行业内产业链覆盖较为完整的企业之一。公司在镍带、箔领域具备较强的竞争优势,随着公司精密结构件业务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公司垂直一体化产业链优势有望得到进一步加强,公司的产品结构有望得到持续优化,维持“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市场竞争加剧的风险;募投项目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
| 2 | 华源证券 | 赵昊,万枭 | 维持 | 增持 | 2025Q3营收yoy+29%,推进极薄镍基材料研发旨在适配更高精度新能源应用场景 | 2025-11-06 |
远航精密(920914)
投资要点:
事件:2025Q1-Q3公司实现营收7.69亿元(yoy+27%)、归母净利润4099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3967万元(yoy+8%);2025Q3公司实现营收2.83亿元(yoy+29%/qoq+5%)、归母净利润1004万元、扣非归母净利润974万元。公司三季度整体业务发展正常,毛利率略有下滑,致使利润端短期承压。
形成“材料到成品”的一站式供应体系,深度绑定珠海冠宇、宁德新能源等头部电池厂商。公司深耕镍带、箔及精密结构件行业近二十年,构建了以研发、生产和渠道为核心的综合优势。依托先进的研发设计平台,公司实现产品串联开发,快速响应下游定制化需求(如“小批量、多批次、多规格”的精密结构件),并通过高效的柔性化生产系统与完善的质量管控体系,保障产品的一致性与可靠性。垂直一体化战略是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从自产镍带、箔材料起步,延伸至精密结构件制造,形成“材料到成品”的一站式供应体系。这不仅降低了客户供应链复杂度与沟通成本,还通过材料利用率接近100%
(边角料可回炉重熔)和自产成本优势,显著提升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同时,公司与珠海冠宇、宁德新能源等头部电池厂商及联想等终端客户建立了长期稳定合作,强化了产业链渠道壁垒。我们认为,公司通过持续深化一体化模式,有望在技术迭代和客户黏性上巩固护城河。
极薄镍基材料研发旨在适配更高精度新能源应用场景,氢能领域业务呈增长态势。公司业务前景广阔,新产品研发与新兴市场布局为增长注入强劲动力。在研发端,公司当前核心推进极薄镍基材料的研发与客户配合工作,该类材料厚度要求突破至10微米以下,较原有产品线实现关键技术升级,该技术升级或将适配更高精度新能源应用场景(如高端消费电子与动力电池),为拓展新型市场奠定基础。氢能领域是另一增长极,镍带、镍板作为电解槽电极材料,凭借优异的抗腐蚀性延长设备寿命,业务今年以来呈现良好增长态势,未来有望受益于全球氢能产业扩张。公司产品下游应用覆盖消费电子(如笔记本电脑TCO组件)、动力储能电池及氢能制氢设备,终端客户多元化降低了单一市场风险。公司通过成本控制与资源配置优化,积极把握新能源与绿色技术机遇,有望实现2025年激励计划设定的18%净利润或扣非净利润增长目标。我们认为,公司凭借技术协同与市场前瞻性,有望加速构建第二增长曲线,在行业竞争中实现可持续的业绩提升。
盈利预测与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64、0.81和1.03亿元,对应PE为51、40、32倍。行业端逻辑聚焦需求增长(新能源汽车、储能)和技术升级(固态电池),公司端逻辑强调业务契合度(镍基材料中上游定位)和合作稳定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市场竞争风险 |
| 3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维持 | 增持 | 北交所信息更新:“小巨人”复核通过、氢能领域增长良好,2025Q1-3营收+26.71% | 2025-11-01 |
远航精密(920914)
2025Q1-3营收7.69亿元+26.71%,维持“增持”评级
远航精密公布三季报,2025Q1-3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增长26.71%,归母净利润为4099.49万元,同比下降2.68%。2025Q3单季度实现营收2.83亿元同比增长29.06%,归母净利润1003.67万元同比-17.81%。参考三季报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远航精密实现归母净利润0.63/0.82/0.94亿元(原值0.75/0.90/1.00),对应EPS为0.63/0.82/0.94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53.5/41.2/36.3X。考虑到募投项目持续推进、其中精密结构件产能有望2025年底达产,我们维持“增持”评级。
复核通过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氢能领域业务年内增长良好
2025年10月远航精密公告,复核通过第四批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氢能方面,远航精密产品镍带、镍板,进一步加工后应用于氢能领域的制氢设备,主要作为大型电解槽的电极,起到支撑及导电作用。由于镍基材料抗腐蚀性优于传统不锈钢,能延长电解槽设备使用寿命。2025年以来,远航精密氢能领域业务呈增长态势,市场前景良好,后续将持续依托产品技术优势,积极把握下游发展机遇,推动氢能相关业务稳步发展。
镍价先扬后抑、锂电保持增长,铁镍集流体在硫化物电解质中更稳定2025年上半年镍价格呈现“先扬后抑”走势,2025年6月末镍价较年初下降2.45%,较2024年同期下降9.93%。ICC、GGII等机构数据显示,2025上半年全球锂电池产量为986.5Gwh,同比增长48.3%;中国锂电池出货量776GWh,同比增长68%,预计全年出货量将超1,400GWh。电化学分析表明,铜与LPSCl发生副反应形成硫化铜并导致点蚀。相比之下,铁凭借其厚实的原生氧化层,有效地减轻了硫化物相关的副反应,从而增强了集流体-LPSCl电解质界面的稳定性。铁作为全固态电池中一种的集流体有前景。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迭代风险、募投项目延期风险。 |
| 4 | 东吴证券 | 朱洁羽,曾朵红,余慧勇,朱家佟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三季报点评:产品结构影响25Q3业绩略有下滑,固态有望贡献新增长极 | 2025-10-31 |
远航精密(920914)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三季度报告。2025Q1-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9亿元,同比+26.71%;归母净利润4099.49万元,同比-2.68%;毛利率14.08%,同比-0.19pct。2025Q3实现营业收入2.83亿元,同比+29.06%,环比+4.94%;归母净利润1003.67万元,同比-17.81%,环比-31.24%;毛利率12.67%,同比-0.88pct,环比-1.79pct。
镍带出货环比持平,精密结构件略有增长。公司25Q3镍带出货1200吨,环比基本持平,精密结构件营收约0.97亿元,环增14%,镍带及精密结构件毛利率分别环比下滑1pct,主要系产品结构变化影响所致,25Q4有望环比略有增长。
固态未来为公司重要增长极。公司镍铁基集流体产品积极与多家龙头电池厂商接触合作,若顺利检验通过,凭借公司丰富材料与工艺优势,随固态需求起量,公司有望充分受益,镍铁基集流体产品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费用率基本维持稳定。公司2025Q3单季度期间费用2291.93万元,同比+38.37%,环比+4.22%;费用率8.09%,同比+0.54pct,环比-0.06pct;经营性净现金流-4491.51万元,同比-1743.46%,环比-218.97%。截至2025Q3,公司存货1.56亿元,同比+2.38%;合同负债195.71万元,同比-27.48%。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产品结构影响毛利率略有下行,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0.56/0.8/1.1亿元(前值为0.81/1.05/1.33亿元),同比-16%/+41%/41%,考虑公司积极拓展固态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增长极,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