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国银河 | 曾韬,段尚昌 | 维持 | 买入 | 降本增效穿越周期,N型技术全面开发 | 2025-05-09 |
通威股份(600438)
事件: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920亿元/同比-18.6%,归母净利-70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扣非净利-71亿元,同比由盈转亏,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6.4%/-8.8%。25Q1营收159亿元,同/环比-18.6%/-32.8%;归母净利-25.9亿元,同比亏损扩大但环比收窄;扣非净利-26.1亿元,同比亏损扩大但环比收窄;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2.88%/-19.10%,同/环比分别-12.1/-5.3pcts、-15.8/-5.03pcts,基本符合预期。
多晶硅市占率稳定第一,持续降本增效穿越周期。24年公司多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市占率约30%稳居全球硅料龙头。但受行业周期影响,24年行业产品均价大幅下滑64.3%至43.5元/kg,公司多晶硅及相关业务营收下滑56%至199亿元。24H2后全行业处于亏毛利状态,在竞争加剧、电价上行、自律减产等压力下,公司通过工艺优化、生产调整等降本增效措施维持成本优势,24年业务毛利率维持为正,目前内蒙基地现金成本降至27元/kg保持经营现金流健康。
电池龙头地位稳固,N型全面发展,组件规模快速放量。24年公司电池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尽管份额略有下滑至14%,但公司依旧连续8年蝉联全球电池出货榜首。公司积极进行PERC电池升级改造的同时全面拥抱N型电池技术:1)目前TNC电池产能150GW,已规划TPE边缘钝化等提效方案助力25年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提升25W+;2)24年4月行业首条单线1GW HJT中试线下线,最高组件功率790.8W对应效率25.46%;3)TBC产品顺利取得TUV莱茵认证,具备出货资质。组件方面,24年销量45.7GW同增46.9%,其中海外销量同比大增99%。公司电池、组件业务营收实现414亿元,同比-40%,毛利率1.22%维持正值。
充分减值释压,现金储备雄厚。公司24年/25Q1期间费用率为10%/13%,同比上升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及借款利息支出增加,后续降本空间大;24年/25Q1计提资产减值53亿元/8亿元,同比上升主要系高价库存价值及产线淘汰,目前公司历史包袱已较小。25年公司货币资金291亿元储备雄厚。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年营收963亿元/1087亿元,归母净利-21亿元/18亿元,EPS为-0.46元/0.41元,2026年对应PE为40.92,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全球贸易政策持续恶化的风险等 |
2 | 平安证券 | 皮秀,苏可 | 维持 | 增持 | 持续推动降本和技术研发以应对行业低谷 | 2025-05-06 |
通威股份(600438)
事项: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实现营收919.94亿元,同比减少33.87%,归母净利润-70.39亿元,同比减少151.86%,扣非后净利润-70.57亿元,同比减少151.84%。2025年一季度实现营收159.33亿元,同比减少18.58%,归母净利润-25.93亿元,同比减少229.56%。
平安观点:
产品价格下降导致光伏制造业务收入和盈利水平下滑,拖累公司业绩。受行业周期下行和竞争加剧的影响,2024年公司光伏制造相关业务产品价格大幅下降,导致收入规模和毛利率均明显下滑,是公司业绩亏损的主因。2024年公司实现高纯晶硅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相关收入约199亿元,同比下降55.29%,毛利率2%,同比下降51.26个百分点;电池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0%,组件销量45.71GW,同比增长46.93%,电池组件业务收入414.2亿元,同比减少40.29%,毛利率1.22%,同比下降11.55个百分点。
多晶硅产能超90万吨,向上游硅粉延伸。2024年,包头二期20万吨和云南二期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建成投产,并在次月达产达标,截至2024年底已形成高纯晶硅产能超90万吨;目前,公司单万吨投资成本已降至5亿元左右,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达茂旗一期和广元一期合计超30万吨绿色基材项目顺利投产,助力公司向多晶硅上游延伸并强化成本优势。
TOPCon电池持续扩产提效,HJT铜互连技术领先。截至2024年底,公司TNC电池产能已达150GW。公司持续革新TNC核心工艺,已规划TPE边缘钝化、钢网印刷、背面多晶硅栅、0BB、全面屏等电池、组件一体化提效方案,有望在20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此外,公司1GW-HJT中试线于2024年6月顺利下线,HJT210-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对应组件效率25.46%),并已明确铜互连2.0技术路线,形成了行业领先的
无银化HJT方案。
农牧和光伏电站业务整体平稳。2024年公司实现饲料总销量686.86万吨,饲料、食品及相关业务收入317.4亿元,同比减少10.56%,毛利率9.38%,同比提升1.57个百分点。新增并网“渔光一体”项目共计596.81MW,截至2024年底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达4.67GW;2024年光伏电力及相关业务收入20.4亿元,同比增长3.74%,毛利率50.26%,同比减少3.69个百分点。
投资建议。考虑多晶硅供需形势持续宽松等因素,调整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0.72、-8.99亿元(原预测值12.11、37.82亿元),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13.19亿元,当前股价对应的动态PE分别为-14.5、-81.7、55.7倍。当前光伏行业周期下行,整体盈利水平持续承压,公司作为光伏硅料和电池组件头部企业,规模、技术和成本优势突出,具有较强的竞争力;随着后续光伏需求回暖和国内“反内卷”的推进,光伏组件产业链供需格局逐步优化,公司有望实现盈利水平回升并巩固竞争优势,维持公司“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内外光伏需求不及预期风险。(2)行业竞争加剧和盈利水平不及预期风险。(3)异质结等新技术、新产品进展不及预期风险。 |
3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朱碧野,王一如,林誉韬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阶段性承压,多晶硅成本优势显著 | 2025-05-05 |
通威股份(600438)
事件:2025年4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33.87%;实现归母净亏损70.39亿元,同比-151.86%;实现扣非净亏损70.57亿元,同比-151.84%。2024年公司业绩承压,主要原因是受到光伏产业链市场价格大幅下降、甚至低于行业现金成本的冲击,叠加公司长期资产减值报废10.65亿元影响。
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18.58%,环比-32.83%;实现归母净亏损25.93亿元,同比-229.56%,环比+15.42%;实现扣非净亏损26.08亿元,同比-230.01%,环比+13.64%。
多晶硅市占率位居第一,持续降本增效。2024年,公司高纯晶硅销量为46.76万吨,同比+20.76%,全年产销量约占全国30%,市占率位居全球第一;多晶硅业务实现收入198.97亿元,同比-55.59%;毛利率为2.00%,同比-51.26pct。2024年多晶硅业务收入和利润承压,主要因为产业链供需失衡,全年多晶硅产品价格与成本倒挂,行业库存高企。公司积极推进N型硅料迭代,24年N型产出占比超90%;同时继续深入降本增效,24年底综合电耗、硅耗已分别降至46度、1.04Kg以内,成本保持行业领先,内蒙基地生产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
电池蝉联出货榜首,组件出货大幅增长。2024年,公司电池组件业务实现收入414.23亿元,同比-40.29%;毛利率为1.22%,同比-11.55pct。2024年,公司太阳能电池销量为87.68GW(含自用),同比+8.70%,已连续八年蝉联全球电池出货量榜首,2024年电池全球市占率约14%。公司把握N型技术迭代节奏,加速产能结构调整,截至24年底TNC电池产能达到150GW;同时,公司持续提效降本,革新TNC核心工艺,有望在25年推动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继续提升25W以上;此外,公司保持多技术路线并行研发策略,1GW-HJT中试线于24年6月顺利下线,HJT210-66版型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TBC中试线210R-66版型批次功率达成660W,钙钛矿叠层电池效率已达34.17%。2024年,公司组件销量为45.71GW,同比+46.93%,市场份额稳步提升;公司持续拓展国内外渠道,覆盖国家扩至70余个,全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908.33、1048.62、1181.59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1.3%、15.4%、12.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2.63、19.76、44.47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53.6%、160.5%、125.1%,以4月30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2026-2027年PE为37X、17X,公司硅料和电池出货量行业第一,组件业务稳步发展,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等。 |
4 | 国金证券 | 姚遥,张嘉文 | 维持 | 买入 | 在手现金充足,创新驱动新一轮成长 | 2025-04-30 |
通威股份(600438)
业绩简评
4月30日公司披露2024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公司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919.94亿元,同比-33.87%,实现归母净利润-70.39亿元,同比-151.86%;其中24Q4实现营业收入237.22亿元,同比-14.31%,实现归母净利润-30.66亿元,同比-12.39%。
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59.33亿元,同比-18.58%,实现归母净利润-25.93亿元,同比-229.56%。
经营分析
减值压力充分释放,充足现金助力公司穿越周期。公司2024年计提资产减值损失53.27亿元,对公司业绩造成了较大影响,主要系两方面原因:一是2024年光伏产业链价格发生大幅波动,公司光伏产品市场价格有所下降,因此计提较大规模存货跌价准备;二是公司计提了部分无法改造的PERC生产线,全年长期资产减值报废10.65亿元,截至2024年底公司已无PERC产能,随着光伏产业链价格逐步企稳,公司业绩有望大幅改善。截至25Q1,公司货币资金约291亿元,交易性金融资产约109亿元,在手资金充足。同时公司未雨绸缪强化风险控制意识,一方面暂缓大额资本开支,终止收购润阳,另一方面子公司永祥股份拟引入战投实施增资扩股不超过100亿元,进一步保障公司经营。
主营业务持续提质增效,创新研发体系持续加深公司护城河。2024年公司聚焦主营业务,提升经营质效:多晶硅环节全年实现销量46.76万吨,同比增长20.76%,目前内蒙基地现金成本已降至2.7万元/吨(不含税)以内,规模、成本、品质继续引领行业。组件环节实现销量45.71GW,同比增长46.93%,海外市场快速开拓,成功斩获沙特、波兰等多国GW级项目订单,2024年海外销量同比增长98.76%;电池业务环节实现销量87.68GW(含自用),同比增长8.70%,多技术路线研发取得重大突破,其中TNC组件量产主流功率档位2025年内有望继续提升25W,TBC产品中试线210R-66版型批次功率达成660W,HJT210-66版型组件功率连续9次打破世界纪录,最高组件功率已达790.8W,全方位领先行业。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最新的产业链价格预测,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预测至-6.2、29.7亿元,新增2027年归母净利润预测57.8亿元。考虑到公司在硅料、电池环节的竞争优势及在组件环节的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需求不及预期,市场开拓不及预期,技术研发不及预期。 |
5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郭亚男,徐铖嵘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业绩预告点评:价格低位+减值影响全年业绩承压,经营现金维持净流入 | 2025-01-20 |
通威股份(60043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归母净利润亏损70-75亿,24Q4归母净利润亏损30-35亿。受各环节价格大幅下降+长期资产减值约10亿元影响,公司虽维持经营性现金流净流入,全年仍录得亏损。
行业自律出货略有收窄、硅料价格逐渐抬升。我们预计24年公司硅料出货45-50万吨,其中24Q4硅料出货10-12万吨;受枯水期检修+行业自律减产,Q4出货环降。24Q4进入枯水期电价提升+减产影响折旧摊销,硅料成本有所提升。25年硅料月产持续下降,行业库存有所回落,报价逐步企稳提升,我们预计春节后随排产提升硅料价格有望进一步修复。
电池组件出货高增、价格承压亏损扩大。我们预计公司24年电池出货85-90GW,其中Q4出货28-32GW,N型占比90%+,环比提升30%+。预计公司组件24年出货45-47GW,同增50%+;其中国内分布式出货超17GW,位列分布式组件出货第一名。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光伏各环节价格下降超预计,我们预计24-26年归母净利润为-72.1/35.9/63.2亿(前值-49.8/38.3/65.4亿元),同比-153%/+150%/+76%,随光伏产业链价格逐渐恢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不及预期,竞争加剧等 |
6 | 国开证券 | 梁晨 | 首次 | 增持 | 成本为王,积极布局光伏一体化 | 2025-01-07 |
通威股份(600438)
内容提要:
通威股份是硅料电池双龙头企业,一体化布局逐步完善。从行业层面看,自2023年下半年起,光伏产业链各环节产能加速释放,市场供需失衡、价格竞争等问题陆续出现,美国对华贸易政策愈演愈烈,行业进入新一轮市场周期,各大龙头均出现营收、净利双降的情况,公司业绩承压,24Q3环比亏损收窄,硅料经营性现金流转正。24年底,为反内卷、防止恶性竞争,光伏行业出台多项政策,包括呼吁自律行动,设置投标中标最低成本价0.68元/W;下调出口退税率4pct至9%等。
在此背景下,公司积极布局一体化业务,技术优势、规模优势、市场优势带来明显的成本优势,四大亮点支撑公司穿越周期:1)多晶硅产能全球第一,成本优势明显。公司2024年底多晶硅产能90万吨,总规划产能在130万吨以上;多晶硅生产成本4万元/吨,具备较强竞争优势,但产品价格击穿成本,业绩承压,预计2025年多晶硅价格压力仍然较大;12月底公司公告减产控产,利好企业盈利状况,行业产能出清有望加速。2)电池新技术全覆盖,TNC电池成本再降20%。公司连续七年位居全球光伏电池出货首位;全球创新研发中心新建的TOPCon、HJT、XBC、钙钛矿电池及组件中试线已陆续投入使用;TNC电池产能规模将超100GW,成本再降20%,同时,研发中心HJT首片电池顺利下线,0BB和铜互连技术成为重点方向。3)出货量快速增长,海外组件订单持续拓展。组件出货量全球前五,24年产能超80GW;新增开发南非、阿联酋等重要市场,并相继获得海外大单。4)智能养殖与清洁能源融合,形成“渔光一体”发展模式。农牧业龙头,逆势销量提升;已开发建设55座以“渔光一体”为主的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并网规模超过4.595GW。
投资建议及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6.87、33.52和62.48亿元,同比-134.53%、+171.52%和+86.36%,EPS分别为-1.04、0.74和1.39元,以2024年12月30日收盘价22.60元计算,对应PE为-21.71、30.35和16.29倍,给予公司“推荐”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硅料价格波动风险,业务拓展不及预期,光伏装机不及预期,产能出清不及预期,新技术研发不及预期,公司业绩不达预期,政策不及预期风险,市场恶性竞争,国内外二级市场系统性风险,国内外经济复苏低于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