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买入 | Q3收入超预期,研发投入持续加大 | 2024-10-31 |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10月28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9.17亿元,同比增长32.47%,归母净利润为2.08亿元,同比增长21.40%,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2.02亿元,同比增长20.19%。
点评:
Q3收入超预期,利润增速放缓。单季度来看,2024Q3实现营业收入3.54亿元,同比增长53.20%,归母净利润为5912万元,同比增长11.37%,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5875万元,同比增长10.88%。我们判断,2024Q3收入端增速超预期大概率和临床业务表现较好有关;此外,我们判断利润端增速放缓的原因是:1)研发费用增加较多,2)药学业务降价订单逐步体现在报表端。
预计临床业务快速增长,权益分成有望贡献新增量。分业务来看,我们预计:1)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快速增长,单季度营收占比超过药学;2)权益分成开始贡献收入,随着集采的陆续推进,未来有望逐步为公司贡献更多的业绩新增量。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自研项目种类丰富。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年前三季度研发投入为1.20亿元,同比增长43.76%,研发投入占比为13.04%,较去年同期增加1.03个百分点。此外,截至2024H1,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117项,累计已超过450项,其中包含创新药、仿制药和改良型新药,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和药物剂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营收为12.42/16.37/21.43亿元,同比增长33.24%/31.83%/30.89%;归母净利为2.72/3.61/4.75亿元,同比增长47.33%/32.66%/31.68%,对应当前PE为18/14/1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
2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汪晋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单Q3营收同比快速增长,业绩表现持续亮眼 | 2024-10-30 |
阳光诺和(688621)
单Q3营收同比快速增长,业绩表现持续亮眼
2024Q1-3,公司实现营收9.17亿元,同比增长32.47%;归母净利润2.08亿元,同比增长21.40%;扣非归母净利润2.02亿元,同比增长20.19%。单看Q3,公司实现营收3.54亿元,同比增长53.20%,环比增长13.91%;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1.37%,环比下滑22.03%;扣非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增长10.88%,环比下滑23.06%。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4H1人均产值达到40.73万元,同比提升0.83万元。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原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74/3.63/4.72亿元,EPS为2.45/3.24/4.22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2/13.7/10.6倍,维持“买入”评级。
药学研究业务稳健发展,自研新药布局持续深化
2024H1公司药学研究业务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8.29%。截至2024年6月底,新立项自研项目达117项,累计已超450项;2024H1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8项新药项目已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70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2024H1,公司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5项,实现营业收入共333.91万元。同时,公司聚焦多肽类和小核酸类药物研发,在研创新药项目“STC007注射液”针对中重度瘙痒及镇痛的II期临床已启动,“STC008注射液”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业务快速发展,已服务多个创新药项目
2024H1公司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服务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50.28%。公司已搭建临床试验研发平台、数统分析平台、SMO平台、第三方稽查平台4大专业平台,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已与260余家医院建立长期临床合作。生物分析方面,公司目前运行100余项创新药临床前、临床I期项目;累计自主开发小分子/大分子生物分析方法近700/100个。
风险提示:药物生产外包服务市场需求下降,核心成员流失等。 |
3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崔少煜 | 维持 | 买入 | 主业快速增长,自研品种不断推进 | 2024-09-11 |
阳光诺和(688621)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22.08%;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25.91%;扣非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24.49%。
主业快速增长,人均单产持续提升。分季度看,2024Q2营收3.11亿元(同比+35.86%),归母7582万元(+8.22%),扣非7635万元(+12.57%)。我们预计公司主业持续快速增长主要源于:公司坚持临床前及临床一体化综合服务模式,在特殊制剂业务方面深入布局,逐渐实现多元化发展模式,不断提升的研发服务能力赢得客户高度认可,推动市场订单保持稳定增长。盈利能力上,2024年上半年公司整体毛利率55.99%(-0.94pp),净利率25.11%(-0.77pp)。2024H1销售费用率3.10%(+0.53pp),管理费用率8.69%(-2.32pp)。财务费用率0.84%(+0.38pp),研发费用率12.28%(+0.71pp)。人效方面,2024年上半年人均产值达到40.73万元,较上年同期人均提高0.83万元。
药学研究+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等多轮驱动,自研品种持续开发。1)药学研究服务:2024H1收入3.43亿元(+8.29%),板块人员升至1023人(+20.07%),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服务能力;2)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及药理药效服务:2024H1收入2.17亿元(+50.28%),板块人员升至371人(+11.41%)。我们预计主要系临床前期项目逐步向后端延伸所致;3)自研品种开发及权益分成:2024年上半年公司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5项,权益分成实现营业收入333.91万元。此外,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8项新药项目已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70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8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取得39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7项通过一致性评价;6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我们预计随着自研品种项目持续推进,项目转化有望持续迎来收获。
盈利预测及估值:考虑公司订单持续稳健,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1.98亿元、14.93亿元、18.79亿元(2024-2025年调整前12.29亿元、15.77亿元),增速分别为28.51%、24.63%、25.8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亿元、3.03亿元、3.97亿元(2024-2025年调整前3.04亿元、4.10亿元),增速分别为30.31%、25.98%、30.89%。考虑到公司订单增速稳健,自研转化有望带来第二成长曲线,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产能提升不及预期风险、创新药研发项目转让不确定性风险、毛利率下降的风险、原材料供应及其价格上涨的风险、环保和安全生产风险。
|
4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稳定增长,临床业务快速发展 | 2024-09-07 |
阳光诺和(688621)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2024年8月,阳光诺和披露2024年半年报: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22.08%;实现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25.91%。其中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35.86%;实现归母净利润0.76亿元,同比增长8.22%。
事件点评
临床业务快速发展,创新药物及改良型新药经验丰富
2024上半年,公司临床试验、生物分析及药理药效服务实现营业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50.28%。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板块人员371人,同比增长11.41%。临床试验研发平台(下辖医学及临床运营两大研发平台)、数据管理及统计分析平台、SMO平台、第三方稽查平台,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已与超260家医院建立长期临床合作。公司目前在研的GLP-1一类创新药的临床试验共6项,涉及减重及降糖适应症,分别处于临床I-III期研究中。
权益分成逐步步入收获期,有望贡献新增量
截至2024上半年,公司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5项,权益分成实现营业收入333.91万元,会为公司带来研发期后收入,延长项目盈利周期。
药学研究稳健发展,持续夯实技术基础
2024上半年,公司药学研究服务稳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8.29%。药学研究板块人员1023人,同比增长20.07%,进一步增强公司的服务能力。截至1H24,子公司诺和晟泰在研创新药项目“STC007注射液”已经进入临床二期,“STC008注射液”已获得临床试验许可。子公司诺和晟欣全面布局中药研发业务,建立了完整的中药开发“创新链+产业链”全生态服务体系,以满足客户在中药领域的全方位需求。全面升级动保布局,公司控股子公司诺和动保聚焦于1类、2类、5类新兽药的研发,同时注重人转兽产品以及比对目录产品的开发。基于多肽药物研发的先天优势,入局核医学领域,2024年7月公司成立了专注核药领域的子公司诺核动力。
投资建议
考虑到市场竞争加剧对公司主业影响,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营收为11.91/15.21/19.78亿元(原为12.48/16.41/21.38亿元),同比增速为27.8%/27.7%/30.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1/3.06/4.19亿元(原为2.69/3.56/4.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30.4%/27.2%/36.9%。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药物研发技术发展带来的技术升级;订单交付不及预期 |
5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汪晋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上半年业绩增长稳健,临床业务快速发展 | 2024-09-02 |
阳光诺和(688621)
业绩增长稳健,人均产值稳步提升
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22.08%;归母净利润1.49亿元,同比增长25.91%;扣非归母净利润1.43亿元,同比增长24.49%。单看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35.86%,环比增长23.12%;归母净利润7582万元,同比增长8.22%,环比增长4.21%;扣非归母净利润7635万元,同比增长12.57%,环比增长14.61%。公司业绩稳健增长,2024H1人均产值达到40.73万元,同比提升0.83万元。我们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维持原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74/3.63/4.72亿元,EPS为2.44/3.24/4.2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3.8/10.4/8.0倍,鉴于公司订单充沛且临床业务快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药学研究业务稳健发展,自研新药布局持续深化
2024H1公司药学研究业务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8.29%。截至2024年6月底,新立项自研项目达117项,累计已超450项;2024H1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8项新药项目已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70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2024H1,公司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5项,实现营业收入共333.91万元。同时,公司聚焦多肽类和小核酸类药物研发,在研创新药项目“STC007注射液”针对中重度瘙痒及镇痛的II期临床已启动,“STC008注射液”已获得临床试验批准。
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业务快速发展,已服务多个创新药项目
2024H1公司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服务实现营收2.17亿元,同比增长50.28%。公司已搭建临床试验研发平台、数统分析平台、SMO平台、第三方稽查平台4大专业平台,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已与260余家医院建立长期临床合作。生物分析方面,公司目前运行100余项创新药临床前、临床I期项目;累计自主开发小分子/大分子生物分析方法近700/100个。
风险提示:药物生产外包服务市场需求下降,核心成员流失等。 |
6 | 太平洋 | 周豫,张崴 | 维持 | 买入 | 临床业务强劲增长,权益分成贡献新增量 | 2024-08-30 |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8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H1实现营业收入5.63亿元,同比增长22.08%,归母净利润为1.49亿元,同比增长25.91%,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43亿元,同比增长24.49%。
点评:
24Q2收入与扣非净利润均实现快速增长。2024上半年公司收入增速22.08%,利润增速25.91%,均保持较快速增长。单季度来看,2024Q2实现营业收入3.11亿元,同比增长35.86%,归母净利润为0.76亿元,同比增长8.22%,扣非后归母净利为0.69亿元,同比增长36.21%。
临床业务强劲增长,权益分成贡献新增量。分业务来看,药学研究服务实现收入3.43亿元,同比增长8.29%,增速有所放缓;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服务实现收入2.17亿元,同比增长50.28%,增长较为强劲;权益分成实现收入333.91万元,而去年同期无权益分成收入,目前公司已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5项,未来逐步为公司贡献业绩新增量。
研发投入持续加大,人才队伍不断扩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4H1研发费用为0.69亿元,同比增长29.48%,研发费用率为12.28%,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117项,累计已超过450项,其中包含创新药、仿制药和改良型新药,涉及多个疾病领域和药物剂型。截至2024H1,公司研发人员共有1163人,占比83.43%,其中硕博共有208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17.8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营收为11.96/15.23/19.33亿元,同比增长28.36%/27.29%/26.94%;归母净利为2.34/2.93/3.67亿元,同比增长26.71%/25.32%/24.97%,对应当前PE为15/12/10倍,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
7 | 国元证券 | 马云涛,朱仕平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点评:自主立项研发成果不断推进,静待渐兑现 | 2024-05-12 |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阳光诺和于近日发布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收入9.3亿(+37.8%),归母净利润1.8亿(+18.1%),扣非归母净利润1.8亿(+26.7%)。公司营业收入保持快速增长主要系随着市场经验不断积累、研发实力不断增强以及经济效益不断提升,公司成功搭建了“临床前+临床”一站式药物研发服务平台。公司不断提升的研发服务能力赢得客户高度认可,推动市场订单保持稳定增长。同时,公司继续深化国内商务拓展网络和商务团队建设,2023年累计存量订单25.7亿,同比增长28.7%。持续增加的客户需求为业绩增长提供了充分保障,并进一步拉动了研发服务能力的提升。公司拥有充足的订单储备,业务结构合理,且具备持续迭代的研发服务能力,这些因素共同为公司的长远发展提供了坚实的支撑。公司继续强化各项提质增效措施的执行,进一步巩固运营管理成果和竞争优势。2024Q1公司实现收入2.5亿(+8.5%);归母净利润7275.4万(+51.8%),扣非归母净利润6662.0万(+41.7%)。
自主立项研发不断推进,成果丰硕
公司累计为约800家医药企业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其中多数为国内大中型医药制造企业。2023年公司实现人均产值达到74.7万元,较上年同期人均提高14.6万。2023年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达100余项,累计已超350项。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3项新药项目已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126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10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取得77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34项通过一致性评价;11项原料药通过审评获批。新药品注册分类法规实施之后,公司累计已有19项仿制药首家取得药品注册批件或首家通过一致性评价,公司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7项。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公司拥有的“临床前+临床”综合研发服务模式竞争优势比较明显,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一站式服务逐步成为CRO公司构建自身竞争力、提升客户粘性、拓展业务范围、保障盈利能力的有效途径。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2.63%/31.66%/30.61%;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39.10%/36.71%/34.92%;EPS分别为2.29/3.14/4.23元/股,对应PE分别为24.34/17.80/13.20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仿制药政策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订单签订不及预期等风险。 |
8 | 开源证券 | 余汝意,汪晋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业绩增长稳健,充沛订单保障未来成长 | 2024-04-30 |
阳光诺和(688621)
业绩增长稳健,充沛订单保障未来成长
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37.76%;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26.67%。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8.53%,环比增长5.06%;归母净利润7275.38万元,同比增长51.77%,环比增长431.79%;扣非归母净利润6662.01万元,同比增长41.68%,环比增长444.56%。2023年,公司新签订单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累计存量订单25.66亿元,同比增长28.69%,充沛订单为未来业绩稳健增长提供保障。考虑药学研究业务竞争激烈,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74/3.63/4.72亿元(原预计3.45/4.99亿元),EPS为2.45/3.24/4.21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23.2/17.5/13.5倍,鉴于公司订单充沛且临床业务快速发展,维持“买入”评级。
药学研究业务稳健发展,自研新药布局持续深化
2023年公司药学研究业务实现营收5.69亿元,同比增长28.67%。2023年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达100余项,累计已超350项;公司参与研发和自主立项研发的项目中,共3项新药项目已通过NMPA批准进入临床试验,126项药品申报上市注册受理,7项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同时,公司聚焦多肽类和小核酸类药物研发,截至2023年末已立项自研1类创新品种11项;在研项目“STC007注射液”镇痛II期临床已启动、瘙痒I期临床正在进行中。
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业务快速发展,已服务多个创新药项目
2023年公司临床试验与生物分析服务实现营收3.62亿元,同比增长54.54%;毛利率39.72%,同比提升5.44pct。公司已搭建临床试验研发平台、数统分析平台、SMO平台、第三方稽查平台4大专业平台,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已与260余家医院建立长期临床合作。生物分析方面,公司目前运行100余项创新药临床前、临床I期项目;累计自主开发小分子/大分子生物分析方法近600/100个。
风险提示:药物生产外包服务市场需求下降,核心成员流失等。 |
9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 | 维持 | 买入 | 一季度利润端超预期,新签订单持续高增长 | 2024-04-29 |
阳光诺和(688621)
主要观点:
事件概述
2024年4月26日,阳光诺和披露2023年报与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37.76%;实现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8.08%。1Q24实现营业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8.53%;实现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增长51.77%。
事件点评
毛利率稳步提升,各业务板块快速发展
2023年人均产值、毛利率稳步上升。2023年人均产值达到74.69万元(+14.60万元);毛利率为56.68%(+1.19pp)。1Q24毛利率59.58%(+10.3pp)。
具体看,1)药学研究服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69亿元(+28.67%),毛利率67.41%(+0.68pp)。药物发现方面,目前公司在创新药方面聚焦于多肽类和小核酸类药物的研发,研发标的来源均为自主立项。截至2023年底,公司立项自研1类创新品种共11项。同时公司布局了中药、宠物药等重要领域为客户提供全面服务。截至2023年末该板块人员1002人(+20%)。2)临床试验及生物分析服务实现营业收入3.62亿元(+54.54%),毛利率39.72%(+5.44pp)。临床试验方面,全国设立19个常驻点,已与260余家医院建立长期临床合作。生物分析方面,公司目前正在运行100余项创新药临床前、临床I期项目。截至2023年末该板块人员368人(+26.46%)。
在手订单充裕,为公司后续发展提供强劲动力
2023年新签订单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累计存量订单25.66亿,同比增长28.69%。公司先后为国内约800家客户提供药物研发服务,充裕的订单和良好的客户关系为公司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持续重视研发投入,深化竞争优势
公司于2023年和1Q24分别投入研发费用1.24亿元、0.35亿元,分别同比增长37.91%、80.85%。2023年公司新立项自研项目达100余项,累计已超350项。人员方面,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1155人,占总员工的84.31%,其中硕士及博士202人,占研发人员的17.49%。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12.48/16.41/21.38亿元;同比增速为33.9%/31.5%/30.3%;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3.56/4.76亿元;净利润同比增速45.4%/32.4%/34.0%;对应2024~2026年EPS为2.40/3.18/4.25元/股;对应PE为24/18/13X。我们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药物研发技术发展带来的技术升级;订单交付不及预期等。 |
10 | 民生证券 | 王班,乔波耀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2024年一季报点评:Q1利润端增长大超预期,一站式CRO业务需求旺盛 | 2024-04-28 |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2024年4月25日,阳光诺和发布2023年年报。公司全年实现收入9.32亿元,同比增长37.76%;归母净利润1.85亿元,同比增长18.08%;扣非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增长26.67%。2024年Q1公司实现收入2.52亿元,同比增长8.53%;归母净利润0.73亿元,同比上升51.77%;扣非归母净利润0.67亿元,同比增长41.68%,利润端增长大超预期。
药学研究和临床服务双轮驱动,持续扩展多元化业务领域。(1)药学研究板块2023年营收5.69亿元,同比上升28.67%,毛利率为67.41%;截至2023年末药学研究人员达到1002人,同比增长20.00%。在药物发现方面,公司聚焦多肽类和小核酸类创新药研发,自主立项的1类新药达到11个,进展较快的STC007注射液镇痛2期临床已启动、瘙痒1期临床进行中;制剂方面全面布局透皮与局部递药技术平台,将SN001和SN002的中国大陆及港澳独家授权给KNK;子公司诺和晟欣布局中药研究开发,并且成立宠物药事业部诺和瑞宠。(2)临床试验&生物分析板块2023年营收3.62亿元,同比上升54.54%,毛利率为39.72%;截至2023年末临床服务人员达到368人,同比增长26.46%。公司持续拓展临床布局,23年孙公司南京诺和欣正式投用,提供注册、临床运营、数统等服务;孙公司美助医药注册成立,覆盖药物、器械和疫苗临床等领域;建立美速科用提供临床方案设计、数统及IND/NDA资料撰写服务。
自主研发管线快速扩张,下游客户研发需求保持旺盛。公司持续推进项目研发以保持竞争力,全年研发费用1.24亿元,同比增长37.91%,研发人员达到1155人,人均产值为74.69万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60万元。23年公司立项自研项目100余项、累计已超350项,有3个新药项目获批进入临床、126项申报上市注册受理、10项一致性评价注册受理,取得77项药品生产注册批件,34项通过一致性评价,取得生产批件的权益分成项目共7项。截至目前公司已为国内超过800家客户提供CRO服务,客户粘性不断提高,2023年新签订单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累计存量订单达到25.66亿元,同比增长28.69%,充足的在手订单为长期增长提供支撑。我们认为一季度临床订单交付存在季节性波动,但是在23Q1高基数的基础上收入端仍稳健增长,利润端大幅提升,预期未来几个季度公司收入和利润端将持续高增长趋势。
投资建议:阳光诺和是特色的仿创结合药物研发服务公司,预期24年Q2起收入端将高速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收入为12.44/16.46/21.61亿元,同比增长33.4%/32.4%/31.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0/3.33/4.40亿元,对应PE分别为25/19/14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失败风险、开发周期较长的风险、管理风险、行业监管政策风险、安全生产风险等。 |
11 | 太平洋 | 周豫 | 维持 | 买入 | Q1业绩超预期,毛利率提升显著 | 2024-04-26 |
阳光诺和(688621)
事件:
4月25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全年及2024年第一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收入9.32、2.52亿元,同比增长37.76%、8.53%,归母净利润为1.85、0.73亿元,同比增长18.08%、51.77%,扣非后归母净利为1.80、0.67亿元,同比增长26.67%、41.68%。
点评:
全年临床业务增长强劲,23Q4销售费用拖累利润增速。全年来看,公司临床试验和生物分析业务增长强劲,实现收入3.62亿元,同比增长54.54%,药学研究服务业务实现5.69亿元,同比增长28.67%。单季度来看,2023Q4实现营业收入2.40亿元,同比增长32.39%,归母净利润为0.14亿元,同比下滑49.27%,扣非后归母净利为0.12亿元,同比下滑42.17%,主要原因是公司加强BD、销售费用大幅增加,2023Q4分别为2439万元,同比增长314.09%。
不断加大研发投入,人才队伍持续扩充。公司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2023年研发费用为1.24亿元,同比增长37.91%,研发费用率为13.27%,主要是公司持续加大了对自主立项创新药、改良型新药、特色仿制药的研发投入。截至2023年底,公司研发人员共有1155人,占比84.31%,其中硕博共有202人,占研发人员的比例为17.49%。
新签及在手订单高增长,未来业绩确定性强。公司2023年新签订单15.04亿元,同比增长36.50%;截至2023年底累计存量订单25.66亿元,同比增长28.69%;此外,我们预计2024Q1新签及在手订单继续延续高增长态势,公司未来业绩确定性强。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2024年-2026年公司营收为12.87/17.61/23.77亿元,同比增长38.05%/36.86%/35.00%;归母净利为2.57/3.60/4.92亿元,同比增长39.18%/39.87%/36.72%,对应当前PE为25/18/13倍,持续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仿制药业务增速放缓或减少、新签订单不及预期、人力成本上升及人才流失、药物研发失败、行业监管政策等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