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太平洋 | 周豫,霍亮,戎晓婕 | 维持 | 买入 | 重点关注BL-B01D1海外数据读出和3期临床进展 | 2025-04-03 |
百利天恒(688506)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公告,并召开电话会议更新业务进展。
观点:
公司业绩大幅增长,实现扭亏为盈。2024年公司实现收入58.23亿元,同比增长936.31%,其中知识产权授权收入为53.32亿元,化药及中成药制剂收入为4.87亿元。公司收入大幅增长主要由于收到海外合作伙伴BMS基于BL-B01D1(EGFR×HER3双抗ADC)合作协议的8亿美元不可撤销、不可抵扣的首付款。2024年公司销售费用2.15亿元,同比减少14.58%;管理费用1.90亿元,同比增长63.22%;研发费用14.43亿元,同比增长93.34%,主要系试验检验费、材料费、职工薪酬增幅较大所致。2024年归母净利润为37.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4.88亿元,实现扭亏为盈。截止2024年12月31日,公司现金及现金等价物为32.08亿元。
B01D1有望国内2025年底申报上市,海外首个3期有望25H1启动。公司全球首创的EGFR×HER3双抗ADC药物BL-B01D1已在中国开展9项实体瘤适应症的3期临床(其中5项纳入突破性治疗品种名单),有望于年底申报首个适应症的上市申请。海外方面,公司与BMS达成全球合作协议,于美国正在开展治疗NSCLC、晚期实体瘤等多项1/2期临床试验,并有望于2025H1启动首个3期临床。
DNA拓扑异构酶抑制剂和微管毒素两大ADC平台产品同时推进,管线梯队初步形成。公司已拥有14款处于临床阶段的候选药物,并且在全球开展70余项临床试验。公司具有BIC潜力的HER2ADC产品BL-M07D1已在国内开展2项3期临床,并在美国同步推进临床。BL-M11D1(CD33ADC)正在中美进行治疗复发/难治性急性髓系白血病(r/r AML)的1期临床研究。BL-M14D1(DLL3ADC)、BL-M08D1(TROP2ADC)以及两款基于微管毒素的ADC(分别是EGFR×HER3、HER2靶点)均已推进至临床阶段。多抗领域,公司四款产品处于早期临床阶段,其中GNC-038(CD3×4-1BB×PD-L1×CD19)开展了系统性红斑狼疮以及类风湿关节炎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此外,公司的EGFR×HER3双抗产品SI-B001以非小细胞肺癌为适应症的临床研究已进入3期阶段。
2025年重点关注B01D1海外1期临床的数据读出,以及首项海外3期临床的启动。1)国内进展:BL-B01D1有望2025年完成鼻咽癌、食管癌3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2)海外进展:BL-B01D1的海外1期临床顺利推进,数据有望于2025年读出;此外,BMS有望于2025H1启动首个海外注册3期临床;3)数据催化:①BL-B01D1治疗SCLC、罕见突变NSCLC的POC数据有望于2025ASCO数据读出;②BL-B01D1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2期数据有望于2025年学术会议读出;③BL-M11D1(CD33ADC)用于r/r AML有望于2025ASH数据更新;4)2025年年内申报首个核药产品的IND。
投资建议:
我们分别使用DCF法和NPV法进行估值并取二者平均数,测算出目标市值为1337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333.52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研发或销售不及预期风险,行业政策风险。 |
2 | 海通国际 | Wenxin Yu,Hang Zhou,Ping Peng,Kehan Meng | | 增持 | 公司信息点评:2025年催化剂丰富,建议关注公司进展 | 2025-01-01 |
百利天恒(688506)
投资要点:
我们认为2025年公司众多催化剂的兑现有望带动其市值的持续提升。其中:1)BL-B01D1:2025年有望向一线及全球拓展。截至目前,01D1已经披露了在NSCLC、SCLC、BC、NPC、ESCC、BTC、UC等癌种末线的中国区早期临床数据,均展现出成为新一代基石药物的潜力。2025年,01D1一方面有望将上述竞争力拓展至全球:BMS将择机公布01D1全球I期临床的阶段性数据,并计划在2025年内开启首个全球注册性临床。基于此,我们上调01D1在全球末线肿瘤适应症临床的成功率POS从25-30%至50-70%;另一方面,01D1有望向前线拓展:其联合奥希替尼针对EGFRm NSCLC一线的中国区II期临床阶段性数据或将在2025ASCO大会读出,BMS也在今年启动了相关适应症的全球临床,临床结果或将在2026年披露。鉴于可比竞品奥希替尼在全球EGFRm NSCLC一线适应症的销售额可达30-40亿美元,我们认为明年01D1数据的读出有望大幅提升其峰值预期。
2)BL-M11D1:2025年有望披露完整数据,我们看好其潜在的对外授权潜力。
公司在2024ASH披露了CD33ADC BL-M11D1I期临床的部分爬坡结果,展现出优异的疗效和良好的安全性,我们预计完整结果或将在2H25读出。我们认为BL-M11D1有望在全球达到15-20亿美金的潜在销售峰值。
盈利预测及估值。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40.89/0.66/-4.14亿元,对应EPS分别为10.20/0.17/-1.03元。由于我们对BL-B01D1整体POS及峰值预期的上调以及新增BL-M11D1的销售预期,利用DCF估值法,取WACC为7.29%的情况下,我们上调目标价299.40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药品研发进展不及预期风险,药品销售不及预期风险,竞争加剧风险,政策风险; |
3 | 太平洋 | 周豫,霍亮,戎晓婕 | 维持 | 买入 | 后线HR+乳腺癌PFS展现优势,BL-B01D1疗效再获验证 | 2024-12-17 |
百利天恒(688506)
事件:
近日,公司在2024SABCS大会上发布EGFRxHER3双抗ADCBL-B01D1用于治疗局晚期或转移性乳腺癌患者I期临床研究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更新数据,包括三阴乳腺癌(TNBC)、HR+/HER2-乳腺癌,以及HER2+乳腺癌。
观点:
BL-B01D1在三种亚型乳腺癌的后线治疗中cORR均接近50%,未见ILD事件。截至2024年9月30日,BL-B01D1用于治疗乳腺癌的1期研究招募了162名患者,中位随访时间为11.6个月:1)TNBC:cORR为34.1%,mDOR为11.5个月,mPFS为5.8个月。对于先前接受过1-2线化疗患者,cORR为50.0%,mDOR为11.5个月,mPFS为6.9个月。2)HR+/HER2-BC:cORR为37.7%,mDOR为7.4个月,mPFS为7.0个月。对于先前接受过1-2线化疗患者,cORR为45.7%,mDOR为7.1个月,mPFS为8.3个月;3)HER2+BC:cORR为47.5%,mDOR为7.4个月,mPFS为7.0个月。安全性方面,最常见的3级及以上TRAEs为贫血(41.4%)、白细胞减少症(42.6%)、中性粒细胞减少症(52.5%)、血小板减少症(26.5%),观察到1例与药物相关的死亡(发热性中性粒细胞减少症),未观察到间质性肺病(ILD)。
我们认为本次更新验证了BL-B01D1在后线HR+BC中的优势地位,后续关注TNBC的OS数据。基于2023SABCS上的乳腺癌1期初步结果,公司已于2024年启动后线HR+BC(主要终点PFS)及TNBC(PFS/OS双终点)的3期临床。我们认为,此次更新进一步验证了BL-B01D1用于HR+BC的PFS优势。HR+BC占乳腺癌的60-70%,中国年新发患者约25万例,ET+CDK4/6i是晚期一线治疗首选方案,二线采取其他靶向药物(SERD、AKTi等)单药或联合ET,三线及以上治疗可使用化疗或吉利德SG(Trop2ADC,mPFS5.5个月)。在BL-B01D1用于治疗HR+/HER2-BC的77例患者中,中位前序治疗线数为3,65%接受过CDK4/6i治疗,83%为化疗经治,cORR为37.7%,mPFS为7.0个月(高于吉利德SG的5.5月)。此外,BL-B01D1安全性良好,未观察到ILD。
2025年重点关注BL-B01D1海外1期临床的数据读出,以及首项海外3期临床的启动。1)国内进展,公司已经在国内启动7项BL-B01D1用于多项实体瘤的3期注册临床,2025年有望完成鼻咽癌或食管癌3期临床,并提交上市申请;2)海外进展,BL-B01D1的海外1期临床顺利推进,数据有望于2025年读出;此外,BMS预计将于2025年启动首个海外注册3期临床;3)数据催化:BL-B01D1联合奥希替尼一线治疗EGFR突变NSCLC的2期数据有望于25H1读出。
投资建议:
我们分别使用DCF法和NPV法进行估值并取二者的平均数,测算出目标市值为1076亿元人民币,对应股价为268.33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创新药研发不及预期:存在无法成功或及时完成药物临床开发、获得监管批准和商业化的风险;
医药行业政策变化风险:如不能及时调整经营策略以适应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带来的市场规则和监管政策的变化,将对公司的经营产生不利影响;
宏观环境风险:公司在中美两地设有研发中心,未来国际政治、经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可能对公司海外业务经营造成一定的不利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