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王紫敬 | 首次 | 买入 | 电子病历龙头,深度拓展AI应用 | 2025-08-05 |
嘉和美康(688246)
投资要点
嘉和美康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国寿、阿里系参股。公司以电子病历为基础,拓展了医疗临床、运营管理、医疗数据、生命科学等业务板块。业务模式以自制软件销售和定制化开发服务为主。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5.92亿元,同比下滑15%。归母净利润由盈转亏,主要受医疗行业招投标节奏短期波动,确收周期延长影响。
政策推动医院电子病历系统持续升级。IDC预计医疗应用软件解决方案市场规模2024至2029年的年复合增长率为11.5%,到2029年将达到397.5亿元,区域医疗市场需求快速增长。电子病历系统是医院运营的核心基础设施,电子病历信息情况是医院评审的重要评估依据。政策持续加强对医院电子病历系统考核,2025年升级为智慧医疗分级评价,从单一病历管理向全面智慧化转型,重点新增对闭环管理、区域协同、人工智能等要求。
公司市占率领先,深度拓展AI应用。根据IDC,嘉和美康在中国电子病历系统市占率2013-2024年连续11年蝉联市场第一,2019-2024年在中国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市场中排名均为前三。公司加强扩展医联体区域信息平台,平台覆盖医联体内各级医疗机构。同时积极拓展AI应用,加速临床辅助决策、科研支持、AI教学、病历自动生成、药学知识问答、病历内涵质控、手术规划推荐等智能化应用水平,日前已在北京大学第三医院等头部医院实现多个核心业务场景的落地应用,公司医疗信息化项目价值量有望持续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7.55/9.65/12.37亿元,同比增长28%/28%/2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42/0.81/1.29亿元,同比增长116%、94%、60%。我们看好嘉和美康作为电子病历龙头,有望深度受益于电子病历考评标准升级,AI应用将持续提升项目价值量,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股价波动风险,订单落地不及预期。 |
2 | 华鑫证券 | 宝幼琛 | 首次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AI辅助诊断首次列入医保立项指南,持续加码公司数据业务 | 2024-12-01 |
嘉和美康(688246)
事件
近日,国家医保局已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列入立项指南,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长期深耕临床信息化领域,目前已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医疗信息化核心技术与产品体系。
投资要点
公司整体营收情况承压,毛利端小幅下降
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28.68%,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133.47%。前三季度营业收入/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分别4.76/-0.41/-0.44亿元,同比-11.52%/-328.81%/-465.68%。
盈利能力来看,2024前三季度公司销售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7.29%/-10.92%,同比-2.48pct/-11.13pct。其中2024Q3单季度毛利率/净利率分别为46.01%/-8.53%,同比-8.81pct/-24.88pct。
费用率来看,2024前三季度期间费用率为54.45%,同比+2.77pct。现金流方面,公司前三季度经营性现金流为-1.62亿元。
专注临床信息化领域,临床AI产品成功落地验证
公司在临床信息化领域拥有长期的领先优势。公司是国内最早从事医疗信息化软件研发与产业化的企业之一,目前已经形成了覆盖临床医疗、医院管理、医学科研、医患互动、医养结合、医疗支付优化等产业链环节的产品体系,致力于向医疗相关机构提供综合信息化解决方案。分板块来看,公司现有主要产品及服务包括医疗临床、运营管理、医疗数据、生命科学等业务板块,各板块产品协同应用,形成全面支撑智慧医院建设的二十余种解决方案。其中,在医疗临床业务领域,公司推出医疗临床“AI助手”产品,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成功落地验证,辅助医院分别通过电子病历六级、七级评审。根据IDC数据,公司于2014至2023年十年中,在电子病历行业取得市占率第一名,为电子病历行业较为领先的企业。客户数量方面,截至2024H1,公司有超过1700家医院客户,650家为三甲医院,超过25%全国三甲医院为公司客户,行业内较高的客户粘性和行业知名度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品牌竞争力。
AI辅诊首次列入医保立项指南,持续加码公司数据业务
近日,国家医保局已将人工智能辅助诊断首次列入立项指南,在放射检查、超声检查、康复类项目中设立“人工智能辅助”扩展项,且不额外增加患者负担,这一举措为AI辅助技术的临床应用扫清了障碍。公司医疗数据业务板块以创新技术方式,围绕数据交换、数据存储、数据治理、数据安全、数据资产的全链条数据服务进行战略部署,以规范数据集成入手,盘活数据资产,开展数字化治理,打造全量数据湖,依托精准实时的数据采集调度,为医院构建数据生态体系,实现数据共享,为多业态融合、跨机构协作等医疗数据高质量应用发展奠定基础。同时,为政府、医疗机构、区域医疗机构及患者提供平衡医疗质量、工作效率、运营成本的智慧工具。
盈利预测
公司在国内医疗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方面具有丰富的技术与经验储备,医疗大数据解决方案在全国市场排名领先,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7.79、9.42、11.49亿元,EPS分别为0.56、0.77、1.2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4.4、39.9、23.6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AI大模型研发进展不及预期;宏观经济波动导致市场需求不及预期;新产品销售业绩不及预期。 |
3 | 天风证券 | 缪欣君,王屿熙 | 首次 | 增持 | AI赋能提升产品竞争力,助力医院数据要素价值开发 | 2024-11-15 |
嘉和美康(688246)
Q3业绩承压,费用水平不减叠加减值损失计提增加
公司发布2024年3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收入4.76亿元(同比-11.52%)、归母净利-0.41亿元(同比-328.81%)、扣非净利-0.44亿元(同比-465.68%),Q3单季实现收入1.75亿元(同比-28.68%)、归母净利-0.14亿元(同比-133.47%)、扣非净利-0.13亿元(同比-132.78%)。公司Q3单季销售/管理/研发费用分别同比-19.51%、-18.79%、+25.13%,前三季度整体费用率54.45%,未有下降。公司三季报应收账款为5.7亿元达历史新高,计提信用减值损失2636万元,去年同期为1537万元。
持续领军电子病历,不断创新加强AI赋能
根据IDC数据,公司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十年排名第一(2014年-2023年)。截至2024年年中,公司业务范围已延伸至除中国台湾地区外的全国所有省市自治区,拥有医院客户1,700余家,其中三甲医院650余家,占全国三甲医院比例超过四分之一。同时公司不断加强AI赋能产品能力,推出中枢化(医技)决策支持引擎以及医疗AI应用开放平台,该模式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均得到很好的落地验证,并成功辅助医院分别通过电子病历六级、七级评审。
推广医疗数据融合管理,助力医院开发数据资产价值
数据方面,公司进一步提升自主开发的“湖仓一体化”数据中台,为医院提供数据资产“图书馆式管理”,按数据应用场景梳理医院数据资产管理维度,划分为原始数据源域、生产要素域、业务域和应用主题域四大数据域进行资产管理,能够支持多模态数据、多领域交叉数据分析应用和实时数据在线分析,目前该产品已在郑州市中心医院成功交付上线。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为0.81、1.27、1.86亿元(考虑公司2023年受交付影响导致整体业绩不及此前预期,因此后续业绩预测进行相应调整),对应PE为52、33、23倍,考虑后续医疗信息化需求有望修复,公司AI创新与数据开发持续推进,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医疗IT需求修复不及预期;项目推进不及预期;技术创新不及预期。 |
4 | 中航证券 | 李蔚 | 首次 | 买入 | 电子病历领先企业,产品竞争力不断加强 | 2024-11-13 |
嘉和美康(688246)
2024年三季报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76亿元,同比减少11.52%;归母净利润-0.41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18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12亿元。2024年03单季,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5亿元,同比减少28.68%;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41亿元;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13亿元,去年同期盈利0.40亿元。公司业绩与去年同期相比由盈转亏,主要原因是收入小幅下滑,移加公司投资的控股及参股子公司处于业务启动期或破产重整恢复期,短期内存在亏损
三费用保持平稳,费用率短期提升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47.29%,同比下降2.48pct;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分别为0.71亿元、0.67亿元和1.17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0.79亿元、0.74亿元、1.27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4.97%、14.09%、24.51%,同比分别提升0.35/0.23/0.84pct。2024年Q3单季,公司销售费用、管理费用以及研发费用分别为0.22亿元、0.18亿元和0.40亿元;去年同期分别为0.27亿元、0.23亿元、0.32亿元;销售、管理、研发费用率分别为12.54%/10.45%/23.07%,同比提升1.43/1.27/9.92pct。前三季度及Q3单季费用率短期提升,主要是受到公司同期收入短期下滑的影响
产品创新不断加强,竞争力不断提升
截至2024H,公司拥有主要核心技术共30项,其中应用于医疗临床板块、运营管理板块、大数据利用板块、生命科学等主要产品板块的核心技术25项,用于各类应用软件研发的支持性核心技术5项。公司开展大模型与电子病历的深度融合应用探索,在病历自动生成、疾病诊断预测、诊疗方案推荐和智能随访方面取得了良好的进展,在电子病历技术方面持续保有领先优势。在医疗临床业务领域,公司推出医疗临床“AI助手”产品,在北京协和医院、北医三院成功落地验证,辅助医院分别通过电子病历六级、七级评审;区域智慧管理方面取得重大突破,首次验证跨医疗机构电子病历信息利用对病历质控产品要求,并助力北医三院成为近五年唯一通过电子病历七级评审的高级别综合性医院
细分行业市场领先,有望长期受益
公司于2013至2023年十年中,在电子病历行业取得市占率第一名,为电子病历行业较为领先的企业。客户数量方面,截至2024H,公司拥有超过1700家医院客户,650家为三甲医院,超过25%全国三甲医院为公司客户,行业内较高的客户粘性和行业知名度有望进一步巩固公司品牌竞争力,获取客户订单。此外,随着我国公共数据和信息标准化建设等相关工作的持续推进,智慧医疗分级相关需求有望持续提升,公司深耕于医疗信息化、人工智能领域,有望长期受益。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摊薄后EPS分别为0.53元、0.84元和1.13元、对应的动态市盈率分别为57.27倍、36.25倍和26.92倍。公司在国内电子病历领域具有显著的先发优势和运营经验,在中国电子病历市场中连续十年排名第一,持续领跑。公司产品市场认可度高,未来随着医疗信息化需求持续提升,公司业绩有望实现快速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因技术升级导致的产品选代风险、政策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客户拓展风险、近期股价快速拉升,后市存回撤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