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太平洋 | 曹佩 | 维持 | 买入 | 利润高速增长,持续围绕新领域创新 | 2025-09-04 |
虹软科技(688088)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年上半年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7.73%;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44.06%。
公司利润快速增长。2025年上半年,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2.23%;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营业收入0.6亿元,同比增长49.09%。公司研发费用继续保持高企,研发费用率为48.39%。
持续创新AI眼镜和智能商拍等新领域。公司的AI眼镜产品可以提供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主流AI眼镜视觉人工智能算法产品,还可以辅助AI大模型,提供基于视觉感知的解决方案,目前已经助力多款AI眼镜公司产品发售。公司的PhotoStudioAI智能商拍云工作室目前已完成淘宝千牛、1688、抖音抖店、TikTok、京东京麦、拼多多、Shein、亚马逊等平台入驻。
汽车领域产品及试点不断完善。在乘用车领域,面向舱内的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产品已于2025年上半年在欧洲知名豪华品牌车型上完成量产交付。第二代基于国产芯片的低成本替代方案也在研发中,已完成初始版本。2025年上半年,公司DMS首个内后视镜海外项目正式通过欧盟ADDW认证,满足了欧标区域的量产条件。
投资建议:公司基于移动视觉技术的处理优势,围绕传统的手机领域、智能汽车以及新兴的AI眼镜、商拍等领域不断完善技术和落地应用场景。预计2025-2027年公司的EPS分别为0.54/0.67/0.88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创新领域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
2 | 中国银河 | 吴砚靖,邹文倩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中报业绩点评:AI眼镜和智能汽车业务加速推进,成长可期 | 2025-08-26 |
虹软科技(688088)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7.73%),归母净利润0.89亿元(+44.06%),扣非归母净利润0.72亿元(+33.86%)。2025Q2实现营业收入2.01亿元(+2.08%),归母净利润0.39亿元(+42.42%),扣非归母净利润0.32亿元(+34.83%)。
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受项目验收节奏影响,全年目标不变:从收入结构来看,2025上半年公司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营收3.39亿元(+2.23%),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营收0.65亿元(+49.09%),其他业务营收0.06亿元(+13.24%)。公司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Q2营收波动的主要原因是客户项目验收延迟至下一季度所致,属于正常现象,不影响手机业务全年的经营目标。公司主打的智能超域融合技术和产品持续迭代,同时加速了此产品在全机型市场上的渗透,且针对不同算力芯片平台持续下沉。公司TurboFusion星空拍摄整体解决方案完成多模块升级,并在头部客户实现了商业应用,巩固了公司在特殊场景影像算法领域的优势。
毛利率受收入结构影响,费用率大幅下降:2025H1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8.37%,相比去年同期降低2.69pct。智能手机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91.30%,相比去年同期降低0.12pct;智能驾驶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业务毛利率为71.9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15.32pct,主要原因是收入体量尚小而且智能汽车业务相关的软硬一体产品出货增加。未来公司智能汽车业务战略是逐步从软硬件一体转向纯软件授权,将方案交予Tier1生产制造,公司专注高毛利软件的授权。2025H1公司期间费用率为68.9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16pct;其中管理费用率为8.95%,相比去年同期下降4.29pct。
AI眼镜方案已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完成量产落地,竞争优势显著:在生态协作方面,公司已与高通等头部芯片厂商建立紧密合作,推进自研影像算法与AI眼镜专用芯片的底层适配与性能协同。同时,公司持续优化SDK对系统环境的兼容性,有效降低客户集成门槛,加快产品落地节奏。在商业化进程方面,公司已经与多家头部厂商签约,占据绝对的头部厂商市占率优势,相关产品方案已在多个标杆项目中完成量产落地,并为后续的产品、技术扩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智能汽车业务合规认证突破,舱内外方案加速量产落地:舱内业务方面,在全球市场布局上,公司聚焦法规强制要求的主流及关键领域,重点针对以DMS、OMS等核心功能为主体、符合全球汽车安全法规的核心产品,推动其ADDW/DDAW合规认证并开展全球化推广工作。2025年上半年,公司DMS首个内后视镜海外项目正式通过欧盟ADDW认证,满足了欧标区域的量产条件;同时,公司DMS产品在岚图、吉利等品牌的部分海外量产车型项目中,针对ENCAP(欧洲新车安全评鉴协会)安全警告测试取得满分成绩,为后续顺利导入量产项目筑牢了法规合规基础。
舱外业务方面,在低算力平台解决方案(SouthLake/WestLake)方面,公司聚焦欧洲强制法规及国内即将推出的AEB强制法规,已完成AEB等关键安全功能的深度测试验证与算法优化。目前,基于低算力平台的演示样车已获得客户高度认可及定点,标志着公司L2级智能辅助驾驶解决方案正式进入商业化落地阶段。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10.50/13.70/16.70亿,同比增长28.8%/30.4%/21.9%;实现归母净利润2.32/3.28/4.13亿,同比增长31.1%/41.7%/25.9%。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2/65/52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技术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AI发展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3 | 民生证券 | 吕伟,杨立天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汽车业务量产驱动增长,AI眼镜+商拍未来可期 | 2025-08-26 |
虹软科技(688088)
事件:近日,虹软科技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10亿元,同比增长7.73%,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44.06%;其中Q2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2.08%,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42.42%。
移动智能终端:Turbo Fusion稳定续航能力增强,AI眼镜头部地位巩固。
2025年上半年,公司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实现收入3.39亿元,同比增长
2.23%。智能手机领域,公司针对不同算力芯片平台持续下沉Turbo Fusion技术和扩大产品支持范围,进一步提升了影像处理效率并降低系统负载与功耗,确保不同平台机型高频使用影像功能时的稳定续航,在夜景、逆光、长焦等场景上显著改善了画质。AI眼镜领域,公司重点围绕产品能力提升、生态资源拓展以及客户导入三大方向深入布局,通过算法与硬件的深度融合,显著强化设备在复杂场景中的视觉交互体验;在商业化进程方面,公司已经与多家头部厂商签约,在头部厂商具有市占率优势,相关产品方案已在多个项目中完成量产落地。
智能汽车:舱内核心产品实现批量出货,驾驶辅助系统落地进程稳步推进。
2025年上半年,公司智能汽车及其他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实现收入0.65亿元,同比增长49.09%。公司贯彻执行“先舱内、后舱外”“先国内、后国外”的战略,驾驶员安全辅助系统、乘员安全辅助系统等舱内核心产品已完成多轮技术迭代与性能提升,并批量出货至海内外客户群体;面向舱内的前装软硬一体车载视觉解决方案Tahoe产品已在欧洲知名豪华品牌车型上完成量产交付。舱外业务方面,公司主推智能停车辅助系统和智能辅助驾驶系统,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已在客户项目上完成POC技术验证。
AI视觉:ArcMuse大模型全面升级,PSAI新功能赋能AIGC商拍。2025
年,公司升级了新一代视觉大模型ArcMuse2025V1.1,逐步实现对公司各个业务领域的赋能。在AIGC商拍领域,公司PSAI新增支持了AI试鞋、商品换色、高清改尺寸等全新功能,以服饰行业需求为核心,为客户提供更多样、更垂直、更优秀的产品与服务。目前,PSAI产品已入驻淘宝、1688、抖店、京东、拼多多、Shein、亚马逊等多家主流电商平台服务市场,累计服务中小商家数十万,合作头部服饰品牌客户300余家。
投资建议:虹软科技作为全球领先的计算机视觉人工智能企业,在移动智能终端、智能汽车业务受益于新兴市场复苏带来预计稳定收入增量的同时,有望切入智能商拍蓝海市场打开全新增长曲线;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收分别为10.11、12.74、16.1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4、3.13、4.44亿元,2025年8月26日收盘价对应市盈率91X、68X、48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生成式AI商业化落地有不确定性,行业竞争加剧。 |
4 | 信达证券 | 庞倩倩 | | | 盈利规模同比高增,重视端侧AI新机遇 | 2025-08-25 |
虹软科技(688088)
事件:虹软科技发布2025年中报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4.10亿元,同比增长7.73%;实现归母净利润0.89亿元,同比增长44.06%;实现扣非净利润0.72亿元,同比增长33.86%;公司整体毛利率为88.37%,同比减少2.69pct。销售费用率为16.43%,同比减少0.42pct,管理费用+研发费用率为57.35%,同比减少6.82pct。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01亿元,同比增长2.08%;实现归母净利润0.39亿元,同比增长42.43%;实现归母扣非净利润0.32亿元,同比增长34.83%。
成熟板块趋稳,新兴领域快速增长。2025H1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营业收入为3.39亿元,同比增长2.23%;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智能设备视觉解决方案营业收入为6465.16万元,同比增长49.09%。成熟板块客户粘性高、技术壁垒深厚,收入规模维持稳健。新兴板块下游渗透率提升,需求逐渐增长,公司借助方案优势快速拓客并实现显著增长。
智车板块,舱内舱外持续推进。舱内业务方面,驾驶员与乘员安全辅助系统经多轮技术迭代,已批量供货海内外整车厂、Tier1及新能源汽车品牌;DMS产品通过欧盟ADDW认证,在岚图、吉利等品牌海外车型的ENCAP安全警告测试中获满分,DOMS ENCAP2026产品同步推进研发;软硬一体Tahoe方案于2025年上半年在欧洲知名豪华品牌车型量产交付,第二代基于国产芯片的低成本替代方案已完成初始版本。舱外业务方面,聚焦智能停车与辅助驾驶系统:舱泊一体解决方案完成POC技术验证,APA产品实现雷达融合、自选车位等泊车全功能;低算力平台(SouthLake/WestLake)围绕AEB强制法规完成安全功能测试与算法优化,演示样车获客户定点,标志L2级方案进入商业化阶段;中高算力平台(EastLake)完成舱驾一体系统架构升级,已启动客户POC项目开发。
端侧AI方面,具身智能和AI眼镜有望逐步实现商业化。AI眼镜围绕产品能力提升、生态资源拓展及客户导入布局,算法端聚焦复杂环境图像处理瓶颈,借助算法与硬件融合强化视觉交互;生态上与高通等头部芯片厂商协同优化影像算法与专用芯片适配;商业化已签约多家头部厂商,标杆项目量产落地。具身机器人布局核心智能视觉感知、视觉融合IPs研发,已与全球知名民用机器人公司建立技术合作。
盈利预测:公司积极开拓新技术、新赛道、新客户,受益于智能影像、智能驾驶行业高增速的同时,开拓新的业绩增长点。我们预计2025-2027年EPS分别为0.54/0.66/0.82元,对应P/E分别为98.74/81.02/64.71倍。
风险因素:新技术、新领域发展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行业需求增长不及预期。 |
5 | 国金证券 | 王倩雯,李忠宇,孟灿 | 维持 | 增持 | 智能汽车产品量产加速,开启第二增长曲线 | 2025-08-19 |
虹软科技(688088)
2025年8月18日,公司披露2025年度中期业绩: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收4.1亿元,同比增长7.7%,毛利润同比增长4.5%;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0.7亿元,同比增长33.9%。上半年公司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为3.9亿元,同比增长45.9%,快于同期营收增速。
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营业收入为2.0亿元,同比增长2.1%,毛利润同比下滑1.9%;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0.3亿元,同比增长34.8%。
经营分析
移动智能终端视觉解决方案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3.4亿元,同比增长2.2%。智能汽车及其他AIoT2025年上半年营收为0.6亿元,同比增长49.1%,得益于公司在智能汽车领域开拓定点项目,并稳步推进项目实施;但毛利率由于软硬一体产品的出货而有所下滑,上半年该业务毛利润同比增长22.9%。
智能汽车领域,公司执行“先国内、后国外”,“先软件、后软硬一体”,“先舱内、后舱外”的战略,随着Tahoe完成量产交付,DMS等产品陆续通过欧标,以及未来低算力和中高算力舱外产品的研发推进,我们认为该业务板块将成为公司新的增长曲线。
扣非归母净利润增速快于营收主要系:1)公司在各个产品线之间加大人员复用,2025年上半年平均人数增长3.4%,慢于同期毛利润增速;2)管理费用由于中介费用减少,2025年上半年较上年同期减少约0.14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根据2025年中报,我们预计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8.9/10.2/11.6亿元,同比增长9.0%/14.2%/14.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5/3.2亿元,同比增长6.6%/32.9%/29.2%,对应110.7/83.3/64.4倍PE,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芯片缺货风险;智能汽车或商拍业务发展不及预期;手机产品推广不及预期;诉讼败诉风险;理财产品利率波动风险。 |
6 | 国信证券 | 熊莉 | 首次 | 增持 | AI视觉算法头部厂商,新场景打开营收新增量 | 2025-06-16 |
虹软科技(688088)
核心观点
战略定位:视觉算法创新应用,人工智能驱动增长。虹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1994年,2019年登陆科创板。公司专注于计算机视觉算法领域,核心业务覆盖智能手机、智能驾驶、AIoT三大方向。公司总部位于中国杭州,为三星、小米、OPPO等企业提供智能手机影像增强算法,为长安、吉利等车企提供车载视觉系统VisDrive,并通过PhotoStudioAI平台为电商提供智能商拍解决方案。在AR眼镜、机器人视觉等新兴领域,其多模态交互技术与雷鸟等合作伙伴共同推动行业创新。
视觉算法:技术复用驱动商业落地,纯软产品维持高毛利率。虹软科技凭借长期以来在端计算和边缘计算的技术积累,构建了全面的AI视觉算法技术专利体系。其核心技术复用性强,通用性算法架构的跨场景延伸能力使得技术矩阵与产品矩阵呈现“多对多”赋能结构,并通过软件授权模式放大复用效益,降低边际成本。围绕AI视觉算法,虹软形成了智能手机、智能汽车、AI眼镜、AI商拍四大业务方向。虹软科技以视觉算法集成作为主营产品,成本低,毛利率达90%+。
智能手机:低端渗透+技术溢价扩容市场,打造坚实战略基底。虹软科技是手机芯片视觉算法软件集成商,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回暖,下游需求有望提振。从公司层面看,TurboFusion向低端机型的渗透有望贡献增量市场;算法模块的持续升级有望进一步提升单机价值量。智能手机端通过渗透率+价值量双升的逻辑,预期打开数十亿元市场空间。
智能汽车:智驾+智舱双轮并驱,第二曲线价值跃迁。虹软VisDrive平台深度适配高通等主流芯片。其中,舱内产品凭借视觉算法的低成本优势,成为Tire1第三方供应商;国内外交管法规收紧有望进一步拉升产品出货量。舱外产品主攻低端车型,凭借价格优势不断开拓市场。公司也紧随舱行泊融合趋势,已实现前视一体机定点量产与智能SoC舱泊一体解决方案的POC。
AI眼镜与AI商拍:多模态叠加AIGC,开启第三增长曲线。1)虹软科技以视觉算法为基础,多模态+AR为增长点布局AI眼镜业务,并已助力雷鸟V3AI拍摄眼镜落地,实现有效验证。随着全球AI眼镜市场扩大与市占率乐观提升,虹软有望进一步挖掘数亿元潜在市场。2)虹软PhotoStudioAI商拍平台在多模态赋能下快速迭代,能够凭借单张图片实现全方面商拍创作。中国电商市场规模庞大,AI商拍有望代替传统商拍实现降本增效,为虹软贡献亿元营收。
投资建议:预测虹软科技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3.10/4.09/5.26亿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56.7/43.0/33.5倍。我们采用PE估值法,选取可比公司当虹科技、金山办公和中科创达作为参照,2025年行业平均PE为80.52倍。考虑到公司各线业务有望取得突破,我们给予公司2025年78-82倍PE,预计合理市值241.8-254.2亿元,目标股价60.30-63.39元,给予“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风险,行业竞争加剧,技术风险,产品落地不及预期,库存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