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刘千琳 | 维持 | 买入 | Q3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环比提升 | 2024-11-02 |
容百科技(688005)
主要观点:
24Q3业绩超预期,盈利能力环比大幅提升
24年Q3公司实现营收44.36亿元,同比-21.91%,环比+38.79%,营收同比下降主要系原材料的市场价格下降导致的销量和产品价格综合影响。24年Q3实现归母净利润1.06亿元,同比-55.15%,环比+123.3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93亿元,同比-60.58%,环比+168.02%。净利润同比下降主要受市场竞争加剧、原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导致上半年盈利承压,且三季度计提商誉减值损失造成利润降低,而净利润环比大幅提升,受益于产能利用率稳步提高和经营改善。
毛利率同环比均改善,加大产品研发投入
24年Q3实现毛利率11.15%,同比+0.55pct,环比+0.35pct;实现归母净利率2.39%,同比-1.78pct,环比+0.90pct。其中Q3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23%/2.83%/3.01%/0.61%,同比分别
0.07/+0.73/+1.23/+0.47pct,环比分别-0.08/-0.50/+0.14/-0.81pct。研发费用率明显提升主要系全固态电池、硫酸铁钠正极材料以及中镍高电压单晶等产品研发投入,均取得积极进展。
新产品及全球化战略突破性进展
新产品方面,1)超高镍前驱体产品进入导入认证阶段,低成本磷酸锰铁锂前驱体已实现批量供应;2)磷酸锰铁锂二代产品规模化可创正极材料最低瓦时成本,已获得头部企业的商用车定点;3)层状氧化物和聚阴离子类材料综合性能行业领先,获得海内外头部客户持续小规模交付。全球化战略方面,1)韩国基地一期2万吨/年三元材料产量持续爬坡,四季度有望实现满产满销;加快推进韩国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产线能效及自动化水平;2)公司已完成英国JM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论证,有望在2025年底前完成首期建设;3)公司已完成北美子公司注册工作,北美区域工厂选址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多轮选址筛选并与重点区域政府接洽推动项目进展。
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锂、钠电正极及前驱体领域,未来在动力及储能类锂、钠电正极材料市场具备较强发展潜力。考虑到公司Q3盈利能力超预期,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2.58/7.12/8.79亿元(原值1.94/5.08/6.99亿元),对应PE为55/20/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产业政策变化风险;原材料波动及存货风险;技术迭代和新兴技术路线替代风险;汇率变动风险。 |
2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盈利大幅改善,海外工厂即将满产 | 2024-10-31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业绩略超预期。公司24Q1-3营收113亿元,同-39%,归母净利润1.2亿元,同-81%,毛利率9%,同0.4pct,归母净利率1%,同-2pct;其中24Q3营收44亿元,同环比-22%/+39%,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环比-55%/+123%,毛利率11%,同环比+0.6/+0.3pct,归母净利率2.4%,同环比-1.8/+0.9pct,业绩略超市场预期。
Q3销量环增33%,韩国一期Q4满产,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24Q1-3公司三元销量近9万吨,其中Q3销量超3.5万吨,同增27%,环增33%,全球市占率环比提升4pct至14.4%,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我们预计Q4出货量3.5万吨+,全年三元正极出货量有望达12.5万吨左右,同增25%左右。海外市场方面,Q1-3公司向欧美日韩客户出货近1.5万吨,Q3海外出货占比达到20%+;韩国工厂一期2万吨预计Q4满产满销,二期4万吨预计25Q1完成建设,Q3开始大规模量产,后续海外占比将进一步提升。另外,超高镍产品也逐步贡献增量,其中9系产品Q1-3销量超2万吨,占比近25%。
Q3新业务及韩国工厂亏损收窄,盈利改善明显,Q4将进一步提升。我们测算24Q3正极单吨扣非利润0.26万元左右,环增44%,主要由于钠电、锰铁锂、前驱体等新业务以及韩国工厂的亏损幅度收窄;前驱体、锰铁锂、钠电Q3亏损近0.5亿元,若加回,三元正极Q3单吨扣非利润0.4万元+。Q4韩国工厂一期满产后预计实现盈亏平衡,且二期提升产线能效及自动化水平,预计盈利水平将进一步改善。
Q3经营性现金流大幅改善,谨慎计提减值。24Q1-3公司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7亿元,其中Q3计提0.5亿元。Q1-3期间费用率6.7%,同+3.4pct,其中Q3费用率6.7%,同环比+2.5/-1.3pct;Q1-3经营性净现金流-4.8亿元,同-154%,其中Q3为3.6亿元,同环比+666%/+119.5%;24Q1-3资本开支14亿元,同+14%,其中Q3资本开支7亿元,同环比+184%/+214%;24Q3末存货19亿元,较Q2末增24%。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由于公司海外工厂进展超预期,我们上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5/7.0/10.0亿元(原预期为2.2/4.8/7.6亿元),同比-57%/+178%/+43%,对应24-26年55x/20x/14x,考虑公司作为三元正极龙头,海外布局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3 | 太平洋 | 刘强,谭甘露 | 首次 | 买入 | 容百科技2024年半年报业绩点评:Q2业绩环比大幅改善,新业务及海外布局持续推进 | 2024-08-22 |
容百科技(68800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68.88亿元,同比-46.58%;归母净利润0.1亿元,同比-97.29%;实现扣非净利润-0.04亿元,同比-101.17%。其中Q2实现营收32亿元,环比-13%,归母净利0.48亿元,环比扭亏,扣非净利0.35亿元,环比扭亏。
Q2业绩环比大幅改善,毛利率大幅提升。公司毛利率10.8%,同环比+4.5pct/+5.7pct。毛利率提升的主要原因在于,公司通过降低制造成本、精细化运营管理原材料及售价降低营业成本,同时钠电、磷酸锰铁锂业务亏损环比收窄。
三元正极材料销量超行业增速,高镍三元市占率大幅提升。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销量5.3万吨,同比增长近17%(行业增速约15%)。我们估计Q2销量2.65万吨,同比+37.4%,远超行业增速,预计Q3单月出货稳定在1万吨以上,预计全年出货12万吨。公司高镍三元正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接近40%,同比+5pct,其中9系上半年销量1.2万吨。
新业务及海外布局加速推进,将逐步贡献利润。新业务方面,上半年磷酸锰铁锂出货同比+166%,下半年有望实现单月盈利;聚阴离子(钠电池正极材料)获得国内头部客户的验证认可。海外布局方面,1)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手段开展了欧洲工厂选址布局,目前已经完成了英国JM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有望2025年底前完成建设;2)韩国工厂上半年陆续完成了海外知名客户的认证,并且实现了批量生产,三季度开始陆续放量。预计随着日韩、欧美客户的放量,年底会达到月产千吨级以上的产销量,一期工程有望实现盈亏平衡,2025年上半年有望实现盈利。
投资建议:考虑公司市占率提升、海外市场布局领先,预计2024/2025/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150.72/186.68/299.00为亿元,同比-33.48%/+23.86%/+60.17%;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1/4.89/7.93亿元,同比增长-60.18%/+111.54%/+62.11%。对应EPS0.48/1.01/1.64元。当前股价对应PE48.03/22.70/14.01。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 |
4 | 中银证券 | 武佳雄 | 维持 | 增持 | 高镍龙头地位稳固,全球化程度持续提升 | 2024-08-14 |
容百科技(688005)
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上半年实现盈利0.1亿元,同比下降97.29%,其中2024Q2改善明显。公司高镍三元材料龙头地位稳固,海外产能进展顺利,全球化程度逐步提升。维持增持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上半年盈利同比下降97.29%,24Q2显著改善: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上半年实现实现盈利0.10亿元,同比下降97.29%;实现扣非盈利-0.04亿元,同比下降101.17%。根据公司业绩计算,公司2024Q2实现盈利0.48亿元,同比下降30.49%,环比大幅提升227.60%;实现扣非盈利0.35亿元,同比增长25.57%,环比增长190.06%。
出货量保持增长,高镍龙头地位稳固:公司受益于新能源汽车市场需求的增长,出货量保持提升。2024上半年,公司三元材料销量5.3万吨,同比增长近17%,其中2024Q2销量达到2.65万吨,同比增长37.4%,远超行业增速。公司高镍材料龙头地位稳固,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市场份额近40%,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
锰铁锂逐步放量、钠电正极小批量交付:公司积极推进锰铁锂和钠电等新型正极材料的产业化。锰铁锂方面,上半年出货达到2023全年出货总量,同比增长166%,市场占有率保持第一;钠电材料方面,公司聚阴离子材料在压实、容量、加工性等众多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获国内外头部客户验证认可,层状氧化物小批量交付知名客户。
全球化程度不断加深:公司持续推动全球化战略,客户结构方面,2024上半年,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6个百分点;产能方面,韩国正极工厂已通过多家国际客户审核、完成英国JM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论证。
估值
结合公司业绩与正极材料价格变化情况,我们将公司2024-2026年预测每股收益调整至0.43/0.95/1.30元(原预测2024-2026摊薄每股收益为2.83/3.36/-元),对应市盈率51.6/23.1/16.9倍;维持增持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产业链需求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出现不利波动;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不达预期;新能源汽车产品力不达预期。 |
5 | 华金证券 | 张文臣,申文雯,周涛 | 维持 | 买入 | 二季度业绩扭亏,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 | 2024-08-09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8月3日发布中报,2024年中期实现营收68.88亿元、同比-46.58%,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97.29%,扣非归母净利润-0.04亿元、同比-101.17%。2024Q2实现营收31.96亿元、同比-23.39%、环比-13.43%,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30.49%、环比-227.60%,扣非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25.57%、环比-190.06%。
二季度业绩扭亏。2024年中期实现营收68.88亿元、同比-46.58%,主要系原材料价格在2023年处于下降通道,公司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下降而调整,导致营业收入同比下降。报告期内,公司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0.10亿元,同比下降97.29%,每股收益及净资产收益率等主要财务指标较上年同期均有所下降。主要系市场竞争加剧、原料价格波动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盈利承压。其中,一季度受春节假期影响,产能利用率较低,一季度归母净利润为-0.37亿元;二季度经营情况好转,扭亏为盈,二季度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公司上半年对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超9,000万元,剔除战略性业务投入后,三元正极业务2024年上半年盈利1.2亿元,下半年随着韩国产线逐步放量,三元正极业务盈利有望得到进一步提升。
高镍三元市占率持续领先。2024H1公司主营产品销量5.49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8.17%。三元正极材料方面,根据鑫椤数据显示,2024H1全球三元正极材料产量为47.9万吨,同比增长1.9%。2024H1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5.3万吨,同比增长近17%,在全球三元正极领域市占率达11%,继续蝉联榜首地位;单二季度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5万吨,同比增长37.4%,远超行业增速。报告期内,公司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市占率39%、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全球市占率20%,均居行业首位。超高镍方面,公司的9系超高镍产品报告期内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稳定供货,累计销量1.2万吨,占比近25%。前驱体业务方面,2024H1三元前驱体材料销量同比增长11%,单月出货量创历史新高。磷酸锰铁锂业务,2024H1需求逐步扩大,公司上半年出货达到2023全年出货总量,同比增长166%,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
研发投入增长,产品获客户认可。2024H1研发费用1.7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9.07%,主要系公司为保持技术领先优势,扩张研发团队规模,加强研发活动投入,积极开展新产品开发和工艺升级研究。报告期内,公司完成96项专利申请,获得83项专利授权。公司现有专利累计申请总量达1057项,国内外专利累计授权数量达531项。近年来,随着麒麟电池、大圆柱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电池的量产上车,公司的超高镍9系产品出货持续提升;固态电池领域与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等国内外40余家电池及整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配套的电池产品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具备容量高、界面稳定、循环寿命长等特点,获得行业头部客户充分认可,报告期内出货量稳定增长。
全球化布局稳步推进。2024H1,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较去年同期大幅上升16个百分点。韩国区域,韩国工厂整体规划10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和2万吨/年磷酸盐产能,并配套8万吨/年前驱体产能。其中,一期2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已经完成建设,产量持续稳步提升;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的建设进程已过半,该产线建成后有望成为韩国最大产线。欧洲区域,公司通过投资并购手段开展欧洲工厂选址布局,目前已完成英国JOHNSON MATTHEY BATTERY MATERIALSPOLAND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项目建设。北美区域,公司已完成北美子公司注册工作,北美区域工厂选址稳步推进,目前已经完成多轮选址筛选并与重点区域政府接洽推动。
投资建议:公司高镍及超高镍系列产品技术与生产规模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公司持续扩大高镍材料竞争优势的同时,围绕主业开拓创新,在锰铁锂、钠电和固态电池正极材料等新产品研发和市场拓展取得积极进展。考虑新业务仍在持续投入,暂时未能实现盈利,叠加原材料价格下行,我们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15亿元、4.81亿元和7.30亿元(上次预测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3亿元、10.13亿元和12.82亿元),对应的PE分别是49.9、22.3、14.7倍,维持“买入-B”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销量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影响;公司新建产线投产不及预期等。 |
6 | 国信证券 | 王蔚祺,李全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中报点评:二季度正极出货稳步提升,全球化布局扎实推进 | 2024-08-08 |
容百科技(688005)
核心观点
公司2024H1实现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97%。公司2024H1实现营收68.88亿元,同比-47%;实现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97%;毛利率为7.79%、同比-0.11pct。公司2024Q2实现营收31.96亿元,同比-29%、环比-13%;实现归母净利润0.48亿元,同比-30%、环比扭亏为盈;毛利率为10.84%,同比+4.46pct、环比+5.69pct。
公司三元正极出货量持续提升,高镍与超高镍产品处于行业领先。2024H1公司在全球三元正极市占率为11%、蝉联榜首地位。公司2024H1三元正极销量达到5.3万吨,同比+17%;其中Q2销量为2.65万吨,同比+37%、环比基本持平。展望后续,伴随需求回暖以及国内外客户开拓,公司出货量有望持续增长。2024H1公司在国内高镍三元市场份额近40%,同比+5pct。公司9系超高镍产品已经实现稳定供货,2024H1出货量达1.2万吨,占比近25%。公司海外基地布局进展顺利,海外客户陆续开拓。韩国区域,公司一期2万吨三元正极项目已建成、产量正稳步提升;二期4万吨三元正极项目预计2024年底完成建设。欧洲区域,公司通过投资并购完成对于英国JOHNSONMATTHEY公司波兰工厂的收购,并开始进行首期2万吨正极项目建设。美国区域,公司已完成北美子公司注册,北美工厂选址稳步推进。2024H1公司海外客户销量占比达到17%,同比+16pct。公司已与SK On等全球知名电池企业签订了合作备忘录,韩国正极工厂已通过多家国际客户审核。
受海外产能爬坡、新兴业务前期投入较高等影响,公司盈利短期承压。2024H1公司净利润为0.23亿元(未扣除少数股东损益数据),其中三元正极业务净利润近1.2亿元,前驱体、磷酸锰铁锂、钠电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业务净利润为-0.9亿元左右。公司韩国一期项目仍处于爬坡过程中,子公司JS株式会社在2024H1实现营收1.24亿元,实现净利润-1.12亿元。展望后续,公司韩国工厂产能利用率稳步提升、有望逐步扭亏为盈。同时,搭载磷酸锰铁锂材料的电动车型陆续上市,公司磷酸锰铁锂出货量有望快速增长,进而助推战略性新兴业务实现扭亏为盈。
风险提示:电动车销量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三元需求不及预期。
投资建议:下调盈利预测,维持“优于大市”评级。考虑到三元动力电池占比低迷造成的三元正极需求增速较缓、以及公司新业务与海外工厂发展前期对于盈利造成短期压力,我们下调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04/4.93/6.81亿元,同比-65/+142/+38%,EPS为0.42/1.02/1.41元,动态PE为54/22/16倍。 |
7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牛义杰 | 维持 | 买入 | Q2扭亏为盈,出货稳定加快海外产能建设 | 2024-08-08 |
容百科技(688005)
主要观点:
业绩
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实现营业收入68.88亿元,同比-46.58%,实现归属净利润0.10亿元,同比-97.29%,实现扣非净利润-0.04亿元;拆分至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1.96亿元,同比-29.39%,实现归属净利润0.48亿元,环比扭亏为盈,实现扣非净利润0.35亿元。
市占率稳居第一,9系超高镍规模出货,加快海外产能建设
公司上半年三元正极材料销量5.3万吨,同比增长近17%,在全球三元正极领域市占率达11%,稳居第一。其中24年Q2公司三元正极材料销量2.65万吨,同比增长37.4%,远超行业增速。报告期内,公司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国内市场份额近40%,同比提升5个百分点,龙头地位进一步巩固。2024年上半年,随着麒麟电池、大圆柱电池、固态电池等高能量密度电池的大规模应用,公司在高镍和超高镍领域的技术优势进一步巩固。报告期内,公司的9系超高镍产品已经实现规模化量产并稳定供货,累计销量1.2万吨,占比近25%。产能方面,韩国工厂整体规划10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和2万吨/年磷酸盐产能,并配套8万吨/年前驱体产能。其中,一期2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已经完成建设,产量持续稳步提升;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的建设进程已过半,该产线建成后有望成为韩国最大产线,预计2024年底完成建设。
投资建议
考虑到行业竞争加剧,我们下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1.94/5.08/6.99亿元(原预期为5.14/8.80/12.51亿元),对应PE57、22、1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下游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等。 |
8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李孝鹏,王一如,李佳,朱碧野,赵丹,席子屹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中报点评:全球化战略进入收获期,新品量产勇夺制高点 | 2024-08-05 |
容百科技(688005)
事件。2024年8月3日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营业收入为68.88亿元,同比下降46.58%;归母净利润为0.10亿元,同比下降97.29%;扣非后净利润为-0.04亿元,同比下降101.17%。
Q2经营大幅好转,未来可期。出货量方面,24H1公司正极材料销量达5.49万吨,同比+18.17%,其中高镍产品销量共计5.27万吨,同比+16.82%,国内市占率39%,同比+5pcts,全球市占率20%,位列行业第一,强有力印证公司在高镍领域的优势。盈利方面,上半年公司净利润0.23亿元,其中前驱体、锰铁锂及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超过0.9亿元,加回后三元正极盈利1.2亿元,对应单吨净利接近2200元。更进一步看,24H1公司归母利润为0.10亿元,其中Q2约为0.48亿元,环比+227.60%,大幅好转主要得益于1)产品与客户精准卡位,海外客户占比继续提升,超高镍9系产品大规模放量出货1.2万吨,定价及盈利水平更佳;2)强化供应链管理,积极应对碳酸锂与镍价的下行;3)内部精细化管理降本。展望:公司深耕高镍三元多年,技术积淀深厚,一方面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客户需要,另一方面坚定实施全球化战略,韩国工厂进入收获期,致力于成长为全球三元正极龙头。
全球化逐步开花结果。全球化布局全方位推进,24H1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同比+16pcts。产能方面,目前韩国基地已建成2万吨/年的高镍正极产能,产量持续稳步提升;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产能建设进展迅速。客户方面,已与多家全球知名的电池企业签订战协或框架协议,向欧美客户的出货也在显著提升。此外,基本完成了北美全地区的选址论证工作,欧洲工厂布局亦完成收尾工作,后续将正式启动投建工作。
新品进展顺利。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行业洞察力,前瞻性布局新产品并取得显著进展:1)锰铁锂:24H1出货达到2023全年出货总量,同比+166%。固液一体化产品上半年完成验证,预计下半年实现全面量产。2)钠电正极:在保持层状材料稳定量产的同时,聚阴离子产品已正式量产并获得知名客户的扩产需求。3)固态电池正极:与宁德时代、卫蓝新能源等国内外40余家电池及整车企业建立了合作关系,其中半固态材料配套的电池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材料获得行业头部客户充分认可,出货量稳定增长。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160.91/189.71/224.27亿元,同比-29.0%/+17.9%/+18.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3/4.94/6.72亿元,同比-66.8%/+155.7%/+36.2%。8月2日收盘价对应PE为56x/22x/16x。鉴于公司积极拥抱海外,盈利水平有望提升,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海外地缘政治风险等。 |
9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Q2盈利大幅改善,海外客户占比持续提升 | 2024-08-05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公司中报业绩符合预期。公司24年H1营收69亿元,同减47%,归母净利0.1亿元,同减97%,其中24年Q2营收32亿元,同减29%,环减13%,归母净利0.48亿元,同减30%,环增228%,扣非净利0.35亿元,同增26%,环增190%,毛利率10.8%,同环比+4.5pct/+5.7pct,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Q2销量环比持平、海外客户占比大幅提升、全年有望同增20%+。24H1公司总体销量5.5万吨,同增18%,其中三元正极销量5.3万吨,同增近17%,全球市占率11%;Q2公司三元正极销量近2.7万吨,同增37%,环比持平;我们预计Q3出货量达到3万吨+,全年三元正极出货量有望达12万吨左右,同增20%+。海外市场方面,24H1海外客户销量占比17%,同比提升16pct;韩国工厂上半年通过了海外多家大客户认证,我们预计Q3开始陆续放量,年底达到月产千吨级以上产销量。另外,超高镍产品也逐步贡献增量,其中9系产品上半年销量1.2万吨,占比近25%。
Q2盈利大幅改善、预计下半年盈利有望进一步恢复。我们测算24Q2正极单吨利润0.18万元左右,环比扭亏为盈,主要由于制造成本控制、精细化管理,以及钠电、锰铁锂等新业务亏损幅度收窄;若扣除前驱体、锰铁锂、钠电等战略性业务投入,三元正极上半年盈利1.2亿元,单吨利润0.23万元左右。随着下半年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韩国工厂一期年底有望实现盈亏平衡,我们预计下半年利润将进一步改善。
Q2费用率同环比提升、经营性现金流转正。公司Q2费用率7.9%,同环比+4/+2pct;Q2末存货15亿元,较Q1末减少1%。24H1经营性现金流-8亿元,同减188%,其中Q2经营性净现金流1.6亿元,环比转正;Q2资本开支2.2亿元,环减51%。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盈利仍受新业务亏损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2.2/4.8/7.6亿元(原预期为5.0/9.7/13.3亿元),同比-62%/+116%/+59%,对应24-26年49x/23x/14x,考虑公司作为三元正极龙头,海外布局优势明显,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10 | 甬兴证券 | 开文明,赵勇臻 | 首次 | 买入 | 公司深度报告:高镍三元龙头,全球战略布局 | 2024-06-21 |
容百科技(688005)
核心观点
公司简介:三元正极公司,2023盈利有所下滑。公司概况:中韩联合打造,历经十余年发展。公司的核心产品为三元高镍产品,分为NCM523/NCM622/NCM811三类。客户涵盖国内外,覆盖众多主流头部电池企业。管理层有中韩背景,以白厚善和刘相烈为代表。财务分析:经历2022年高峰,2023年盈利承压。容百科技2021年和2022年收入和归母净利润实现增长,到了2023年有所下滑,2023年公司收入226.6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5.8亿元,同比-57%。
行业介绍:需求驱动增长,容百维持龙头。2023年复盘:行业产量仍高,CR5集中度61%。据鑫椤锂电,2023全球三元材料产量96.6万吨,同比-2.8%,从中国三元材料产量来看,CR5的集中度约61%,其中容百科技仍是第一名。2024年展望:预计产量增长,容百维持龙头。据高工锂电,2024年预计中国三元材料产量75万吨,同比增速约15%,三元材料占正极比例约26%,与2023年基本持平。2024Q1容百科技仍然维持龙头份额,行业头部企业受益于下游电池需求提升也有明显变化,如南通瑞翔、厦钨新能等,排名也有提升。
核心看点:具备核心技术,全球化战略布局。技术:容百科技具备心技术能力。具体来看,包括前驱体共沉淀技术、正极材料掺杂技术、正极材料气氛烧结技术、正极材料表面处理技术、高电压单晶材料生产技术、NCM金属回收技术、碳酸锂回收技术等。研发:确保二次电池国际超一流技术竞争力。据NE时代新能源,预计容百科技2024年12月进行韩国研发中心建设,2025年6月进行美国研发中心建设,2025年12月欧洲研发中心建成。产能:建设并完善全球化产能建设布局。远期到2030年,目标建设三元产能100万吨,锰铁锂产能56万吨,钠电产能50万吨,前驱体产能43万吨。
投资建议
随着行业需求提升,公司凭借核心技术壁垒,推进全球化战略,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229/278/338亿元,同比增速1%/21%/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4/9.2/13.8亿元,同比增速10%/44%/50%,按照6月11日收盘市值对应PE分别为19/13/9倍,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上游原材料价格过快上涨风险、下游需求受经济影响不及预期风险、锂电池相关支持政策调整风险、公司战略方向选择风险。 |
11 | 华安证券 | 张志邦,牛义杰 | 首次 | 买入 | 业绩短期承压,出货稳定加快创新产品研发 | 2024-05-29 |
容百科技(688005)
主要观点:
业绩
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和2024年一季报。公司2023年营收226.57亿元,同比-25%,归母净利润为5.81亿元,同比-57%,扣非归母净利为5.15亿元,同比-61%;其中2023Q4实现营收40.83亿元,同比-62%,环比-28%,归母净利润-0.35亿元,环比-115%,同比-108%,扣非归母净利为-0.44亿元,同比-111%,环比-119%。
2024Q1公司营收36.92亿元,同比-56%,环比-10%,归母净利润为-0.37亿元,同比-112%,环比-6%,扣非归母净利润为-0.38亿元,同比-113%,环比+13%。
受锂盐价格下降影响,业绩短期承压,出货量居行业首位
23年公司营收226.57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分别下降24.78%和57.07%,主要系:1)23年主要原材料锂盐的价格大幅下跌,对公司营收及利润等产生不利影响;2)公司在全球化布局(韩国、欧美)、磷酸锰铁锂和钠电产品开发方面加大了战略性投入,对当前利润有一定影响;3)公司采取更积极市场竞争策略,保证了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对当期毛利有一定影响。根据公司年报披露,23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10万吨,同比增长11%,全球市占率超10%,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2023年,公司分别与日韩客户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实现向欧美主流车企客户的规模化出货,四季度单月出货规模达千吨。公司产品应用于海外终端车型占比有显著提升,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9系超高镍产品规模出货,加快创新产品技术迭代
23年公司9系及以上产品已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应用,全年出货近万吨,夯实了公司在高镍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磷酸锰铁锂方面,公司开发了三元掺混的M6P产品、锰铁比7:3的高容量产品,以及下一代固液一体工艺产品,并在车规动力电池上完成中试,2024年有望在车用市场实现突破。公司的钠电正极层状材料目前已稳定量产,且同时开发行业领先的聚阴离子产品,并已经获得不同细分市场核心客户订单。前驱体方面,销量同比增长近30%,同期配套完成海外客户产线认证。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14/8.80/12.51亿元,对应PE27、16、11倍,基于公司海外客户占比提升叠加新品进展较快,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下游市场增速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等。 |
12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岳斯瑶,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一季报点评:Q1产能利用率较低业绩承压,预计Q2盈利好转 | 2024-05-01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24Q1归母净利-0.4亿元,环增6%,略低于市场预期。24年Q1营收37亿元,同减56%,环减10%,归母净利-0.4亿元,同减112%,环增6%,扣非净利-0.4亿元,同减113%,环减13%,毛利率5%,同减4pct,环减3pct,归母净利率-1.0%,同减5pct,环减0.2pct,略低于市场预期。
Q1销量同比持平,海外需求起来全年有望同增40%+。24Q1公司三元正极销量超2.6万吨,同环比持平,全球市占率超11%,国内市占率超18%;公司3月起需求恢复明显,销量约1.1万吨,环增80%+,我们预计Q2销量环比大幅增长,上半年出货同增30%+,我们预计全年出货有望达14万吨+,同增40%+。海外市场方面,Q1向国际客户累计交付产品近5000吨,出货占比约20%,随着海外核心客户陆续完成认证,公司预计下半年海外客户占比将持续提升,且超高镍产品也逐步贡献增量,其中9系产品Q1销量近6500吨,9系固态产品出货近百吨。
1-2月开工率不足及其他业务亏损影响Q1盈利,预计后续单位盈利有望恢复至0.5万元/吨。我们测算24Q1正极单吨利润-0.14万元左右,主要由于1、2月开工率偏低,海外工厂爬坡,以及锰铁锂等新业务投入增加;若扣除锰铁锂、前驱体和韩国工厂亏损,24Q1三元正极单吨利润接近0.5万元,环比基本持平。公司3月开工率提升后已实现扭亏,Q2起单吨利润开始好转,且下半年海外出货占比持续提升,我们预计单吨利润有望达到0.5万元。
Q1费用率环比下降,经营性现金流承压。24Q1期间费用率为5.7%,同增3.3pct,环减1.2pct。Q1末存货15.6亿,较年初增加1.4%;Q1计提资产减值损失0.07亿元。Q1经营活动净现金流-10.0亿,同减236%,环减212%;Q1资本开支4.5亿,同减22%,环增0.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Q1盈利仍受影响,我们下调2024年盈利预测,基本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5.0/9.7/13.3亿元(原预期24年为6.4亿元),同比-13%/+92%/+38%,对应24-26年30x/16x/11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
13 | 中泰证券 | 曾彪,朱柏睿,王欣悦 | 维持 | 增持 | 23Q4利润受资产减值影响,针对半固态的高镍正极实现稳定出货 | 2024-04-22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报,实现营收226.6亿元,同比下滑25%;归母净利
润5.8亿元,同比下滑57%;扣非净利润5.2亿元,同比下滑61%。23Q4实现收入40.8亿元,环比下滑28%;归母净利润亏损0.35亿元;扣非净利润亏损0.44亿元。公司对销售回款应收票据进行贴现,23年经营性现金流金额17.95亿元,同比上升845%。
产品价格随原材料下滑,公司毛利承压。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8.58%,同比下滑0.68pcts,预计主要原因是锂盐价格下跌,叠加行业竞争加剧的影响,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公司盈利能力承压。23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3.91%,同比上升0.64pcts,其中研发费用率为1.56%,同比下滑0.05pcts,主要是因为原材料下降导致研发耗用的材料成本降低;财务费用率为0.71%,同比上升0.31pcts,主要因为公司借款增加,利息费用随之增加。
三元出货连续三年第一,高镍优势领先。2023年公司三元正极出货9.9万吨,同比增长12%,全球市占率超10%,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前驱体材料出货0.16万吨,同比增长37%,配套完成海外客户产线认证。
积极推进全球化战略布局,海外增量显著。海外客户方面,公司韩国一期2万吨产能已经批量给日韩、欧美客户出货,23Q4单月出货规模达千吨。韩国二期4万吨/年高镍三元正极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正极项目均已开工建设并匹配海外客户,预计24年底投产。同期,公司在韩国新万金获批250亩地,规划建设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此外,公司完成设立了北美办事处,初步搭建了运营团队,开始了北美工厂的选址论证工作,欧洲工厂的选址投建工作亦取得积极进展。
固态电池正极成功装车,电解质开发取得突破。公司开发多款适用于半/全固态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配套的电池产品已应用于终端客
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此外,公司已完成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并成功开发湿法、干电极制备固态电解质膜技术,固态电解质与固体电解质膜均已与海内外客户展开合作,并获得客户好评。
考虑到原材料价格下降带动公司产品价格下滑,收入和利润规模受到影响,加
之行业竞争加剧,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6.79、8.83、12.14亿
(24-25年前值为13.44、15.90亿),对应PE估值23.6、18.2、13.2倍,对公司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变动风险、产
能扩张不及预期等。 |
14 | 信达证券 | 武浩,孙然 | 维持 | 买入 | 全球化进程持续推进,高镍正极稳步出货 | 2024-04-22 |
容百科技(688005)
事件: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26.57亿元,同比-24.78%;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57.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15亿元,同比-60.86%。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62.34%;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108.04%。
点评:
受锂盐价格下降影响,业绩承压。公司2023Q4毛利率为7.96%,环比下降2.62pct,销售净利率为-0.42%,业绩有所承压。主要原因是:主要原材料锂盐的价格大幅下跌,及下游应对原材料波动进行阶段性库存管理导致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对公司毛利、资产减值等产生一定不利影响。
三元正极龙头,海外客户持续突破。1)2023年公司三元材料出货约10万吨,同比增长11%,全球市占率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2)2023年,公司分别与日韩客户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实现向欧美主流车企客户的规模化出货,四季度单月出货规模达千吨。
9系超高镍产品大规模出货,固态电池等新技术研发提速。1)2023年,公司9系及以上产品已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应用,全年出货近万吨,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高镍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2)公司钠电正极保持层状材料稳定量产的同时,还开发出行业领先的聚阴离子产品,并已经获得不同细分市场核心客户订单。3)前驱体方面,销量同比增长近30%,同期配套完成海外客户产线认证。4)公司成功开发多款适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中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配套的电池产品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
盈利预测及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8.8/11.2亿元,同比增长18%、29%、28%。截止4月22日市值对应24、25年PE估值分别是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行业需求不及预期风险;技术迭代变化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超预期风险;环保及安全生产风险等。 |
15 | 东莞证券 | 黄秀瑜 | 维持 | 增持 | 2023年报点评:高镍正极龙头,推动全球化产能布局 | 2024-04-19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近日发布了2023年度报告。
点评:
2023年业绩承压,经营现金流同比改善明显。公司主营多元材料、磷酸锰铁锂、钠电材料及多元前驱体的研发、生产和销售。2023年实现营收226.57亿元,同比下降24.78%,主要系公司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下降所致;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下降57.07%。毛利率8.58%,同比下降0.68pct。净利率2.77%,同比下降1.79pct。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主要在于:2023年主要原材料锂盐的价格大幅回落,同时公司产能利用率下降致使公司毛利率下滑及存货跌价损失较大;以及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损失及持有合纵科技股票损失等造成投资损失。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17.95亿元,去年同期为-2.41亿元,同比改善明显。
产品结构持续优化,前沿技术研发行业领先。公司2023年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10万吨,同比增长11%,全球市占率超10%,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公司9系及以上超高镍产品已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应用,全年出货近万吨,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高镍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磷酸锰铁锂2023年出货第一,并开发了M6P产品、锰铁比7:3的高容量产品,以及下一代固液一体工艺产品,2024年有望在车用市场实现突破。公司成功开发了多款适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正极材料,其中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配套的电池产品已应用于终端客户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已完成多种固态电解质材料的开发,并与海内外客户展开合作。
推动全球化产能布局,优化海内外客户结构。2023年末公司已建成正极产能20余万吨,三元正极产能规模全球第一。公司2023年投资现金净流出有所减少,在国内的产能建设有所放缓。同时,公司加速导入欧美日韩等海外市场的锂电供应体系。目前韩国基地已建成2万吨/年的高镍正极产能,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于去年8月启动,公司还规划在韩国建设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公司海外客户占比提升,客户结构得到优化。
投资建议:维持增持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EPS分别为1.38元、1.87元、2.37元,对应PE分别为24倍、18倍、14倍。公司在超高镍、固态电池关键材料、富锂锰基等新型电池材料领域取得突破,技术产品迭代升级,保持市场竞争力,业绩有望恢复增长,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新技术迭代风险。 |
16 | 国海证券 | 李航,洪瑶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点评:三元材料龙头,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深耕技术研发 | 2024-04-18 |
容百科技(688005)
事件:
2024年4月12日,容百科技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57亿元,同比下降24.78%;实现归属上市公司净利润5.81亿元,同比下降57.07%。
投资要点:
三元材料业务龙头地位稳固:三元材料出货规模连续三年全球首位。海外客户开发取得重大突破,报告期内,公司三元材料出货约10万吨,同比增长11%,全球市占率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公司销售规模的持续增长源于多年海外市场的布局与开拓。2023年,公司分别与日韩客户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并实现向欧美主流车企客户的规模化出货,四季度单月出货规模达千吨。公司产品应用于海外终端车型占比有显著提升,海外市场的品牌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固态电池、富锂锰基等前沿技术研发行业领先,9系超高镍产品大规模出货,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行业领先。自主研发能力全行业领先。2023年,公司9系及以上产品已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应用,全年出货近万吨,进一步夯实了公司在高镍领域的技术领先优势。
磷酸锰铁锂业务受到国内外客户的高度关注,并在2023年保持了最高的出货量。前驱体方面,销量同比增长近30%,同期配套完成海外客户产线认证。专利研发技术成果显著,获得行业头部客户充分认可;公司的高电压镍锰二元材料、富锂锰基正极材料性能亦行业领先。报告期内,公司的专利申请数量达357件,成功获得了110件专利授权,累计授权专利数达到了450件,并构建了完备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2023年,公司在中韩两地与尤米科尔的所有专利诉讼中均取得胜利,说明公司具备应对全球知识产权竞争的综合能力。
持续加强全球化布局,继续深入海外市场,聚焦全球化策略。公司是首家在海外建设高镍正极材料生产项目的国内正极企业,目前韩国基地已建成2万吨/年的高镍正极产能,产量持续稳步提升,同时,韩国基地已正式启动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项目。公司已与全球知名的电池企业亿纬锂能签订了战略合作协议,也与日本、韩国顶尖的锂电客户签订了框架合作、技术合作等协议,向欧美客户的出货也在显著提升。随着韩国工厂的产能释放,将推动公司与日韩客户的战略互动,并辐射欧洲、美国及东南亚市场,服务于国际客户以及中国客户的海外工厂,服务全球。除韩国布局之外,公司也已成立北美办事处,正在筹备的欧洲投建项目也进入关键阶段,全球布局正在加速落地。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公司在三元材料业务领域龙头地位稳固,磷酸锰铁锂、钠电正极行业领先。考虑到2023年销量同比增长近12%,但是营收和利润的同比下滑较多。主要原因是受原材料价格严重下跌,公司产品售价随原材料价格一同下降,大幅影响营收规模和利润。其他原因有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海外和新产品项目的投入增加、公司在全球化布局(韩国、欧美)上投入众多。我们认为2024年仍受到上述问题的影响,故预测2024年营业收入会出现略微下降。2025-2026年原材料价格应逐步稳定和回升,公司产品定价随原材料价格逐步稳定和回升,营收和利润将逐渐提升,海外和科技投资出现更多收益。所以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调整为215、251、30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5、9.3、13.7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24、17、12倍,基于公司业务销量持续上升,营业收入有望触底反弹,公司持续推进全球化进程,深耕技术研发,所以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需求不及预期;储能需求不及预期;高镍产品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上涨;行业竞争加剧;客户拓展不及预期等。
|
17 | 东海证券 | 周啸宇 | 首次 | 买入 | 公司简评报告:三元龙头稳固,加速布局海外市场 | 2024-04-17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事件:2024年4月12日,公司披露2023年度报告。2023年全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6.57亿元,同比下降24.78%,实现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下降57.07%,实现扣非净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60.86%。2023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0.83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下降62.34%和28.12%,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变动-108.04%和-114.79%,实现扣非净利润-0.44亿元,同比和环比分别变动-110.87%和-118.79%。
产品价格下滑带动公司盈利承压。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8.58%,同比-0.68个百分点,主要归因于行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下滑,叠加终端市场增速放缓,导致公司2023年毛利承压。公司2023年期间费用率为3.92%,同比增长0.64pct,其中研发和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31%(-1.30pct)、1.56%(1.51pct),财务费用率上涨主要因为报告期内借款增加,研发费用率下滑主要因为原材料价格下降,导致研发耗用的材料成本降低。
公司三元材料全年出货超10万吨,行业龙头稳固。2023年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量约9.9万吨,同比+12%,市占率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其中,三元正极材料9系及以上产品全年出货近万吨,占比达到10%。前驱体材料出货量约0.2万吨,同比+37%,配套完成海外客户产线认证。我们预计公司2024Q1出货约2.7万吨,环比增长9%。随着下游需求恢复和补库需求,公司Q2排产向好,预计全年正极材料出货约12-14万吨。产线稼动率提升叠加公司海外市场拓展顺利,公司单位盈利有望逐步恢复,预计2024年全年公司正极材料贡献利润超6亿元。
海外市场布局积极,固态电池材料成功装车。韩国忠州基地是中国企业在海外建成的第一个高镍正极产能项目,2023年8月,韩国基地启动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的项目建设,同时公司在韩国新万金获批250亩地,规划建设年产8万吨三元前驱体及配套硫酸盐生产基地。公司已成功开发多款用于半/全固态电池的三元正极材料,其中,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配套的电池产品已应用于蔚来ET7的1000公里长续航车型。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三元行业龙头地位,积极布局海外市场,加速推进锰铁锂和钠电进程,从高镍转型平台化、集团化的正极材料供应商。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营业收入202.44/247.31/301.25亿元,同比-10.7%/22.2%/21.8%,公司2024/2025/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为6.72/9.15/13.71亿元,对应当前P/E为22x/16x/11x,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汽车需求波动风险;正极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18 | 民生证券 | 邓永康,李孝鹏,王一如,李佳,朱碧野,赵丹,席子屹,黎静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点评:坚定全球化战略,新品构筑长期竞争力 | 2024-04-14 |
容百科技(688005)
事件。2024年4月12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营业收入为226.57亿元,同比下降24.78%;归母净利润为5.81亿元,同比下降57.07%;扣非后净利润为5.15亿元,同比下降60.86%。2023年公司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3.03元(含税),合计拟派发现金红利1.45亿元。单从四季度看,公司归母净利润-0.35亿元,环比出现下滑;经营性现金流净额9.05亿元,环比大幅提升。
高镍龙头地位稳固。年出货量方面,公司三元正极材料出货约10万吨,同比增长11%,全球市占率超10%,连续三年保持行业首位。盈利方面,全年单吨净利预计0.58万元/吨,表现良好。整体而言,2023年公司积极应对行业结构性产能过剩及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挑战,出货规模及市场份额保持积极发展态势。展望:公司深耕高镍三元多年,技术积淀深厚,一方面不断丰富产品矩阵满足客户需要,另一方面坚定实施全球化战略,韩国工厂进入收获期,致力于成长为全球三元正极龙头。
新品进展顺利,占据制高点。公司凭借多年技术积累和行业洞察力,前瞻性布局新产品并取得显著进展:1)超高镍:利用传统优势不断提升高镍领域话语权,9系及以上产品已在大圆柱电池应用,全年出货近万吨;2)锰铁锂:成功开发三元掺混的M6P产品、锰铁比7:3的高容量产品,以及下一代固液一体工艺产品,并在车规动力电池上完成中试;3)固态电池材料:半固态电池正极材料已应用于1000公里超长续航车型,全固态方面性能指标获得行业头部客户充分认可。公司固态电解质储备多种技术路线,多项性能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坚定全球化战略,海外进入收获期。公司韩国工厂一期已建成产能,二期4万吨/年三元材料和2万吨/年磷酸锰铁锂的建设工作也正式启动。另一方面,公司加紧拓展欧美市场,开始了北美工厂的选址论证工作,欧洲工厂的选址投建工作亦取得积极进展,公司有望通过建厂出海加深与日韩、欧美的客户关系,成长加速。
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实现营收196.91/240.11/293.39亿元,同比-13.1%/+21.9%/+22.2%;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26/8.36/11.96亿元,同比+7.7%/+33.6%/+43.0%。4月12日收盘价对应PE为25x/19x/13x。鉴于公司积极拥抱海外,拥有较强盈利水平,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能源车销量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原材料波动超预期,新技术发展不及预期等。 |
19 | 中邮证券 | 王磊,虞洁攀 | 维持 | 增持 | 新产品体系全方位布局,全球化进程加速 | 2024-04-14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事件:容百科技披露2023年年报。
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26.57亿元,同比-24.78%;实现归母净利5.81亿元,同比-57.0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5.15亿元,同比-60.86%。此前已发过业绩快报,业绩符合预期。营收和利润的同比下滑主要因素有上游原材料价格的大幅波动、行业竞争的加剧、公司海外和新产品项目的投入增加。
出货约10万吨,库存管理优化。2023年,公司正极材料产量10.28万吨,同比+12%;销量9.94万吨,同比+12%;库存量0.36万吨,同比-13%,在材料价格波动的情况下公司对供应链和库存进行了优化管理。我们测算公司2023年单吨净利约0.5万元,同比下降约1万元/吨。随着行业景气的好转和原材料价格的企稳,公司盈利有望边际改善。
发力海外市场,聚焦全球化定位。2023年公司在韩国落成一期2万吨三元产能,目前还在建4万吨三元和2万吨锰铁锂。并且完成了日本、韩国、欧美客户的开拓,23Q4公司已实现单月向某欧美客户出货超千吨。北美市场,公司已完成办事处的设立并开始北美工厂选址论证工作;欧洲市场,欧洲工厂的选址投建工作也取得积极进展。公司全球化布局战略清晰,随着海外基地的陆续投产,公司能够更好匹配当地客户的需求,并满足IRA法案等海外政策的要求,公司的客户结构也有望迎来重塑。
创新驱动,锰铁锂、固态正极等新技术产品不断落地。公司半固态正极材料匹配的电池产品已经应用,续航里程1000km。9系及以上产品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应用,2023年出货近万吨。磷酸锰铁锂方面,锰铁比6:4产品、与三元掺混的M6P产品均已实现批量出货。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219.62/264.09/339.23亿元,同比增长-3.07%/20.25%/28.45%;预计归母净利润7.87/13.50/18.46亿元,同比增长35.56%/71.47%/36.69%;对应PE分别为20.02/11.67/8.54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国内外政策变化风险;新产品导入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20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阮巧燕,胡锦芸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点评:Q4单位盈利触底,24年预计海外增量显著 | 2024-04-12 |
容百科技(688005)
投资要点
2023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下降57.07%,业绩符合预期。2023年公司营收226.57亿元,同比下降24.78%;归母净利润5.81亿元,同比下降57.07%;扣非净利润5.15亿元,同比下降60.86%;23年毛利率为8.58%,同比下降0.68pct。公司此前业绩快报公告23年归母净利润5.9亿元,符合市场预期。2023年Q4公司实现营收40.83亿元,同比下降62.34%,环比下降28.12%;归母净利润-0.35亿元,同比下降108.04%,环比下降114.79%,扣非归母净利润-0.44亿元,同比下降110.87%,环比下降118.79%。
三元9系起量,海外增量显著,预计24年出货恢复40%+增长。公司23年三元正极销量9.9万吨,同增12%,产量10.3万吨,同增12%,库存量0.36万吨,同减13%;其中23Q4出货预计2.6万吨+,环比基本持平。23年底公司已建成正极产能20余万吨,24年公司排产逐步提升,我们预计Q1出货2.7万吨左右,环比持平,Q2进一步提升,全年出货有望达14万吨+,同增40%+。结构方面,23年9系及以上产品已在大圆柱电池大规模应用,全年出货近万吨,我们预计25年将进一步提升。且公司全球化布局加速,韩厂一期2万吨正极全部投产,二期4万吨高镍公司预计24年底建成;与日韩客户签订合作框架协议,实现向欧美主流车企的规模化出货,23Q4单月出货规模达千吨,目前海外客户占出货比重达20%,随着韩国产能建成放量,未来有望提升至50%。
23Q4其他业务亏损影响表观盈利,24Q2将好转。扣除锰铁锂、前驱体和韩国工厂亏损,23Q4三元正极单吨利润接近0.5万元,环比下降40%+。我们预计24Q1盈利仍受影响,但Q2起产能利用率明显提升,预计单吨利润开始好转,且24年海外出货占比提升,由于海外订单利润高于国内,我们预计24全年单吨利润有望达到0.5万元。
固态正极批量供货应用于终端车型,固态电解质实现突破。固态电池方面,公司成功开发多款适用于半固态全固态电池的高镍超高镍三元材料,其中镍90产品已批量供货卫蓝新能源360Wh/kg的半固态电池体系,正式应用在蔚来ET7等车型上;固态电解质与固体电解质膜已与海内外客户展开合作,并获得客户好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Q1盈利仍受影响,我们下调2024-2025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6.4/9.7/13.3亿元(原预期24-25年为8.0/10.5亿元),同比+11%/+50%/+38%,对应24-26年26x/17x/13xPE,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产能释放不及预期,需求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