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中邮证券 | 孙业亮,常雨婷 | 首次 | 买入 | 全面布局工业AI,具身智能训推空间广阔 | 2025-10-16 | 
		|         能科科技(603859)
        公司深耕工业软件业务十余年,聚焦重工装备、汽车、高科技电子、通用机械等优势行业,产品在高端装备制造业3000多家重点客户实现部署应用。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9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18.75%;实现毛利率52.40%,同比提高4.22个百分点。
        公司AI业务聚焦于为客户提供自主研发的“灵系列”AI agent产品及解决方案。围绕“AI+工业”战略主线,目前已构建涵盖“AI+产品智能化”、“AI+工业研制智能化”及“工业软件+AI助手”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开发出包含图纸识别、工艺推荐、质量检测、业务预测等多款垂域模型、覆盖二十余个工业场景的应用Agent以及多款工业软件智能助手产品并实现应用落地。2025年公司AI产品与服务业务的收入和毛利率水平进一步提升,AI业务成为驱动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
        发布定增预案,布局具身智能AI训推平台
        10月10日公司发布《2025年度向特定对象发行A股股票预案》,预计募资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拟用于“灵擎”工业AI赋能平台(4亿)、“灵助”工业软件AI工具集(2亿)、“灵智”具身智能AI训推平台(2亿)等项目建设及补充流动资金(2亿)。其中,“灵智”具身智能AI训推平台项目通过研发具身智能的训推平台和虚实结合仿真平台,将实现智能体在真实环境中通过感知、决策、执行、评估的闭环持续进化,加速产品创新和迭代升级,提高具身智能在不同场景的实用性与普及性,实现规模化应用。
        截至2025年9月,公司已拥有AI专业技术团队100余人,在具身智能技术方向上,公司基于国产化CV大模型构建了“新异物体识别+自动标注”能力、基于国产化NLP大模型打造了提示词工程、文书生成优化能力、基于增强智能感知系统形成了产线级实时态势感知能力。在具身智能感知方面,形成了生成式AI对未见工况进行高保真仿真与趋势预测、支持多智能体协同优化能力。我们认为,公司丰富的AI技术积累为具身智能训推平台项目的成功提供了技术保障。
        华为战略合作伙伴,联合构建工业AI应用
        在9月18日华为全联接大会的全球行业解决方案合作伙伴论坛,华为与合作伙伴共同发布飞天计划(“行业+AI”一体机解决方案精英伙伴),能科科技成为华为首批飞天计划伙伴之一。加入飞天计划意味着公司能够以昇腾为核心战略构建“行业+AI”方案,围绕昇腾自主开发行业AI应用、AI智能体和AI模型;能围绕行业客户自主拓展和深耕,提供“算力+模型+工具+应用+服务”一站式解决方案,帮助客户业务智能化升级;有行业标杆客户落地案例和可广泛复制的联合解决方案。
        作为华为战略生态合作伙伴,公司与华为云联合构建了工业AIAgent、能科科技制造工艺AI生成一体机、大模型及AI应用配套服务、能科科技数字主线解决方案等众多面向工业行业的数智化解决方案,彰显了双方在推动制造业智能化升级中的深度合作成果。
        投资建议与盈利预测
        预计公司2025-2027年的EPS分别为1.00、1.17、1.3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分别为45.63、38.92、33.09倍。公司具备丰富的工业数据积累,积极布局工业AI,AI业务已成为驱动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行业竞争加剧;技术迭代不及预期;AI需求不及预期;具身智能业务落地不及预期等。 | 
		| 2 | 华龙证券 | 孙伯文,朱凌萱 | 首次 | 增持 | 2025年中报业绩点评报告:AI驱动收入增长,Agent产品有望加速落地 | 2025-08-28 |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
        能科科技于2025年8月26日公布2025年中报。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91%;实现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增长18.75%。
        观点:
        AI成为驱动增长的核心引擎,带动收入与毛利率同步提升,合同负债同比大幅增加。报告期内,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7.38亿元,同比增长4.91%;毛利率52.40%,同比提高4.22%。报告期末合同负债4.05亿元,同比增长158.26%。报告期内,AI产品与服务业务的收入和毛利率水平进一步提升,AI业务成为驱动公司收入增长的核心引擎。同时,公司费用管控能力提升,销售费用/管理费用/财务费用分别同比下降26.02%/1.16/107.53%。
        自研“灵系列”聚焦Agent领域,推动“乐系列”与AI技术融合。围绕“AI+工业”战略主线,公司自主研发“灵系列”AI agent产品及解决方案。目前已构建涵盖“AI+产品智能化”、“AI+工业研制智能化”及“工业软件+AI助手”三大核心产品体系,开发出包含图纸识别、工艺推荐、质量检测、业务预测等多款垂域模型、覆盖二十余个工业场景的应用Agent以及多款工业软件智能助手产品并实现应用落地。公司同步推进“乐系列”产品迭代,融合AI技术,着力提升工业软件智能化水平,同时聚焦高毛利产品线,优化产品结构。
        深耕制造业二十年,积累丰富行业know-how,AI加持下产品力有望实现跃迁。公司经过长期业务积累,形成了自身竞争优势。围绕工业领域核心应用场景,积极推动AI产品与解决方案落地,部分AI产品在企业内、企业间、行业间得到了很好的复用。
        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公司长期深耕制造业领域,业务稳健发展,收入与毛利率同步提升,下游需求向好。自研“灵系列”AI agent产品及解决方案有望加速落地,助力公司打造第二增长曲线。综上所述,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51/3.03/3.65亿元,预计公司2025-2027年EPS分别为1.02/1.24/1.49元。2025年8月27日公司股价为53.02元,对应2025-2027年PE分别为51.8/42.8/35.5倍。我们选取赛意信息(300687.SZ)、鼎捷数智(300378.SZ)、中科电气(300035.SZ)作为可比公司,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AI产品推进节奏不及预期;工业软件市场增长不及预期;产品交付进度不及预期;人工智能政策推进不及预期;宏观经济不及预期。 | 
		| 3 | 华鑫证券 | 宝幼琛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AI业务表现亮眼,持续深耕工业AI领域 | 2025-08-27 |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
        2025年8月26日,能科科技发布2025年中报。
        投资要点
        25年H1业绩良好,AI业务增速亮眼
        2025年H1公司实现营收7.38亿元,同比+4.9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18.75%;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16.16%。合同负债4.05亿元,同比增长158.26%。2025年Q2公司实现营收4.01亿元,同比+33.99%;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64.64%;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76.91%。公司整体营收实现增长,主要因为其AI产品与服务的收入增加。公司2025年H1AI产品与服务收入为2.11亿元,同比增长145.60%。盈利能力方面,公司2025年H1毛利率为52.40%,同比+4.22pct;销售净利率为21.48%,同比+4.13pct。
        战略性优化业务结构,持续投入AI产品研发
        公司积极推进业务与产品结构的战略性调整,聚焦高毛利、高增长赛道。公司对传统的软件系统与服务业务进行资源优化配置,将资源向AI产品线、工业软件细分高毛利产品线等领域倾斜,收缩部分低效业务和产品投入。公司2025年H1增加了AI产品的研发投入,其依托AI产品的技术基础,强化了“灵擎”中台的模型开发、Agent开发、数据加工和软硬件适配能力;围绕AI产品的市场应用,公司丰富了“AI+具身产品智能化”、“AI+工业研制智能化”和“工业软件+AI智能助手”产品系列。目前公司“灵系列”产品的结构及能力得到了进一步的优化。
        聚焦工业AI领域,加速工业软件升级
        公司聚焦“AI+工业”,以可量化、高复用性、高价值等核心应用场景为重点,加强了市场的推广力度。重点挖掘行业头部客户需求,引导和推动AI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打造标杆案例,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公司部分AI产品在企业内、企业间、行业间得到了很好的复用,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取得显著进展。公司同时加速推进了“乐系列”AI智能模块的开发和应用,加强AI与自研工业软件的深度融合。公司加速了AI智能助手、AI知识库、AI工业数据分析等新增功能的版本迭代,持续覆盖新老客户群体,为其提供更灵活及高效的数字化解决方案。目前公司“乐系列”工业软件的智能化水平取得显著提升,进一步推动了公司在工业软件领域的持续发展。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7.68、20.84、24.39亿元,EPS分别为1.06、1.30、1.55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0.0、40.8、34.2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需关注宏观经济波动、政策变动、市场竞争加剧及技术革新等风险对业绩的潜在影响 | 
		| 4 | 东吴证券 | 王紫敬,戴晨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中报点评:AI业绩超预期,合同负债高增 | 2025-08-26 | 
		|         能科科技(603859)
        事件:2025年8月25日,公司发布2025年中报。2025H1公司实现营收7.38亿元,同比+4.91%;归母净利润1.11亿元,同比+18.75%;扣非净利润1.01亿元,同比+16.16%。25Q2营收4.01亿元,同比+33.99%;归母净利润0.62亿元,同比+64.64%;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76.91%。业绩超出市场预期。
        投资要点
        AI业绩超预期,合同负债高增:公司收入增长主要是AI产品与服务收入实现快速增长,AI业务25H1实现营收2.11亿元,同比增长145.60%。合同负债4.05亿元,同比增长158.26%。毛利率方面,2025年H1毛利率为52.40%,同比+4.21pct;销售净利率为21.48%,同比+4.13pct。费用率方面,2025年H1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5.48%、5.98%、15.58%,同比分别-2.29pct、-0.37pct、+1.06pct。
        加大AI产品的研发投入,丰富“灵系列”产品:2025年上半年,公司加大AI产品研发投入。围绕AI产品的技术基础,强化“灵擎”中台的模型开发、Agent开发、数据加工和软硬件适配能力。围绕AI产品的市场应用,丰富“AI+具身产品智能化”、“AI+工业研制智能化”和“工业软件+AI智能助手”产品系列。目前公司“灵系列”产品结构得到了进一步优化、产品系列得到了进一步丰富、产品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
        加大AI产品的应用推广,加快市场落地:公司围绕工业领域核心应用场景,以可量化、高复用性、高价值场景为重点,加大市场的推广力度。重点挖掘行业头部客户需求,引导和推动AI产品和解决方案的落地,打造标杆案例,形成规模效应。目前公司部分AI产品在企业内、企业间、行业间得到了很好的复用,在工业领域的落地取得显著进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前瞻布局AI agent业务,打造第二成长曲线,2025年H1AI业务继续保持高速增长,我们维持公司2025年-2027年营业收入为18.23亿元、21.92亿元、25.72亿元,对应增速21%、20%、17%;2025年-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54亿元、3.16亿元、3.94亿元,对应增速分别为32%、25%、24%,对应PE分别为42/34/2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相关政策不及预期、企业产品落地不及预期、市场竞争加剧。 | 
		| 5 | 华鑫证券 | 宝幼琛 | 首次 | 买入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全面深耕工业AI,“All in AI”战略彰显公司决心 | 2025-08-08 | 
		|         能科科技(603859)
        投资要点
        深耕工业AI和软件,“All in AI”战略坚定公司目标
        公司成立于2006年12月,公司服务于工业企业的数字化和智能化建设,以数字孪生和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为客户提供工业软件和AI Agent产品与服务,支撑客户实现基于企业业务目标的“数智化”转型,助力工业企业实现新型工业化,打造新质生产力。公司围绕重工装备、汽车、高科技电子和通用机械行业,实现工业软件+生成式AI的行业新数字化建设解决方案。公司在2025年7月的员工持股计划的考核标准中纳入了AI业务收入增长目标,以2024年度AI产品与服务收入2.73亿元为基数,2025年度AI收入增长率不低于30%;2026年度AI收入增长率不低于70%;2027年度AI收入增长率不低于120%。该计划符合公司业务后续发展规划,即全面提升Al agent产品和技术能力,成为国内领先的工业数字化和智能化的产品和服务提供商。
        2025年Q1实现营收3.37亿元,同比-16.65%,主要因本期公司工业电气产品受客户交付的节奏所影响;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12.07%;毛利率为55.10%,同比+7.24%;净利率为23.12%,同比+2.68pct;合同负债4.08亿元,同比+14.77%,主要因为其预收款项增加。
        AI产品服务布局明确,核心优势引领行业
        公司重点布局三大类Ai产品和服务,一是AI+具身产品智能化,其涉及前端端侧具身大模型和后端决策大模型。公司目前已完成两款垂域模型和若干场景应用Agent的开发,落地了“AI大模型、软件工具链及私有云建设项目”和“大模型场景化应用合同”两个亿元级项目,在持续深耕原有行业的基础上,向民用工业领域延伸和拓展。二是AI+工业研制场景智能化,主要产品为基于专属领域和专项功能的垂域模型及相关行业应用的Agent,公司已完成五款垂域模型和十余款场景应用Agent的开发,并在多个项目上实现应用。三是工业软件+AI助手企业,主要产品为各类用于提高工业软件使用效率、便捷性与精准度的AI智能助手,公司目前有近十款AI智能助手实现成熟应用,后续将依托公司现有丰富的工业软件产品线,在更多客户中推广部署AI智能助手。
        公司开展AI业务的核心优势一是深厚的行业理解与客户基础:公司深耕制造业二十年,深刻理解业务场景与客户需求。二是有着种类丰富的研发、制造类工业软件和工业数据产品。三是良好的生态合作基础,公司与国内领先算力、模型厂商有着长期的合作,在产品和市场上有深度融合。公司也非常重视AI技术团队的建设和投入,现拥有模型开发团队、Agent开发团队、数据工程团队和AI场景应用团队四大AI核心团队。
        两大核心产品快速增长,华为合作加快企业数字化转型
        公司依托其在智能制造领域的经验及对行业客户应用场景的深度理解,在2024年打造了“灵系列”产品,实现了在机器人训推、汽车产品设计优化和高端装备的AI质检等场景下agent产品的研发和应用。公司还持续优化了乐仓、乐研、乐造、乐数等“乐系列”的自研产品,其专注于数字化及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结合各行业客户不同应用场景的经验,增加了12个行业包、36个子应用、156个工业组件,扩大了企业从研发到制造各流程节点的覆盖面,提高了适用性和便利性。
        公司目前持续和华为紧密合作,其通过乐造产品与华为云iDME平台,成功开发了MPM应用,实现了设计、工艺和制造的融合。公司还基于华为云底座发布了“乐易”saas应用,将采用本地私有化部署的工业软件系统,利用微服务架构进行拆分,打造针对不同行业需求的公有云应用解决方案,为中小型制造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方案。2025年华为中国合作伙伴大会上,公司新晋为华为优选级解决方案开发伙伴,并且共同发布了生产数字平台联合方案,方案里包含主数据、生产计划、生产执行、车间物料、质量追溯、设备管理等的数字化管理应用,基于华为云底座及工业数字模型驱动引擎和公司自身Agent,为制造业客户提供数字化协同智造的能力。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7.68、20.83、23.88亿元,EPS分别为1.01、1.23、1.4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42.9、35.2、29.8倍,基于公司在AI产品服务的业务增长,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需关注宏观经济波动、政策变动、市场竞争加剧及技术革新等风险对业绩的潜在影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