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万玮 | 维持 | 买入 | 汽车电子获多家项目定点 | 2024-11-12 |
龙旗科技(603341)
事件
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49.21亿元,同比增加101.28%;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减少15.03%。
投资要点
营收增长强劲,利润短期承压。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349.21亿元,同比增加101.28%;归母净利润4.31亿元,同比减少15.03%,主要系毛利率下滑、AIPC、汽车电子、XR等新业务领域投入较大;综合毛利率6.09%,同比下降5.6%,公司将采取一系列措施,吸收部分原材料上涨对毛利的影响,同时降本增效,预计Q4毛利率将逐渐改善。
智能手机份额稳步增长,汽车电子获多家项目定点。单季度来看智能手机业务Q3实现收入98.44亿元,同比增长96.57%,市场份额稳步增长;平板电脑业务Q3实现收入8.84亿元,同比增长21.90%,客户群体不断拓展;AIoT产品业务Q3实现收入15.51亿元,同比增长109.80%,主力项目持续上量。汽车电子领域,公司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域产品,品类包括域控制器、中控屏、扶手屏、车载无线充等,目前已经获得了小米、包括赛力斯和江淮在内的华为智选模式、蔚来东风等主机厂的汽车电子业务项目定点;AI PC领域,公司首个高通骁龙平台笔电项目已经成功量产出货,并且落地了首个高通骁龙平台AI Mini PC项目,助力商用和消费领域AI应用拓展。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5.9/10.0/11.8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及产业链转移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2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万玮 | 维持 | 买入 | AIOT增长强劲,AI PC、汽车电子进展顺利 | 2024-09-10 |
龙旗科技(603341)
投资要点
传统业务持续增长,AIPC、汽车电子积极布局。下游应用领域复苏,公司智能手机、平板电脑、AIOT业务持续增长,同时公司在AIPC和汽车电子两个战略级的新赛道上稳扎稳打,整体业务产品组合不断开拓创新,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22.81亿元,同比上升106.31%;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增长1.35%;单季度看,Q2实现营业收入119.44亿元,同比增长80.60%,环比增长15.55%;归母净利润2.11亿元,同比下滑15.40%,环比增长64.37%。
AIOT设备增长强劲,二代智能眼镜产品表现出色。公司上半年AIoT业务实现收入为22.86亿元,同比增长156.72%。据IDC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全球AR眼镜货量为10万台,同比增长56%,智能眼镜出货量为26万台,同比增长217%。随着后续AI技术的深度融合与创新应用,智能眼镜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将持续出色。公司已与全球互联网头部客户合作,成功推出并持续优化了两代智能眼镜产品,未来智能眼镜项目将持续推进。
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业务稳步推进,市场份额提升。公司上半年智能手机业务实现收入180.42亿元,同比增长99.26%;平板电脑业务实现收入16.59亿元,同比增长136.92%。其中,智能手机业务中公司获取客户主力项目,提升市场份额,在加大5G投入的同时,也在入门级4G手机产品方面,积极研究市场方向,拓展海外4G产品的销量,稳固了高出货量的基本盘;在平板电脑业务中,公司构建了高端化、生产力化的产品组合能力,能够向客户提供移动办公和智慧教育场景的一站式产品解决方案,上半年研发的多款平板电脑新品上市,产品广受市场好评。
AI PC、汽车电子开发顺利,获得客户多个项目。目前公司已搭建AI PC自动化标杆线,完成了贴片、组装、测试和包装等全流程的运行,AIPC项目开发顺利,预计今年量产出货。在汽车电子业务中,公司目前主要聚焦智能座舱域产品,包括域控制器、中控屏、扶手屏车载无线充等,惠州工厂汽车电子生产线已通过部分客户的审厂要求,上半年已获得了小米和江淮客户汽车电子业务的项目定点。此外公司还有多个项目正与客户积极对接中。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6.7/9.1/11.9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复苏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及产业链转移风险;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 |
3 | 华鑫证券 | 毛正 | 首次 | 买入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智能手机核心供应商,AIPC和ARVR带来新成长 | 2024-08-02 |
龙旗科技(603341)
投资要点
新兴市场布局,巩固行业龙头
公司在2023年继续引领全球智能手机ODM/IDH行业,在新业务领域积蓄能力,积极布局AIPC、汽车电子市场。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为271.85亿元,同比下降7.35%;归母净利润6.05亿元,同比增长7.84%;扣非净利润为5.26亿元,同比增长4.74%。主要原因有:(1)受到整体市场环境的影响,全球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疲软,智能手机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07%,平板电脑业务收入同比下降10.33%;(2)成本端优化,营业成本同比下降8.83%,其中,直接材料成本同比下降8.32%。营业利润同比增长10.33%,相较2022年,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增加了0.69亿元,资产减值损失减少了0.37亿元。
手机业务强劲,24Q1收入同比翻倍增长
2024年公司持续引领全球智能手机ODM市场,随着整体市场的需求回暖,智能手机业务第一季度收入为85.18亿元,同比增长149.82%。公司通过提升成本竞争力和大量产品交付能力,专注于服务一线品牌客户,依托多品类产品组合和多场景生态系统,推出多款明星产品,稳居ODM行业的领先地位。公司将继续加大在北美、日韩等主要市场的投资,利用服务国内大客户的丰富经验和技术能力,推动海外业务增长和重要客户突破。在折叠手机这一技术难度高的品类上,公司已进行了一年以上的产品技术预研,掌握了关键技术难点,未来将成为公司价值创造的重要领域。在手机的外观工艺、屏显触控、多媒体等关键技术上,公司持续在2111实验室进行研究和提升,并将这些技术应用于各类产品中。
进军AIPC市场,与高通达成合作
公司于2023年进军AIPC市场,与高通达成了包括AIPC在内的多品类智能产品领域的战略合作。目前,公司落地了符合下一代AIPC算力要求的笔电项目,完成了配套实验室和先进制造产线的搭建。公司将进一步夯实AIPC的核心技术能力,包括软硬件结合的自然语音交互设计、高密度主板、大容量电池系统、高效能散热设计等,并确保AI大模型和应用的兼容性与稳定性。此外,公司将整合供应链和制造优势,拓展在AIPC业务和手机业务上有重叠的行业头部客户,致力于成为AIPC领域具有差异化优势的ODM厂商。根据Canalys的市场调研预测,到2025年,AIPC将成为主流产品,2028年的出货量预计达到2.05亿台,占PC总出货量的70%。AI技术推动的产业革命将为PC市场从设计开发到终端需求带来巨大变化。
AI智能眼镜热销,XR设备竞争力提升
在XR设备领域,公司与全球顶尖互联网客户合作推出了两代智能眼镜产品,凭借AI技术的支持,二代智能眼镜在市场上销售表现良好。同时,公司还与国内领先的AR品牌合作开发AR算力单元产品,并积极拓展海外AR产品市场,扩大市场份额,提升行业影响力。Counterpoint预测2024年XR头显出货量将增加390万台,创历史新高,实现两位数的同比增长;AR预计将在2024年同比增长54%,结束连续三年的下降趋势。此外,公司将围绕市场和客户需求,在消费级和工业级细分场景中为客户提供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夯实VR和AI智能眼镜产品线的基础上,公司将开展MR头显和AR眼镜的产品和技术预研,关注并布局光学成像、空间音频、计算机视觉、手势识别和人因工程等底层技术,持续构建核心竞争力。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309.25、356.90、401.55亿元,EPS分别为1.58、2.04、2.57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5、19、15倍,公司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市场回暖,AIPC及XR方面持续构建竞争力,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宏观经济的风险,产品研发不及预期的风险,行业竞争加剧的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4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万玮 | 首次 | 买入 | 智能硬件ODM头部厂商,全方位布局“1+Y”产品矩阵 | 2024-03-11 |
龙旗科技(603341)
投资要点
智能产品ODM龙头,布局“1+Y”产品矩阵。智能手机及平板电脑为核心,AIoT、VR/AR设备、汽车电子领域带来第二成长曲线。公司自成立近二十年以来,始终专注于电子信息智能产品的研发和高端制造,坚持“1+Y”产品战略,“1”代表公司的核心产品智能手机,“Y”代表以平板电脑、AI PC、智能手表、VR/AR设备、TWS耳机、汽车电子等为代表的极具市场潜力的智能产品,2019-2022年公司营收高速增长,分别实现营收99.74/164.21/245.96/293.43亿元,主要系存量大客户合作的项目数量、出货量及收入规模稳步增长叠加新客户项目实现量产出货。
全球手机ODM头部厂商,未来充分受益ODM渗透率提升。公司下游客户包括小米、三星电子、A公司、联想、荣耀、OPPO、vivo、中邮通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等全球头部品牌商,曾设计并制造交付了Redmi9系列、RedmiNote10系列等累计出货量超千万台的“爆款”产品。根据Counterpoint数据,龙旗科技2022年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8亿台,占全球智能手机ODM/IDH出货量的28%,位居全球第一位。随着智能手机市场竞争的加剧,ODM厂商凭借产品、效率及成本方面的竞争优势,获得越来越多的品牌厂商订单,据Counterpoint预测2025年手机ODM渗透率将提升至42%,龙旗科技将充分受益ODM渗透率的提升。
AIOT领域全方位布局,打开第二成长曲线。公司为品牌商客户延伸构建完整的产品生态,在智能手表、VR/AR等重点AIoT品类赛道具备领先的产品ODM服务能力,据统计2021年公司主要为小米、A公司、OPPO、荣耀提供智能手表ODM服务,手表出货量约为810万台,位居行业第五。公司在2015年开始布局VR产品方向,2017年成功切入VR设备全球头部品牌商,产品出货量累计超过100万台,是国内少有的具备VR设备量产经验的ODM厂商。随着AI智能带动可穿戴、VR/AR、汽车电子等领域的发展,预计AIoT品类将成为龙旗科技未来收入的重要增长来源。
重视PC市场,把握产业链转移机遇。此前以广达、仁宝为代表的传统中国台湾ODM公司持续占据笔电ODM领域头部位置,出货量位居市场前二位。随着大陆产业链布局日益完善,笔电ODM产业正在逐步向大陆地区转移。随着笔电轻薄化的发展,笔记本电脑产品与智能手机的上游供应链重合度逐步提升,为智能手机ODM厂商进入这一领域提供了优势。公司在人员、技术、产能等领域已经具备研发和生产笔记本电脑产品的能力,并差异化选择ARM笔记本电脑作为产品切入方向,在2023年4月获得某品牌ARM笔记本电脑项目,预计今年量产出货。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3-2025年归母净利润6.2/7.0/9.2亿元,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客户集中度较高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原材料价格波动及短缺风险;市场需求恢复不及预期。 |
5 | 华金证券 | 李蕙 | | | 新股覆盖研究:龙旗科技 | 2024-02-01 |
投资要点
周五(2月2日)有一只主板新股“龙旗科技”询价。
龙旗科技(603341.SH):公司主要从事消费电子产品ODM,产品布局涵盖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及AIoT产品。公司2020-2022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164.21亿元/245.96亿元/293.43亿元,YOY依次为64.64%/49.78%/19.30%,三年营业收入的年复合增速43.29%;实现归母净利润2.98亿元/5.47亿元/5.60亿元,YOY依次为204.97%/83.75%/2.46%,三年归母净利润的年复合增速79.07%。根据公司管理层初步预测,预计公司2023年度全年营业收入约为264.50至270.00亿元,同比变动-9.86%至-7.99%;预计全年归母净利润约为6.02至6.27亿元,同比增长7.40%至11.86%。
投资亮点:1、公司是小米智能手机产品的核心ODM厂商。公司与小米自2013年开始合作,2015年小米通过天津金米、苏州顺为增资后分别持有公司9.13%以及8.18%股份,多年发展以来双方业务联系已较为紧密。目前公司是小米智能手机产品的核心ODM供货商、智能手表重要供应商,2022年在其智能手机ODM供货占比达到71%;报告期内,小米保持公司第一大客户地位,占公司营收比重维持在50%左右。2、公司是消费电子ODM全球龙头;近年公司积极布局ARM笔记本电脑新项目及AIoT新品类,有望带来业绩增量。根据Counterpoint数据,龙旗科技位列2022年全球智能手机ODM/IDH出货量第一(占据28%市场份额)、2021年全球平板电脑出货量第三、2021年全球智能手表出货量第五。在现有ODM产品线外,2023年新取得的ARM笔记本电脑项目及在多个AIoT新品类上的布局有望为公司业绩带来增量;1)公司在2023年4月已获得某品牌ARM笔记本电脑项目,一轮问询回复中公司预计2024、2025年有望分别实现相关收入60、90亿元,预计出货量分别为3,960、4,750万台;2)AIoT领域,公司计划导入XR产品、智能音箱等新品类,有望取得积极发展,截至公司一轮问询回复函出具日,2023年下半年公司已获得来自小米、A公司、三星电子、荣耀、OPPO等厂商的33个AIoT产品项目,对应销售收入约为12.89亿元。
同行业上市公司对比:公司主要从事智能产品ODM,因此选取同样从事智能产品ODM的华勤技术、闻泰科技、工业富联、歌尔股份、立讯精密作为龙旗科技的可比公司。从上述可比公司来看,2023年Q1-3行业平均收入规模为1,335.88亿元,可比PE-TTM(剔除负值/算术平均)为17.61X,销售毛利率为11.41%;相较而言,公司的营收规模低于行业平均水平,销售毛利率与行业平均基本持平。
风险提示:已经开启询价流程的公司依旧存在因特殊原因无法上市的可能、公司内容主要基于招股书和其他公开资料内容、同行业上市公司选取存在不够准确的风险、内容数据截选可能存在解读偏差等。具体上市公司风险在正文内容中展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