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 | 维持 | 买入 | 三季度业绩环比改善,硅产业链一体化有序推进 | 2024-11-01 |
合盛硅业(60326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4年10月29日晚,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公司2024Q3实现营业收入70.99亿元,同比下降10.68%,环比下降9.63%;实现归母净利润4.76亿,同比增长18.42%,环比增长5.82%,销售毛利率19.61%,环比下降3.95pct。
Q3工业硅价格承压产销量回落,存货损失计提减少利润改善2024年以来,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叠加,工业硅行业市场价格持续承压,公司在市场价格偏弱背景下持续技改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增。2024Q3公司工业硅产销量分别为48/35万吨,分别环比变化-3.31/-15.03%,工业硅收入36.6亿元,环比下降21.56%。2024Q3,工业硅/110生胶/107胶的价格分别为1.06/1.23/1.18万/吨,环比分别变化-7.68%/-0.81%/-3.33%,同时原材料价格在上游原油、煤炭价格回落背景下,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2024Q3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价格分别较二季度变化-4.52%/-11.28%/-16.68%/-5.48%,主营产品价格、原料同时下滑价差收窄,使得公司2024Q3销售毛利率19.61%,环比下降3.95pct。多晶硅因行业竞争加剧,价格承压,公司在Q3控制多晶硅生产,Q3产品、原料等价格回落导致的资产损失计提1.87亿元,相比二季度计提减少2.64亿元,使得公司三季度净利润环比改善。
一体化布局完善降低生产成本,硅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司充分利用自有石英砂矿产资源,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全产业链优势,优先使用内部原料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使得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此外,中部合盛20万吨多晶硅项目、20GW光伏组件项目、15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整掌握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0%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5%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下降,光伏、碳化硅产业链的投产及发展,公司产业链更加齐全,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
由于2024年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价格出现回落,业绩有所承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64、29.97、38.61亿元,(2024-2026前值分别为22.86、30.62、39.42亿元),同比增速为-13.7%、32.4%、28.8%,对应PE分别为31、23、18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
2 | 开源证券 | 金益腾,蒋跨跃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3业绩环比小幅增长,看好硅产业链盈利逐步修复 | 2024-10-31 |
合盛硅业(603260)
Q3业绩环比小幅增长,看好硅产业链盈利逐步修复,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Q1-Q3实现营收203.71亿元,同比+2.44%,实现归母净利润14.54亿元,同比-33.42%。其中,2024Q3公司实现营收70.99亿元,同比-10.68%,环比-9.63%,实现归母净利润4.76亿元,同比+18.42%,环比+5.82%。2024年公司产品盈利修复不及预期,但我们看好后续硅行业景气度继续修复,因此下调2024年并维持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1.53(-7.57)、41.97、48.01亿元,EPS为1.82(-0.64)、3.55、4.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32.6、16.7、14.6倍。我们认为公司主营产品工业硅、有机硅及光伏产业链周期均基本见底,未来盈利有望逐步修复,维持“买入”评级。
工业硅、有机硅周期见底,未来盈利有望修复
产销量方面,据公司公告,2024Q3公司工业硅、有机硅产量分别为48.04、40.17万吨,分别同比+85.3%、+16.4%,环比-3.3%、+4.1%;2024Q3公司工业硅、有机硅销量分别为34.51、24.26万吨,同比-4.6%、-12.25%,环比-15.0%、+16.0%。价格方面,据百川盈孚,2024Q3工业硅、有机硅DMC含税均价分别为12091、13618元/吨,较Q2环比-1254、-88元/吨。我们认为当前工业硅、有机硅价格与盈利基本处于周期底部,后续伴随11月以后西南地区进入枯水期(预计对工业硅供给端形成扰动)及下游需求进一步复苏,工业硅、有机硅盈利有望逐步修复。
光伏行业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产业链盈利或迎来拐点据公司公告,公司当前40万吨/年多晶硅、20GW/年组件、150万吨/年光伏玻璃等项目均在持续布局中。10月14日,CPIA举行防止行业“内卷式”恶性竞争专题座谈会,各位企业家及代表就“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强化市场优胜劣汰机制,畅通落后低效产能退出渠道”及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进行了充分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10月18日,CPIA发布《光伏组件当前成本分析:低于成本投标中标涉嫌违法》,呼吁制造企业依法合规地参与市场竞争,不要进行低于成本的销售与投标。我们认为,随着光伏行业积极强化行业自律、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光伏产业链盈利也有望得到修复。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
3 | 国海证券 | 李永磊,董伯骏,贾冰 | 维持 | 买入 | 动态点评:Q2销量环比大幅提升,工业硅景气度阶段承压 | 2024-09-08 |
合盛硅业(603260)
事件:
2024年8月29日,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H1实现营业收入为132.72亿元,同比+11.18%;实现归母净利润9.78亿元,同比下降45.1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8.99亿元,同比下降43.54%;销售毛利率23.30%,同比下降3.35pct,销售净利率7.18%,同比下降7.63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1.69亿元,同比增加19.57亿元。
2024Q2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8.56亿元,同比+26.53%,环比45.0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5亿元,同比-42.25%,环比-14.7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79亿元,同比-39.99%,环比-26.9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7.63亿元,同比+32.86亿元,环比+53.57亿元。销售毛利率为23.56%,同比+0.96pct,环比+0.65pct;销售净利率为5.52%,同比-6.92ct,环比-4.08pct。
2024年9月6日,昆明:平均现货价:工业硅(553,不通氧,国产)价格为11850元/吨,周环比+50元/吨。
投资要点:
二季度工业硅销量环比大幅提升,行业景气度承压
截至2024年6月30日,公司工业硅产能122万吨/年,有机硅单体产能173万吨/年,多晶硅产能5万吨/年,受益于公司生产经营规模的进一步稳定,工业硅、有机硅产品销量较上年同期有所增加,多晶硅产品实现销售,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利用率在2024年上半年继续保持高位运行,但因受到经济形势、行业以及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等因素影响,净利率出现环比下滑。
2024Q2,公司销售工业硅40.62万吨,环比+139.55%;公司销售110生胶8.63万吨,环比-12.01%;销售107胶8.47万吨,环比+29.61%;销售混炼胶2.06万吨,环比+1.88%;销售环体硅氧烷1.28万吨,环比-33.24%;销售气相法白炭黑0.47万吨,环比+52.80%。
价格价差来看,2024Q2金属硅553均价为12935元/吨,环比-11.42%;有机硅DMC均价为13712元/吨,环比-11.80%,价差为4265元/吨,环比-19.64%。
二季度净利润环比下降,毛利润环比提升
2024Q2公司实现净利润4.33亿元,环比下降0.87亿元。2024Q2实现毛利润18.51亿元,环比增加6.10亿元,费用方面,2024Q2销售费用为0.13亿元,环比提升0.03亿元;管理费用为1.78亿元,环比提升0.31亿元;研发费用为1.80亿元,环比增加0.43亿元;财务费用为2.41亿元,环比提升0.70亿元。
发挥产业链协同,建设光伏一体化项目
2024年上半年,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云南“绿-电-硅”循环经济生产基地(包含云南合盛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一期等)和多晶硅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等建设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计划结合市场行情动态推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为280.87、375.87、470.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4.82、37.50、48.88亿元,对应PE分别24、16、12倍,考虑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明显下滑、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
|
4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 | 维持 | 买入 | 周期底部业绩仍有韧性,产业链一体化有序推进 | 2024-09-05 |
合盛硅业(60326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4年8月29日晚,合盛硅业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32.72亿元,同比增长11.18%;归母净利润9.78亿元,同比减少45.12%。公司2024Q2实现营业收入78.56亿元,同比增长26.53%,环比增长45.05%;实现归母净利润4.50亿,同比下降42.25%,环比下降14.71%。
Q2工业硅产销提升原料价格回落,存货跌价损失影响利润2024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叠加,工业硅行业市场价格持续承压,公司在市场价格偏弱背景下持续技改降低生产成本,使得生产经营规模持续扩增,产销量均大幅提升。2024Q2公司工业硅产销量分别为50/41万吨,分别环比变化+13.74/+139.55%,工业硅收入46.72亿元,环比增长107.04%。2024Q2,工业硅/110生胶/107胶的价格分别为1.15/1.24/1.22万/吨,环比分别变化-13.57%/-6.31%/-7.54%,同时原材料价格在上游原油、煤炭价格回落背景下,价格也出现不同程度回落,2024Q2矿石/石油焦/硅厂煤/电厂用煤价格分别较一季度回落4.50%/18.27%/7.46%/7.54%,使得公司2024Q2毛利率23.56%,环比变化+0.65pct。但多晶硅等产品价格回落存在存货跌价损失,二季度存在4.51亿元的资产减值,致使公司业绩短期承压。
一体化布局完善降低生产成本,硅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司充分利用自有石英砂矿产资源,有效提升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同时,借助全产业链优势,优先使用内部原料进一步降低采购成本,使得行业竞争优势进一步加强。此外,中部合盛20万吨多晶硅项目、20GW光伏组件项目、150万吨光伏玻璃项目首条光伏产线实现量产。技术方面,公司已完整掌握碳化硅材料的原料合成、晶体生长、衬底加工以及晶片外延等全产业链核心工艺技术,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0%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5%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未来随着成本进一步下降,光伏、碳化硅产业链的投产及发展,公司产业链更加齐全,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
由于2024年工业硅、有机硅及多晶硅价格出现回落,业绩有所承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2.86、30.62、39.42亿元,(2024-2026前值分别为28.66、39.29、44.62亿元),同比增速为-12.9%、34.0%、28.7%,对应PE分别为26、19、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
5 | 国金证券 | 陈屹,李含钰 | 维持 | 买入 | 业绩承压,行业拐点仍需等待 | 2024-08-30 |
合盛硅业(603260)
2024年8月29日公司发布了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32.72亿元,同比增加11.18%;归母净利润9.78亿元,同比下滑45.12%;其中2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8.56亿元,同比增长26.53%,环比增长45.05%,归母净利润4.5亿元,同比下滑42.25%,环比下滑14.71%。
经营分析
行业景气回落,硅基材料价格持续承压。2024年上半年,受全球经济增长乏力、地缘政治风险加剧、下游市场需求增速放缓等因素叠加,工业硅、有机硅和多晶硅行业整体呈现出供应增速领先于需求的态势,市场价格持续承压。从2季度单季度销售价格来看,工业硅销售均价为11501元/吨,同比下滑15%,环比下滑14%;有机硅板块中110生胶销售均价为12421元/吨,同环比均下滑6%;107胶销售均价为12241元/吨,同环比均下滑8%;混炼胶销售均价为13445元/吨,同比下滑4%,环比提高2%;环体硅氧烷销售均价为13111元/吨,同比下滑5%,环比下滑3%;气相法白炭黑销售均价为13558元/吨,同比提高6%,环比下滑12%;多晶硅销售均价为43611元/吨,环比下滑12%。
依托“煤-电-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不断完善下游产业链布局。公司新能源板块产业布局较为丰富,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20万吨多晶硅、20GW光伏组件、150万吨光伏玻璃等)首条光伏产线已经实现量产,云南“绿-电-硅”循环经济生产基地和多晶硅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等建设根据公司整体战略计划结合市场行情动态推进。硅基新材料方面,公司6英寸碳化硅衬底已全面量产,晶体良率达90%以上,外延良率稳定在95%以上,处于行业领先位置;在8英寸碳化硅衬底研发方面,公司凭借自研体系和高效研发,已开始小批量生产。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公司作为国内硅基材料巨头,规模优势显著且具备较强的成本优势,但考虑目前主要产品价格均处于底部,行业盈利仍待修复,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为22.75、26.72亿元(下调幅度分别为42%、47%),预计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32.99亿元,未来3年对应PE分别为24.84、21.15、17.13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产品价格下跌、原料价格上涨、光伏装机需求低于预期、限电影响生产及下游需求等 |
6 | 华安证券 | 王强峰 | 维持 | 买入 | 硅产业景气弱业绩仍有韧性,产业链一体化有序推进 | 2024-05-09 |
合盛硅业(603260)
主要观点:
事件描述
2024年4月29日晚,合盛硅业发布2023年以及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265.84亿元,同比增长12.37%;归母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减少49.05%。公司2024Q1实现营业收入54.16亿元,同比减少5.46%;实现归母净利润5.28亿,同比下降47.36%,2024Q1毛利率22.91%,环比变化+7.80pct。
2023产品量增价减业绩短期承压,2024Q1产品毛利率逐步修复2023年以来,工业硅下游行业需求偏弱,有机硅、铝合金行业的终端消费需求缓慢复苏,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延续下跌趋势。根据公司经营数据,2023公司工业硅/110生胶/107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相法白炭黑均价(不含税)分别为1.34/1.29/1.32/1.26/1.33/1.27万/吨,相比2022分别变化-24.04/-33.72/-35.39/-38.15/-38.35/-46.26%,公司具备电价、一体化成本优势,即使在价格底部区间,业绩仍有一定韧性。产销量方面,工业硅技改以及有机硅产能爬坡,2023年产销量均有所提升。2023工业硅/110生胶/107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相法白炭黑销量分别为102/34/31/9/10/1万吨,相比2022分别变化+74.21/+69.66/+47.27/+35.16/+4.97/+15.14%。2024Q1,因春节过节因素,工业硅、有机硅销量整理有所缩减,收入54.16亿,环比下降19.13%,但节后有机硅价格有所上涨以及煤炭等价格下降和原料硅石逐步自供带动工业硅成本下降,使得2024Q1公司毛利率达到22.91%,环比改善7.80pct。随着光伏多晶硅陆续投产以及国内经济逐步复苏对有机硅需求的改善,我们预计工业硅价格目前已经处于底部区间,未来价格、价差有望逐步修复。
布局下游光伏及碳化硅领域,硅产业地位进一步巩固
公司规划打造光伏一体化产业链,其中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期实现全产线贯通,云南合盛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一期和多晶硅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等建设有序推进,光伏产业链产线规模大,装置设备先进,产业链集成、运输自动化,具有明显的成本优势,未来有望形成工业硅-硅料-切片-组件-光伏玻璃-光伏电站为一体的全产业链企业。碳化硅新材料方面,合盛新材2万片宽禁带半导体碳化硅衬底及外延片产业化生产线项目已通过验收,并具备量产能力,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已得到国内多家下游器件客户的验证,并顺利开发了日韩、欧美客户;8英寸衬底研发进展顺利,并实现了样品的产出。未来随着光伏、碳化硅产业链的投产及发展,公司产业链更加齐全,盈利能力逐步提升。
投资建议
由于2023年工业硅和有机硅价格出现回落,业绩有所承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8.66、39.29、44.62亿元,(2024-2025前值分别为38.55、45.16亿元),同比增速为9.3%、37.1%、13.6%,对应PE分别为22、16、1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原材料及主要产品价格波动引起的各项风险;
(2)安全生产风险;
(3)环境保护风险;
(4)项目投产进度不及预期。 |
7 | 国海证券 | 李永磊,董伯骏,贾冰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点评:Q1净利润环比向上,期待行业景气度修复 | 2024-05-06 |
合盛硅业(603260)
事件:
2024年4月30日,合盛硅业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及一季度报告: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5.84亿元,同比上升12.37%;实现归母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下降49.0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1.88亿元,同比下降56.80%;销售毛利率20.15%,同比下降14.24pct,销售净利率9.72%,同比下降12.02pct;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7.90亿元,同比下降1.64亿元。
2023Q4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97亿元,同比+24.45%,环比-15.7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38亿元,同比-26.23%,环比+8.93%;扣非后归母净利润2.51亿元,同比-50.94%,环比-26.98%;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6.30亿元,同比+6.87亿元,环比-22.58亿元。销售毛利率为15.11%,同比+0.41pct,环比+0.48pct;销售净利率为6.28%,同比-4.74pct,环比+1.32pct。
同时,公司公布一季度报告,2024Q1单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4.16亿元,同比-5.46%,环比-19.14%;实现归母净利润为5.28亿元,同比-47.36%,环比+20.45%;扣非后归母净利润5.20亿元,同比-45.88%,环比+106.79%;经营活动现金流净额为-25.94亿元,同比-13.29亿元,环比-19.64亿元。销售毛利率为22.91%,同比-8.12pct,环比+7.80pct;销售净利率为9.60%,同比-7.78pct,环比+3.32pct。
投资要点:
2023年业绩承压,利润同比下降
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265.84亿元,同比上升12.37%;实现归母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下降49.05%;其中,2023年公司实现毛利润55.56亿元,同比-27.79亿元,主要是因为报告期内主要产品销售价格下降导致利润减少;期间费用18.15亿元,同比+3.05亿元,资产减值损失-6057万元,损失同比下降5127万元,信用减值损失-5138万元,损失同比下降6212万元。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为-7.90亿元,同比-1.64亿元。期间费用方面,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为0.16%,同比+0.01pct;管理费用率为2.40%,同比+0.63pct;研发费用率为2.13%,同比-0.93pct;财务费用率为2.13%,同比+0.72pct。
产品方面,2023年公司工业硅生产量135.50万吨,同比+41.07%,销售量101.71万吨,同比+74.22%;110生胶生产量39.61万吨,同比+51.53%,销售量34.15万吨,同比+69.65%;107胶生产量32.98万吨,同比+50.11%,销售量30.58万吨,同比+47.30%;混炼胶生产量8.29万吨,同比-0.12%,销售量9.30万吨,同比+35.17%;环体硅氧烷生产量53.08万吨,同比+40.09%,销售量10.17万吨,同比+5.06%;气相法白炭黑生产量2.17万吨,同比+20.56%,销售量1.31万吨,同比+15.93%。
2023年Q4公司实现净利润4.21亿元,环比上升2631万元,实现毛利润10.12亿元,环比下降1.51亿元,期间费用4.64亿元,环比上升2247万元,所得税费用9865万元,环比下降1.68亿元。
2024Q1净利润环比增加,整体经营向上
根据公司一季度业绩报告,2024Q1公司实现净利润5.20亿元,环比上升9958万元。2024Q1实现毛利润12.41亿元,环比上升2.29亿元,费用方面,2024Q1销售费用为949万元,环比下降308万元;管理费用为1.47亿元,环比下降1.57亿元;研发费用为1.38亿元,环比下降1.29亿元;财务费用为1.71亿元,环比上升3133万元。2024Q1的资产减值损失-3257万元,环比上升2799万元;信用减值损失为3889万元,环比上升7997万元。
产业链不断延伸,多晶硅、组件、光伏玻璃项目有序推进
2023年,公司有机硅新疆硅业新材料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三期和工业硅东部合盛煤电硅一体化项目二期达产,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包含中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多晶硅项目、中部合盛年产20GW光伏组件项目、中部合盛年产150万吨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期实现全产线贯通,云南“绿-电-硅”循环经济生产基地(包含云南合盛水电硅循环经济项目一期等)和多晶硅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等建设有序推进。
盈利预测和投资评级 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350.07、395.87、470.87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3.44、43.44、51.03亿元,对应PE分别17、13、11倍,考虑公司未来成长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新产能建设进度不达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环保政策变动、经济大幅下行。
|
8 | 开源证券 | 金益腾,蒋跨跃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Q1业绩环比增长,看好产业链延伸潜力 | 2024-05-05 |
合盛硅业(603260)
Q1归母净利润环比增长20.45%,看好产业链延伸潜力,维持“买入”评级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2024年全年实现营收265.84亿元,同比+12.37%,实现归母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49.05%。同时2024Q1公司实现营收54.16亿元,同比-5.46%,环比-19.14%,实现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47.36%,环比+20.45%。结合公司2023年报及2024年一季报,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5年并新增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9.10(-10.03)、41.97(-9.06)、48.01亿元,EPS分别为2.46(-0.85)、3.55(-0.77)、4.06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19.6、13.6、11.9倍。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工业硅与有机硅龙头,向下游光伏等产业链延伸的潜力,维持“买入”评级。
2023年工业硅、有机硅量增利减,2024Q1有机硅价格环比上涨
销量方面,据公司公告,2023年公司工业硅与有机硅销量分别约102、86万吨,分别同比+74%、+46%。吨盈利方面,2024年公司工业硅、有机硅不含税均价分别为13385、14434元/吨,分别同比-24%、-35%,吨毛利分别为3946、1353元/吨,分别同比-38%、-81%。2023年尽管公司工业硅、有机硅产品销量大幅增长,但由于下游需求疲软以及行业加速扩产等影响,公司产品盈利相对承压。此外,2024Q1公司工业硅、有机硅销量分别约17、21万吨,环比-27%、-12%,受春节假期影响,产品销量环比有所下降。价格方面,据公司公告,2024Q1公司工业硅、有机硅不含税销售均价分别为13307、13717元/吨,分别同比-3.54%、+6.53%。我们认为当前工业硅、有机硅价格及盈利基本处于周期底部,未来伴随国民经济的进一步复苏,工业硅、有机硅产品盈利有望修复。
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或为自身贡献重要业绩增量
据公司公告,公司新疆中部光伏一体化产业园项目首期已实现全产线贯通,云南“绿-电-硅”循环经济生产基地和多晶硅东部合盛年产20万吨高纯晶硅项目等建设有序推进。此外,公司碳化硅项目稳步推进,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已得到国内多家下游器件客户的验证,并顺利开发日韩、欧美客户;8英寸衬底研发进展顺利,并实现样品的产出。公司积极延伸产业链,或为自身贡献重要业绩增量
风险提示:项目投产不及预期、下游需求不及预期、原材料价格大幅波动等。 |
9 | 中国银河 | 任文坡,翟启迪 | 维持 | 买入 | “双硅”价差回落拖累业绩,静待行业景气修复 | 2024-05-01 |
合盛硅业(603260)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度报告和2024年一季报,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65.84亿元,同比增长12.37%;归母净利润26.23亿元,同比下降49.05%。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54.16亿元,同比下降5.46%;归母净利润5.28亿元,同比下降47.36%。
工业硅、有机硅价差同比回落拖累2023年及24Q1业绩2023年随着公司工业硅、有机硅新增产能达产,公司工业硅、有机硅销量保持良好增长。2023年公司实现工业硅销量101.71万吨,同比增长74.22%;110生胶、107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象法白炭黑合计销量85.50万吨,同比增长45.92%;工业硅、有机硅毛利率分别为29.48%、9.37%,同比分别下降6.79、23.33个百分点。尽管2023年公司工业硅、有机硅销量同比增长,但行业供应增多导致竞争加剧,工业硅、有机硅价差回落拖累全年业绩表现。24Q1公司实现工业硅销量16.96万吨,同比下降6.19%;110生胶、107胶、混炼胶、环体硅氧烷、气象法白炭黑合计销量20.59万吨,同比增长28.40%。24Q1工业硅、有机硅价差同比回落仍是拖累业绩的主因。
双硅市占率持续提升,静待行业景气筑底回升公司依托“煤-电-硅”产业链协同发展的优势,持续提升工业硅、有机硅产能及市场占有率。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工业硅、有机硅设计产能分别为122、173万吨/年,行业龙头地位突出。此外,云南合盛80万吨/年工业硅生产及配套60万吨型煤加工生产项目(一期)预计2024年四季度投产,将持续巩固龙头地位。行业层面,2023年国内工业硅产量370万吨,同比增长13.8%;有机硅产量180万吨,保持增长状态;供应压力增大导致工业硅、有机硅价格和价差出现较大幅度回落。目前,工业硅价差处于历史中等偏低水平运行、有机硅价差基本处于历史底部区域。我们认为,受益于光伏行业快速发展,下游多晶硅对工业硅需求有望提升,或提振工业硅价格;此外,随着国家稳增长政策逐步发力,终端需求逐步回暖,有机硅景气度有望筑底企稳。
纵向延伸布局光伏产业链,硅基新材料研发迎突破1)光伏方面,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投资了20万吨/年高纯多晶硅项目、20GW/年光伏组件项目、150万吨/年新能源装备用超薄高透光伏玻璃制造项目等,首期实现全线贯通,打造“多晶硅-单晶切片-电池组件&光伏玻璃-光伏发电”一体化产业园区。此外,公司全资子公司新疆东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20万吨/年高纯晶硅项目有序推进中。2)硅基新材料方面,公司控股子公司宁波合盛新材料有限公司成功研发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碳化硅产品良率处于国内企业领先水平。6英寸衬底和外延片已得到国内多家下游器件客户的验证,并顺利开发了日韩、欧美客户;8英寸衬底实现了样品的产出。随着上述项目的逐步投产,公司在深化产业链一体化布局的同时,有望迎来新的利润增长点。
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收分别为337.23、420.73、474.88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7.15、32.85、37.5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51%、20.99%、14.34%;EPS分别为2.30、2.78、3.18元,对应PE分别为21.66、17.90、15.6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原料价格大幅上涨的风险,产品景气度下滑的风险,新建项目达产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