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金证券 | 李阳,赵铭 | 首次 | 买入 | 光伏玻璃,迎头赶上 | 2025-03-02 |
旗滨集团(601636)
光伏玻璃:行业新军迎头赶上,静待供给侧积极变化
后发进入、扩产态度坚决,目前产能规模仅次于信义光能、福莱特。目前公司在产光伏8条压延产线,合计产能9600T/D,市占率约10.4%。随着公司光伏玻璃产线逐步投产,毛利率已接近原先双龙头水平,明显领先其他企业。2023年因费用前置原因、单平净利较福莱特仍有1元左右差距。同质化行业中的成本控制能力是旗滨一直以来的核心竞争力:①后发进入,单线窑炉规模领先,②提前布局上游超白砂矿,③海外建厂掌握“先手”权。
2024年5-11月光伏玻璃价格处于单边下行状态,全行业均处于亏损面的情况下,供给端出现多点积极变化,我们测算过剩产能边际退出比例达26%。库存拐点已现,2024年12月底行业库存167.42万吨、较10月底下降17.3%,2024年12月-2025年2月内价格无松动(3.2mm镀膜光伏玻璃价格为19.25元/平米),2025月3月新单2.0mm镀膜玻璃报价重心上调2元/平方米。股价催化剂角度,关注光伏行业供给端其他政策。
浮法玻璃:后来者居上,成本控制优势显著
后来者居上,2013年收购浙玻进军浮法玻璃第一梯队。截至2024年末,公司浮法玻璃在产产能达16100T/D。2023年产量市占率约11.4%。公司盈利能力、成本控制能力领先行业,成本优势拆解,①自有硅砂矿体现上下游一体化前瞻布局,②燃料配比经济性体现成本管控能力,③优越的地理位置创造良好运输条件。浮法业务2025年展望:竣工需求预期偏弱,重点观测行业供给端出清节奏,2024年全年浮法玻璃行业共冷修45条产线、共3.39万T/D,2014-2015年浮法行业冷修产线数量分别为38、43条,冷修产能分别为2.20、2.44万T/D,继续观测行业供给端出清节奏。
盈利预测、估值和评级
公司24Q3单季度毛利率处于上市以来的最低点,仅为7.69%,重视周期反转的弹性。我们看好公司①光伏玻璃新军,成本迎头赶上,库存拐点已现,期待价格拐点+行业供给端政策,②浮法成本控制优势显著,25年核心观测行业供给出清节奏,③毛利率处于历史底部区间,重视周期反转的弹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71、9.02和12.47亿元,现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42x、17x、13x,给以2026年16.7倍估值,目标价7.77元(对应2025年业绩23X),首次覆盖,给予公司“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竣工需求不及预期;光伏组件排产不及预期;光伏行业供给端政策不及预期;电子+药玻业务盈利继续承压;原燃料价格波动。 |
2 | 中泰证券 | 孙颖,刘铭政 | 维持 | 增持 | 光伏玻璃阶段性拖累盈利,浮法望实现探底企稳 | 2024-11-13 |
旗滨集团(601636)
报告摘要
事件一: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0亿元,同比+3.7%;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7.0、6.2亿元,分别同比-43.8%、-45.2%。单三季度实现营收36.9亿元,同比-14.2%,环比-9.0%;实现归母净利润、扣非归母净利润-1.1、-1.4亿元,季度同环比由盈转亏。
事件二:11月5日晚公司公告,拟通过发行股份方式购买控股子公司旗滨光能28.78%股权,目前公司持有旗滨光能71.22%股权。作为公司旗下光伏玻璃业务子公司,截至9月末,旗滨光能光伏玻璃在产产能为10600t/d,在建产能2400t/d。
浮法&光伏玻璃价格下滑影响公司收入。24Q3受地产竣工及光伏装机需求下滑影响,浮法玻璃及光伏玻璃价格均出现明显下降,据卓创资讯,24Q3全国浮法玻璃、光伏玻璃(2.0mm)均价分别为1405元/吨、13.7元/平,分别同比-30.9%、-25.3%,季度环比-17.3%、-21.5%,我们判断公司单三季度营收同环比下滑,更多受产品价格下降影响。由于单三季度盈利承压,24Q3末浮法及光伏玻璃行业在产能分别为16.4万t/d、10.5万t/d,季度环比-4.5%、-8.6%,同比-3.2%、+17.9%。随着旺季需求回升,10月以来浮法玻璃库存有所降低,据卓创资讯,截至10月末,全国重点省份浮法厂商库存4588万重箱,较9月高点降30.1%;同时,10月末全国浮法均价1364元/吨,较9月末上升15.7%。而光伏玻璃行业库存在供给收缩下仍持续抬升,表明需求端仍偏弱运行,随着行业供给持续收缩,需求预期改善下,光伏玻璃价格有望底部企稳。
光伏玻璃承压,拖累单季整体业绩。24Q3公司整体实现毛利率7.7%,同比-20.0pcts,季度环比-14.9pcts。单三季度期间费用率13.3%,同比+2.1pcts,季度环比+1.2pcts。24Q3公司实现销售净利率-4.7%,同比-18.6pcts,季度环比-14.4pcts。鉴于公司浮法盈利优势明显,在历史上几乎未出现过单季亏损,因此我们判断24Q3公司净利由盈转亏主要受光伏玻璃盈利拖累。考虑到公司新投产能均为1200t/d大窑炉,具备较好规模优势,且公司具备原燃料集采以及超白砂自供等优势,公司毛利率已跻身行业头部水平,盈利优势明显。我们认为,本次公司收购少数股权完成后,旗滨光能将成为公司全资子公司,此举有利进一步加强公司股权管理及公司治理,优化光伏玻璃产业布局定位,提高旗滨光能生产经营决策效率。
投资建议:考虑到浮法玻璃及光伏玻璃价格下降,我们下调更新相应价格假设,调整后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10.7、12.9亿元,(前次预测2024-2026年分别为11.9、15.6、18.1亿元),由于公司对旗滨光能的收购尚未成为确定事项,相应业务我们仍考虑少数股东权益对公司盈利的影响;当前股价对应调整后盈利的PE分别为26.2、16.6、13.7倍,对应PB为1.3、1.2、1.2倍。考虑到公司在玻璃生产的较强成本优势及后续格局修复的盈利弹性,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浮法行业冷修不及预期;光伏玻璃供需恶化;公司产能扩张不及预期风险。
|
3 | 中邮证券 | 赵洋 | 维持 | 增持 | Q3利润转亏承压,期待Q4企稳回升 | 2024-11-01 |
旗滨集团(601636)
事件
公司发布24年三季报报,前三季度收入116.0亿元,同比增长3.7%,实现归母净利润7.0亿元,同比-43.8%,扣非净利润6.2亿元同比-45.2;其中Q3实现收入36.9亿元,同比-14.2%,实现归母净利润-1.1亿元,同比-118.8%,扣非净利润-1.4亿元,同比-123.8%
点评
浮法+光伏玻璃Q3均承压明显:24Q3毛利率为7.7%,同比下降20.0pct,环比下降14.9pct,净利率为-4.74%,同降18.59pct,环比下降14.44pct,主要系浮法玻璃及光伏玻璃价格下滑。在地产竣工持续下行背景下,Q3季度浮法玻璃价格下降明显,行业进入整体亏损阶段;光伏玻璃方面,同样价格已跌至近年最低水平,行业亏损幅度持续扩大,新产能投放延期或暂停。
Q4浮法有望企稳回升:展望Q4,浮法玻璃有望寻底回升,一方面,9月政治局会议提出房地产“止跌企稳”,有望推出一揽子政策托底;另一方面,浮法玻璃冷修有望加速,行业供需逐步再平衡。光伏玻璃方面,中国光伏协会近期召开防止内卷式恶性竞争座谈会,主题是有序化解供需失衡、化解出清过剩产能,光伏玻璃企业的减产有望带来价格企稳。
费用率有所增长,光伏业务拖累现金流:费用率方面,Q3季度期间费用率13.3%,同比增加2.1pct,环比Q2增加1.2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变化+0.17pct/-0.22pct/+0.73pct/+1.41pct;Q3经营性净现金流为3.5亿元,同比-34.3%,主要系光伏玻璃销售增加且结算以票据为主导致。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4-25年收入分别为174.2亿、196.8亿,同比+11.1%、+12.9%,预计24-25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8亿、11.0亿,同比-61.1%、+61.9%;对应24-25年PE分别为27X、16X。
风险提示:
地产竣工超预期下行,光伏产业竞争加剧。 |
4 | 开源证券 | 张绪成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行业大势拖累业绩,保交楼提振玻璃价格 | 2024-11-01 |
旗滨集团(601636)
行业大势拖累业绩,保交楼提振玻璃价格,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6.00亿元,同比+3.72%;实现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43.7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6.23亿元,同比-45.21%;单Q3看,实现营业收入36.89亿元,环比-9.03%,实现归母净利润-1.12亿元,环比-130.3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环比-139.78%。考虑公司浮法玻璃价格仍有下行压力,我们下调2024-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2/8.2/9.2亿元(前值为15.9/18.5/19.2亿元),同比-58.7%/+13.1%/+12.5%;EPS分别为0.27/0.30/0.34元;对应当前股价PE为27.8/24.6/21.9倍。考虑到公司光伏产销有较好增长,维持“买入”评级。
毛利率短期承压,产能多元化布局
2024Q1-Q3公司毛利率约19.0%,同比-4.4pct;2024Q3公司毛利率约为7.7%,环比-14.9pct。当前,公司拥有24条优质浮法玻璃生产线(16600吨/日)、9条光伏玻璃生产线(10600吨/日),在建2条光伏玻璃生产线(2,400吨/日)。浮法玻璃产能规模位居行业第二位,光伏玻璃、节能玻璃产能规模位居行业第三位。此外,公司多元化业务稳步发展。当前,公司拥有4条高性能电子玻璃生产线(345吨/日)、2条中性硼硅药用玻璃生产线(65吨/日)、11条镀膜节能玻璃生产线(年产能5280万平方米)、33条中空玻璃生产线(年产能910万平方米),在建2条光伏玻璃生产线(2,400吨/日)。
期间费用率略增,浮法玻璃价格有望企稳
2024Q1-Q3公司费用率为12.44%,同比+1.80pct,其中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16%/5.14%/4.14%/1.99%,分别同比+0.12pct/+0.13pct/+0.45pct/+1.09pct。2024Q1-Q3公司经营活现金流净额2.99亿元,同比-66.25%。在9月政府出台一揽子稳增长增量政策以来,国内浮法玻璃整体库存持续下降,据卓创资讯数据,截至10月24日,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总量为5059万重量箱,较9月26日下降1322万重量箱,降幅20.72%,库存天数约26.06天,浮法有玻璃有望受益于房地产企稳回升。
风险提示:玻璃价格大幅下跌,地产需求下行,光伏玻璃投产低于预期。 |
5 | 民生证券 | 李阳,赵铭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承压,关注浮法+光伏玻璃过剩产能出清空间 | 2024-10-31 |
旗滨集团(601636)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4Q1-Q3实现营收116.00亿元,同比+3.72%,归母净利6.99亿元,同比-43.77%,扣非归母净利6.23亿元,同比-45.21%。其中,24Q3实现营收36.89亿元,同比-14.21%,归母净利-1.12亿元,去年同期为5.96亿元,扣非归母净利-1.37亿元,去年同期为5.75亿元。24Q3毛利率7.69%,同比-20.01pct、环比-14.87pct。
浮法玻璃量、价均处于承压状态:
产销量方面,截至9月27日,重点监测省份生产企业库存6381万重箱,较6月末上升902万重箱,上升幅度达16.5%。累库主因下游深加工厂订单相对较弱,根据隆众资讯数据,9月底玻璃深加工企业订单天数为13.6天,仍低于去年同期33%以上的水平。
价格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数据,24Q3全国浮法玻璃均价为1418元/吨,同比-30.3%、环比-16.7%。
成本方面,24Q3全国重质纯碱市场均价为2012元/吨,同比-18.2%,环比-4.6%,石油焦价格同比-22.3%,环比-10.9%。
虽然原材料成本压力同环比均有缓解,但24Q3浮法玻璃价格下行压力大,同时行业仍处于垒库阶段,因此我们预计公司浮法玻璃业务24Q3毛利率、单箱净利同比、环比下降幅度均较大,24Q3公司整体毛利率同比-20.01pct、环比-14.87pct。
光伏玻璃Q3价格逐月走低,关注行业供给端出清空间:
价格方面,24Q3光伏玻璃价格呈现逐月下探趋势,根据卓创资讯数据,3.2mm镀膜玻璃均价由6月末的24.5元/平下降到9月的21元/平,单三季度3.2mm镀膜玻璃均价为22.81元/平,同比-11.4%、环比-11.2%。判断主因系:①光伏玻璃厂家库存偏高,供应端压力延续;②终端需求支撑有限。
根据江苏省光伏产业协会官网,9月初光伏玻璃龙头企业牵头、十大光伏玻璃企业开会约定封炉减产30%,主因Q3以来光伏玻璃价格逐月走低。7-8月行业冷修明显加速,7-10月行业合计冷修产线19条、冷修产能10250吨,此外7-9月行业堵窑口减产日熔量约8177吨(数据来源:隆众资讯),我们测算边际退出比例在16.1%左右。2024年7月工信部发布《光伏制造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本)》,提出对多晶硅、硅棒、硅片、电池片和组件现有与改建项目的综合电耗与还原电耗要求,供给端政策有望加速光伏行业高耗能产能出清,光伏玻璃同样受益。
投资建议:①公司浮法玻璃原片成本、管理优势领先行业,静待保交楼+保障房等持续推进、缓和地产竣工压力;②光伏玻璃冲击第一梯队,成本优势有望复刻浮法经验,关注行业供给端政策;③原材料纯碱价格走低,成本压力缓解。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20、10.26、13.16亿元,现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25、18、14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竣工需求不及预期;光伏组件排产不及预期;原材料、燃料价格波动。 |
6 | 东吴证券 | 黄诗涛,房大磊,石峰源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浮法、光伏玻璃景气承压,静待供给进一步出清 | 2024-10-31 |
旗滨集团(60163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报,前三季度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116.00亿元、6.99亿元,同比分别+3.7%、-43.8%,其中三季度单季分别实现营业总收入、归母净利润36.89亿元、-1.12亿元,同比分别-14.2%、-118.8%。
Q3浮法、光伏玻璃价格下跌拖累收入、毛利率表现。(1)公司Q3营收同比减少14.2%,环比Q2减少9.0%,Q3单季毛利率为7.7%,同比/环比分别-20.0pct/-14.9pct,主要是Q3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因行业供需矛盾阶段性加剧,价格出现明显下跌,呈现行业大面积亏损状态,公司整体毛利率已低于2022Q4的低位。(2)公司Q3单季期间费用率同比增加2.1pct至13.3%,主要因为研发费用率和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增加0.7pct/1.4pct至4.4%/2.5%,考虑分母端收入负增长的影响,期间费用总额控制较好。(3)公司Q3销售净利率为-4.7%,同比-18.8pct,环比Q2-14.4pct,预计除浮法玻璃产品单位盈利明显下滑外,光伏玻璃或是单季度亏损主因。
经营性现金流表现好于利润端,反映公司现金成本优势,资本开支节奏放缓。(1)公司Q3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3.50亿元,同比-34.3%,考虑Q3公司销售商品收到的票据直接背书支付固定资产项目建设2.2亿元,还原此票据影响后Q3实际经营性现金净流入为5.7亿元,现金流表现好于利润端,亦反映公司现金成本相对同行有明显优势。(2)Q3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为6.50亿元,同比-48.3%,反映公司资本开支节奏放缓。(3)公司三季度末存货余额28.62亿元,环比二季度末-1.16亿元,或反映库存压力有所缓解。(4)公司三季度末资产负债率为58.2%,环比增加3.1pct,带息债务余额为143.22亿元,环比+11.72亿元。
浮法和光伏玻璃供给出清加速,景气有望筑底改善,继续观察冷修情况。随着近期浮法和光伏玻璃产能加速冷修,行业供给过剩的矛盾得到缓解,其中浮法玻璃叠加下游补库需求拉动,价格明显反弹,光伏玻璃受限于下游订单不足,库存压力尚未得到明显消化。中期来看,浮法玻璃和光伏玻璃供需充分再平衡需要供给进一步出清,需持续观察高窑龄、高成本窑炉冷修进度,但行业大面积亏损状态下景气有望筑底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多元产业布局成型,浮法、光伏压延玻璃成本、国际化布局综合竞争优势强化,享有超额利润。当前产能过剩矛盾下浮法、光伏玻璃盈利承压,但随着供给加速出清,行业进一步洗牌,龙头企业估值有望率先修复。基于浮法、光伏玻璃供给过剩矛盾尚未充分化解,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6.0/6.5/11.2亿元(前值为11.3/11.8/16.1亿元),对应市盈率30/28/16倍,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地产竣工下行超预期、光伏玻璃竞争格局恶化、新业务开拓不及预期的风险。 |
7 | 天风证券 | 鲍荣富,王涛,熊可为 | 维持 | 买入 | 浮法光伏玻璃双重承压,等待行业出清 | 2024-10-31 |
旗滨集团(601636)
事件
公司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116亿元(同比+3.7%);归母净利润6.99亿元(同比-43.8%);扣非净利润6.23亿元(同比-45.2%)。其中,Q3实现营收36.89亿元(同比-14.2%,环比-9%);归母净利润-1.12亿元,由盈转亏。
浮法光伏玻璃均底部承压
浮法玻璃方面,据我们测算,24Q1-3营收约52.5亿元,其中Q3约15.4亿元。量方面,根据卓创资讯,我们预计Q3玻璃销量2585万重箱;价格方面,Q3株洲、漳州旗滨均价分别为63、71元/重箱(含税),分别环比下降20%、22%。展望Q4,我们预计浮法玻璃利润进一步下行,随着目前行业冷修推进,我们预计明年上半年浮法玻璃行业有望触底。
光伏玻璃方面,我们测算Q3光伏玻璃产量1.29亿平,90%产销率假设下,光伏玻璃Q3营收约为12.2亿元。
产能端,24Q3公司冷修2条日熔量为600吨/日的浮法生产线;目前光伏玻璃压延产能8400t/d,后续部分在建产线有所延期。
Q3毛利率环比大幅下滑,期间费用率略升
24Q3毛利率7.7%,环比-14.8pct,净利率-4.7%,环比-14.4pct;成本方面,Q3主要成本重碱主流终端价格在1949元/吨(含税),环比-13.5%。24Q1-3公司期间费用率12.43%,同比上升1.8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0.13/+0.13/+0.45/+1.09pct。
投资建议
公司系浮法玻璃龙头,深耕主业同时推进电子玻璃、光伏玻璃产能布局,未来盈利成长性有望增强。根据上半年行业情况及目前浮法玻璃价格,我们下调公司的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4-26年归母净利润5.9/11.2/16.7亿元(前值19/24.6/27亿元),对应PE31、16、11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超预期增长,下半年竣工端行情不及预期,公司扩产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