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国联证券 | 许隽逸,张玮航,陈律楼 | 首次 | 增持 | 深扎海洋,多元发展 | 2024-11-11 |
海油发展(600968)
受中海油增储上产保障,业绩与分红确定性较好
中海油近年资本开支稳步提升,油气储量和产量稳定增长对海油发展业绩与分红确定性有较强支撑。中海油资本开支在2016-2023年7年CAGR按照勘探、开发、生产分别为11.6%、13.9%、22.1%,2024年资本开支总额或维持接近2023年水平。截至2023年中海油拥有油气净证实储量67.84亿桶油当量,2019-2023年储量替代率稳定在130%以上,储量寿命维持在10年左右。海油发展归母净利润在2019-2023年4年CAGR为25.7%,同期现金分红总额4年CAGR高达31.3%。
核心主业稳健发展,非核心主业稳增长作用显著
能源技术服务是海油发展立足于油气生产阶段的核心产业,对公司毛利贡献超过40%。中海油近5年油气净产量持续增长,且2024-2026年滚动产量目标仍在提升,中海油产量增长利好海油发展能源技术服务板块业绩。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是公司具有资源稀缺性产业,毛利率稳定在20%左右且有望进一步提升;能源物流是公司营收最高的产业,营收占比接近50%。两大非核心主业较多细分领域布局在油气上游业务之外,对抵御油价波动风险有积极影响。
超深水油气产量高增长,能源技术需求前景向好
海洋石油和天然气开采活动持续回暖,超深水油气产量表现出高增速。2023年全球在1501-3000米水深石油产量同比增幅为10.6%,天然气同比增幅为15.5%,超深水油气产量增速远高于浅水区域。随着深水勘探开发技术提升,中海油在南海海域区块持续获得油气新发现,在油气开采由浅水向深水、超深水拓展过程中,海上装备智慧运维和设施升级改造需求上升,海洋能源技术需求增长前景较好。海油发展在海上油气生产技术服务处于行业领先地位,技术优势将日益凸显。
业绩受益海洋油气高景气,给予“增持”评级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收分别为540.75/597.44/647.33亿元,同比分别+9.67%/+10.48%/+8.35%;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4.04/37.33/40.30亿元,同比分别+10.49%/+9.65%/+7.96%。EPS分别为0.33/0.37/0.40元。可比公司2025年平均PE为14.16倍,参考行业PE均值和公司历史PE水平,首次覆盖,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和天然气价格波动风险;中东地缘政治动荡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的风险。
|
2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维持 | 买入 |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4Q3归母净利润同比+33% | 2024-10-30 |
海油发展(6009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2024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36.7亿元,同比增长6.6%;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增长25.3%。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0.4亿元,同比增长10.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增长32.6%。利润端增长显著。
提质增效不断深化,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Q1-Q3,公司毛利率为14.6%,同比+0.8pp;净利率为8.2%,同比+1.2pp;期间费用率为5.7%,同比-0.6pp,主要系研发费用同比下降明显。2024Q3,公司毛利率为15.4%,同比+0.1pp;净利率为9.1%,同比+1.5pp;期间费用率为5.5%,同比-1.0pp。公司深入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入产出效率,费用管控能力及盈利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重点项目有序推进,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共计划建造12艘17.4万方LNG运输船一期、二期项目各建造6艘。目前一期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已完工交付;一期项目二号船货物围护系统主体施工、主机动车已经完成;一期项目三号船正在进行船坞搭载、设备安装、货物围护系统施工;一期项目四号船、五号船、六号船、二期项目一号船正在进行分段加工制造。公司新增“低品位油田综合开发”和“水下生产系统”项目,“技术+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竞争能力稳步提升。
上游投资保持强劲,海上油气景气度延续。2024年以来,国际油价呈现相对高位宽幅震荡,全球油气需求持续增加,油气公司加大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力度,全球上游勘探开发投资规模整体保持稳定增长。高油价驱动上游资本开支提升,油服行业景气度有望持续提升。2024年前三季度,中海油资本开支为953.4亿元,同比增长6.6%,母公司维持强劲资本支出,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支撑。从油气开采发展来看,油气开采结构将沿着从常规油气到非常规油气、从陆地油气到海洋油气、从浅海到深海的趋势发展。公司为国内海洋能源服务龙头,充分受益行业高景气。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41.0、45.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3、11、10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3.5%。受益于国内“增储上产”带来的工作量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有望齐头并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价格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3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6%,看好公司长期成长 | 2024-10-29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公司第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2.6%,业绩超预期。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36.7亿元(同比+6.6%),归母净利润26.9亿元(同比+25.3%),扣非归母净利润25.0亿元(同比+26.5%),毛利率为14.6%(同比+0.8pcts),三费率为3.8%(同比-0.1pcts),净利率为8.2%(同比+1.2pcts)。2024年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0.4亿元(同比+10.2%),归母净利润10.7亿元(同比+32.6%),扣非归母净利润9.7亿元(同比+28.5%),毛利率为15.4%(同比+0.1pcts),三费率为3.7%(同比-0.3pcts),净利率为9.1%(同比+1.5pcts),公司单三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超预期。
公司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为公司贡献业绩增量。2024年上半年公司“海洋石油115”FPSO坞修项目提前投运,LNG运输船项目(一期)全面启动,其中首制船“绿能瀛”完工交付,我国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建造检验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完成首船加注。公司承揽的东海地区首个EPC光伏项目——宁波终端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为公司贡献新的业绩增量。
中国海油未来产量稳定增长,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海上是我国未来油气的主要增量,2024-2026年中国海油净产量目标分别为700-720、780-800、810-830百万桶油当量,中值增速分别为5%/11%/4%,中长期净产量增速有望维持6%-7%。公司工作量/收入与中国海油油气产量正相关,油气服务工作量有望持续增长。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稳产增产工作量加大,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收入增速高于海油产量增速,看好公司长期发展空间。
公司受益于FPSO、FLNG的长期需求增长,以及伴生LPG等副产品产量和LNG贸易量增长。未来随着国内及海外新增油气田从近海/浅海向深海拓展,油气生产方式从平台向FPSO模式转变,FPSO及FLNG长期需求增长,公司作为业主方,受益于长期租金收入的持续增长。在能源物流服务方面,随着海洋油气产量提升,公司服务工作量持续增加,伴生LPG、凝析油等副产品贸易量趋势向上,LNG运输业务有望成为该板块业绩新增长点。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由于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板块毛利率持续提升,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至37.7/44.2/50.0亿元(原值为35.2/39.6/45.1亿元),摊薄EPS为0.37/0.44/0.49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2.2/10.4/9.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4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Q3业绩超预期,充分受益技术服务类工作量增长 | 2024-10-28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报
公司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36.74亿元,同比增长6.59%;归母净利润26.88亿元,同比增长25.31%。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0.42亿元,同比增长10.16%;归母净利润10.72亿元,同比增长32.62%。基本每股收益为0.2645元。
前三季度海油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公司充分受益增储上产
2024年前三季度,净产量达542.1百万桶油当量,同比上升8.5%。
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海油共获得2个新发现并成功评价5个含油气构造。其中,中国海域获得新发现文昌10-3东,展现了珠江口盆地西部中深层天然气良好勘探前景;并成功评价曹妃甸23-6,储量规模持续扩大,有望成为大中型油田。
开发生产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绥中36-1╱旅大5-2油田二次调整开发项目、深海一号二期天然气开发项目和渤中19-2油田开发项目等顺利投产,其他新项目正稳步推进。
LNG运输船建造项目进展顺利,公司持续打造LNG一体化服务产业LNG运输船被称为世界船舶工业皇冠上的“明珠”,中国海油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共计划建造12艘17.4万方LNG运输船一期、二期项目各建造6艘。该型船具有综合能耗低、舱型兼容广、载货能力强、航线匹配佳四大显著亮点。截止9月底,一期项目首制船“绿能瀛”已经交付运营,累计完成1个卸货航交付12.51万方LNG,正装载15万方LNG向卸货港航行,运输船项目(二期)二号船顺利开工。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6.95/41.21/45.83亿元,对应EPS分别0.36/0.41/0.45元,PE12.46/11.17/10.0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5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Q2业绩增长延续,能源技术服务表现优异 | 2024-08-27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4年H1业绩
公司2024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216.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6.1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4.69%和20.90%。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4.25亿,归母净利润11.15亿,分别同比增长11.69%和20.65%
能源技术服务板块延续高增长
2024上半年,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延续了2023年高速增长的势头。实现营业收入77.76亿元,同比增长20.11%。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4.47%,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4.85%,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5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67%。
费用控制合理,研发费用下降明显
公司一直秉承低成本战略,通过改革、技术、创新和管控等一系列措施实现成本有效管控,拥有较为突出的成本控制能力与低成本竞争优势。2024上半年,公司管理费用率、销售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为3.31%、0.54%、-0.05%、1.97%。同比来看,财务费用下降292.58%、销售费用增长13.95%、管理费用增长6.47%、研发费用下降13.65%。公司深入推进智能工厂建设,形成“无人少人的作业现场”等43个业务场景,工厂生产效率平均提升10%。
公司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成果丰硕,新质生产力加快形成
2024上半年,公司完成高栏终端回收利用产能建设配套EPC项目,海洋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国内首例千吨级α-烯烃吸附分离技术装置投产,有效降低国内高端塑料、高碳醇等新材料和精细化学品生产成本。完成核级防护材料行业难点技术攻关。公司形成了超深水钻完井设计、水下采油树集成测试及下入等关键核心技术和服务能力,系列化成果在南海“深海一号”超深水大气田得到全面应用
盈利预测与估值
公司充分受益增储上产,成本控制能力优异。我们上调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6.95/41.21/45.83亿元,(原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5.3/38.75/43.84亿元)。对应EPS分别0.36/0.41/0.45元,PE10.37/9.30/8.3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6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能源技术服务产业高增长,二季度归母净利率创历史新高 | 2024-08-27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2024年上半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9%,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11.2亿元,为单季度历史新高。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216.3亿元(同比+4.7%),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20.9%),扣非归母净利润15.2亿元(同比+25.2%),毛利率为14.2%(同比+1.2pcts),三费率为3.8%(同比持平),净利率为7.8%(同比+1.0pcts)。2024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24.3亿元(同比+20.7%,环比+35.0%),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20.7%,环比+122.5%),扣非归母净利润10.9亿元(同比+23.0%,环比+148.0%),毛利率为15.8%(同比+1.1pcts,环比+4.0pcts),三费率为3.4%(同比+0.1pcts,环比-1.1pcts),净利率为9.2%(同比+0.6pcts,环比+3.4pcts),第二季度归母净利润为历史新高。
公司抢抓油田增储上产时机,能源技术服务产业收入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7.8亿元,同比增长20.1%,公司着力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和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核心能力建设持续推进,核心产品实现系列化推广,品牌价值进一步提高。公司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4.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4.9%,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5%,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6.7%。
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发展态势良好,能源物流服务产业收入小幅下滑。2024年上半年公司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4.8亿元,同比增长2.9%。公司重点围绕绿色低碳、数字化、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主动布局,安全技术、应急、技能提升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8.8%,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7.4%。2024年上半年公司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110.7亿元,同比下降4.4%。受客户需求减少影响,商品销售量整体下降5.0%,钻完井物料和燃料销售价格同比增长1.0%,石油化工品销售价格同比下降0.3%。公司聚焦科技攻关能力,重点项目建设稳步推进。2024年上半年公司年度327项主要任务完成率51%,重点投资类工程项目累计提前445天。“海洋石油115”FPSO坞修项目提前投运,LNG运输船项目(一期)首制船“绿能瀛”完工交付,我国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建造检验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完成首船加注。公司承揽的东海地区首个EPC光伏项目——宁波终端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5.2/39.6/45.1亿元,摊薄EPS为0.35/0.39/0.44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10.9/9.7/8.5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7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半年报点评:重点项目有序推进,24H1业绩符合预期 | 2024-08-27 |
海油发展(600968)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报。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6.3亿元,同比增长4.7%;归母净利润16.2亿元,同比增长20.9%。2024Q2,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4.3亿元,同比增长11.7%;归母净利润11.2亿元,同比增长20.7%。利润端增长显著。
受益于中海油增储上产,工作量持续放量增长。2024H1,能源技术服务产业营收77.8亿,同比+20.1%,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14.5%,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24.9%,油田化学服务工作量同比+5.5%,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6.7%;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服务产业营收34.8亿,同比+2.9%,其中安全技术、应急、技能提升业务工作量同比+28.8%,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7.4%;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营收110.7亿,同比-4.4%,受客户需求减少销量下滑。
提质增效不断深化,盈利能力稳步提升。2024H1,公司毛利率为14.1%,同比+1.2pp;净利率为7.8%,同比+1.0pp;期间费用率为5.8%,同比-0.4pp,主要系研发费用同比下降明显。2024Q2,公司毛利率为15.8%,同比+1.1pp;净利率为9.2%,同比+0.6pp;期间费用率为5.4%,同比-0.6pp。公司深入开展提质降本增效行动,加强成本精细化管控、提升投入产出效率,费用管控能力及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
一体化服务能力持续提升,重点项目稳步推进。2024H1,公司重点投资类工程项目累计提前445天。“海洋石油115”FPSO坞修项目提前投运,LNG运输船项目(一期)首制船“绿能瀛”完工交付,我国首艘通过中国船级社入级建造检验的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完成首船加注。公司承揽的东海地区首个EPC光伏项目——宁波终端分布式光伏建设项目成功并网发电。公司新增“低品位油田综合开发”和“水下生产系统”项目,“技术+装备/产品+服务”一体化竞争能力稳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36.8、41.0、45.0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0.4、9.4、8.5倍,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速为13.5%。受益于国内“增储上产”带来的工作量增长,公司三大业务板块有望齐头并进,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油气价格波动、上游资本开支不及预期、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等风险。 |
8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 | 维持 | 买入 | 跟踪报告:公司业绩为何具备稳定性与持续性? | 2024-08-23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近年来业绩稳定提升
公司业绩的稳定和持续性源于其独特的业务优势、与油价关联度较低的业绩特点以及强大的成本管控能力。人均创收从2019年的219万提升至2023年的343万,增幅达到56.5%;人均创利的增长更为明显,从2019年的8.08万元增长到2023年的21.44万元,五年的时间接近翻了2.65倍。
海油增储上产趋势有望确定,公司处于油气开发生产阶段
我国油气对外依存度居高不下,2023年我国石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分别为74.6%、41.98%,增储上产有望成为必然趋势。中海油作为国内油气增产的主力军,近年来在勘探开发方面取得显著成果,储量持续创新高,产量稳定增长。油气生产阶段业务的生命周期可达20-50年,是公司业务发展的核心环节。公司聚焦油气生产阶段提供专业技术服务,业务定位明确,涵盖提高油气田采收率、装备制造与运维等多个领域。
公司业绩有效抵御油价扰动,稳产任务提振远期需求
公司凭借稳定的盈利能力与全产业链的业务体系,有效抵御了油价波动等外部风险,近年来毛利率与净利率均实现显著提升。公司的ROE同样表现优异,中枢得到系统性抬升,2019-2021年平均为7.34%,2023为13.13%其独特的业务经营模式,特别是与中海油的深度绑定(2016-2023前五名客户销售额中关联方销售额比例平均为65.2%),确保了业务量的稳定与盈利水平的持续增长。国内油田开发成本上升,稳产任务艰巨,公司领先布局多项提升采收率技术,并成功应用于实际生产。新老油气田为公司的制造与运维服务带来需求持续增长,为业绩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支撑。
公司控费能力出色,技术创新推动降本增效
公司凭借出色的控费能力,通过聚焦提质增效与“三费”压降,实现了成本管理的显著优化。销售、管理、财务费用率三费率之和由2019年的5.62%下降到2023年的3.97%。2023年公司ROIC达到11.8%,相比2019年(7.21%)提升明显。同时技术创新成为降本增效的关键驱动力,不仅自主研发技术提升油田生产效率,还创新服务模式降低成本,数字技术的应用更推动了生产效率和交付速度的飞跃,整体提升了公司的运营效能。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4/2025/2026年35.3/38.75/43.84亿元。对应EPS分别0.35/0.38/0.43元,PE10.94/9.97/8.81倍,维持“买入”评级。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
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