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天风证券 | 郭丽丽,王钰舒 | 维持 | 买入 | 装机持续增长,H1业绩有所承压 | 2025-09-05 |
三峡能源(600905)
事件:公司披露2025年中报。上半年公司实现营收147.36亿元,同比下降2.19%;实现归母净利润38.15亿元,同比下降5.48%;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2亿元,同比下降20.74%。
点评
H1新增风光装机2.2GW,6月末在建装机达13.8GW
上半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218.07万千瓦,其中风电新增并网53.8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并网164.26万千瓦;因转让水电项目,装机减少20.26万千瓦。截至6月末,公司累计装机容量达到4993.66万千瓦,其中风电2297.02万千瓦(海上风电714.68万千瓦);太阳能发电2590.55万千瓦。截至6月末,公司在建项目计划装机容量合计1381.78万千瓦;待建新能源项目计划装机容量2696.49万千瓦,其中风电1143.1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543.36万千瓦,储能10万千瓦。
装机增长+消纳压力增大,公司H1发电量同比+8.85%
上半年公司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有所下降,主要受消纳等因素影响,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区域消纳压力相对较大。其中风电平均利用小时为1146小时,同比减少97小时;太阳能发电平均利用小时为597小时,同比减少96小时。叠加装机增长,上半年公司发电量393.1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8.85%;其中风电同比增长8.69%,太阳能同比增长10.25%。
利用小时、电价同比下滑等影响下,H1归母净利润同比-5.48%
上半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下降2.19%,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5.48%,主要系(1)受电源分布和各地区消纳情况综合影响,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2)上网电量结构变化和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上升,综合平均电价同比有所下降;(3)随着并网项目陆续投产,折旧及运营成本随在建工程转固同比增加。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74%,主要系处置参控股水电公司股权及相关债权,投资收益同比增加4.66亿元,导致非经常性收益较高。
盈利预测与估值:
考虑到上半年电量情况及新增装机体量,下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64、66、72亿元(前值为75、77、84亿元),对应PE为19、18、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补贴兑付节奏大幅放缓、行业技术进步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开发项目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2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梁悠南,马敏 | 维持 | 买入 | 三峡能源2025年半年报点评:经营压力仍存,在建&储备项目容量可观 | 2025-09-01 |
三峡能源(600905)
事件:公司发布2025半年报。25H1,公司实现营收147.36亿元,同比-2.19%;实现归母净利润38.15亿元(扣非32.00亿元),同比-5.48%(扣非同比-20.74%);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水电资产处置收益和因取消、修改股权激励计划一次性确认的股份支付费用。由此计算25Q2公司实现营收71.07亿元,同比-0.79%;实现归母净利润13.68亿元(扣非11.16亿元),同比-15.41%(扣非同比-31.02%)。
限电、风资源拖累电量表现。25H1,公司风电(海风、陆风)发电量250.61亿kwh(75.37、175.24亿kwh),同比+8.69%(-3.95%、+15.21%);其中Q2为116.93亿kwh(32.01、84.92亿kwh),同比+5.93%(-4.02%、10.24%)。25H1,公司光伏发电量139.11亿kwh,同比+10.25%;其中Q2为76.77亿kwh,同比+8.16%。25H1,公司发电设备平均利用小时数有所下降,其中风电为1146h,同比-97小时;光伏为597h,同比-96h,主要受消纳等因素影响,青海、内蒙古、甘肃等区域消纳压力相对较大。但公司风电、光伏发电利用小时数仍高于全国均值59h、37h。考虑到海风消纳条件较好,我们预计其发电量同比下滑或主要系风资源偏弱影响。
电价下滑、成本上升侵蚀盈利能力。25H1,公司风电、光伏分别实现营收99.47、44.53亿元,同比-2.24%、-3.16%;我们测算对应的度电收入分别为0.410、0.328元/kwh,同比-9.97%或-0.045元/kwh;-12.03%或-0.045元/kwh。25H1,公司风电、光伏分别发生营业成本48.27、27.45亿元,同比+6.01%、+41.60%;对应度电成本分别为0.199、0.202元/kwh,同比-2.37%或-0.005元/kwh,+28.65%或+0.045元/kwh;成本上升主要系并网项目陆续投产,固定资产折旧及项目运营成本增加。
在建&储备项目容量仍较为可观。截至25H1末,公司风电(海风、陆风)、光伏累计装机为2297.02(714.68、1582.34)、2590.55万千瓦,对应25H1新增53.81(9.70、44.11)、164.26万千瓦。截至25H1末,公司在建项目合计1381.78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抽蓄、其他分别为533.35、478.43、360.00、10.00万千瓦;待建项目装机容量2696.49万千瓦,其中风电1143.13万千瓦,光伏1543.36万千瓦,储能10万千瓦。公司作为大基地项目开发的排头兵,目前在建内蒙古库布齐沙漠鄂尔多斯中北部新能源基地(光伏80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新疆南疆塔克拉玛干沙漠新能源基地(光伏850万千瓦、风电400万千瓦)等项目,考虑到大基地项目多通过外送消纳,电价机制或独立于136号文,预计盈利能力更具保障。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3.12、67.61、75.23亿元,对应PE19.27x、17.99x、16.17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电价波动的风险等 |
3 | 国信证券 | 黄秀杰,郑汉林,刘汉轩,崔佳诚 | 维持 | 增持 | 利用小时数、电价下降影响利润,新能源项目建设稳步推进 | 2025-09-01 |
三峡能源(600905)
核心观点
2025Q2营业收入小幅下降,扣非归母净利润降幅较大。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7.36亿元(-2.19%),归母净利润38.15亿元(-5.48%),扣非归母净利润32.00亿元(-20.74%)。2025年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1.07亿元(-0.79%),归母净利润13.68亿元(-15.41%),扣非归母净利润11.16亿元(-31.02%)。公司营业收入和归母净利润下降的原因:(1)受电源分布和各地区消纳情况综合影响,发电平均利用小时数同比下降;(2)上网电量结构变化和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上升,综合平均电价同比有所下降;(3)随着并网项目陆续投产,折旧及运营成本随在建工程转固同比增加。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下降幅度较大的原因:2025年上半年,公司处置参控股水电公司股权及相关债权,投资收益较同比增加4.66亿元,导致非经常性收益较高。
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装机容量持续增长。公司围绕“沙戈荒大基地”和“海上风电大基地”两大战略重点,统筹推进陆上风电、光伏发电业务,深入推动抽水蓄能、新型储能、光热、氢能等新兴业务发展,积极应对新能源全面入市,坚持做优增量项目,着力挖潜存量效益,加快新能源规模化开发。2025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218.07万千瓦,其中风电新增并网53.81万千瓦,太阳能发电新增并网164.26万千瓦。新增获取核准/备案项目容量400.56万千瓦,在建项目计划装机容量合计1381.78万千瓦。截至2025年6月,公司累计投运装机容量4993.66万千瓦,其中风电2297.02万千瓦、光伏2590.55万千瓦;公司待建新能源项目计划装机容量2696.49万千瓦,其中风电1143.13万千瓦,太阳能发电1543.36万千瓦,储能10万千瓦。
风险提示:电量下降;电价下滑;新能源项目投运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
4 | 天风证券 | 郭丽丽,王钰舒 | 维持 | 买入 | 两个“风光三峡”如期建成,减值拖累年度业绩 | 2025-05-11 |
三峡能源(600905)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及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97.17亿元,同比增长12.13%;归母净利61.11亿元,同比下降14.81%;2025Q1公司实现营收76.28亿元,同比下降3.47%;归母净利24.47亿元,同比增长1.16%;扣非归母净利20.85亿元,同比下降13.87%。
点评:
如期建成两个“风光三峡”,风光并网装机达46.7GW
公司全面统筹建设资源配置,如期建成两个“风光三峡”,2024年公司新增并网装机791.70万千瓦,其中,风电装机301.55万千瓦,太阳能发电装机444.15万千瓦,截至2024年底,公司风电、太阳能发电并网装机容量合计4669.77万千瓦。其中海风方面,公司持续巩固海上风电引领者地位,截至2024年底,公司海上风电并网装机总规模704.98万千瓦,继续保持国内第一、全球领先。
电量增长带动营收同比提高,业绩受多重因素影响有所承压
2024年公司完成发电量719.52亿千瓦时,同比增长30.40%,其中风电同比增长15.96%;光伏同比增长65.44%。2024年公司风电平均电价为0.4532元/千瓦时,同比下降7.95%,光伏为0.3673元/千瓦时,同比下降25.61%。综合来看,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2.13%。业绩方面,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同比下降14.81%,主要系①上网电量结构变化,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上升,综合平均电价同比有所下降,同时受电源分布和各地区消纳情况综合影响,发电收入未能随装机规模、发电量增长同比增长;②项目投产导致折旧及运营成本同比增加;③计提减值准备14.50亿元,同比增加8.92亿元;④投资收益下降。
折旧及运营成本增加+处置水电贡献收益,一季度归母净利微增
一季度公司总发电量197.8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55%。叠加受部分地区新能源电力市场消纳、市场交易影响,综合电价同比下降,公司一季度营收同比下降3.47%。业绩方面,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16%,主要系①受新投产项目数量和电源类别变化等影响,试运行收入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折旧及运营成本较去年同期增加较多;②公司战略调整聚焦主业,处置水电板块业务产生的收益金额较大,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增加。
投资建议:考虑到公司一季度业绩以及电价变动情况,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75、77、84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82、91亿元),对应PE16、16、1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政策推进不及预期、补贴兑付节奏大幅放缓、行业技术进步放缓、行业竞争加剧、公司开发项目不及预期的风险等 |
5 | 国信证券 | 黄秀杰,郑汉林,刘汉轩 | 维持 | 增持 | 电价下降影响业绩表现,新能源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 2025-05-09 |
三峡能源(600905)
核心观点
营业收入实现增长,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024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17亿元(+12.13%),归母净利润61.11亿元(-14.81%)。公司营业收入增长的主要原因系公司新项目投产发电,发电量同比增加;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的主要原因是:(1)上网电量结构变化,市场化交易电量比重上升,综合平均电价同比有所下降,同时受电源分布和各地区消纳情况综合影响,发电收入未能随装机规模、发电量增长同比增长;(2)2023年新并网项目在2024年陆续投产,折旧及运营成本随在建工程转固同比增加;(3)计提减值准备14.50亿元,同比增加8.92亿元;(4)参股企业盈利水平波动。
营业收入同比下降,归母净利润小幅增长。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6.28亿元(-3.47%),归母净利润24.47亿元(+1.16%),扣非归母净利润20.85亿元(-13.87%)。公司营收下降的原因:受部分地区新能源电力市场消纳、市场交易影响,综合电价同比下降,导致收入下降。公司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的原因是公司战略调整聚焦主业,处置水电板块业务产生的收益金额较大,非经常性损益同比增加。
新能源项目建设推进,装机容量有望持续增长。公司持续深化海上风电布局,聚焦广东、福建、江苏,拓展山东、辽宁、海南、上海、天津、浙江、广西等区域,继续加大资源储备力度,稳步推进项目核准、建设和投产。同时持续拓展陆上清洁能源大基地开发,全力推进大基地项目落地,加大外送通道资源获取力度,围绕内蒙古、新疆等重点区域,谋划一批规模化开发陆上风光项目。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建项目的计划装机容量为1643.85万千瓦,其中风电486.84万千瓦,光伏745.01万千瓦,抽水蓄能360万千瓦。“136号文”发布后,推动新能源上网电量全面进入电力市场,有助于新能源发电项目维持合理收益率水平,新能源发电项目盈利有望逐步趋于稳健。
风险提示:电量下降;电价下滑;项目投运不及预期;行业政策变化风险。
投资建议:由于电价下降影响,下调公司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7.4/72.3/77.4亿元(2025-2026年原预测值为80/89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0.2%/7.4%/7.1%;EPS分别为0.24/0.25/0.27元,当前股价对应PE为18.2/16.9/15.8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6 | 中国银河 | 陶贻功,梁悠南,马敏 | 维持 | 买入 | 三峡能源2024年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减值拖累业绩,处置水电资产聚焦新能源主业 | 2025-05-07 |
三峡能源(600905)
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和2025年一季报。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297.17亿元,同比+12.13%;实现归母净利润61.11亿元(扣非60.56亿元),同比-14.81%(扣非同比-13.60%)。25Q1,公司实现营收76.28亿元,同比-3.47%;实现归母净利润24.47亿元(扣非20.85亿元),同比+1.16%(扣非同比-13.87%)。公司25Q1非经常性损益主要来自处置水电资产产生的投资收益。2024年,公司拟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0.67元(含税),现金分红占归母净利润的比例为31.37%,较2023年的31.09%提升0.28pct。以2025年4月30日收盘价作为基础测算公司2024年现金分红对应的股息率为1.57%。
以量补价驱动营收增长。2024年,公司实现发电量719.52亿千瓦时,同比+30.40%。其中,风电(海风)、光伏、水电、独立储能分别为451.73(157.78)、254.01、8.20、5.58亿千瓦时,同比+15.96%(+25.16%)、+65.44%、+6.36%、+469.39%。风电、光伏发电量增长主要系装机容量增加所致,截至2024年末,公司累计装机容量4796.14万千瓦,其中风电(海风)、光伏、水电、独立储能分别为2243.20(704.98)、2426.57、20.26、106.10万千瓦,对应2024年新增301.55(155.82)、444.15、0、46万千瓦。我们以营业收入/上网电量计算公司的上网电价,2024年风电、光伏分别为0.453、0.367元/kwh,同比-7.9%、-25.6%。
电价下行、折旧及运营成本增加、计提减值损失共同导致公司24年盈利能力下滑。2024年,公司加权平均ROE为7.22%,同比减少1.77pct。在电价下行的基础上,由于公司23年并网的新能源项目在24年陆续转固计提折旧、运营成本亦有所增加,导致公司24年风电、光伏业务毛利率同比分别下滑3.92、0.08pct至53.02%、53.08%。此外,公司2024年计提减值准备14.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92亿元。具体来看,24年公司针对应收账款、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商誉分别计提减值准备7.89、3.61、1.58、1.42亿元,同比+2.37、+3.61、+1.58、+1.36亿元。
25Q1电量、电价、成本趋势延续,处置水电资产对公司业绩产生较大贡献。25Q1,公司实现发电量197.83亿千瓦时,同比+11.55%。其中风电(海风)、光伏、独立储能分别为133.68(43.36)、62.34、1.81亿千瓦时,同比+11.21%(-3.90%)、+12.93%、+84.69%。公司电量维持增长态势,但受电价下行、及水电资产处置影响,公司25Q1营收同比有所下滑。与此同时,考虑到新增装机带来的折旧成本增加等,公司25Q1综合毛利率为49.32%,同比下降9.59pct(24Q1公司试运行收入相较25Q1更多,导致毛利率基数较高)。此外,出于管理半径的考虑,公司出售所属水电资产,未来将更好地聚焦于新能源业务。受此影响,公司25Q1产生投资收益7.36亿元,同比+5.72亿元,其中处置水电资产贡献约4.74亿元,我们预计其余增量主要来自于参股公司金风科技、福能海峡、三川风电等。
项目储备丰富,支撑装机增长。截至24年末,公司在建项目装机容量1643.85万千瓦,其中风电、光伏、抽蓄、其他分别为486.84、745.01、360.00、52.00万千瓦。具体到风电项目内部,公司目前在建的海上风电项目包括天津南港海上风电示范项目、阳江青洲五期海上风电项目、阳江青洲六期海上风电项目等,合计220.4万千瓦,占24年末在运装机的30%+,我们看好公司作为国内海风引领者持续受益于海风资产优异的盈利能力和装机弹性。
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将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69.96、72.87、81.33亿元,对应PE17.43x、16.73x、14.99x,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增装机不及预期的风险,电价波动的风险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