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福证券 | 张宇,付思雨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报点评:困境反转,利润高增 | 2025-03-31 |
浦发银行(600000)
投资要点:
2024Q4业绩点评
浦发银行2024Q4单季营收增速提升,利润增速维持两位数增长。公司2024Q4单季营收增速为0.71%,环比2024Q3提升0.7pct,营收回升的动力一方面来自规模贡献,另一方面得益于净息差的负向拉动作用减轻。公司四季度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5.12%,在基数效应下增速较2024Q3有所回落,但仍维持在高水平。
2024年四季度,浦发银行资产质量环比继续改善。2024年末,浦发银行不良率为1.36%,环比三季度末下降2bp;关注率为2.34%,环比微升1bp。公司风险抵补能力增强,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87%,环比提升3pct。
2024年度业绩回顾
2024年,浦发银行重塑增长动能,业绩弹性释放。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增速为-1.55%,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
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2%。公司2024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3.3%,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0.47%。公司2024全年加权平均ROE为6.28%,同比提升1.07pct。
加大信贷投放力度。2024年末浦发银行贷款同比增长7.45%,同比增速较2023年提升超过5pct。公司聚焦重点赛道、重点领域、重点区域,2024年信贷净增量超3700亿元,同比多增2567亿元,增量创历史新高。
净息差降幅收窄,走势优于可比同业。浦发银行2024全年净息差为1.42%,较2023全年下降10bp,同比少降15bp,降幅优于同期银行业和股份制同业平均降幅。净息差的趋稳主要来自负债端的贡献,公司优化存款结构、增加结算存款性存款留存,2024年负债成本率为2.20%,同比下降13bp。
进入资产质量改善的快速通道。公司坚持“控新降旧”并举,一方面加大不良清收处置力度,2024年实现不良资产现金清收378亿元,现金清收金额创历史新高;另一方面,持续加强对潜在增量风险的管控,2024年不良贷款生成率为1.16%。2024年公司实现不良率的逐季下降,不良率全年下降12bp至1.36%,较近年来高点下降接近1个百分点。2024年公司拨备覆盖率上升13.45pct达186.96%,为2015
年以来最高水平,风险抵补能力显著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浦发银行2024年在财务层面实现底部困境反转,增长动能有望持续增强。
资产投放方面,公司对公业务具有传统优势,所处区位经济动能强劲。公司自2023年四季度起加大资产投放力度,重塑资产负债表扩张动能,信贷资产投放动能的增强有望带动营收增速向上。
资产质量方面,公司存量不良接近出清,新生成不良维持低位,资产质量明显改善。随着信用成本边际改善,公司利润弹性有望释放。
净息差方面,随着资负两端结构和定价优化双管齐下,公司净息差走势有望优于可比同业。
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营收增速分别为3.0%、4.2%、5.4%,归母净利润增速为11.2%、5.3%、6.6%,维持“买入”评级。
诚信专业发现价值1
风险提示
资产质量反复;信贷投放可持续性不足;净息差下滑超预期。 |
2 | 华福证券 | 张宇,付思雨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度业绩快报点评:利润增速维持高水平 | 2025-01-17 |
浦发银行(600000)
投资要点:
浦发银行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利润增速维持高水平
浦发银行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利润增速保持在高水平。公司2024年全年营业收入增速为-1.55%,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0.92%。公司2024Q4单季营收增速回正,较2024Q3季度提升0.7pct至0.71%。公司2024全年归母净利润增速为23.3%,归母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30.47%,2024Q4单季增速为15.1%。公司2024全年加权平均ROE为6.28%,同比提升1.07pct。
风险指标逐季改善
浦发银行持续加大存量不良资产处置力度,风险压降成效显著。公司2024年资产质量指标逐季改善,2024年末不良率为1.36%,环比Q3末下降2bp;2024年末拨备覆盖率为187%,环比Q3末提升3.1pct。随着信用成本边际改善,公司利润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资产规模稳步扩张
浦发银行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进行核心管理层调整,新一届领导班子自2023年四季度起开始发力,重塑资产负债表扩张动能。公司2024年资产规模稳步扩张,2024年末资产规模同比增长5.1%。浦发银行发挥对公业务传统优势,发力“五大赛道”,2024Q3末,贷款同比增长9.01%,前三季度贷款新增约3474亿元,同比多增3265亿元。
股东增持彰显信心
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为上海国资委下属的上海国际集团,上海国际集团计划自2024年12月19日起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交易增持浦发银行A股普通股股份,并承诺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实施完成后5年内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充分显示了上海国资对浦发银行长期发展的信心和支持。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浦发银行2024年重塑增长动能,基本面明显改善。从公司自身经营看,浦发银行存量风险接近出清、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净息差精细化管控初见成效,增长动能有望显著抬升。从行业逻辑看,当前股份行的估值、仓位、业绩都处于底部阶段,风险在持续出清和缓释,利空因素消化较为彻底,且展望明年拥有较多的正向期权,包括经济、地产、消费等的潜在企稳复苏,我们建议关注股份行的投资机会。结合2024年度业绩快报,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1.5%、4.6%、5.5%(前值为0.0%、4.5%、5.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3.3%、8.3%、10.0%(前值为26.9%、9.0%、9.7%),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资产质量反复;信贷投放可持续性不足;业绩快报财务数据为初步核算的集团口径数据,未经会计师事务所审计,具体数据以公司2024年年度报告中披露的数据为准。 |
3 | 华福证券 | 张宇,郭其伟,付思雨 | 维持 | 买入 | 股东增持显信心,增长动能强劲 | 2024-12-20 |
浦发银行(600000)
投资要点:
浦发银行公告第一大股东增持股份及后续增持计划
基于对公司未来经营前景的信心,上海国际集团于2024年12月19日以集中竞价方式增持公司普通股7,575,474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0.03%。
上海国际集团是浦发银行第一大股东,首次增持后,上海国际集团及其一致行动人合并持有公司普通股股份比例由29.67%增加至29.70%。公司计划自2024年12月19日起的6个月内以集中竞价方式交易增持浦发银行A股普通股股份不低于4,700万股,不超过9,400万股(含首次增持),预计本次增持计划完成后,持股比例将提升0.16pct到0.32pct(含首次增持)至29.83%到29.99%。
浦发银行作为上海金融旗舰企业,上海国资对其经营发展给予了诸多支持。上海国际集团是上海国资委下属企业,本次增持的资金来源为国资经营公司自有资金。上海国际集团承诺在本次增持计划实施期间及实施完成后5年内不减持所持有的公司股份,充分显示了上海国资对浦发银行长期发展的信心和支持。
存量不良接近出清,业绩逐季改善
浦发银行自去年四季度开始进行核心管理层调整,目前董事长和行长均已落定,新领导班子组建完成。新一届领导班子自去年四季度起已经开始发力,加大资产投放力度,积极进行风险压降。
2024年以来,公司经营发展整体呈现企稳向好态势。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营收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25.9%,分别较上半年1.0pct、9.2pct,业绩逐季改善。
公司对公业务具有传统优势,所处区位经济动能强劲,公司也在持续加大资产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9月末,贷款同比增长9.01%,增速较6月末进一步提升2.2pct。前三季度贷款新增约3474亿元,同比多增3265亿元。
公司坚持“控新降旧”并举,存量不良接近出清。2024年9月末,公司不良率为1.38%,较6月末下降3bp;拨备覆盖率为184%,较6月末提升8.5pct。随着不良生成率持续下行,信用成本边际改善,利润弹性有望持续释放。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大股东的增持和长期坚定持有彰显了对浦发银行发展的信心。从公司自身经营看,浦发银行存量风险接近出清、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净息差精细化管控初见成效,增长动能有望显著抬升。从行业逻辑看,当前股份行的估值、仓位、业绩都处于底部阶段,风险在持续出清和缓释,利空因素消化较为彻底,且展望明年拥有较多的正向期权,包括经济、地产、消费等的潜在企稳复苏,我们建议关注股份行的投资机会。我们预测公司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0.01%、4.54%、5.45%,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85%、9.02%、9.73%,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资产质量反复;信贷投放可持续性不足;宏观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
4 | 华福证券 | 张宇,郭其伟,谢洁仪 | 维持 | 买入 | 2024三季报业绩点评:业绩显著改善,风险持续出清 | 2024-11-07 |
浦发银行(600000)
投资要点:
业绩进一步改善
截至2024年前三季度,营收增速、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2%、25.9%,分别较上半年变化1.0pct、9.2pct,业绩明显进一步改善。营收归因分析来看,贡献项包括:一是其他非息继续高增,二是中收降幅收窄。拖累项是净利息收入。利润归因分析来看,除了上述因素,还有其他非经常性损益项目、所得税形成贡献。
资产质量边际向好
公司坚持“控新降旧”并举,存量不良接近出清。从不良生成看,公司不良生成率、信贷成本较6月末有所改善。截至2024年9月末,不良率为1.38%,较6月末下降3bp;关注率为2.33%,较6月末小幅提升3bp;拨备覆盖率为184%,较6月末提升8.5pct。
信贷投放力度继续加大
公司对公业务具有传统优势,所处区位经济动能强劲,公司也在持续加大资产投放力度。截至2024年9月末,贷款同比增长9.01%,增速较6月末又进一步提升2.2pct。前三季度贷款新增约3474亿元,同比新增3265亿元。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结合三季报,预计2024-2026年营收增速分别为0.01%、4.54%、5.45%,与前值保持一致。由于信用成本显著改善,进而释放利润弹性,我们调整归母净利润增速分别为26.85%、9.02%、9.73%(前值2024-2026年为25.64%、7.94%、7.67%)。
考虑公司存量风险接近出清、信贷投放力度加大、净息差精细化管控初见成效,增长动能有望显著抬升,PB估值有望提高,维持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资产质量反复;信贷投放可持续性不足;净息差下滑超预期。 |
5 | 国信证券 | 王剑,陈俊良 | 维持 | 中性 | 2024年三季报点评:信贷结构优化,资产质量稳定 | 2024-10-31 |
浦发银行(600000)
核心观点
归母净利润向正常水平回归。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98亿元,同比下降2.2%,降幅较上半年小幅收窄1.1个百分点。其中,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前三季度实现归母净利润352亿元,同比增长25.9%,增速较上半年提高9.3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大幅下滑,今年以来归母净利润向此前的正常水平回归。
资产规模稳健增长,信贷结构优化。公司2024年三季度末总资产同比增长6.9%至9.42万亿元,增速小幅回升。其中存款同比增长5.2%至5.29万亿元,贷款总额同比增长9.0%至5.37万亿元。其中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互联网贷款及信用卡现金分期等业务在个人贷款中占比逐年下降,对高风险业务依存度持续降低。三季度末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8.87%,环比二季度末持平,较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
净息差环比小幅降低。公司披露的前三季度日均净息差1.46%,较上半年下降2bps,主要是因为受LPR调降影响,贷款平均收益率有所下行,同时存款长期化、定期化趋势仍在延续,付息率下降速率低于贷款端。
手续费净收入下降,投资收益增长较多。公司前三季度手续费净收入同比下降8.8%,与行业趋势一致。公司主动把握投资交易机遇,积极增厚投资收益,前三季度其他非息收入同比增长13.6%。
资产质量比较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公司三季度末关注类贷款占比2.33%,环比二季度末增加0.03个百分点,较年初持平;三季度末不良贷款率1.38%,环比二季度末下降0.03个百分点,较年初下降0.10个百分点。公司三季度末拨备覆盖率180%,环比二季度末提高5个百分点,较年初提高6个百分点。整体来看,公司资产质量比较稳定,风险抵补能力增强。
投资建议:随着存量风险压降,公司经营逐步向好,资产投放、非息收入增长等略好于此前预期,我们小幅上调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436/445/458亿元(上次预测值404/425/455亿元),同比增速18.8%/2.0%/3.0%;摊薄EPS为1.30/1.33/1.38元;当前股价对应的PE为7.7/7.5/7.2x,PB为0.46/0.44/0.42x,维持“中性”评级。 |
6 | 太平洋 | 夏芈卬,王子钦 | 维持 | 买入 | 浦发银行2024年中报点评:信贷量质齐升,资产质量持续夯实 | 2024-10-09 |
浦发银行(600000)
事件:浦发银行发布2024年中报,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882.48亿元,同比-3.27%,剔除上年同期出售上投摩根股权一次性因素影响后,同比+1.45%;实现归母净利润269.88亿元,同比+16.64%;ROE(加权)为4.17%,同比+0.44pct。截至24H1末,公司总资产9.25万亿元,较23年末+2.74%。
规模扩张稳步推进,信贷投放量质齐升。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贷款总额(不含应计利息)为5.31万亿元,较上年末+5.92%;其中对公贷款3.11万亿元,较上年末+9.49%,零售贷款1.85万亿元,较上年末-1.11%。信贷总量稳定增长的同时,质量亦实现有效提升。公司科技金融、供应链金融、跨境金融、制造业中长期贷款、绿色信贷等重点领域均实现两位数增长,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个人信贷结构继续优化,互联网贷款及信用卡现金分期等高风险业务占比持续下降。
净息差具备韧性。报告期内公司净息差为1.48%,同比-8bp,较上年末-4bp,母公司口径净息差较24Q1+2bp。资产端,新增贷款及重定价贷款利率降低带动资产收益率下降,报告期内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3.71%,同比-17bp。负债端,报告期内计息负债平均成本率2.29%,同比-6bp;其中客户存款平均成本率2.06%,同比-13bp,预计主要受存款利率下调和禁止手工补息等因素影响。
资产质量改善,信用成本下降有效支撑利润增长。报告期内公司坚持“控新降旧”并举,不良余额和不良率较24Q1实现双降。截至报告期末,公司不良率1.41%,较上年末-7bp,较24Q1-4bp;其中房地产业不良率明显改善,报告期末房地产业不良率为2.74%,同比-1.37%。公司持续强化风险压降,报告期内公司计提减值准备同比-59.29亿元,贷款年化信用成本率同比-25bp至0.93%,对利润实现有效反哺。
投资建议:公司核心管理层落定,经营战略稳步推进,资产质量改善将持续反哺利润增长,看好公司基本面困境反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为1710.03、1755.61、1846.73亿元,归母净利润为435.98、478.16、537.58亿元,每股净资产为25.74、27.29、29.18元,对应9月6日收盘价的PB估值为0.33、0.31、0.29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增速下行、利率超预期波动、资产质量大幅下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