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谢哲栋,许钧赫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半年报点评: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机器人新产线落地在即 | 2025-08-25 |
斯菱股份(301550)
投资要点
25H1营收同比+9%、归母净利润同比+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公司发布25年半年报,实现营收3.91亿元,同比+8.75%,归母净利润0.99亿元,同比+4.95%,扣非净利润0.95亿元,同比+9.48%。其中25Q2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0.41%,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比+11.05%,扣非净利润0.52亿元,同比+8.15%,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客户结构变化推动利润率上升:25H1公司实现毛利率34.82%,同比+1.94pct,归母净利率25.35%,同比-0.92pct,其中25Q2毛利率36.56%,同比+4.17pct,归母净利率26.94%,同比+2.78pct,主要系客户结构变化所致。分产品看,25H1制动系统/传统系统/动力类轴承分别实现营收3.14/0.50/0.21亿元,同比+13.54%/+13.47%/-27.71%,毛利率分别为34.86%/34.73%/31.52%,分别同比+3.46/-0.54/-4.25pct。分地区看,25H1海外/国内收入分别为2.72/1.20亿元,同比+14.61%/-2.58%,毛利率36.49%/31.02%,同比+3.03/-0.74pct。
全球化布局持续深入:公司与多家全球行业头部客户持续深度合作,订单稳定性较强,同时持续推进产能升级优化,目前拥有浙江新昌和泰国大城府两大生产基地共四个现代化厂区,25H1泰国工厂第三期投资建设顺利推进,为未来新增市场需求进行储备,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入。
积极布局机器人零部件、自动化新产线落地在即。公司依托已有的技术积淀和先发优势,聚焦谐波减速器并持续完善产品矩阵,核心设备已于2024年底陆续到位,25H1已经达到可以小批量生产的阶段。同时,公司第一条产线已投产工作并计划于25年投资第二条产线,预计年底达产。公司正积极推进机器人业务的技术储备与客户对接,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极。
利息收入减少带动期间费用率上升、现金流有所下降。公司25H1期间费用0.21亿元,同比+62%,期间费用率5.71%,同比+2.04pct,其中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81%/3.94%/4.96%/-5.00%,同比+0.34/-0.33/+0.58/+1.45pct,财务费用率上升系利息收入下降。25H1经营性现金流0.73亿元,同比-34.43%,其中Q2经营性现金流0.52亿元,同比-39.5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公司25-27年归母净利润为2.21/2.57/3.38亿元,同比+16%/+16%/+31%,对应现价PE分别为78x、67x、51x,机器人行业空间广阔,公司技术实力优秀,产能布局深入,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机器人业务不及预期等。 |
2 | 信达证券 | 邓健全,赵悦媛,丁泓婧 | | | 主业稳健增长,谐波打开第二增长极 | 2025-05-01 |
斯菱股份(301550)
事件:2025Q1单季度:1)实现营收1.96亿元,同比+19.78%,环比-10.13%;实现归母净利润0.46亿元,同比-1.2%,环比-12.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43亿元,同比+11.09%,环比+-16.97%。2)单季度毛利率33.08%,同比-0.39pct,环比-0.74pct。3)期间费用率为6.81%,同比+3.06pct,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1.44%、3.52%、4.86%、-3.02%,同比分别变动+0.01、+-0.92、+0.85、+3.11pct
点评:
主业稳健增长,募投产能即将释放有望增厚公司利润:公司主营业务是汽车轴承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产品应用于制动系统(占24年营收比重78.9%)、动力系统(6.6%)和传动系统(11.7%),覆盖型号6,000余种,可满足不同客户的订单需求。同时,公司预计年产629万套高端汽车轴承智能化建设项目将于2025年下半年逐步释放产能,后续将有助于公司扩大高端智能产品的收入,进一步丰富产品结构,提高公司整体生产经营能力,为公司争取主机市场打好基础。
多举措降低对美业务风险:24年公司对美收入敞口约30%,但我们认为关税对公司影响有限,原因在于:1)短期来看,鉴于公司产品在海外市场具有不可替代性,属于售后市场的刚性需求,且公司业务采取FOB模式,相关关税由客户承担,关税政策对业务影响相对有限;2)中长期视角,斯菱泰国工厂已成功取得美国海关颁发的原产地认证函(E-Ruling),目前产能可以满足北美市场大部分订单需求,且公司目前正在对泰国工厂第三期投资,拟购置土地和厂房,为未来新增市场的需求做准备。
谐波减速器业务完成投产,第二条产线规划中:公司于2023年完成组建专门的研发技术团队,谐波减速器的核心设备已于2024年底陆续到位,截至25年4月已经达到可以小批量生产的阶段,公司预计将于25H1投资第二条产线。我们认为与机器人零部件制造具有一定的协同性,部分研发技术及生产设备可共用,另一方面,公司将依据积累的市场和量产经验,具备技术优势与产业化优势。
风险因素:公司产能爬坡不及预期;国际贸易摩擦的风险;人形机器人产业化不及预期等。 |
3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谢哲栋,许钧赫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年报点评:业绩符合市场预期,机器人业务培育第二曲线 | 2025-04-24 |
斯菱股份(301550)
投资要点
营收同比+5%,归母净利润同比+27%,扣非净利润同比+23%。公司24年度实现营收7.74亿元,同比+4.91%;归母净利润1.90亿元,同比+26.91%;扣非归母净利润1.80亿元,同比+22.52%;24Q4营收2.18亿元,同环比+4.51%/+10.43%;归母净利润0.53亿元,同环比+23.86%/+25.62%;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环比+22.56%/+27.30%,主要系公司不断调整产品&客户结构。整体看,公司业绩符合市场预期。
车后市场稳健增长、持续加快全球产能布局。分产品看,公司24年制动系统类轴承/传动系统类轴承营收分别为6.11/0.91亿元,同比+7.7%/-4.4%,毛利率分别为31.19%/34.85%,同比+0.15/+2.15pct。公司目前已具备售后市场和主机配套市场能力,产品型号已达6000余种并成功研发并量产低能耗轴承、自锁式轮毂轴承等高性能新产品。全球布局方面,24年公司泰国工厂第二期投资完成,产能持续释放,同时第三期投资建设积极开展,为未来新增市场需求进行储备。此外,公司已建立北美本地服务能力,全球化布局进一步深入。
布局机器人零部件、产线投建规模化生产在即。2023年公司组建团队开始研发,24年成立事业部重点研发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产品方案具备比重轻、噪音低的优势,并已完成核心产品的研发和小批量试制,产品性能指标可达行业标准。同时,公司正积极推进自动化产线建设,完整产线投资超1亿元(部分设备与主业共用),24年完成了谐波减速器第一条生产线投产工作并预计25年可以实现规模化量产。
利息收入带动期间费用率大幅下降、经营现金流大幅增长。公司24年期间费用0.32亿元,期间费用率4.14%,同比-3.55pct,其中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同比+0.06/-0.23/-3.66/+0.28pct,财务费用率大幅下降系利息收入大幅提升。24年经营性净现金流2.15亿元,同比+77.11%,其中Q4经营性现金流0.63亿元,同比+18.56%。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维持25-26年公司归母净利润为2.2/2.6亿元,考虑到机器人业务放量,预计27年为3.4亿元,同比+16%/16%/31%,对应现价PE分别为50x、43x、32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机器人业务不及预期等。 |
4 | 东吴证券 | 曾朵红,谢哲栋,司鑫尧,许钧赫 | 首次 | 买入 | 轴承龙头掘金车后市场,谐波新锐扬帆人形蓝海 | 2025-03-11 |
斯菱股份(301550)
投资要点
海外车后市场先锋,深耕汽车轴承制造。公司成立于2004年,专注于汽车轴承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主要产品包括轮毂轴承单元、轮毂轴承、离合器、涨紧轮及惰轮轴承、圆锥轴承四大类,覆盖汽车制动系统、传动系统、动力系统以及工程机械、农机等非汽车领域。公司立足国内,先后于17年和19年完成对优联轴承和开源轴承两家主体的收购,并在19年投建泰国工厂且二期已建成投产,实现了产品线扩充&海外渠道及产能的大幅提升。20年海外市场收入占比超50%,海外市场成长空间大,我们预计公司24-26年营收CAGR约为28%。
车后市场空间广阔,北美强者恒强。全球千亿美元车后市场,轮毂和轮胎市场占比最高约占全市场收入的39%。北美车后市场以独立售后企业主导,收入占比约70%,形成了四大连锁维修厂商AutoZone、AdvancedAuto Parts、O’Reilly以及Genuine Parts(NAPA)“四足鼎立”的局面。公司海外持续优化客户结构,切入NAPA、辉门、Optimal、SKF等行业头部企业供应链,实现北美、欧洲、亚洲等境外主要售后市场销售渠道的全覆盖,2023年公司境外业务收入占比约69%,泰国第二期产能投放后,公司海外市场有望更上一层楼。
产品矩阵丰富完善,高端轴承增厚盈利弹性。公司产品矩阵完善,产品型号多达6000余种,覆盖全球主流车企,公司凭借柔性化生产,契合车后市场“小批量、多品种、快速反应”的特点,同时公司积极探索新能源车赛道,产品涵盖了国内外知名主机厂新能源车的主流车型,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持续提升,公司有望同时在主机厂、车后市场占据领先优势。公司扩充60万套智能重卡轮毂单元产能,利用高端轴承产品增厚盈利弹性,看好公司主业盈利能力持续提升。
布局机器人零部件业务,培育公司第二增长曲线。人形机器人产业快速发展,特斯拉Optimus量产在即,27年全球人形机器人有望突破100万台,旋转执行器是人形机器人中必不可少的核心零部件,公司24年成立机器人零部件事业部,重点研发谐波减速器等核心零部件,并计划投入1.17亿元建设谐波减速器、执行器模组等零部件的生产线,目前谐波减速器产线的设备正在安装调试,已完成了样机的定型生产。依托公司客户、泰国产能及北美渠道优势,轴承加工工艺与谐波形成协同效应,凭借产品可靠性及产能储备,有望实现海外大客户的突破。我们测算30年公司谐波减速器收入空间有可能突破20亿元,远期成长空间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聚焦汽车后市场,主业绑定海外大客户,国内新能源汽车用轴承开发顺利,积极布局机器人零部件业务,有望成为公司重要的第二增长极。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81/2.21/2.57亿元,同比+21%/22%/16%,现价对应PE分别为78/64/55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下行,汇率大幅波动,机器人业务不及预期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