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周鑫雨 | 维持 | 增持 | 2025年半年报点评:营收端保持稳健增长,收购德国SMS公司成长空间广阔 | 2025-09-03 |
恒而达(30094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5年半年报,2025H1实现营业收入3.2亿元,同比增长6.9%;实现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减少22.5%;2025Q2实现营业收入1.7亿元,同比增长11.5%,环比增长12.6%;实现归母净利润0.2亿元,同比减少14.8%,环比增长15.3%。
公司营收端保持稳健增长,受费用提升影响利润有所下滑。公司主营业务稳健发展,实现营业收入同比增长6.85%。受滚动功能部件业务市场开拓力度加大及对德国SMS战略并购等因素影响,公司期间费用阶段性上升,归母净利润同比下降22.5%。2025H1综合毛利率为29.5%,同比减少2.3pp;净利润率为13.5%,同比减少5.2pp。2025H1期间费用率为11.3%,同比增加1.6pp。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为2.6%/5.1%/2.9%/0.7%,分别同比+0.4/+1.1/-0.5/+0.6pp。2025H1金属切削工具销售收入2.6亿元,同比基本持平,其中模切工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3亿元,同比下降1.68%,产品毛利率稳中有升,全球市场占有率继续保持第一;锯切工具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2亿元,同比增长1.85%,毛利率同比下降0.6pp。2025H1智能数控装备销售收入1066万元,同比下降41.0%,主动收缩同质化竞争严重的品类业务规模,对接核心占略客户为其量身定制个性化金属加工方案,并以此为切入口带动公司智能数控装备和金属切削工具产品向航天军工、金属新材料、高端装备制造等行业重点企业渗透,实现“智能数控装备+金属切削工具”双向赋能。
滚动功能部件业务持续高增长,中高端占比提升。2025H1滚动功能部件销售收入4087万元,同比增长208.9%,其中直线导轨、滑块产品业务收入同比分别增长153.4%、236.8%;面向中高端下游用户的直线导轨副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758.3%,在滚动功能部件业务中的占比由上年同期的4.3%增长至11.9%。
收购德国SMS公司,助力公司智能数控装备业务转型腾飞。公司于2025年5月全资收购了全球领先螺纹磨床公司—德国SMS Maschinenbau GmbH,本次收购预计高起点推进公司滚珠丝杠副及行星滚柱丝杠副等滚动功能部件产品的研发及产业化,此外高水准推进SMS高精度螺纹磨床国产化工作,目前该项工作已完成核心产品技术图纸国产转化,技术交底、员工培训及国内供应链搭建等正在同步推进中。随着SMS高精度螺纹磨床国产化进程加速,公司智能数控装备业务必将跻身全球高端机床供应链,并优化产品结构和深化产业协同,持续提升业务综合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0.8、1.0、1.2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0%,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 |
2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周鑫雨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年报点评:金属切削工具稳健增长,新兴业务持续放量 | 2025-04-22 |
恒而达(30094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4年报,2024年实现营收5.85亿元,同比增长7.88%;实现归母净利润0.87亿元,同比增长0.03%。2024Q4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4亿元,同比增长6.04%;实现归母净利润0.08亿元,同比下降45.18%。
公司金属切削工具业务保持稳健,智能数控装备和滚动功能部件实现高增长。2024年金属切削工具销售收入4.95亿元,同比增长2.84%。其中模切工具销售收入2.68亿元,同比下降2.17%,主要因公司阶段性下调了重型模切工具产品售价,但受益于原材料价格下降,毛利率略有提升;轻型模切工具销售收入同比增长9.62%,毛利率提升5.15pp。锯切工具销售收入2.26亿元,同比增长9.48%,特别硬质合金双金属带锯条产品销售收入同比大幅增长36.93%。2024年智能数控装备销售收入3553万元,同比增长53.66%。滚动功能部件销售收入3491万元,同比增长59.96%,公司对标国际一线品牌,持续提升产品性能和市场渠道,推动直线导轨副产品在行业领先客户的装机验证工作。
公司营收结构持续改善。2024年公司综合毛利率为29.41%,同比降低0.45pp;净利率为14.90%,同比降低1.17pp。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13%,同比下降0.41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2.83%,同比提升0.67pp;管理费用率为4.50%,同比提升0.03pp;研发费用率为3.48%,同比降低1.36pp;财务费用率为0.32%,同比提升0.27pp。从收入结构来看,金属切削工具业务作为公司业绩的压舱石持续保持增长态势,新兴业务板块快速发展,2024年度金属切削工具业务收入在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中的占比已下降至87.53%,而智能数控装备和滚动功能部件业务占比分别达到6.29%和6.18%。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1.2、1.4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17%,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 |
3 | 华福证券 | 俞能飞,师浩云 | 首次 | 买入 | 金属切削工具细分龙头,布局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再出发 | 2024-12-31 |
恒而达(300946)
投资要点:
恒而达:深耕金属切削工具领域30载,布局滚动功能部件产品再出发。
公司基于多年对金属材料与热处理的研究积累,主要从事金属切削工具、智能数控装备及滚动功能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其中金属切削工具产品有模切工具、锯切工具等,智能数控装备产品有CNC全自动圆锯机、高速数控带锯床、柔性材料智能裁切机、CNC加工中心等,滚动功能部件目前主要为滚珠直线导轨副和滚柱直线导轨副产品。模切工具与锯切工具为公司主要收入来源,模切工具为公司第一大收入来源。2017-2023年,公司营业总收入由3.12亿元提升至5.42亿元,复合增长率9.64%;公司归母净利润由0.61亿元提升至0.87亿元,复合增长率为6.13%,公司经营稳健。
公司已形成切削工具与智能装备一体化产品矩阵
公司基于材料、技术、工艺、装备、渠道的共源性,对金属切削工具进行产品系列化,开发了模切工具、锯切工具和裁切工具。公司基于在自动化专用装备制造领域的长期技术积累,开发了智能数控装备,可与金属切削工具产品配套使用。公司现已形成模切、锯切等金属切削工具产品系列化及配套数控装备一体化产品矩阵。
积极布局滚动功能部件产品,部分产品已实现批量出货
直线导轨副产品作为公司进军滚动功能部件领域的先手,公司进一步加大滚动功能部件业务研发投入强度,先后完成两大系列近80个型号直线导轨副产品的研发工作,其中滚珠型直线导轨副已经实现小规模量产并向市场供货,滚柱型直线导轨副产品已进入小批量试产阶段,产品的营销网络初步建立。随着公司直线导轨副产品产能逐步扩大、生产工艺持续优化及人机效率、产品性能不断提升,直线导轨副产品的毛利率也得到了较大改善。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
采取泰嘉股份、秦川机床、浙海德曼、贝斯特、五洲新春为可比公司,可比公司2024-2026年去掉最高值与最低值后的平均PE为67.8、39.9、30.9。我们预计恒而达2024-2026年,对应EPS分别为0.82元、0.90元、1.01元,对应PE为34.3、31.0、27.8,2024与2025年低于可比公司平均PE,估值具备性价比,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市场需求波动风险,主要原材料供应波动的风险,投资项目不达预期的风险,新产品推广不及预期的风险。 |
4 | 西南证券 | 邰桂龙,周鑫雨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三季报点评:Q3业绩稳健增长,智能数控装备和滚动功能部件逐步放量 | 2024-11-04 |
恒而达(30094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公布2024三季报,2024Q1-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41亿元,同比增长8.50%;实现归母净利润0.79亿元,同比增长9.53%。2024Q3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2亿元,同比增长6.21%;实现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增长12.86%。
公司金属切削工具业务保持稳健,智能数控装备和滚动功能部件实现高增长。2024年以来,公司主要下游箱包鞋服等轻工业保持平稳发展,公司的核心产品模切工具和锯切工具保持市场优势地位,实现稳健增长;公司的新业务智能数控装备和滚动功能部件不断突破,处于快速成长期。此外,公司大力开拓海外市场,2024Q1-Q3境外销售收入同比增长较快。
公司盈利能力提升。2024Q1-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1.35%,同比提升2.11pp,净利率为17.94%,同比提升0.22pp。2024Q3公司综合毛利率为30.48%,同比提升1.55pp;净利润率为16.37%,同比提升0.92pp。2024Q3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1.30%,同比提升1.14pp,其中销售费用率为3.03%,同比提升0.86pp;管理费用率为4.24%,同比下降0.11pp;研发费用率为3.29%,同比下降0.60pp;财务费用率为0.75%,同比提升0.99pp。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1、1.3、1.6亿元,未来三年归母净利润复合增长率为22%,维持“持有”评级。
风险提示:宏观经济波动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新产品开发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