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鑫证券 | 吕卓阳,何鹏程 | 首次 | 买入 | 公司动态研究报告:消费电子平台型公司,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打造第二增长曲线 | 2025-06-18 |
蓝思科技(300433)
投资要点
公司业绩双增,产业链垂直整合彰显优势
2024年,公司实现总营业收入698.97亿元,同比增长28.27%;实现归母净利润36.24亿元,同比增长19.94%。公司业绩提升主要原因系公司的产业链垂直整合战略开始发挥成效,组装业务快速增长。
iphone17Air极致轻薄5.5mm,玻璃材料解决方案供应商有望受益
根据目前公开的信息,iPhone17系列将推出四款机型包括标准版、Air、Pro以及Max。其中,Air主打极致轻薄设计,机身厚度仅5.5mm~5.65mm,成为目前最薄的iPhone机型。该机采用7000系铝合金中框,后置单摄采用创新的"长条跑道"式设计。iPhone17Pro注重影像性能的提升,采用全新的"横向大矩阵"摄像头模组设计,配备4800万像素主摄和长焦镜头,支持5倍光学变焦。其搭载的1/1.3英寸大底传感器和GP玻塑混合镜头,将大幅提升低光拍摄能力。预计Pro和Max两款机型将采用玻璃+金属拼接的设计。蓝思科技在玻璃、陶瓷、蓝宝石、金属等外观件、结构件和功能模组领域稳居领先地位。在当下手机轻量化的趋势之下,公司能够提供高、中、低端手机背板的玻璃、玻纤等多种轻量材料解决方案,具备轻质铝合金、高端钛金属材料的大批量生产能力。在消费电子领域,公司与苹果、华为、小米、OPPO、vivo等客户均有合作。我们认为公司的玻璃盖板产品有望导入下游大厂新品。
人形机器人产业爆发,公司前瞻布局有望成为具身智能核心制造平台
随着AI大模型、运动控制、多模态感知等技术的快速演进,人形机器人正从单一功能向通用化、智能化方向发展。智元机器人、特斯拉和优必选凭借各自的技术优势,成为推动行业发展的代表性企业。智元机器人以高自由度和低成本量产能力抢占市场先机,远征A1机器人全身49个自由度,运动能力领先;特斯拉Optimus复用自动驾驶技术,通过仿真训练实现类人步态,目标以规模化量产降低成本,未来计划登陆火星;优必选深耕工业领域,凭借群体智能和模块化设计,在汽车制造等场景率先实现商业化突破。灵巧手作为人形机器人的核心执行部件,其技术水平直接决定了机器人的操作能力与应用范围。当前市面上灵巧手采用6-42个自由度的仿生设计。以特斯拉Optimus Gen2为例,产品配备了22自由度的灵巧手,具备进行精密操作的能力。蓝思科技自2016年起布局智能机器人领域,从工业机器人拓展至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公司已成功开发出关节模组、灵巧手、躯干壳体等关键结构件,并与智元机器人联合推出的全球首款全栈开源机器人"灵犀X1"。未来,公司将依托于工业机器人和整机组装领域的积累,导入更多自由模组和结构件,推动人形机器人向家庭服务、医疗养老等场景延伸。我们认为公司未来有望成为中国最大的具身智能硬件核心制造平台之一。
苹果将推出首款折叠屏手机,公司UTG产品有望切入供应链
苹果首款折叠屏手机预计将于2026年下半年正式发布,这将是iPhone产品线的一次重大革新。这款折叠屏iPhone将采用横向"书本式"设计,展开后内屏尺寸达7.76英寸,接近iPad mini的显示面积,而外屏则保持5.49英寸的紧凑尺寸。在折叠屏技术方面,预计将采用UTG超薄玻璃OLED面板,力求实现"零折痕"的视觉体验。蓝思科技提前布局UTG和CPI等折叠屏核心技术,已为国内大客户批量供应UTG和CPI屏。同时,公司是北美大客户外观件和结构件的核心供应商,并且正在积极配合客户进行折叠屏相关产品的验证,目前整体进度符合预期。我们认为公司有望凭借领先的折叠屏技术以及提供玻璃盖板和组装等业务积攒下的口碑进入北美大客户的折叠屏手机供应链。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907.89、1443.36、1863.67亿元,EPS分别为0.96、1.52、1.99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3.1、14.5、11.1倍,我们认为蓝思科技作为消费电子领域平台型企业,有望持续受益于下游手机、PC等产品的迭代。同时,公司战略布局人形机器人赛道,打开新的增长空间,首次覆盖,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UTG产品导入不及预期,人形机器人商业化进度不及预期,下游客户手机出货量不及预期。 |
2 | 信达证券 | 莫文宇 | 维持 | 买入 | 蓝思科技2025年第一季度报告点评:多元姿态迈入AI时代,业绩增长动能强劲 | 2025-04-27 |
蓝思科技(300433)
事件:4月17日,蓝思科技发布2025年一季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70.63亿元,yoy+10.10%;归母净利润达4.29亿元,yoy+38.71%;扣非归母净利润达3.78亿元,yoy+60.99%。报告期内公司销售毛利率/销售净利率分别达12.80%/2.66%,分别yoy+0.28pct/0.62pct。点评
多元发展趋势良好,业绩增长动能强劲。据IDC数据,2025Q1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同比增长1.5%。苹果、小米分别yoy+10.0%、+2.5%。其中,由于积极有力的消费刺激政策,中国市场尤为亮眼。2025年第一季度中国智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增长3.3%。得益于消费电子行业较高景气度,尤其是苹果、小米等公司核心客户的持续增长,公司延续了去年以来的增长势头,2025年年度第一季度业绩大幅增长。目前,公司多元化趋势良好,手机、电脑、可穿戴、汽车、机器人等业务体系完备。展望未来,中国的消费补贴仍有望在中期持续且力度或加大,AI发展或重新定义消费电子终端,并有望拉动自动驾驶、机器人等核心赛道成长。公司技术底蕴深厚,与核心客户合作紧密,叠加今明年苹果公司创新高潮,公司或迈入高速发展阶段。
资本结构持续优化,研发力度不断加大。截至2025Q1,公司资本结构进一步优化,资产负债率达37.69%,下降到近年的新低。公司在第一季度加大了研发力度,研发费用达7.91亿元,同比增加37.6%,研发费用率同比+0.9pct达4.6%。合同负债方面,2025Q1达1913万,yoy+36.55%。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5E/2026E/2027E营业收入分别为921.79/1123.13/1320.23亿元,yoy+32%/+22%/+18%;归母净利润分别为52.51/69.13/86.51亿元,yoy+45%/+32%/+25%。公司系AI端侧核心个股,我们看好公司在该领域的发展前景,维持对公司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AI发展不及预期风险;宏观经济波动风险;短期股价波动风险。 |
3 | 浦银国际证券 | 沈岱,马智焱,黄佳琦 | 维持 | 买入 | 一季度利润稳定增长,奠定2025年成长基调 | 2025-04-23 |
蓝思科技(300433)
调整蓝思科技2025年、2026年盈利预测,并下调目标价至人民币24.7元,潜在升幅22.1%,维持“买入”评级。
重申蓝思科技的“买入”评级:我们维持此前对于蓝思科技的基本判断,即未来三个季度,公司有望延续今年一季度的强劲增长。1)今年下半年大客户新机型结构件、外观件等改款将带动蓝思相关业务向上受益。2)国内安卓客户在组装、新能源车以及IoT等业务及产品的增长会在今明两年为蓝思带来高速成长。3)机器人、AI眼镜、PC组装、汽车部件等业务都将取得收获,并打开长期增长天花板。蓝思目前对应市盈率为19.9x,估值具备吸引力。
一季度利润稳步增长:蓝思科技一季度收入达到人民币171亿元,同比增长10%,环比下降28%,主要受到大客户的新机型以及安卓客户组装等业务拉动。毛利率为12.8%,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环比下降0.9个百分点。公司费用率为9.4%,同比增长0.3个百分点,环比增长1.6个百分点,主要受到新客户新产品新项目等带来的研发费用增长影响。蓝思一季度净利润为4.3亿元,同比增长39%,环比下降66%,同比增长强劲。根据公司业绩及展望,我们调整对于2025-2027年的盈利预测。
业绩会要点及展望:1)就美关税问题,目前公司受到的可能影响较小。因为公司直接出口到美国的产品占比较小,并且通过越南、墨西哥、泰国等海外产能布局全球化。2)当前大客户的订单保持稳定。一季度的新机型有望改善金属业务利润表现。5月份将进入新机型的量产准备。3)公司的超薄夹胶玻璃正配合汽车客户做开发和认证,今明两年有望放量。
估值:我们采用分部加总估值法对蓝思进行估值。分别给予蓝思2025年智能手机与电脑类、新能源汽车及智能座舱、智能头显与智能穿戴类23.0x、28.0x、28.0x市盈率,得到人民币24.7元的目标价,潜在升幅22.1%。
投资风险:智能手机等消费电子产品需求恢复不如预期,增长较为乏力。国内外新能源汽车销量增长乏力。行业竞争再次加剧,公司利润率承压,复苏慢于预期。公司主要业务份额提升弱于预期。公司多元化业务投入增加,费用增加较快,拖累业绩表现。 |
4 | 财信证券 | 何晨,汪颜雯 | 维持 | 增持 | 盈利能力同比高增,构建多维业绩增长矩阵2025年一季报点评 | 2025-04-22 |
蓝思科技(300433)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盈利能力同比高增。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70.63亿元,同比增长10.10%;实现归母净利润4.29亿元,同比增长38.71%;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3.78亿元,同比增长60.99%;实现毛利率12.80%,同比+0.28pct;实现净利率2.66%,同比+0.62pct。
公司深入降本增效,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分别为0.87%/3.86%/4.64%/-0.43%,同比分别变动-0.15/-0.45/0.93/-0.68pct。公司2025年一季度研发费用达到7.91亿元,同比增长37.73%,公司不断加大针对新兴领域的前沿研发,提前储备核心新技术。
拥抱AI升级产业趋势,构建多维业绩增长矩阵。公司凭借在玻璃、金属、蓝宝石、陶瓷等原材料领域,触控、显示、指纹识别等模组领域以及整机组装领域具有的领先地位和技术积累,推动产业链垂直整合。同时,公司不断加强新领域、新业务开拓,紧抓人形机器人、AI眼镜/XR头显、智慧零售终端等新兴市场的发展机遇,积极拥抱智能终端产品向AI升级的产业趋势,通过纵向深化技术协同、横向开拓应用场景,进一步丰富产品组合,提升公司业务发展潜力。
客户结构更加均衡,回购彰显公司发展信心。2024年,公司外销占比为总营收的58.63%,较2023年同比-8.92pct,客户结构均衡化程度不断提升,面对关税扰动不确定性,公司业务发展更具韧性。2025年4月8日,公司发布公告称,公司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本次回购金额不低于人民币5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10亿元(含),回购价格上限为35元/股,彰显了公司对于未来发展的信心。
盈利预测及估值:公司积极把握AI升级浪潮,打造多元业绩增长极,客户结构均衡化程度不断提升。我们维持公司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营收901.29/1,105.66/1,276.66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50.69/64.51/73.71亿元,对应EPS为1.02/1.29/1.48元,对应当前价格的PE为19.53/15.35/13.43倍,给予“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客户集中风险;地缘政治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下游市场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5 | 天风证券 | 潘暕,包恒星 | 维持 | 买入 | 25Q1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改善 | 2025-04-21 |
蓝思科技(300433)
事件:公司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实现营业收入170.63亿,yoy+10.10%,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29亿,yoy+38.71%。
点评:25Q1收入稳健增长,盈利能力同比改善。25Q1实现营业收入170.63亿,yoy+10.10%,主要得益于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的增加。毛利率为12.8%,yoy+0.28pct。研发费用为7.91亿元,yoy+37.73%,反映了公司在新项目、新产品和新领域的研发投入加大。财务费用由正转负,主要由于汇兑收益增加。其他收益减少42.69%,主要因为政府补助减少。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29亿,yoy+38.71%。盈利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收入增加、成本控制得当以及汇兑收益增加。
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业务在关税冲击下的韧性和成长潜力:
关税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天然规避关税波动风险。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
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全球拥有9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从战略上拓宽全球业务版图,使自身的制造能力与全球市场动态相契合,满足国际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需求,可以有效抵御地缘风险;
内销收入占比提升,客户结构更加分散均衡:2024年公司内销收入为289亿元,同比增长64%,内销营收占比已达42%,整体客户结构更加均衡;
组装业务放量,电子系统级厂商能力增强卡位高增长赛道潜力:我们认为伴随着23年公司组装业务开始成长放量+24年合作支付宝拓展新零售业务+25年开年机器人+AI眼镜业务捷报频传,公司成长逻辑从结构件厂商向电子系统级厂商升级,未来公司将紧抓智能手机、AIPC、新能源、人形机器人、支付终端、智能家电等新机遇,看好公司成长范式转变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增长提速。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5/26/27年55/72/90亿归母净利润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创新不及预期、新能源车价格压力影响供应商盈利能力、下游产品推出节奏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客户集中度高风险 |
6 | 天风证券 | 潘暕,包恒星 | 维持 | 买入 | 回购彰显信心,看好关税冲击下业务韧性 | 2025-04-08 |
蓝思科技(300433)
事件:公司发布公告拟使用自有资金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回购公司部分已发行的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份,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计划。本次回购金额为5-10亿,回购价格上限为35元/股。
点评:回购彰显信心。我们持续看好公司业务在关税冲击下的韧性和成长潜力:
①关税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大部分出口通过国内保税区完成,天然规避关税波动风险。针对海外组装厂的零部件供应,公司与海外客户交易采用离岸价或向客户收取运费交货到指定目的地,由进口方客户承担关税缴纳
②全球化的产能布局:全球拥有9个研发和生产基地,包括位于越南、泰国、墨西哥的生产基地及多个国际办公驻点,从战略上拓宽全球业务版图,使自身的制造能力与全球市场动态相契合,满足国际客户在全球范围内的供应链需求,可以有效抵御地缘风险;
③内销收入占比提升,客户结构更加分散均衡:2024年公司内销收入为289亿元,同比增长64%,内销营收占比已达42%,整体客户结构更加均衡;
④组装业务放量,电子系统级厂商能力增强卡位高增长赛道潜力:我们认为伴随着23年公司组装业务开始成长放量+24年合作支付宝拓展新零售业务+25年开年机器人+AI眼镜业务捷报频传,公司成长逻辑从结构件厂商向电子系统级厂商升级,未来公司将紧抓智能手机、AI PC、新能源、人形机器人、支付终端、智能家电等新机遇,看好公司成长范式转变打开长期成长空间,增长提速。
公司积极卡位AI眼镜+机器人+折叠屏高增长赛道,长期空间广阔增长动能充足:
① AI眼镜:①深度战略合作实现全链条覆盖:公司作为RokidAI眼镜全系产品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线实现全链条覆盖;②垂直整合能力突出加速产品性能优化:构建从光学模组研发到整机组装的垂直整合能力,推动轻量化、低功耗显示技术突破,实现产品向“无感佩戴”演进;③深耕核心技术提升产品竞争力:在光波导和光学引擎领域深耕多年,已配合国际大客户完成多代智能眼镜核心组件研发,并在光波导材料、微纳结构加工等关键技术路线上取得突破。
②机器人:①卡位关节电机、域控制器等核心零部件:蓝思科技深度参与了灵犀X1机器人的关节模组、DCU控制器、OmniPicker(夹爪)等核心部件的生产组装与测试控制;②垂直整合优势突出有望成为机器人一站式服务商:蓝思科技凭借在新材料研发、结构件制造、触控与指纹模组、显示模组以及精密组装与数据测试等方面的综合优势,通过智能感知、智能分析和智能决策等软件交互,打造AI驱动的智能化装备与系统,能够为机器人产业提供从设计到量产的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务;③产品矩阵扩充动能充足: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目前公司已与国内外头部人形机器人公司建立合作,专门团队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灵巧手、躯干、头部壳体及面罩等结构件、模组。在工业机器人领域,蓝思科技已自主研发和量产应用六轴机器人、AOI视觉检测机器人、无人搬运机器人、智能复合机器人等工业机器人。
③折叠屏:安卓折叠屏持续渗透,苹果积极布局折叠屏技术后续有望带动行业市场空间扩容,公司在折叠屏赛道持续布局新材料、新技术,包括UTG、CPI等核心技术,有望积极受益于折叠屏产品创新。
投资建议:维持公司25/26年55/72亿归母净利润预期,新增27年90亿归母净利润预期,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消费电子需求不及预期、消费电子创新不及预期、新能源车价格压力影响供应商盈利能力、下游产品推出节奏不及预期、地缘政治风险&客户集中度高风险 |
7 | 中银证券 | 苏凌瑶,周世辉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营收/归母净利润较快增长,零整协同+多轮驱动战略展望佳 | 2025-04-07 |
蓝思科技(300433)
公司发布2024年年报,营收/归母净利润均实现较快增长。公司产业链垂直整合取得有效成果,在“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的多轮驱动战略指引下,新增长点多。我们认为公司经营展望佳,维持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2024年营收较快增长,毛利率微降,主因组装业务快速增长。2024年公司营收699.0亿元,同比增长28.3%;归母净利润36.2亿元,同比增长20.0%;扣非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增长46.3%毛利率15.9%,同比降低0.7个百分点;净利率5.3%,同比降低0.3个百分点。单四季度营收236.7亿元,同比增长14.4%;归母净利润12.5亿元,同比下降8.7%;扣非归母净利润11.9亿元,同比增长47.0%;毛利率13.7%,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净利率5.4%,同比下降1.3个百分点。公司2024年营收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垂直整合战略发挥成效,组装业务同比快速增长,并导入了更多自有外观件、结构件和功能模组。同时,公司降本增效效果显著,管理/销售/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下降0.63/0.23/0.52个百分点。
各项主要业务均实现了稳步增长。分业务看,智能手机与电脑类业务营收577.5亿元,同比增长28.6%,毛利率15.1%,同比降低0.5个百分点,主要在整机组装业务导入了新品类和新项目,以组装业务为主的湘潭蓝思营收增幅达97.4%;智能汽车与座舱类业务营收59.3亿元,同比增长18.7%,毛利率10.2%,同比下降5.3个百分点,因中控模组、仪表面板、智能B柱与C柱、充电桩等较快增长;智能头显与穿戴类业务营收34.9亿元,同比增长12.4%,毛利率19.8%,同比提升4.6个百分点,因公司的外观件、结构件在多款高端AI眼镜和头显上实现应用;其他智能终端业务营收14.1亿元,同比增长754.2%,毛利率19.8%,同比提升8.3个百分点,主要因公司的整机开发、精密制造、自动化整机组装能力优势,在短期内为客户实现从构想到大规模量产。
纵向看,产业链垂直整合取得有效成果,公司竞争优势得到强化。消费电子方面,整机组装领域获得较大进展,带动湘潭蓝思的营收同比增长近翻倍;人形机器人方面,公司可以为客户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务,同时配合客户开发或自研各类零部件和模组,持续导入自有零部件和模组,提升单机价值量;AI/AR眼镜方面,蓝思科技是Rokid眼镜的整机组装合作伙伴,从镜架、镜片功能模组到全自动组装全链条覆盖,同时公司在智能眼镜核心组件,如光波导材料、微纳加工等关键技术路线取得突破,纳米微晶玻璃等技术能有效加强AI眼镜的效果。未来公司组装业务规模有望持续增长,带动公司玻璃、金属结构件与模组的自采率提升,全产业链进一步垂直整合可期。
横向看,“消费电子+智能汽车+人形机器人”的多轮驱动战略指引下,公司新增长点多。在智能眼镜领域,公司与全球AI眼镜企业Rokid达成战略合作,公司提供全链条零部件制造和整机组装服务;同时公司与Rokid战略协同从业务合作拓展至股权投资、合作基金等股权层面,为AI眼镜的加速发展做好布局;在折叠屏领域,公司已掌握上下折、左右折、多折的UTG和CPI核心制造工艺,具备保护膜及贴合、铰链、钛铝合金中框及玻璃背板等组合贴装能力,已应用在国内重要安卓客户的量产机型;在人形机器人领域,公司已与国内头部机器人公司合作,为多家人形机器人公司提供一站式垂直整合服务,公司组建专门团队研发人形机器人关节、灵巧手、躯干、头部壳体及面罩等结构件、模组。2025年1月21日,蓝思科技成功批量交付灵犀X1人形机器人相关产品。
估值
因公司消费电子组装业务增长速度略超此前预期、但毛利率略低于预期,我们小幅调整公司盈利预测;同时考虑美国的新关税政策,带来不确定性,对公司的影响暂时较难评估。综合考虑,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50.46/63.32/70.81亿元,对应每股收益1.01/1.27/1.42元,对应市盈率22.3/17.8/15.9倍。维持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汇率波动的风险、管理融合的风险、宏观经济波动的风险、客户相对集中风险、关税政策带动供应链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