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群益证券 | 王睿哲 | 调高 | 增持 | 集中计提减值业绩基本触底,AI生态建设版图逐步形成 | 2025-02-14 |
迪安诊断(300244)
结论与建议:
集中计提减值,业绩基本触底:公司发布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亏损2.7亿元至3.7亿元,扣非后亏损3亿元至4亿元。主要是公司对部分应收账款计提信誉减值损失4.5亿至5亿元,并且对于部分子公司计提商誉减值准备3.5亿元至4.2亿元。而回看公司业务,行业在新冠疫情后产能逐步出清、医疗反腐影响以及DRG/DIP推广后,边际影响已经趋弱,集中减值后公司业绩估计已基本触底。
AI赋能诊断治疗,公司AI生态建设版图逐步形成:公司目前已搭建了基于自有算力及云算力资源(华为、阿里)的算力平台,并结合自身医检数据资源,构建数据底座,通过利用通义千问及DeepSeek,在以下几个场景进行AI赋能:(1)将AI产品作为辅助诊断与原有的检测产品相结合,提供给医院或客户;(2)独立或与客户合作开发基于AI模型的辅助诊断或伴随治疗的软件产品进行推广;(3)通过AI助力实验室自动化,并形成产品推广到迪安的实验室以及合作实验室中;(4)依托X-MedExplorer临床科研大数据平台,向医疗机构提供AI和大数据服务。2024年,公司子公司医策科技与湖北70余家医院签约,当地病理AI市占率约70%,自有实验室已提供300万分以上AI病例诊断报告。在治疗领域,已与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血液科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建慢性白血病药物治疗的停药预测模型,预测是否可以停药或减量服药。目前该模型已逐步推广到武汉多家医联体医院。此外,公司2024年公司与华为云正式签署AI健康管理合作协议,基于盘古大模型,共同开发基于健康管理领域的垂类模型。我们看好AI赋能的建设与发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净利分别为-3.4亿元、6.5亿元、7.2亿元,2026年YOY+11%,EPS分别为-0.55元、1.03元、1.15元,2025/2026年PE分别为15倍、13倍,考虑到AI赋能,上调至“买进”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坏账减值,商誉减值 |
2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陈珈蔚 | 维持 | 买入 | 现金流改善,ICL出海打开新局面 | 2024-10-31 |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58亿元,同比-10.1%;实现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75.4%;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72.2%。
点评:
业绩略承压,行业环境仍较为复杂
单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0.40亿元,同比-11.89%;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23.81%;实现扣非净利润0.59亿元,同比-60.76%。
从盈利能力看,24Q1~Q3公司销售毛利率28.05%,同比-4.76pct;销售净利率3.27%,同比-4.42pct;销售费用率9.47%,同比+0.85pct;管理费用率5.91%,同比-0.41pct;研发费用率2.43%,同比-0.68pct。公司单三季度收入以及今年前三季度毛净利率略有承压,我们认为主要系去年同期基数较高、DRG/DIP政策全国推广、反腐常态化等多重因素的影响对业务造成的扰动。
现金流表现初步改善,应收风险持续降低
截至24Q3末,公司经营活动现金流量净额5400万,环比24H1实现扭亏(2024中报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9亿元)。后续随着公司精细化运营管理的深化、应收回款的加快,公司现金流状况有望持续向好。
坚持精细化运营与精准中心建设,海外业务打开新空间拆分业务结构,24Q3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55亿元,其中ICL业务实现收入10.48亿元。24Q3公司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9.12亿元;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0.86亿元。
公司坚持拓展精准中心业务,第三季度新增4家精准中心,累计84家,已有52家实现当年盈利,经营管理实力持续夯实。
公司持续探索海外业务的发展空间,报告期内公司越南检验实验室正式开业运营,海外第二业务增长曲线开启。
投资建议
公司是第三方检测领域领军企业,诊断服务+诊断产品共同发展。考虑行业竞争加剧、回款进度或将变慢、ICL业务恢复增速不及预期,我们适度下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26.70/133.22/142.51亿元(前值126.70/134.24/143.74亿元),同比-5.5%/+5.1%/+7.0%(前值-5.5%/+6.0%/+7.1%);将实现归母净利润3.27/6.13/8.10亿元(前值4.31/6.85/7.86亿元),同比+6.5%/87.3%/32.0%(前值+40.2%/58.9%/14.8%),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
3 | 中国银河 | 程培,孟熙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三季报业绩点评:医检业务持续承压,精益管理助益未来成长 | 2024-10-25 |
迪安诊断(300244)
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92.58亿元(-10.05%),归母净利润1.31亿元(-75.35%),扣非净利润1.34亿元(-72.18%),经营性现金流0.54亿元(-85.22%)。2024Q3实现营业收入30.40亿元(-11.89%),归母净利润0.59亿元(-23.81%),扣非净利润0.59亿元(-60.76%)。
医检业务持续承压,减值计提影响表观业绩。2024Q3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55亿元,其中ICL业务实现收入10.48亿元,预计院端检验量及外送意愿仍受到行业整顿、DRG快速推进、行业竞争等因素带来的持续性影响;此外,公司渠道产品实现收入19.12亿元,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0.86亿元。2024Q3公司产生信用减值损失约1.0亿元,对表观利润产生较大负面影响,预计主要是部分账款账龄延长引起整体减值计提比例提升所致,随着应收账款回款力度加大,未来公司现金流表现有望进一步改善,信用减值计提对表观业绩的影响亦或将逐季钝化。
核心战略业务稳步推进,精益管理助益未来成长。公司持续深化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学科建设、集团级客户开拓等战略业务,其中Q3新增4家精准中心,累计84家,已有52家实现当年盈利,2024Q3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7.8%。此外,公司加快国际化探索步伐,越南检验实验室正式开业运营,为拓展海外增量业务提供新抓手。在提升数智化实验室流程效率方面,公司通过AI手段驱动检测愈发高效与精准化,例如irisLIMS第四代产品,能够使病原体检测的宏基因报告效率提升10倍,染色体自动所识别及结果判读模型识别率达到99%。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国布局完善、运营效率持续增高、特检占比持续提升,核心业务有望长期稳健成长。基于年初以来院端检验量恢复不及预期、行业格局有待进一步出清,以及公司应收账款回款进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我们进一步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3.09/6.12/8.61亿元,同比+0.53%、+98.01%、+40.69%,EPS分别为0.49/0.98/1.38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26/13/9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新产品上市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降价幅度超预期的风险、海外市场推广效果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
4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谢木青,于佳喜 | 维持 | 买入 | ICL基本面底部确立,盈利能力、经营性现金流有望持续改善 | 2024-10-25 |
迪安诊断(300244)
报告摘要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58亿元,同比下降10.1%;归母净利润1.31亿元,同比下降75.4%;扣非归母净利润1.34亿元,同比下降72.2%。
分季度来看:公司2024年单三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0.40亿元,同比下降11.9%,环比下降6.3%;实现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23.8%,环比增长21.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9亿元,同比下降60.8%,环比增长13.8%。受到同期新冠基数、医疗反腐、DRG/DIP推广等因素影响,公司单季度收入同比有所下滑,伴随价格战趋稳、外部环境政策的逐渐改善,我们预计行业基本面基本触底,未来有望边际向好,利润端受应收账款减值计提、资产处置等因素影响,表观继续承压。
医疗整顿、收费调整、市场竞争、减值计提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利润水平。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9.47%,同比提升0.85pp,管理费用率5.91%,同比下降0.41pp,财务费用率1.64%,同比下降0.01pp,研发费用率2.43%,同比下降0.68pp,各项费用率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8.05%,同比下降4.76pp,2024年前三季度净利率3.27%,同比下降4.42pp,公司盈利能力的变化,主要与多重外部因素,以及此前新冠相关的资产处理有关,我们预计伴随公司常规业务的逐步恢复,公司盈利能力有望企稳回升。
经营性现金流改善明显,应收回款持续顺利。2024年单三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3.33亿元,环比2024Q2显著提升(2024Q2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0.12亿元)。公司持续紧抓应收账款管理,全面强化回款工作,控制坏账发生,截至2024年9月末公司应收款及票据约85.06亿元,较2024年上半年末减少约1.84亿元,我们预计2024Q4公司新冠相关应收款有望持续收回,经营性现金流情况有望进一步改善。
阶段性价格竞争接近尾声,特检业务有望持续恢复。2024年三季度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55亿元,同比下降14.63%,其中ICL业务实现收入10.48亿元,同比下降14.94%。新冠疫情后,ICL行业格局迎来优化重塑,经过几个季度的产能出清,2024下半年ICL市场竞争有望逐渐稳定,同时叠加诊疗需求的持续修复,我们预计刚需特检需求度有望持续提升,驱动公司常规检验业务迎来较快增长。公司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9.12亿元,同比下降9.26%,2024年三季度公司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0.86亿元,同比下降14.0%,受同期基数、行业政策等影响,产品业务保持相对稳定。
精准中心战略业务持续开拓,海外检验业务加速运营。公司持续深化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学科建设、集团级客户开拓等战略业务,2024Q3新增4家精准中心,累计84家精准中心中已有52家实现当年盈利,2024Q3精准中心业务收入实现27.8%的增长。此外,公司加快国际化探索步伐,越南检验实验室正式开业运营,为拓展海外增量业务提供了新的抓手。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告数据,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常规业务有望持续恢复,医疗反腐、应收减值等因素可能造成短期影响,2024-2026年公司收入126.71、129.65、133.85亿元,同比增长-5%、2%、3%,调整前126.36、136.15、147.93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3.35、6.20、8.85亿元,同比增长9%、85%、43%,调整前4.29、7.51、9.74亿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2026年24、13、9倍PE,考虑公司常规ICL业务有望快速恢复,自产产品持续高速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实验室盈利时间不达预期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
5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陈珈蔚 | 维持 | 买入 | 二季度收入环比改善,减值影响利润 | 2024-09-03 |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事件:
近日公司发布2024年度中期业绩报告,2024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62.18亿元(同比-9.12%),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84.17%),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77.34%)。
点评:
减值影响表观,单二季度经营环比改善
单二季度公司实现营收32.45亿元(同比-10.11%,环比+9.15%),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83.42%,环比+109.65%),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73.28%,环比+119.79%)。公司经营环比改善,同比承压,我们认为主要是由于去年基数、经济环境下行、消费恢复较慢、一过性应收账款影响减值等原因。
从盈利能力看,24H1公司毛利率27.69%(同比-5.46pp),其中诊断服务毛利率32.28%(同比-9.96pp),渠道产品毛利率22.47%(同比-1.91pp),我们认为下滑主要系政策监管趋严,行业竞争加剧等因素。24H1公司净利率2.78%(同比-6.16pp)。
24H1公司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财务费用率/研发费用率分别实现9.01%/6.27%/1.59%/1.59%,分别同比+0.40pp/-0.04pp/-0.10pp/-0.69pp。
持续修炼内功,提升主业实力
24H1公司实现诊断业务收入23.62亿元,ICL营收21.88亿元(同口径下同比+6.32%),经营依旧稳健。公司检验业务稳步发展,24H1新签检验外送客户1153家(其中新签三级客户114家),三级医院合作持续推进。24H1公司实现特检收入9.61亿元,占诊断业务收入比例40.69%。公司2024年上半年持续推进合作共建业务,24H1新增共建实验室41家,累计共建实验室700+家;新建精准中心10家,累计精准中心80家。
投资建议
公司是第三方检测领域领军企业,诊断服务+诊断产品双轮业务共同发展。考虑行业竞争加剧、经济环境承压、政策监管边际变严,我们适度下调公司业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将实现营业总收入126.70/134.24/143.74亿元(前值144.88/161.45/181.45亿元),同比-5.5%/+6.0%/+7.1%(前值+8.1%/11.4%/12.4%);将实现归母净利润4.31/6.85/7.86亿元(前值6.39/8.92/10.83亿元),同比+40.2%/58.9%/14.8%(前值+107.7%/39.6%/21.4%),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等。 |
6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曹佳琳 | | | 特检占比持续提升,数智化提升运营能力 | 2024-08-28 |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中报,2024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62.18亿元(yoy-9.12%),实现归母净利润0.72亿元(yoy-84.17%),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yoy-77.34%),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2.79亿元(yoy-1101.44%),其中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45亿元(yoy-10.11%),归母净利润0.49亿元(yoy-83.42%),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yoy-73.28%)。
点评:
ICL业务稳健增长,特检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年公司锚定“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者”的战略定位,针对重点疾病和业务模式,不断丰富解决方案、加大拓展力度,2024H1公司新开检测项目176项,诊断服务业务实现营收23.62亿元,其中ICL业务收入21.88亿元(yoy+6.32%),保持稳健增长。从重点疾病业务发展来看,感染性疾病增长93%、血液疾病增长84%、神经和免疫疾病增长53%,带动公司特检业务收入占比持续提升,2024H1公司特检业务实现收入9.61亿元,占诊断服务业务收入的40.69%,较2023年末提升1.19个百分点。从业务模式来看,①合作共建业务发展顺利,2024H1新增共建实验室41家,累计达700余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②精准中心发展质量不断提升,2024H1新增10家精准中心,累计达80家,其中38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③O2O模式崭露头角,2024H1“晓飞检”携手公立医院体检科,首创“全国联检”新模式,合作客户累计超700家。我们认为随着DRGS等政策执行,医疗机构提升医学效率和降本增效的需求有望不断释放,凭借着规模化的供应链、齐全的检测项目、领先的技术平台,公司检验服务业务收入有望不断上升。
数智化布局加速,提升运营效率,AI驱动检测更高效精准化。2024年,公司加大数智化建设,全面提升实验室的精益化、自动化和智能化,优化大数据及AI技术在诊疗和健康管理的创新应用。公司一方面夯实底层数字技术,深化数字交易系统,助力公司降本增效,数字交易系统使得业务流程效率提升25%,供应链运营效率提升90%。另一方面,公司将数字化延伸至业务端,通过AI驱动检测更高效精准化,比如IrisLIMS第四代产品的推出,通过人工智能算法和多模态生物数据基础模型的融合,病原体宏基因报告效率提升10倍,染色体自动识别率高达99%。我们认为公司的数智化布局,不但能提升运营效率,还能赋能精准诊疗发展,公司有望凭借其较强的数字化和信息化能力,不断强化竞争优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2.75、144.44、157.79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0%、8.8%、9.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4.39、7.01、9.2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2.9%、59.7%、32.0%,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5、9、7倍。
风险因素:质量控制风险;渠道业务集采风险;诊断服务业务中特检业务占比提升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
7 | 中国银河 | 程培,孟熙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中报业绩点评:业绩阶段性承压,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 | 2024-08-27 |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1~6月实现营业收入62.18亿元(-9.12%),归母净利润0.72亿元(-84.17%),扣非净利润0.75亿元(-77.34%),经营性现金流-2.79亿元。2024Q2实现营业收入32.45亿元(-10.11%),归母净利润0.49亿元(-83.42%),扣非净利润0.52亿元(-73.28%),经营性现金流-0.12亿元。
核心业务表现仍受波动式影响,下半年有望企稳回升:2024H1公司诊断服务及诊断产品业务收入均有所下降,预计一方面主要是上年同期基数较高,另一方面院端检验量及外送意愿仍受到行业整顿、DRG加速推进、行业竞争等因素带来的短期波动式影响。此外,2024H1公司产生信用减值损失2.55亿元,对表观利润产生较大负面影响,其中应收账款坏账损失2.32亿元,预计主要是部分账款账龄延长引起整体减值计提比例提升。从收入结构来看:①诊断服务:2024H1实现营收23.62亿元(-13.40%),其中ICL实现营收21.88亿元(同口径+6.32%),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1%,其中特检业务收入9.61亿元(占比40.69%)。公司2024H1新增共建实验室41家(累计700余家),相关收入同比+11%,二/三级医院收入占比91%以上,精准中心新增10家(累计达80家,其中38家实现盈利),相关收入同比增长35%;②诊断产品:2024H1实现收入40.85亿元(-5.94%),其中自有产品1.66亿元(-27.51%),渠道产品39.19亿元(-4.74%)。基于行业加速出清促使头部ICL份额回升、DRG持续推进释放院端外送意愿、反腐常态化引导标本流向合规经营龙头,叠加24Q3起公司业绩增长基数回落至较低水平,我们预计公司下半年表观增速有望明显改善。
持续精益运营交付能力,学科产品进一步强化:公司持续全面提升数智化实验室流程效率,通过AI驱动检测愈发高效与精准化,例如2024H1推出的irisLIMS第四代产品,使病原体检测的宏基因报告效率提升10倍,染色体自动识别及结果判读模型识别率达到99%;公司学科产品愈发丰富,2024H1新开检测项目176项,其中感染性疾病业务收入同比增长93%、血液病业务同比增长84%、神经免疫业务收入同比增长53%,公司与QUEST合作的质谱AD检测项目实验室技术已落地,并与卫材药业共同推进AD检测市场的开拓。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国布局完善、运营效率持续增高、特检占比持续提升,核心业务有望长期稳健成长。基于年初以来院端检验量恢复不及预期、行业格局有待进一步出清、应收账款回款进度存在一定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到若下半年回款顺利则已产生的减值计提损失仍有望冲回,我们调整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5.87/7.26/8.83亿元,同比增长90.87%/23.76%/21.62%,EPS分别为0.94/1.16/1.41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 11/9/7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院端检验量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检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
8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谢木青,于佳喜 | 维持 | 买入 | 多重扰动下常规ICL增长稳健,看好下半年政策缓和下业绩回升 | 2024-08-27 |
迪安诊断(300244)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半年度报告,2024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2.18亿元,同比下降9.1%;归母净利润0.72亿元,同比下降84.2%;扣非归母净利润0.75亿元,同比下降77.3%。
分季度来看:公司2024年单二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2.45亿元,同比下降10.1%,环比增长9.2%;实现归母净利润0.49亿元,同比下降83.4%,环比增长109.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52亿元,同比下降73.3%,环比增长119.8%。公司单季度收入同比下滑,但环比呈现较好的恢复趋势,主要与同期新冠基数、医疗反腐、DRG/DIP推广等因素有关,同时应收账款减值计提、资产处置等因素对利润端造成一定影响。
医疗整顿、竞争态势调整、减值计提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利润水平。2024年上半年公司销售费用率9.01%,同比提升0.40pp,管理费用率6.27%,同比下降0.04pp,财务费用率1.59%,同比下降0.10pp,研发费用率2.49%,同比下降0.69pp,各项费用率保持相对稳定。2024年上半年公司毛利率为27.69%,同比下降5.46pp,其中诊断服务毛利率32.28%,同比下降9.96pp,主要与医疗整顿以及部分地区竞争态势变化有关,渠道产品毛利率22.47%,同比下降1.91pp。2024年上半年净利率2.78%,同比下降6.16pp。
经营性现金流日益好转,应收回款持续顺利。2024年单二季度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198万元,环比2024Q1显著提升(2024Q1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2.67亿元)。截至2024年6月末公司应收款及票据约86.90亿元,较2023年6月末减少约11.4%,我们预计2024H2公司新冠相关应收款有望持续收回,未来坏账风险较低。
多条线特检业务驱动常规ICL增长,检验业务客户渗透率持续提升。2024H1公司诊断服务总收入23.62亿元,其中,ICL收入21.88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6.32%,在多重不利外界因素影响下仍然维持较好增长。2024年上半年,公司特检业务收入9.61亿元,占诊断业务比例达到40.69%,其中感染疾病业务同比增长93%,血液病收入同比增长84%,神经免疫收入同比增长53%。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签检验外送客户1153家,其中新签三级客户114家,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41%。与此同时,公司聚焦区域化的合作,进一步助力县域医共体的优质资源共享,加快三级医院院内共建,2024年上半年公司新增共建实验室41家,累计共建实验室增至700余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11%,其中二级及三级医院收入占比达91%以上;新建精准中心10家,累计精准中心家数达80家,其中38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5%。
质谱、病理多条线硕果频出,自产业务未来有望加速。2024H1公司产品业务收入40.85亿元,同比下降5.94%,其中自有产品收入1.66亿元,渠道产品收入39.19亿元,受到医疗整顿以及子公司处置等因素影响,产品业务增速略有放缓。公司聚焦重点产品线项目,积极探索新技术平台的开发创新,在质谱领域,子公司“凯莱谱新增8款试剂产品,迪谱诊断取得国内首个核酸质谱法“合并用药-联合检测”先蕊谱基因检测试剂盒注册证,在分子、病理领域,子公司迪安生物开发出多种HPV检测试剂,持续推进免疫组化试剂研发,试剂备案证累计获批145项,伴随政策环境的逐渐缓和,我们预计下半年公司自产产品有望凭借优异的性能优势迎来加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告数据,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常规业务有望持续恢复,医疗反腐、应收减值等因素可能造成短期影响,2024-2026年公司收入126.36、136.15、147.93亿元,同比增长-6%、8%、9%,调整前143.09、154.12、167.21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4.29、7.51、9.74亿元,同比增长40%、75%、30%,调整前7.61、9.54、11.95亿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2026年15、9、7倍PE,考虑公司常规ICL业务有望快速恢复,自产产品持续高速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实验室盈利时间不达预期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
9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谢木青,于佳喜 | 维持 | 买入 | 政策、减值等因素影响单季度利润,服务、产品业务有望持续向好 | 2024-05-15 |
迪安诊断(300244)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4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3亿元,同比下降8.0%;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降85.5%;扣非归母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83.01%。
反腐政策、减值计提、成本摊销等多重因素影响短期利润水平。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销售费用率8.77%,同比提升0.66pp,管理费用率5.68%,同比下降0.38pp,财务费用率1.71%,同比下降0.17pp,研发费用率2.43%,同比下降0.66pp。2024年一季度公司毛利率为25.53%,同比下降5.87pp;净利率2.57%,同比下降5.32pp。单季度毛利率出现波动,主要因医疗反腐等政策影响,同时与收入规模下降带来费用摊销效应减弱有关;公司当期计提大约9278万信用减值,且2024年公司为强化降本增效,针对供应链管理、费用管控等持续进行优化,平滑逐季期间投入,也对利润端造成一定短期压力。
常规ICL维持良好增长,高端医检市场持续突破。2024年一季度公司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49亿元,同比下降5.97%,其中ICL收入10.71亿元,较2023Q1同期同口径增长10.41%,在Q1诊疗量高基数,政策扰动下依然实现不错增长。公司持续聚焦头部三级医院的业务突破,通过分层分级客户管理,联动多学科项目不断打开高价值医院群体,同时借助合作共建、精准中心等合作模式持续实现市场份额提升,常规诊断业务有望延续良好增长趋势。
政策影响下产品业务短期承压,AI诊断、核酸质谱等创新产品持续突破。2024年一季度渠道产品实现收入18.57亿元,同比下降7.06%,自有产品实现收入0.76亿元,同比下降38.71%,受到医疗反腐等相关政策影响短期有所下滑。公司围绕重点产品线项目,不断将技术平台拓展与疾病解决方案紧密结合,加速“服务+产品”整体化解决方案成熟。2024年Q1以来,公司推出新一代全自动核酸质谱整体解决方案、AI宫颈细胞病理数据库等特色自研产品,未来有望不断增长公司在诊断产品市场的综合竞争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告数据,我们预计常规业务有望持续恢复,医疗反腐等政策可能造成短期影响,2024年-2026年公司收入143.09、154.12、167.21亿元,同比增长7%、8%、8%;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61、9.54、11.95亿元,同比增长148%、25%、25%。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2026年12、9、7倍PE,考虑公司常规ICL业务有望快速恢复,自产产品持续高速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实验室盈利时间不达预期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
10 | 太平洋 | 谭紫媚 | 维持 | 买入 | 迪安诊断点评报告:应收回款趋势良好,一季度ICL稳定增长 | 2024-05-10 |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近日,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全年实现营业收入134.08亿元,同比下降33.89%,主要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检验需求减少,公司诊断服务收入下降明显所致;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78.56%;扣非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81.90%
2023年ICL业务实现17%的同口径增长,三级医院占比突破新高
1、诊断服务高质量发展:2023年诊断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较2022年同口径同比增长11.91%。其中,ICL实现营业收入47.18亿元,较2022年同口径同比增长16.73%。
(1)学科产品:2023年新开检测项目1,023项,特检收入实现20.49亿元,占传统诊断收入的比例为39.50%。特色学科产品增速显著,感染性疾病项目同比增长142%,神经免疫项目同比增长102%,血液病项目同比增长69%。高端检测产品带动客户结构持续优化,全年新增三级医院客户数238家,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32.8%。
(2)模式产品:2023年新增共建实验室46家,累计共建实验室增至近700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二级及三级医院收入贡献达94%以上;新增27家精准中心,累计精准中心家数达70家,其中31家实现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
2、IVD产品业务稳定增长:2023年产品业务实现收入86.86亿元,同比下降7.58%;其中,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82.83亿元,同比增长5.32%;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4.03亿元,全年自有产品新增3个三类证,7个二类证和180个一类证。
摊薄效应减少及信用减值计提仍有影响,应收回款趋势良好
1、盈利能力分析:2023年度公司的综合毛利率同比降低5.87pct至31.29%,销售费用率、管理费用率、研发费用率、财务费用率分别同比提升2.44pct、0.81pct、0.08pct、0.17pct至10.32%、7.06%、3.23%、1.65%,公司整体净利率同比降低4.85pct至4.34%。公司盈利能力有所下降,我们预计主要是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检验需求减少导致销售收入规模缩减,从而部分人员、耗材、设备等固定成本的摊薄效应减弱所致。
2、经营质量分析:(1)信用减值略增:公司在2023年度计提信用减值损失3.83亿(主要为应收账款坏账损失),相比2022年度3.05亿略增0.78亿。(2)回款趋势良好:2023年应收账款为80.54亿元,相比2022年度99.56亿元减少19.02亿元。(3)现金流良好:2023年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19.21亿元,同比增长17.20%。
24Q1ICL业务同比增长10%,信用减值损失同比下降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9.73亿元,同比下降8.01%。分业务来看,2024年第一季度诊断服务业务实现收入11.49亿元,同比下降5.97%,其中ICL收入为10.71亿元,同比增长10.41%;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18.57亿元,同比下降7.06%,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0.76亿元,同比下降38.71%。
2024年第一季度,公司归母净利润0.23亿元,同比下降85.54%;扣非净利润0.24亿元,同比下降83.01%。计提信用减值损失0.93亿元,相比2023年同期1.17亿元降低0.24亿元。截至第一季度末,公司应收账款83.37亿元,相比年初80.54亿元略有提升。
我们认为,随着公司进一步强化降本增效,通过供应链的集采招标及精兵简政,持续推动成本结构的优化;以及全面强化应收账款回款工作、有效控制坏账的发生,今年盈利水平有望逐步提升。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基于公司核心业务板块分析,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分别为145.43亿/160.92亿/178.32亿,同比增速分别为8%/11%/11%;归母净利润分别为6.10亿/8.43亿/10.15亿,同比增速分别为98%/38%/20%;按照2024年5月9日收盘价对应2024年16倍PE。
我们认为检验行业发展仍存在较大空间,且公司“产品+服务”双轮驱动、互相促进而产生的资源优势显著,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监管政策变动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商誉减值风险,市场竞争风险,质量控制风险。 |
11 | 中国银河 | 程培,孟熙 | 维持 | 买入 | 2024年一季报业绩点评:减值计提影响表观业绩,一季度业绩低于预期 | 2024-05-03 |
迪安诊断(300244)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一季度报告,2024年一季度实现营业收入29.73亿元(-8.01%),归母净利润0.23亿元(-85.54%),扣非净利润0.24亿元(-83.01%),经营性现金流-2.67亿元(-16.71%)。
减值计提影响表观业绩,Q1业绩低于此前预期。2024Q1公司收入端略有下降,其中:①诊断服务:实现收入11.49亿元(-5.97%),其中ICL收入10.71亿元(较2023Q1同口径增长10.41%),在较高基数和行业经营情况变化下仍实现双位数增长,展现公司经营具有一定韧性;②产品业务:渠道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18.57亿元(-7.06%),自有产品业务实现营业收入0.76亿元(-38.71%)。2024Q1公司利润端大幅下滑,主要是季节性因素及行业环境等影响应收账款回款速度,进而长账龄账款计提比例提升增加减值计提绝对额,使得信用减值计提对公司利润端影响仍较为明显(2024Q1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为0.93亿元)。
学科能力持续强化,创新及出海开辟增量空间。公司不断将技术平台拓展与疾病解决方案紧密结合,完善血液病综合诊断服务解决方案,不断补充流式、ddPCR、NGS等新项目,并开展髓系肿瘤NGS-MRD等独家项目,以客户需求及临床为导向,夯实“研产销检”一体化产业链价值,有效抵御医疗政策及市场竞争的阶段性波动,并加速提升学科建设及创新商业模式在高价值医院群的市场业务份额,保障长期可持续发展。公司持续强化降本增效,成本结构进一步优化,同时积极加大研发投入,围绕LDT、IVD和数智化方向布局重点疾病领域和业务模式的产品解决方案。此外,公司进一步加快国际化业务布局,为自有产品及服务业务开拓海外增量市场。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国布局完善、运营效率持续增高、特检占比持续提升,常规业务有望长期稳健成长。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7.74/9.74/12.10亿元,同比增长151.85%/25.72%/24.34%,EPS分别为1.24、1.55、1.93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11/9/7倍PE,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检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
12 | 华安证券 | 谭国超,陈珈蔚 | 维持 | 买入 | 特检持续发力,期待长期增长 | 2024-04-28 |
迪安诊断(300244)
主要观点:
事件
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34.08亿元,同比下降33.89%;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78.56%;扣非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81.90%。
事件点评
业绩短期承压,规模效应依旧
2023年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16亿元,同比下降33.03%,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公司23年业绩略承压,主要由各项减值费用引起,如新冠相关信用减值、新冠专项奖励等费用、人员优化和新冠场地处理及设备消化等。受一次性费用等项影响,公司盈利水平小幅波动,进入24年,新冠、反腐等不利因素影响消除,公司轻装上阵。
常规业务保持增长,特检业务增速稳定
拆分收入结构,报告期内公司:
1)诊断服务:2023年实现营收51.87亿元(+11.91%),其中ICL实现营收47.18亿元(+16.73%);特检业务实现营收20.49亿元(占诊断服务收入39.5%)。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医院合作,新增三级医院238家,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32.8%;从诊断项目看,感染性疾病、神经免疫、血液病等实现高增长,报告期内收入分别同比+142%/102%/69%。从业务版图角度看,2023年公司新增共建实验室46家(累计近700家);新增27家精准中心,累计达70家,其中31家已盈利,后续有望为公司持续贡献业绩。
2)诊断产品:2023年实现收入86.86亿元(-7.58%),其中自有产品4.03亿元,渠道产品82.83亿元(+5.32%)。报告期内公司坚持研发创新,控股子公司凯莱谱自主品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KLPMD-U、KLPMD-R与微量元素分析仪CalQuant-EICP-MS获批上市;同时,公司与全球领先的质谱企业SCIEX宣布开启新一轮战略合作,持续推进先进质谱仪国产化。此外,公司控股子公司迪安生物在分子+病理两大领域持续深入布局,多个产品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同时迪安生物在东南亚及中东进行深布局,新增俄罗斯、哈萨克斯坦、沙特、越南、马来西亚、泰国、印度尼西亚等海外市场。
投资建议
公司是第三方检测领域领军企业,诊断服务+诊断产品双轮业务
1/4
共同驱动,协同效应&规模效应显著。预计公司2024~2026年将现营业收入144.88/161.45/181.45亿元,同比+8.1%/11.4%/12.4%;实现归母净利润639/892/1083百万元,同比+107.7%/39.6%/21.4%,对应PE14/10/8x,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政策不确定性风险,行业竞争加剧风险。 |
13 | 中泰证券 | 祝嘉琦,谢木青,于佳喜 | 维持 | 买入 | ICL业务延续良好增长,经营性现金流持续改善 | 2024-04-24 |
迪安诊断(300244)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34.08亿元,同比下降33.89%;归母净利润3.07亿元,同比下降78.56%;扣非归母净利润2.95亿元,同比下降81.90%。
分季度来看:公司2023年单四季度实现营业收入31.16亿元,同比下降33.03%,实现归母净利润-2.23亿元,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87亿元。公司单季度收入下滑,主要与同期新冠基数、医疗反腐等因素有关,同时伴随应收账款减值计提、资产处置等的缩减,单季度亏损明显收窄(2022Q4公司归母-9.94亿元,扣非归母-7.84亿元)。
固定成本摊销、应收账款减值等影响短期盈利能力。2023年以来新冠检测需求基本结束,固定成本、期间费用摊薄效应减弱,同时叠加相关资产的计提处置,公司利润率短期有所波动。2023年公司销售费用率10.32%,同比提升2.44pp,管理费用率7.06%%,同比提升0.81pp,财务费用率1.65%,同比提升0.17pp,研发费用率3.23%,同比提升0.08pp。2023年公司毛利率为31.29%,同比下降5.87pp;净利率4.34%,同比下降4.85pp。
新冠应收回款顺畅,经营性现金流持续健康。2023年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现金流量净额19.21亿元,其中单四季度约15.55亿元,环比2023Q3快速提升。截至2023年末公司应收款及票据大约81.82亿元,较2022年底减少约18.71%,我们预计2024年公司新冠相关应收款有望持续收回,未来坏账风险较低。
常规ICL恢复良好,诊断服务高质量发展战略持续纵深。2023年公司诊断服务总收入51.87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11.91%,其中,ICL收入47.18亿元,同口径下同比增长16.73%,得益于刚需特检业务的持续拉动,公司常规诊断业务在2023年下半年政策收紧环境下仍然维持良好的增长趋势,特检收入达到20.49亿元,占ICL收入比例达到43.43%,其中感染性疾病(2023收入+142%)、神经免疫(+102%)、血液病(+69%)等多款特色检测项目持续高增长,带动公司持续实现高端客户突破,2023年公司新增三级医院客户238家,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32.8%。
疾病解决方案升级迭代,精准中心、合作共建再结硕果。公司进一步聚焦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区域检验及病理中心建设,通过“产品+服务+数智”的整体化方案助力医院诊疗能力提升,2023年公司新增共建实验室46家,累计近700家,业务收入增长26%,二级及三级医院收入贡献超过94%,取得良好成效;同时公司推出实验室整体解决方案,推动与三级医院的科研合作和服务升级,2023年公司新增27家精准中心,累计达到70家,其中31家已经实现盈利,收入同比增长34%,未来公司有望充分发挥技术平台和综合服务优势,加快诊断业务覆盖率,延续良好增长趋势。
新技术、新平台加速转换,AD等特色自产品逐渐落地。2023年公司实现产品业务收入86.86亿元,同比下降7.58%;其中自产产品收入4.02亿元,同比下降73.74%,主要与同期疫情产品基数有关;渠道产品收入82.83亿元,同比增长5.32%。公司聚焦重点产品线项目,积极探索新技术平台的开发创新,在质谱领域,儿茶酚胺等多个临床质谱试剂产品顺利上市,临床测序领域,公司与纳米孔测序龙头Oxford NanoporeTechnologies签订本地化战略供应框架协议,推出Dano-seq靶向多重病原体检测3.0;此外,公司独家引入全球最领先的阿尔兹海默病血液检测技术(IP-MS),预计2024年有望顺利实现产品转化,实现高速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建议:根据公告数据,我们调整盈利预测,预计常规业务有望持续恢复,医疗反腐等政策可能造成短期影响,2024年-2026年公司收入143.09、154.12、167.21亿元,同比增长7%、8%、8%,调整前24-25年152.79、169.92亿元;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7.61、9.54、11.95亿元,同比增长148%、25%、25%(调整前24-25年9.50、12.69亿元。公司当前股价对应2024年-2026年12、9、8倍PE,考虑公司常规ICL业务有望快速恢复,自产产品持续高速放量,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事件:实验室盈利时间不达预期风险,质量控制风险,应收账款管理风险,研究报告使用的公开资料可能存在信息滞后或更新不及时的风险等。 |
14 | 中国银河 | 程培,孟熙 | 维持 | 买入 | 2023年年报业绩点评:全年表观业绩承压,常规业务经营稳健 | 2024-04-24 |
迪安诊断(300244)
核心观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度报告,公司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4.08亿元(-33.89%),归母净利润3.07亿元(-78.56%),扣非净利润2.95亿元(-81.90%),经营性现金流19.21亿元(+17.20%);2023年Q4实现营业收入31.16亿元(-33.03%),归母净利润-2.23亿元,扣非净利润-1.87亿元。
信用减值影响表观业绩,常规业务经营稳健。由于同期新冠筛查导致的高基数,2023年公司表观收入明显下滑,叠加应收账款计提产生的信用减值损失3.83亿元,表观利润亦显著承压。尽管面临医疗行业经营环境变化的影响,公司常规业务全年仍保持稳健,体现出一定经营韧性,其中:①诊断服务: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11.91%),其中ICL实现营收47.18亿元(+16.73%),新增三级医院238家,三级医院收入占比提升至32.8%,感染/神经免疫/血液病项目分别增长142%/102%/69%;②诊断产品:2023年实现收入86.86亿元(-7.58%),其中自有产品4.03亿元,渠道产品82.83亿元(+5.32%),子公司“凯莱谱”自主品牌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系统KLPMD-U、KLPMD-R与微量元素分析仪CalQuant-E ICP-MS获批上市,子公司“迪谱诊断”自研飞行时间质谱检测系统DP-TOF96A获二类医疗器械注册证,子公司“迪安生物”自研生产快速实时荧光定量PCR仪、“人类ALDH2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和“人类MTHFR基因多态性检测试剂盒(荧光PCR-熔解曲线法)”,取得三类医疗器械注册证。
学科能力持续强化,检测项目进一步丰富。公司不断将技术平台拓展与疾病解决方案紧密结合,完善血液病综合诊断服务解决方案,新开流式、ddPCR、NGS等164个项目,推出独家项目髓系肿瘤NGS-MRD,实现与全国血液病TOP5医院合作,完善肿瘤检测产线及癌种覆盖,提供项目超180项,全年检测量超26万份,为超20万人群提供肿瘤早筛服务,独家引入全球最领先阿尔兹海默病血液检测技术(IP-MS),预计2024年完成技术落地和相关产品转化。公司2023年共新开检测项目1,023项,特检收入20.49亿元,占传统诊断收入比例39.50%。此外,公司2023年新增共建实验室46家,累计增至700家,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二级及三级医院收入贡献超94%,新增27家精准中心,累计精准中心达70家,其中31家盈利,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
管理优化及数字化转型促进运营效率提升。公司持续迭代样本配送中枢大脑“云迪平台”,运转效率效能提高30%,配送人均样本量提升58%,覆盖国内31省市,拥有2000+物流网点,95%+标本省内12小时、跨省12-36小时送达,90%报告单24小时内送达。同时,公司推出数字病理整体解决方案,完成“迪智检”小程序上线,为5,300余家医疗机构提供一站式客户终端服务,旗下“医策科技”AI辅助诊断产品辅助发放报告近200万份,原研PD-L1免疫组化病理图像处理软件PathoInsight-PD L1获二类器械注册证。随着管理体系愈发完善、数字化应用进一步拓展,未来公司运营效率有望进一步提升。
投资建议:公司是国内头部第三方医学检验服务提供商,“产品+服务”一体化发展,随着全国布局完善、运营效率持续增高、特检占比持续提升,常规业务有望长期稳健成长。考虑到行业经营环境变化及院端检验量需求恢复不及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至7.74/9.73/11.8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51.85%/25.70%/21.53%,EPS分别为1.24/1.55/1.89元,当前股价对应2024-2026年PE为11/9/8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常规业务恢复不及预期的风险、应收账款回款不及预期的风险、检验服务价格大幅下降的风险。 |
15 | 信达证券 | 唐爱金,曹佳琳 | | | 夯实产品能力,ICL实现17%稳健增长 | 2024-04-22 |
迪安诊断(300244)
事件:公司发布2023年年报,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134.08亿元(yoy-34%),实现归母净利润3.07亿元(yoy-79%),扣非归母净利润2.95亿元(yoy-82%),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9.21亿元(yoy+17%)。
点评:
检测项目持续丰富助力ICL业务稳健增长,试点海外市场有望贡献新增量。公司作为国内第三方医学诊断行业的领军企业之一,2023年新增检测项目1023项(累计超4000项),独家引入全球最领先的阿尔兹海默病血液检测技术(IP-MS),诊断项目不断丰富,剔除新冠基数影响,诊断服务业务实现营业收入51.87亿元(yoy+12%),其中ICL实现营业收入47.18亿元(yoy+17%),保持稳健增长。2023年公司持续锚定区域龙头三级医院,以“精准中心+合作共建”模式为载体,精耕全国ICL市场,新增精准中心27家(累计数量达到70家),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34%,特色项目如感染性疾病、神经免疫、血液病分别实现142%、102%、69%的高增长,新增合作共建46家(累计达700家),相关业务收入同比增长26%。此外,公司探索诊断服务业务合作在东南亚的输出,在越南胡志明市筹建中国首家出海的ICL实验室,有望为公司未来发展贡献新的业务增量。
夯实产品能力,强化“产品+服务”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能力。产品端,公司拥有分子诊断、病理诊断、质谱诊断三大自有产品线,代理产品覆盖罗氏诊断、希森美康、法国梅里埃等国内外品牌产品超1300种,2023年产品业务实现收入86.86亿元(yoy-7.58%),我们认为主要是新冠相关产品收入下滑所致,其中,自有产品业务实现收入4.03亿元,新增3个三类证,7个二类证和180个一类证,渠道产品业务实现收入82.83亿(yoy+5.32%),新增国产品牌代理超120个。我们认为公司持续夯实产品能力,丰富产品管线,有望跟诊断服务业务之间形成较好的协同效应,助力公司降本增效,巩固医学诊断整体化解决方案提供商的优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45.77、164.37、186.53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8.7%、12.8%、13.5%,实现归母净利润为7.66、9.67、11.9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49.2%、26.2%、23.5%,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2、9、8倍。
风险因素:自产产品推广上量不及预期风险;渠道业务集采风险;诊断服务业务中特检业务占比提升进度不及预期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