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 1 | 东吴证券 | 陈淑娴,周少玟 | 首次 | 买入 | 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方案推出,民营炼化龙头有望受益 | 2025-10-12 |
荣盛石化(002493)
投资要点
事件:2025年9月底,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七部门联合发布《石化化工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2025-2026年)》。
工作方案提出严控石化行业供给侧产能,培育新兴应用领域场景:方案指出:1)2025-2026年,石化化工行业增加值年均增长5%以上,经济效益企稳回升。2)增强高端化供给。聚焦集成电路、新能源、医疗装备等重点产业链需求,支持电子化学品、高端聚烯烃、高性能纤维、特种橡胶、高性能膜材料等领域的关键产品攻关。3)促进供需提质。组织石化化工产品供需对接活动,推动合成树脂、涂料、轮胎等生产企业与建筑、汽车、船舶等下游用户建立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提高传统领域供需适配性。围绕新能源、低空经济、人形机器人等新兴产业,积极拓展新能源电池材料、碳纤维及其复合材料、特种工程塑料等应用。4)科学调控重大项目建设。加强重大石化、现代煤化工项目规划布局引导,严控新增炼油产能,合理确定乙烯、对二甲苯新增产能规模和投放节奏。石化领域严格执行新建炼油项目产能减量置换要求,重点支持石化老旧装置改造、新技术产业化示范以及现有炼化企业“减油增化”项目。
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优势明显,可根据市场情况调整产出产品:浙石化是世界级炼化一体化基地,具备加工4000万吨/年炼油、880万吨/年对二甲苯、420万吨/年乙烯的处理能力,其中加氢、重整、PX等多套装置单系列规模为世界最大。浙石化原油适应性强,按轻、中、重、酸分类存储,分输分炼,结合调合手段,可以加工全球80%-90%的原油,对油价波动的适应性大大增强,相较于国内其他头部企业,有明显的优势。产品结构灵活、技术成熟可靠,主要装置规模和技术经济指标都代表了全球最先进水平。
持续深化与沙特阿美的合作,推进原材料的稳定供应&拓宽销售渠道:公司与沙特阿美在产业上互为上下游,具有良好的合作基础,双方将开展全方位的协商与合作。公司拟收购沙特阿美位于沙特朱拜勒地区全资子公司SASREF炼厂50%股权,并参与其扩建项目,实现原料供应前移与全球化销售渠道拓展。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公司为我国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随着石化行业反内卷以及稳增长政策的推进,我们认为公司后续盈利能力有望修复。我们预计2025-2027年公司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9、29、41亿元,根据2025年10月9日收盘价,对应A股PE分别52、33、24倍。我们看好公司未来成长性,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市场竞争加剧;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 |
| 2 | 华鑫证券 | 张伟保,高铭谦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炼油产品盈利改善,国际布局夯实一体化 | 2025-09-04 |
荣盛石化(002493)
事件
荣盛石化发布2025半年度业绩报告:公司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1486.29亿元,同比下滑7.83%;实现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下滑29.82%。其中2025年第二季度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736.54亿元,同比下滑8.12%、环比下降1.76%,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滑95.52%、环比下降97.67%。
投资要点
炼油产品毛利提升,聚酯板块营收高增
2025年上半年,国际油价中枢相较去年同期有所回落,为公司成本端带来改善。2025H1公司炼油/化工/PTA/聚酯化纤薄膜板块分别实现营收524.06/607.42/157.54/111.26亿元,分别同比-12.42%/+5.46%/-39.59%/+31.53%。其中,炼油产品营收同比下滑,但毛利率同比提升4.02个百分点至22.59%,盈利能力显著恢复。化工产品营收同比增长5.45%,但毛利率同比下滑2.64个百分点至12.08%。聚酯化纤薄膜板块表现亮眼,营收同比增长31.53%,毛利率提升0.16个百分点至1.5%。从子公司看,核心子公司浙石化上半年实现净利润21.32亿元,是公司主要盈利来源,而中金石化亏损6.34亿元对业绩形成一定拖累。
费用率和现金流整体保持稳定
费用方面,公司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1pct、+0.04pct、-0.13pct、+0.04pct,总体保持稳定。现金流方面,公司上半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75.87亿元,同比减少约8.06亿元,但仍维持较大体量。
炼化一体化优势持续巩固,国际化布局打开新空间
公司浙石化炼化一体化项目具备年加工4,000万吨原油能力,炼化一体化率全球领先,通过“减油增化”和物料循环利用,持续巩固成本优势。公司在核心技术上取得突破,如中金石化自主研发的新型高性能歧化催化剂成功实现工业化应用,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同时,公司与沙特阿美的战略合作持续深化,拟收购沙特阿美子公司SASREF炼厂50%股权并参与其扩建,有望实现原料供应前移与全球化销售渠道拓展,为公司长期发展注入新动能。
盈利预测
公司是中国民营大炼化龙头企业之一,一体化优势稳固。当前受到石化产品不景气影响,业绩承压。随着石化产业的底部反转,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修复。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09、40.82、54.40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36.9、23.6、17.7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竞争加剧;项目建设进度不及预期;产品价格波动;原材料价格波动;下游需求复苏不及预期。 |
| 3 | 开源证券 | 金益腾,龚道琳,蒋跨跃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信息更新报告:2025H1扣非净利同比增长,看好炼化景气度回暖 | 2025-08-27 |
荣盛石化(002493)
2025H1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2.28%,维持“买入”评级
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报,2025年H1实现营收1,486.29亿元,同比-7.83%;实现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29.82%;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12.28%,其中,2025Q2公司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95.52%,环比-97.6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37亿元,同比-30.92%,环比-77.91%。上半年油价下跌和存货跌价影响公司归母净利润,结合中报和产品盈利情况,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7年盈利预测,预计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31(-2.31)、39.58(-1.62)、60.51(-2.11)亿元,EPS分别为0.17(-0.02)、0.40(-0.01)、0.61(-0.01)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57.1、25.0、16.3倍,维持“买入”评级。
2025H1聚酯化纤薄膜产品营收和毛利率同比均有提升,新项目稳步推进2025H1公司化工/炼油产品分别实现营收607.42/524.06亿元,同比+5.46%/-12.42%;实现毛利率12.08%/22.59%,同比-2.64/+4.02pcts。公司PTA/聚酯化纤薄膜产品分别实现营收157.54/111.26亿元,同比-39.59%/31.53%;实现毛利率0.30%/1.50%,同比+1.44/+0.16pcts。根据2025年中报,公司重要在建工程包括高性能树脂、高端新材料、金塘项目,工程进度分别为75%、9%、19%。我们认为,未来行业“反内卷”推动下,炼化行业景气度有望回暖,同时伴随公司新项目稳步推进,公司整体盈利水平有望提升。
韩国主要石化企业业务重组,炼油边际产能或退出,看好炼化景气度向好根据中国化工报报道,8月20日,韩国10家主要石化企业签署了有关业务重组的协议,承诺将努力削减270万-370万吨的石脑油裂解(NCC)产能,相当于韩国总产能(1470万吨)的18%-25%。根据金联创报道,目前国内常减压装置炼能在200万吨/年及以下的炼厂接近40家,炼能合计在4000万吨附近,这些小型、落后设施或将淘汰。我们认为,随着全球石化产能的调整与重组及国内“反内卷”行动的展开,炼化行业供需格局有望改善,行业景气度或将步入上行区间,公司作为行业龙头有望充分受益。
风险提示: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油价大幅波动、项目释放和盈利能力不及预期。 |
| 4 | 东海证券 | 吴骏燕,谢建斌 | 维持 | 买入 | 公司简评报告:2025H1业绩承压,持续加深产业链布局静待周期复苏 | 2025-08-27 |
荣盛石化(002493)
投资要点
2025年上半年业绩同比下滑,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25H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486.29亿元,同比减少7.83%;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减少29.82%;扣非归母净利润7.55亿元,同比增长12.28%。非经常性损益为-1.53亿元,同比减少182.39%,主要受资产处置损失及公允价值变动影响。
原料成本下降利好炼油、聚酯板块,芳烃产品价格价差下行拖累化工品板块利润:分业务来看,2025年上半年公司炼油/化工/PTA/聚酯化纤板块分别实现毛利118.37/73.35/0.47/1.66亿元,毛利率分别为22.59%/12.08%/0.30%/1.50%,同比分别+4.02pct/-2.64pct/+1.43pct/+0.16pct。炼油、PTA和化纤板块毛利率同比修复,主要得益于原料成本端(原油、煤炭等价格)下降。2025H1,浙石化实现净利润21亿元,同比略有改善;但中金石化上半年亏损6亿元,同比增亏4亿元,主要由于芳烃产品价格价差走弱。
资本开支持续投入,项目建设有条不紊:截至2025年上半年,公司固定资产规模达2291.47亿元,同比增长6.24%,在建工程528.08亿元,投资活动现金流出达178.06亿元,资本开支强度显著。永盛科技25万吨功能性聚酯薄膜扩建项目已全部顺利投产,公司的聚酯薄膜年产能达到43万吨,位居国内前四。盛元二期50万吨差别化纤维项目,主要生产阻燃、功能性、免染纤维产品,也在积极推进过程当中。公司披露的在建工程仍有高性能树脂项目、高端新材料项目以及金塘新材料项目等,均在稳步推进,公司差异化、高端化、绿色化产品矩阵不断拓宽。
“反内卷”背景下炼化行业格局有望优化,龙头企业或率先受益:近一年来,国内“反内卷”风潮来袭,国家层面政策密集出台。近期,国家五部委联合发文,启动石化化工行业老旧装置摸底评估工作。龙头企业拥有大规模一体化装置、技术实力雄厚、资金充足,更能承受转型阵痛,更有能力投资和研发绿色项目。它们将在行业洗牌中进一步壮大。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考虑到当前石化周期及市场修复情况,我们调整了公司产品价格价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02、29.69、44.81亿元,EPS分别为0.17、0.30、0.45元,以2025年8月26日收盘价为基准,对应PE为59.62X、34.19X、22.65X。考虑到公司作为民营大炼化领军企业,资产具有标杆和稀缺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原油等能源价格剧烈波动;下游需求不及预期;新材料项目落地不及预期。 |
| 5 | 信达证券 | 刘红光,刘奕麟 | 维持 | 买入 | 业绩短期承压,看好存量竞争背景下先进炼能的业绩弹性 | 2025-08-25 |
荣盛石化(002493)
事件:2025年8月22日晚,荣盛石化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486.29亿元,同比下降7.83%;实现归母净利润6.02亿元,同比下降29.82%;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为7.55亿元,同比增长12.28%;实现基本每股收益0.06元,同比下降33.33%。
其中,第二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736.54亿元,同比下降8.12%,环比下降1.76%;实现归母净利润0.14亿元,同比下降95.52%,环比下降97.67%;实现扣非后净利润1.37亿元,同比下降30.92%,环比下降77.91%。
点评:
芳烃板块带来一定拖累,上半年公司业绩明显承压。油价端,2025年上半年国际油价整体呈现震荡下行态势,主要受OPEC+超预期增产叠加美国关税政策冲击需求预期影响,虽6月伊以冲突推升国际油价,但地缘溢价在停火后边际走弱,油价震荡下跌。2025年上半年布伦特平均油价为71美元/桶,同比下降15%。一季度油价单边下跌,二季度油价波动较剧烈,公司原料及产品减值,叠加炼化景气度偏弱,上半年公司业绩明显承压。分板块看,上半年公司炼油产品、化工产品、聚酯产品毛利率分别为22.6%、12.1%、1.5%,同比变化+4pct、-2.6pct、+0.16pct,主要子公司浙石化、中金石化、浙江逸盛分别实现净利润21、-6、1亿元,分别同比+1、-4、+1亿元,上半年公司旗下子公司浙石化盈利略有改善,但中金石化亏损同比扩大,主要系芳烃板块盈利走弱影响,根据百川盈孚数据,上半年纯苯、PX理论毛利分别为582、-517元/吨,同分别下降710、1037元/吨,芳烃板块盈利收窄给公司业绩带来一定拖累。
存量竞争时代来临,看好先进民营炼化产能业绩弹性。根据发改委政策,2025年国内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亿吨以内,当前炼化扩能接近尾声,总量逼近政策“红线”。2025年5月国家发改委再次强调,要加快淘汰炼油等行业低效落后产能,此外近期中央密集释放“反内卷”信号,叠加税改进一步压缩地炼生存空间,或推动落后炼能加速退出。根据万得数据,自2023年四季度以来,山东地炼厂开工负荷持续下行,当前开工率仅维持在50%左右。从炼能供给格局演变角度看,根据我们在2025年炼化中期策略报测算结论,在中性情景下,预计2025-2026年国内炼能增速将明显放缓,2027-2028年或出现炼能负增长。公司作为国内民营炼化先进产能,或在当前增量有限、减量出清的竞争格局优化背景下持续受益,我们仍看好公司未来业绩释放弹性。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7.53、27.22和41.55亿元,同比增速分别为142.0%、55.2%、52.7%,EPS(摊薄)分别为0.18、0.27和0.42元/股,按照2025年8月22日收盘价对应的PE分别为57.09、36.78和24.09倍。我们看好公司在未来炼化行业存量竞争时代中的业绩弹性,叠加公司股东回报持续强化,我们维持对荣盛石化的“买入”评级。
风险因素:原油价格大幅震荡;新产能建设进度不及预期、新产能贡献业绩不达预期、原材料价格波动幅度较大;炼化产能过剩的风险;下游产品利润修复缓慢的风险;“碳中和”政策对石化行业大幅加码的风险;全球经济复苏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