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鑫证券 | 胡博新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合作引入脱敏管线,自主研发布局肿瘤方向 | 2025-09-25 |
长春高新(000661)
事件
长春高新发布公告:控股子公司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与丹麦ALK-Abelló A/S公司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产品合作。
投资要点
合作拓展脱敏领域,培育新增长点
此次合作金赛药业将获得ALK自主开发的3款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内的独家代理权益,其中皮下注射剂型已在中国大陆上市,舌下片剂型正处于Ⅲ期桥接临床研究阶段。ALK是全球脱敏治疗的领先企业,占据全球份额的45%,中国市场因舌下给药(SLIT)是主要方式,ALK的注射剂型份额占比不足30%。未来舌下片剂型获批,叠加金赛药业在儿科渠道的销售优势,预计市场份额将扩大。根据《儿童过敏性鼻炎阶梯治疗中国专家共识》,2022年国内荟萃分析显示,中国0~18岁儿童青少年过敏性鼻炎患病率达到18.46%,中国也是全球最大尘螨脱敏治疗市场,2023年市场总量超过11亿人民币,3年复合增速12%。金赛药业与ALK合作期限至2039年,经过长期培育,脱敏领域有望成为金赛药业重要的新增长点。
伏欣奇拜单抗已上市,满足痛风急性期治疗
伏欣奇拜单抗为国内首款抗白介素1β(IL-1β)全人源单抗,2025年6月正式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痛风抗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临床数据显示,伏欣奇拜单抗单次给药后即可快速起效,6-72小时镇痛效果与激素相当,72hVAS评分下降57.09mm,12周痛风复发风险降低90%,24周痛风复发风险降低87%。据《2021年中国高尿酸及痛风趋势白皮书》显示,中国高尿酸血症患者约有1.77亿,痛风性关节炎(GA)患者超过1466万人,伏欣奇拜单抗具备超20亿的销售潜力。
持续增加研发投入,布局肿瘤领域
2025年H1公司研发投入1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20.21%,其中研发费用1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22%。研发投入的增加,子公司金赛药业得以吸引新进人才,并构建起以ADC为核心的肿瘤新药开发平台。
盈利预测
预测公司2025-2027年收入分别为133.25、136.94、137.85亿元,EPS分别为5.66、5.88、6.00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21.0、20.2、19.8倍,给予“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生长激素竞争格局变化,长效生长激素增速放缓的风险,研发投入增长过快侵蚀公司利润的风险,伏欣奇拜单抗竞品获批的风险。 |
2 | 天风证券 | 杨松,张雪 | 维持 | 买入 | 与ALK合作,有望开启中国脱敏新时代 | 2025-09-24 |
长春高新(000661)
事件:
2025年9月17日,长春金赛药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金赛药业”)与全球最大的脱敏治疗药企ALK-Abelló A/S公司(以下简称“ALK”)签署合作协议,双方达成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AIT,俗称脱敏治疗)产品合作,将在中国联合开发并商业化ALK的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同时,金赛药业将获得ALK自主开发的3款脱敏治疗相关产品在中国大陆范围(不含中国香港,中国澳门,中国台湾地区)的独家代理权益。
点评:
引进ALK的三款产品,布局脱敏治疗市场
本次合作产品包括ALK自主开发的2款变应原特异性免疫治疗产品和1款用于过敏原诊断的皮肤点刺试剂盒:
1.金赛药业将获得ALK皮下注射用屋尘螨变应原制剂(安脱达)、螨变应原皮肤点刺试剂盒(安刺)及尘螨变应原舌下片(ACARIZAX)在中国大陆的独家权益,合作权益期限至2039年12月31日止。
2.金赛药业将接手ALK在中国大陆已上市合作产品的销售推广,并合作完成尘螨变应原舌下片(ACARIZAX)临床开发工作。ACARIZAX上市后将由金赛负责其在合作区域内的销售推广。
金赛药业将向ALK支付首付款3270万欧元、随ACARIZAX在华审评进展支付注册里程碑4000万欧元、并按中国销量或将支付1.05亿欧元销售里程碑;同时金赛承担营销及成人/青少年Ⅲ期与注册主要费用、儿童费用双方各50%。
中国拥有全球尘螨过敏患者最大的患者人群,但中国过敏免疫疗法市场开发不足、缺乏创新产品。目前接受脱敏治疗的患者数量不足100万,存在大量未满足临床需求。我们认为,此次合作有望与金赛的生长激素产品形成协同,横向拓展公司产品线。
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营业收入分别为135.96/141.92/151.61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194.88/204.25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3.89/25.45/28.09亿元(2025/2026年前值分别为64.24/63.86亿元),下调原因系市场竞争加剧,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政策变化风险、产品研发未达预期效益、产品销售推广不及预期、核心产品集采未中标的风险 |
3 | 国金证券 | 甘坛焕,马居东 | 维持 | 买入 | 收入端整体稳健,研发转型费用端承压 | 2025-09-02 |
长春高新(000661)
2025年8月29日,公司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减少0.54%,实现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减少42.8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33亿元,同比减少40.55%。分季度看,公司2025年第二季度实现收入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实现归母净利润5.10亿元,同比减少40.75%,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5.41亿元,同比减少39.30%。
经营分析
金赛药业收入端基本稳定,转型期费用端承压。上半年核心子公司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4.69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6.17%;实现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1.08亿元,较上年同期降低37.35%。上半年公司研发投入13.3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17.32%,研发投入占营业收入比例提升至20.21%;其中研发费用11.55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30.22%。研发投入及费用的增加,主要是子公司金赛药业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并持续优化提升人员效率,从而使得人员人工及研究开发投入增加所致。
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深耕前沿创新。在免疫和呼吸领域,金赛药业积极聚焦痛风、呼吸、风湿、免疫、IBD、皮肤、眼科、神经疾病等,IL-1β单克隆抗体伏欣奇拜单抗已获批上市,填补了我国痛风抗炎领域长效精准靶向治疗的空白;1类新药GenSci120注射液已在获批开展用于SLE、IBD、RA等临床试验。在肿瘤领域,公司以ADC为核心技术,通过GenSci139/140/143等多款双抗ADC积极布局前列腺癌、乳腺癌、肺癌、消化道肿瘤等实体肿瘤领域。在女性健康领域,公司以辅助生殖为基石,覆盖妇科感染、妇科肿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和更年期综合征等女性全生命周期的健康需求,公司自主研发的NK3R小分子拮抗剂为绝经期血管舒缩症的非激素口服疗法,在中国已完成Ⅱ期临床试验,并达成Ⅱ期临床研究的所有首要终点。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考虑到公司研发费用投放节奏、市场环境变化等原因,我们下调盈利预期,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2.3(-14%)、24.7(+11%)、27.7亿元(+12%),EPS分别为5.46、6.06、6.78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21、19、1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医保降价和控费风险;生长激素竞争加剧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达预期等。 |
4 | 中国银河 | 程培,宋丽莹 | 维持 | 买入 | 长春高新2025半年报点评:新品获批上市,费用率提升致利润短期承压 | 2025-09-01 |
长春高新(000661)
事件:25H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6.03亿元,同比下降0.54%;实现归母净利润9.83亿元,同比下降42.85%,主要由于加快研发及新品上市所致三费费用率提升。2025Q2营业收入36.05亿元,同比增长4.16%;归母净利润5.10亿元,同比下降40.75%。
子公司金赛药业营收稳健,公司整体三费费用率提升致利润短期承压。1)金赛药业实现收入54.69亿元,同比增长6.17%;归母净利润11.08亿元,同比下降37.35%;金赛药业加快推进新产品研发工作,持续加强高端人才引进力度,研究相关投入有所增加。2)百克生物实现收入2.85亿元,同比下降53.93%;归母净利润-0.74亿元。3)华康药业实现收入3.78亿元,同比下降3.40%;归母净利润0.25亿元,同比增长4.12%。4)高新地产实现收入4.60亿元,同比增长0.76%;归母净利润0.10亿元,同比降低70.34%。整体来看,创新转型策略下,长春高新研发投入13.35亿元,同比增加17.32%,研发投入占比提升至20.21%;其中研发费用11.55亿元,同比增加30.22%,研发费用率17.49%。管理费用7.24亿元,同比增长31.26%,管理费用率10.96%,主要由于金赛药业职工薪酬支出增加以及折旧摊销增加所致。伏欣奇拜单抗(粉剂)获批上市,公司加快推进重点新产品销售推广工作,销售费用23.86亿元,同比增长23.43%,销售费用率36.13%。
金赛药业处于关键转型期,多个产品陆续上市,后续研发管线充足。基于公司妇儿的优势地位,强化内分泌代谢和妇儿领域的产品布局,前瞻性布局多个高需求和高潜力的治疗领域,逐步聚焦中美发病率双高、医疗负担重的大病种,包括肿瘤、免疫及呼吸、皮肤、肾脏、眼科和神经疾病等。研发进度方面,自主研发的国内首款抗白介素1β(IL-1β)全人源单抗伏欣奇拜单抗(粉剂)6月30日获批上市,伏欣奇拜单抗(水剂)、亮丙瑞林注射乳剂等产品上市申请相继获得受理。临床数据显示,伏欣奇拜单抗单次给药后即可快速起效,6-72小时镇痛效果与激素相当,72hVAS评分下降57.09mm,12周痛风复发风险降低90%,24周痛风复发风险降低87%,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疼痛,显著降低复发风险,且未发现与药物相关的严重不良反应。
投资建议:公司稳步推进儿科核心业务销售管理,同时加强促卵泡激素、伏欣奇拜单抗等产品的销售推广力度,当前公司正处于创新研发转型关键阶段,多个产品有望陆续实现上市销售,预计公司2025-2027年分别实现归母净利润20.6/24.4/28.6亿元,对应PE分别为20/17/15倍,维持“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生长激素水针集采降价风险,产品销售不及预期的风险,新品研发失败的风险,海外拓展不及预期的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