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吴证券 | 朱洁羽,余慧勇,易申申,薛路熹,武阿兰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报&2025一季报点评:需求放缓盈利有所承压,拓展核电等新领域贡献新增长点 | 2025-05-06 |
天力复合(873576)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实现营收5.23亿元,同降29.3%,归母净利润0.61亿元,同降31.7%;其中2024Q4营收6875.7万元,同环比-64.5%/-26.4%,归母净利润1636.10万元,同环比-9.70%/+226.22%。2025Q1实现营收1.35亿元,同环比-22.7%/+96.4%,实现归母净利润944万元,同环比-47.1%/-42.3%。
2024年受行业需求影响,增速有所下滑。公司2024年度钛金属复合材料实现营收3.7亿元,同比-18.4%,毛利率为23.6%,同比-1.32pct,主要系行业需求放缓,部分项目延期等因素影响;其他金属复合材料实现营收1.4亿元,同比-48.2%,毛利率为26.33%,同比+7.65pct;分境内外看,境内/境外分别实现营收5.17/0.07亿元,同比-29.2%/-33.5%,毛利率分别为23.8%/32.4%,同比+1.89/-11.27pct。
期间费率基本维持稳定。公司2024年期间费用0.58亿元,同比-24.24%,费用率11.1%,同比+0.74pct,其中2024Q4期间费用0.1亿元,同环比-58.9/-41.1%,费用率15.2%,同环比+2.06/-3.8pct。2025Q1期间费用0.12亿元,同环比-16.2/-41.1%,费用率8.9%,同环比+0.70/-3.8pct。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拓宽下游应用领域。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截至2024年底公司在研项目丰富,如可控核聚变领域复合材料、大尺寸薄复层复合屏蔽板制备技术、高强轻质双金属钻杆制备技术、核工业用复合材料研制开发等,充分拓展公司材料应用至核电、新能源、半导体等领域,未来有望成为公司新增长点。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行业需求有一定放缓,我们下调2025年及2026年盈利预测,新增2027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0.58/0.65/0.75亿元(2025-2026年前值为0.97/1.05亿元),同比-4%/+11%/+15%,对应PE为55/50/43倍,考虑公司持续拓展新应用领域,有望贡献新增长点,维持“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竞争加剧,需求不及预期。 |
2 | 东吴证券 | 朱洁羽,易申申,余慧勇,钱尧天,武阿兰,薛路熹 | 首次 | 增持 |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龙头企业,拓展业务布局新增长点 | 2024-09-14 |
天力复合(873576)
投资要点
层状金属复合材料“小巨人”。公司成立于2003年12月,是一家专注于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研究、开发和生产的高新技术企业。2023年在北交所上市,同年入选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18-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持续增长,2018/2023年营收分别为3.85/7.40亿元,2018-2023年CAGR达17.74%;公司2023年归母净利润为0.89亿元,同比增长21.45%。
多政策齐助力,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下游行业市场广阔。我国相继颁布政策推动有色金属行业稳定增长。1)我国金属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呈现逐年增长趋势。2017/2023年我国金属复合材料市场规模分别为186.75/372.24亿元,2017-2023年CAGR为12.18%。2)下游多领域稳健增长,新领域有望国产替代。化工领域:PTA产能提升,促进复合金属板市场需求增长,预计2025年全球/国内化工新材料市场规模将达到4,800亿美元/1.5万亿元,2019/2025年CAGR约4.4%/8.6%;核电领域:按照规划目标,2022-2025年我国核电机组装机容量复合增速为7.10%;新能源车领域:全球新能源汽车销量在2021-2025年CAGR达到35.2%的较高水平,带动钛复合板需求;光伏、半导体及氢能等行业稳健发展,公司有望实现复合材料国产替代,市场空间广阔。
增长需求,拓展业务布局新增长点:1)持续加强研发投入,技术巩固产业护城河: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2018-2023年研发费用逐年增长。2023年的研发费用为3672万元,2018-2023年CAGR为12.64%。助力公司各产品核心技术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公司也紧随行业发展方向,根据下游市场需求不断开发新产品、拓展新领域;2)募投扩产满足行业增长需求:天力复合的募投项目“清洁能源用金属复合材料的升级及产业化”已逐步释放产能,公司预计于24年末全面投产,新增1万吨产能,将较目前年产能2.5万吨提升40%,满足行业增长需求;3)深度绑定知名企业,客户群体稳定高质。公司为国内外知名企业供货商,前五大客户集中度高,与宝钛集团和森松重工深度合作,据中国爆破行业协会披露,2017年至2021年,天力复合有色金属爆炸复合材料全国市场占有率为20%-30%,位居全国第一,市占率高,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新产品及新领域开拓,锆钢项目推进顺利,在醋酸、环保、中间体、MMA、聚甲醛均实现了锆钢双层材料的供货突破。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0.90/0.97/1.05亿元,同比+1.80%/7.23%/8.03%,对应PE为17/16/15倍,考虑下游需求量不断增加。公司产品出货持续稳健增长,未来业绩有望持续增长,首次覆盖,给予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客户和供应商集中度较高、市场发展空间和市场前景风险。 |
3 | 开源证券 | 诸海滨 | 调低 | 增持 | 北交所信息更新:入选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2024H1钛金属复合材料营收+24.11% | 2024-09-10 |
天力复合(873576)
2024H1归母净利润3933.65万元,钛金属复合材料营收2.78亿元+24.11%天力复合发布半年报。2024H1天力复合实现营业收入3.61亿元,同比增加0.10%;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33.65万元,同比增加3.40%。其中,钛金属复合材料营收2.78亿元同比增长24.11%。鉴于现阶段下游PTA产能增长放缓,我们小幅下调2024-2025年预测并增加2026年盈利预测,预计2024-2026年实现归母净利润0.91/0.94/1.06亿元(原值2024-2025年0.96/1.04亿元),EPS为0.84/0.86/0.97元(原值2024-2025年0.88/0.95元),当前股价对应PE17.5/17.0/15.1X,下调至“增持”评级。
成功入选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产能提升项目投入进度已经超过25%天力复合募投项目主要为“清洁能源用金属复合材料升级及产业化项目”及研发中心升级项目。截至2024H1该产能提升项目的资金投入进度已经超过25%,预计2024年11月可以达到可使用状态,此项目全部达产后,可实现新增年产1万吨清洁能源用金属材料的生产能力。研发中心升级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进度也已达到20%。2024H1天力复合成功入选陕西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第四批陕西省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
多晶硅还原炉、核电冷凝器等实现进口替代,钛钢材料市占率近25%
天力复合是国内层状金属复合材料领军企业,专业从事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是国内最早致力于该技术研究的单位之一。天力复合国内的竞争对手主要为美国DMC、日本旭化成、宝钛集团、安徽弘雷等公司,2021年钛-钢复合材料市场占有率已经达到近25%,主要产品钛-钢复合板在PTA项目、湿法冶金以及核电冷凝器领域打破国外垄断,在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用银-钢、醋酸塔用锆-钢等其他稀贵金属复合材料领域也实现了进口替代。
风险提示:原材料价格波动风险、技术创新风险、市场发展空间风险。 |
4 | 国海证券 | 罗琨 | 首次 | 买入 | 深度报告:层状金属爆炸复合材料领头羊,新兴领域应用提供增量 | 2024-08-13 |
天力复合(873576)
核心提要
国内深耕层状金属复合材料技术领军企业。公司是国内层状金属复合材料领军企业,是国内最早从事有色金属爆炸焊接研究开发的单位之一。通过采购稀贵难熔金属、黑色金属板材和其他原材料,利用自主研发的工艺技术,生产高质量的钛-钢、不锈钢-钢、锆-钢等层状金属复合材料,下游包括化工、冶金、电力、环保、航空航天、新能源、海洋工程等领域的装备制造业客户。2020-2023年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复合增速分别为25.5%/40.1%,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7.4亿元,同比增长15.9%,归母净利润8884万元,同比增长21.47%。
从层状金属爆炸复合材料技术出发,为下游多领域客户定制材料、降低成本。公司掌握层状金属爆炸复合技术,不断拓展不同材料如钛-钢、锆-钢、不锈钢-钢、镍合金-钢、银-钢等复合材料在不同行业的应用。(1)化工、新能源:钛-钢、锆-钢复合材料因具备耐高温、耐高压、耐腐蚀性强的特点在PTA、醋酸产业链、三元正极前驱体等生产制备环节应用较多,全球醋酸、PTA产能扩张推动复合板材需求。(2)电力建设:钛复合板应用于核电的二回路-凝汽器起到防止氯离子腐蚀作用、火电厂烟囱内筒材料起到脱硫防腐作用,产品实现了国产替代、大面积化提高产品可靠性。(3)海洋工程:不锈钢-钢复合材料应用于海洋工程,FPSO浮式生产储油轮等海洋工程催生新的复合金属材料应用需求。
公司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推进进口替代。公司主要产品钛-钢复合板在PTA项目、湿法冶金以及核电领域、电子级多晶硅还原炉用银-钢、醋酸塔用锆-钢等其他稀贵金属复合材料领域打破了国外厂商垄断,实现了我国装备制造企业和关键领域对爆炸复合材料进口产品的进口替代;公司同时拥有卫星用、核化工用过渡接头的制备技术,是国内相关项目的唯一供应商。公司凭借先进的爆炸复合技术和稳定可靠的产品质量,为公司后续开发新产品、开辟新应用场景并顺利实现产业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根据中国爆破行业协会爆炸加工委员会2022年5月出具的说明,公司2017年至2021年有色金属爆炸复合材料全国市场占有率为20%~30%,位居国内第一。
投资建议:我们看好公司所掌握的层状金属复合材料的技术能力,钛系列复合材料在化工、核电、新能源电池材料领域的优势将延续,在半导体、海洋工程领域用材料通过技术优势获得更高附加值。我们预计2024-2026年收入分别为8.53/10.37/11.83亿元;归母净利润0.95/1.13/1.26亿元;对应当前股价PE分别为19.04/16.10/14.35。首次覆盖,给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宏观经济变化的风险;2)原材料价格波动的风险;3)客户集中度较高的风险;4)北交所系统性风险;5)应收账款周转风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