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东海证券 | 谢建斌 | 维持 | 买入 | 公司简评报告:订单增长带动收入,产能扩建有序推进 | 2025-04-30 |
科德数控(6883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2024年年报发布,全年实现营业收入6.05亿元,同比增长33.88%;实现归母净利润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7.37%;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增长36.13%2024年实现毛利率和净利率分别为42.87%和21.44%;2025年第一季度实现营收1.31亿元,同比增长29.40%;实现归母净利润达0.21亿元,同比增长40.09%。
76.03?新签订单保持增长,规模效应显现。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增长,主要系全年公司的销售订10,224单快速增长,同比增速约24%;其中,新增柔性自动化产线的2.24亿元大订单。新签订单10,170/0以整机为主,整机业务金额占比约65%,产线业务占比约30%,功能部件业务金额占比约19.96%3%,数控系统及其他金额占比3%。随着公司产能的不断释放,产品交付能力显著提升,4.20
1.15经营规模的快速增长,规模效应显现,期间费用率同比下降3.01pct,盈利水平提升。
深耕航空航天军工领域。公司坚持以进口替代为核心,深耕航空航天、军工领域,航空航天新签订单占比约53%,同比增长约10%。公司推出的六轴五联动整体叶盘机KTBM1200打破国内同类型产品依赖进口的局面。公司自主研发的多系列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还可针对飞机起落架、机翼、翼肋、框梁结构件等零部件进行高效生产制造。
重视研发投入,推进自主创新。2024年公司研发投入总额1.63亿元,占营收为26.86%。报告期内,公司完成五轴铣磨复合、高效紧凑型专用卧式五轴、高动态全直驱五轴立式、高精密立式五轴、五轴龙门新机型的研发,持续推进自主可控进程。公司新增主持及承担国家级重要课题15项、辽宁省重大专项1项、新增授权专利63项,其中国际发明专利20项
募投产能有序推进。2023年公司产能扩建项目正稳步推进。目前,大连厂区的卧式产线已于2024Q4开始小批量加工样件,2025年年初启动批量试生产。龙门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预计2025Q1启动试运行;同时公司自制的生产线用于加工主轴内部关键零部件,目前已经启动试运行。此外,银川和沈阳厂区建设稳步进行中,预计最快2025Q2陆续投入使用扩产将逐步释放公司的产能瓶颈,快速消化在手订单,给公司未来业绩带来增长动能。
投资建议:公司是高端数控机床龙头具有稀缺性,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数控系统和机床性能比肩国外龙头,机床产品毛利率维持高位,在手订单饱满,项目投产逐步释放产能。我们维持原预测,并新增2027年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80/2.42/3.13亿元,EPS对应PE分别为43.14/32.13/24.86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投产进程放缓风险;订单量下滑风险;宏观环境风险 |
2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钱尧天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报&2025年一季报点评:业绩稳步增长,产能建设进展顺利 | 2025-04-29 |
科德数控(688305)
投资要点
业绩稳步增长,各产品线收入齐头并进
2024年公司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33.88%;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27.37%;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1.05亿元,同比+36.13%。2024年航天军工需求良好,带动公司五轴机床、数控系统、关键零部件三大业务收入高增。分产品看:高端数控机床实现营收5.14亿元,同比+20.66%,高档数控系统实现营收0.02亿元,同比+54.56%,关键功能部件实现营收0.21亿元,同比+56.76%,自动化生产线实现营收0.50亿元,同比+1109.05%,其他业务实现营收0.18亿元,同比+158.60%。
2025Q1公司实现营收1.31亿元,同比+29.40%;实现归母净利润0.21亿元,同比+40.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0.16亿元,同比+48.23%。
毛利率受会计准则变更影响下滑,期间费用率管控优秀
2024年公司毛利率为42.87%,同比-3.16pct,2025Q1单季度毛利率为39.86%,同比-3.64pct。公司毛利率有所下降,一方面系会计政策变更,0.05亿元销售费用计入营业成本,影响毛利率下降0.83pct,另一方面系毛利率偏低的自动化生产线收入占比提升。分业务看,高端数控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关键功能部件/自动化生产线毛利率分别为44.48%/54.85%/35.83%/34.50%,同比分别-0.69pct/+6.65pct/-11.81pct/+3.84pct。2024年公司销售净利率21.44%,同比-1.05pct,2025Q1单季度销售净利率为16.11%,同比+1.25pct。
2024年公司期间费用率为18.12%,同比-4.14pct,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为7.59%/5.33%/-0.42%/5.62%,同比-3.08pct/-0.85pct/+0.09pct/-0.30pct。销售费用率降低部分系会计政策变更影响,2024年公司费用管控卓有成效。
存货同比增加,经营活动净现金流有所改善
截至2024年末公司存货5.41亿元,同比+14.76%,主要系在产品增加,表明公司订单进展良好。2024年公司经营活动净现金流为0.70亿元,同比+56.64%,现金流有所改善。
扎根航天军工积极拓展其他下游,产能建设进展顺利
1)持续拓展下游应用:公司已与航发集团、中航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四大集团下50余家用户单位建立合作关系。另外公司积极提升自身产品适用度,持续加大对能源、高校、汽车、医疗、半导体等应用领域渗透。
2)产能建设进展顺利:公司大连/银川/沈阳三大厂区募投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其中大连厂区的立加/卧加/龙门生产线已于2025年启动试运行,银川/沈阳厂区建设稳步推进中,预计2025Q2陆续投入使用。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考虑到制造业景气度复苏不及预期,我们下调公司2025-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1.70(原值1.78)/2.15(原值2.59)亿元,预计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2.7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动态PE分别为45/36/28倍,考虑到公司在五轴机床领域龙头地位,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机床需求不及预期,产能建设不及预期,研发进展不及预期。 |
3 | 国金证券 | 满在朋,李嘉伦 | 维持 | 买入 | 业绩高增长,航空航天领域前景广阔 | 2025-04-29 |
科德数控(688305)
事件
公司 2025 年 4 月 28 日发布 24 年年报和 25 年一季报, 24 年实现营业收入 6.05 亿元,同比增长 33.88%;实现归母净利润 1.3 亿元,同比增长 27.37%;实现扣费归母净利润 1.05 亿元,同比增长36.13%。 1Q25 实现营业收入 1.31 亿元,同比增长 29.4%;实现归母净利润 0.21 亿元,同比增长 40.09%;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 0.16亿元,同比增长 48.23%。
经营分析
业绩表现优异,扣非归母净利润高增长。 公司 24 年新签订单同比增长 24%,订单较为充足。 伴随新增产能投放, 24 年公司收入实现高增长, 1Q25 也维持了高增趋势。 同时公司毛利率较高, 24、1Q25 毛利率分别为 42.87%、 39.86%,伴随收入增长规模效应显现,公司扣非归母净利润实现高增长。
产能扩建有序推进,保障未来收入增长。 公司目前正积极扩张产能,其中大连厂区新增的卧加生产线、龙门生产线、立加生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将在今年启动试运行。银川厂区、沈阳厂区建设稳步推进中,预计在 2Q25 陆续投入使用。在产能扩张背景下,公司新开发的中、大规格五轴卧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及叶尖磨等产品有望顺利放量,助力业绩进一步增长。
持续看好公司在航空航天领域开拓前景。 截至 24 年末,航发集团、中航工业、航天科工、航天科技四大集团项下近 50 余家用户单位选用过公司的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产品。 公司新推出的六轴五联动整体叶盘机、多系列五轴联动机床, 在航空航天领域针对叶盘、飞机起落架、机翼等零件加工有望进一步实现国产替代。
未来伴随C919大飞机产业链建设五轴机床需求量预计将出现较大提升,公司有望取得较高份额实现业绩高增长。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预计公司 25 至 27 年实现归母净利润 1.74/2.26/2.93 亿元,对应当前 PE44X/34X/26X。 考虑公司航空航天领域成长前景,维持“买入” 评级。
风险提示
产能提升不及预期、存货余额较大。 |
4 | 群益证券 | 赵旭东 | | 增持 | 深耕高端数控机床,核心部件自主可控 | 2025-03-06 |
科德数控(688305)
结论与建议:
公司是国内极少数具备高档数控系统及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双研发体系的创新型企业,布局国内高速发展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尖端产业。公司在数控系统、电主轴等多项核心零部件实现自研自产,业务毛利率领先同业。我们看好公司在数控机床的领先优势,首次覆盖,给予“买进”的投资建议。
公司深耕高端数控机床业务,收入及利润维持快速增长:公司于2008年成立,并推出自制高档数控系统;2009年受国家04专项政策支持,公司定位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的研发,以及电机、主轴等核心功能部件的开发。截至2024年,公司已经形成高端数控机床产品矩阵,包括四大通用加工中心(五轴立式、五轴卧式、五轴卧式铣车复合、五轴龙门加工中心)和四大专用加工中心(五轴工具磨削中心、五轴叶片机、高速叶尖磨削中心、六轴五联动叶盘加工中心);而在产品布局上,既有面向军工领域打造的高端KD系列,又有适用于民用领域的高性价比的德创系列。目前公司产品已经广泛应用于国内高速发展的航空航天、新能源汽车等尖端产业,充分受益于国内制造业升级浪潮。根据业绩快报数据计算,2017-2024年公司收入从0.75亿元增长至6.05亿元,期间CAGR达34.9%,其中高端数控机床业务收入占比达90%以上,且毛利率维持在42%水平线上。得益于收入端的快速增长以及机床业务的高毛利率,公司归母净利润从2017年的0.07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1.30亿元,期间CAGR达51.6%。
国内高端制造升级+设备更新,推动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向上发展:公司的核心产品—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是高端数控机床的塔尖,具备加工多线型、异形曲面等工件的能力,是解决飞机发动机叶轮、叶片、船用螺旋桨等加工的唯一手段。当前中国制造业正逐步向高端化转型,将驱动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向上发展。以航空产业为例,截至2024Q3中国民航运输飞机在册架数达4352架,而根据中国商飞预测,2024-2043年中国航空运输市场将接收喷气客机9323架,中国有望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一航空运输市场。随着国产飞机C919、ARJ21的推出,叠加全球航空制造业向中国迁移,国内航空产业链将迎来黄金发展期。而发动机叶片、旋涡转子、前后机身、机翼等部件生产高度依赖五轴联动数控机床,也将推动国内五轴数控机床产业向上发展。此外,2024年4月工信部发布《推动工业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也助推了机床存量的更新需求,并助力传统产业机床向数控机床转型。从国统局数据看,金属切削机床产量当月同比增速自2024年3月后触底回升,全年累计同比增长10.5%,较2023年增速提高4.1pcts,行业周期有望上行。
国内高端机床行业面临“卡脖子”,公司产品可实现国产化替代:国内高端机床国产化率不足10%,且高档数控系统等核心部件也依赖进口。近年来西方国家依据“巴统协定”和“瓦森纳协定”对高端机床、高档数控系统出口进行管制,导致国内重要企业的战略装备生产出现“卡脖子”难题。而公司是国内极少数的具备高端数控机床及高档数控系统双研发体系的创新型企业,并且在尖端产品上也已实现国产替代。以用于加工飞机发动机叶尖的高速叶尖磨削中心为例,公司KBTG1000在磨削长度、工件长度、主轴转速、砂轮架回转范围等性能参数已追平国际龙头达诺巴特的DANTIP-R3,并且价格仅为达诺巴特的1/2-2/3,有望实现国产替代,目前航发集团成员单位已复购该产品。此外,公司在核心部件上也基本实现自主可控,五轴联动数控机床自主化率达到85%。其中,高档数控系统是高端数控机床的控制核心,而公司自研的GNC系列高档数控系统实现了GNC60/61/62的数次迭代,能够对标西门子竞品840D,且在开放性、适配性和性价比上更具优势,并已实现对外销售。
公司核心部件自主可控,毛利率高于同业:近年来公司毛利率维持在42%水平线上,远高于同业水平(2024Q1-Q3上市机床企业平均毛利率为25.4%),一方面是因为公司产品均为高端五轴联动数控机床,均价超180万/台,高于同类型企业;另一方面,高档数控系统约占成本的20%-40%,而公司凭借自研GNC系列节省了大量的版权成本,并且电机、电主轴、铣头等核心功能部件也实现了自主可控。费用方面,2024年前三季度公司期间费用率为20.69%,同比下降3.05pcts,分项来看,销售、管理、研发、财务费用率同比分别变动-2.23、-0.68、-0.28、+0.14pcts,控费效果显着。盈利方面,根据业绩快报数据,2024年公司实现扣非后归母净利润1.0亿元,YOY+36.8%;归母净利率为17.4%,同比提高0.4pcts。
公司订单饱满,未来将持续扩产:得益于航空航天等领域的旺盛需求,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额YOY+24%,订单增长显着,我们估计公司产能将逐渐接近饱和。为扩张产能,公司2024年完成定增6.0亿元,将于大连、沈阳、银川三地建设制造基地,并将不同类别的高端五轴机床及核心功能部件的产能布局进行调配。新产线预计2025年开始陆续投入使用,至2028年全部达产后公司合计产能将达到1100台左右(2024年产能约500台),这将助力公司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提高收入规模和盈利水平。
盈利预测及投资建议:预计2024-2026年公司实现净利润1.3亿元、1.6亿元、2.2亿元,yoy分别为+28%、+25%、+34%,EPS为1.2元、1.6元、2.2元,当前A股价对应PE分别为60倍、48倍、36倍,对此给予“买进”的投资建议。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海外供应链断供、海外市场开拓不顺、制造业景气回落 |
5 | 东海证券 | 谢建斌 | 维持 | 买入 | 公司简评报告:新签订单持续增长,产能扩张释放成长空间 | 2025-02-20 |
科德数控(688305)
投资要点
事件:公司发布2024年度业绩快报,全年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增长33.88%;归母净利润达1.30亿元,同比增长27.9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达1.05亿元,同比增长36.75%。
营业收入稳步提升,规模效应逐步显现。2024年公司的营业收入同比增长33.88%,主要原因是全年公司的销售订单快速增长,产品销售多元化,新增了柔性自动化产线的销售订74.90单。公司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36.75%,主要系公司规模效应逐步显现,各项期间费10,224用率逐步下降,盈利水平提升。
牵头国家项目,获大额资金补助。根据2月5日公司公告,公司近期收到三笔国家项目补助4.33资金以及三笔智造强省项目补助资金共计6,909万元,均与资产相关。该补助公司可实际4.87获得4,736.4万元,占公司2024年归母净利润的36.43%,显著提升公司业绩。所涉及的国家项目和制造强省项目均为公司牵头,属于涉密项目。
新签订单保持增长势头。根据公司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2024年公司新签订单同比增速约24%。其中,新签订单以整机为主,整机业务金额占比约65%,产线业务占比约30%,功能部件业务金额占比约3%,数控系统及其他金额占比3%。公司坚持以进口替代为核心深耕航空航天、军工领域,航空航天新签订单占比约53%,同比增长约10%。五轴联动数控机床新签订单复购率约41%,国产替代效应逐步显现。
募投产能有序推进。2023年公司产能扩建项目正稳步推进。目前,大连厂区的卧式产线已于2024Q4开始小批量加工样件,2025年年初启动批量试生产。龙门产线已完成安装调试,预计2025Q1启动试运行;同时公司自制的生产线用于加工主轴内部关键零部件,目前已经启动试运行。此外,银川和沈阳厂区建设稳步进行中,预计最快2025Q2陆续投入使用扩产将逐步释放公司的产能瓶颈,快速消化在手订单,给公司未来业绩带来增长动能。
投资建议:公司是高端数控机床龙头具有稀缺性,核心零部件自主可控,数控系统和机床性能比肩国外龙头,机床产品毛利率维持高位,在手订单饱满,项目投产逐步释放产能。根据业绩快报数据上调2024年盈利预测,考虑后期扩产节奏和新签订单增速,下调2025-2026年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为1.30/1.80/2.42亿元(原预测为1.23/2.04/3.02亿元),EPS对应PE分别为58.70/42.50/31.65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格局加剧风险;投产进程放缓风险;订单量下滑风险;宏观环境风险 |
6 | 东吴证券 | 周尔双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业绩预告点评:业绩稳步增长,产品销售多元化注入增长动力 | 2025-02-06 |
科德数控(688305)
投资要点
2024全年业绩高增符合预期,产品多元化进程加速
2025年2月5日,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6.05亿元,同比+33.88%;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同比+27.91%;实现扣非净利润1.05亿元,同比+36.75%。2024年公司营收和归母净利润提升可观,主要系2024年公司销售订单快速增长,产品多元化进程加速,除五轴立式加工中心、五轴卧式铣车复合加工中心、五轴卧式加工中心等高端数控机床产品外,2024年新增了柔性自动化产线的销售订单,上述原因导致公司2024年销售收入和净利润较2023年同比均有所增长。
截至2024年底,公司总资产22.49亿元,较期初增长49.95%,归母所有者权益18.27亿元,较期初增长61.13%,主要系:2024年公司收到定增募集资金6亿元,以及2024年经营成果增加所有者权益,从而带动公司资产总额显著增长。
积极参与国家政府项目,获得实际补助资金4736万元
根据公司公告,公司近日共收到总计人民币6909万元的政府补助,其中包括国家项目补助资金5693万元和制造强省项目补助资金1216万元。考虑部分项目后续需对项目的参研单位拨付部分补助款项,扣除该部分后预计公司实际获得的补助资金合计为人民币4736.4万元,均与资产相关。2024年公司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30亿元,政府补助约占归母净利润总额的36%。
推出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彰显长期发展信心
2024年10月29日公司发布2024年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拟向激励对象授予总计不超过88.74万股股票,约占本激励计划草案公告时公司股本总额的0.87%,本次激励计划授予对象主要为公司董事、高管、核心技术人员及骨干。行权条件方面,2025年股票解除限售条件为当年营收相比2023年增长50%以上或净利润增长40%以上,2026年股票解除限售条件为当年营收相比2023年增长70%以上或净利润增长55%以上(营收增长目标与利润增长目标二者满足其一即可),对应2023-2026年营收/净利润复合增长率在19%和16%以上(以解除限售最低条件计算)。公司推出股权激励彰显对未来业绩的信心,另外股权激励围绕公司核心高管与技术人员展开,高度绑定公司核心骨干人员,未来有望进一步激发成长活力。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
考虑到公司产品多元化进程加速,募投产能建设稳步推进,我们上调公司2024-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分别为1.30(原值1.19)/1.78(原值1.71)/2.59(原值2.52)亿元,当前市值对应PE分别为52/38/26倍,考虑到公司是国产高端五轴机床领域稀缺资产,维持公司“增持”评级。
风险提示
制造业复苏不及预期,五轴机床需求不及预期,行业竞争加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