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维持 | 买入 | 汽车电子高速增长,RISC-V注入新动能 | 2025-06-11 |
国芯科技(688262)
投资要点
汽车电子高速增长,市场开拓取得明显进展。公司围绕着在汽车电子芯片领域的汽车域控制芯片、辅助驾驶处理芯片、主动降噪专用DSP芯片、动力总成控制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等12条产品线的布局,不断推出适应市场需求的新产品,芯片获得主机厂定点开发的项目不断增多,更多的项目实现量产,公司汽车电子芯片的出货量同比增长显著,2024年公司自主汽车电子芯片业务收入同比增长71.38%。公司重点聚焦中高端汽车电子领域,用创新性、高性价比、高安全性的产品和周到的本地化服务,更加聚焦行业头部重点大客户,汽车电子芯片业务的客户数量进一步增多,在中高端汽车电子芯片的国内市场规模和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
“RISC-VCPU+AINPU”双核方案,打造汽车电子新品。公司目前已启动首颗基于RSIC-V架构的高性能车规MCU芯片CCFC3009PT的设计开发。CCFC3009PT是面向汽车智能驾驶、跨域融合和智能底盘等领域应用而设计开发的高端域控MCU芯片,芯片适应汽车电子域控器的高算力、高速通信、功能安全和信息安全处理等应用场景;采用高性能RISC-V多核架构,融合神经网络计算的AI协处理单元,在主频、功耗、面积和性价比等综合性能方面或将具备行业先进水平,有望实现对目前在智能座舱和自动驾驶领域大量应用的英飞凌TC397和瑞萨U2A16芯片的国产化替代。未来,公司将继续基于“RISC-VCPU+AINPU”双“核”方案,不断发展RISC-VCPU和AINPU技术,积极开发汽车电子新的芯片产品,满足国内客户的需求。
推进量子安全芯片迭代升级,AHC001新品内部测试成功。AHC001基于国产28nm工艺制程进行研发,采用公司自主CPU内核设计的一款可重构低功耗抗量子密码算法芯片。该芯片的典型工作功耗和静态低功耗可分别低至350mW和0.13mW左右,芯片内集成了抗量子密码算法引擎、ECC引擎以及对称密码处理器。采用AHC001芯片的安全产品或设备可以通过抗量子密码算法和传统密码算法共存方式,逐步进行抗量子密码算法应用迁移,在保障原有业务不受影响的情况下开展抗量子密码算法在新业务中应用,既满足现有业务系统密码应用,又能有效抵御量子计算攻击,增强安全产品或设备抗量子计算攻击的能力,可以广泛应用于金融、通信、电力、物联网等有高安全要求的信息安全设备中。
聚焦人工智能和先进计算,定制芯片服务业务稳健发展。公司积极布局AI领域芯片定制服务,充分发挥原有定制芯片服务业务形成的大客户资源优势,紧密结合大客户发展AI芯片的业务需求。2024年,公司定制芯片服务收入为3.96亿元,同比增长39.15%。目前公司已为多个客户提供了AI芯片的定制设计和量产服务,芯片定制服务领域的订单充足。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6/2027年分别实现收入7.8/11.5/17.0亿元,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0/0.1/0.6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市场复苏不及预期;竞争格局加剧风险;产品研发及技术创新不及预期;委托加工生产及供应商集中风险。 |
2 | 国信证券 | 胡剑,胡慧,叶子,张大为 | 维持 | 增持 | 营收突破历史新高,汽车电子定点充裕 | 2025-02-09 |
国芯科技(688262)
核心观点
24年营收创历史新高,汽车MCU与定制芯片同步增长。公司发布2024年年度业绩预告,预计2024年实现营收5.77亿元(YoY+28.42%);预计实现归母净利润-1.77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843.26亿元;预计实现扣非归母净利润-2.3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667.74万元。收入增长主要来自于汽车电子MCU芯片产品的需求稳健增长,以及公司定制芯片量产服务的收入提升。研发费用方面,公司继续加大研发投入,预计研发费用同比增长13.64%。此外,公司确认的政府补助等其他受益预计较上年同期减少1660.44万元(YoY-48.83%);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收益预计较上年同期增长2255.12万元(YoY+1070.50%)。
汽车电子定点开发项目超134个,多款新品发布拓宽产品覆盖面。公司在汽车电子领域布局12条产品线,其中汽车域控制、动力总成、线控底盘、车身和网关控制、车联网安全和安全气囊点火等领域已实现量产装车,目前在定点开发的项目超134个。公司1-3Q24汽车电子芯片业务实现收入超4500万元,达到23年全年水平;1-3Q24出货量接近23年全年水平。新产品方面,9月,公司集成化门区驱动控制芯片产品CCL1100B在公司内部测试成功,用于后视镜调节、折叠及门锁驱动、升降窗、后视镜加热驱动、反眩光控制等功能;11月,公司集成化汽车电子线控底盘驱动控制芯片产品CCL2200B内部测试成功,该产品是汽车线控底盘主动安全稳定系统的重要部件。此外,12月公司中标国内某主机厂45万颗车联网安全芯片项目。2025年伴随量产项目增加,12条产品线芯片有望陆续进入量产阶段贡献业绩增量。
AI MCU签署多方合作,量子安全芯片完成内部测试。公司已陆续推出基于RISC-V集成NPU的CCR4001S和CCR7002的AI MCU,两颗芯片均支持0.3TOPS@INT8的算力。目前,公司已与北京孔皆智能、深圳美电科技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加快推进AI MCU芯片产品在智能设备、智能传感器在多个相关场景上的创新应用。在量子安全芯片方面,公司与参股企业合肥硅臻深入合作,服务器和云应用高性能量子安全芯片CCP907TQ、量子安全芯片A5Q、量子密码卡CCUPH3Q03均已在公司内部测试中获得成功,未来有望应用于量子安全网关、量子服务器密码机、量子加密视频系统等安全设备中。
投资建议:维持“优于大市”评级。我们看好公司在车规级MCU芯片领域的竞争力,公司在手定点充裕,伴随产品陆续进入量产阶段,收入有望稳步增长。我们预计2024-2026年公司营业收入同比增长28.4%/65.4%/31.2%至5.77/9.54/12.53亿元,对应归母净利润-1.77/-0.64/0.20亿元,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竞争加剧风险;原材料采购价格上涨风险;产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客户验证导入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等。 |
3 | 东吴证券 | 马天翼,王润芝 | 维持 | 买入 | 公司近况点评:新品开发验证顺利,汽车芯片业务加速成长 | 2024-12-29 |
国芯科技(688262)
汽车电子芯片产品全方位布局,汽车电子芯片国产化生态建设初具成效:1)汽车电子芯片已初步完成系列化、高端化的产品布局。围绕“顶天立地”、“铺天盖地”的发展战略,公司不断突破汽车电子MCU中高端产品的技术壁垒,积极通过“MCU+”策略拓展市场,已在12条产品线上实现系列化布局。在汽车域控制、动力总成、线控底盘、车身和网关控制、车联网信息安全和安全气囊点火芯片等领域均实现量产装车。有望在汽车电子核心芯片关键领域打破国际垄断,实现技术自主可控和国产化替代。2)聚焦行业头部重点大客户,公司在国内市场的中高端汽车电子芯片行业影响力显著提升。公司汽车电子芯片已陆续进入比亚迪、奇瑞、吉利、上汽、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安、长城、一汽、东风、北汽、小鹏、理想等众多汽车整机厂商,在数十款自主及合资品牌汽车上实现批量应用。
量子技术领域取得新进展,未来前景可期:公司积极开展量子技术合作,将信创和信息安全芯片与量子技术进行结合,实现信创和信息安全芯片迭代升级。公司已经与量子领域的知名企业安徽问天量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及公司参股公司合肥硅臻芯片技术有限公司分别组建了量子芯片联合实验室。成功研发了光量子真随机数芯片CQWNG10,基于量子真随机数芯片,公司积极研发端应用量子安全芯片、量子安全TF卡、量子安全U盘和云应用量子安全PCI-E密码卡产品系列。
2024Q3单季收入创新高,费用拖累利润表现: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实现营收4.7亿元,同比增长17%,归母净利润-1.3亿元,同比下降122%,扣非归母净利润-1.5亿元,同比下降37%。其中24Q3季营收2.1亿元,同比增长35%,环比增长151%,归母净利润-0.4亿元,同比下降105%,环比下降24%。公司单季营收高增系芯片定制服务收入增长驱动。公司前三季度利润下降主要源于:公司为抓住汽车电子芯片等自主芯片国产化替代的机遇,持续加大新品研发布局,研发费用、销售费用增长。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鉴于公司近两年为抓住市场机遇持续加大研发投入,短期影响公司利润,我们对公司2024-2025年的归母净利润预测调整为-1.5/-0.3亿元(前次预测值为1.3/1.9亿元),新增2026年归母净利润预测为0.4亿元,公司当前持续加大新品研发且芯片验证顺利,有望充分受益于汽车芯片国产替代进程,基于此,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新品研发进度不及预期风险;新产品交付速度不及预期风险;下游需求不及预期风险 |
4 | 中邮证券 | 吴文吉 | 维持 | 买入 | 单季度收入创新高,自主芯片占比有望提升 | 2024-11-04 |
国芯科技(688262)
事件
10月30日,公司披露2024年三季度报告。2024年第三季度实现了单季收入2.08亿元,同比增长34.61%。
投资要点
汽车MCU持续布局。公司不断突破汽车电子MCU中高端产品的技术壁垒,积极通过“MCU+”策略拓展市场,逐步搭建出丰富的汽车电子产品矩阵,持续加速基础软件、工具链、方案商等汽车电子产业链生态圈构建,积极聚焦和整合资源,推进公司汽车电子芯片业务做大做强,目前公司已经在域控制芯片、辅助驾驶处理芯片、主动降噪专用DSP芯片、动力总成控制芯片、新能源电池管理芯片、线控底盘芯片、车身和网关控制芯片、车联网安全芯片、仪表及小节点控制芯片、安全气囊芯片、数模混合信号类芯片和智能传感芯片等12条产品线上实现系列化布局,公司的汽车电子芯片产品群已在比亚迪、奇瑞、吉利、上汽、上汽通用、上汽通用五菱长安、长城、一汽、东风、北汽、小鹏、理想等众多汽车整机厂商实现批量应用,公司今年在传统的强势车身控制及动力总成应用业务之外,积极拓展域控、线控底盘、安全气囊和车联网信息安全等产品线的业务,取得可喜的进展。
量子安全持续推进。2024年三季度,公司实现了量子安全模组产品的“上新”,推出的量子安全UKEY、量子安全PCI-E密码卡,量子安全mini PCI-E密码卡,可适用于PKI认证、数字签名数据(实时)加解密等场景,在电力、金融、交通、教育、医疗等领域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公司的量子安全芯片产品已实现对外供货。公司目前已向国内量子信息安全领域的多家厂商开展产品销售,包括中电信量子和合肥硅臻等,有望成为公司未来信息安全业务的又一强劲引擎。公司还与图灵量子、国科量子、之江量子多家企业达成战略合作,共同构建量子安全生态圈,协力推动量子信息安全产业化进程。
投资建议
我们预计公司2024/2025/2026年分别实现收入6.6/10/14.5亿元,实现归母净利润分别为-1.6/0/0.4亿元,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