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天风证券 | 杜鹏辉 | 维持 | 买入 | 25年一季报业绩点评:实现强强联合,各业务条线蓄力齐发提升业绩 | 2025-05-01 |
国泰海通(601211)
【合并后25年一季度业绩高增,各业务条线收入均有提升】
国泰海通25年Q1实现调整后营收102亿元,同比+54.4%;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同比+391.8%,主要系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的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扣非净利润为33亿元,同比+60.7%。各业务条线均发力增厚业绩,经纪/投行/资管/自营/信用营收同比增速分别为+77.0%/+10.3%/+27.2%/+68.7%/+97.9%。年化ROE为25.8%,较去年同期+19.6Pct;杠杆率下降至4.28x。
【市场交投活跃,手续费业务收入均表现亮眼】
1)经纪业务:公司25年Q1实现经纪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77.0%,市场交投活跃,成交量大幅上行提升公司经纪业务收入,25年Q1累计股基日均成交额为17465亿元,较去年同期同比+70.9%,公司经纪收入增速高于市场成交量增速,财富管理转型成效显著。
2)投行业务:公司25年Q1实现投行业务收入7.1亿元,同比+10.3%,投行业务收入自23年8月趋严的监管政策后首次实现正增长,从证券承销规模角度来看,25年一季度IPO/再融资规模分别为25.5/0.3亿元,分别同比+83.0%/-99.1%,IPO的回暖改善投行业务整体收入。
3)资管业务:公司25年Q1实现资管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27.2%。非货公募管理规模有所扩大,25年一季度控股的国泰君安资管非货保有规模469亿,同比+29.3%;参股的华安基金(持股51.0%)非货保有规模3832亿,同比+17.5%;两家合计非货保有规模为2423亿元,同比+19.6%;叠加合并前海通证券旗下参股的公募基金,海富通基金(持股51%)非货保有规模1245亿,同比+11.9%;富国基金(持股27.8%)非货保有规模6799亿,同比+19.1%;两家合计非货保有规模2523元,同比+17.2%,看好合并后公募基金规模进一步扩大,提升公司资管业务收入。
【自营与信用业务收入均大幅提升,为整体业绩保驾护航】
1)信用业务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信用业务收入6.9亿元,同比+97.9%,主要是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导致的业务范围扩大。同时,两融市场活跃度提升25年一季度末两融余额为19186亿,较24年同期+24.8%,业务范围扩大叠加两融市场活跃度提升,带动整体信用业务收入大幅增长。
2)自营业务方面,公司25年Q1实现自营业务收入40.1亿元,同比+68.7%;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后,金融资产规模大幅提升,25年Q1自营金融资产规模为7201亿,较24年同期+63.6%,公司25年Q1投资收益率较去年同期+0.02Pct至0.56%,整体表现较为稳健。
投资建议:我们认为,合并后国泰海通强强联合、优势互补,资本实力提升,看好公司行业龙头地位的进一步巩固,在政策红利与行业整合机遇下的发展前景。根据最新披露财务数据更新25/26/27年盈利预测,归母净利润25/26/27年原预测值为164/171/172亿元,当前公司合并已完成,看好作为龙头券商的未来发展空间,现25/26/27年调整为206/208/225亿元,预计25-27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速+58.4%/+0.6%/+8.5%,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表现不及预期;兼并重组后业务开展存在不确定性;监管政策发生变化。 |
2 | 国金证券 | 夏昌盛,舒思勤 | 维持 | 买入 | 并购带来业绩高弹性,市场交投活跃下25Q1扣非后归母净利润yoy+61% | 2025-04-30 |
国泰海通(601211)
4月29日,国泰海通发布2025年一季报。25Q1公司实现营业总收入118亿元,yoy+47%;实现归母净利润122亿元,yoy+392%;扣非后归母净利润33亿元,yoy+61%。合并后资产规模实现跨越式提升,总资产较上年末提升62%至1.69万亿元,净资产较上年末提升88%至0.32万亿元,加权平均ROE为6.46%,同比+4.91pct,扣非后加权平均ROE为1.69%,同比+0.43pct。
公司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已于2025年3月14日完成,归母净利润大幅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吸收合并产生负商誉带来营业外收入增加;公司归母扣非净利润增长的主要原因为经纪、投资等业务实现较大幅度增长。
在2024年同期低基数效应与当前市场环境改善的双重驱动下,公司25Q1业绩同比增速实现显著提升:
(1)经纪业务:受益于市场交投回暖,Q1全市场日均股基成交额达1.75万亿元,同比增幅71%。公司股基交易量同比增加,经纪业务净收入yoy+77%至27亿元。
(2)投行业务:净收入yoy+10%至7亿元。25Q1公司IPO/再融资/债券分别同比-13%/-75%/+3%(24Q1规模为国泰君安+海通证券合计承销规模),预计投行业务仍有所承压(全市场分别-30%/+59%/+17%)。
(3)资管业务:净收入yoy+27%至12亿元。25Q1末华安基金/国君资管非货公募规模分别达3832/469亿元,同比分别+18%/+29%;25Q1末富国基金/海富通非货公募规模分别达6799/1245亿元,同比分别+19%/+12%。
(4)自营业务净收入yoy+67%至40亿元,由于吸收合并Q1末自营资产规模较上年末+39%至7348亿元。
盈利预测、估值与评级
合并后国泰海通在财富管理、投行、资管、机构等条线业务竞争力将实现显著提升,同时更大的资产负债表有助于客需、做市等机构业务规模增长,助推公司加快打造国际一流投资银行。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实现归母净利201亿元/185亿元/219亿元,同比+54%/-8%/+18%,给予2025年0.9倍PB,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
1)宏观经济下行、投资者避险情绪升温;2)资本市场改革不及预期;3)权益市场修复不及预期。 |
3 | 东吴证券 | 孙婷,何婷 | 维持 | 买入 | 2025年一季报点评:并表海通,各主营业务增速可观,带动扣非净利润同比增长61% | 2025-04-30 |
国泰海通(601211)
投资要点
事件:国泰君安发布2025年一季度业绩,实现营业收入117.7亿元,同比+47.5%;归母净利润122.4亿元,同比+391.8%,主要是由于吸收合并海通证券产生负商誉;扣非归母净利润32.9亿元,同比+61%,对应扣非EPS0.30元,扣非ROE1.69%,同比+0.43pct。
财富管理深化分客群经营模式,并表后市占率显著提升。2025年一季度实现经纪业务收入26.5亿元,同比+77.0%,占营业收入的26.5%。全市场日均股基交易额17031亿元,同比+70.3%。公司两融余额1886亿元,同比+118%,市场份额9.8%,较年初+4.2pct。公司自3月14日并表海通证券后,经纪及两融市场份额显著提升。
整合后投行团队进一步扩容,业务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2025年一季度实现投行业务收入7.1亿元,同比+10.3%。股权主承销规模15.0亿元,同比-72.8%,排名第14;其中IPO3家,募资规模15亿元。债券主承销规模2419亿元,同比-1.0%,排名第4;其中公司债、地方政府债、ABS承销规模分别为859亿元、488亿元、338亿元。截至2025年一季度末国泰海通IPO储备项目22家,排名第3,其中两市主板15家,北交所3家,创业板4家。原海通证券IPO储备项目19家,排名第4。双方整合后投行团队进一步扩容,业务能力有望进一步提升。
一参两控一牌,大资管实力显著提升。2025年一季度实现资管业务收入11.7亿元,同比+27.2%。截至2024年末国泰君安资产管理规模5884亿元,同比+8.3%;华安基金管理规模7724亿元,同比增长14.4%;海富通基金管理公募规模1722亿元,同比增长14.0%;富国基金管理公募规模10648亿元,同比增长20%。
自营风格稳健,一季度自营大幅增长。2025年一季度实现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40.1亿元,同比+68.7%;调整后投资净收益(含公允价值、汇兑损益、其他综合收益)41.4亿元,同比+76.7%。
盈利预测与投资评级:资本市场改革持续优化,宏观经济逐渐复苏,头部券商控制风险能力更强,能更大程度的享受政策红利,且吸收合并后的国泰海通证券在资本实力已位居行业第一,各项业务市场份额也显著提升。我们调整了盈利预测,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9/280/326亿元(前值为:182/271/335亿元),大幅上调2025年盈利预测主要是由于吸收合并产生的负商誉增加了营业外收入,对应PB为0.81/0.78/0.74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行业市场竞争加剧风险,证券市场恢复不及预期。 |
4 | 太平洋 | 夏芈卬,王子钦 | 维持 | 买入 | 国泰海通2024年年报点评:业务均衡发展,打造国际一流投行 | 2025-04-29 |
国泰海通(601211)
事件:国泰海通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33.97亿元,同比+20.08%;实现归母净利润130.24亿元,同比+36.80%;加权平均ROE为8.14%,同比+2.12pct。
经纪及自营业务支撑业绩增长。报告期内,公司经纪业务净收入、自营业务收入分别为78.43、147.69亿元,同比+15.5%、+61.8%,为营收的主要增量来源。经纪业务方面,公司全面推进财富管理转型;君弘APP平均月活884.71万户,同比+11.1%;“君享投”投顾业务客户资产保有规模264.16亿元,同比+107.5;股基交易份额5.17%,同比+0.41pct。自营业务方面,公司向客需驱动的低风险、非方向性业务转型;金融投资5205.18亿元,同比+10.2%;公司场外衍生品业务累计新增名义本金12,383.45亿元,同比+40.1%。
投行业务市占率提升。报告期内,公司投行业务净收入29.22亿元,同比-20.76%,主要系股票承销收入减少。公司证券主承销额9967.14亿元,同比+16.9%,市占率同比+1.51pct至9.63%,稳居行业第3位;股权主承销额163.27亿元,同比-71.2%,市占率同比+0.38pct至6.59%;债券主承销额9803.96亿元,同比+23.2%,市占率同比+1.40pct至9.70%。
大资管业务稳健发展。报告期内,公司资管业务净收入38.93亿元,同比-4.98%。报告期末,华安基金管理规模7724.05亿元,同比+14.4%;其中非货公募基金管理规模4135.38亿元,同比+17.5%。报告期末,国泰君安资管管理规模5884.30亿元,同比+6.5%;其中公募产品管理规模791.67亿元,同比+47.3%。
合并海通证券,打造国际一流投行。公司已于3月14日完成换股吸收合并海通证券并募集配套资金事宜,在创建一流投行的征途上迈出关键一步。公司合并海通证券将实现强强联合、优势互补,按2024年末财务数据,合并后归母净资产达3283亿元,资本实力位居行业第一。
投资建议:公司作为头部券商,各业务保持均衡发展,合并海通证券后将向国际一流投行迈进。预计2025-2027年公司营业收入为488.56、541.33、629.52亿元,归母净利润为156.44、177.77、218.80亿元,EPS为0.89、1.01、1.24元/股,对应4月25日收盘价的PE估值为19.39、17.07、13.8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资本市场大幅波动、整合效果不及预期、监管政策收紧 |
5 | 中原证券 | 张洋 | 维持 | 增持 | 2024年年报点评:多项业务表现优异,净利增幅释放弹性 | 2025-04-15 |
国泰海通(601211)
2024年年报概况:国泰海通2024年实现营业收入433.97亿元,同比+20.08%;实现归母净利润130.24亿元,同比+38.94%;基本每股收益1.39元,同比+41.84%;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8.14%,同比+2.12个百分点。2024年末期拟10派2.80元(含税)。
点评:1.2024年公司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其他收入占比出现提高,经纪、投行、资管业务净收入以及利息净收入占比出现下降。2.零售及机构经纪业务各细分领域实现全面增长,合并口径经纪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15.51%。3.股权融资业务主要排名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债权融资业务快速增长,合并口径投行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20.77%。4.券商资管业务稳中有升,公募基金业务收入略有下滑,合并口径资管业务手续费净收入同比-4.98%。5.权益业务取得良好投资回报,固收业务取得良好投资业绩,合并口径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58.60%。6.融资融券及股票质押利息收入同步下降,合并口径利息净收入同比-15.91%。7.国际业务各分业务实现全面增长,国际业务收入同比+34.49%。
投资建议:报告期内公司零售及机构经纪业务各主要指标保持全面增长,证券经纪业务整体保持行业领先;股权融资业务虽受市场环境影响承压较重,但主要业务排名和市场份额持续提升,债权融资业务快速增长,投行业务净收入下滑幅度在头部券商中相对较小;权益及固收自营均取得良好投资业绩,投资收益(含公允价值变动)同比增幅明显;国际业务各分业务全面开花,业绩表现优异。2024年公司归母净利增幅领跑头部券商。在不考虑吸收合并海通证券的情况下,预计公司2025、2026年EPS分别为1.44元、1.50元,BVPS分别为18.62元、19.61元,按4月14日收盘价16.69元计算,对应P/B分别为0.90倍、0.85倍,维持“增持”的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1.权益及固收市场环境转弱导致公司业绩出现下滑;2.市场波动风险;3.资本市场改革的政策效果不及预期 |
6 | 开源证券 | 高超,卢崑 | 首次 | 买入 | 公司首次覆盖报告:打造国际一流券商,看好远期ROE中枢提升 | 2025-04-11 |
国泰海通(601211)
打造国际一流券商,看好远期ROE中枢提升
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的合并是2024年新“国九条”发布以来首例头部券商合并重组、中国资本市场史上规模最大的A+H双边市场吸收合并和上市券商最大整合案例。合并后公司将拥有更强大、稳固的客户基础,构建更专业、综合的服务能力,实现更集约、高效的运营管理。我们剔除海通证券国际业务影响后,其剩余业务ROE表现优于上市券商,合并将为海通证券在杠杆赋能、业务管理费成本与付息债务资金成本方面带来积极影响,预计合并后公司远期ROE有望超过两家公司各自最高水平。预计国泰君安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156/187/213亿元,同比+20%/+20%/+14%。预计合并后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260/273/334亿元,同比+187%/+5%/22%,ROE为7.6%/7.6%/8.9%,对应PE为11.4/10.8/8.8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国泰君安ROE优异稳健,剔除国际业务影响后海通证券ROE优于上市券商
(1)得益于相对较高的权益乘数以及稳健的自营投资收益率,国泰君安ROE在近11年多数时间高于上市券商整体与海通证券。2020年起公司提高资产使用效率,在保证稳健的自营投资收益率下提高杠杆水平,驱动ROE高于上市券商。(2)2021年下半年海通国际证券业绩亏损拖累海通证券ROE,除国际业务外海通证券剩余业务表现正常。我们剔除海通国际证券的影响,海通证券(剔除海通国际控股)ROE在2022年、2023年达8.3%/5.7%高于上市券商整体的5.7%/5.3%。
合并后资本实力行业第一,业务禀赋深度互补,看好协同效应驱动ROE提升
(1)按照2024年度数据,合并重组后公司总资产1.73万亿元、归母净资产3283亿元,资本实力跃居行业第一,并实现客户基础、服务能力及运营管理的全面跃升。零售客户合计近4000万户、APP月活数合计1510万户,均位居行业第一,在长三角、京津冀、珠三角等重点区域的网点总数跃居行业第一。轻资本与重资本业务实现资源互补,提升服务能力与经营效率。(2)预计合并后公司将为海通证券在杠杆赋能、业务管理费成本与付息债务资金成本方面带来积极影响。我们测算2023年市场环境下,剔除国际业务影响且考虑合并后协同效应,海通证券ROE或将达到7-8%水平,合并后公司远期ROE有望超过各自最高水平。后续需关注海通国际证券投资业务风险体量与消化进程、国泰君安与海通证券整合进展以及业务协同情况。(3)2024Q3末国泰君安收购享有的海通证券可辨认净资产公允价值为1590.5亿元,较海通证券三季报净资产1695亿的差额为104亿,反映本次吸收合并进一步压实了海通证券资产质量,后续资产减损压力下降。
风险提示:股市波动风险;海通证券国际业务风险具有不确定性业务;整合进展、协同效应不及预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