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号 | 研究机构 | 分析师 | 投资评级 | 报告标题 | 更新日 |
| | | 上期评级 | 评级变动 | | |
1 | 华鑫证券 | 张伟保,覃前 | 维持 | 买入 | 公司事件点评报告:积极布局深海科技,三大主业作业量平稳增长 | 2025-08-22 |
海油发展(600968)
事件
海油发展发布2025年半年度报告: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总收入225.97亿元,同比+4.46%;实现归母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13.15%。
分季度来看,2025Q2单季度实现营业收入125.22亿元,同比+0.78%、环比+24.30%,实现归母净利润12.35亿元,同比+10.75%、环比+107.97%。
投资要点
三大产业营收实现同比增长,工作量稳步攀升
公司集中优势资源,持续深耕“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能源物流服务”三大产业。2025年上半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25.97亿元,同比增长4.46%,主要原因为公司核心能力建设成效和增储上产持续推进,技术服务业务工作量、产品生产及商品销售业务销量增长拉动收入增长。
分行业情况来看,1)能源技术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同比增长2.79%;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2)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同比增长11.17%;其中,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3)能源物流服务产业:2025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16.40亿元,同比增长5.13%;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3%,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1%。
财务费用率上升,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减少
期间费用方面,公司2025年上半年销售/管理/财务/研发费用率分别同比+0.01/-0.05/+0.05/-0.06pct,销售费用率微升主因业务发展,资源投入增加;财务费用率增加主因银行存款利息收入同比减少。
积极布局深海科技,加快培育新产业
公司加速推进传统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升级。公司发布生产管理、能碳管理、安全管理等十大数字化模块产品,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新增3家已进入试运行阶段。海洋石油钻完井一体化施工设计平台投入使用,数据分析效率提升64倍,设计编写效率提升超30%。深入开展设备设施更新改造专项行动,完成1,436台/套设备设施更新改造。实施节能降碳技改项目5个,节能1634吨标煤。
公司加快培育发展战新产业与未来产业。实施海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行动方案,进一步优化公司战新产业和未来产业目录,深化布局6大领域、137项产品与服务。开展计量业务、海上风电一体化服务、VOCs等业务专题调研,研究开展“钻头+”业务新方向;中长期FOB资源配套LNG运输船项目整体进入“十船同造”阶段;积极推进海洋大数据生态系统建设,已完成设备陆地调试。
盈利预测
考虑到公司技术服务深入推进,多产业发展有望驱动业绩增长,本次略上调盈利预测,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1.50、47.49、53.26亿元,当前股价对应PE分别为9.9、8.6、7.7倍,维持“买入”投资评级。
风险提示
下游需求波动风险;产品价格下跌风险;原材料价格上涨风险;新建项目不及预期等风险。 |
2 | 国信证券 | 杨林,薛聪 | 维持 | 增持 | 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3%,三大主业平稳增长 | 2025-08-20 |
海油发展(600968)
核心观点
2025年上半年扣非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20.3%,毛利率达17.3%创历史新高公司2025年上半年营业收入226.0亿元(同比+4.5%),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13.2%),扣非归母净利润18.3亿元(同比+20.3%);单二季度营业收入125.2亿元(同比+0.8%),归母净利润12.4亿元(同比+10.8%),扣非归母净利润12.8亿元(同比+18.1%),公司Q2发生修缮费用营业外支出1.16亿元(其中修理支出1.68亿元,2024年修缮费用的部分理赔收入0.52亿元)。公司单二季度毛利率达到17.3%(同比+1.5pcts),扣非净利率10.2%(同比+1.5pcts),均为历史新高。
公司三大板块营收、毛利率、利润总额均平稳增长,能源技术服务板块毛利率达到21.5%。分板块来看,公司2025年上半年能源技术服务板块营收79.9亿元(同比+2.8%),毛利率21.5%(同比+2.5pcts),利润总额12.1亿元(同比+5.7%),其中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低碳环保与数字化板块营收38.7亿元(同比+11.2%),毛利率19.4%(同比+1.2pcts),利润总额2.8亿元(同比+42.7%),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9%,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2%;能源物流服务板块营收116.4亿元(同比+5.1%),毛利率8.6%(同比+0.1pcts),利润总额7.4亿元(同比+4.2%),码头装卸工作量同比增长6.2%,装卸船次同比增长10.5%,商品销量同比增加15.6%。
中国海上油气持续增储上产,公司未来工作量持续增长稳定。公司能源技术服务工作量、收入与甲方客户的油气产量正相关,与油价、甲方资本开支相关性较小。海上油气是我国未来油气的主要增量,公司2025年上半年与中海油集团/海油股份公司等关联方收入占比63.3%,预计预计2025-2026年中国海油国内产量中值分别为524.4、552.0百万桶油当量,增速分别为7.1%、5.3%,公司能源技术服务业务、能源物流工作量、贸易量均稳定增长,同时随着海上油气田开发进入中后期,稳产增产工作量加大,公司技术服务收入利润增速有望高于海上油气产量增速。
风险提示:原油价格大幅波动的风险;项目进展不及预期的风险;自然灾害频发的风险;地缘政治风险;政策风险等。
投资建议:维持盈利预测,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为42.1/49.8/55.4亿元,摊薄EPS为0.41/0.49/0.54元,对应当前PE分别为9.5/8.0/7.2x,维持“优于大市”评级。 |
3 | 天风证券 | 张樨樨,厉泽昭 | 维持 | 买入 | 2025H1业绩符合预期,低碳环保与数字化多点开花 | 2025-08-20 |
海油发展(600968)
公司发布2025年H1业绩
2025上半年营业收入225.97亿元,同比增长4.46%;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8.29亿元,同比增长13.15%;基本每股收益0.18元,同比增长13.21%。第二季度营业收入125.22亿元,同比增长0.78%;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12.35亿元,同比增长10.75%。
公司持续提升油气生产领域核心技术&高端装备产品的供给能力2025上半年,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实现营业收入79.93亿元,同比增长2.79%。井下工具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6.11%,人工举升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4%,装备设计制造及运维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5.42%。天津海洋装备智能制造基地(一期)顺利投产,移动式自安装井口平台“海洋石油165”完成适应性优化并成功投用,我国首座海上移动式多功能支持平台“增产一号”开工建造。
低碳环保与数字化多点开花
2025上半年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实现营业收入38.70亿元,同比增长11.17%。积极探索油气与新能源融合发展路径,高速风电运维船“海洋石油511”“海洋石油512”成功交付并投入运营,有效支撑海上风电运维业务市场开拓,新能源技术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32.89%;安全应急服务工作量同比增长22.70%;炼化催化材料销量同比增长29.02%;数字化业务工作量同比增长10.17%。
出售冷能业务及资产,优化资源配置,
根据公告,公司拟将所持有的中海油工业气体(珠海)有限公司70%股权和债权、中海油工业气体(宁波)有限公司65%股权、中海石油空气化工产品(福建)有限公司50%股权及冷能利用技术中心资产,以非公开协议转让方式出售给控股股东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下属全资子公司中海油海卓(天津)工程科技有限公司,转让价格合计为3.7亿元。
盈利预测与估值
我们维持归母净利润预测为2025/2026/2027年41.26/46.59/52.32亿元。对应EPS分别0.41/0.46/0.51元,PE9.7/8.6/7.7倍,维持“买入”评级。
风险提示:上游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市场竞争加剧风险;油气副产品需求不及预期风险;安全事故及保险不足的风险;国内油气增储上产进度不及预期的风险;极端天气影响公司正常作业的风险 |
4 | 东兴证券 | 莫文娟 | 首次 | 买入 | 油气一体化的海上油服领军企业 | 2025-06-13 |
海油发展(600968)
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海油发展),是一家具有油气一体化能源技术全产业链发展模式及多元化产业体系的海上油服领军企业。公司主要为油气生产阶段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处于油气产业链上游。公司三大产业包括能源技术服务产业、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三大主业全面发展,具备综合竞争力强,抗风险能力强的优势。中国海油直接持有总股本的81.65%,为公司控股股东和实际控制人。
公司业绩创同期历史新高,抗周期波动能力突出,持续深化提质降本增效,经营质量持续向好。2025Q1,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00.74亿元,同比增长9.4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94亿元,同比增长18.56%,均创历史新高。2025Q1,公司净利率、毛利率分别达到6.14%、12.90%,同比分别增长了0.32、1.02个百分点,利润率持续增长。公司主营收入来源于能源物流服务产业且稳定增长,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增速快。2024年,能源物流服务产业占总营业收入比例最高,占总收入的44.19%;受油气生产产量影响,能源技术服务产业增速最快,2024年营收同比涨幅31.27%。海油发展盈利稳定性强。海油发展主要业务负责偏后端的油气生产环节,对新增资本开支的依赖性更低,其营收的主要影响因素主要是油气生产产量,故其营收受油价波动的影响较弱,且海油发展的固定资产占总资产比例低于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其固定资产周转率相比更高,具有轻资产运营属性,盈利稳定抗周期性波动性强。海油发展的营业收入规模在中国海油三家子公司中最大,净利率波动性最小。在2019-2024年,海油发展的营业收入规模始终大于海油工程和中海油服,2024年海油发展的营收比海油工程高225.62亿元,比中海油服高41.15亿元。公司三大产业毛利率始终保持稳定。2024年,能源物流服务产业、能源技术服务、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的毛利率分别为9.31%、17.64%、19.31%,近三年平均毛利率分别为8.64%、16.21%、19.10%,与平均毛利率相差不大,其毛利率不受油价波动的影响。公司持续开展提质降本增效工作,成本控制能力优异。公司坚持“一切成本皆可降”,促进成本费用利润率同比提升1.16%。2024年公司营业成本448.38亿元,同比上升5.09%,低于营业收入变动幅度(+6.51%)。2024年公司人均创利25.56万元,较2023年(21.44万元)继续提升,人均创利增长19.22%。数字化转型是企业降本增效的重要举措。2024年,海油发展夯实数字化转型顶层设计,通过自主研发工业软件、融合数据与AI技术、人机物互联等,在智能化井控、海上油气田高效运营、智能注采工艺调控等方面取得成果,实现作业安全提速、运营高效及运行监控与智能分析决策全面升级。
海油发展凭借技术领先、装备实力雄厚及资质垄断优势,紧密围绕国内油气增储上产机遇,塑强产业竞争优势。能源技术服务方面,公司是中国近海采油装备实力最强的提供商,持有的FPSO数量位列亚洲第二、全球第四,在中国近海市场居主导地位。2024年在智能注采、人工举升、稠油热采等领域成果显著,“海洋石油115”复产实现国产中控系统首次应用,释放产能约25420方,产生经济效益约8400万人民币。能源物流服务涵盖物流、销售、配餐服务,2024年首艘江海全域、冬夏全季LNG运输加注船“海洋石油302”交付,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提供有力后勤保障。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产业中,公司是国内唯一溢油应急海洋环保服务提供商,建成沿海50海里内6小时应急响应圈,日处置能力达380立方米;同时率先布局智能化产业,构建智能注采产品生态圈,2024年生产交付智能注采产品323套,自主化生产率74.4%,推动行业数字化转型。
油服行业景气共振中海油增储上产,海油发展享产业链红利。油服行业景气叠加中海油“增储上产”,海油发展作为中海油控股的中下游油服平台,依托其产业链优势,受益于母公司油气开发加速,业务围绕海洋石油生产提供支持,深化科创降本。行业景气带动工作量增长,公司持续受益,盈利有望提升。
公司盈利预测及投资评级:行业维持景气,受益于国内“增储上产”带来的工作量增长,公司有望持续受益。我们预计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41.35/46.99/52.81亿元,对应EPS分别为0.41/0.46/0.52元/股,对应PE10.05/8.85/7.87倍。首次覆盖,给予“强烈推荐”评级。
风险提示:(1)国际政治经济因素变动风险;(2)原油及天然气价格波动产生的风险;(3)油气价格前瞻性判断与实际出现偏离的风险。(4)技术创新不及预期的风险。 |
5 | 中银证券 | 徐中良,余嫄嫄 | 首次 | 买入 | 深耕海洋能源服务,前瞻布局深海科技 | 2025-05-28 |
海油发展(600968)
海油发展是中国海洋能源综合服务商,具备“技术+装备/产品+服务”的一体化服务能力,通过数字化升级持续提升运营效率,加大绿色低碳数字化业务转型,同时前瞻性布局深海科技,推动经营业绩稳步增长。未来随着海洋油气产量持续提升以及绿色低碳业务快速发展,公司盈利能力有望持续提升,看好公司“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下的发展战略,以及深海科技的发展前景,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支撑评级的要点
海油发展聚焦海洋油气勘探开发及低碳能源综合服务,是国内海洋油气工程与新能源一体化解决方案的核心平台。公司实际控制人为中国海油集团,受益于中国海油油气产量持续提升,以及公司管理效率提升,经营业绩持续增长,2016至2024年,公司营业收入从193.76亿元增长至525.17亿元,复合增长率达13.27%,归母净利润从6.22亿元增长至36.56亿元,复合增长率达24.78%。2025年第一季度公司实现营收100.74亿元,同比增长9.42%,归母净利润达5.94亿元,同比增长18.48%,同时,公司的分红政策稳健持续,高股息潜力提升,长期投资价值凸显。
海洋油服需求稳步增长,行业景气度持续提升。国内方面,2024年,我国原油自给保障率为27.8%,天然气自给率为58.4%,油气自给率亟需提升,海洋油气是守卫能源安全的重要力量,根据中国海油的经营规划,2025/2026/2027年的净产量目标为760-780/780-800/810-830百万桶油当量,资本开支有望维持高位。全球来看,海洋油气资源是全球重要的油气接替区,海洋油服市场规模稳步提升。2025年,海洋油气新增储量占全球油气新增储量(不含陆上非常规油气)的比例有望超过50%,预计全球海洋油气勘探开发投资约2200亿美元,同比增长5%,占全球油气勘探开发总投资的36%。行业层面,海洋油气开采技术持续进步,装备作业能力显著提升,同时数字化水平不断深化,油服企业及油气公司有望共同受益。
公司以油气田增储上产业务为核心主业,以绿色低碳数字化业务为重要发展方向。自2019年公司上市以来,公司能源技术服务板块及能源物流服务板块业务稳步增长,2019-2024年营收复合增长率分别达14%、6%,同时公司加大低碳环保、数字化技术研发力度,完善产业服务链条,将低碳环保数字化作为重要战略方向,2021-2024年低碳环保与数字化业务板块营收复合增长率达5%。未来随着中国海油油气产量的提升,LNG运输业务放量,以及油气行业低碳数字化转型的有序推进,公司三大业务均有望持续增长。
“油气+新能源”双轮驱动,深海科技成长可期。公司油气业务以海洋油气增储上产为主线,积极助力国家能源安全战略,新能源业务以科技创新引领可持续发展,在低碳节约的经营模式下积极开发利用新能源、新材料和新技术,为能源行业提供专业技术服务和安全环保产品,同时公司持续加强深海技术储备,大力攻关水下“卡脖子”技术,围绕深水油气田开发技术服务、深水专有特色工具服务、深水人员服务、水下产品等深海科技方向进行前瞻性布局,着力提升深水油气田勘探开发一体化技术装备服务能力。公司海洋油服业务和新能源业务深度融合,叠加深海科技创新赋能,未来成长空间广阔。
估值
随着海洋深水油气田开发提速及低碳数字化业务规模化落地,公司低碳转型与核心油气业务协同效应凸显,预测公司2025-2027年归母净利润分别为42.39/48.35/54.69亿元,对应当前市值,PE分别为9.3/8.2/7.2倍,市净率分别为1.3/1.2/1.1倍,首次覆盖,给予买入评级。
评级面临的主要风险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的风险、油气价格波动风险、大客户经营策略显著调整的风险、技术创新不及预期的风险 |